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试验总结根据已经批准的强夯试验方案,已完成强夯试验工作,现将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为以后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一、试验区位置说明:由于实际场地限制,原强夯试验方案中的试验区 IV115+375~115+475,先调整为以下区域:左岸:IV115+390~115+476.5右岸:IV115+407.2~115+490二、强夯机具1、起重机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一台,起重能力35t,起重能力大于1.5倍锤重,脱钩方式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2、夯锤夯锤选择圆形锤2个,均为铸钢材料制造,吊环为φ50mm,中心为φ300mm排气孔。
夯锤重分别为18.4t(用于2000kN·m,第一、二遍夯)和10t(用于1000 kN·m,满堂夯)。
3、自动脱钩装置自动脱钩装置:拉绳一端固定在锁柄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绳随即拉紧,同时脱钩装置开启,夯锤脱钩下落。
采用此装置可保证每次夯击落距相同。
三、试验参数1、布点形式夯点布置按照设计图纸布点方式:第一遍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三遍满堂布置。
2、夯击能第一、二遍夯:夯击能2000kN·m,锤重18.4t,每点10击;第三遍满夯:夯击能按照强招标文件十七章地基处理加固工程中第17.2.2条“第三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按照夯击能(2000kN·m)计算,夯击能在800~1200kN·m之间,试验时采用 1000kN·m夯击能,锤重10t,每点3击,夯印重叠1/3。
3、落距:夯锤落距=夯击能/锤重。
第1、2遍夯锤落距=2000kN·m/184KN=10.9m,第3遍夯锤落距=1000kN·m/100KN=10m4、消散期按照强夯试验方案,试验区强夯消散期左岸为2周、右岸为3周。
四、试验过程1、试验流程图强夯试验施工流程图2、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腐殖土,报请监理验收。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总结目的我标段地处属Ⅵla区河套副区,地面较为平坦、广阔。
全线在河沟中表层发育砂层、且水位较浅,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线路区部分段落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等级由轻微~严重;路基段内当液化土层厚度在1.0-4.0m时,采用强夯+砂砾垫层进行处理。
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减小工后沉降。
遵照设计图纸要求,对砂土液化厚度在1.0-4.0m的路基采用强夯,进行补强。
通过K18+660~K19+300段落内选取一段进行试验段的强夯施工来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收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为下一步路基强夯施工提供现场控制依据。
二、强夯试验段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1、试验段工程概况试验段选定在K18+660~K18+710段进行,满足试验段长度要求(长度不小于50m且强夯段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长度为50m。
2、路基强夯试验段的施工组织K18+660~K18+710段路基处理范围内强夯增强试验,收集强夯相关数据。
试验施工的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为:2022年3月15日~2022年3月20日施工准备:落实安排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场地平整;测量组放线确定边线及标高。
2022年3月21日~2022年3月29日按设计图纸要求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完成以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及沉降观测数据整理。
2.1试验段人员分工试验段施工前成立了试验段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持,参加试验路段工作的人员分工见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责任1赵根根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工作2石建华副经理高级工程师负责施工管理工作3赵栋副总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工作4吴利军力工程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技术方案编制5王巧玲质检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施工中的质检6牛杰路基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方案的实施及参数整理收集、7李顺福测量队队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测量工作8张晓刚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负责试验段试验工作9弓钰光领工员工程师负责机械调动及组织施工10马泽灵安全部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的安全施工2.2强夯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情况2.2.1机械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强夯试夯总结
陆域强夯试夯总结一、试夯概况1.1试验简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已回填开山石形成的陆域Ⅰ区直接采用强夯加固,强夯面积37673.1㎡,强夯法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典型施工试验,根据典型施工结果调整设计参数。
典型施工面积不小于50m×50m。
1.2试验依据施工图纸;《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二、试夯目的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参数,进行现场试夯。
试夯后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测强夯效果,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间距、单夯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
三、试夯参数3.1 典型试验区选取我部选定试夯区域于3#堆场临近横三路处,对该场地进行试夯。
试夯区域大小为50×50=2500平方米,地面标高约9m。
试夯区场地坐标如下:3.2 夯点布置点夯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夯点间距3.5m,普夯要求夯印搭接1/4锤底直径。
如图:图3.2-1强夯夯点布置图图3.2-2普夯夯点布置注:图中①为第一遍强夯夯点,②为第二遍强夯夯点四、设计要求(1)强夯每夯点夯击次数及收锤标准强夯夯能为3000KJ,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锤底面积不小于4.0㎡,夯点间距3.5m。
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少于10击并且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普夯采用搭接夯,普夯能量1000KJ,每点夯击6击,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锤经1/4,强夯始夯标高为地基处理交地标号+夯沉量(3000KJ强夯区沉降量暂考虑为80cm,在施工过程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调整夯面标高)。
(2)强夯施工前,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夯点进行测放定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3)强夯完成平整场地后,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至设计标高。
碾压遍数6~8遍(来回为一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m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m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强夯施工是一种主要用于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的一种施工技术。
通过将夯锤不断地自由落体击打到地面上,使地下土壤较为均匀地受到冲击而达到加密的目的。
夯锤自由落体冲击地面,产生的冲击力会引起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位移与碰撞,从而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填充与土壤中的空隙,达到它们在更紧密的状态下的存在。
根据夯锤的不同形状和质量,冲击的能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对于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的总结。
1.正确定位和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合理的夯锤布置和夯击次序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要确保锤击边界的一致性,以免出现遗漏或重复强夯的问题。
2.夯击参数的选择:夯击力和冲击频率是夯锤施工的重要参数。
夯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夯击频率的大小不仅与夯锤的性能有关,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
湿度较高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高,湿度较低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低。
3.施工控制要点: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夯击次数和夯击重数,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夯击过程中,要注重夯锤的冲击位置和夯深度的控制,避免发生跳锤,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4.施工质量检查:强夯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
一般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夯击测试和孔隙比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夯实效果和加固效果。
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5.安全措施: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夯击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区域内无杂物和无人进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强夯施工是一种有效的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技术。
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延长路基使用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震筛法,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冲击锤来改进地基性质,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技术常被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堆场铁路等工程领域。
在工程应用的实践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已逐渐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可靠性,但在其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工程应用情况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工程应用首先出现在日本。
其后在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德国、摩洛哥、朝鲜、中国等。
其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日本的应用历史已经达到了100多年,尤其在建筑、桥梁和公路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应用也开始逐渐普及,并且在一些大型公路、桥梁等工程中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效果。
二、应用特点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具有工期短、灵活方便、能量大、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在各种复杂地基场地处理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具体特点如下:1、工期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处理时间短,一般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目标工艺水平下对土地的改造。
2、灵活方便:使用基础设备简单,应用灵活,对地形条件的限制小;不需要深基础,不会对地下或周边建筑造成不良影响。
3、能量大:锤击能量大,往往超过2000kN.m,振动源强大,能够有效改善地基性质。
4、效果明显: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高强度和较小的沉降。
三、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在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细节分析不足:部分工程中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执行标准无法满足现有技术要求,对地基细节分析的处理不够细致,因此容易出现处理效果差或者无效的情况。
2、夯击质量难以保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强夯法的执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脚手架、操作员、供应等,因此很难保证夯击质量。
3、处理效果受地基场地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基场地的环境情况、地形情况、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都会影响强夯法处理后的效果。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盂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电商冷链建设项目强夯试验总结报告山西承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一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强夯试验依据 (4)第三章强夯试验目的和试验参数 (4)第四章强夯试验机械 (7)第五章强夯试验 (7)第六章总结 (9)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强夯试验区现状情况:地面为回填渣土层,回填时间2年。
第二章强夯试验依据1、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勘察报告和施工图纸图纸。
第三章强夯试验目的和试验参数1、强夯试验目的1)确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
2)确定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承载力和变形指标。
3)确定合适的夯击能、夯锤尺寸、落距等施工参数。
4)校核强夯后场地的沉降量或抬升量,为确定起夯面的标高提供依据。
5)确定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
6)确定强夯施工停夯标准等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7)为全面铺开强夯施工提供施工参数。
3.2 强夯试验设计参数、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一、强夯试验设计参数1、点夯两遍,满夯两遍。
点夯夯击能为2500 KN.m,第一遍点夯设计锤击数7-12击,第二遍点夯设计锤击数6-10击。
满夯两遍,夯击能为1200 KN.m,夯击数均为2击。
2、点夯布置:点夯夯点按三角布置,隔行隔点跳夯。
满夯锤印搭接1/4锤径。
3、收锤标准: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
4、夯机:采用宇通450B夯机,锤选用直径为2.7m,锤重48.3t的铁饼锤。
点夯锤落距5.3m,满夯锤落距2.6m具体见下面图示:三、强夯试验技术要求1、施工前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日照机场场地平整方案飞行区土石方工程D标段强夯施工试验段总结编制人:审批人: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日照民用机场项目部2013年12月31日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时间填筑时间为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6日,强夯时间为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20日,试验日期为2014年1月21日。
二、施工范围具体位置详见下图:试验段位置示意图~15%,~2%)(2)进料及虚铺厚度控制:采用后退堆填法分压层进行试验用料的进料摊铺,每亚层堆填厚度不超过1.0m,推土机找平。
强夯单层虚铺厚度为5m,压实厚度约为4~4.5m。
(3)夯锤锤底静压力:25~40kPa。
(4)点夯时,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推平后进行满夯。
(5)点夯停夯标准:满足击数要求,且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填筑工艺参数见下表,可在试验段施工作业结束后进行优化。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3000正方形 3.5110~13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填挖交接补压的技术要求如下:在填挖交接处,应结合台阶开挖,沿竖向每填筑约5m厚,在台阶交接面附近采用强夯法进行补压处理,补压范围为整个搭接长度范围,强夯参数详见下表。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2000正方形 3.518~10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要求锤底静压力25~40kPa,最后一击夯沉量≤3cm。
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夯锤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94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验路段概述:我项目部在K29+350~K29+500段作强夯试验段,该处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填土高度大于4米,采用D型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强夯能级1200kN.m,段落宽50m,原地面强夯面积为8273㎡。
二、机械配备及人员组织机械配置一览表机械名称型号数量(台)备注强夯机QUY40 2 在施工前同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夯锤及脱钩位置进行了标定。
平地机PQ190 1压路机18t 1震动压路机20t 1装载机 ZL50 2洒水车 6000L 1一个特殊路基作业队劳动力配置表序号作业班组数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1 强夯作业班组112 1 4 42 灰土作业班组33 1 2 20 10合计44 3 3 24 14三、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施工步骤总结:1、基面处理:平整施工场地并清除所有障碍物,夯点按梅花形网格排列,间距4米,订木桩且洒白灰线标注出夯点位臵。
设臵临时水准点,以便测量场地夯击前后的高程。
2、强夯施工:a、试验段强夯施工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臵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设备采用锤重100kN,落距12m,夯击能量为1200kN,夯锤底面积为4.9平方米,并设4个30cm通气孔。
b、恢复路基中线并用灰线撒出强夯范围,然后标出夯点的准确位臵,并测量地面高程,强夯处理宽度:填方为路基两侧边坡坡脚外1m范围内、挖方为路面宽度。
c在处理大致平整的地表处,按土质分段取样作标准重型击实、土的液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试验。
d、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臵。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定点位臵的高程,如锤顶倾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f、重复步骤e,开始第一遍夯实处理,每点6击,最后两击夯沉量最大为4.1cm,满足设计不大于5cm的要求,夯坑深度小于15cm,且夯坑周围地面没有发生过大的隆起,完成一个夯点夯实。
重复d~f完成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h、主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测量夯后的地面高程。
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九景衢铁路JQJXZQ-5标途径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婺源县,全长43.75km,其中路基10.95km,线路多穿过沟谷地带,路基多置于水田上方,地基较软,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20日,我部为全面展开路基施工,满足设计规范和图纸要求,保证路基强度及稳定性,在DK140+710~DK140+810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
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⑴机械设备⑵人员配置三、检验标准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四、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施工艺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准备①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表面基本密实,大面形成人字坡或单面坡,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②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调查场地上空、地下构造物、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改迁或防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③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④测量原地表高程、承载力、压缩模量。
3、强夯施工3.1强夯参数的选定根据《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选定试夯参数如下:①锤落距选定选定单击夯击能为4000 kN·m,夯锤直径为2米,夯锤质量为30T②夯击遍数的选定夯击遍数为5遍,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为点夯,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选定点夯: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照8-15击进行试夯,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测量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④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形状按照《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要求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击点间距4.5米。
强夯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地基加固与处理二、实验标题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实验三、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四、实验操作者张三、李四、王五五、实验目的1. 了解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原理和施工工艺。
2. 通过实验验证强夯法对地基加固的效果。
3. 掌握强夯法施工过程中的参数控制和质量检测方法。
六、实验原理强夯法是利用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土得到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
本实验采用强夯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验证强夯法的效果。
七、实验步骤1. 实验场地准备:选择一块适宜的实验场地,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杂草、杂物等。
2. 实验设备:准备强夯机、重锤、测量仪器等。
3. 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和场地条件,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量、夯点密度、夯击次数等。
4. 实验实施:a. 在实验场地划分夯点,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点夯试验。
b. 根据点夯试验结果,调整强夯参数,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沉量等参数。
5. 实验结束:强夯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对比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八、实验环境实验场地:某建筑工地实验设备:强夯机、重锤、测量仪器等实验材料:地基土九、实验过程1. 场地准备:对实验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草、杂物等。
2. 设备准备:检查强夯机、重锤、测量仪器等设备,确保设备正常。
3. 参数确定:根据实验目的和场地条件,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量为600t·m,夯点密度为23个/100m²,夯击次数为4次。
4. 点夯试验:在实验场地划分夯点,进行点夯试验,确定强夯参数。
5. 大面积强夯施工:根据点夯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实时监测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沉量等参数。
6. 检测:强夯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对比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十、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 容重:由1.5g/cm³增加到1.8g/cm³- 压缩模量:由5MPa增加到10MPa- 承载力:由100kPa增加到200kPab. 强夯施工过程中,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沉量等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新郑南第一施工标段(合同编号:HNJ-2010/XZ/SG-001) 重、强夯试验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新郑I标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六月目录1试验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试验目的 (1)4 试验区域及试验参数确定 (1)4.1试验区确定 (1)4.2试验参数 (2)4.3 施工时间 (2)4.4 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 (3)4.5 试验设备及器材 (3)5 强、重夯现场施工 (4)6 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5)7 试验结果及分析 (6)7.1 试验检测结果 (6)7.2 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 (7)7.3 重、强夯前后地面高程数据对比分析 (11)8 试验结果 (13)9 附件 (13)重、强夯试验总结报告1试验概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标段SH(3)116+810~SH(3)117+400段渠堤左右岸、SH(3)117+400~SH(3)117+953.5段渠堤右岸、SH(3)117+953.5~SH(3)118+253.5段渠堤左右岸基础采用强夯处理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长度2333.5m,共计43965㎡,SH(3)118+520~SH(3)119+955.1段渠堤左岸基础采用重夯部处理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长度1435.1m,共计24873㎡。
2 编制依据⑴《总干渠新郑南段(第1标段)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布置图》;⑵《新郑南段渠道湿陷性黄土强夯、重夯、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要求(新郑南技术要求03号)》;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⑷《湿限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⑸《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DBJ61-9-2008);⑺《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范》 JGJ33-86;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⑼《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新郑南段第一施工标段》招标文件。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强夯施工是在某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场地地基的加固处理。
工程场地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土、砂土等不良地质。
施工前已完成地质勘察、设计等工作,为强夯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施工目标与任务本次强夯施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场地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具体任务包括确定合理的强夯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等。
三、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机械可以顺利进场。
其次,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
此外,还对施工机械、材料和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方法与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法,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强夯处理。
首先,对深层土层进行了强夯处理,然后依次对中层和表层土层进行了强夯。
在每一段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五、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
首先,对施工机械和材料进行了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其次,加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其次,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还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七、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和作业线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了施工噪音、粉尘、废水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液压强夯试验总结
液压强夯试验总结引言液压强夯试验是一种使用液压力量进行强夯的方法,通过液压系统施加高压力对地面进行冲击,以改善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本文将对液压强夯试验进行总结,包括试验原理、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分析以及试验结果等内容。
试验原理液压强夯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压系统产生高压力,通过约束装置将压力传导到强夯锤上,再通过强夯锤对地基土壤施加冲击力,从而改善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其中,液压系统起到产生高压力的作用,约束装置用于传导和约束冲击力,强夯锤则是施加冲击力的执行器。
试验步骤液压强夯试验的主要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包括选定试验场地、清理试验场地、安装约束装置和液压系统等。
2.测量前期数据:在试验之前,需要对地基土壤进行一些测量,包括土壤密度、含水量等。
3.调整参数:根据试验需求,调整液压系统的参数,如压力、频率等。
4.开始试验:启动液压系统,观察强夯锤的运行情况。
5.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关键数据,如锤击数、击打间隔、锤击力等。
6.结束试验:根据试验要求,确定试验结束的条件,停止液压系统的运行。
7.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地基土壤的改善情况。
试验数据分析液压强夯试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锤击数和击打间隔:通过记录锤击数和击打间隔,可以评估地基土壤的改善情况。
锤击数越多,击打间隔越短,说明土壤的套筒作用越强,承载能力提高的效果越好。
2.锤击力和冲击能量:锤击力和冲击能量是衡量强夯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锤击力和冲击能量的变化,可以评估土壤的压实程度和改善效果。
3.地基变形:观察和测量地基土壤的变形情况,如沉降、沉陷等,判断地基改善的效果。
4.其他指标:根据试验需求,还可以分析其他指标,如土壤的承载力、抗剪强度等。
试验结果根据液压强夯试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试验结果:1.土壤的承载能力:经过液压强夯试验后,土壤的承载能力有所提高,表现为锤击数增多,击打间隔缩短。
2.土壤的压实程度:通过分析锤击力和冲击能量的变化,可以评估土壤的压实程度,结果显示土壤的压实程度有所提高。
强夯试验段总结
路基填前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目的本合同段AK0+000-AK0+300段路基底部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深度为0-2米,对此路段进行强夯处理。
通过试验段总结夯锤质量、夯击次数、夯锤落距、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沉降量、间歇时间关系,选取合理的机械配备和质量控制方案。
二、试夯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粘性土地基以静力触探、荷载试验为主;对地基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荷载试验为主。
三、试验段桩号AK0+077—AK0+117长度40m,平均宽度14.5m。
面积40Χ14.5=580m²四、地质分析此段落为湿陷性黄土,厚度1-2米。
六、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4m。
第一遍为1号夯点,第二遍为2号夯点,按规定间距在第一遍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
第三遍满夯时彼此搭接1/4夯锤直径。
七、夯击能量要求1)设计夯击能要求:夯击能100T.m。
2)实际夯锤参数及落距夯锤质量m0:13.6T,夯锤面积S:4.2 m²,落距h1=7.35m八、单点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控制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①第一遍,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之差小于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
第二遍,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0cm,之差小于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以不出现“翻浆”或“橡皮土”为宜。
第一遍: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如下。
(该数据为平均值)单位mm第二遍: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如下。
(该数据为副夯点平均值)单位mm九、整平后的地面标高变化十、试验段总结1、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进行总结。
2、确定夯击能100T.m,夯锤质量:13.6T,落距:7.35m。
强夯夯点间距4米×4米布置第一遍夯点,每点夯击8击,夯沉量35.3cm;第二遍夯点按4米×4米在第一遍点位中间穿插布置,每点夯击6击,夯沉量25.3cm;第三遍搭接1/4夯印满夯夯沉量11cm的施工工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完整)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二○一七年十月目录一、施工说明 (1)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 (1)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1)四、施工过程 (2)五、质量控制要点 (5)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5)七、成果 (5)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强夯施工首件工程选在滕州北互通K0+367~K0+407段,本段为K0+427.03分离式立交0#台侧的桥头路基处理,处理宽度为61米,长度为40米,面积为2440m2。
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1、平面处理范围:强夯台后处理长度为40米;处理宽度为两侧护坡道边缘3米处,共61米。
2、夯击标准:根据本首件工程施工确定试夯参数按下表3、停夯标准:(1)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三、投入的人员、机械1、投入人员四、施工过程1、现场准备:强夯前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筑物、管线和其他设施的位置和标高等参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以免强夯时造成损害。
2、开工前检测地下水位1.2米不满足强夯条件,采用设计的井点降水方式降水,将水位降到3.5米以下。
井点管布置在桥头强夯处理范围内,两侧边界为边沟外缘,外围管间距为2米,内点管间距为8米。
井长10.7米,直径150mm;井点管长10.2米,埋深10米,外露0.2米,外围管直径38mm,内点管直径42mm,外围管、内点管均为带有长1.5m滤头的钢管,滤头上开设直径15mm的圆孔,孔距为25mm,滤头上包裹双层尼龙网。
井管连接采用PVC管,直径120mm。
井点管应放置在井空的中间,四周滤料采用粗砂。
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5m用土填实封堵。
强夯期间,拆除内点管,保留外围管,全过程抽水,使加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3.5m以下。
施工完毕终止抽水后,拔出井点管,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填实。
强夯试验段总结材料报告材料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总结目的我标段地处属Ⅵla区河套副区,地面较为平坦、广阔。
全线在河沟中表层发育砂层、且水位较浅,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线路区部分段落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等级由轻微~严重;路基段内当液化土层厚度在1.0-4.0m时,采用强夯+砂砾垫层进行处理。
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减小工后沉降。
遵照设计图纸要求,对砂土液化厚度在1.0-4.0m的路基采用强夯,进行补强。
通过K18+660~K19+300段落内选取一段进行试验段的强夯施工来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收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为下一步路基强夯施工提供现场控制依据。
二、强夯试验段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1、试验段工程概况试验段选定在K18+660~K18+710段进行,满足试验段长度要求(长度不小于50m且强夯段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长度为50m。
2、路基强夯试验段的施工组织K18+660~K18+710段路基处理范围内强夯增强试验,收集强夯相关数据。
试验施工的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为:2015年3月15日~2015年3月20日施工准备:落实安排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场地平整;测量组放线确定边线及标高。
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29日按设计图纸要求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完成以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及沉降观测数据整理。
2.1试验段人员分工试验段施工前成立了试验段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持,参加试验路段工作的人员分工见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责任1 赵根根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全面负责技术工作2 石建华副经理高级工程负责施工管理工作3 赵栋副总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工作4 吴利军工程部长高级工程负责技术方案编制5 王巧玲质检部长高级工程负责施工中的质检6 牛杰路基工程工程师负责方案的实施及参数整理7 李顺福测量队队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测量工作8 张晓刚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负责试验段试验工作9 弓钰光领工员工程师负责机械调动及组织施工10 马泽灵安全部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的安全施工2.2强夯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情况2.2.1机械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二○一七年十月目录1 一、施工说明........................................................................................................1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12四、施工过程........................................................................................................五、质量控制要点................................................................................................55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5 七、成果 ................................................................................................................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强夯施工首件工程选在滕州北互通K0+367~K0+407段,本段为K0+427.03分离式立交0#台侧的桥头路基处理,处理宽度为61米,长度为40米,面积为2440m 2。
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1、平面处理范围:强夯台后处理长度为40米;处理宽度为两侧护坡道边缘3米处,共61米。
2、夯击标准:根据本首件工程施工确定试夯参数按下表3、停夯标准:(1)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
(2)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三、投入的人员、机械1、投入人员本次强夯试验段共安排施工人员13人,具体人员如下:1 技术负责人1人负责现场技术工作2 测量工程师1人负责现场标高测量3 试验工程师1人负责现场试验检测工作4 道路工程师1人现场指挥施工及记录5质检工程师1人现场质量检测夯点夯击能(KN ·m )单点击数(击)布点形式夯点间距(m )最后两击夯沉量(cm )主点夯1500 8 正方形6×6 ≯5cm 次点夯1500 8 正方形6×6 ≯5cm满夯8002搭接压1/4锤径6 起重机司机2人轮流操作强夯机7 测量员2人辅助测量8 压路机司机1人负责试验场地的压实工作9 推土机司机1人负责试验场地碾压前后平整工作10 其他辅助人员2人2、主要施工机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备注1 起重机QUY50B 1台强夯施工设备2 推土机SD16 1台试验过程中进行场地平整3 振动压路机YZ20 1台场地压实4 挖掘机CAT320D1台场地清表作业5 平地机SHG190 1台场地平整四、施工过程1、现场准备:强夯前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筑物、管线和其他设施的位置和标高等参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以免强夯时造成损害。
2、开工前检测地下水位 1.2米不满足强夯条件,采用设计的井点降水方式降水,将水位降到 3.5米以下。
井点管布置在桥头强夯处理范围内,两侧边界为边沟外缘,外围管间距为2米,内点管间距为8米。
井长10.7米,直径150mm;井点管长10.2米,埋深10米,外露0.2米,外围管直径38mm,内点管直径42mm,外围管、内点管均为带有长 1.5m滤头的钢管,滤头上开设直径15mm的圆孔,孔距为25mm,滤头上包裹双层尼龙网。
井管连接采用PVC管,直径120mm。
井点管应放置在井空的中间,四周滤料采用粗砂。
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 1.5m用土填实封堵。
强夯期间,拆除内点管,保留外围管,全过程抽水,使加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 3.5m以下。
施工完毕终止抽水后,拔出井点管,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填实。
3、井点降水作业方法:(1)成孔井点降水成孔施工采用冲沉法,该方法是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圆孔后埋设井点管,成孔孔井不小于150mm,冲孔深度应比设计井点管埋设大于0.5m,以确保滤管四周及底部的滤水层。
(2)安装井点管冲孔成功后,应立即放入井点管,井点管采用直径Φ38和Φ42的井点管,长为10.2米,管下端配有长为 1.5m双层尼龙过滤网。
井点管应居孔中心,严禁将井点管强行压入孔中,井管垂直度允许误差为1%。
(3)填滤料、封口井点管放置后,在管壁周围填滤料,滤料采用粗砂,灌砂高度9m,确保水流畅通,填滤料时注意填滤速度,避免中部架空,同时滤料投入量不少于计算量的95%。
当填砂至孔口下 1.5m左右时,改换用粘土逐层填入捣实封口,以防泄漏,实现真空降水。
(4)管路连接连接软管为螺纹胶管,连接井管与集水总管。
集水PVC总管直径Φ120,互相间用法兰连接,在管壁每1-2m设一个连接井管的接头,并与抽水泵连接,安装过程中各连接点必须密封,井点真空度不小于60KPa。
(5)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放线→铺设总管→成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密封→管路连接→安装抽水设备和集水、排水管→真空泵排气→离心泵抽水→观测。
4、施工放样:先将表层耕植层清除,整平场地,并测量场地高程。
按设计要求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放出路基两侧和纵向控制桩,再根据夯间距用钢尺放出夯点位,用白灰标记,偏差不大于5cm,并按夯击顺序编号,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5、施工工序:(1)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2)用水准仪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3)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强夯15米,满夯8米),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再次测量锤顶高程,夯锤夯击点位误差不大于15cm,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重复步骤(3),按设计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主夯点的夯击。
(5)重复步骤(1)~(4),完成全部主夯点的击实。
(6)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7)在主夯点完成一定时间后(不少于7天),具体的间隔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验确定,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次点夯夯击遍数。
待点夯全部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具体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7天),在全部夯击范围内完成2次满夯。
强夯全过程:施工准备-场地整理-测量-主夯点夯实-平夯坑-次夯点夯实-平夯坑-满夯-整平压实6、质量检测:(1)夯击前检测夯锤的质量及锤底面积:本工程用夯锤重量12.48T。
底面直径2.25米,落距14.5米时单击夯击能为12.48*9.8*14.5=1773.4KN·m,落距7米时单击能为12.48*9.8*7=856.1KN·m。
(2)夯击前检测场地平整情况:满足要求。
(3)夯击过程中抽检夯锤的落距:点夯落距为14.5米,满夯落距7米。
(4)夯击过程中远处抽检单点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次数为8击。
(5)夯击过程中应有全过程记录:夯击过程中技术员王鑫全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夯击次数、夯沉量、周围地面隆起值。
(6)每一遍夯击完后,应检测夯坑深度、夯点间距及处理宽度,合格后方可填平。
(7)满夯结束后地基承载力不小220KPa,实测地基承载力为289.7 KPa、341.7 KPa、341.7 KPa,(详见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满足要求。
五、质量控制要点(1)开夯前检查夯锤重量和落距,对控制落距的钢丝绳进行固定,确保单点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夯锤上必须设直径20-35cm的排气孔,避免产生“气垫效应”和“真空效应”。
(2)夯锤必须垂直落下,若倾斜下落或坑底面不平,能量消耗大,且夯击中心易改变,影响工程质量。
(3)在每批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4)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及其周围的沉降、隆起和挤出情况。
通过地面沉降观测估计地基处理的效果。
(5)安排专人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作好记录。
施工记录应妥善保管,作为施工资料存档。
(6)检验地基加固质量:于强夯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验。
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小于220KPa,不符合要求时应补夯。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1、在强夯过程中出现起锤困难现象,采取了挖掘机挖出锤头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为避免大规模出现起锤困难现象,在每次起锤后未离开原地面前清除气孔内的泥土,避免产生“气垫效应”和“真空效应”。
2、在夯击过程中出现了夯锤倾斜现象,采取在起锤后将夯锤放置在夯坑范围外,人工用素土填平夯坑底部,再继续夯击的方式,保证强夯效果。
3、部分临沟段落夯击完成后出现“涌水”、待水消散后夯坑内存在浓稠的泥浆。
采取在满夯前利用挖掘机挖除泥浆,置换干土后在整平进行满夯。
七、成果通过首件各个工序的施工,我们基本达到了即定目标,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现场资料:1、确定了井点降水和强夯、满夯施工工艺,对施工中的起锤困难,夯锤倾斜,部分夯坑涌水等,都总结了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
2、通过检测落距、夯锤直径、重量等措施,保证了夯击势能。
3、得到了在夯击8击后两次夯沉量不大于5cm的止夯标准。
4、建立了正确的检验程序,即:项目部自检监理抽检。
5、确定了合理的人员配置等。
附件: 1.强夯施工放样检验表2.强夯施工记录表3.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报告第一遍点夯第二遍点夯第三遍满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