《好雪片片》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雪片片》说课稿

付桂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以人间温情为主题,共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本文通过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具有“人明净的善意”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让人感受温暖。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导读又从“感悟流浪老人的形象”“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据此,设计一个学时。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们通过第一课《我的母亲》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能简单解读文本。同时,他们钟爱专业课,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农村职业中学8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自小就缺乏亲情的关怀,往往表现出渴望关爱却又拒绝友善的矛盾心态。

三、说教学目标

再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2.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予的情感。

3.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主旨。

(二)能力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阅读、探究的体验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不改善良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温暖的美好品质。

2.通过课本剧的方式,体味别样的感动,练就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于细微处感知爱,给人爱。

3.回归现实生活,关注弱势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人物善良的本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主旨,升华情感,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以行动导向法为指导,采用诵读体验法、问题导读法、细节品读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诱导学生朗读圈点、联想迁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确保课内教学效果,课前必须充分准备。教师需制作PPT课件,上传微

课到班级QQ群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指导学生编排、录制课本剧,生动还原课文内容,用于课内播放。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自行下载微课视频;在语文科代表的统筹下编制课本剧。同时,教师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科学设计出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衣着考究的文化人,一张是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学生在视觉刺激中,形成对照,生发出学习兴趣,激活思维。然后,设置问题“有一天,当这两种人‘狭路’相逢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要求引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等阅读方式,加圈点等阅读方法。所以,本节课从“读”开始,先略读,再精读。

(略读)(二)速读圈点整体感知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三个问题圈点勾画:

1.课文描写了哪些人?

2.课文记述了人物之间哪些事?

3.你从主要人物和事件中感受到了什么?

限定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分层设疑,通过问题导向,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读,体验情感。锻炼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分析人物形象作铺垫。

(精读)(三)研读赏析感悟形象

1.流浪老人

首先,分析流浪老人的形象。

教师提出问题:流浪老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并用PPT呈现发言表达格式“我们从第自然段这句话,看出他是一位的老人。这句话运用了描写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6人一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写流浪老人衣、食、住、行的语句,从外在形象概括老人的特点;

(2)找出流浪老人卖奖券时的动作和语言,感悟流浪老人的内心情感;

(3)找出流浪老人为顾客准备的塑胶套的特点及揭示流浪老人外表特点的一个词,分析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届时,请小组代表发言,各抒“组”见。发言结束,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2.“我”

当大部分人都对老人报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时,“我”却还能透过老人污秽的外表,看到他内心明净的善意,“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PPT呈现问题)学生自读14至17自然段,用一个词评价“我”。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

容易就能提炼出“善良”一词。(此时)

教师再次提问:你从哪句话哪些词感受到了“我”的善良?

学生细读第7、14、15、17自然段,找出:

(1)老人要帮“我”扣扣子时我的反应。

(2)能反应“我”向老人买奖券次数和中奖情况的语。体会“我”对老人的同情、关怀和尊重。

整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思考能力。

(四)课本剧欣赏

学生观看视频,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人物带来的温暖,思考“雪”在文中的作用。

通过视听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主题思想、升华情感做准备。

(五)分析主题升华情感

“雪”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本环节,紧扣文本设置问题:文章最后,作者引用了伟大禅师庞蕴的话“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正面回答不上,这就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获得思考的自觉。此时,给学生看一组“雪”的图片,然后分层设问。

1.从图片可以看出,雪有什么特点?

2.流浪老人拥有明净善意的心,与雪有什么相似之处?

3.作者赋予“好雪”什么象征意义?

4.结合庞蕴的相关资料,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落在了哪里?

学生结合问题同桌间相互讨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教师通过学生发言,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的结论。并再次设疑:既然“美”就在身边,我们如何才能发现它?

学生通过思考,各抒己见。教师点评并总结: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心,就有“美”!

(如此)从教材入手,分层设问,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由浅入深探索主题思想,训练学生化整为零、步步推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六)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本环节,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与人为善。

首先,学生看生活中的“好雪”图片。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这些图片大多与儿童有关。

然后,学生凝神细思身边的“好雪”故事,并写一个简单的提纲,为“说”做准备。

接着,用“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的问话让大家畅所欲言“身边的好雪”。(插入学生“说”的课堂实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