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科版
杭州市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部教案(共6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全部教案(共6课时)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起将开启学生观察动物的探索之旅。
教材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是“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来暴露学生对动物的初步认识,引出对动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和探索;二是“探索: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把它画下来”,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来详细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三是“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一起分析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动物的关注从幼小时候就开始了,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对植物初浅的观察经验,初步知道如何观察、比较、记录、描述,但是由于动物的身体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很多时候是处于动态的,所以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知道动物具有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共同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记录、描述动物的主要特点。
2.学生能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动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2.学生能认真仔细观察,真实详尽记录、描述小动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案213
《观察鱼》(第三次集体备课)通过第二次集体备课的修改及课堂实施,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环节衔接不够自然2.习题练习题型不全3.教学小结过于简单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共有两个单元,分别为我们周围的物体以及动物。
而本课是第二单元动物的第五课《观察鱼》前几课主要观察的是陆生动物,本课将开展对水生生物的观察活动,以鱼为观察对象,继续观察动物个体。
鱼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们的身体形态与蜗牛等陆生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如有鳍、鳃等,这既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也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指向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本课以观察、描述鱼的形态特点、运动特点和呼吸为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积累,已经对人体和蜗牛的运动、呼吸比较熟悉。
在本课,学生将比较人与鱼的运动、呼吸特点:人用脚走路,鱼用鲭游泳;人在陆地上用肺呼吸,鱼在水里用鳃呼吸:等等。
这种比较会促进学生对鱼的认识。
本课不要求学生理解鳃是怎样呼吸的。
一、教学内容1.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2. 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二、教学目标:1. 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2.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3. 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三、教学难点: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四、教学重点: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五、设计理念:1.导入部分用猜谜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切入主题。
2.习题练习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巩固并了解知识点所涉及的题型。
3.联系生活实际,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i4.问答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六、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观察植物的内容,对观察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但观察动物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但可能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
2.准备动物模型或实物,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思维。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3课,是在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蜗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本课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蜗牛的身体,通过观察,学生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第二部分为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和运动,通过使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帮助学生知道蜗牛的应激反应、运动特点。
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完成第一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活动二放下一个课时。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他们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故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观察蜗牛的身体。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一年级学生基本能运用多感官观察。
但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在观察中往往会先注意到蜗牛的运动。
此外,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较多的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细致的观察。
虽然一年级学生已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他们仍在科学记录方面未能做到真实性,有部分学生会物体拟人化,未能做到如实记录。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2、科学探究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口、两对触角、眼睛等器官。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四、教学准备每人1只蜗牛、记录表。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观察并描述春天的自然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春天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进行水的实验,如加热、冷却、过滤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了解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如晴朗、多云、降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总6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0xx年春季、教学进度表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
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鱼、鸟等,通过阅读这些动物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要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等方面加强培养。
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实物等教具。
2.准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3.准备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然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不过从一般情况来看,选取常见的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本课的聚焦板块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蜗牛的身体特点、应激反应和运动三大方面。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最后通过研讨板块,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上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
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观察所得。
在科学情感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教学内容: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呼吸、运动、繁殖等特征
- 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活性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特征
- 植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长方式进行分类,如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3. 常见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 动物:狗、猫、鸟、鱼
- 植物:树木、花朵、草、蔬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然后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3. 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 操练:设计图片配对或命名游戏,让学生通过选择正确的动物或植物名称来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动物园或植物园,进一步认识和观察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6. 总结:复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配对或命名游戏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参考资料:
- 《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
- 图片和实物: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实地观察材料。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融合文学、艺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实现了学科融合,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参与度,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游戏互动、小组合作交流、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得认真、学得高兴,在玩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分享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科学《3.观察一种动物》(1) 教科版
shí
fēn
miǎo
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
秒
0 0 0 43 054321 0987654321
小提示
guān chá wō niú de yùn dòng
观察蜗牛的运动
shí
fēn
miǎo
时
分
秒
0 0 0 23 054321 0987654321
小提示
guān chá wō niú de yùn dòng
2.
jì lù zài bào gào dān shàng
3.记录在报告单上
shí
fēn
miǎo
时
分
秒
0 0 0 09 054321 0987654321
小提示
jìng jìng dì guān chá bù chù pèng wō niú
1.静静地观察,不触碰蜗牛。
2.
jì lù zài bào gào dān shàng
蜗牛
小提示
jìng jìng dì guān chá bù chù pèng wō niú
1.静静地观察,不触碰蜗牛。
2.
jì lù zài bào gào dān shàng
3.记录在报告单上
小提示
jìng jìng dì guān chá bù chù pèng wō niú
1.静静地观察,不触碰蜗牛。
3.记录在报告单上
shí
fēn
miǎo
时
分
秒
0 0 0 89 054321 0987654321
小提示
jìng jìng dì guān chá bù chù pèng wō niú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察一种动物》选自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章《动物王国》。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一种动物(如蝴蝶)的观察,让学生认识蝴蝶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使用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认真观察蝴蝶标本,还能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观察和思考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记录观察结果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他们对观察结果记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许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还不够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动物基本特征的认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基本特征,如蝴蝶的翅膀形状、颜色、飞行方式等。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册教案(教科版)单元1:植物的生长实验1: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 豆子- 湿润的纸巾- 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 将豆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
2. 将湿润的纸巾和豆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3. 把袋子封好并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4. 每天观察袋子里的豆子是否发芽。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豆子逐渐发芽,从种子变为幼苗。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芽生长。
---单元2:动物的生长实验2:观察蚕变成蛹的过程目的通过观察蚕变成蛹的过程,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 蚕- 透明玻璃- 桑叶实验步骤1. 在透明玻璃中放入蚕和充足的桑叶。
2. 定期观察蚕的变化,特别是蚕变成蛹的过程。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蚕在适宜的环境下,逐渐变成蛹,并在一段时间后变成蝶。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蚕的生长过程,蚕经历了从幼虫到蛹再到成蝶的变化过程,这是昆虫的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
---单元3:物体的性质实验3:观察物体的浮沉性质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性质,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实验材料- 水- 不同物体:木块、塑料球、石头等实验步骤1. 取一个,装满水。
2. 依次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木块和塑料球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物体的浮沉性质与其密度和浮力有关,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底。
---以上是《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册教案(教科版)》的教案内容,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以及物体的性质。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具准备:
为学生准备: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
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
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
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
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3.观察一种动物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