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课中外短诗五首试题19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4课中外短诗五首试题 2019.09

1,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2,对《我爱这土地(艾青)》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3,下面对陈敬容的诗《无泪篇》(写于40年代)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无数楼窗开了又关上/蒙蒙细雨/把暮春拉进秋天/这代人悲秋的心事早凉去了/大旗飘飘/风过处一阵血腥

A 本诗刻画了人们面对细雨蒙蒙的暮春的疲惫心灵。

B 表现了抗战胜利后,善良的人们以为中国的春天来临,结果失望了。C表面上写气候变化,实际上写人们对社会的心理变化,即描写人民在黑暗统治下绝望、愤怒的心情。

D“无泪篇”顾名思义,是写人民不再悲伤,而是已经变得麻木,不问世事。4,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以下四个选项,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诗由三个排比句构成,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形容,简洁到了极点,诗人直抒对土地的感慨,宣泄自己的感情。

B.诗人以农民和泥土的关系这个独特的角度,作为自己构思的核心,表现了诗人对旧社会农民的深切同情。

C.“孩子”、“爸爸”、“爷爷”这三个主语独立成行,把原本三行的排比句分拆成了六行;“在土里”在诗中连续出现了三次,不避重复之嫌,诗人这样安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饱含着他的一番苦心。

D.诗人所强调的祖孙三代同泥土的关系,正是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缩影,农民牢牢维系在那巴掌大的土地上,尽管日月穿梭,四季更替,但他们对土地的执著追求和眷恋始终不变。

5,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正义

桑恒昌

有时候和光一样强悍,

存在就是挑战,

纵然一灯如豆,

也敢面对半个地球的黑暗。

有时候和光一样脆弱,

连纤纤小草,

也敢在它面前,

竖起一根旗杆。

(1)本诗第二节中的“它”指代的是

小草指的是

(2)诗中的两个比喻,喻体都是“光”。作者说它“强悍”又“脆弱”,该怎样理解?

答:

6,诗歌鉴赏题:

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1)概括《山房春事》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

7,《错误》的作者是台湾诗人,诗中形象地刻画了

的形象,评论家称这首诗的特点是“”“”。

8,《致橡树》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诗派女诗人,她还有一首诗作,诗中热情讴歌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祖国,这首诗是。

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

了。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险峰(fēng)胆怯(què)容颜(yán)敞开心扉(fēi)B.跫音(qióng)攀援(yuán)单调(diào)聊以慰藉(jí)C.眷属(juàn)接触(chù)炫耀(xuàn)痴情不改(chī)D.山岚(fēng)虹霓(ní)雾霭(ǎi)硕大无朋(shu ò)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厉盛气凌人寂寞青天霹雳 B.威仪长年累月帷幕杨花柳絮

C.放荡厉声呵喝即使既往不纠 D.泉源真诚致意劈柴

一如继往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朦胧诗是中国现代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B.舒婷、顾城、海子等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家。

C.诗歌可以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古代诗歌都是旧体诗,“五四”以后的诗歌被统称为“新诗”。

D.从总体上说诗歌在所有文学题材中是思想内容最抽象的一种。

13,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仅两句话就点明了“游子”与“深闺”的主题,以“莲花的开落”

比喻女子红颜的消退。

B.“东风不来”是“三月的柳絮不飞”的原因;“跫音不响”是“三月春帷不揭”的原因。这些诗句点明了闺中有待人这一主题。

C.第二个诗节中的第三句点明了时间--向晚,地点--青石的街道,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

D.“错误的美丽”这一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引人同情,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14,对《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莲花”、“柳絮”、“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形成了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第二节以连续几个比喻刻画了少妇寂寞、闭锁、清幽、闲适的心境。C.第二节极力渲染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候和期盼。其实,春天早已来了,但因为人没有来,所以在她眼中“柳絮不飞”,“春帷不揭”,春天因为人物的感情而失去了光彩。

D.这首诗首尾呼应,把情境寓于故事情节中,结构严谨,耐人寻味,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

15,对《致橡树》一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实际上是一种象征,即男性阳刚气概和女性柔韧的气质。

B.爱情也需要牺牲,需要代价,就像泉源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C.诗人借“橡树”和“木棉”这两种意象驳斥三种爱情观:一种攀附的,如凌霄花之于高枝;二是单方痴恋的,如痴情鸟之于绿荫;一种是奉献的,如泉源、险峰、春雨、日光。

D.我国古典诗歌,大量使用对偶句。《致橡树》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既有古典的诗歌的整齐划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