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广告发展史

合集下载

我国广告传媒的发展历程

我国广告传媒的发展历程

我国广告传媒的发展历程广告传媒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悠久且深远,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领先的变革。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广告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萌芽期(1978-19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广告传媒行业尚处于萌芽期。

在此期间,广告主要集中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广告内容多为企业产品宣传,形式相对单一。

此时,我国的广告传媒行业面临着起步晚、经验少、技术落后的挑战。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也为中国广告传媒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从业人员。

二、成长期(1990年代-200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广告传媒行业进入了成长期。

广告形式逐渐多样化,互联网广告开始崭露头角。

一些新兴媒体如户外广告、手机广告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同时,广告内容也从单纯的产品宣传向品牌宣传、文化宣传等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的广告传媒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三、成熟期(2000年代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广告传媒行业进入了成熟期。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告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广告传播更加精准、个性化和互动化。

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广告投放更加精准,提高了广告效果。

此外,广告传媒行业也开始注重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绿色广告、公益广告的发展。

四、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广告传媒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告传媒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未来,广告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户画像的精细化分析,进而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投放。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普及,也将为广告传媒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广告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从最初的单纯产品宣传到现在的个性化、精准化投放,我国广告传媒行业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历程(一)中国电视广告的原始期(1979年一1982年)电视广告“平反”。

电视在中国大陆播放从1979年到现在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可受“文革”影响,电视广告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广告先行者丁允朋先生在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发表了一篇《为广告正名》的文章,才第一次为当代广告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之后,又在中宣部部长胡耀邦的努力下,广告得以恢复其商业性。

“原始”,很容易让人想到纯天然、未有人过多干涉,是最早的、最初的代名词。

中国电视广告之所以在此阶段“原始”,我认为不仅在于它诞生了国内第一条代写硕士论文商业电视广告,还在于此时的中国,政治上,处于一个从“左”到“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过程;经济上,由集中化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系转轨,即经济、政治都处在一个转型期。

历时十年的深重灾难,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且加上当时全国电视台的设备简陋,电视台经济来源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因而从中央到地方的财力都难以满足需要高投入的电视事业的发展。

就1978年而言,电视台得到日常经费比一部电影的摄制费还少。

电视台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看菜吃饭”,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二是“找米下锅”,发挥自身优势,自己发展自己。

电视广告在“身正名顺”之初,电视台本身的建设也举步维艰,后来,电视台播放商业广告,却给电视台带来了商业效益。

且电视台经营广告也符合中央关于“一切事业单位应该创造条件增加收入”的指示精神。

只是中国广告完全是一件新生事物,尤其是电视广告,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

中国大陆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诞生于1979年l 月2S日15时05分,是用16毫米彩色影片摄制长度1分30秒播放的,同年3月15日,我国第一条外企商业广告“瑞士雷达表”也诞生了。

虽然在当时大陆电视广告还面临着“一切向钱看,出卖主权”等非议,但更多的人已认为:“播放电视广告同样是为观众服务,因为经营广告会增加电视台收入,可以把荧屏节目办得更好,是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变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局面”。

近三十年中国平面广告发展史

近三十年中国平面广告发展史

近三十年中国平面广告发展状况熊怡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广告业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多元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等这几个时期,对广告业发展分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总结来看大致为四个时期:一是中国广告的恢复期(1979-80年代中期),二是发展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三是多元成长期(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四是稳定革新期(21世纪初至今)。

中国平面广告的发展大致符合上述发展时期,在发展中受到新发展的媒体的影响与冲击,一是电视媒体,1991年电视广告发展超越以报业为首的平面广告;二是互联网新媒体, 1995年4月,马云创办中国黄页在大陆开始推广网络广告理念,20世纪末互联网广告开始兴起发展。

平面广告主要具有二维空间属性,在内容主题以及技术运用上不断发展。

恢复期,平面广告最初的设计模式是“简单告别+艺术装饰”,视觉传达核心形象是产品,开始有关注消费者的意识。

1979年被称为中国广告元年,1月14日《文汇报》发表了文章《为广告正名》,文章中作者提出:在中国社会,广告是可以针对消费心理指导消费的。

改革开放初期,在设计方面,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广告就只是绘画艺术,而现代平面广告不应只是绘画,而应是市场学、心理学、传播学、视觉设计等各种现代科学的综合应用。

在技术运用上,主要是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人工绘图制作。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广告界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意识,并且开始以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来思考,进行广告的创意和设计,以北京广告公司所做的“双菱表”的平面广告为例,这系列平面广告针对了女性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和男性消费者对气质的追求的不同心理特质来进行了设计。

太太口服液为当时平面广告的代表,与恢复期相比作品主体不再是产品,而是生活中的男女。

“人”是视觉表现的核心。

在技术运用上,80年代中期,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出现在我国。

90年代初,融合计算机技术作为最为前沿的视觉设计艺术在全国的设计圈掀起了一股热潮。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广告行业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广告史的主要发展历程。

古代广告时期:在古代,广告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咏史铭、纪事碑和木刻画等方式来传播信息。

这些文字和图像经常出现在宫殿、庙宇和街道等重要场所,宣传皇帝的功绩、美德和治国方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广告萌芽,演变成了一种商业广告的形式。

当时的广告主要以文字和图案的结合形式出现在社会各个角落,如商店牌匾、店铺招牌等。

在城市中心地区,商家还会雇佣广告人员通过街头叫卖或咏史礼品的形式向顾客宣传商品。

近代广告起步:进入近代,随着西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广告在中国开始转型和发展。

这个时期的广告以墙报、传单和海报的形式传播,涉及的内容包括商品广告、政府宣传、交通信息等。

同时,广告的制作逐渐出现专业化,使用了更加醒目的颜色和照片,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解放后:1949年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广告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调整。

国家垄断了大部分的媒体资源,广告表现形式和传播内容都受到严格的控制。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宣传商品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告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均有了大幅增长,广告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1980年代后期,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成为最主要的广告形式,同时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也开始兴起。

互联网时代: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告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

互联网广告逐渐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广告传播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搜索引擎广告、社交媒体广告和电子商务广告成为当前中国广告市场的主要形式,广告主通过精准定位和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当前形势:当前,中国广告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广告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个性化的机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感和忽视也不断增加,广告行业需要更加科学、艺术和有趣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商业交流的发展和增加促进了广告的出现。

商家和手工艺人通过使用旗帜、招牌和墙面涂鸦等方式,向潜在顾客传递商品信息。

这些古代广告主要是为了提醒顾客他们的存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中国现代广告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近代广告观念和技术进入中国。

早期广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

这些广告主要以报纸、海报和广播为媒介。

与古代广告相比,现代广告更专业、更富有创意和商业化。

随着广告行业的发展,广告商开始了解和运用市场营销理念,通过引入广告策划、市场研究和品牌管理等概念,逐渐提高了广告的效果和效益。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中国广告逐渐走向国有化。

国家开始控制广告内容和媒体,广告多是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宣传。

这段时间内,中国广告的发展受到了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广告内容偏重于政治宣传和生产力的推广,缺乏创意和市场导向。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告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投资者开始重视广告行业,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大量的广告公司和代理商。

同时,中国广告企业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广告理念和技术,并依托媒体的发展和创新,广告市场开始逐渐繁荣起来。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广告行业在90年代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广告行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中国企业开始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

这个时期,中国的广告产业链逐渐完善,广告设计、制作、媒介购买和传达等环节不断专业化和市场化。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广告、移动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广告传播的方式和效果评估的标准。

广告商开始注重在线广告和移动广告的创新和投放效果,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时代隐私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广告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新时期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告

新时期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告

新时期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告第一节79年-89年广告业的恢复和发展社会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79年,《文汇报》首发文章:《为广告正名》,广告业的恢复获得舆论支持;北京恢复全聚德等一些老字号;全新的审美观念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

一、广告业务逐渐恢复(一)1979年广告事件: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报纸的商业广告。

《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分别刊登第一条外商广告:精工表和美能达相机。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大陆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3月,上海电视台播出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

广告媒介:1983年,燕舞公司进京,在《人民日报》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投放广告,引起轰动。

广告媒体:1980年,央视、北京电视台与西铁城签订长期广告合同。

1983年,央视首次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1984年,《南方日报》创办第一家《周末》报。

1985年,北京电视台主要广告客户:大宝、地安门商场、日立、松下电器。

广告公司:1980年后,中日广告公司进一步开展互访和合作。

既电通后,大广、向阳社和博报堂陆续进入中国。

1981年,中广联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集团性广告公司。

1983年,香港华资广告业商会到大陆访问交流。

1985年,奥美(中国)在香港成立。

1985年,我国大陆第一家公关公司环球公关公司成立。

80年代中后期广告事件:1986年,我国大陆最早的公益广告《节约用水》由贵阳电视台摄制,在央视播出。

1986年,首届电视广告交易会在深圳举行。

1988年,影星潘虹为霞飞担任广告代言人,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位拍广告的电影明星。

1989年,孔府家酒在央视首做白酒广告。

1989年,宝洁进入中国市场。

1989年,白猫洗衣粉举办电视广告回顾周,展现其十年的电视广告历史。

广告媒介: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

每天1-2次,每次30秒或1分钟。

这是中国公益广告史上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

广告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广告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广告与市场经济的联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

国家在工业、农业、商业、外贸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调整。

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企业活力持续释放,商品市场得到恢复,流通市场形成。

在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广告主的广告意识也大大增强,广告预算大幅度上升。

在1983~1985年,全国广告经营单位由1623户增加到6052户,平均年增长55.62%;广告从业人员从1.8万人上升到6.38万人,平均年增长54.76%;广告经营额从1.5亿元上升到6.0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9.26%。

中国当代广告业全面复苏,广告业再次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1992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广告业发展的政策,对广告业实行经营放开,“广告经营的放开和社会上的‘下海’热流相融,中国大地上开始出现兴办广告的热潮,”于是,1992~1994年中国广告市场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广告经营单位平均年递增55.9%,广告从业人员平均年递增45.9%,广告经营额平均年递增80.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3~2007年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0%。

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广告业呈现出又一轮的快速发展态势。

2007年,中国广告营业额达到1741亿元,从1982~2007年,中国广告营业额增长了1000多倍。

1广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属市场经济的范畴,它经由营销对市场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发生在市场经济的层面。

市场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着对广告的需求,反过来,广告的发展又持续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与广告处于持续的互动发展过程之中。

尤其在现代,人们更视广告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与润滑剂。

首先,广告沟通了产销环节,能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程

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程

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程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新媒体形态主要是电子邮件、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和论坛。

这些平台为人们提供了线上交流的渠道,但与现代新媒体相比还显得相对简陋。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21世纪初,中国的新媒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上网,网络购物、网络学习、网上游戏等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各种新的网络应用也相继涌现,如即时通讯工具ICQ、QQ等,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线上交流和社交平台。

200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新媒体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中国人的手机普及率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

这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媒体应用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分享信息、交流观点、获取新闻等的主要平台。

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在中国的新媒体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挖掘和分析用户数据,新媒体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新媒体还逐渐融入到各行各业,如新闻媒体、广告营销、教育培训等,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的新媒体正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阶段。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同时,新媒体的监管和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规范治理,才能够推动中国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户外广告发展史

上海市户外广告发展史

上海市户外广告发展史上海市户外广告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具现代气息的城市之一。

以下是上海市户外广告发展史的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作为外商租界,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与商家。

当时的上海兴起了一批现代化企业,如上海三友洋行、意大利马可波罗洋行等,他们在上海开设了分店,并积极投放广告宣传产品。

这些广告宣传主要以海报和招牌为主,通过墙壁、店面、马路等等进行布置,以吸引行人的注意力。

第二阶段:20世纪1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户外广告宣传的机构。

其中,成立于1918年的上海吉原广告公司是最早的一家,为众多企业提供广告设计与制作服务。

此外,上海的报刊业也开始兴起,各大报社纷纷设立广告部门,为客户提供发表广告宣传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告宣传逐渐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

商业区域的建设扩大,如南京路、西单等,在这些地方各式各样的户外广告宣传纷纷亮相。

海报、霓虹灯、标语牌等广告形式开始普及,丰富了城市的视觉形象。

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间,由于历经战争和动荡,上海的户外广告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但是,在此期间,上海的广告业多少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除了国有企业的宣传,政府政治宣传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广告宣传的空间。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使得上海的经济迅速发展,上海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门城市之一。

这个时期,上海的户外广告业开始迅猛发展。

1984年,上海市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户外广告行业,并逐步放开对国内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

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上海市场,引领了上海户外广告业的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商业活动进一步扩大。

广告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的广告公司,如思鸿、寰亚、时代等。

这些公司通过创新的广告方式和手段,将广告宣传推向更高的水平。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
刚刚结束了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在经济重建的背景下,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逐渐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的广告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广告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较低。

这时期的广告多以政府出资的宣传广告为主,用以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和政治口号。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广告行业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市场经济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广告行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技术,推动了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广告需求的增加。

各类广告媒体和广告机构也逐渐兴起,广告创意和制作水平不断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广告行业继续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告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广告和移动广告成为了主流,传统媒体广告逐渐受到冲击。

同时,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品牌和情感因素在广告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总的来说,中国广告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高速发展的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广告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和创新,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市场营销机会和推广方式。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嬗变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嬗变

107202321世纪的到来赋予了中国电影发展新语境,伴随而来的是作为电影产业衍生文化产品的电影海报的嬗变。

电影海报是电影产业的一幅鲜明截面,它以胶卷之外的载体形式记录了二十载中国电影的多维变化。

总体来看,过往研究已从视觉元素、表现技法、艺术功能等不同角度探讨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变化,但多着眼于分析海报内部的枝节搭建如字体、图像、配色、版式等元素,缺乏以更为整体的眼光考察电影海报动态变化的研究。

内容与风格是构成电影海报的两大维度,内容为“里”,是电影海报的核心信息;风格为“表”,是电影海报的美学呈现,由内容与风格共同构成的电影海报归属于不同海报种类,以满足电影海报不同的宣传目的。

从海报整体出发,以内容、风格、种类三重维度审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嬗变,能为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一个思考切口。

一、电影海报的内容:从创作者主导转向观看者介入电影海报的内容是设计者借助海报载体向观众传达的电影核心信息,通常包括电影名、演员名、电影角色形象、电影场景、电影广告语、电影上映日期等要素。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海报的内容表达较之过去整体呈现出从创作者主导向观看者介入的转变。

创作者主导即创作者主导海报内容、观看者接受海报信息,这样的过程具有创作的单一性与单向性。

创作者是海报作品的唯一主导者也是阐释人,创作者将自己对于电影主题的理解与思考展现在海报内容中,对于内容展现的艺术性追求高于吸引观众、提高票房的商业性需求。

而观看者只能在电影上映后被动完成海报作品的观看与海报信息的接受,其如何观看、看而何解、解而何思、思后是否观影等情况难以反馈给创作者。

影片《红高粱》(1987)是张艺谋代表作品之一,其电影海报(图1)以红、黄、黑三色占据主要内容份额,红色炽烈血性,黄色粗犷崇高,黑色神秘深沉,其中黄色部分又以一轮烈日形状交融红、黑两色,并映衬电影人物“我爷爷”和“我爹”的黑色剪影。

三种色彩的大面积铺染,搭建出一幅热烈鲜明的海报平面空间,既是电影中“红高粱”“黄沙尘”“黑土地”等多种意象的抽象呈现,亦是电影主题——中华儿女热情自由的生命精神的美学呈现。

广告学—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广告学—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机器印刷术的发明,促使报纸和杂志等印刷媒体得到发展。报纸等印 刷广告开始大量出现,广告逐渐成为报纸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15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并得到广 泛应用,标志着具有现代意义的广告开始出现。1477年,英国印刷 商威廉·卡克斯顿为了推销他开办的印刷所印制的《圣经》之类的图 书,撰写了一份招贴广告,并用机器印刷,篇幅为12.5cm×17.5cm。 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用机器印刷的英文广告。(右图)
英国是近代印刷广告的诞生地,广告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充分发展。广播电视也是最早诞生在 英国,但公共广播电视机构限播广告,广告管理主要通过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两个方面来进行,起 较大作用的是广告行业内自我管理系统。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6
2.3外国广告发展简况
3)日本的广告
日本广告活动始自公元701年。明治维新以后引进西方文化生活方式,高度重视教育,一批近代化 报纸面世,为传递广告信息提供了版面,广告代理业也在此时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尤其是50 年代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很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广告业得到高速发展,进入世界广告大国的 行列。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橱窗广告 4
2.1 广告的起源与演进
4)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广告
我国台湾地区的现代广告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以后积极追随广告业国际化的潮流,树立整合营销传 播的新的广告经营理念,广告表现能力和制作手段也 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1
2.1 广告的起源与演进
1)早期的广告与广告活动
广告互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广告,一种是以社会行为为内 容的社会广告;一种是为传递经济信息的初期的商业广告。

中国的广播与电视艺术发展

中国的广播与电视艺术发展

衍生品开发:如 音像制品、周边 产品等,是产业 链的延伸环节。
广播与电视艺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传统广告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主开始将广告投放到网络平台,传 统广播与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受到冲击。
付费模式:随着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广播与电视媒体开始探索付费收听、 收看的商业模式,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
早期广播的发展
1923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哈尔滨建立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人民广播的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家广播事业的管理 机构
早期广播的内容以新闻、教育、文艺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娱乐性
广播艺术的繁荣时期
20世纪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 深入,广播艺术 得到迅速发展, 涌现出大量优秀 的广播剧、广播 节目和广播主持 人。
广播与电视的创新实践
广播与电视的数字化转型
网络广播与电视的发展
交互式广播与电视的兴起
虚拟现实技术在广播与电 视艺术中的应用
广播与电视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推动广播与电视艺 术的融合
数字化转型促进广播与电视艺 术的创新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字化转型提升广播与电视节 目的制作效率
数字化转型为广播与电视艺术 带来新的电视艺术的发 展状况:多元化、 创新性、国际化的 趋势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技术更新、观众需 求变化、市场竞争 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虚拟现 实等技术在电视艺 术中的应用与融合
电视艺术在文化传 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与价值
03
中国广播与电视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章节副标题
广播与电视的融合模式
广播艺术的创新与变革

电视广告历史

电视广告历史

电视广告的美丽风景———电视广告艺术的发展广告一词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广告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了。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广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纳入了艺术元素。

电视广告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广告,它的制作从一开始的粗糙,低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到现在讲究效果,讲究艺术美感,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

我们国家有着5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主要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商品经济,那么伴随着商品经济而来的就是广告了。

早期的广告分为:1.实物广告2.叫卖广告3.招牌和幌子4.印刷广告,从名称我们便可以看出早期广告都十分简单,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甚至是以一种口头方式进行传播的。

到了近代,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沦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为了推销外来产品,中国的广告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广告类的报纸。

现代商业广告发展到今天也只有百年的历史,广告学也是在20世纪才被作为一门学科的。

西方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广告设计师朱利斯.谢雷特,他是第一个摒弃专注于推销模式的广告设计师。

具体来说,谢雷特认为广告的呈现形式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功效,推销等实质性的东西,一个广告要真正吸引人,如果仅仅只是介绍产品,推销产品那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广告艺术渐渐有了发展。

到了现代,随着新中国成立,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广告的制作也渐渐的精良了起来,尤其是现代影视广告都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如表格所示,那么广告无疑是它们的混合体。

1 装饰图案素描2 建筑雕刻3 纯绘画表现性绘画4 照明,光线,投影彩色照相,电影5 舞蹈哑剧6 纯韵律学文学诗词7 音乐戏剧音乐或模写音乐电视广告的艺术发展尤其明显。

电视广告是广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视广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不仅符合广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符合广告的艺术特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特殊之处。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维持平稳,营销云的不断发展,电商广告保持强劲势头,未来互联网广告蓝海逐渐显现出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维持平稳,营销云的不断发展,电商广告保持强劲势头,未来互联网广告蓝海逐渐显现出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维持平稳,营销云的不断发展,电商广告保持强劲势头,未来互联网广告蓝海逐渐显现出来一、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回顾1、201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当代广告或网络媒介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和世界广告的国际化趋势,催生出广告传播的多元化时代来临。

网络媒介以其广域性(或超时空性)和双向互动性特征而与广播、电视和报刊三大传统媒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一时期的广告传播方式、广告存在形态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移,由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由“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向“传者-受众”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转移,广告传播重点由以诉求产品功能和物质利益特点为主向以塑造品牌形象为主转移。

通过对互联网广告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互联网的时代的广告模式呈现出: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区时代的发展趋势。

而新的广告模式的确立,也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全球互联网广告规模不断增长,占整体广告收入比重超50%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市场发展增速有所放缓。

全部在线广告营收(预估、包括PC和移动广告收入)的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在2012年达到千亿规模,2016年增长18.87%至2081亿美元;突破2千亿规模;2018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6%。

从历史轨迹来看,数字渠道继续促进全球广告增长。

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占整体广告收入市场份额为50.27%。

2018年谷歌仍然是数字广告市场上的领头羊,数字广告收入高达88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高达32.2%;远超排位第二的Facebook,其数字广告收入为544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为19.90%;中国阿里巴巴则排位全球第三;全球前十企业市场占比为75.56%;全球数字广告市场集中度较高。

外国品牌中国发展史

外国品牌中国发展史

外国品牌中国发展史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开设贸易点,并逐渐引入其品牌和产品。

以下是外国品牌在中国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许多外国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可口可乐、耐克、阿迪达斯等。

这些品牌主要通过贸易商和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主要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来提高在国内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几乎没有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一些外国品牌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如劳力士和阿迪达斯等奢侈品牌。

这些品牌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身份象征,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或者外交渠道购买。

3. 19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品牌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或者独立经营来扩展在中国的业务。

4. 1990年代:在199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如耐克、阿迪达斯、苹果、宝马等。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也对外国品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许多国际品牌开始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增长市场。

5. 21世纪:在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开始在中国开设直营店面。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对国际品牌进行定制和个性化需求,这进一步推动了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总结起来,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通过贸易商进入市场,到通过深度合作或独立经营扩展业务,再到如今的直营店面和个性化需求。

外国品牌的成功与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以及品牌的市场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发展历程研究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发展历程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近现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也经历了很多变革和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历程。

20世纪初,中国的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仍处于萌芽阶段。

当时的设计师主要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设计风格。

这些设计理念通过出版物和海报等传媒渠道传入中国,并被中国的设计师所吸收。

然而,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简单地照搬西方的设计风格,他们试图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开始逐渐成熟。

当时,中国出版业和广告业的发展促进了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著名的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例如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和她的合作伙伴、著名的平面设计师李志清。

许广平和李志清的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为特色,被誉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开山鼻祖。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社会主义建设,设计师的工作和作品也开始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许多设计师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主题的作品,例如红色海报和革命歌曲封面等。

同时,中国的文字设计也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即汉字简化。

这次变革彻底改变了汉字的书写形式,让文字设计师面临了新的挑战。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和文字设计开始逐渐走向国际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本地化的宣传和广告。

这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一些中国设计师开始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国际品牌的广告和宣传中,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例如,香港设计师魏少军在为耐克设计的广告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耐克品牌的形象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作品。

中国各时期广告表现形式和内容分析

中国各时期广告表现形式和内容分析

中国各时期广告表现形式和内容分析中国现代各时期广告表现形式和内容分析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广告发展大约有以下几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政治宣传,1979年至1994年广告恢复发展期,1995年至今广告成熟期。

1949年至1978年政治宣传。

这段时间,中国实施计划经济,对广告业发展限制极大。

商业广告几乎没有。

绝大部分为政治性的宣传海报。

宣传画,也称招贴画、海报,是具有视觉艺术形式的广告性绘画。

它张贴于街头或公共场所,形象直观,引人注目,广而告之,既起到宣传作用,又起到装饰作用。

作为政治意图宣传工具的政治宣传画,是为特定政治目的服务的。

1949至1978年期间,宣传画这种特殊的大众媒介,以其惊人的发行数量充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传播共产党的政治意图,对人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广告多为户外文字标语和平面宣传画。

“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1949年至1978年这段时期的宣传画,创作思维大多基于但是社会劳动与斗争的主旋律,主角多为“高大全”形象的劳动人民。

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民间绘画艺术及广为普及的水彩、水粉和版画创作,通过生动鲜艳,充满朝气的画面和大红字的标语反映主题。

在宣传画的内容上,几大部分是歌颂领袖和共产主义道路。

由于特殊年代思想意识的逐渐偏狭,对于领袖的感情也进入一种个人崇拜的时代。

伟人高大的形象是主体,红旗,祖国河山或亿万劳动人民的形象烘托着这一种磅礴的气势。

而在口号的选择上,更是把个人崇拜的感情发挥到了极致。

同时对于阶级敌人和思想路线的斗争激烈,也极尽渲染。

1979年至1994年广告恢复发展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政策的改革,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广告也开始恢复。

1979年,被称为中国广告“元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告业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