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11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2,当代的游戏理论 学习理论 –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 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12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的种类 从认知水平分:机能游戏,建筑游戏,假 装游戏,规则游戏 从社会化水平分: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 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 作游戏.
41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 会性的发展
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1.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 重的需要; 2.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 会; 3. 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 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
42

29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 – 儿童复述策略的发展 – 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 活动.包括(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 的知识;(2)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 知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 识.
30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或表象来进行,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 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5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二,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头表 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晚期能较清楚,系统,绘声绘色地讲 述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或故事.
26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 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 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 展. 幼儿的认知活动更多依赖感觉,知觉和表象,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 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为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第三节 幼儿想象的培养
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促进想象能力的提高

正在吃饭时,范老师生气地对我说:“尹老师,你看看文文这

孩子,昨天明明给她吃药了,结果她一放学见到妈妈的时候却

说‘老师没有给我吃药’,这孩子怎么这样撒谎?”我回头一

看,文文表情悲苦地望着我,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我一笑,对 范老师说:“没关系的,她也不是故意的,咱们下回不会这样做
第二节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
一、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一)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二)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三)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老师要求幼儿画画时,许多幼儿漫无目的,部分幼儿自己玩

游戏,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画其他东西,又突然改变了主

意。

幼儿在游戏中一会儿当老师,一会儿当医生。在画画时,本来
第六章
幼儿的想象发展与教育
1.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2.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发展过程。 4.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儿童绘制的《未来交通工具》图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想象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 2.想象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二)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在吃饭时,范老师生气地对我说:“尹老师,你看看文文这

孩子,昨天明明给她吃药了,结果她一放学见到妈妈的时候却

说‘老师没有给我吃药’,这孩子怎么这样撒谎?”我回头一

第六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第六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注意:常模,只是一个发展水平的平均数,绝对不是发展标准。)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4岁儿童出现了情境化语言。
最极端的语境不合的情况表现在自闭症患儿的身上。
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象征性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结构性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角色游戏和社会性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运用你已有的心理学知识,逐条分析一下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学含义。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长牙十会走)
动作常模一一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动作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外在指标,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志。
(4)社会性焦虑:跟着社会的风气走,没有主见,商业炒作的结果。
(社会性焦虑反映教育的浮躁)
在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表现为保护过度和期望过高。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主要是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大众媒体;
社会文化的质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诱因。
(四)个体因素
是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5.年龄特征明显
6.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教养方式
生物性焦虑
成长性焦虑
目标性焦虑
社会性焦虑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四)个体因素
作业:
1.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题与练习相关习题。
2.完成本小节课程的堂堂清训练。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

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什么是想象?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一名6岁的儿童画的未来的交通工具(见图),就是对汽车和直升飞机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出的新的形象。

孩子自己解释为:去外地外婆家,就让“它”飞起来,到那个城市,就降到公路上去,到外婆家的速度就快了。

生活在二十世纪末叶的我们,对二十一世纪祖国的发展面貌似乎清楚地看到了;对以前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情景也似乎历历在目。

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

想象中的形象似乎是我们从未感知过的,有些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聊斋志异》中,的狐仙等都是客观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些形象都是人们自身想象出来的。

而这些形象无一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打扮。

可见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即记忆表象进行想象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想象,归根结底还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想象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但人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因此就有必要通过他人的描述间接地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人们在获取间接认识的过程中,没有想象是无法构建出新形象、新知识的。

想象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幼儿在学习“4可以分成2和2”的组成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通过实物表象(如:头脑中出现4个桔子分两份的分法)理解数的组成概念。

又如语言课中的续编故事,教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通过想象编出不同的结尾来。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幼儿也离不开想象这一心理过程。

缺乏想象力的幼儿,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想象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注: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 理现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精选课件
(二)有意想象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象 。
▪ 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 果。
精选课件
1、再造想象
▪ 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图样)的 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精选课件
(三)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游戏离不开想象 ▪ 4、想象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精选课件
二、想象的种类 ▪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 (一)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
▪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 始发展 。幻灯片 14
▪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幻灯片 15
精选课件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幼儿还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看到同 伴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会说:“我妈 妈也给我买了一个。”被成人误认为 故意说谎。
精选课件
幼儿晚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 富,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开 始能区分想象的东西与真实的 东西,并向成人提出“这个故 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之类的问 题。由于许多想象中才能获得满 足的东西已变成现实,幼儿在游 戏中开始追求逼真,智力游戏和 竞赛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象征性 游戏。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
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 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 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 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 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 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 运算水平。 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 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 水平。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 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 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 种良好的品德。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 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 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想像的发展
--------------------------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幼儿感觉的发展
各种感觉更加完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觉的随意性增长;辨色能力增强;听觉感受性进一步发展;触摸觉与运动觉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也有所增强.
五 儿童游戏的发展
从游戏的内容看:
游戏主题逐渐扩大.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从游戏的形式看: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
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的变化:视觉和听觉在各种感觉的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幼儿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都进一步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但常常需要和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幼儿卫生保健》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幼儿卫生保健》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的 十大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表达与控制自己情绪
9.适度发挥自身才能与兴趣爱好
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 1、智力发展正常 • 3、情绪反应适度 • 5、人际关系融洽
2、性格特征良好 4、行为统一协调 6、自我意识良好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一、智力发展正常
•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 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 智力一般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 想象力的总和,它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

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
https:///a/233196132_495073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三、情绪反应适度
• 情绪适中:喜怒哀乐 主流:愉快、稳定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四、行为统一协调
• 知情意行(心理与行为)
• 心理健康的幼儿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 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反 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幼儿基本相符的行 为特征。
• 同龄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相比。 • https:///pc/9b3dff
2d855b7731b?cota=4&kuai_so=1&tj_ 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 er_scene=so_1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二、性格特征良好
•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个性的 核心因素。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心理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心理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心理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的是:( D)A、从简单到复杂B、从个体到社会性C、从具体到抽象D、从被动到主动2、下列属于胆汁质特点的是:( A )A、有耐性B、易冲动C、活泼D、好交际3、儿童个性形成是在(A)A、3-6岁B、4-5岁C、1-3岁D、3-8岁4、不属于儿童依恋类型的是(B)A、安全习性依恋B、社会性依恋C、回避性依恋D、反抗性依恋5、4对儿童主要依靠____作为交往手段(C)A、动作B、语言C、眼色D、哭闹6、不属于危机期的是:(D)A、11-12岁B、3岁C、7岁D、18-20岁7、学习英语的关键期是:(C)A、2-3岁B、5-7岁C、4-12岁D、1-3岁8、幼儿初期一般是指(D)A、1-3岁B、5-6岁C、2-3岁D、3-4岁9、“视觉悬崖”的设计者是(B)A、皮亚杰B、吉布森C、伊扎德D、布里奇斯10、认知的核心是(A)A、感知B、知觉C、观察D、思维二、填空题1、___词___是言语的“建筑材料”______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

2、言语具有_交往_、__调节_两大功能。

3、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主要体现在_社会化__、_丰富化__、_深刻化_自我调节化4、判断可分为_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__。

5、儿童掌握概念水平能够的常用方法有:分类法、_、排除法、定义法_、守恒法。

6、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__本质属性__的反映。

7、注意具有__选择、_功能和_监督调节__功能。

8、儿童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为_2.5-3 岁。

9、构成智力的因素有:记忆力、_注意力、观察力、_思维力、想象力。

10、_条件反射__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生。

三、名词解释:1、消退拟制:指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不再受非条件刺激物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会逐渐丧失,而不再引起反射行为2、空间知觉: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牛永远也不会把草吃光, 因为草会 不断的生长。
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之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感觉 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间接性
(直接反映)
(间接反映)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 就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 思维的发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六、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 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不久, 在我国某研究单位和一些农民用发霉花生长期喂养鸡和猪等家畜, 也产生了上述结果。
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养大白鼠、鱼、雪貂等动物, 结果被喂养的动物也大都患癌症死了。
霉花生有毒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2)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三人的共同点: 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于是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 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二)幼儿初期(小班)的心 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1)喜欢哪位老师就听那位老
师的话。 (2)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
什么也不听。 (3)看见别人哭自己也哭。 (4)变化快,一哄就笑。
思考:怎样接待新入园的幼儿?
1.态度亲切,要爱孩子 2.新鲜事物吸引。(玩具、
什么?” (2)喜欢拆东西研究。(闹钟、玩具)
为什么温水比冷水结冰快?
有经验的汽车驾驶员都知道,冬 天洗车最好用冷水而不用温水, 否则温水一沾到车厢便会马上结 冰。难道温水比冷水结冰快?这 是为什么呢?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1)会分类,知道区分水果和蔬菜 (2)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
分别说出生活在陆地、天空、和 水中的动物? 说出他们的相同点。
3.个性初步形成
游戏在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有 何作用?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儿 童以游戏为生命。
英国谚语: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 子也变傻。
游戏的作用
1.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游戏、结构游
戏)
2.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竞赛游戏,跳绳、
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像小树,分 枝状的树冠部分叫 树突,树干和树根 部分叫轴突。
接收信息靠树突,
传递和输出信息靠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为什么5、6岁的孩子很少出现全 身乱动的现象?
5、6岁的幼儿神经 纤维基本髓鞘化, 使幼儿神经传导更 加准确、迅速,不 再出现全身乱动的 现象。
大脑的功能分区
②中班,开始能适当的把劳动和游戏区 别开来。
③大班,儿童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 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的一个最重大变化就是开始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为他们心理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充分地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发展着各种社会技能,使他们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小学是指儿童从6、7岁到12、13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人学校,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主要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二、基本特征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开始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成为了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有很大不同,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儿童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但又是必须学习的。

与游戏相比,学习具有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幼儿阶段时,口头言语和具体形象思维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儿童进人小学后,书面言语成为儿童学习的专门对象。

由于书面言语的掌握,扩大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发展了儿童各种心理过程,促进了儿童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逐渐发展起集体意识,掌握了各种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和发展了良好的品德。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与具体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为了得到好分数,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为了个人前途学习等。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概念: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遗传与疾病(二)家庭的教养方式(三)社会文化(四)个体因素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第二,形成新的依恋。

第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第四,多与家长沟通。

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一)妥善处理分离焦虑(二)敏锐觉察幼儿情绪(三)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四)帮助幼儿了解死亡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一)培养幼儿的移情(二)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四、维护幼儿的自尊为了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二)肯定和认可儿童(三)尊重幼儿五、爱护特殊儿童(一)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二)引导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三)善待攻击性的幼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1
提供刺激
环境中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见所未见的、听所未听的、触所未触的等。
2
引导创造
老师和家长可以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通过问题启发和刺激想象力。
3
与幼儿互动
关注和理解幼儿,与幼儿互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实际应用
绘画
通过绘画的方式,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象、 体验和情感。
3
4-6岁
幼儿开始把想象过程融入游戏中,创造出独特世界,提高了结构化思考能力。
幼儿想象力的作用和意义
创造
想象力是创造过程的基础,对幼 儿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游戏
想象力往往融入到幼儿游戏中, 促进幼儿的个人和社交发展。
玩具
幼儿对玩具的想象和创作能力对 提高幼儿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意 义。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 发展
想象是幼儿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它能够开拓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他 们的发展。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想象的发展及其作用。
影响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因素
1 环境
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影响较大。
2 身体发展
运动能力、感官体验等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 的发展。
3 社交经验
游戏
游戏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自由的途径 之一。
故事
幼儿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可以扩大幼儿想象 力的范围和广度。
手工DIY
手工DIY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另外一种直观的方 式。
结论和总结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训练,更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交流和合作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童年期心理特点

童年期心理特点

四、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 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第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10岁左右。
第三,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到小学高年级, 儿童不仅已能进行具体形象思维,还能进行抽象逻辑 思维,而且表现出了辩证思维的萌芽。
高强的父母每晚安排他做作业达三个小时之久。往往一 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 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 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三小时还 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 快做慢都要10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高强要马 拉松似地做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 力的最长时间仅25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不可 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高强的父母了解了这个特 点后,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做 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做作业的时间 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李玲才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每
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父母 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 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 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 李玲的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 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对客人作简单的对话。 其实小学生的记忆是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向 词的抽象记忆发展。
具备等级分类能力
能够顺利通过皮亚杰的类包含问题(例如,黄 花5朵,红花7朵,黄花多还是花多?)这表明, 他们对类别的层次性或等级性有了更强的意识, 同时也注意到一般的和具体的类别。

7 发展心理学板

7 发展心理学板

发展心理学板(书2010年月11月15日)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游戏理论(二)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发泄论(补偿说)补偿不能满足的愿望克服创伤性事件手段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动机:唯乐原则时期:短暂艾里克森:掌握论•1、自我宇宙阶段:婴儿以自己的身体为宇宙•第一个时期:探索活动的中心,语言被一遍遍地重复,儿童试图重复或重新体验各种动觉和感知觉。

第二时期:探索活动逐渐扩大到他人和客体,婴儿的着眼点仍然是肉欲的快乐,他试图用不同的语音和喊叫来验证自己对母亲出现的影响效果。

•2、微观阶段:学步儿用小型玩具来表现主题,学会在微观水平上操纵和驾驭世界。

•3、宏观阶段:儿童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儿童起初把其他儿童当成客体来联系,以后逐渐发展为合作性的角色游戏。

皮亚杰:认知动力说机能或活动复杂客体和事件–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

–同化过程非顺应过程–受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影响。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3.学习理论桑代克基本观点: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练习律。

包括使用律(law of use)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增强;失用律(law of disuse)。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减弱。

• 3.从游戏的具体形式分:•(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

•建筑性游戏:•表演游戏:•(2)教学游戏•(3)活动性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理
4、积极词汇的增长: 对词义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积极词 汇增长。3~5岁幼儿出现“造词”现象。



一、

章 (二)语法的掌握
言语的发展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 幼儿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从对话语到独 儿 白语;从情境语到连贯语;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 的 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心 理 发 展
第 (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
六 三座山实验:用来验证儿童的自我为中心特点 章
幼 儿 的 心 理 发 展

三、 思维的发展
六 守恒实验: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
章 个维度上,不能达到守恒。
幼 儿 的 心 理 发 展

数目守恒(6~7岁)
六 章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的 3、自律道德(道德相对论)阶段(8、9岁以后):主要是指儿童的道

德判断受它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相对是指儿童道德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断时个人的良心相对有了自主权。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 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
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听完故事 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他还设 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 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幼A
A
儿B
B
的 心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面积守恒(8~9岁)
六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
章 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理 发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 不一样大?


体积守恒(12~13岁)
六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

二、游戏的种类
六 单独游戏:是指儿童可以精力较为集中地、独自地玩某种玩
章 具或其他的东西,往往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
平行游戏:是指几个儿童以一种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或类
幼 似的玩具,彼此的空间距离很近,但彼此不交谈,也没有合 儿 作的意图。 的 联合游戏:是指儿童共同参与一项游戏,有彼此交谈,但游 心 戏的过程没有共同目的,也没有分工,突出个人兴趣。 理 合作游戏:是有明确的目的、分工和合作,这种游戏的社会 发 化程度最高。 展
第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六 1、前道德判断(4-5岁):这个时期儿童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

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判断 (道德实在论)阶段 (4、5岁-8、9岁):主要是

指儿童道德判断受它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实在论是指儿童

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观动机。

一、 言语的发展
六 (一)词汇的发展
章 1、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时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 幼儿3岁左右的词汇量为1000,到6岁时约达3500左右
幼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儿 3、词类范围扩大: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

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数词和量词。幼儿掌握虚词的顺序是:连 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 著名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 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 她的丈夫海因兹,本镇一位药剂师发明了 一种新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是这个药剂 师一剂药要价2000元,十倍于他的成本。 海因兹竭尽全力,只借到一千元,他恳求 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延期付款。 药剂师拒绝了他的恳求,说他发明这种药 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晚间闯 进药店偷走了药。
三、 思维的发展
六 (一)幼儿思维的特点:
章 具体形象性为主,具有初步的抽象
注: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
幼 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儿 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的 (1)小班儿童:言语是行动的总结; 心 (2)中班儿童:一边动作,一边言语,言语能够伴随行动进行; 理 (3)大班儿童:言语成为行动的计划; 发 展

二次出现在13-14岁,表现为除额叶外,整个皮质中α波与

θ波斗争基本结束,θ波基本上被α波代替。



人类的脑电波
六 α波: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EEG 8-13次/秒的

戒节律变化时的脑电波;
β波:当处于α波时受到刺激或内心激动起来,EEG就会变为14-30次
/秒的β波;
幼 γ波:正常成人在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出现40次/秒的左右的高频脑电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课程:《发展心理学》 主 讲 教 师:张 金 秀

本章内容概要

章 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儿 第三节 幼儿的认知
的 心
第四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 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章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幼 儿 的 心 理 发 展

三、游戏的意义
六 (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章 (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
幼 (四)培养健全人格; 儿 (五)增强体质; 的 心 理 发 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六 一、言语的发展

二、记忆的发展
幼 三、思维的发展
儿 的 心 理 发 展
认为发展比较早。
• 2>皮亚杰主要是通过儿童的现实课题和对偶故事 法对品德发展阶段做了考查,而科尔伯格则完全 是通过两难故事进行考查的。
•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也经历着由他律 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由低阶段、低水平向高阶段、 高水平发展的过程等。
第 三、 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六 (一)侵犯行为(攻击性行为) 章 含义: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对他人的

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表现为身体

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的 发展趋势:最早出现在婴儿期;3岁时攻击性
心 理 发
行为继续发展,到4岁达到顶峰;5岁以后开 始下降。此外,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男性

多于女性。
第 理论解释:
六 章
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死亡
本能追求生命的终止,从事各种暴力和破坏性
理 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二、游戏的种类
六 (一)按游戏的目的进行分类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
是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
幼 儿 教学游戏:有计划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
的 优良的个性品质。
心 活动性游戏:发展儿童的体力,是发展小肌肉动


第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六 儿童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 章 家庭的情绪氛围;
幼 大众传媒的影响;
儿 侵犯行为的控制
的 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
心 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理 发
移情训练;
展 创造友爱互助的环境;

(二)亲社会行为
六 含义:是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
5 社会法制取向
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
后习俗道德期 (20 岁以上) 6 普遍伦理取向
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 以改变的。 道德判断系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
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
普遍性。
• 柯尔伯格与皮亚杰的主要差别: • 1>前者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比较迟缓,后者

得和保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它具有工具性价值,
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二是得到了社会的强化;三

是自我保护的手段;四是来自攻击者的自我强化。
儿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

作用,认为一个人对挫折、生气或明显的挑衅的反应

并不过多依赖于实际呈现的社会线索,二是取决于他

怎样加工和解释这一信息。

二、 记忆的发展
六 (一)记忆容量 章 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3岁儿童约为3个左右,6
岁儿童约为6个左右。
幼 (二)记忆类型 儿 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幼儿晚期出现有意识记 的 在幼儿初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但幼儿后期语词记忆 心 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理 发 展

理 发
作、手眼协调能力的适宜形式。


二、游戏的种类
六 (二)按认知发展阶段进行分类(皮亚杰):练习游戏、象
章 征性游戏、规则游戏;
(三)按社会性发展进行分类(美国 帕滕)
幼 无所用心的游戏:是指儿童并未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去, 儿 只是偶尔注视一下所感兴趣的事情,这是社会化程度最 的 低的一种游戏。 心 旁观游戏:是指儿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 理 戏,为别的小朋友喝彩、加油,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 发 现出兴奋或焦虑,自己却不参加。 展
• 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 • 1、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 2、海因茨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