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合集下载

应激与危机干预ppt-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应激与危机干预ppt-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抑郁与焦虑评分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 20-50岁年龄的抑郁患者显著多于20以下和
50岁以上者。 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均显著
高于未使用激素组。 —— 摘自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报告
4、应激事件对人精神影响的历程
①初期:惊讶、否认、恐惧、出现从众行为 ,逃避或退缩;
②中期:接受事实,表现巨大的情感变化, 狂喜或悲痛或发疯;
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有数千人患有“海湾战 争综合症”。今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时就派 遣了200名心理医生。
“非典”后的恐惧
今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上 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板蓝 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出现停 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时间商 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顾 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 亿人受到自然 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 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
组织经常面临的危机类型
大学生常见的危机事件
躯体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 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 疾病。
失恋等情感问题。发生过性关系的,公开的恋 情,三角的恋情,女性冷暴力、未婚先孕等情 况冲突较大。
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 处长何宗华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宗 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 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 交往。
恐怖事件和战后的精神障碍
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约有400 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约有 24%的人出现较严重的焦虑,7%的人 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
学习困难,考试失败,成绩很差,不能毕业。 家庭问题,经济困难,亲子关系恶化。 人际关系障碍,形单影只,社会支持不足。

心理咨询师的创伤与危机干预

心理咨询师的创伤与危机干预

心理咨询师的创伤与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师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

他们的工作涉及到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旨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创伤和危机。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师在创伤和危机干预方面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

一、创伤干预创伤是一个个体经历或见证的非常痛苦的事件。

它们可能是自然灾害、战争、暴力事件、交通事故等引起的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在创伤干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创伤评估首先,心理咨询师需要进行创伤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创伤程度。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如心理测试、面谈和观察。

通过评估,心理咨询师可以确定适合的干预策略和治疗计划。

2.情绪管理创伤经历可能导致患者表现出愤怒、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

心理咨询师需要帮助患者有效地管理这些情绪,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痛苦。

这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技巧、放松练习和认知重建来实现。

3.社会支持创伤过后,患者常常感到孤立和孤独。

心理咨询师在这个阶段需要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支持群体的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尊和增强社交能力。

4.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是许多创伤幸存者面临的一种病症。

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和心理教育等方法来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些干预策略有助于减轻创伤后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二、危机干预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的紧急、不可预测和威胁生命或安全的事件。

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通过提供紧急支持和稳定情绪来帮助个体度过危机。

1.紧急辅导危机发生时,个体常常处于非常紧张和困惑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需要及时提供紧急辅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可以使用积极的语言、平静的姿态和安抚的动作来帮助个体恢复稳定。

2.安全评估在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需要评估个体的安全状况。

他们需要了解是否存在自杀风险、自伤行为或其他可能的危害。

根据评估结果,心理咨询师可以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确保个体的安全。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突发灾害事件是指在人们的正常预期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这类事件常常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应激反应,包括恐惧、不安、绝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创伤的发生。

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受灾群体克服困境,恢复正常生活。

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面临极度的紧急情况和巨大的压力。

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秩序和安稳,使他们感到失去了控制的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这些情绪反应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暴躁、易怒、睡眠问题、缺乏食欲、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受灾群体进行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心理应激的干预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针对受灾群体的紧急需求,要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基本需求。

这包括提供食物、饮水、医疗、住所等保障,缓解他们的社会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为了减少灾后创伤的发生,应该尽快解决家庭重建问题,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此外,心理应激的干预还应包括心理援助和心理治疗。

心理援助旨在帮助受灾群体更好地应对应激反应,学会释放情感和压力,重建情感联系和支持网络。

心理援助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支持小组等形式进行,为受灾群体提供情感支持和应激管理的手段。

同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那些遭受严重创伤的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缓解他们的心理痛苦,促进康复。

危机干预是指在灾害事件过程中,针对受灾群体出现的严重心理障碍和紧急危机的干预措施。

危机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危机处理。

心理危机干预主要通过疏导情绪和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受灾群体辨别情绪波动的原因和意义,认识到自己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危机处理则侧重于帮助受灾群体建立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压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危机干预的核心目标是防止进一步的心理损伤和心理创伤。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是给人们带来巨大伤害和心理压力的事件,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危害极大。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救援,必须建立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灾难发生后尽快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

本文将讨论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1. 成立心理应对小组:在灾害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成立专门的心理应对小组,由具备心理学、社会工作、调解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

2. 制定应急预案:心理应对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涉及以下内容:灾害事件发生后的快速反应、受灾人员的心理需求评估、现场心理干预和支持策略、维护受灾人员隐私和保密、辅导人员自我保护等。

3. 培训心理干预人员: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现场心理干预技巧、应对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心理危机干预原则等。

同时,培训还应包括灾害事件的情景模拟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灾难发生后的心理支持和疏导1. 快速反应:灾害事件发生后,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尽快赶到受灾现场,与受灾人员建立联系,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2. 心理需求评估: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根据灾难的性质和程度,对受灾人员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情绪状态、应对能力、创伤经历等多个方面,以确定干预的重点和策略。

3. 现场心理干预和支持:根据评估结果,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给予受灾人员适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干预手段可以包括心理支持、情绪释放、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

4. 维护受灾人员隐私和保密:在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时,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保护受灾人员的隐私和保密,并尽量减少对其造成的侵犯和不适感。

5. 辅导人员自我保护:在进行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时,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如果发现自己无法进行有效干预或出现身心疲惫的迹象,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更换工作人员。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心理创伤是指个体经历了突发、剧烈而且难以应对的心理刺激后所产生的创伤反应。

而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创伤后反应,其症状包括创伤回忆、回避刺激、负性情绪和高度警觉等。

为了帮助心理创伤后的个体重建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技术和方法,帮助受创伤的个体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被广泛应用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

CBT提供了一种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框架,同时通过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状。

研究表明,CBT可以显著减轻应激障碍症状,并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

其次,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EMDR是在回忆创伤的同时进行眼动或其他刺激,以减轻创伤回忆的情感负荷。

多项研究表明,EMDR可以减少应激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支持性心理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方法。

在支持性治疗中,治疗师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并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创伤后的反应。

支持性治疗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减轻应激障碍的症状。

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亲友、同事、社区、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渠道的支持和关怀。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支持和交往支持等多个方面。

首先,情感支持是指通过情感表达和关怀来提供心理支持。

亲友、同事以及专业心理保健人员的关怀可以让受创伤个体感到被接纳和理解,缓解其内心的负担,促进心理康复。

其次,信息支持对于应激障碍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提供关于治疗方法、心理知识以及专业帮助资源的信息,可以帮助受创伤个体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积极的心理改变。

突发性事件急救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对策

突发性事件急救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对策

突发性事件急救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对策邵立新计芙蓉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

方法将本院急诊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接诊的127 例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产生的心理危机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结果本研究数据显示仅3.9 %的患者心理干预无效,而有96.1%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对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恐惧、焦虑,急躁、易怒或悲观、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和情绪得到舒缓和解除,能积极配合治疗,保证了救治工作快速顺利的进行,根据状态焦虑量表(S-AI)项目评分平均得分为(49.06±6.53),高于国内常模(38.9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突发性事件急救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得到及时舒缓和解除,有利于临床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心理状态心理干预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心理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的躯体疾病进行治疗,更要学会对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这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其独特的表现而且与普通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医护人员更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特点,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

我们急诊科收治的127 例神志清醒的突发性事件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急诊科急救的突发性事件患者127例。

其中男104例,女23例,年龄17~74岁,平均38.6岁,以青壮年居多,占82%;损伤分类:车祸伤103人(81.1%),工伤事故17人(12.59%),急性中毒3人(4.72%),自然灾害致伤4人(1.96%);患者都因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伤来院急诊,神志清楚,主要的伤情为上、下肢骨折、撕脱或挤压伤,胸腹外伤、头部外伤、也有有毒气体吸入呼吸困难的患者,其中还有8例患者因醉酒导致突发性意外的;本组患者中有32例是通过“120救护车”送达医院而当时无家属陪同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出现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的个体身上。

这些创伤事件可能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袭击、虐待等。

PTSD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回忆和噩梦等。

因此,针对这些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治疗和支持来帮助患者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措施:1. 心理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PTSD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症状和反应。

这有助于减少对症状的恐惧和焦虑,并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2. 暴露疗法:通过暴露患者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物,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对这些刺激物的恐惧和回避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处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和情感。

3. 认知重建: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消极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通过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和回忆。

4. 情绪调节:教导患者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以减轻焦虑、愤怒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和其他技巧来实现。

5.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保持联系,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社交支持可以减轻孤独感和恢复信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分享和接受支持。

6.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这些药物通常与心理治疗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上述措施,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也非常重要。

每个人的经历和反应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治疗过程中的支持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困难,并促进他们的康复。

总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是帮助患者应对PTSD症状和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

应激反应:情绪改变
麻木 否认 愤怒 焦虑、害怕 易激惹 内疚、责难 噩梦 感到被遗弃、孤立 悲伤 抑郁
应激反应:认知方面
•记忆问题
•思考与理解困难
•定向问题
•不能不想灾害事件
•注意力不集中 •计算、决策困难
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_1
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随时可发生
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 —无法预料
政府有效处理紧急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 2、 以专业技术为指导,发挥各部门优势,
融心理社会干预于灾难救援各种活动中。 • 3、 组织当地专业技术力量,形成灾难心理
社会干预支持网络并在灾后积极开展救援工 作。
《灾难心理社会干预预案》大纲
三、 内容: 1.社会心理监测、评估与预警。向政府提供处
理与社会行为相关的群体性不良事件(如恐 慌、谣言、信息混乱等)的应对策略。 构建中央社会心理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 凭借现有卫生体系网络,运用常规心理社会 行为手段,平时收集公众动态数据,如人群 的流动性、社会行为特点;灾后监测人群的 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变形指数,及时预警通 报。并向有关部门提交分析报告和建议。
突发事件心理 危机与干预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全人类的 共同灾难。
2003年初开始在我国局部地区蔓 延,给广大家庭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严 重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直接影响到公众 健康和社会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生物、化学、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重大 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严重中毒事件、 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辐射性危害事件、 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的事件等。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 包括发生重大公共卫生或

浅析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浅析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浅析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摘要:灾难事件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

积极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突发灾难性事件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步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突发性灾难;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干预1 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不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如地震、水灾、火灾、疫病的流行、战争、恐怖主义活动等。

灾难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创伤性的心理打击。

与经济损失相比, 灾难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 不为人注意。

但实际上,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 灾后3个月可能是心理危机爆发期, 人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反应, 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某些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甚至对他们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从而影响其日后的生活[1]。

因此,灾后灾区经济重建很重要,但灾民的心理健康重建更艰巨。

2 突发灾难事件与心理应激突发灾难事件,又称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 Incident) ,是指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 Solomon 1998)[2]。

灾难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3] , 心理应激反应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4]。

突发灾难事件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

2.1 与应激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调适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极度应激障碍(Disorder of Extreme Stres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Milgram 1998)[5]。

2.2 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的因素;既有物理,也有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诸多综合因素[6]。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非典”后的恐惧


今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 上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 “板蓝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 出现停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 时间商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 行业顾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 亿人受到自然 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 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
广东省大学生自杀方式的分析
25 20 15 10 5 0 坠楼 投水 自溢 服毒
20Hale Waihona Puke 320042005
2006
2007
2008
广东省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
10 9 8 7 6 5 4 3 2 1 0
生理疾病 情感问题 学习压力 家庭问题 就业压力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学生自杀风险因素的评估
0 3.3 3.8 4.2 12.1 17.2 19.5 29.7 38.7 50 53.8 20 40 60
大学生常见的危机事件




躯体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 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 疾病。 失恋等情感问题。发生过性关系的,公开的恋 情,三角的恋情,女性冷暴力、未婚先孕等情 况冲突较大。 学习困难,考试失败,成绩很差,不能毕业。 家庭问题,经济困难,亲子关系恶化。 人际关系障碍,形单影只,社会支持不足。

4、思维障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定 向力障碍,思维迟钝、强迫性重复性回 忆,即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无法思考 别的事情;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 现,一闭上眼就会浮现最恐惧最悲伤的 情境画面,因此患者不敢闭上眼睛睡觉; 常有自发性言语,思维无条理性,难与 人沟通,甚至出现妄想;记忆力减退、 遗忘、痛苦回忆。

应急管理中的危机心理学应用

应急管理中的危机心理学应用

应急管理中的危机心理学应用概述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通过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应对、处置和管理相关问题的过程。

而危机心理学则关注在危机事件中的个体和群体心理反应,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和支持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和恢复正常状态。

本文将探讨应急管理中危机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一、危机心理学在应急管理中的意义1. 了解危机心理反应危机事件往往会导致个体和群体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

了解这些心理反应及其影响,有助于应急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受灾人群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2. 管理危机后遗症危机事件结束后,受灾人群可能会面临长期的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创伤等。

通过危机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受灾人群及时处理和管理这些后遗症,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

3. 危机事件中的决策与应对危机事件需要应急管理人员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决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而危机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提供有关情绪管理、决策制定等方面的指导,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理性,并做出更好的决策。

二、危机心理学应用的有效方法1. 建立心理援助体系在应急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体系,包括专业心理援助人员的培训与储备、心理援助热线的建立、心理援助机构的组织等。

这样一来,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调动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满足受灾人群的心理需求。

2.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针对受灾人群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这其中包括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创伤后心理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措施,帮助受灾人群缓解压力、恢复正常心理状况。

3. 促进社会支持和交流社会支持对于受灾人群的心理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在应急管理中,应加强社会支持的组织与建设,鼓励社区、亲友、志愿者等力量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交流和分享经历,帮助受灾人群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抗压能力。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策略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策略

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策略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法等分析方法,论述了突发灾难事故的症状分类、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阶段、突发灾难事故应对评估,关注突发灾害事故后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旨在为突发灾难事件中的心理干预提供一些思路。

论文关键词: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目前,我国仅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使2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恐怖主义活动等的受害者,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

巨大的灾难一下子就把人推向了绝境,很少有人有能够承受应付灾难的足够力量。

突发灾难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

在死亡、损伤、失去面前,抚平人们心灵伤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救治。

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

美国“911事件”后立即成立了心理创伤救治小组,对爆炸案的受害者进行跟踪式的专业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对经历创伤性应激事件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的理想状态是:当不可逆转的灾难降临时,以临床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组成的救援人员能够形成一个有力的心理支持体系,使得灾后人们的应激性心理障碍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因此,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应激因素进行概括分析,了解突发灾害事故后应激反应的心理过程,及时、恰当地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激反应症状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一般性应激反应可以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行为性三类,为了便于解释,从各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在强烈的应激源(突发灾难事故)的作用下,三者是共同发生的,而这三种反应又是相互影响的。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综合反应。

心理学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干预

心理学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干预

心理学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干预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遭受强烈或突如其来的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变化。

这些变化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机制,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个体恢复和应对。

1. 心理创伤的理解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一系列刺激事件后所产生的精神创伤。

这些刺激事件可能是暴力冲突、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疾病等。

在面对这些创伤性事件时,个体的心理状态会遭受打击,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和认知反应,如恐惧、焦虑、回忆、噩梦等。

心理学研究指出,心理创伤的产生与多个因素有关。

其中,创伤的性质、个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支持、应对策略等都会影响个体对创伤的反应和恢复过程。

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知来理解心理创伤,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指导。

2. 应激反应的表现应激反应是个体在遭受创伤后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在事件刚发生后立即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有不同的反应,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反应: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出汗、肌肉紧张等身体反应。

(2)焦虑和恐惧:由于创伤的威胁性,个体会体验到焦虑、恐惧、害怕的情绪。

(3)回忆和反复思考:个体可能不断回想起创伤事件,尤其是与事件相关的细节和画面,甚至再现性梦境。

(4)社交障碍:个体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陷入孤立,对创伤事件进行封闭性的处理。

(5)注意力与记忆问题:个体可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无法顺利完成学习或工作的任务。

以上应激反应的表现是个体面对心理创伤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情况,但并非所有个体都会体验到相同的反应。

3. 干预和治疗方法心理学研究对于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干预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策略。

主要的干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支持:为心理创伤的个体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让个体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这有助于个体缓解负面情绪和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可以在遭受或目睹创伤事件后出现。

这种障碍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帮助患者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1. 管理和减轻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症状。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来帮助患者应对焦虑。

CBT 主要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焦虑。

例如,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身体紧张感,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2. 提供情绪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情绪失控和孤立。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提供情绪支持来帮助患者恢复情绪稳定。

这包括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直面和处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恐惧和回忆来减轻症状。

暴露疗法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创伤场景,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减少对创伤的恐惧。

4. 心理教育:心理治疗师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症状和反应。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自己的症状,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5. 社交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感到孤立和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

社交支持对于帮助患者重建社交网络和增强社交技巧非常重要。

心理治疗师可以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社区活动或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以增加他们的社交支持。

6. 应对技巧培训: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缺乏有效的应对技巧,容易受到触发事件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教授应对技巧来帮助患者应对创伤事件的触发因素。

这包括情绪调节、问题解决和冲突管理等技巧。

7. 心理回忆疗法:心理回忆疗法通过帮助患者回忆和表达创伤事件,促进情感释放和情绪调节。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书写、绘画、戏剧或音乐等方式进行。

心理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探索和解释回忆的含义,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经历。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灾害事件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

人们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往往会产生种种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无助感、愤怒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对于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进行研究及应用,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

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在灾害事件中,人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恐惧。

比如,在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中,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严重的紧张和恐慌;在车祸、爆炸、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中,人们更可能会出现失去亲友、恐惧冲击、心理创伤等多种不适应症状。

灾害事件实际上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打击,其危害不仅限于物质层面,同时也存在对人们安全感和精神层面的影响。

除了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外,还可能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灾难发生后,部分灾民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反应,持续较长时间,甚至进一步转化为广泛性发作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其他心理障碍。

灾难事件中的危机干预灾害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灾害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旨在帮助灾民处理好恐惧、紧张和心理疾病等一系列问题。

紧急心理干预是早期心理干预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在灾害发生后,尽快发现和诊断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

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实施一系列应激管理策略,以帮助灾民尽快缓解重度恐慌的状态,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恐惧等症状。

除了急救行动外,这里还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心理干预形式:社会支持系统灾民在灾害事件发生后,需要大量的朋友、亲人、家人以及其他干系人的支持。

社会支援力量的作用在于建立一个灾后的联络网,来满足灾民应对危机和恢复正常生活中的社会、情感和经济辅助等各方面需要。

多维度的心理支持针对灾民不同心理情况干预采取不同策略,帮助其尽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基于灾民情况的差异性,在干预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采用更符合灾民个体的干预策略。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各种重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或集体在面对来自外界环境的突然而剧烈的打击时,产生无法承受之重的心理反应,导致其情感、行为和思维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对于这些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恶性事故、恐怖袭击等,良好的心理干预和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与应急预案进行探讨。

一、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影响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发性:重大事件往往是突然且无预期的,例如地震、爆炸等。

这种突发性导致了个体在危机中无法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2. 破坏性:重大事件通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例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这种破坏性对个体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心理创伤,导致其感到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

3. 普遍性:重大事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受灾地区,也会对其他区域和个体产生心理影响。

媒体的广泛宣传和信息传播加剧了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普遍性。

重大事件心理危机对个体和集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创伤:个体经历重大事件后,可能面临着心理创伤的风险。

这种心理创伤可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抑郁症等。

2. 恐慌情绪:重大事件会引发人们的恐慌情绪,使其感到无助、害怕和焦虑。

这种情绪波及范围广,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3. 社会不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常常伴随着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个体的心理危机会导致其行为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针对重大事件心理危机,我们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保护精神健康。

下面对重大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进行介绍。

1. 提供信息和教育: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受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事态的真实情况。

这样可以减轻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增强个体的心理抵抗力。

2. 心理支持和辅导:为受影响的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r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93-02
在国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就已经备受重视,在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救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心理干预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其社会影响。但总的看来,心理危机干预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探索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应用机构,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水平。
1突发灾害事件与心理应激
地震、不明疾病爆发等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发生时,个体所处的紧急状态会表现出情绪、认知、行为活动等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各种轻重不一的躯体症状,也可加重或诱发原有疾病,严重时产生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心理应激反应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1]。
1.3心理应激反应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突发事件中人们心理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或休克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个体主要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其次是防御期或防御退缩期,由于灾害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使用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进行合理化或不适当投射,对解决问题的应对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再次是解决期或适应期,此时能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并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危机后期或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灾害危机变得更成熟,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获得一定的积极应付技巧,但也有少数人消极应对而出现冲动行为、焦虑、抑郁、分离障碍、进食障碍、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甚至自伤、自杀等。鉴于上述理论,可依时间先后,将心理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心因性反应、持久心因性反应三个阶段[4]。

心理危机干预的应用场景

心理危机干预的应用场景

心理危机干预的应用场景
心理危机干预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突发事件干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对人们的
心理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紧急心理援助、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等方式帮助受影响者度过难关。

2. 患病干预:患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心理危机
干预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足够的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等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

3. 性别暴力干预:受害者在遭受性别暴力时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导致心理创伤等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支持、减轻心
理压力、建立情感连接等方式帮助受害者应对心理危机。

4. 学术压力干预:学术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学习技巧培训、解决学习问题
等方式,帮助学生应对学业上的挑战。

5. 职业压力干预:工作压力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工作技能培训、减轻工作
压力等方式,帮助员工应对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巨奖、突然宣布的结婚、意外高考的成绩、 其他意外的收获等
负性的应激事件:如突然被撤职查办、重大的
损失、失去亲人、被诊断患有致死性或致残性 疾病、车祸等突然发生的伤残、高考失败、离 婚、发现配偶不忠、被人强暴、抢劫、家庭暴 力、火灾、洪水、地震、战争、恐怖事件。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可将应激事件分为 突发性的和慢性的应激两类。
第二部分
危机事件对心理的影响
1、危机事件影响的多重性
经济滑坡
生物危 机事件
患病率和死 焦虑与恐惧 亡率增加
社会稳定 性变差
国际交往 受影响
危机干预 心理辅导
反社会行为
危机时期群体 认知变化的轨迹
信息清晰度好
后期
可控性弱
可控性强
初期
信息清晰度差
2、危机事件为何引发恐慌: 以SARS事件为例
为何恐慌
追踪:建立一种随访的电话联系。起到及时总 结、鼓励、监督的作用。
2、认知行为疗法 对SAR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SARS患者进行情感疏泻、认知治疗、 放松行为训练、家庭参与治疗等心理干 预,结果表明,治疗组34名患者的生活 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促进康复 有较好的作用。 —— 摘自南方医院研究报告
今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 上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 “板蓝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 出现停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 时间商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 行业顾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 亿人受到自然 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 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
抑郁与焦虑评分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 20-50岁年龄的抑郁患者显著多于20以下和
50岁以上者。 使用糖皮质激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均显著
高于未使用激素组。 —— 摘自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报告
4、应激事件对人精神影响的历程
① 初期:惊讶、否认、恐惧、出现从众行 为,逃避或退缩;
② 中期:接受事实,表现巨大的情感变化, 狂喜或悲痛或发疯;
6、压力、危机和创伤反应模式
易患因素和资源
生物特性 健康状况 心理状况 社会价值
家庭和社会支持
模仿技能 经验
预防因素
调节因素
耐劳因 素
强大的 生活压 力事件
短暂的 反应( 从困扰 到 PTSD 的各种 征兆)
可能的结果
认知控制和心 理上的成长
返回到以前的 状况
心理病理(严 重的精神和生 理疾病
危机 干预
自由选择 的治疗
第三部分
短暂疗法与危机干预
(Brief Treatment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1、Robert’s危机干预模式
危机的评估:即对当事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 状况的评估(包括现在的或过去的健康状况、家 庭背景、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网络、 自杀危险评估等)。评估工具有SCL-90等。
突发性应激事件 与危机心理干预
本讲要点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危机事件及其对心理的影响 •危机心理干预的方法 •建立危机心理干预系统
第一部分 危机事件与心理
20世纪的重大危机事件回顾
点击画面 播放影片
一、什么是应激/危机事件
应激事件:凡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都叫应激事件。 不论事件的内容如何,令人高兴的或沮丧的,鼓舞的或 打击的,都可以成为应激事件。
③ 后期:情绪逐渐平缓,行为逐渐恢复原 状;可随时出现痛苦的回忆、后怕心理, 出现行为退缩等改变。
5、危机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重大创伤后遗症
通常在受到重大创伤后6个月内发生重大创伤 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其临床症状有:
①痛苦的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脑中呈现;②反 复梦见创伤事件的发生;③常仿佛感受到此创 伤经验或事件再度经历;④当面对类似创伤事 件的相关情境会引起强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 应;⑤个人会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或 活动;⑥有消沉、沮丧的感觉;⑦处于持续警 觉、紧张或暴躁的状况。
北京市城区居民SARS期间 接受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心理状况 紧张 焦虑 头痛头昏 失眠 抑郁 无症状
干预前
干预后
942 43.45% 548 28.7%
546 25.1% 271 14.2%
301 13.9% 122 6.4%
277 12.6% 149 7.8%
274 12.6% 122 6.4%
建立帮助或干预的关系:与被帮助对象建立信任 的关系。
问题的识别:当事人目前的主要心理危机是什么?
1、Robert’s危机干预模式
情感的处理:了解当事人的情感故事,情绪变 坏的原因。
探究替代方案:共同研究可以摆脱目前沮丧状 况的各个项目的替代方案。
发展一个行动计划:鼓励当事人制定一个改变 自己情绪的方案,并开始实际行动起来。这时 危机已经开始被解决。
传染性极强 发病迅速 病原不明 传播途径不清(初期) 诊断无特异 治疗措施与疗效不确切 流行信息不明
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影响过程 谣言现象 恐慌心理 疑病心理 从众心理
3、危机事件对心理的影响
—— SARS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的调查
89例SARS患者抑郁均值为57.98;焦虑评分 的均值54.83。
恐怖危机与战争危机
美 国 在 2001 年 “ 9.11” 事 件 后 , 约 有 4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约 有24%的人出现较严重的焦虑,7%的 人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
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有数千人患有“海湾 战争综合症”。今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时 就派遣了200名心理医生。
疾病恐惧与自然灾害
996 45.8% 1122 58.5%
—— 摘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
3、压力免疫(三阶段模式)训练
(stree-inoculation training,SIT)
危机事件:当事件是灾难性的或负性的,而且对人的心 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性时就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
按照事件与当事人的关系,应激创伤既可能是个人亲身 经历的事件,也可以是经由电视媒体报道、报纸和杂志 文章、市井谣传等途径所接受的间接经验。
2、应激(危机)事件的种类
正性的应激事件:如职务突然被提升、买彩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