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2018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课件
04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选择合适叙述视角进行创作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以“我”的身份和角度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和代入 感。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以“你”为对象,引导读者参与故事,产生互动效果 。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以“他/她”为叙述对象,全知全能,灵活展示故事 全貌。
注意事项和技巧指导
保持叙述视角的一致性
避免在同一篇作品中频繁更换叙述视角,以免 造成读者困惑。
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叙述视角及其表达效果。例如,可以选择一篇散文或 戏剧剧本,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对作品整体表达的影响。
学生展示
学生完成分析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于不同文学体裁中叙述视角的见解和感悟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转换视角在小说中的效果
增强故事层次
通过转换视角,可以展现不同人 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揭示人物内心
转换视角有助于深入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 性和复杂性。
推动情节发展
转换视角可以带来新的信息和线 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 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多重叙述视角及其意义
分析。”
备考策略和建议
多做模拟题
通过大量的模拟题训练,可以提 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题感 。
注重答题规范
在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 确性和规范性,尽量使用专业术 语和文学性语言。
关注社会热点和文化现象
高考语文试题往往与社会热点和 文化现象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持 对社会和文化的关注。
熟悉高考题型和考点
其他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事视角知识梳理与典例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事视角知识梳理与典例一、知识点1.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指作者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
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叙述者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站在局外,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状况也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
“有限视角”,指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带领我们看世界。
大部头的小说中,不将一种视角一种人称一贯到底,而是不断变换,以比较全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如《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出场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此就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划人物的外貌特征:从黛玉的视角看贾府,黛玉的视角看宝玉,再用别人视角看黛玉,这样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写得非常成功。
2.叙述视角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鲁迅先生的小说惯用第一人称视角,这个“我”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以叙述者、参与者的角度来叙事,给人以真实感,也更容易塑造人物形象。
如《祝福》中以作为知识分子的“我”来看祥林嫂的苦难,审视看客的冷漠与麻木,展现知识分子的软弱与逃避。
二、答题模板1. 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作用):①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感;②是故事的见证者、旁观者、参与者;③便于抒发情感;④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推动情节发展;⑤塑造“我”这个人物形象,进而凸显主题;⑥作为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人公的形象。
2. 第二人称的好处(作用):①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②直接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③用于物时,具有拟人化的作用。
3. 第三人称的好处(作用):①引导读者从客观的角度对小说反映的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②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③具有不确定性,使小说反映的现象更具有普遍性。
三、典型题型【分析“我”的形象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放生羊(节录)次仁罗布你形销骨立,眼眶深陷,衣裳褴褛,苍老的让我咋舌。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小说鉴赏方略之六-叙述角度ppt课件(含答案)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 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 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 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 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 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 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 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 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 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 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 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 —— 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 心事重重的、 屁股上烙着“Z99” 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 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2.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 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 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 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 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 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 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 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国古典 小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 将进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 文中一个“看时”更明显地提示了描写视角的转移。走卒跟着 军官一同坐下的细节更流露出小二的满腹狐疑。后来,陆谦纵 火、小二报信、林冲逃生一系列的情节演进都与“看时”两字 相关。可见,这一段类似电影“主观镜头”的插入别具匠心。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一 小说阅读
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命题趋势专题十一小说阅读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一、概念阐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作家创作小说一样要选择最佳叙述视角,否则也会影响小说的创作质量。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单是个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二、分类1、有限视角2、全知视角3、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老人视角、动物视角三、有限视角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有限视角多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
,“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也可以是混合第一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有限视角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好处: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缺点: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1.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
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
2.见证人视角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
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高考语文小说的叙述视角
•
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
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
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走
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
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 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 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 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 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 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 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 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叙事朴素明 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 优点。
正因为有如上优越性全知视角尽管已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卡列尼娜复活反映的社会面都是非常宏大的这样宏观的观察和揭示是非全知视角说的各个组成部分犹如交响乐队中的各个成员而全知全能?的作家便是这个交响乐队的总指挥没有他任何美妙动听的乐曲都演奏不出来
小说的叙述视角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初步了解小说在叙 述视角方面的相关知识;
正因为有如上优越性,全知视角尽管已 被视为落伍,却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托尔斯泰便在作品中以这种视角去叙述俄罗斯
当时的社会状况。无怪乎列宁称他是“俄国革
命的一面镜子”。他的《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反映的社会面都是非 常宏大的,这样宏观的观察和揭示是非全知视角 而莫属的。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一部小 说的各个组成部分犹如交响乐队中的各个成员, 而‘全知全能’的作家便是这个交响乐队的总 指挥,没有他任何美妙动听的乐曲都演奏不出 来。”这里所言“全知全能的作家”也就是全 知视角。
2.通过完成习题,初步了解小说在叙述视 角方面的题型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高考小说叙述视角和方式
两重叙述
文言小序叙述的是传统、“正常人” 的世界,主人公狂人病愈成为候补官 员——加入了吃人的行列。
白话文日记叙述的是狂人的内心世
界,疯狂、清醒。主人狂人公拥有着 强烈的反抗性。
叙述视角归纳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小说通过“我” 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 和亲历者,但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就大大增强了 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也可以贯串全文,成 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起 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不过,第一人称只能对自 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因此,在叙述上有一定 的限制,文中形成的空白还要由读者去填补。
《祝福》——“我”
2、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 里很少见,主要存在于外国小说中。它 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 中会显得很拗口,故而,被很多小说家 弃而不用,所以,在高考中,考生是见 不到这种文章的,因此,不再赘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被称为云端视角、 上帝视角),它被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广泛使用, 这种叙述人称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以深 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 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俨然就是上帝,知晓一切, 操控一切,因此,会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同 时,也限制了读者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 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 京时,多得林冲看顾。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 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 官司同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 官司。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 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 你如何也在这里?”
高考小说的叙述视角和方式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与人称变换公开课
人称交叉:
一.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 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 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例如: 《程白药》
二.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 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 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作用:扬长补短,使 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 位、立体化的表现。
案例
视角变化
很多小说不是运用单一的视角完成的,作品前
后叙述的视角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出现多次变化。
视角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时可用比较法,
比较前后视角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在人物、
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产生的作用。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用第一人
称来叙述,而“我”又参与了故事,属于“有限视
一天早晨,我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 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改为第一人称)
○ 第一人称更强调主观的代入感,而原文第三人 称更客观、冷峻,更具有批判效果。
综合训练(1)
阅读小说《十八岁的李响》 8. 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 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 对话者的感情距离,引起共鸣。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有利 于客观叙述。
旁观者的身份讲述
1
故事
展示丰富多彩的社
会生活
4
他
2
叙述自由,往往不 受时空限制
3
客观冷静
人称:第三人称
讲述者,参与者、
1
2
见证者、亲历者。
我
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
开心理描写或场景描写。 4
高考小说:小说的叙述视角(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XX
希金的小说《驿站长》。这篇小说中的叙述者虽然是第一人称“我”,但这个“我”同故事中所讲述
的故事情节几乎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仅是个旁听者而已。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有时同第三人称叙述就
很接近了。鲁迅的《祝福》中的“我”也是这种情况。
(以作者让讲故事人的以何种人称及身份来讲为参照)
3、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这是一种很少见
四
这一段叙述显然是以李小二的视角(事件的旁观者)出发的。明末小说批评家金圣叹在这一
种
段后批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 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他不仅看出了视角的变换,
情
而且注意到这种变换对故事中情绪氛围变化的影响。
形
不仅叙述视角可以从所叙述的内容看出变换,故事中叙述人称也可以变换。如普希金的小说 《驿站长》,从整体上来说是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但在讲到故事中老驿站长的女儿都妮亚
(以讲故事的人的观察范畴为参照)
三、外视角(纯客观叙述),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全知,反而比
视
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只是冷静地记录人物的言论,描
角
写人物的外部动作,不作主观评价,不分析任何人物心理,余则让读者自己理解品味。 优点:一是使小说富有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
形
这却使他们思索深层的问题。由于这一长处,它常为侦破小说所采用。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
态
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 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局限性: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面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课件48张)
Ⅱ
把握叙事特征和效果,答好叙事题
(2014·全国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 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 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 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 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叙述特色
作用
叙述者“我”是一个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
运用第一人称“我”串 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通过“我”“归乡”
起全文,“我”是文章 和“离乡”的行程,展示“我”不容于故乡的
的线索人物
传统社会,并折射出现实故乡的闭塞、衰败和
萧索
3.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巧,具体如下:
有限视角
特点: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 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 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 如《天嚣》
有限视角中可以是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是第三人 称叙事,以某个人的眼光观察,以他的心灵思考。
全知视角
• 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 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是其复杂 微妙的心理变化。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 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_补__充__说__明___,使 情节更加_完__整___,结构更加_严__密___,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_对__前__面__说__的__人__或__事__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 交代,是中心事情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三语文复习 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谢谢
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 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 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 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 者也了如指掌。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 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 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 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 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壹
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概念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 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 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 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 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 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师傅版
落第后,我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京城,盘
缠将尽而又无颜回乡,寺庙的方丈收留了我。寺 庙里就只有老方丈和弥生,香客也来的少,倒也 清静,弥生像一只小鸟一样活了整座山林,让我 烦闷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慢慢地从失落中走 了回来,准备下次还要去试一试。一天,老方丈 来到我的房里,说让我帮一个忙,自己的身体越 来越差,恐怕照顾不了弥生多久了,下山的时候
书生版 把弥生带走,去找他的父母。我答应了他,方丈
给了我一包盘缠之后,咳嗽着走了。第二天一早, 我们便出发了,弥生脸色不好,心情低落,我猜 他昨晚肯定没有睡好,想起昨天老方丈的嘱托, 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第一人称叙述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 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 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 表情等间接表现。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特殊视角之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 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 达到的优越。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总结及补充
一、全知视角(上帝俯瞰)——上帝视角 1.特点:“全知”叙事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2.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 3.视角切入: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限制,最大限度掌握广度、深 度 4.叙述人称:往往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人像上帝,对人物心理、过去 了如指掌。 5.作用: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握
特殊视角之动物视角
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 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 展; 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之严重,引人深思; 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
特殊视角之女性视角
以女性敏锐的洞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入入胜 以母性感情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情怀 塑造了。。。。的女性形象,以。。。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改文是以全知视角旁述王熙凤的出场,因为一切信息提前告知,悬 念感与临场感就少了许多。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专题附答案全套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专题附答案全套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
(2)答题角度★全知视角作用(1)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
(2)让读者了解真相,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3)在叙述事件和人物时,可以灵活地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
★有限视角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2)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让读者获得了更真切、更自然的感受。
(3)最大限度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这一点主要是限知外视角的作用。
★动物视角作用(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2)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3)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使人意识到动物生命的内在价值、建立生态意识)。
★儿童视角作用(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女性视角作用(1)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视角转换作用(1)就增加了感染力,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借俊眼传出来
——小说叙事视角
【学习目标】
1.了解叙述视角相关知识,明确三种人称的作用。
2.总结叙事视角题题型类型,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知识构建
一、知识链接
1.叙述角度: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
读者们好像面对作者而坐,听他讲故事。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待。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则要具体分析,它可以是“全知视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2.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
如果突出事件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
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
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4.人称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说中既出现“你”,同时也出现“我”与“他”,这种情况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二是小说通篇只出现“你”,而不出现“我”,更不出现“他”,这就是所谓真正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小说。
第二人称叙述与第一、三人称叙述的明显差异,就在于它的强烈的感情倾向。
一个“你”字,似乎让读者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5.各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①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③便于抒发情感④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推动情节。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一般有拟人的意味,直接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②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作用: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②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有限视角: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是故事里的人物,他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小说,作者从“你”的角度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探究主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书人》《边城》采用的叙述视角及作用,并仿照高考考查题型设计成题目,有效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探究问题分解:
1. 《林黛玉进贾府》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场景的有什么妙处。
2.《一个人的遭遇》中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采用“我”的有限视角有什么好处
4.《边城》是采用何种叙述视角叙事的有什么好处
5.《祝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6.《最后的常春藤叶》视角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