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

word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核心
1.经历回顾与思考,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利用计算器,发现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会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内容
回顾与思考中共设计有四个问题,帮助大家回顾、思考直角三角形中反映边角关系的三角函数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形之间的联系。

以及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更进一步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使三角函数的意义从现实生活中来,而又服务于现实生活中,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数形结合,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的解答,逐步呈现本章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小结,随后进行交流,形成知识框架图。

2.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体会。

3.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等。

- 1 - / 1。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案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案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重点: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学习方法:引导—探索法.学习过程: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2、生活问题数学化: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22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三、例题: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四、随堂练习: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________米.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tanθ=______.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五、课后练习: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tanB的值.5、若三角形三边的比是25:24:7,求最小角的正切值.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BC 于E,EC=1,tanB=125, 求菱形的边长和四边形AECD 的周长.7、已知:如图,斜坡AB 的倾斜角a,且tan α=34,现有一小球从坡底A 处以20cm/s 的速度向坡顶B 处移动,则小球以多大的速度向上升高?8、探究:⑴、a 克糖水中有b 克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质量的比为_______; 若再添加c 克糖(c>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________.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 ____________.⑵、我们知道山坡的坡角越大,则坡越陡,联想到课本中的结论:tanA 的值越大, 则坡越陡,我们会得到一个锐角逐渐变大时,它的正切值随着这个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请你写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⑶、如图,在Rt△ABC 中,∠B=90°,AB=a,BC=b(a>b),延长BA 、BC,使AE=CD=c, 直线CA 、DE 交于点F,请运用(2) 中得到的规律并根据以上提供的几何模型证明你提炼出的不等式.E DB ACBC BD A CE F§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2.能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学习方法:探索——交流法. 学习过程:一、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2) 2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关系? 2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4)如果改变梯子A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讨论后回答.二、由图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 和cosA 的关系:三、例题:例1、如图,在Rt △ABC 中,∠B=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例2、做一做:如图,在Rt △ABC 中,∠C=90°,cosA =1312,AC =10,AB 等于多少?sinB 呢?cosB 、sinA 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四、随堂练习: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5,BC=6,求sinB ,cosB ,tanB.2、在△ABC 中,∠C =90°,sinA =54,BC=2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3、在△ABC 中.∠C=90°,若tanA=21,则sinA= .4、已知: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求证:BC 2=AB ·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DBA CB AC 1、在Rt△ABC 中,∠ C=90°,tanA=34,则sinB=_______,tanB=______. 2、在Rt△ABC 中,∠C=90°,AB=41,sinA=941,则AC=______,BC=_______.3、在△ABC 中,AB=AC=10,sinC=45,则BC=_____.4、在△ABC 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inA=34B.cosA=35C.tanA=34D.cosB=355、如图,在△ABC 中,∠C=90°,sinA=35,则BCAC等于( ) A.34 B.43 C.35 D.456、Rt△ABC 中,∠C=90°,已知cosA=35,那么tanA 等于( ) A.43 B.34 C.45 D.547、在△ABC 中,∠C=90°,BC=5,AB=13,则sinA 的值是A .135B .1312C .125D .5128、已知甲、乙两坡的坡角分别为α、β, 若甲坡比乙坡更徒些,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tan α<tan β B.sin α<sin β; C.cos α<cos β D.cos α>cos β 9、如图,在Rt△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等于sinA 的是( ) A.CD AC B.DB CB C.CB AB D.CDCB10、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m,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m A.100sin βB.100sin βC.100cos βD. 100cos β11、如图,分别求∠α,∠β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2、在△ABC 中,AB=5,BC=13,AD 是BC 边上的高,AD=4.求:CD,sinC.13、在Rt△ABC 中,∠BCA=90°,CD 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 和tan∠ACD.14、在Rt△ABC 中,∠C=90°,sinA 和cosB 有什么关系?1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BC=CD=DB,∠ADB=90°,cos∠ABD=45. 求:s △ABD :s △BCD BDAC§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学习重点: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学习难点: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法学习过程:一、问题引入[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二、新课[问题] 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问题] 2、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问题] 3、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问题] 4、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1)sin30°+cos45°; (2)sin260°+cos260°-tan45°.[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三、随堂练习 1.计算:(1)sin60°-tan45°; (2)cos60°+tan60°;(3) 22sin45°+sin60°-2cos45°; ⑷13230sin 1+-︒;⑸(2+1)-1+2sin30°-8; ⑹(1+2)0-|1-sin30°|1+(21)-1;⑺sin60°+︒-60tan 11; ⑻2-3-(0032+π)0-cos60°-211-.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高为7 m ,扶梯的长度是多少?3.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 =CD=30 m ,两楼问的距离AC=24 m ,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精确到0.1 m ,2≈1.41,3≈1.73)四、课后练习:1、Rt △ABC 中,8,60=︒=∠c A ,则__________,==b a ;2、在△ABC 中,若2,32==b c ,,则____tan =B ,面积S = ;3、在△ABC 中,AC :BC =1:3,AB =6,∠B = ,AC = BC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比是3:2,则顶角为 ( ) (A )600(B )900(C )1200(D )1505、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cm 1,则斜边上的高为 ( ) (A )cm 41 (B )cm 21(C )cm 43 (D )cm 23 6、在ABC ∆中,︒=∠90C ,若A B ∠=∠2,则tanA 等于( ). (A )3 (B )33 (C )23 (D )217、如果∠a 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A )21 (B )22(C )23 (D )18、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15020米30米(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9、计算:⑴、︒+︒60cos 60sin 22⑵、︒︒-︒30cos 30sin 260sin⑶、︒-︒45cos 30sin 2⑷、3245cos 2-+︒⑸、045cos 360sin 2+ ⑹、 130sin 560cos 30-⑺、︒30sin 22·︒+︒60cos 30tan tan60° ⑻、︒-︒30tan 45sin 2210、请设计一种方案计算tan15°的值。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

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梯子的倾斜程度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

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

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

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2)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3)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想一想(比值不变)☆想一想书本P 3 想一想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 正切函数(1) 明确各边的名称(2)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 (3)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 的对边与∠A 的邻边的比值。

☆ 巩固练习a 、 如图,在△ACB 中,∠C = 90°,1) tanA = ;tanB = ;2) 若AC = 4,BC = 3,则tanA = ;tanB = ; 3) 若AC = 8,AB = 10,则tanA = ;tanB = ;b 、 如图,在△ACB 中,tanA = 。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方位角(教案)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方位角(教案)
5.分析方位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定向、航海导航等。
本节课将重点围绕方位角的求解与应用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解释: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时,容易混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求解方位角时,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直角三角形的空间模型。
难点解释:学生在解决方位角问题时,往往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像,导致解题困难。
(3)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现实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方位角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方位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和计算,演示方位角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方位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课程,选取教材中“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部分进行深入讲解。内容包括:
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介绍方位角的概念及应用;
4.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解方位角;
2.数学思维能力:在方位角的求解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中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中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中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中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涉及以下内容:
1.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边角关系;
2.学习勾股定理及其证明,并能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
4.掌握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
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和证明勾股定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借助实际案例和图形,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直观形象;
其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是另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我想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加深理解。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但有时候讨论的主题可能偏离了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聚焦核心知识,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明确讨论的方向和目标,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

第一章直角形的边角关系全章教案

第一章直角形的边角关系全章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内角和特性。
-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
-理解并运用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比例关系。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和强调上述核心内容,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运用。
第一章直角形的边角关系全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直角形的边角关系
1.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
1.2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
-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3直角三角形的相似性质
-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三: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
-学生在判定相似直角三角形时,可能忽视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举例: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如何判定它们是否相似,并运用相似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四:实际应用问题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的模型。
-举例: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直角三角形 的边角关系(一) 优秀教案

直角三角形 的边角关系(一) 优秀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课》(一)教学设计一. 教学任务与目标1、能从整个学段梳理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掌握解直角三角形及一般三角形的方法,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本质.2、能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复杂几何图形中的相关计算,渗透转化与方程思想方法,为综合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3、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模、识图、计算能力.二.教学重点: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及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把一般三角形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解三角形问题.三. 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前置学习任务一:知识点整理与回顾如图Rt△ABC中,∠C=90°。

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3、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4、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900-A)= cos(900-A)=5、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2A+cos2A=AAcossin=6、特殊角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7、锐角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锐角的正弦值或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锐角的余弦值或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

8、会识别仰角、俯角、方向角,掌握坡度(坡比)和坡角的定义:==BA cossin==BA sincos==BA cottan54sin =B 00)60(tan2-21-⎪⎭⎫ ⎝⎛图一中的角叫: 图二中的角叫: 。

图三中A 在B 的 方向上, C 在B 的 方向上。

图四中迎水坡坡面是AD,则坡角为 ,坡面AD 的坡度(也叫 )i= =任务二:基础热身练习1、(类型一:考察定义)在Rt △ABC 中,∠C =900,AC =8 , ,则BC= cosB= .2、(类型二:考察特殊三角函数值的准确记忆)计算 + +3、(类型三:由特殊函数值求角度)若 ,则∠a = .4、(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若锐角a 满足cosa<22,tana<3,则a 的取值范围是5、(类型四:转化求等角的函数值或利用cosa=sin(900-a ))如图Rt △ABC 中,∠ACB=90°,CD ⊥AB ,AC=5,BC=2,则=∠DCB cos 。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第1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课题回顾与思考教具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回顾与思考,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2.利用计算器,发现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会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2.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框架图.2.应用三角函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计算器教学过程Ⅰ.回顾、思考下列问题,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师]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现实世界中应用广泛的关系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遇到距离、高度、角度的计算问题,—般来说,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往往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穿插于各节内容之中.[问题门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例如:甲、乙两楼相距30 m,甲楼高40 m,自甲楼楼顶看乙楼楼顶.仰角为30°,乙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1 m)解:根据题意可知:3乙楼的高度为30tn30°=40+30×3=40+103≈57(m),即乙楼的高度约为57 m.[生]例如,为了测量一条河流的宽度,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相距180 m的P和Q两点分别测定对岸一棵树T的位置,T在P的正南方向,在Q南偏西50°的方向,求河宽(结果精确到1 m).解:根据题意,∠TPQ=90°,∠PQT=90°-50°=40°,PQ=180 m.则:PT就是所求的河宽.在Rt△TPQ中,PT=180×tan40°=180×0.839≈151 m,即河宽为151 m.[师]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多媒体演示如图.MN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M到N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M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有一点A,以A为圆心,500 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居民区,取MN上的另一点B,测得BA 的方向为南偏东75°,已知MB=400 m,通过计算回答,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师生共析]解:根据题意可知∠CMB=30°,∠CMA=60°,∠EBA=75°,MB=400 m,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关键看A 到MN 的最短距离大于400 m 还是等于400 m ,于是过A 作AD ⊥MN .垂足为D .∵BE//MC .∴∠EBD =∠CMB =30°.∴∠ABN=45°.∠AMD =∠CMA-∠CMB =60°-30°=30°.在Rt △ADB 中,∠ABD =45°,∴tan45°=BD AD ,BD =︒45tan AD =AD , 在Rt △AMD 中.∠AMD=30°,tan30° =MD AD ,MD =︒30tan AD =3AD , ∵MD=MD-BD ,即 3AD-AD =400, AD-200(3+1)m>400m .所以输水路线不会穿过居民区.[师]我们再来看[问题2]任意给定一个角,用计算器探索这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例如∠α=25°,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是多少?它们有何关系呢?[生]sin25°≈0.4226,cos25°≈0.9063,tan25°≈0.4663. 而︒︒25cos 25sin ≈0.4663. 我们可以发现ααcos sin =tan α. [师]这个关系是否对任意锐角都成立呢?我们不妨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来推证一下.[师生共析]如 图,在Rt △ABC 中. ∠C =90°,∵sinA =ABBC cosA =AB AC tanA =ACBC , ∴ACBC AC AB AB BC AB AC AB BC A A =⋅=÷=cos sin =tanA, tanA=A A cos sin .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锐角A ,∠A 的正弦与余弦的商等于∠A 的正切.[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计算器探索sin α,cos α之间的关系.[生]sin 225°≈0.1787,cos 225°≈0.8213,可以发现:sin 225°+cos 225°≈0.1787+0.8213=1.[师]我们可以猜想任意锐角都有关系:sin 2α+cos 2α=1,你能证明吗?[师生共析]如上图.sinA= AB BC ,cosA=ABAC sin 2A+cos 2A =2222222AB AC BC AB AC AB BC +=+, 根据勾股定理,得BC 2+AC 2=AB 2,∴sin 2A+cos 2A =1,这就是说,对于任意锐角A ,∠A 的正弦与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看是否可以应用上面的tanA 、sinA 、cosA 之间的关系.已知cosA=53,求sinA .tanA . [生]解:根据sin 2A+cos 2A =1.得sinA =.54)53(1cos 122=-=-A tanA=345354cos sin ==A A . [生]我还有另外一种解法,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解:∵cosA =.53=∠斜边的邻边A 设∠A 的邻边=3k .斜边=5k .则∠A 的对边=.4)3()5(22k k k =-∴sinA=.5454==∠k k A 斜边的邻边 tanA=.3434==∠∠k k A A 的邻边的对边 [师]问题3:你能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哪些问题?[生]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凡是属于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或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都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解决.[师]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两个锐角.两条直角边以及斜边共5个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很丰富.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边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角的关系:∠A+∠B =90; (3)sinA=c a ,cosA=c b ,tanA=b a ;sinB=c b ,cosB=c a ,tanB=ab . 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和直角三角形全等,以及作图,我们知道:当一直角边和斜边确定时,直角三角形唯一确定,即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和斜边已知,则直角三角形中其他元素都可以求出.同学们不妨试一试.[生]例如Rt △ABC 中,∠C =90°.a =4,c=8求b ,∠A 及∠B解:∵a =4,c =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b=3422=-a c .∵sinA=c a =2184=, ∴∠A =30°.又∵∠A+∠B =90°,∴∠B =60°.[师]很好,是不是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余元素就都可以求出呢?[生甲]可以.[生乙]不可以.例如Rt △ABC 中,∠c =90°,∠A =25°.∠B=65°.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是不唯一确定的,所以其余的元素无法确定.[生丙]我认为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边,就可以求出其余元素.[师]很好,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多媒体演示: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1)已知a =3,b =3,求C ,∠A ,∠B .(2)已知b =5,c =10,求a ,∠A ,∠B .(3)已知∠A=45°,c =8,求a ,b ,∠B .[生]解:(1)根据勾股定理c .=23332222=+=+b a .又∵tanA ∴∠A=b a =33=1, ∴∠A=45°. 又∵∠A+∠B =90,∴∠B =45°.(2)根据勾股定理,得a=355102222=-=-b c ,又∵sinB =21105==c b ∴∠B=30°. 又∵∠A+∠B=90°∴∠A=60°.(3)∵sinA=ca ∴=csinA=8×sin45°=42, 又∵cosA =c b ∴b=c ·cosA =8×cos45°=42, 又∵∠A+∠B =90°,∴∠B=45°.[师]实践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特殊的边的关系、角的关系、边角关系,就可求出其余所有元素.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常遇到的距离、高度、角度都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往往就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问题.接下来,我们看问题4: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办法?[生]有四种方法:第一种: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因为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子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测量出物体的高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再测出高楼在同一时刻的影子的长度.利用物体的高度:物体影子的长度=高楼的高度,高楼影子的长度.便可求出高楼的高.第二种:在地面上放一面镜子,利用三角形相似,也可以测量出楼的高度.第三种:用标杆的方法.第四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楼的高度.[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对本章的内容小结,建立本章内容框架图.[师生共析]本章内容框架如下:Ⅱ.随堂练习1.计算(1)︒-︒︒-︒45cos 60sin 45sin 30cos (2)sin 230°+2sin60°+tan45°-tan60°+cos 230°;(3)原式=.60tan 60tan 60tan 212︒-︒+︒-解:(1)原式=22232223--=1; (2)原式=(21)2+2×23+1-3+(23)2; =4331341+-++ =1+1=2(3)原式=︒-︒-60tan )60tan 1(2=|1-tan60°|-tan60°=tan60°-1-tan60°=-1.2.如图,大楼高30 m ,远处有一塔BC ,某人在楼底A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D 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求塔高BC 及楼与塔之间的距离AC(结果19确到0.0l m).解:没AC=x ,BC =y ,在Rt △ABC 中,tan60°=xy ,① 在Rt △BDE 中.tan30°=x y 30-,② 由①得y =3x ,代入②得33=xx 303 . x=153≈25.98(m).将x =153代入y=3x=3×153 =45(m).所以塔高BC 为45 m ,大楼与塔之间的距离为25.98 m .Ⅲ.课时小结本节课针对回顾与思考中的四个问题作了研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植架结构图.进一步体验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Ⅳ.课后作业复习题A 组1,2,5,6,8B 组2.3,4,5,6Ⅴ.活动与探究如图.AC 表示一幢楼,它的各楼层都可到达;BD 表示一个建筑物,但不能到达.已知AC 与BD 地平高度相同,AC 周围没有开阔地带,仅有的测量工具为皮尺(可测量长度)和测角器(可测量仰角、俯角和两视线间的夹角).(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建筑物BD 高度的方案,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必要的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并画出测量示意图:(2)写出计算BD 高度的表达式.[过程]利用测量工具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解决.这里的答案不唯一,下面只写出一种方法供参考.[结果]测量步骤(如图):①用测角器在A 处测得D 的俯角α;②用测角器在A 处测得B 的仰角β ③用皮尺测得AC=am .(2)CD=αtan a ,BE=αtan a ·tan β, BD=a+αβtan tan a . 板书设计回顾与思考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

九年级数学初三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初三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与坡度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用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来表示物体的倾斜程度和坡度(坡比)等.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一、情境导入师: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得“陡”,那个梯子放得“平缓”,人们是如何判断的?课件出示下图,提出问题:(1)甲组中EF和AB哪个梯子比较陡?你是怎么判断的?有几种判断方法?(2)乙组中AB和EF哪个梯子比较陡?你是怎么判断的?甲组乙组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1)如图,这里摆放的三组梯子,每组梯子中哪一个更陡?梯子的倾斜程度与什么有关?(2)分别求出每组图中的AC BC 与ED FD,想一想它们的比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2. 如下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 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 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1)Rt △AB 1C 1和 Rt △AB 2C 2有什么关系? (2)B 1C 1AC 1和B 2C 2AC 2有什么关系?(3)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3.正切是如何定义的?4.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 的值有什么关系? 5.坡度是如何定义的?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甲 乙(1)tan α和tan β 的值分别是多少? (2)你能比较tan α和tan β 的大小吗?(3)根据ta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你能判断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吗? 四、练习巩固1.在△ABC 中,∠C =90°,则tan A 等于( ) A.BC AB B.AC AB C.BC AC D. AB AC2.如图,在△ABC 中,∠C =90°,BC =6,若tan A =34,则AC =________.3.如图,Rt △ACB 中,∠B =90°,BC =10,tan A =512,求AB ,AC.五、课堂小结 1.易错点:(1) tan A 中常省略角的符号“∠”,用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也可省略,如:tan α,tan β 等.但用三个字母表示角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角时,不能省略角的符号“∠”,要写成tan ∠BAC 或tan ∠1,tan ∠2 等;(2) tan 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3) tan A 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不可分割,不表示“tan ”乘“A ”. 2.归纳小结:(1)tan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2)ta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方法规律:(1)一个角的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因此,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适用;(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4页习题1.1第1、2题.本课时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比较梯子哪个更徒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活动中运用了直观教学、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和验证、几何推理等方法,既直观地呈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又唤起和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本课中,对梯子的倾斜程度、坡角、坡度(坡比)的认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验了数学的实用性,加深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第2课时正弦和余弦1.理解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定义,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难点正弦、余弦的理解及应用.一、复习导入1.在Rt△ABC中,∠C=90°,tan A=34,AC=10,求BC,AB的长.2.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为∠A,∠A越大,梯子越________;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________.3.当Rt △ABC 中的一个锐角A 确定时,其他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二、探究新知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课件出示:(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什么? (2)B 1C 1AB 1和B 2C 2AB 2的关系是什么?(3)如果改变B 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B 1C 1AB 1和B 2C 2AB 2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呢?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的关系探究活动: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图,AB ,A 1B 1表示梯子,CE 表示支撑梯子的墙,AC 在地面上. (1)梯子AB ,A 1B 1哪个更陡?(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有关系吗?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200,sin A =0.6,求BC 的长.(1)sin A等于图中哪两条边的比?(2)你能根据sin A=0.6写出等量关系吗?(3)根据等量关系你能求出BC的长吗?四、练习巩固1.在 Rt△ABC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缩小4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 )A.缩小4倍B.缩小2倍C.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2.已知∠A,∠B为锐角.(1)若∠A=∠B,则sin A________ sin B;(2)若sin A=sin B,则∠A ________∠B.3.如图,在Rt△ABC中,∠C=90°,AC=3,AB=6,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五、课堂小结1.易错点:(1)sin A,cos A,tan 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2)sin A,cos A,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弦、余弦、正切,习惯省去“∠”符号;(3)sin A,cos A,tan A都是一个比值,注意区别,且sin A,cos A,tan A均大于0,无单位;(4)sin A,cos A,tan 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关系.2.归纳小结:(1)正弦的定义: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BC与斜边AB 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2)余弦的定义: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AC与斜边AB 的比叫做∠ A的余弦,记作cos A;(3)sin A越大,梯子越陡; cos A越小,梯子越陡.3.方法规律:两个锐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6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6~7页习题1.2第1、3、4、5题.本节课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了类比教学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很容易就掌握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时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运用了这些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重点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大小.难点通过探索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有关推理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在Rt△ABC中,∠C =90°.(1)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B等于多少度?(2)如何表示sin A,cos A,tan A,sin B,cos B,tan B? 2.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如图所示,在Rt△ABC中,∠ C=90°,∠ A=30°.(1)a,b,c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sin 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3)cos 30°等于多少?tan 30°呢?(4)sin 60°,cos 60°,tan 60°呢?(5)45°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填写表格:三角函数值sin A cos A tan A30°45°60°三、举例分析例1 计算:(1) sin 30°+cos 45°;(2) sin 260°+cos 260°-tan 45°.处理方式:通过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注意格式和过程.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你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吗?(2)你能根据所画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吗?(3)你能找到图形中的特殊角吗?(4)你能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正确的结果吗?四、练习巩固1.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cos 72°<sin 35°<tan 46°B.sin 35°<tan 46°<cos 72°C.tan 46°<cos 72°<sin 35°D.tan 46°<cos 40°<sin 35°2.已知等腰△ABC的腰长为4 3,底角为30°,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3.若(3tan A-3)2+||2cos B-3=0,则△ABC按角分类是什么三角形?五、课堂小结1.易错点:(1)能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2.归纳小结:sin 30°=12,sin 45°=22,sin 60°=32;cos 30°=32,cos 45°=22,cos 60°=12;tan 30°=33,tan 45°=1,tan 60°= 3.3.方法规律:在Rt△ABC中,若∠A+∠B=90°,则有:sin A=cos (90°-A);cos A= sin (90°-A) ;sin B=cos (90°-B);cos B=sin (90°-B).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10页习题1.3第1~4题.本节课课程设计中引入非常直接,由三角板引入,直击课题,同时也对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整体的复习,效果很好.设计开门见山,节省了时间,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讲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也很详细,可以说前部分的教学很成功,学生理解得很好.3 三角函数的计算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3.能够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重点熟悉计数器的使用,能熟练掌握按键顺序.难点非整数度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m)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Rt△ABC中,sin α如何表示?(2)你知道sin 16°是多少吗?(3)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那么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二、探究新知1.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①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用到哪些按键?②求值过程中按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③求整数角度和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的区别是什么?④通过自学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sin 16°的数值吗?(2)课件出示: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他又走过了200 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缆车从点B到点D通过的路程是多少?②缆车从点B到点D水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③缆车从点B到点D垂直高度上升了多少?2.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 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在Rt△ABC中,sin A如何表示?②你能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sin A的数值吗?③你能根据sin A的数值求出∠A吗?(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14页用计算器求角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①利用计算器求角用到哪些按键?②求角过程中按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③如何利用计算器将求出的角度进行“度、分、秒”的换算?④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A的度数吗?三、练习巩固1.用计算器计算cos 44°的结果(精确到0.01)是( )A.0.90 B.0.72 C.0.69 D.0.662. 用计算器求tan 35°的值,按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 Rt△ABC中,若∠C=90°,BC=20,AC=12.5,求两个锐角的度数(精确到1°).四、课堂小结1.易错点:(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与用计算器求角的区别和联系;(2)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2.归纳小结:(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2)用计算器求角.3.方法规律:(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结果一般有10个数位,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个约定: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2)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再按数字键;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五、课外作业1.教材第14页“随堂练习”第1、2、3题.2.教材第15页习题1.4第1~6题.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从基本知识入手,尽可能地使计算简单化,然后逐步地加深提高.但从实际的效果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计算能力薄弱,虽然训练量在增加,但效果却不明显,始终对三角函数的性质运用很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切感到自身知识面的不足,在讲解练习时很单调,不能进行适当地扩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力争做到讲课通俗易懂.4 解直角三角形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一、复习导入师:在图形的研究中,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三角形之一,因此经常会遇到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确定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课件出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记作a,b,c.(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直角三角形中有6个元素,分别是三条边和三个角.那么至少知道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元素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例1,提出问题:(1)题目中已知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求出哪些元素?(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用到已学的哪些知识?(4)你能正确求解吗?教师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其依据.2.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16~17页例2,提出问题:(1)题目中已知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求出哪些元素?(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需要用到已学的哪些知识?(4)你能仿照例1独立完成求解吗?3.总结(1)通过对上面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只给两个角,可以吗?(2)除直角外有5个元素(3条边、2个锐角),要知道其中的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元素?(3)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归纳:解直角三角形,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中至少有一边)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边一锐角;一斜边一锐角).三、练习巩固1.在Rt△ABC中,∠C=90°,sin A=34,AB=5,则边AC的长是( )A.3 B.4 C.154D.5742.已知在Rt△ABC中,∠C=90°,BC=6,sin A=23,那么AB=________.3.在△ABC中,已知∠C=90°,b+c=30,∠A-∠B=3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易错点:(1)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把数学问题具体化;(2)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才能解直角三角形.2.归纳小结:(1)“解直角三角形”是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已知一边且另两边存在一定关系)时,用勾股定理(后一种需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②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用正弦、余弦;无斜边时,用正切;③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用两锐角互余.3.方法规律: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已知直边求直边,首选正切理当然;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选好;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要记好;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计算方法要选择,能用乘法不用除.五、课外作业1.教材第17页“随堂练习”.2.教材第17~18页习题1.5第1~4题.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是正确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解题方法.在处理例题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全班集体交流解法和心得,达到共同进步.5 三角函数的应用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重点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难点灵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三角函数来解决.一、情境导入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想一想”,提出问题:(1)什么是仰角?(2)在这个图中,30°的仰角、60°的仰角分别指哪两个角?(3)怎样求该塔的高度?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回答.解:(1)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2)30°的仰角指∠DAC,60°的仰角指∠DBC.(3)∵CD是Rt△ADC和Rt△BDC的公共边,在Rt△ADC中,tan 30°=CDAC,即AC=CD tan 30°.在Rt△BDC中,tan 60°=CDBC,即BC=CDtan 60°,又∵AB=AC-BC=50 m,∴CD tan 30°-CDtan 60°=50.解得CD≈43 m.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思考:(1)你能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3)若AC代表原楼梯长,则楼高、楼梯所占地面的长度分别是多少?(4)40°和35°的角分别是哪个角?(5)在楼梯改造过程中,楼高是否发生了变化?(6)Rt△ABC中的哪条边不变?解:由条件可知,在Rt△ABC中,sin 40°=ABAC,即AB=4sin 40°,原楼梯占地长BC=4cos 40°.调整后,在Rt△ADB中,sin 35°=ABAD,则AD=ABsin35°=4sin 40°sin 35°,楼梯占地长DB=4sin 40°tan 35°.∴调整后楼梯加长AD-AC=4sin 40°sin 35°-4≈0.48(m).楼梯比原来多占DC=DB-BC=4sin 40°tan 35°-4cos 40°≈0.61(m).四、练习巩固1.一辆汽车沿坡角为α的斜坡前进500 m,则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500sin α B.500sin αC.500cos α D.500cos α2.如图,在坡度为1:3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 m,则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__ m.(结果保留根号)3.如图,在一次龙卷风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若干米处折断倒下,B为折断处最高点,树顶A落在离树根C的12 m处,测得∠BAC=30°,求B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五、课堂小结1.易错点:(1)对于含有非基本量的直角三角形,比如有些条件中已知两边之和,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长,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值,周长、面积等等.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常用的解题方法是:将非基本量转化为基本量,或由基本量间关系通过列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一个或两个基本量,最终达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目的;(2)在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往往是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来解决,而作高时,常从非特殊角的顶点作高;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往往通过“补形”或“分割”的方法,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转化.2.归纳小结:解直角三角形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审题:认真分析题意,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图,弄清已知和未知条件;(2)明确题目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如仰角、俯角、跨度、坡角、坡度及方向角;(3)若是直角三角形,根据边角关系进行计算;若不是直角三角形,应大胆尝试添加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行解决;(4)确定合适的边角关系,细心推理计算.3.方法规律:(1)在解直角三角形中,正确选择关系式是关键:①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求寻找已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②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2)求某些未知量的途径往往不唯一.选择关系式常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量选可以直接应用原始数据的关系式;二是设法选择便于计算的关系式,若能用乘法计算就避免用除法计算.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20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21页习题1.6第1~4题.本节课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课前多揣摩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教师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丰富课堂语言,使课堂更加鲜活,充满人性魅力,下课后多反思,做好反馈工作.不断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失,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1.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2.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物体的高.一、情境导入问题1: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测量像旗杆、高楼、塔等较高且顶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有哪些测量方法?问题2:这些测量的方法都用到了什么知识?问题3: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呢?二、探究新知1.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1)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由哪几部分构成?(2)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处理方式:小组讨论总结测倾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步骤.2.测量倾斜角(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M的仰角.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3.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要测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如下图)(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M的仰角∠MCE=α.(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AC=a(即顶线PQ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师: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吗?解:在Rt△MEC中,∠MCE=α,AN=EC=l,∴tan α=MEEC,即ME=EC·tan a=l·tan α.∵NE=AC=a,∴MN=ME+EN=l·tan α+a.4.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MN的顶端M的仰角∠MCE=α.(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角仪(点A,B,N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M的仰角∠MDE=β.(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师: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MN的高度吗?分析:根据测量的AB的长度,AC,BD的高度以及∠MCE,∠MDE的大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MN的高度.解:∵在Rt△MDE中,ED=MEtan β,在Rt△MCE中,EC =MEtan α,∴EC-ED=b.∴MEtan β-MEtan αtan αtan β=b.∴ ME=btan αtan βtan β-tan α.∴ MN=btan αtan βtan β-tan α+a.三、练习巩固1.直升飞机在离地面2 000 m的上空测得上海东方明珠底部的俯角为30°,此时直升飞机与上海东方明珠底部之间的距离是( )A.2 000 m B.2 000 3 mC.4 000 m D.4 000 3 m2.2016年3月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高度仅次于世界排名第一的阿联酋迪拜大厦,某人从距离地面高度263米的东方明珠球体观光层测得上海中心大厦顶部的仰角是22.3°.已知东方明珠与上海中心大厦的水平距离约为900米,那么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约为 ________米(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22.3°≈0.38,cos 22.3°≈0.93,tan 22.3°≈0.41)3.九年级1班的同学为了了解教学楼前一棵树的生长情况,去年在教学楼前点A处测得树顶点C的仰角为30°,树高5 m,今年他们仍在原地A处测得大树顶点D的仰角为37°,问这棵树一年生长了多少米?(精确到0.01)(参考数据:sin 37°≈0.6,cos 37°≈0.8,tan 37°≈0.75,3≈1.73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回顾与思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回顾与思考》主要介绍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等。

本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学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角三角形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课件。

2.教学素材:提供相关案例,如实际问题、例题等。

3.学习工具:准备好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测距等,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5分钟)呈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同时,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体会直角三角形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针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设计一系列练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材分析)课件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材分析)课件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许多有趣和有用的性质和关系。在本 次演示中,我们将探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征以及与边角关系相关的内容。
直角三角பைடு நூலகம்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具有一个直角(90度)的三角形。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中 一个角度是直角。
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角度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加等于90度。
这种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为30度、60度和90度,其边长之间有特定的比例 关系。
3
45-45-90特殊直角三角形
这种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相等,其余边长也有特定的比例关系。
总结与应用
应用数学中的重要性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数学和 实际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解决各种问题非常有帮助。
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勾股数是指满足勾股定理 的三个正整数,它们构成 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可 以确定满足条件的勾股数。
勾股数之间存在着特定的 关系,例如较短的直角边 是其中两个勾股数的公倍 数。
特殊直角三角形
1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相等。
2
30-60-90特殊直角三角形
边长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特定的比例关系。
边角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互补充,即它们的和为90度。
勾股定理
1 定理表述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应用案例
勾股定理可以用来求解各种实际问题,例如测量地面距离、建筑设计和导航。
勾股数
1 什么是勾股数
2 如何确定勾股数
3 勾股数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工程测量和 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 设计和地理测量。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案(定)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案(定)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__1、问题探索:函数的定义(1)AB 、EF 表示梯子,AC 、ED 表示支撑梯子的物体,BC 、FD 在地面上.①如图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②你能再判断下图中哪个梯子更陡吗?(2)合作交流: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①111AC C B 和222AC C B 有什么关系? ②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 ①中关系是否还成立? ③若∠A 的大小改变,111AC C B 怎样变化?①中关系是否还成立?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知识技能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锐角A 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___________.即tanA =∠A 的对边∠A 的邻边.明辨是非:(1)如图6,tan ACB BC =( ) (2)如图7,tan BCB AC= ( )例1 (1)填空:如图8,①( )( )( )tan ( )( )( )A === 图1图2 图3 图4 C 2B 2C 1B 1A图5A BC图6A BC图7A CBD图8②tan______= tan_______=BD CD(2)如图9,在△ABC中,∠C=90°,BC=6,AB=10,求tan B, tan A, tan B与tan A有什么关系?函数公式:∠A+∠B =90°tan B. tan A=13、数学理解思考: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的正切值有什么关系吗?4,理解函数增减性,几何画板画出函数图像,理解角的定义域,初中定义在锐角,0°<A<90°思维延伸已知:如图10,△ABC是等腰三角形,AC=24,tan C=5 12,求BC.4、联系拓广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在筑坝、开渠、挖河和修路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如图11,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h i=l.(1)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与坡角有什么关系?(2)若i=1:3,则tanα=_____.例2(1)如图12,AB、ED甲、乙两个斜坡,_______个斜坡比较陡.(2)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________米.AB C图9ABC图10图11i=3:4图125、理解斜率tan∠ABC=K例题:四种习题:类型一,已知边,求角函数值1.在Rt△ABC中,∠C=90°,AC=3,BC=4,tan B=()A.B.C.D.2.如图,将△ABC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均在格点上,则tan C的值是()A.2B.C.1D.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OA过点(2,1),则tanα的值是.类型二已知边,角函数值,求角函数值及边1.在Rt△ABC中,∠ACB=90°,AB=,tan∠B=2,则AC的长为()A.1B.2C.D.2.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tan A=,则AB的长是()A.3B.6C.12D.6类型三已知边比,求角函数值1.如图,过∠MAN的边AM上的一点B(不与点A重合)作BC⊥AN于点C,过点C作CD⊥AM于点D,则下列线段的比等于tan A的是()A.B.C.D.2.如图,Rt△AOB中,∠AOB=90°,顶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x>0)与y=(x<0)的图象上,则tan∠BAO的值为.类型四已知角函数值,求角函数值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随堂测试1、在△ABC中,∠C=90°,AC=BC,则tanA=______.2、如图,△ABC中,∠ACB=90°,BC=3,AC=4,CD⊥AB,垂足为D,求tan∠BCD.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20 cm,底边长为30 cm,求底角的正切值.4、如图,山坡AB的坡度为5∶12,一辆汽车从山脚下A处出发,把货物运送到距山脚500 m高的B处,求汽车从A到B所行驶的路程.正切练习题1.在Rt△ABC中,∠C=90°.若3AB=5AC,则tan A=.2.如图,锐角△ABC中,AB=10cm,BC=9cm,△ABC的面积为27cm2.求tan B 的值.3.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三个长为3,宽为1的矩形,则tan∠BAC=()A.2 B.C.3 D.6.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图被称为“弦图”,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如图,已知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00,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是4,那么tan∠ADF=.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BE=3AE,试求sin∠ECM的值.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E是边AD的中点.将△ABE沿直线BE翻折,点A落在点F处,连接DF,那么∠EDF的正切值是.13.矩形ABCD中AB=10,BC=8,E为AD边上一点,沿CE将△CDE对折,使点D正好落在AB边上,求tan∠AFE.9.如图所示,在4×4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线段AB、CD的端点均为格点.若AB与CD所夹锐角为α,则tanα=.10.如图,5×6的正方形网格中,A、B、C、D为格点,连接AB、CD相交于点E,则tan∠AEC的值是.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A,B,C在坐标轴上,若点A的坐标为(0,3),tan∠ABO=,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6 B.6C.12D.82.如图,△ABC中,∠ABC=45°,BC=8,tan∠ACB=3,AD⊥BC于D,若将△ADC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FDE,当点E恰好落在AC上,连接AF.则AF的长为()A .B .C .2D .415.如图,矩形OABC 的两边OA 和OC 所在直线分别为l 1、l 2,l 1和l 2的交点为O ,OA =3,AB =4.将矩形OABC 绕O 点逆时针旋转,使B 点落在射线OC 上,旋转后的矩形为AO 1B 1C 1,BC 、A 1B 1相交于点M . (1)求tan ∠OB 1A 1的值;(2)将图1中的矩形OA 1B 1C 1沿射线OC 向上平移,如图2,矩形P A 2B 2C 2是平移过程中的某一位置,BC 、A 2B 2相交于点M 1,点P 运动到C 点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距离为x ,CM 1=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__【预习导航】一、正弦、余弦的定义1、1.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即sinA =ac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即cosA =bc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BAC2、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的关系:二、正弦、余弦的应用 1、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200,sin A =0.6,求(1)BC 的长;(2)△ABC 的周长和面积.变式:在Rt △ABC 中,∠B =90°,sin A =0.6,求cosA.反思:你用到了什么数学方法? 例2、做一做:如图,在Rt △ABC 中,∠C =90°,cos A =1312,AC =10,求 sin A 、cos B 、sin B .反思: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在Rt △ABC 中,∠C =90°, cosA =sinB. cosA 2+sinA 2=1. s=12absinA例题:四种习题:类型一,已知边,求角函数值1、在△ABC 中,已知AC =3,BC =4,AB =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in A =34 B.cos A =35 C.tan A =34 D.cos B =352、如图,在△ABC 中,∠C =90°,sin A =35,则BC AC等于( )A.34B.43C.35D.453.如图,A ,B ,C 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则sin ∠ACB 的值为( )DBA CA .B .C .D .4.如图所示,△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 A 的值为( )A .B .C .D .类型二 已知边,角函数值,求角函数值及边1、在△ABC 中,AB =AC =10,sin C =45,则BC =_____. 2、在Rt △ABC 中,∠C =90°,AB =41,sin A =941,则AC =______,BC =_______.类型三 已知边比,求角函数值1、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等于sin A 的是( )A.CD ACB.DB CBC.CB ABD.CDCB类型四 已知角函数值,求角函数值1、Rt △ABC 中,∠C =90°,已知cos A =35,那么tan A 等于( )A.43B.34C.45D.542、在Rt △ABC 中,∠ C =90°,tan A =34,则sin A = ,sin B =_____,tan B =_____,cosB=______.3.如图,面积为24的▱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过点D作DE⊥B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DE=6,则sin∠DCE的值为()A.B.C.D.探索例题的多种做法例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5,点E在DC上,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那么sin∠EFC的值为.方法1: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求三角函数值方法2:相似得线段比,求三角函数值方法3:角的等量转化,求三角函数值2.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BAC的余弦值是.正弦余弦练习题1.在Rt△ABC中,∠ABC=90°,AB=2,AC=3,则∠C的余弦值为()A.B.C.D.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3AB=AC,则sin C=.3.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 sin B=。

九年级初三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九年级初三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一:正切】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 a n ;①tan 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 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 A 不表示“tan ”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⑤ta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 A 的值越大.【重点题型】【例一】如图,A 、B 、C 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 ′B ′,则tan B ′的值为 .【变式练习一】如图,将∠AOB 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则tan ∠AOB 的值是 .【变式练习二】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 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 ∠ACB 的值为 .【例二】如图,P 是∠α的边OA 上一点,点P 的坐标为(12,5),则tan α等于 .【例三】如图,Rt △ABC 中,∠A =90°,AD ⊥BC 于点D ,若BD :CD =3:2,则tan B = .【例四】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 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tan θ=______.【知识点二:坡度】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叫做坡面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i =lh,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i =lhαtan = 1、斜坡的坡比是1:1 ,则坡角α=______度. 2、斜坡的坡角是600 ,则坡比是_______. 3、斜坡长是12米,坡高6米,则坡比是_______.4、传送带和地面所成的斜坡的坡比为1:2,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9米高的地方,则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_______米.5、斜坡的坡度是1:3,斜坡长=100米,则斜坡高为_______米.【知识点三:正余弦】正弦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余弦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例一】如图,在△ABC 中,∠C =90°,AB =5,BC =3,则sin A 的值是 .【变式练习一】在Rt △ABC 中,若∠C =90°,BC =6,AC =8,则sin A 的值为 . 【变式练习二】把△ABC 三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锐角A 的正弦值 . 【例二】如图所示,△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 A 的值为 .【变式练习一】如图,△ABC 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 ∠ABC 等于 .【例三】在△ABC 中,∠C =90°,BC =4,AB =5,则cos B 的值是 .【变式练习一】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α的值是 .【变式练习二】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a 的值是 .【知识点四:基本概念综合演练】【例四】如图P 是α∠的边OA 上一点,P 的坐标为(3,4), 则=αsin .BD CAO11yx【变式练习一】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 (sin50°,-cos70°)所在的象限是 . 【变式练习二】如图,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经过)1,2(--A ,)3,1(B ,两点,并且交x 轴于点C ,交y 轴于点D ,(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OCD ∠tan 的值;(3)求证:︒=∠135AOB .【例五】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E 为AC 中点.(1)画AD ∥BC (D 为格点),连接CD ; (2)试说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3)在△ACD 中,tan ∠CAD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变式练习一】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B =90°,AD ∥BC ,AB ⊥BC ,AB =AD =3,BC =7.求cos ∠C .【综合演练】1、在ABC ∆中,,,A B C ∠∠∠对边分别为,,a b c ,5,12,13a b c ===,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12sin 5A =B .5cos 13A =C .5tan 12A =D .12cos 13B = 2、如果把ABC Rt ∆的三边同时扩大n 倍,则A sin 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n 倍 C 、缩小n 倍D 、不确定3、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在AB 边上,沿CE 折叠矩形ABCD ,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若AB =4,BC =5,则tan ∠AFE 的值为 .4、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知识点五: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练习】 熟记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基础过关】1. 计算:0012sin 45cos602-=____________.2. 已知tan 3α=,则锐角α的度数为_____;若1cos 302α-=,则锐角α的度数为_____. 3. 已知∠B 是锐角,若1sin22B =,则tan B 的值为_______. 4. 式子1-2sin30°·cos30°的值为_________. 5.cos 260°-sin 260°的值为________.6.cos30°cos301sin30︒⋅+︒=________.7.在△ABC 中,AB =1,AC =2,BC =1,则sin A =______,∠A =______. 8.2(sin601)︒-=__________.9.已知α为锐角,tan (90°-α)=3,则α的度数为 . 10.(1+sin30°-cos45°)(1+sin30°+cos45°)= _______________.11、若A ∠是锐角,2cos 2A =,则A ∠= . 12、化简:sin 30tan 60sin 60︒-︒=︒.13. 在△ABC 中,∠C =90°,sin A =32,则cos B 的值为( ) A .1 B .32 C .22 D .1214. 若tan a =3,且α为锐角,则cos α等于( )A .12B .22C .32D .3315. 在Rt △ABC 中,∠C =90°,且tan A =33,则sin B 的值为( )A .32B .22C .12D .3316.在△ABC 中,若|sin A -1|+23(cos )02B -=,则∠C 的度数是( ) A .75°B .60°C .45°D .30°17.α为锐角,且关于x 的方程222sin 10x x α-+=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则α=( )A .60°B .45°C .30°D .30°或60°18. 在△ABC 中,若213sin tan 023A B ⎛⎫-+-= ⎪ ⎪⎝⎭,则∠C 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19. 计算5sin30°+2cos 245°-tan 260°的值是( ) A .2 B .12 C .-12D .1 20.在ABC ∆中,::1:2:1A B C ∠∠∠=,,,A B C ∠∠∠对边分别为,,a b c ,则::a b c 等于( ) A .1:2:1 B .1:2:1 C .1:3:2 D .1:2:3 21.计算221sin 60tan 45()3-︒︒--结果是( ) A .94 B .114 C . 94- D .114-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底边上的高为30,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0303+ B .120603+ C .150203+ D .15033+ 23、计算题:22(tan 45)cos 302cos301︒-︒-︒+ sin 353tan 3012sin 60cos55︒︒--+︒︒21cos45cot 60sin 60cos3022︒-︒+︒︒ 33sin 602cos 458-+;sin 30(1tan 60)tan 45sin 60--- 01)41.12(45tan 32)31(-++---【知识点六: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 【题型一:解直角三角形】 【基础练习】1.在Rt △ABC 中,∠C =90°,若AB =4,sin A =35,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 A .6425B .4825C .165D .1252.如图,在Rt △ABO 中,斜边AB =1.若OC ∥BA ,∠AOC =36°,则( )A .点B 到AO 的距离为sin54° B .点B 到AO 的距离为tan36°C .点A 到OC 的距离为sin36°sin54°D .点A 到OC 的距离为cos36°sin54° 3.如图,△ABC 中,cos B =22,sin C =35,AC =5,则△ABC 的面积是( ) A .212B .12C .14D .214.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0,∠AOB =60°,AB =5,则AD 的长是( ) A .53B .52C .5D .105.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 ⊥AB ,cos A =35,BE =2,则tan ∠DBE 的值( )A .12B .2C .52D .55【提高练习】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C ⊥AB ,AD =CD ,cos ∠DCA =45, BC =10,则AB 的值是( ) A .3B .6C .8D .9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8cm ,BD =6cm ,DH ⊥AB 于点H ,且DH 与AC 交于G ,则GH =( ) A .2825cm B .2120cm C .2815cm D .2521cm3.如图,已知OA =6,∠AOB =30°,则经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A .B .C .D .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 1在y 轴上,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 =60°,B 1C 1∥B 2C 2∥B 3C 3,则点A 3到x 轴的距离是( )A .B .C .D .【题型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基础练习】1.在“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数学课题学习中,某学习小组测得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7°,此时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为 24米,则旗杆的高度约为( ) A .24米B .20米C .16米D .12米2.一架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测得它与地面的夹角为40°,则梯子底端到墙角的距离为()A.5sin40°B.5cos40°C.D.3.如图,AC是电杆AB的一根拉线,测得BC=6米,∠ACB=52°,则拉线AC的长为()A.米B.米C.6•cos52°米D.米4.如图,测量河宽AB(假设河的两岸平行),在C点测得∠ACB=30°,D点测得∠ADB=60°,又CD=60m,则河宽AB为()A.30米B.60米C.303D.603米5.如图,为安全起见,萌萌拟加长滑梯,将其倾斜角由45°降至30°.已知滑梯AB的长为3m,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那么加长后的滑梯AD的长是()A.22m B.23m C.32m D.33m6.如图,AB是伸缩式的遮阳棚,CD是窗户,要想在夏至的正午时刻阳光刚好不能射入窗户,则AB的长度是米.(假设夏至正午时的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是60°)【提高练习】如图,两个高度相等且底面直径之比为1:2的圆柱形水杯,甲杯装满液体,乙杯是空杯,若把甲杯中的液体全部倒人乙杯,则乙杯中的液面与图中点P的距离是cm.【题型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触礁问题】【基础练习】1.一渔船在海岛A南偏东20°方向的B处遇险,测得海岛A与B的距离为20海里,渔船将险情报告给位于A处的救援船后,沿北偏西80°方向向海岛C靠近,同时,从A处出发的救援船沿南偏西10°方向匀速航行,20分钟后,救援船在海岛C处恰好追上渔船,那么救援船航行的速度为()A.103海里/小时B.30海里/小时C.203海里/小时D.303海里/小时2、如图1-l-8,点A是一个半径为300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B、C两个村庄,现在B、C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1000米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ABC=45°,∠ACB=30°,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森林公园?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3、如图,为测得峰顶A到河面B的高度h,当游船行至C处时测得峰顶A的仰角为α,前进m米至D处时测得峰顶A的仰角为β(此时C、D、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用含α、β和m的式子表示h;(2)当α=45°,β=60°,m=50米时,求h的值.(精确到0.1m,2≈1.41,3≈1.73)【提高练习】1、如图1-1-29,某风景区的湖心岛有一凉亭A,其正东方向有一棵大树B,小明想测量AB之间的距离,他从湖边的C处测得A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B在北偏东32°方向上,且量得B、C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请你帮小明计算A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至1米.参考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2、某住宅小区修了一个塔形建筑物AB,如图l-1-30所示,在与建筑物底部同一水平线的C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45°,然后向塔方向前进8米到达D处,在D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60°,求建筑物的高度.(精确0.1米)3、如图1-l-31,海平面上灯塔O方圆100千米范围内有暗礁.一艘轮船自西向东方向行,在A 处测量得灯塔O在北偏东60°方向,继续航行100千米后,在点B处测量得灯塔O在北偏东37°方向.请你作出判断为了避免触礁,这艘轮船是否要改变航向?(参考数据:sin37°≈0.6018,cos37°≈0.7986,tan37°≈0.7536,co t37°≈l.3270, 3 ≈1.7321)4、如图,甲、乙两只捕捞船同时从A 港出海捕鱼.甲船以每小时152千米的速度沿北偏西60°方向前进,乙船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沿东北方向前进.甲船航行2小时到达C 处,此时甲船发现鱼具丢在了乙船上,于是甲船快速(匀速)沿北偏东75°的方向追赶,结果两船在B 处相遇.(1) 甲船从C 处追赶乙船用了多长时间?(2) 甲船追赶乙船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5、欲拆除一电线杆AB ,已知电线杆AB 距水平距离14m 的D 处有有大坝,背水坡CD 的坡度1:2=i ,坝高C F 为2m ,在坝顶C 处测地杆顶的仰角为 30,D 、E 之间是宽度位2m 的人行道.试问:在拆除电线杆AB 时,为确保行人安全是否需要将此人行道封闭? 请说明你的理由(在地面上以B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的图形区域为危险区域,414.12,732.13≈≈).。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说课稿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说课稿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及有关性质,如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的前提下,对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与学习、应用。

本章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化归),另外由于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本章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sinA,cosA,tanA,cot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有一个锐角是A)中的两边的比,熟记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的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数值说出这个角。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一些能用直角三角形解的斜三角形问题)从而进一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解答与三角形或四边形有关的问题,增强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运用这些知识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师生共同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同时,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材分析)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材分析)

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
13
B
C
A
二、注重情境创设,强调合作学习
课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A
E
5m
5m
B 2.5m C
F
D
2m
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
A
E′
E
4m
3.5m
F′
B
C
1.5m
F 1.3m D
想一想
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 及A1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 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 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 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 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 看法吗?
2000
A
B
40°
D
C
例2:两座建筑物AB及CD,其地面距离AC为 50.4米,从AB的顶点测得CD的顶部D的仰角 β=25°,测得其底部C的俯角α=50°,求两座 建筑物AB及CD的高.(精确到0.1米)
D
B
E
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三角
函数,熟悉边角关系的表

A
C
第2课时
例3: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 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 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 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米)
A
B1 B2 C2 C1
测量
问题1: 在太阳光下,你如何测得学校操场 上旗杆的高度?
B
B′
A
A′
C′ C
问题2: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 么办呢?
方案: 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
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 ∠BAC=34°,并已知目高AD为1米.现在请 你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 △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 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

锐角三角函数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第一节•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正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坡度.2. 地位及作用正切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往往用正切来刻画•同时正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三角函数•学好正切,既为正弦余弦的学习打下基础,又为高中系统学习三角函数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内容极其重要.二、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基础•但是,锐角三角函数和学生以前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所不同,它揭示的是角度与线段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符号表示的函数,因此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仍然比较抽象和困难.2.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经历了多次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的过程,对探究性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活动学习的经验,这为本节课采用小组活动来感知概念打下了基础.3. 任教学生特点我班学生数学基础较扎实,求知欲强,想彖力丰富•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三、目标分析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剑门关、乐山大佛、窦团山登山阶梯图片,再由“激流勇进”让学生感受斜坡的陡悄,提出问题:我们用数学知识怎样來比较阶梯的倾斜程度呢?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本课的探索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2.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概念.3. 教学难点正切概念的形成过程.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抓住学生的认知盲点,教师加以启发诱导,抽象出本节课重要的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配合实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锐角和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这是一种函数关系,给出正切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概念后,通过小组合作辨析、应用概念,突出本节课重点.四、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与自主探究结合的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五、过程设计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感悟概念C=> 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 归纳小结生活.现实模型学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合作探究念1・请学生观察4幅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并巡视各个小组交流情况.并请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得出的结论.小组活动1学牛观察4幅图片,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展示探究四幅图片的成果.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研究倾斜角的度数.教师活动问题1:如图,梯子AB和DE 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探感7S m1(图• 澜/顾]11\14f>Llmre L打Y'图1中的梯子等高,底小的更陡。

数学教师手册_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数学教师手册_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三角壹﹑教学目标与节数贰﹑教材地位分析参﹑教学摘要本章由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开始介绍﹐进而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并逐步引入广义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其次﹐再由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导出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海龙公式。

接着介绍差角公式与和角公式﹐并引进倍角及半角公式。

最后介绍基本的三角测量。

本章共分五节﹐内容重点如下:1-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 直角三角形边的比例:固定θ之直角三角形﹐不论大小﹐其任两边长的比值恒为定值﹐依此定义正弦﹑余弦及正切;介绍30°﹐45°﹐60°之正弦﹑余弦﹑正切值及一些简单求值问题。

2. sin θ﹐cos θ﹐tan θ的性质:根据正弦﹑余弦及正切函数之定义﹐引出商数关系﹑平方关系﹑余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式﹐能处理求值问题及证明简单三角恒等式。

3. 锐角的三角函数:透过特殊角函数值及四分之一单位圆的图形﹐能了解θ为锐角时﹐当θ增加﹐正弦值变大﹐余弦值变小﹐正切值变大之事实;并建立当θ确定时﹐正弦﹑余弦及正切唯一确定之函数关系。

1-2广义角与极坐标1. 广义角:介绍广义角之定义﹐再介绍标准位置角及同界角之定义。

2. 广义角的三角函数:在标准位置角之终边上取一点﹐利用该点坐标及其至原点的距离来定义广义角的三角函数;并能判断正弦﹑余弦及正切函数在不同象限之正负情形并求值。

3. 广义角三角函数的性质:根据正弦﹑余弦及正切函数之广义角定义﹐可得商数关系及平方关系;接着再利用负角关系﹑补角关系﹑余角关系及同界角关系﹐得将任意角度以参考角来表示的公式。

4. 极坐标:介绍极坐目标表示法﹐并能将极坐标所表示的点与直角坐目标点互相转换。

5. 弧度:藉由观察弧長半徑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成正比,且这个比值与单位无关,也与圆形的大小无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此值来衡量角度的大小,此即弧度的概念;其次让学生了解角度有弧度量与度度量两种表示方式,并能熟练单位换算。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sinA、cosA、tg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有一个锐角是A)中的两边的比,熟记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的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数值说出这个角。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一些能用直角三角形解的斜三角形问题)从而进一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解答与三角形或者四边形有关的问题,增强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在ABC 中,∠C 为直角,则锐角A 的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如下:Ab cC a B(1)∠A 的正弦: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A=(2) ∠A 的余弦: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3) ∠A 的正切: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gA ,即tgA=2.三角函数的关系(1)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A2+cosA2=12)倒数关系:tgA ·tg(90°-A)=13)商的关系: tgA =,(2)互为余角的函数之间的关系sin(90°-A)=cosA ,cos(90°-A)=sinA3.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 2+b 2=c 2(2)锐角之间的关系 : 三A + 三B = 900(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cosB = ,cosA =sinB = 4.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锐角 α 的三角函数值 的符号及变化规律。

(1)锐角 α 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2)若 0≤α≤90° 则 Sinα ,tgα 随 α 的增大而增大, Cosα ,Ctgα 随 α 的增大而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tanA、cot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余切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目标: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正切的意义,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

教学难点: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他的边和角吗?从而引出课题二.活动探究引出定义梯子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如何比较梯子的倾斜度,有哪些办法?“陡”或“平缓”是用来描述梯子什么的? 从而引出正切、余切的定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通过步步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定义在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定义在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cotA=∠A的邻边/∠A的对边判断对错:图1,tanA=BC/AC ()cotA=AC/BC ()图2,tanA=0.7m ( ) cotA=0.7 ( )图 1 图2注意:1.tanA,cot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和余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2.tanA,cot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3.tanA不表示“tan”乘以“A”, cotA不表示“cot”乘以“A”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是锐角的正切.5.tanA和cot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三.探究思考应用延伸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 有什么关系?梯子的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刻画了梯子的倾斜程度,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反过来,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梯子越陡,cotA 的值越小;反过来,cot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四.典型例题例1如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正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建筑,工程技术等.正切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堤坝的坡度.山坡的坡度(或坡比):坡面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即坡角的正切),tan hi l==∂。

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例3.在Rt ABC 中,390,100,tan ,4B AC A ∠===求BC 的长及tan B 的值。

五.知识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随堂练习习题1.1七.教学反思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A BC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2.能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上一节课曾讨论过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并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 邻边与对边之比定义了余切. 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 [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探究 引出定义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多媒体演示如下内容:想一想:如图(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2)2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关系? 2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 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只要梯子的倾斜角确定,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如果改变梯子A 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如虚线的位置,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改变.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如果给定一个倾斜角的值,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函数关系)上面我们有了和定义正切、余切相同的基础,接着我们类比正切、余切还可以有如下定义:定义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A =斜边的对边A ∠定义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cosA=斜边的邻边A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 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唯一确定.在“∠A 的三角函数”概念中,∠A 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0°<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当∠A 变化时,四个比值也分别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三.探究思考 应用延伸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 和cosA 的关系上一节知道了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 有关系: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由此我们想到梯子的倾斜程度是否也和sinA 、cosA 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___________;cosA 的值越大,梯子越___________; 四.例题讲解例1.在Rt ABC 中,90,200,sin 0.6,B AC A ∠===求BC 的长及cos ,sin ,cos ,tan A C C A 的值。

例2.如果在Rt ABC 中,A ∠是锐角,且12cos ,13A =求sin ,tan ,cot A A A 的值。

例3.如图,在Rt ABC 中,90,,5,4,ACB CD AB BC CD ∠=⊥==求A ∠的其它几个三角函数值。

五.知识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随堂练习 习题1.2 七.教学反思 (选用练习)ABCA BCBCD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5,BC=6,求sinB ,cosB ,tanB.2.在△ABC 中,∠C =90°,sinA =54,BC=2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3.在△ABC 中.∠C=90°,若tanA=21,则sinA= .4.已知: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上的高,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BC 2=AB ·BD.‴5.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求∠BDE 的正切值.30,45,60 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经过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

能力目标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情感目标经过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点A BCDE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学习难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回忆定义: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函数的定义。

二、合作交流思考: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是多少度?你能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和余切值吗? 三、归纳结果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 260°+sin 260°. (2)cos 45sin 45︒︒-tan45°.例2:(1)如图(1),在Rt △ABC 中,∠C=90,,,求∠A 的度数.(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a .例3.如图,在Rt ABC 中,90,,5,4,ACB CD AB BC CD ∠=⊥==求sin ,cos ,tan ,cot A A A A 的C值。

例4.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E 为AC 的中点,BC=14,AD=12,sinB=45.求 (1) DC 的长。

(2)EDC 的正切值。

五.知识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随堂练习 习题1.3 七.教学反思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用三角函数值进行有关直角三角形边的计算。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提高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ABCDE2.能够用三角函数值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问题1.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 到达点B 时,它走过了200米,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程与小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问题2. 200sin16°米中的sin16°是多少呢?二、讲授新课:1.用科学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如:求sin16°,cos42°,tan85°和sin72°38′25″按键顺序如下表所示:对于本节一开始的问题,利用科学计算器可以求得 BC =200 sin16°≈55.12想一想:在本节一开始的问题中,当缆车继续由点B 到达D 时,它又走过了200米,缆车由点B 到点D 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随堂练习:练习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56° (2)sin15°49′ (3) °cos20 (4)tan29°(5)tan44°59′59″ (6)sin15°+cos61°+tan76° 练习2.你能用计算器计算说明下列等式成立吗?(1) sin15°+sin25°=sin40° (2) cos20°+cos26°=cos46° (3) tan25°+tan15°=tan40°练习3.课本P17随堂练习. 2、用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人从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0°的山坡300米,再爬30°的山坡100米,求山高. (精确到0.01)D A B CEαβ2.求图中避雷针CD 的长度.三.知识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本节课你认为自己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习题1.4 1、2题 五.教学反思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经历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值计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1.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提高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三)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2.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锐角.2.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用小轿车越来越多,为了交通安全,某市政府要修建10m 高的天桥,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需在天桥两端修建40m 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我们知道了sin A =41时,锐角A 是唯一确定的.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来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科学计算器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大小.二.讲授新课1.用计算器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大小.已知三角函数求角度,要用到sin -1,cos -1,tan-1”和键.例如:已知sin A =0.9816,求锐角A ;已知cos A =0.8607,求锐角A ;已知tan A =0.1890,求锐角A ;已知tan A =56.78,求锐角A .8 1 6 = cos A=0.86072ndf cos 0 · 86 07 = cos -10.8607= 30.60473007tan A=0.18902ndf tan 0 ·18 9 0 = tan -10.1890= 10.70265749tan A=56.782ndf tan 5 6 ·7 8 =tan -156.78=88.99102049 上表的显示结果是以“度”为单位的.再按2ndf DMS 键即可显示以“度、分、秒”为单位的结果.你还能完成下列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题吗? 1.根据下列条件求锐角θ的大小:(1)tan θ=2.9888;(2)sin θ=0.3957;(3)cos θ=0.7850;(4)tan θ=0.8972; (5)sin θ=23;(6)cos θ=23;(7)tan θ=22.3;(8)tan θ=3; 2.某段公路每前进100米,路面就升高4米,求这段公路的坡角.2.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例1.如图,工件上有一V 形槽,测得它的上口宽20mm ,深19.2mm ,求V 形角(∠ACB )的大小.(结果精确到1°)例2.如图,一名患者体内某重要器官后面有一肿瘤.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疗效,并且防止伤害器官,射线必须从侧面照射肿瘤.已知肿瘤在皮下6.3cm 的A 处,射线从肿瘤右侧9.8cm 的B 处进入身体,求射线的入射角度.例3.如图,美国侦察机B 飞抵我国近海搞侦察活动,我战斗机A 奋起拦截,地面雷达C 测得:当两机都处在雷达的正东方向,且在同一高度时,它们的仰角分别为∠DCA =45°,∠DCB =30°,它们与雷达的距离分别为AC =80千米,求此时两机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解直角三角形我们讨论锐角三角形函数,都是将锐角放到直角三角形中讨论,又一次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5个元素,两个锐角,两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1)边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角的关系:∠A +∠B =90°; (3)边角关系:sin A =c a ,cos A =c b ,tan A =b a ;sin B =c b ,cos B =c a ,tan B =ab. 很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可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使实际问题都得到解决. 三.随堂练习1.已知sin θ=0.82904,求∠θ的大小.2.一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已知梯长4m ,梯子位于地面上的一端离墙壁2.5m ,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锐角. 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并且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有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习题1.5第1、2、3题六.教学反思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经历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2.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了解有关术语,准确地画出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海中有一个小岛A ,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 岛南偏西55°的B 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 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决此问题.(板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二.讲授新课我们注意到题中有很多方位,在平面图形中,方位是如何规定的?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在练习本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说明你是怎样画出来的.示意图如下.货轮要向正东方向继续行驶,有没有触礁的危险,由谁来决定?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清晰条理地转化成数学问题. AD 如何求?根据题意,有哪些已知条件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头小明要测塔的高度吗?现在我们来看他是怎样测的,并根据他得到的数据帮他求出塔的高度.问题: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 的高度.他在A 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 向前进50m 至B 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三.典型例题1.如图,一灯柱AB 被一钢缆CD 固定,CD 与地面成45°夹角,且DB =5 m ,现再在C 点上方2m 处加固另一条钢缆ED ,那么钢缆ED 的长度为多少?2.如图,水库大坝的截面是梯形ABCD ,坝顶AD =6 m ,坡长CD =8 m.坡底BC =30 m ,∠ADC=135°. (1)求∠ABC 的大小:(2)如果坝长100 m.那么建筑这个大坝共需多少土石料?(结果精确到0.01 m 3)3.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 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 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 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受到影响. (1)问:B 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四.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了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我们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我们这一章所学的内容属于“三角学”的范畴.请同学们阅读“读一读”,了解“三角学”的发展,相信你会对“三角学”更感兴趣. 五.课后作业习题1.6第1、2、3题. 六.教学反思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经历活动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