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土地利用现
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城乡一体
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
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土地用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具体措施有:
1.加强城市化发展规划。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规划
城市用地,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边界,加强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促进城市用
地集约化发展。
2.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推动农村用地集约化
利用。通过土地整治,改造低效农田和撂荒地,提高农田质量和利用效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加强工业用地规划和布局。合理划定工业园区和工业用地,加强区
域产业布局规划,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同时,推动工业用地的集约
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布局。强化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和保护,优化
生态保护用地的空间布局。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
恢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调整土地利用布局
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的目的是提升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效率和可持续发
展水平。具体措施有:
1.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城市农业发展,实现城
乡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城乡规划整合,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市农业高效发展。
2.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分异。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各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势发挥,实现资源的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土地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的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并且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发生密切关系。同时,土地的重要性还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要处理不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涉及土地关系问题。虽然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本身的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数量仍高居不下,再加上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对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革创新与优化,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订一个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土地利用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在空间上、时间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因此,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利用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
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概念
土地利用结构就是指各种用途的用地比例和空间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土地资源的规划配置,对土地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开发利用,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率,在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绿色发展背景下唐山市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
积极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 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
发展循环农业
鼓励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模式,如种 养结合、农牧结合等,实现农业废 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建设生态农业园区
在一定区域内建设生态农业园区, 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经济效 益的持续提高。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与市场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04
唐山市农业土地资源利 用结构优化的策略与措 施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种植业结构
增加绿色有机农业的比重,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发展 生态友好型种植业。
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
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环 境污染。
发展特色农业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
实施土地资源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各类用地的用途和开发强度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
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防治土地污染
建立健全土地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对工矿企业排放的监管,防止有 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地。
推进绿色技术与循环农业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用地
除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外 ,唐山市还拥有一定比例 的水域、林地等其他用地 。
浅议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特点及收益分配
浅议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特点及收益分配
1. 引言
1.1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重要性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开发利用的过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和产出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土地一级整理开发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200字】
2. 正文
2.1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的特点
1. 综合利用资源:土地一级整理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更重要的是要综合利用资源,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使整个区域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一级整理开发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序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城市建设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城市的整体竞
争力。
4. 保护环境和生态:土地一级整理开发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
问题,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协调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协调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让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首先,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实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传统意义上,城市土地主要被用于建设房屋、工业厂房等,而现在的城市土地利用要多样化。应将土地用于城市绿化、公园、休闲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以缓解环境压力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要鼓励合理开发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良性互动。
其次,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重视土地的节约利用。土地是有限资源,应当合理规划和节约使用。政府需要加强土地的管理,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和节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第三,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的协调性。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需要协调统一,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例如,要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工业区合理布局,以减少人口流动和城市交通的压力,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同时,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竞争力。
第四,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不能忽略社会公平的原则。政府应当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保证土地的公正分配,避免土地资源的私占和不公。同时,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避免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保障市民的合法土地权益,提高市民对土地利用决策的参与度,确保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大连市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验
周连义
大连市地处丘陵地带,人均用地0.24公顷,远低于全国和辽宁省人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连的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和有自身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连在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围绕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全力抓好土地市场建设,规范土地市场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
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盘活城市和城镇存量用地,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代表的城镇节地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大连城市规划确定了“组团城市”的城市发展思路。中心城区通过“退二进三”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金融、港口、旅游、高新技术等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强化“中心城市”作用。一是先后搬迁城市中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不符合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企业总计287家,腾出土地超过50平方公里,工业企业通过整体搬迁向外围工业园区转移,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同时,培育组团式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乡整体发展,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二是实施老城区低效地与棚户区改造,将城市中34个低洼区和24个棚户区,全部拆除,涉及土地面积30多平方公里,拆除房屋2000万平方米。三是加大对城镇闲置土地等低效益用地的盘活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共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益用地约5平方公里,市内四区16个半截子工程得以盘活。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一、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含义
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 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 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结构是从静态方面 反映一定时期内, 同一总体中各部分
所占的比重。
一、土地利用结构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作用
1、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 源
2、 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定》(国发[2004]28号)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
(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依据 主要依据——上级规划
几个关键指标: 建设用地增量指标 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及保护率
(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依据 主要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如: 《国民经济“十三五”发展计划
过
程
优化方案评估与实施
(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础知识
一、土地利用结构 (三)土地利用结构效应
土地利用结构效应是指在不增加土地资源数量投 入的条件下,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寻求土地利用 满意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供需综合平衡。
一、土地利用结构 (三)土地利用结构效应
例如:区域总面积10000公顷,可供用地类型A、B、C,效益A地600 元每公顷, B地400元每公顷, C地200元每公顷。试分析土地结构效 应并比较。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单位面 积土地的产出效益。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生 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了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前后的相关指标,分析优化效果的差异。
综合评价法
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专家打分法
邀请专家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效果进行打分,根据分数判断优化效果。
模型模拟法
运用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效果进行模拟预测。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效果的评估结果
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保障
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注重实现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 长期稳定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关键,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 义。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采取了 多种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资源保护和 生态修复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
益凸显。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优化的必要性以及调整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土地被
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其次,农村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此外,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失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土
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其次,优化结构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此外,优化结构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途径
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体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其次,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方式,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此外,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产量。同时,要加强城市土地管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避免过度消耗农田资源。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需求、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以及优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的需求是推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首先,城市需要用于居住的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居住建设。其次,城市需要用于商业和服务业的土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需要相应的土地用于商业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此外,城市还需要用于工业和物流的土地。工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结构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进行优化。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首先,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比例较高。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导致大量的农用地被占用。这不仅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也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其次,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关系不协调。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往往会占用生态用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存在着片区内部的功能重叠和片区之间的功能缺失等问题。因此,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变得愈发重要。合理
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带来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将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的重要性、现状和策略。
首先,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对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合理规划和
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中心和居住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推动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增加旅游和服务业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的品牌价值。
其次,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绿地和公园,利用空地建设休闲设施,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此外,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例如,通过规划和开发集体经济用地,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压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合理规划
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和工业用地,可以减少农业面积的占用和化工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农田和工业共生。此外,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利用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
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首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分布、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和措施。土地
利用管理体系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估。
其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一方面,可以通
过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来增加粮食产量。农田要优化布局,合理划定农业
功能区,科学调整农作物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
城市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方式,提高农地的综合效益。此外,还应积极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土地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再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要加强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有限,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用地效率。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土地
整治和再利用,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中的废弃工业用地、棚户区
等可以进行土地整治和再利用,改造成公园、休闲场所等,提升城市生态
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品质、高密度、
高效能方向发展。加强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还需要加强生态环保。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内容。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生态环
境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和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此外,还要加强土地利用中的环境管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其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展开论述。
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是——集约、多元和碎片化。城市核心区主要以商业、行政等服务业为主,城市内围多以居住为主,城市外围则主要是园区、工业区等产业用地。
这种结构模式对于城市的发展有利,但也存在问题。首先,由于城市中心资源密集,房价往往过高,中心城区也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其次,多元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也给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最后,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也存在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是城市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着重发展区
通过在城市中的独特地段发展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发掘城市潜力以及引领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的
公共设施和房产资源,使之与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有机衔接,
打造一座宜居的城市。
2.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必须环节。完
善城市的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设施,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优化城市的人口分布结构,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布局合理的城市出行方式
合理规划城市出行方案,提升城市的交通流动性能,使城市行
程更加便利和舒适。同时也要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配合,减
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保障人民的健康和财产安全。
4. 增强城市环境品质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
乡村地域土地用途分区
——一种分区方案
(1) 基本农田保护区 (3)乡村建设用地区 (5)林业用地区 (7)自然保护区 (9)风景名胜区 (11)后备资源开发区
(2)一般农业用地区 (4)独立工矿用地区 (6)草场用地区 (8)历史文物保护区 (10)水资源保护区 (12)保留地区
基本农业用地区(或称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用途分区应遵守的要求
要求之一:土地用途区域不是纯粹用地性质的 区域,是以主导用途为主,同时有限制地允许其他 利用形式的综合用地区域。
要求之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用途分区
不宜包括设施规划中的用地内容。
各种公用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水利工程、输电 、供热、供气等,都是线状的穿插于各用地区域之间形成网 络,连接这些网络的站点是点状分布的,形成不了连续的聚 集状态。应把设施规划从土地利用规划中剥离出去,土地利 用规划专门研究土地的用途、布局、容量、限制条件等,这 样更有利于搞好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
城镇地域土地用途分区
城市建设控制区指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的区域,除城市规划所确
定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允许从事城市开发建设。 在明确了城市建设区和控制区之后,可再进行土地用途的分区,并
规定分区内土地的具体使用性质、使用强度、使用限制等。 根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可将城镇建设
乡村建设用地区应集中归并,应达到一定的人口聚居规 模,有条件的地方应促进人口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乡村工 业用地应集中到集镇的工业小区上去。
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优化农村土
地资源利用结构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低效率利用。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大量土地被闲置或未得到充分
利用。
2.单一农业结构。农村土地主要用于传统农业生产,缺乏多元化利用,导致农
村经济发展缓慢。
3.资源浪费。部分农地被非法占用或违法开发,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难以流转,限制了农民
土地的灵活利用和增收。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发展现代农业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土地资源的投入成本,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
三、推动农村土地多元化利用
农村土地的多元化利用是实现优化资源利用结构的重要手段。除了传统农业生
产外,可以考虑发展农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从而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加强农村土地保护与规划
加强农村土地保护与规划是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建立健全土
地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划定农村土地利用红线,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有效遏制非法占地和违法开发行为。
五、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前提。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
和经营权分离,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经营主体,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浅议土地开发整理 提高土地利用率
浅议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占有量也日益加剧。耕地的减少呈现出上升的必然趋势,要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是必然渠道。通过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闲置;综合效益;发展;工程中图分类号:[z-0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建设的需要,造成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同时又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占用耕地,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从而导致耕地逐年递减。针对这种耕地逐年递减的现状,又要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那么就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使有限的土地不断提高利用率,发挥其更大的利用价值。
1 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方式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关系。这样存在潜在的因素不明显体现,同时又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短阶段影响社会生产,从而造成开发整理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1.1 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的一些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土地整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在较短的时间里成果不明显,见效较慢,
使一些地方的干部及人们对土地整理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从而会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速度和质量,形成土地开发整理的制约因素。
1.2 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是由于个别直属部门对土地的相关法律了解不够透彻,法制意识不强,观念淡薄,领导追求功名成绩,从而造成重开发轻整理的现象。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从而使有偿使用的土地经济丢失,乡镇对中低产田改造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发表时间:2016-01-18T13:48:19.26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作者:孟艳
[导读] 山东省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寿光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己经成为制约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孟艳
(山东省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寿光,262700)
【摘要】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本文主要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对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与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等方面优化配置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浅析,及提出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优化方法;优化程序;
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己经成为制约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忽视和缺少对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不仅导致了大量耕地占用与破坏,而且还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而现有的城市土地不可能一味的通过外延扩张占用农民耕地,故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城市现有的土地,对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进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调控,提高用地效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数据评价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系统分析
将土地认为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土地利用系统改造、重设计、交换、组合和布局的社会经济过程就是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多层次、多功能结合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构成了人与自然交换的中心环节,它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系统,即通过人与土地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出现了自然、经济和社会这三个组成部分。同时人地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转换与传递及在转换与传递的过程中,两者存在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维持着耗散的结构。与此同时,三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正相关和负相关,对自然、经济和社会这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认识和改变它们能力的提高,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改变各个组成部分或者是组成部分的各要素的状态,即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来协调人们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相同的土地,如果使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会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果。各地区可以通过实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使林地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自然植被的恢复,提高森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同时,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提倡农户不使用肥料及农药等污染环境,且对人身健康不利的物质,国家补贴通过因这些措施而导致的农产品收益下降的农户。这种新的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及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程序与方法
2.1 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首先要了解地方区域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不同地方区域由于其地理分布不同,区域内部的环境差异性相比较显著,从而造就了内部土地的生态属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众多方面的不同。除了收集这些材料之外,还应收集土地气候、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地形坡度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构成要素的文件与资料,土地利用现状、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值等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方面的要素的资料与文件。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必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现状评价,为构建土地数据库做准备,进而为实施土地结构优化提供信息依据。
2.2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一定的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其过程就是尽最大的所能,使每一部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或逼近其最大的潜在生产力。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地特性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如某地区的土壤是片酸性的土壤,像种植柏树、花椒等喜碱性的植物,植物势必生长不量,这就对于这块土地来讲种植碱性植物是不适宜的,可一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改种山茶花、广玉兰、木棉等喜酸性土壤时,其土壤的评价结果肯定是适宜的。也可以通过降低土地利用要求的标准,来达到其目的,如在梯田地区,土壤层较薄,土壤中石头较多,当种植作物时,如果不能使用机械工具的土地,可以通过人工劳动及播种一些抗逆性较强的农作物来改变土地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2.3各种土地的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情况稳定时,一定时期内,某块特定的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给人类带来的产品的上限。同一地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时期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产潜力是大不相同的。可以利用AEZ等方法计算出不同层次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土地的光温、光温水和光温水土的生产潜力。这样在理论依据之下,我们可以准确有效的优化土地结构,使其适应人们的需求。在其他条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提高和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最有效途径。
2.4土地利用方式的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一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评分。另一方面是对试验区进行抽样调查,在各适宜性区划内,抽取样点进行调查。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土地的功能,进行土地优化配置。
3.小结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为了满足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发展必定遵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底线思维,重点强化资源保护。要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基本稳定,保持规划的一贯性、传承性和科学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优化用地布局。要通过规划布局优化调整获取更大突破,解决问题,统一协调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重中之中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调整。三是坚持目标指向,重点突出节约集约。四是坚持着眼未来,重点解决目标期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