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试题分析和得分策略【海淀】
古代诗歌鉴赏答试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例如 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步骤一 )。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步骤二 )。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
答题例如 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 3 分〕[ 参考答案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 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3 分〕[ 参考答案 ]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 1 分〕。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1. 前提在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题前,考生需掌握诗歌基本知识,包括: - 诗歌的体裁、文学流派、作者等基本信息; - 诗歌的基本韵律、修辞、意象等; - 诗歌的主题,及相关文化、历史背景等;2.策略一:亲近原文初读文本,需摸清其整体意思。
阅读古代诗歌时,需尽量接近原文,不能替换,更不能漏译。
如《离骚》中,原文“劝我更尽一杯酒”被大多数译者直译为“劝我更喝一杯酒”,这里的“尽”实际上是增加情趣的意思。
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真正领悟到其表达的情感。
3.策略二:从主题入手古代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多样。
考生可通过题目和全诗的呼应关系找到主题所在,掌握诗歌的中心思想。
如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通过“天苍苍野茫茫”、“万里无云”等写景描写,以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动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离愁别绪,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悲哀之情。
4.策略三:重视修辞古代诗歌中,修辞的运用占有很大比重。
此类修辞分三种:比喻、夸张、拟人。
考生需仔细读题,确定所选修辞种类和具体修辞表现。
如唐代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春眠”就是通过夸张的修辞,来强调春天的清晨时光令人心醉。
5.策略四:注意韵律古代诗歌一般由诗句组成,每句有固定的音节和韵脚。
在阅读和理解诗歌时,必须注意其韵律,才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如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每句都是七个音节,而且前后两句还有韵脚相连,让整个诗歌朗朗上口,难忘深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策略五:融合文化、历史古代诗歌常有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与时代和生活的具体背景紧密联系。
去理解古代诗歌时,必须掌握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如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歌就能表现出李白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将来的愿望,也能表现出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从侧面反映出了唐代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底蕴。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
(步骤一)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
(步骤二)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
(步骤三)实战演练:一、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月黄昏”三字为这首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小店、半死枫树,这些形象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步骤一),从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二、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XXX的《春行即兴》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示例2:XXX的《游月陂》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3解答分析:语言特色是指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见的语言特色。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语言特色。
3)此语言特色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答题示例1:赋得古原草送别XXX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XXX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分析其效果。
海淀区一模试卷讲评——古代诗歌阅读
海淀区一模试卷讲评------古代诗歌阅读一、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试说明》对高考的要求2、指导学生准确分析鉴赏题的答题要点3、对诗歌内容、手法的分析与鉴赏4、高考链接题的分析与作答二、教学重点:1、明确高考《考试说明》对高考的要求2、对诗歌内容、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三、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准确分析鉴赏题的答题要点2、高考链接题的分析与作答四、北京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要求是:1、内容和情感(1)思想主旨(2)作者情感(3)艺术形象2、形式(1)语言(2)表达技巧(3)篇章构思特别注意: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五、内容和情感1、本诗的题材是()A.田园山水B.咏史怀古C.边塞征战D.咏物言志明确:咏物言志: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诗歌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要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
2、(考题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 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 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 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3、(考题17)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
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
(6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明确: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给了结论,指明答题方向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解释结论,明确“民胞物与”含义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提出任务要求:结合两首诗的相关内容分析作品如何体现“民胞物与”的思想分析证明题——建立在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参考答案:《燕子来舟中作》: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1、比喻: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对事物的描写更加细致传神;比喻鉴赏题答题模式:……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事物)比喻为……(喻体事物),对……(本体事物)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等)的描写,显示了……,表达了诗人……(情感特点)。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事物。
可以使语言简练、使描写对象具体实在,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3、夸张: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4、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所要描写的事物。
5、对比:把不同事物相近或相反的了两个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与……相比较(比照),突出……的……(特点),寄托(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6、通感:把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串通起来表现事物的修辞手法。
能够勾勒事物的立体形象,把人对事物的感受和主观情感协调统一。
7、互文:上下句文意互相照应补充。
让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在抒情上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8、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抒情含蓄。
9、顶真:使诗歌的语言更富节奏感,让全诗的描写对象浑为一体。
10、列锦:将名词与名词性短语罗列在一起(《天净沙·秋思》)。
烘托气氛,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丰腴情感。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事件进行有序叙述。
(交代事情缘由和人物的经历和遭遇。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事物、景物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具体内容见下面归纳)。
3、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喜恨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予、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均以美景写乐情,以恶景写哀情,但也有用“乐景写哀情”的,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五、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 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词 (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有何看法?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 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抓住这个 词(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程度。
2020
1该词(句)对 突出主旨所起的 作用。
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 手法作简要分析。(2005年卷)
2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 法(步骤1)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 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步骤2),写出了诗人恍托置身 仙境的情景(步骤3)
三、分析语言类型
1
2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3
解答分析:这种提醒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单击添加副标题
古代诗歌鉴赏 题型 设计及答题思 路
lingshuang
一 分析意境类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 角度来鉴赏这首诗!
3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 件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
望早归 、 别 后 寂 寞 孤 独 的伤 感 。常 用 景 物 烘 托 渲染 、 悲 景衬托悲情 、 虚实结合 、 对 比 的 手法 。” 隐居 诗 : “ 抒 发 宁 静、 喜悦 、 热爱 山水 田园 、 渴 望归 隐 田园 、 向 往 自 由 生 活、 追 求 自 由 自在 、 豪放 、 豁达 、 放达 、 旷达 、 超 尘脱俗 、
世 俗 同流 合 污 的豪 情 。常 用 象征 、 比喻 、 比况 、 比拟、 对
诗中有“ 送、 别、 离、 恨、 柳、 浦、 津、 渡” 等词 , 就 应 属
送别诗了 . 抒发离愁别恨、 孤独悲苦之情。诗中有“ 隐、 隐
居、 隐者 、 渔翁 、 渔父 、 渔舟 、 渔樵” 等词 , 属 隐居诗 , 抒 发 闲适 、 喜悦 、 放 达 或苦 闷 无 奈 的心 情 。诗 中 有 “ 月、 雁、 鸿、
美 的景色 、 辽 阔 雄 浑 的大 漠 、 荒凉凄 清的环境 、 艰 苦 恶 劣 的 生 活 条 件 及 征 战 戍 边 的 艰 难 辛苦 的画 面 ,抒 发 寂 寞 孤 独 、 思 念 家 乡亲 人 的愁 苦 、渴 望 驰骋 疆 场 建 功 立
找 标 志 词 以 帮 助 考 生从 内 容 上快 速 读 懂 诗
标 志 词 是 指 能体 现 诗 歌 内容 特 征 的 名 词 、动 词 和 形 容 词 。当我 们 找 到 了 这 些 标 志 词 , 基 本 上 就 能 读 懂 诗 的 思想 情 感 了 。例 如 :
业、 报 国杀 敌 的壮 志豪 情 。 常 用 寓 情 于 景 、 悲 景 衬 托 悲
遗世独 立 、 悠然 自得 、 幽静 、 清幽 、 追求 高洁品行 、 热 爱 大 自然 、 喜爱 田园 山水 、 寄 情 山水 、 钟 情 山水 、 闲 适 恬 淡、 自 由 自在 、 淡 泊名利 、 宁静清 幽 、 陶然忘 我 、 快 乐 逍 遥 以及 无可 奈 何 的哀 叹 惆 怅 苦 闷 之 情 。常 用 动 静 结 合 、 听觉视 觉结合、 叠词 、 反复 、 象征、 白描 手 法 。 ” 思念 诗 : “ 表 达 对 亲 人 家 乡的 思 念 、 往 日美 好 生 活 的 回 忆 、 眼 前 孤 独 寂 寞 的 愁 苦 悲 痛 之 情 。常 用 寓 情 于景 、 拟人 、 侧 面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策略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策略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策略语文组康理明在“唐宋诗词”这一模块的学习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如何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如何使自己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结合到一起,回答问题时有没有相应的公式套话,有没有什么具体技巧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进行评论。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考题来看,所选的古代诗歌并不难懂,但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答题失误频频,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即学生读不懂诗,不明题意,不会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具备这么四种意识:整体意识﹑语言意识﹑审题意识和表达意识。
整体意识和语言意识的作用是让考生能够把一首诗读懂。
所谓整体意识,就是诗歌虽然很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个完整生命力,所以有些学生把某一句孤立的理解,脱离整体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整体的把握,局部问题要依托整体得到…如果一个考生善于把握诗歌的语言,比如说情语,就抒情的语言,比如说论语,议论的语言,因为议论是表达诗人主张的,抒情语是表达诗人情感的,抓住了这些,一首诗的中心就有了。
其实学生不仅读懂一首诗应该具备这两种素质,读文也应该具备。
那么答题则需要另两种意识,一种意识是审题意识,就是学生懂不懂这个题目在问什么,现在的考题它的题目很少直来直去,它有时候要出一个诗论,比如说“外诗造化,中得心缘”,向大自然学习,从自然景物里引起感悟,实际上这就是平时老师教的,我们训练的借景抒情,或者说融情于景。
考生把这个题看透了,这个题本质是什么他才好下笔,有时候学生答题答了很多,但是最后一分不得或者得分很低,常常是由于答非所问,通俗的说他说的这些话并不是命题者让它说的话。
要想把这个题答对,除了审题意识,看清题之外还要有一种表达意识,有时候学生答了很多字,和答案要的那个要点却靠不上,这是什么原因?首先说学生是不是按某种规律答题的,命题者那个答案并不是想当然的,而是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北京高考古诗文技巧
北京高考古诗文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题意,明确答题方向。
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明确答题方向。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形象”、“情感”、“手法”等,这些都是答题的关键点。
2.分析诗句,把握诗歌内容。
在分析诗句时,要关注诗歌
中的意象、情感、语言、结构等方面,把握诗歌的整体内容和意境。
同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这些词语往往能够体现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3.识别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在古诗文中,诗人常常运用
各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因此,在答题时,要识别出诗句中所使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并分析这些手法所表达的效果。
4.结合背景,理解诗歌主旨。
在理解诗歌主旨时,要结合
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这些都能够帮助理解诗歌的主旨。
5.表述清晰,规范答题。
在答题时,要注意表述清晰、规
范,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性的语言。
同时,要注意分点作答,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能够清楚地看出答题的思路和要点。
总之,北京高考古诗文的答题技巧需要注重理解题意、分析诗句、识别手法、结合背景和表述清晰等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021年—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讲评——诗歌12题评分细则
2021年—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讲评——诗歌12题评分细则参考示例:钱诗中的“始”为“才,方才”之意。
春残之际,黄鸟声稀,辛夷花尽,杏花凋零之时,作者才发觉自己爱的是窗前依旧翠绿葱茏的那一片幽竹。
诗歌著一“始”字,以春鸟、春花随春逝而“改”的声稀花落反衬翠竹的“不改”清阴的可贵。
不仅凸显了作者爱竹之因、赞竹之情,更以竹言志,表达出其对不改品节、不屈于流俗、坚守自我节操之高尚人格的追求。
1.钱诗中“始怜幽竹山窗下”中的“始”,表达终始的意思。
描写了诗人始终想着、怀念着幽竹、家乡。
表现出一种幽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一个“始”字,能够更加突出诗人的思乡情切,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
2.选钱诗。
“始怜幽竹山窗下”中的始是才的意思。
即作者才开始同情山窗下的竹子,认为竹子是等待作者的归来。
“始”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竹子的怜悯,即对自己的怜悯。
表达了作者虽然过得不如意,但仍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及对竹子的喜爱。
3.钱诗中前两句先写出了一幅春残花落,生机不再的暮春景象。
接着,写“始”怜山窗下的竹子仍在待作者回。
始字为才开始的意思,在此处突出了竹子所处环境的艰难,已让作者不得不意识到,但却不改变“清阴”的品质。
进而巧妙地表达了对竹子怜惜,竹子与之情投意合的志趣。
4.钱诗中的“始”字与前面的“残”“稀”“尽”“飞”相接,写出了万物凋零之刻惟有幽竹仍在清阴不改,诗人的“始”也表达了自己对一直默默等候的幽竹略有歉意,更加流露出与竹的志趣相投和怜惜之情。
5.我选钱诗。
钱诗中的始的意思是“才,刚刚”,即在看到前面的景色才开始怜爱自己山窗下的幽竹。
“始”一字,一则使得眼前的景象转为“幽竹”自然恰当;二则使得“春残”“花尽”和“幽竹”形成对比,写出竹的坚挺和花的脆弱;三则“始”也表达了一种,原来习惯了的景色,如今才发现是如此独特,从生活角落发现美的哲思;四则从“始”字一转折,写出了竹之等待的可贵(和花不待对比)。
古代诗歌阅读阅卷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卷分析
一:评分标准
第一小题比较简单,基本按照省质检的参考答案进行打分,意象分析1分,意境概括2分,适当结合语句表达通顺情况。
第二小题在省质检的参考答案基础上再适当放宽,考生有答到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也给1分。
二:试卷评价
本题的难度适中,意境分析以及情感分析都是老师在平时授课时重点关注的题型,没有超出训练的范围。
但诗歌的最后一句转折比较强烈,学生整体理解诗歌文本的能力比较弱,在大题中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三:答题情况
第一小题大部分考生答得很好,能结合意象分析意境的特点。
但还是有个别的考生只简单的点出凄凉或是悲凉,有较多的考生审题不清,在意象分析时连颔联的意象都写进去。
第二小题对“不用苦思家”的情感分析,大部分考生在理解上出现了错误,答偏答错的比较多。
比如:诗人想要上战场杀敌报国,没有心思想家,所以“不用苦思家”;诗人的家在战争中被摧毁了,不知道家在哪儿了,想家也没用,故而“不用苦思家”;诗人已经习惯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到处都可以为家,所以不用再忍受想家的痛苦了等等。
四:教学建议
古代诗歌阅读难度比较大,一直是学生比较怕的题型,得分情况也比较不理想,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针对一些常考的题型作规范答题的训练:比如分析意境,分析情感,炼字,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等。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高考中古代诗歌阅读如何得分策略古代诗歌作为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份额。
阅读古代诗歌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高考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
一、熟悉古代诗歌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主要包括五言诗、七言诗、近体诗、律诗等。
了解这些不同的形式,对于我们阅读诗歌会有很大帮助。
因为不同的形式,对于对仗、押韵的要求不同,在阅读时也需要留意其中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注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常见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手法在诗歌中起到了表现情感丰富、富有表现力的作用。
因此,在阅读古代诗歌时,注意观察诗歌中采用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运用的特点和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关注诗歌的题材古代诗歌的题材主要包括山水田园、爱情、人生哲理等。
在阅读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题材,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了解不同的题材,也可以在应试时更加有针对性地准备。
四、留意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因为诗歌往往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诗歌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注意细节和语言的运用诗歌在表现情感和思想时,往往会通过细节、语言等方面来进行。
在阅读时,要注意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和符号的意义,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同时,还要留意诗歌的语言运用,分析语言的节奏感和美学效果,以及采用的修辞手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味和情感。
总之,要想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我们需要掌握好古代诗歌的各种形式、表现手法和题材,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同时注意诗歌中的细节和语言运用。
这些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提高我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并且在应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的得分策略如下:
1. 熟悉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和类型,如山水田园、离别思念、
爱情哀怨、宫廷赞颂等等。
对于每种类型的诗歌,要了解其典型的
表现手法和意蕴。
2. 阅读古代诗歌时,要仔细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主题,弄清
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和意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诗歌结构。
3. 注意古代诗歌的表现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排比、借物抒情、比喻、拟人等。
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
非常重要。
4. 对于一些有明显主旨的古代诗歌,要理解它的社会背景和历
史文化内涵,尤其是诗歌里的宗教信仰和政治隐喻。
5. 注意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古代汉语的句式、词汇用
法和语言风格等。
要注意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古代汉
语的含义和讲求。
6. 对于一些难懂的古代诗歌,可以参考一些课外阅读和翻译版本,或者通过参考一些相关材料和注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
内涵和写作技巧。
以上就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策略的一些要点,阅读诗歌
时需要注重语言、文化、历史、修辞等各个方面的考点,才能够更
好地解题。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规律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规律一、意境型题目的鉴赏评价(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
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
(二)答题步骤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
解答提示:1描摹诗歌图景。
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
2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
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
3表达作者诗情。
如:①送别诗:A离愁别绪,依依不舍;B情深意长,互为勉励;C别后思念,坦陈心志。
②怀古诗:A抒物是人非,盛衰无常之感慨;B 是古非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
C赞古人业绩,表缅怀之情,抒英雄迟暮之感慨;D渴望建功立业,悲叹壮志难酬。
③战争诗:A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B统者的穷兵黩武,百姓的和平向往;C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D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思乡怀人诗:A征人厌战,向往团聚安宁的生活;B贬滴时,思乡怀人;C闺中怀人。
⑤咏物诗:咏物言志,表赞美、仰慕、怜悯、哀伤之情。
⑥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
抒已忧愁哀思、远大抱负、伤春悲秋、田园归隐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注意了“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的正衬思维方式,而忽略了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反衬的思维方式。
)(三)答题示例1阅读宋·林景熙的诗《溪亭》,然后回答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表现其情感?(07广东卷)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答案参考:(描摹图景)诗人以清秋、落叶表明季节已入深秋,万物凋零,一片萧索;以日暮月初白、孤灯表明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概括意境特点)构成了冷情幽寂的氛围,(表达诗情)表现诗人心绪不宁、孤独寂寞之感。
古代诗歌《乐游园歌》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海淀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古诗词鉴赏乐游园歌[1]杜甫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2]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
[3]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此才以去无归处,独工否心日小河0注释:【1】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正月晦日(中和节),杜甫应贺兰杨长史之邀参加宴饮,桑醉写下此诗。
【2】长生木瓢:长生木做的瓢。
【3】阊阖天门,此处借指官门。
詄荡荡:开阔清明的样子。
银榜:官殿悬挂的金碧辉煌的匾额。
10,结合叶燮《原诗》中画线的部分,简要分析杜甫的《乐游园歌》与一般诗人的同题材作品有何不同。
(6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特点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要了解诗歌,再结合诗句内容按照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解答】结合叶燮《原诗》画线部分中的“终之以‘独立苍茫’,此其胸襟之所寄托何如也”来看,叶燮认为杜甫的胸襟高于一般诗人;杜诗中“数茎白发”句悲年华易逝,“独立苍茫”句悲前途渺茫,满腔抱负无所寄托。
诗人情感的郁结与变化,造成了纵深横阔的效果,显示了杜甫独特诗风的逐渐形成,这种风格是一般诗人很难企及的;此诗从设宴园中叙起,写景由近而远。
头两句写乐游园上的景色。
次两句写乐游园周围景色。
既见地势高敞,又见胸襟开阔,其心旷神怡的程度,只有王维的《辋川集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差可比拟,而笔力则更加雄浑,而不讲求铺陈。
答案:①叶燮认为杜甫的胸襟高于一般诗人。
②身处盛世,年纪尚轻,求取功名、建功立业的机会尚多,一般诗人很难像杜甫一样有身世之感。
杜诗中“数茎白发”句悲年华易逝,“独立苍茫”句悲前途渺茫,满腔抱负无所寄托。
③一般诗人同类作品往往极力铺陈,重颂扬奉承,追求文采华美,而杜甫写景叙事不重铺排。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讲评(古诗、红楼、默写)
⑦芳草无情
⑧更在斜阳外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 不得分。最后7、8处的评定标准是
有芳草、愁情、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评分细则
解释1
6
离骚1
王词4
手法相似0.5 情感相似0.5
手法0.5 情感0.5 手法2
情感2
托物言志 (意思对即可)
忠贞 (爱国)
借写用花草打扮自己
忠贞爱国,志向高洁
借写莲子的外形特点、典故等
表达自己为国忧思、不改初衷的忠贞之情
阅卷心得
读诗凭印象出发,不好好读诗 读题不全面,应题意识差 组织答案缺乏逻辑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 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 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附: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更香 (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解释见后
“朝罢”句,从杜甫《和贾至早朝至大明宫》中“朝罢香烟携满袖”句化出, 暗喻荣华过后,两手空空之意。
“琴边”句,意谓更香与弹琴时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之香均无关,意寓宝钗同 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是没有缘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这首词用语清隽、雄奇,多以一字传神,请从 “没”“舞”二字中任选一字加以分析。(4分)
第二种,诗词大体能够读懂,也知道审题、答题的 一般思路,但是诗词难度稍稍一大就懵懂,题目稍 稍一难就答补全甚至答不对。
“近”,写睢阳营门一开就贴近敌阵。“深”,写艰苦的杀伐气氛在阵地 周围弥漫。 一“近”一“深”,形象地体现了睢阳守卫战军情的紧张危急 和战事艰苦卓绝。……
其次,审题干,而不是读题干,更不是看题干。
· 怎么答、答什么,其实都在题干当中,要仔细把它“审”出来。
例如:(2012丰台期末)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 要有勇气与担当。”(人民日报) 对知识怀着谦卑和热爱,对学生怀着信心和慈悲心。
就学生的现状而言,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完全不懂,不知道如何让下手。 一是诗词大体能够读懂,也知道审题、答题的一般思路,但是 诗词难度稍稍一大就懵懂,题目稍稍一难就答补全甚至答不 对。 一是诗词能读懂(有一定的古诗词修养),审题答题也有心得, 他们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无论得分高低,出现的是相同的问题: · 概括能力低。---找的不准(读),说的不对(写); · “套版反应”---套话,“套”思维,用既有经验取代 对这一篇的阅读。
*依然是读的问题,第一步“读”没有做好,所以后面形成了各 种的“综合症”。
四、分层提升策略: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一是从超越技巧的更高的层面上加以引导。“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乎技矣。” 二是根据学生的水平、现状,分类分层引导。
【注释】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 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 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 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②清人潘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 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本联诗句简要分析。 (4分)
意象特点---意境特征----景语情语 外在特点---内在特点----传达情感 形----------神----------情
汉语作品中所有写景类文学文本的奥秘。
三、学生状况分析
总分7分 理科 文科 平均分 3.94 4.02 难度 0.56 0.57
得分偏低,令人失望。那么,学生的问题在哪里?
考了什么?
考了一首词。------关注于形式。 考了选择题和简答题。-----关注于题型。
考查哪些内容?什么能力?
①对文意理解的正确性。 对考点的覆盖度比较好: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 风格等。 ②考查核心意象的特点,以及意象的作用。 考查古典诗歌阅读的基本能力。
答案分析: (4分) 诗中所描写的金山月如玉镜般透亮,如白银般明亮,如冰 雪般洁净(特点1分,结合诗句1分),万里皓月营造了澄澈、 清明、旷远的意境(1分),诗人借此映衬自己高洁的追 求、旷达的胸襟(1分)。(意思对即可。仅出现术语, 没有内容情感的准确理解不得分。)
《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考查对象:内容,情感,语言,表达技巧,意境,意蕴 能力要求:理解,思考,体察,领悟,鉴赏,阐发,评价
(3)要理解古代文人的一些表达习惯 借景言情、托物言志、借典故抒情志
(2012西城期末)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 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其次,如何审题----审题干、审分值
(1)审题干是明确答题的方向 《考试说明》考查内容为:内容,情感,语言, 表达技巧,意境,意蕴 要引导学生分清楚题干考察的到底是那个方面,再去套用相应 的答题格式。 (2)审分值,明确答几点。
例如②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什么特点?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 品内容简要作答。(4分) 所考查的和《考试说明》如何对应?(意象)意蕴,情感 答几点?3-4点。
首先,读诗要深入:慢一些,仔细一些 (1)要有信心,考试都是浅近诗词,一定能读懂。 (2)一定养成细读、翻译的习惯:诗分联,词分节。 (3)自觉联系课文或其他首诗,完成12、13题。 闻笛 (唐)张巡① 岧峣②试一临,虏骑附城③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注:①张巡:“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亲率将士共守睢 阳,后战死。②岧峣(tiáo yáo):高峻。 ③城:指睢阳城。 12.② 这首诗的颈联“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中的“近” 和“深”用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②“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两句词有何含义?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情感?(5分)
a.这两句诗是说作者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春风”“秋风” 点出上任和罢官的时间,(1分)与上一句“下车上马太匆匆”照应,表明 任职时间的短暂。(1分) b.“来是春风”表现了词人上任时的春风得意,“去是秋风”表现了词人离 职时的失意落寞,(1分)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仕途的沉浮无常。 (1分) c.“春风”“秋风”也喻指词人两袖清风、正直廉洁。(2分)
1分 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冷清高寒,银色的月光洒下,笼罩 了紫金山,作者这样写首先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看着这 月光,内心更感寒冷寂寞,从而感慨年华已不在,作者这样 描写还为文章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以突出文章末尾处愿 羽化成仙。
2分 通过“白银阙”“危驻”“漱冰濯雪”描绘出金山月的 明亮,洁白,高悬空中的特点,为了写出在此种月光下,烘托 出清冷神秘孤寂的氛围,词人感到冰清玉洁,品性高洁,孤高 如仙,从而抒发词人渴望超脱世俗、羽化成仙的愿望,表现其 自身品性高洁,孤傲不同世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 金山①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 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②,飞霞珮,切云冠③。漱冰濯雪, 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 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释】①金山:镇江紫金山。②表独立:卓然而立。③切云: 一种高冠名。
12.②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 “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
专题练习:结合做过的题做进一步的练习。 (2011高二期中)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 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 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 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 然气,千里快哉风。
(3)注释要关注:背景、典故的介绍指向主题;难词的解释 疏通文意。 【注释】①金山:镇江紫金山。②表独立:卓然而立。③切 云:一种高冠名。 高二必修5期中《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 (4)要从头到尾进行翻译。--学生往往比老师更急功近利, 特别是当他们看不太懂的时候,这是无论如何也要矫正的习 惯。翻译的程序可以比较好地引导他们。
水调歌头· 金山①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 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②,飞霞珮,切云冠③。漱冰濯雪, 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 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释】①金山:镇江紫金山。②表独立:卓然而立。③切云: 一种高冠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了月光下的奇幻景象:江山雄丽,鱼龙悲 啸,星辰倒映,雾气弥漫。 B.词的下片以戴高冠、佩美饰的超凡脱俗的飘逸形象,表 达出词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结尾句写词人向往乘坐以凤羽为盖、鸾鸟驾驭的飞车, 流露出他羽化成仙的渴望。 D.全词写景手法富于变化,或实或虚,亦真亦幻,刻画形 象多用想像,颇具浪漫色彩。 ②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什么特点?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 作品内容简要作答。(4分)
“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隔窗听见竹子 发出的声响,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是夜来大雪纷纷, 雪打竹叶,簌簌作响。“风惊竹”三字,未直接从视觉的角度 写雪,却已从听觉角度侧面将大雪纷纷的景象描摹出来。 【艺术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表达效果,1分。】
第三种,诗词能读懂(有一定的古诗词修养),审 题答题也有心得,如何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012朝阳期末)
一剪梅· 袁州解印 刘克庄①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 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 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②,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释]①刘克庄:宋代词人。公元1237年春,词人赴袁州任职,数月后,即 因火灾被劾罢官,词人对此心有不平,因作此诗。②岳、知宫:官职名。
也不一定是三类学生,同一个学生也可能呈现出这三种状态。
第一种:当完全看不懂诗词,答题不知如何下手。
首先,怎样的阅读最有效?一首诗词的阅读关键,是准确把握 其思想感情。 (1)题目---诗词写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情感。《蜀相》《书愤》 《水调歌头· 金山观月》 (2)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支持性词语---诗词言情,情感 一定是渗透字里行间,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