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

临终关怀服务是指为重病、濒临死亡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料和心理支持的服务,旨在帮助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

本文将对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市场情况,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1. 人口老龄化引发临终关怀需求增长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明显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老年人口数量庞大。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临终关怀需求进一步增长。

2. 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临终关怀外包需求上升传统上,家庭成员通常承担照料终末期患者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向小家庭转变,家庭成员对照料临终患者的时间和能力有限。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临终关怀外包给专业机构。

3. 对临终关怀服务品质和体验的关注提高了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品质和体验要求也随之增加。

人们期望能够得到专业、细致和温暖的服务,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在最后的时光中感受到尊严和安宁。

这一需求提高了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

4. 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尽管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需求增长明显,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不可忽视。

其中一个原因是患者和家属对于接受临终关怀的接受程度和态度存在差异。

另外,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也可能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5. 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需求的地区差异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存在地区差异。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需求较大,这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医疗资源和人们对服务品质的要求有关。

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需求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服务覆盖率的限制。

结论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长。

社会变革、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对服务品质和体验的关注都推动了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临终关怀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临终关怀服务旨在为患有不可逆转疾病或身处生命垂危阶段的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心理、精神和身体支持,以提供舒适和尊严的结束生命过程。

随着对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相关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二、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规模在近年来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Y亿美元。

2. 市场类型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主要可分为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和非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两大类型。

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终末期治疗、症状控制和疼痛管理等,而非医疗机构则提供心理支持、宗教陪伴和临终关怀培训等服务。

3. 市场驱动因素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的增加;其次,患者对于在家中度过最后的时光的愿望逐渐增加;此外,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临终关怀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三、市场竞争态势1. 主要参与者目前,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医疗机构、养老院、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等。

医疗机构通常具备较强的医疗技术实力,但有时缺乏人性化的关怀,而养老院和志愿者组织则注重提供温暖和陪伴。

2. 竞争优势不同参与者在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上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

医疗机构依托专业技术和设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服务;养老院和志愿者组织则通过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陪伴,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3. 市场机会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中存在着广阔的发展机会。

首先,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和组织有望得到更多的业务机会;其次,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力度也将逐渐增大。

四、市场挑战与前景1. 挑战临终关怀服务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果;其次,人员短缺和培训不足限制了服务的扩展;此外,由于文化和宗教差异,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有所差异,给服务提供者带来了困扰。

临终关怀的文献综述

临终关怀的文献综述

临终关怀的文献综述临终关怀是指在人们临近死亡时给予的关注和照顾,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临终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对于临终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患者在生命最后的阶段感到被尊重和关爱,减轻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痛苦。

同时,临终关怀还可以提供给家人情感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丧亲之痛。

二、实施临终关怀的方法1. 给予疼痛缓解:临终患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因此给予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缓解是十分重要的。

2. 提供心理支持:临终患者常常面临着焦虑、恐惧和沮丧等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困扰。

3. 维持尊严和自主权:临终患者应该被尊重和视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个体,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

4. 提供家庭支持:临终患者的家人也需要情感的支持和关怀,他们常常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也是非常重要的。

5. 提供灵性关怀:对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来说,提供适当的宗教仪式和祈祷可以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慰。

三、临终关怀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临终关怀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医护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足、资源匮乏、文化和宗教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1. 提供专业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与临终关怀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2. 加强资源投入:医疗机构和政府应加大对临终关怀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服务。

3. 尊重文化差异:临终关怀应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给予患者和家人适当的支持和宽容。

4. 加强跨学科合作:临终关怀需要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多学科的合作,以提供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临终关怀是对患者和家人的一种关怀和尊重,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实施临终关怀时,需要给予疼痛缓解、心理支持、维持尊严和自主权、提供家庭支持和灵性关怀等。

同时,也需要解决实施临终关怀面临的挑战,如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资源投入等。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临终关怀是指在患者临近死亡阶段,为其提供综合性的身心关怀和支持。

近年来,对于临终关怀的研究逐渐增多,专业人士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就临终关怀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一、临终关怀的定义与重要性临终关怀是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理念的综合性护理模式,旨在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关怀和支持。

这种关怀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包括心理、社交和精神层面的关注。

临终关怀的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帮助患者和家人应对死亡的挑战。

二、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临终关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医学和护理界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认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并投入到相关研究和实践中。

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关注病人的痛苦管理。

早期的临终关怀研究主要关注病人的痛苦管理,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2.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病人在临终阶段的心理需求。

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方法被引入到临终关怀中,帮助病人应对临终的压力和挑战。

3.关注病人的社交需求。

社交支持对于病人在临终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病人的社交需求,并通过提供社交支持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4.关注病人的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是指病人在临终阶段对于宗教、信仰和人生意义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病人的精神需求,并通过提供精神支持来满足病人的精神需求。

三、临终关怀的实践和挑战尽管临终关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实践和挑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支持。

临终关怀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支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支持不足的问题。

2.医疗体系的限制和约束。

临终关怀需要在医疗体系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认可,但是目前医疗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约束,影响了临终关怀的实施。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1. 引言1.1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概述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养老保健服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0%,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镇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各地也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存在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关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研究者对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对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学者们对不同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进方向。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养老服务问题探讨:研究者们深入挖掘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经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6000字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6000字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6000字题目:临终护理综述一、引言1. 主题介绍在当今社会,临终护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临终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围绕临终护理这一主题展开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二、临终护理的定义和意义1. 临终护理的含义临终护理是指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为其提供全面的身心和社会支持,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帮助他们在尊严和安详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2. 临终护理的意义临终护理不仅关乎患者个体的尊严和福祉,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医疗伦理和社会责任。

通过改善临终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共卫生水平。

三、临终护理的现状与挑战1. 目前临终护理的现状在我国,临终护理服务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人才短缺、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都制约了临终护理服务的提供和质量。

2. 临终护理面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家庭支持体系的崩溃等因素,使得临终护理工作愈发复杂和艰巨。

如何解决好临终护理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临终护理的理念和原则1. 人本主义理念临终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关注其心理和精神需求。

2. 尊严逝去的原则临终护理提倡让患者在尊严的氛围中离开人世,避免痛苦和不必要的延续性治疗。

3. 终身关怀的理念临终护理不仅关注患者临终阶段的需求,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实现全程关心和全程照顾。

五、临终护理的实践模式1. 医院临终关怀医院是患者最常见的就医场所,提供医院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全面系统的医疗资源和人才支持。

2. 家庭临终护理家庭是患者最亲近的环境,进行家庭临终护理,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专业人士的指导支持。

3. 社区终末关怀社区是患者最基本的生活圈,进行社区终末关怀,需要社区医疗资源和社会支持的有机结合。

六、临终护理的规范和评估1. 临终护理服务的规范在提供临终护理服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从而保障服务的公平和质量。

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

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

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性群体,有关死亡与临终的问题是老年社会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临终关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表现,其发展是在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后,提升死亡品质的一种追求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本文在梳理有关临终关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探讨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临终关怀;发展方向随着全球性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临终关怀日益受到关注与需要。

“生命需要尊严,当一个生命在走向结束的时候,尊严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给临终老人以关怀、帮助与支持,提高其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生命质量,是对其尊严的最好维护。

一、临终关怀的缘起及含义界定“临终关怀”英文翻译为“Hospice Care”,其现代意义始于英国,由桑德博士(Dr.Saunders)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

之后,加拿大、美国、法国、中国香港及台湾等60多个国家、地区相继开始了临终关怀服务。

1988年7月,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在我国也开始了不断的探索与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对临终关怀的定义是: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方法,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以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痛苦,并且以此来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特约研究员刘鸿义在《试论老年人临终关怀》一文中指出,临终关怀是对那些现代医学治疗无望的病人实施缓解其极端痛苦、维护其至死尊严、增强其对临终时的生理、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并帮助临终者及其家属提供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让临终者安宁的走完生命最后历程。

二、从社会工作角度对临终关怀的研究国外有关临终关怀的文献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文献强调了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美国学者Mularski认为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应尊重病人价值,同时也为其家庭成员进行哀伤辅导。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
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迎接新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一样;送走、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便让患者在死亡时获得安宁、平静、舒适,让家属在病人死亡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

2.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每一个都希望生的顺利,死的安详。

临终关怀正是为让患者尊严、舒适到达人生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3.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关怀内容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三)灵性关怀(佛教认为是道业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终极关怀太多的迷障让我们忘记自己正在迈向死亡。

关怀临终者可以让我们悲切地觉察到:不仅他们会死,我们自己也会死。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6000字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6000字

请以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6000字摘要:一、引言1.临终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研究临终护理的背景和动机3.文章结构概述二、临终护理的概念与范畴1.临终护理的定义2.临终护理的范畴3.临终护理的目标和原则三、临终护理的现状分析1.国际临终护理的现状2.中国临终护理的现状3.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四、临终护理的需求与挑战1.患者和家庭的临终护理需求2.临终护理面临的挑战3.应对策略与建议五、临终护理的发展趋势1.临终护理政策与法规的发展2.临终护理模式的创新3.临终护理研究与教育的推进六、临终护理的实践与应用1.临终护理实践的基本要求2.临终护理实践的案例分析3.临终护理实践的效果评价七、结论1.临终护理研究的重要意义2.临终护理的发展前景3.对未来临终护理研究与实践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日益加深。

临终护理作为生命全程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维护患者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临终护理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实践与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临终护理的概念与范畴1.临终护理的定义临终护理是指在患者濒临死亡阶段,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使患者在舒适、安详的环境中走完人生旅程。

2.临终护理的范畴临终护理范畴包括:疼痛和症状控制、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营养护理、社会支持、精神慰藉等。

3.临终护理的目标和原则临终护理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帮助患者度过临终阶段。

临终护理的原则包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及家庭的选择、跨学科团队合作等。

三、临终护理的现状分析1.国际临终护理的现状国际上,临终护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临终护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为临终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老年人临终关怀研究综述

老年人临终关怀研究综述
4. 启示:总结国外临终关怀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为改进我国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
07
个人观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个人观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缓解其因疾病或丧失能力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帮助他们舒适、安 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临终关怀并非仅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还关注他们的心理、社会和宗 教需求。这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老
1. 国家和地区:分析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 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3. 优缺点:分析服务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如服务模式是 否符合临终关怀需求、是否能够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 和社会需求等。
详细描述
2. 服务模式内容:研究不同服务模式下的临终关怀服 务类型、服务对象、服务提供方式等。
4. 启示: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对 我国的启示,为改进我国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临终关怀教育与培训
总结词:了解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分析教育内容和培训方式,为改进我国临终关怀 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
详细描述
1. 教育内容和培训方式:研究临终关怀教育的内容 、教材、培训方式等。
2. 教育对象:研究临终关怀教育的对象,如医 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
3. 教育效果评估:分析临终关怀教育对提高医 护人员素质、改善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等方面 的效果。
多元化的研究领域
临终关怀研究在国外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医学、护理学 、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内容涵盖了临终关怀服务模 式、服务质量、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
完善的服务体系
国外临终关怀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包括家庭护理、住院 护理、社区护理等多种形式,同时注重为患者提供心理 疏导、社会支持等服务。

5000字以上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

5000字以上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

5000字以上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文章标题:5000字以上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撰写一篇综述一、引言临终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领域,涉及到对晚期疾病患者的综合性护理。

在现代医学中,临终护理不仅仅关乎生命的收束,更是一项需要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终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变得更加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5000字以上临终护理为研究方向的相关内容。

二、临终护理的基本概念1. 临终护理的定义临终护理是指在患者生命接近末期时对其进行的身心护理和社会支持。

它包括对生命末期病人的疼痛缓解、症状管理、心理和精神护理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支持。

2. 临终护理的原则在进行临终护理时,需要遵循多种原则,包括尊重患者意愿、提供综合性的照护、保持尊严和仁慈等。

这些原则对于提高临终护理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三、临终护理的临床实践1. 疼痛管理在进行临终护理时,疼痛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

2. 症状管理除了疼痛之外,患者在生命末期往往还会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呕吐、厌食、呼吸困难等。

临终护理团队需要对这些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心理和精神护理面对生命的终结,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其度过这一艰难时刻。

四、临终护理的伦理和法律挑战1. 尊重患者意愿在进行临终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来提供护理服务。

这就涉及到了“自决权”和“知情同意”的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在尊重患者意愿的保证医疗行为的合法性。

2. 家属支持和沟通除了对患者的护理,临终护理团队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支持。

家属在患者生命末期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和鼓励。

五、临终护理的未来展望1. 个性化护理的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临终护理很可能会朝着个性化护理的方向发展。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张洋090150409一、概念界定(一)临终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美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日本,临终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到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英国,临终的时间范围1年或不到1年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意大利,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 个月内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我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6 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1]。

我国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通过对近8000个病历的观察分析,有7200人(90%左右)从其生命本质发生无法复原的退化至死亡的时间为10个月左右,故认定临终期应为10个月左右。

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沃母”理论,将临终关怀定为六个月[2]。

本文认为将临终关怀的时间范围限定在3个月到6个月是比较合理的。

因为,如果时间限定的太长,一方面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所不符,另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刚刚起步,不能为太多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如果时间限定的太短,将浪费大量卫生资源,这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现实不相符合。

(二)临终关怀“临终关怀”这个术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

英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end of life care”、“terminal care”、“hospice care”或者“palliative care”[3]。

从字面上看,这几个术语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前两个侧重于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濒死”状态,而后两个强调服务的内容和宗旨,所指的范围更广。

因此,现在“hospice care”和“palliative care”使用的较为广泛。

英国一般使用“hospice care”较多,一般翻译成“宁养服务”,主要是对在医学上判明治疗无效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身心照护与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使用的是“palliative care”,一般翻译成“姑息照护”,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

珠海市某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情况调查

珠海市某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情况调查

珠海市某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情况调查
曾筱蓉;曹静;古凤美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7(014)007
【摘要】目的:了解珠海市社区老年人对临终关怀需求率的情况,并浅谈对应的政策意义,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自制的"个人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样本量总计1000名.结果:共收回问卷945份,回收率为94.5%.有临终关怀需求的有879名,需求率93.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珠海市社区老年人临终关怀需求率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生活自理情况.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自理情况是珠海市老年人临终关怀需求情况的影响因素,应加强临终关怀的健康宣教工作,尤其是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总页数】3页(P111-113)
【作者】曾筱蓉;曹静;古凤美
【作者单位】519000 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9000 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 [J], 李霞;付伟
2.深圳市某社区老年人骨关节病知识需求情况调查 [J], 张杰
3.珠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对中专护士需求情况调查 [J], 黄惠清;李戈;肖秀英;冯建华
4.徐州市社区医院实施临终关怀现状及需求情况调查 [J], 张香玉;徐海青;胡月;袁微;汤莉莉
5.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情况调查 [J], 黄丽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终关怀综述

临终关怀综述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08市场莫裕明0814008【摘要】本文全面叙述了中国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背景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临终关怀;老龄化;孝道;死亡教育;医疗体制;制定法规;综述【前言】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于1988年开始发展,现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现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的展望做一综述。

临终关怀是人类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好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临终关怀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亟需大力发展。

【正文】1 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

其工作内容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

[1]临终关怀的对象是指处于临终阶段的临终者.具体指诊断明确,治疗无望,估计生命期在1O个月左右的患者。

[2]临终关怀目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

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3]临终关怀事业是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必然需要。

[4]关怀临终者是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临终关怀不但是一种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社区居民“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社区居民“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社区居民“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调查,寻找影响社区居民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因素,为开展临终关怀的知识普及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3个社区81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75.5%的居民从未听说过临终关怀,大多数居民初次听闻“临终关怀”的感觉是疑惑,不清楚,且对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传统观念、信息来源少是影响社区居民获得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主要因素。

结论居民对临终关怀及其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普及临终关怀及其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区护理【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61-02临终是人生必然的发展阶段,临终关怀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临终者生命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的临终关怀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临终关怀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解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我们于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城区开展了临终关怀及其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区、鼓楼区、玄武区等3个社区的部分居民,发放调查问卷820份。

1.2 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南京市社区居民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并经过12名专家论证,最终形成正式问卷,包括2部分32个条目,其中基本信息10个条目,主要调查居民的年龄、性别、婚姻、宗教、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家庭收入与结构等;临终关怀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调查共22个条目,包括是否听说过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对象、任务、内容等。

通过访谈的形式与被调查者沟通,协助填写问卷,同时讨论影响其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因素。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再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临终关怀服务是指对病危、濒死或者临终的患者提供身体和心理上的支持和照顾,旨在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尊严、舒适和安宁。

本报告旨在对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主要参与者以及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大众、医疗专业人员和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进行了调查。

定性调查则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与患者、家属和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进行了交流。

3. 市场规模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临终关怀服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规模约为XX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XX%。

4. 市场发展趋势(1)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关怀质量的要求提高,传统的医疗机构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专业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涌现,提供更为全面和专业的服务。

(2)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通过在线咨询、远程医疗和移动应用程序,患者和家属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3)家庭护理的重视:许多患者和家属倾向于在家中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家人的陪伴感。

因此,家庭护理服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5. 主要参与者(1)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逐渐重视临终关怀服务,并在发展专业化团队、提供专门设施和培训医务人员方面加大投入。

(2)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专业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发展迅速,他们提供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支持,包括疼痛管理、心理辅导、临终关怀计划和家庭支持。

(3)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提供无偿的陪伴和支持,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困扰。

6. 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缺乏专业人才:目前,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临终关怀是指在病危患者临近死亡时,为其提供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近年来,临终关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各种相关的研究和文献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临终关怀,并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感人的画面。

一、身体关怀临终关怀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身体得到适当的照顾。

这包括提供舒适的床铺和环境,控制病痛的症状,保持患者的尊严和隐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以减轻痛苦和不适感。

同时,他们也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二、心理关怀临终阶段的患者往往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在这个关键时刻,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他们可以倾听患者的心声,为其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帮助患者面对死亡的现实和接受自己的命运。

此外,家庭成员和朋友的陪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关爱和鼓励可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力量和安慰。

三、精神关怀临终关怀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关注其精神世界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回顾自己的一生,思考生死的意义和宗教信仰的问题。

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同时,各种宗教和心灵护理的资源也可以提供给患者和家属,以满足他们对信仰和灵性的需求。

四、家庭关怀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关怀,也涉及到对其家庭成员的关注和支持。

家庭成员在患者临终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

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家庭成员应对丧亲之痛,并为他们提供临终前的安排和准备。

临终关怀是对病危患者和其家庭成员的综合关怀,涉及到身体、心理和精神等多个方面。

医护人员应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通过真实的叙述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和人性关怀。

同时,文章应注重流畅度和自然度,避免给人机器生成的感觉,确保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

临终关怀近年文献临终关怀是指在病人面临生命垂危时,为其提供综合性的身心关怀和支持。

近年来,临终关怀在医疗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医护人员、家庭支持和患者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人类的视角刻画出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医护人员在临终关怀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和症状控制。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沟通和倾听的技巧,以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在临终关怀中,医护人员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让患者感受到尊严和关怀。

家庭支持对于临终关怀至关重要。

家人是患者最亲近的人,他们的陪伴和关爱可以给患者带来安慰和温暖。

家庭成员需要接受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应对临终关怀的挑战。

医护人员应当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家庭支持,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家人的陪伴和爱。

临终患者的需求应当得到充分关注和满足。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

除了身体上的疼痛缓解,患者还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他们可能会面临失去尊严和自主权的困境,医护人员应当尽力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尊严。

此外,患者还需要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决策,医护人员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临终关怀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医护人员、家庭支持和患者需求是实施临终关怀的关键要素。

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文关怀和个性化的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临终关怀,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关爱和尊严。

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临终关怀的研究和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终末关怀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终关怀服务综述——电院515030910439 邓明华一、概念(一)临终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美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日本,临终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到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英国,临终的时间范围1年或不到1年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意大利,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 个月内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我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6 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1]。

我国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通过对近8000个病历的观察分析,有7200人(90%左右)从其生命本质发生无法复原的退化至死亡的时间为10个月左右,故认定临终期应为10个月左右。

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沃母”理论,将临终关怀定为六个月[2]。

本文认为将临终关怀的时间范围限定在3个月到6个月是比较合理的。

因为,如果时间限定的太长,一方面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所不符,另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刚刚起步,不能为太多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如果时间限定的太短,将浪费大量卫生资源,这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现实不相符合。

(二)临终关怀“临终关怀”这个术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

英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end of life care”、“terminal care”、“hospice care”或者“palliative care”[3]。

从字面上看,这几个术语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前两个侧重于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濒死”状态,而后两个强调服务的内容和宗旨,所指的范围更广。

因此,现在“hospice care”和“palliative care”使用的较为广泛。

英国一般使用“hospice care”较多,一般翻译成“宁养服务”,主要是对在医学上判明治疗无效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身心照护与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使用的是“palliative care”,一般翻译成“姑息照护”,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

与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

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安宁照护”一词较为普遍,香港地区则使用“善终服务”一词较为普遍,而大陆地区则使用“临终关怀”一词较为普遍。

大陆学界对临终关怀做出了诸多定义,其中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李义庭、李伟、刘芳等人编著而成于2000年出版的《临终关怀学》一书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对临终病人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着重于控制病人的疼痛,缓解病人痛苦,消除病人及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使临终病人活得尊严,死时安逸。

还应为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心理、生理关怀,咨询及其他项目服务。

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定义将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李义庭等人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是指对无治愈希望患者的的临终照护,缓解临终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与灵性等层面的痛苦,不旨在延长临终患者的生命,而是旨在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

与此同时,也将为临终患者家属提供支持系统和哀伤辅导,以确保林中患者家属的生活品质。

二、临终关怀发展的背景和现状(一)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1、国外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西塞莉·桑德斯博士于1967 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即著名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St.Christopher’s Hospice) ,标志着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开始起步了[5]。

英国现有临终关怀机构400家,以居家照顾为主有住院病房约120家,于1988年设立专科医师。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机构——康乃狄克州新港临终关怀机构成立,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将临终关怀纳入医疗保险计划之中,为病人享受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财政支持,目前已发展到2000余家临终关怀机构。

临终关怀产业迅速发展,临终关怀计划数量每年以将近17%的速度递增。

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其他国家也纷纷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机构。

现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NHO)在50个州正在运行和计划之中的临终关怀计划超过3100个。

仅1998年,美国约54万病人和他们家属接受了这种服务。

2、国内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国外临终关怀大力发展,并开始经由台湾、香港传入中国大陆地区。

1988 年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临终关怀的研究与实践。

1990 年天津医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上海、北京、西安、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

1998 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在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捐助了第一所宁养院,为晚期贫困癌症病人提供免费临终照护,并成功探索出以家居服务为重点的宁养服务模式。

2006年4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临终关怀有了一个全国性行业管理的社会团体。

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粗略统计国内目前各种类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已超过百所,但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现存的临终关怀机构服务和研究范围狭窄,服务质量不高。

机构内部的管理运行混乱,资金来源不足,特别是临终关怀的社会化延伸更不容乐观。

就目前来看,要满足我国社会现存的和潜在的需求,加快临终关怀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而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我国临终关怀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社会总体支持乏力临终关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尚未为社会群众所接受,尚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枷锁。

这是致使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举步为艰的主要原因。

大众传媒应付起教育社会大众正确的死亡观念的先导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去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怖印象,让其认识死亡是生命自然运转的过程,濒死则是人类成长的最后阶段。

每个人都经历死亡。

2.缺乏专业人员和相应卫生法规医护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严重,缺乏系统、全面的临终关怀知识。

医护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通过医学教育来实现的。

由于临终关怀在中国还属于正在开拓的新领域,尚未纳入系统教育体系,接受临终关怀系统理论教育的人数甚少,对临终关怀基本知识的掌握也不够。

目前医护人员主要通过各种医学期刊及杂志来获得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缺乏规范化的临终关怀教育。

临终关怀应建立相应的卫生法规,走上制度化。

由政府出面组织,强调其服务性,国家拨款,同时也呼吁社会团体和个人予以捐助,设立临终关怀基金会,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基金正常运行;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

建立相关的教育偏向你及资格认证制度,对从事临终关怀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养。

3.人力资源缺乏我国目前的护士人力资源就非常的短缺,我们没有能力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中再拨出一部分人到临终关怀事业中去,这严重阻碍了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让社会大众对护士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提高护士待遇等,让更多的人选择护理这个职业,同时也让已经选择护理的人不要转行或者出国当护士。

4.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以我们的经济实力难以建立像欧美国家那样体系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

今后,我们应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的发展模式、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质量控制、成本效益,发展疼痛及症状控制的新技术新方法。

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机构,切忌一味照搬外国的模式。

临终关怀发展要注意多元化,可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机构,如独立的临终关怀院,在综合医院开设临终关怀病房,家庭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的居家服务等。

四、展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传统思想更新的认识的,尤其是大量独生子女的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广大护理工作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不断前进。

注释:[1]杨红;韩丽沙;《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4期[2] 许婷婷《临终关怀中的人文护理模式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5月[3]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4] 钱松杰;马小英;赵金芳《方松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实施效果》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0月第9卷第20期[5]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6] 潘晓丹;林媚《宗教干预在社区临终关怀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09期[7]《社区临终关怀沟通与死亡教育的意义》[8] 潘晓丹;林媚《宗教干预在社区临终关怀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09期[9] 倪婉红《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者死亡恐惧研究》华东理工工学2011年12月[10 ]侯学红. 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8( 8): 1865.[ 11 ]郑悦平, 李映兰.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现状[ J] .现代护理, 2008, 14( 3): 318-320.[12 ]邸立军,刘淑俊,宋国红,等. 肿瘤姑息治疗状况及医务人员对肿瘤姑息治疗态度调查[ J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 10( 5 ): 385-389.[ 13 ]赵佩英, 杨燕群. 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 J] . 护理管理杂志,2003, 3( 2): 20-22.参考文献:[1]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2] 阎安《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科学经济社2010年03期[3] 王东海;刘达;刘同芗《浅议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科技信息2009年21期[4] 杨红;韩丽沙《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0年04期[5] 钟华《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7期[6] 王东海;夏德涛;张翠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6期[7]傅静;鞠梅;陈丽;李雨昕《临终关怀机构服务现状及发展的必要性》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8] 周惠;黄显燕《临终关怀的现状及护理策略》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9] 张庆国;曹志勇《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与需求_以济南市为个案的调查报告》新余高专学报2003年04期[10] 钱松杰;马小英;赵金芳《方松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实施效果》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0月第9卷第20期[11]潘晓丹;林媚《宗教干预在社区临终关怀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09期[12] 陈萍《社区临终关怀沟通与死亡教育的意义》2010年8月02卷15期[13] 傅静《发展以社区医疗为基础的姑息关怀服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3月23卷03期[14]路颜羽;路雪芹;白琴;施永兴;祝友元《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意愿及临终关怀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9年20期[15]李霞;付伟《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健康研究2012年02期[16]樊春慧《癌症病人的社区临终关怀管理》海南医学2008年S1期[17] 倪婉红《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者死亡恐惧研究》华东理工工学2011年12月[18] 许婷婷《临终关怀中的人文护理模式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5月[19] 田秋菊《阿含经中的临终关怀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