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能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3.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热力环流的差异。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分析热力环流现象及其影响。
人地协调观:认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利用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地理实践力:利用模拟试验演示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原理。
本节要点1.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自主梳理·探新知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_太阳辐射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1)A是_太阳短波辐射__,大气吸收较_少__。
(2)地面被加热,以B_地面长波辐射__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多。
(3)_地面长波辐射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增温原理(1)对流层中的水汽、_二氧化碳__等,吸收_长波__辐射的能力很强。
(2)地面长波辐射的_绝大部分__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的保温作用(1)大气辐射属于_长波__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_大气逆辐射__。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_保温__作用。
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冬季晴天中午,当你走进门窗关闭的封闭阳台,会感到异常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1)(综合思维)结合图1、图2,分析封闭阳台温度较高的原因是什么?(2)(地理实践力)中纬度地区的植物园采取什么措施可使热带植物安全越冬?提示:(1)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玻璃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玻璃阻截地面长波辐射,阻止阳台内(暖)外(冷)空气以对流或湍流方式的热交换,使得阳台内温度高于阳台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7.B
9.(1)画图如下所示: 大气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6.若甲为海洋,乙位于陆地,此时海洋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说明海洋温度较低,陆地形成低压,气温较高,说明是白天,CD错误;此时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海风,说明是白天,A正确。根据海陆风原理,夜晚吹陆风,白天吹海风,B错。
【点睛】
常见等压面的判读:
(1)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凸高凹低”。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8.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箭头是( )
A.①B.②
C.③D.④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大气辐射或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2.C
【解析】海陆分布、植被覆盖状况、土壤含水量等下垫面均会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从而影响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地面向外释放热量的形式,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向外释放能量的形式,空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含解析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答案:2.B 3.B解析:第2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
第3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来自地面的地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气温低。
4.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④②① B.③①④C.②④③ D.④②③答案:D解析:④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①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因此四处气压④②③。
5.下面的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白天山谷和山坡都升温,由于山坡升温快,所以,山坡气流上升,山谷的气流沿山坡向上爬升,此时应吹谷风。
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A.① B.②C.③ D.④7.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是()答案:6.B 7.B解析:第6题,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压低。
第7题,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且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
8.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B解析:温室效应即大气逆辐射现象,是指大气升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的过程,大气逆辐射越多,温室效应越强。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 B.②C.③ D.④10.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① B.②C.③ D.④11.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9.B 10.D 11.C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练习(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④③②①D. ②③④①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离太阳近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④B. ④⑤C. ②③D. ②⑤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B.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D.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1. C 2. B 3. A【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题详解】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C正确。
【2题详解】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B正确。
【3题详解】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故A项正确。
A正确。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②代表地面辐射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C.①所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B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D )A.减弱①B.增强②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D.增强④[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故A错误;①代表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①的辐射波长较③短,故B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天气的阴晴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故D错误;①太阳辐射较③地面辐射温度高,辐射能量①强于③,故C正确。
第2题,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较低,白天多云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不变,故A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气温低是因为地面辐射③弱,故C错误;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故D错误;由图可知阴天太阳辐射①被大气削弱较多,②就会减弱,从而影响温度,即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所以B正确。
第3题,人造烟雾是为了增加云雾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实现保温作用,预防霜冻,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④,故D正确。
下图中a、b为陆地上某地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a、b温度变化曲线和下面四幅图对应正确的是( B )A.a—①B.a—②C.b—③D.b—④5.下面四幅图中等温面和等压面对应正确的有( C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 第4题,由材料知:“a、b为陆地上某地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所以③、④排除,C、D错误。
由图示知:a曲线气温日变化小,表示昼阴夜阴,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故A错误,B正确;b曲线气温日变化大,表示昼晴夜晴,原因是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晴天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
第二章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通过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重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原理。
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2、热力环流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
教学过程《自主学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2)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a、大气的选择吸收O3——吸收水汽、CO2——吸收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b、云层、大尘埃——反射太阳光,云量越多反射越,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作用结果。
c、空气分子、小尘埃——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作用。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 状态。
(3)大气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
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
《合作探究》1、读图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2、秋冬季节,霜冻易发生在晴朗的夜晚还是多云的夜晚?《达标检测》1.下列四种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 .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地面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直射作用D .散射作用 3.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重要原因是 A .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B .沙漠地区水汽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C .沙漠地区大气中固体杂质多D .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4.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你认为哪个对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
地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同步备课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小节练习及章末提升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4.受热过程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因素(1)概念比较(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强 2.大气的保温作用(1)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
(2)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三、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答案]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
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
因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流向低压。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材料] 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月球上的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当月球被地球遮住时,温度会更低。
在月食时,地球的阴影投射在月球上,这时月球的温度可以在瞬间下降300℃。
2017-2018年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合作探究] 2.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利用下列材料进行一 次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 材料: 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 100 厘米,宽 30 厘米,高 40 厘米),
(1)上图中 A 表示________辐射,B 表示__________ 辐射,C 表示________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 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使大气增温, 同时又以________ 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 是________,辐射波长较短的是________。 (4)阴天与晴天相比,温差________。
(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由 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 气温随之降低。
(3)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4)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情景导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思考探究: 为什么该诗句中会说“高处不胜寒”呢?
提示: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的热源, “高处” 离地面较远, 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 因而温度较近地面 低。
[自主学习]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主要来源:地面辐射。
2.两个过程
名称
具体过程
结果 使地面增温
地面增温 大部分 A 太阳短波辐射透 过程 过大气到达地面
2019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活动点拨1.教材第29页活动(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教材第29~30页活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
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30~31页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
(1)图略。
(提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上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
)(2)一天之内,海岸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3)画图略。
(提示:白天顺时针,夜间逆时针。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因此,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调节作用。
白天海滨地区受海风的影响气温不是太高,夜间海滨地区受陆风的影响虽然温度下降,但海洋热容量大,气温高,受其影响,海滨地区气温降得又不是太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气温年较差也较小。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练习
2020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练习一、单选题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北侧。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有“日光城”之称,拉萨的年雨量为454毫米且多夜雨。
下图为“拉萨河谷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拉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长的原因是()①海拔高,大气稀薄②纬度低,太阳高度大③降雨量大,水汽多④天空晴朗,大气透明度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图能正确说明拉萨夜间降水多的是()A.B.C.D.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垂直方向等温线及热力环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处热力环流图示意正确的是()A.B.C.D.4.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5.为减轻雾霾,近年来该城市减少了煤炭使用量,此做法可能()A.增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增强城区大气逆辐射C.增加城区降水几率D.增强城区太阳辐射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6.山区中常见的夜雨,是由图中哪个箭头表示的气流形成()A.①B.②C.③D.④7.小明在示意图中绘制了等压面(下图虚线),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读“地表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8.雨后的天空格外蓝,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逆辐射作用9.在赣南脐橙园的冬季傍晚,农民为了防御冻害,常在果园空地上,每隔50米生一个火堆制造烟雾,目的是增强()A.①B.②C.③D.④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B.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等压线的数值L1>L2D.F1是使风向发生偏转的地转偏向力11.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A.F1B.F2C.F3D.F2、F3的合力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3.④处的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12月15日,北京发布当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提醒各相关单位和市民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污染,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 B )A.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于( B )A.a B.bC.c D.d[解析] 第1题,图中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结合各个选项可知,B选项正确。
第2题,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据上题可知,b表示地面辐射,故B选项正确。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
读图回答3~4题。
3.(2019·辽宁营口重点高中高一上期中联考)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D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气温的日变化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2019·辽宁营口重点高中高一上期中联考)甲箱内的温度计比乙箱内的温度计测量的气温高,其原因是( B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 第3题,实验结果表明:底部放土的玻璃箱比没有放土的玻璃箱气温足足高了3 ℃,说明底部的土对箱内气温的高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箱内底部状况的不同导致气温的差异、很显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选项正确。
第4题,由上题得知,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甲箱内有土,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强,被箱内的大气吸收,使得温度较高;而乙箱内底部无土,只有空气,底部的温度较低,地面长波辐射较弱,其箱内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故气温较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①____________。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⑥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⑦________。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⑧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⑨____________。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⑩__________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3.由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________的形式。
4.地面?____________,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就会减小,形成?____________,上空的空气聚集起来,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地面?__________,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集起来,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__,上空的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知识点二热力环流读图,回答3~4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二章 第二节-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第13题,雪后地表覆盖积雪,新雪由于表面较“粗糙”,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大,
反照率高;雪前地表为沙地,沙子对太阳辐射的反照率较低而吸收率较高,所以沙地
在太阳照射下容易升温。因此同为晴天,雪地的反照率比沙地大。雪天意为正在降雪
的当时,雪花呈晶体状,而且形状多样,可对太阳辐射产生较大的反射作用,因此反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0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南京期末]下图为地表热量收支示意图(相对值)。据此回答1~2题。
【思维拓展】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 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 地面温度升高。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 (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 一部分射向宇宙,另一部分射向地面(长波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
射,C正确。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下面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5~7题。
5. 诗句描写的景色出现时间约为( D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解析] 诗句描写天气晴朗,有霜,且树叶出现深红和浅黄色,说明是秋季,D正确。
1.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B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潜热输送
D.湍流输送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本热源是太阳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综合思维)《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②→④→③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A。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B。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1题,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
地面接收热量后,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B项正确.第2题,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
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易形成霜,B项正确。
第3题,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项正确。
2.B3.D下图表示30°N某沿海地区夜晚陆地与海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
上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①B。
② C.③ D.④5.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是()A。
西北风B。
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4题,根据图示以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垂直方向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③④排除;①处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②处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因此气压最高的是①,故选A 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1.教材第29页活动
(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教材第29~30页活动
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
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
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30~31页活动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
(1)图略。
(提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上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
)
(2)一天之内,海岸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3)画图略。
(提示:白天顺时针,夜间逆时针。
)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因此,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调节作用。
白天海滨地区受海风的影响气温不是太高,夜间海滨地区受陆风的影响虽然温度下降,但海洋热容量大,气温高,受其影响,海滨地区气温降得又不是太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气温年较差也较小。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
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a、c、d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c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c、d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d<a
C.d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d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太阳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
答案:B
4.图中箭头能表示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原理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人造烟幕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防止农作物受冻。
答案:A
5.地面受热不均,会引起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变化。
下图所示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冷却形成高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
根据等压面规律,高压凸向高空,低压凹向低空,B 图正确。
答案:B
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 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
7.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
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
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
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
解析:第6题,甲图中气流由山谷吹向山顶,乙图气流由山顶吹向山谷,属于山谷风。
第7题,甲图为谷风发生在白天,乙图为山风发生在夜晚。
答案:6.C7.A
8.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分析原因。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3)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4)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
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B C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弱。
(4)②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能力提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塑料大棚生产蔬菜示意图
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
解析: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答案:C
10.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解析: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答案:C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
答案:A
1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解析: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
答案:A
1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A.P a>P b;T a> T b B.P a > P b;T a < T b
C.P a < P b;T a > T b D.P a < P b;T a < T b
解析: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 a > P b,气温T a <T b。
答案:B
14.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低。
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
心吹向郊区。
第(3)题,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第(4)题,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略。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4)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