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消渴从肝论治六法
炙甘草 ) 治疗 消渴早期 和隐匿期有肝郁脾虚见症者。 吕仁
和教授应用加味 四逆散 ( 药物组 成 : 柴胡 、 枳实 、 枳壳 、 赤 芍
燥热 、 气 阴两虚学说 , 从脾 论治 、 从 肝论 治 、 从 毒论 治 的观
点 也开始被大家接受并 应用 。笔 者结 合临床 总结 出消渴 从 肝论 治六法 , 体会 如下。
河北 中医 2 0 1 3 年9 月 3 s鲞第
旦 ! 虫』 ! : 兰 巳 ! 塑 Q
箜 :
1 3 2 3
消 渴 从 肝 论 治 六 法
宁 沛
( 河 北省 曲周 县 中 医院 内科 , 河 北 曲周
【 关键词 】 消渴 ; Z Z h l - -  ̄; - e
甚至饮食不安 , 彻夜不 寐或寐 则梦 扰。情 志所伤 , 肝 失疏
泄, 郁 而化 火。肝与肺 由经 脉相 连 , 肝经 上行贯 隔 而注 于 肺 。木火刑金 , 肺 阴被耗 , 肺 失治 节 , 故 出现 口干咽燥 、 大 渴引饮 、 尿多等上消见 症 ; 木 易克 土 , 肝火 犯 胃 , 则 胃火 炽 盛, 津液 大伤 , 故有消谷善饥 、 大便秘结 、 体瘦等 中消 见症 ; 肝 肾同源 , 木火亢 旺 , 子病及母 , 消灼 肾阴 , 肾阴受损 , 则封
可致血瘀 , 而血瘀 又可作 为新 的致 病 因素 , 使消 渴加重 或
直接 导致多种消渴变证 的产生 。瘀 血阻于脑络 , 则 出现 中 风偏瘫 、 口眼 喁斜 、 健忘 痴呆等 ; 瘀 血阻 于心 脉 , 则 出现 胸 痹心痛 、 心悸 、 怔 忡等 ; 瘀血 阻于 肾络 , 则 出现腰 痛 、 水肿 、 尿浊或 尿血 、 癃闭等 ; 瘀 血阻 于 目窍 , 目络瘀 阻 , 精 血不 能 上承于 目, 则 出现视物模糊 、 两 目干涩 、 视力减退或 内障 目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发表时间:2011-09-22T09:39:04.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周祺刘长玉于志强[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
周祺刘长玉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150)【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130-02 【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
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
《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帝内经》中的脏腑理论: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胃湿热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3. 中医药调理全身气血:中医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法是通过中草药的内服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苦瓜等。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和病机的不同进行组方,个体化地治疗糖尿病。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根据体质特点和病情,采取合理搭配食物,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以穴位按摩为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按等。
4.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5.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体内能量的消耗。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谈糖尿病从肝论治的临床体会
氧血 症 、 高碳 酸 血症 和( 酸 中毒 , 主 动脉 、 动 脉体 内的化 异位 激动 和交感 神 经 激活 也 能获 得改 善 。 或) 刺激 颈 3 . 术治疗: OA 4手 对 S S患 者 准 确 评 价 上 呼 吸道 阻 塞 部 位 , 取 采 学 感 受器 , 响脑 干心 血 管 中枢 , 引起 自主神 经 系统失 衡 。 影 从而 29 .炎症 因素:S S患 者血 浆 肿瘤 坏 死 因子 f 自介 素 6 白介 素 个 体 化 手 术 方 案 。 OA t . 、 、 中度 患 者 和腭 后 狭 窄者 可 行 悬 雍 垂腭 咽成 形 l 、 应蛋 白、 性 氧簇 及黏 附 分子 水 平显 著增 高 。 系统 及 呼 术 ( P P, 术式 是治 疗 O A 应 用 最 广 泛 、 有 效 的一 类 手 术 B c反 活 UP) 该 SS 最 吸 道炎 症参 与 O A S S患 者 白天 的 嗜 睡及 心血 管并 发 症 和 代谢 综 方 法 。 颌 手 术 通 过 下颌 骨延 长 、 移 等方 式 , 正 因小 颌 畸形 正 前 矫 合 征 的发展 。T Fc拮抗 药 能显 著改 善 白天 的 嗜睡症 状 。 N 2t 舌 后 坠 等 口腔 颌 面 部 畸 形 所 致 的 口咽 、 喉 咽 腔 狭 窄 引 起 的
聚集 指数 增 加, 使全 血黏 度 显 著升 高 , 血流 缓 慢, 加 心脏 前 后 有 效 的方 法 。 P P治 疗对 于部分 O A 致 增 CA S S患者 的 心律 失 常是有 效 负荷 , 时低 氧血 症 可引 起 小血 管 收缩 , 流 速度 进 一步 减 慢, 同 血 造 的 。 在对 O A 合 并 频 发室 性 期前 收缩 患者 5例采 用 C A SS P P治疗
于志强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于志强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摘要:于志强教授临证40余年,对于从肝论治慢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教授将“小陷胸汤”、“左金丸”、“乌贝散”、“消瘰丸”结合,临证加减,总结出一套关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思想。
本文从一则典型病例展开,结合中医学及于教授对慢性胃炎的理解,讨论于教授临证时辨病辨证思路及处方原则,以期将于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文中。
关键词: 慢性胃炎;小陷胸汤[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从肝论治慢性胃炎小陷胸汤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
于志强教授临床工作40余年,对于内科杂病、疑难病证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从肝论治慢性胃病,效如桴鼓,兹于本文将于志强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典型案例于某,女性,54岁,主因“胃脘部疼痛伴泛酸月余”就诊于门诊。
患者既往慢性胃炎病史,平素性情急躁,病情每于情绪激动后诱发或加重。
就诊时中医四诊情况:胃脘痞闷,灼热疼痛,口苦泛酸,面色暗黄,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示:胃底腺息肉,粘膜轻度慢性非活动性浅表性炎,HP(-)。
西医诊断:(1)慢性胃炎(2)胃息肉;中医诊断:(1)胃脘痛(2)吐酸,证属痰热瘀结。
治疗以清热化痰、活血散结止痛为主,处以“小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减:清半夏10g,瓜蒌皮15 g,川黄连12g,吴茱萸3g,海螵蛸15g,浙贝母15g,煅瓦楞15g,玄参15g,生牡蛎30g,五灵脂10g。
5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建议清淡饮食,择期行胃镜下息肉摘除术。
二诊时患者诉胃脘部疼痛明显减轻,泛酸症状好转,已与内镜室联系择期胃镜下息肉摘除。
三诊时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息肉摘除后。
患者诉胃脘部疼痛及泛酸症状稍有减轻,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守方继服,5剂。
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朱明丹;于志强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6(037)009
【摘要】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8-9)
【作者】朱明丹;于志强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郝宁主任从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介绍
2.郭志强从肝论治妇科病经验简介
3.胡浩主任从肝论治神经系统疾病经验总结
4.于志强从肝论治过早搏动的经验
5.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世家教授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之经验总结
血栓 各 1 【 。 例 J 临床血管病杂 志, 0 ,1 ( ) 0 . ] 2 0 6 5 :2 2 0 [】 王俊, 6 冯瑞华. 动脉造影后致肺 栓塞 I J 解放军 保健医 冠状 例【 . ]
学 杂 志 ,0 0 2 0 ,2 ( ) 65 . 3 :5 — 7 [】 陈 灏珠 . 3 实用 内科 学 [ . 1 。 M】第 2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李 俊, 于世 家
10 3 10 2) ( 辽宁 中医药 大学研 究生学 院,沈 阳
中图分类号 : 571 R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码 :10 — 8(07 426—2 06 0420 ) — 40 2 2 0
关键 词 :成 人 隐 匿性 自身 免疫性 糖尿 病 ;B 细胞 ;胰 岛 素
19 年 美国糖尿病协 会( A)H19 97 AD  ̄ 9 9年 WHO根据病
因学将 糖尿病 主要分 为 1型和 2型两 大类型, 而成 人隐 匿性 自身免疫性 糖尿病( ADA 属于其 中免 疫介导性 I L ) 型糖 尿病 的亚型 ,约 占临床 初诊 2 型糖 尿病 患者的 1%t,其早期 临 0 ”
好 的统一 。
[】 B a n a . 2 r l 陈灏珠 主译. u w d 心脏病学 [ 。 5 北 京: 民卫 生 M】 第 版. 人
出 版 社 ,0 11 0 . 2 0 .1 5 [】 杨跃 进 ,尤士达. 4 冠状 动脉 造影术后突发 急性 肺动脉栓塞 2例 【 . 心血管杂志 , 9 ,4 ( ) 7 J 中华 ] 1 9 9 2 :2 . f】 惠海鹏, 顶立 . 5 徐 冠状动脉造 影并发急性肺 栓塞和右股深静脉
维普资讯
医学综述 20 年 1 07 2月第 1 卷第 2 期 Mei l eai lt D c 20,o. ,o 4( 3 4 dc cp ua aR t e,e 07V 1 3N . 中西圆临 1 2 床)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徐州市中医院内科兼内分泌科主任王智明糖尿病发病呈暴发性增加,特别是2型糖尿病,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15岁男孩,血糖20mmol/L,脂肪肝,经过检测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已经开始攻击儿童、青少年!有一种现象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许多2型糖尿病在确诊之前体检都增经发现有脂肪肝!一项最新发现:肝脏细胞中存在一种葡萄糖生产的关键的细胞开关,提示“从肝论治”可能搞定2型糖尿病!在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中,其肝脏就好比一个超时工作的葡萄糖加工厂——整天都辛苦地生产着葡萄糖,即使是在血糖水平已经很高的时候。
最近,国外专家发现了一个控制着肝脏细胞中葡萄糖生产的关键的细胞开关。
这个开关可能成为开发出通知肝脏降低糖产量的高特异性糖尿病药物的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刊登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Nature的网络版上。
这个新发现的开关就是一种名为TORC2的蛋白质分子,它能开启肝脏细胞中葡萄糖生产所需的基因的工作。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使用混合性燃料的汽车:葡萄糖就好比汽油被用于高能量的活动,而脂肪好比电池能量用于低能活动。
白天的时候,食物补给了“汽缸”时,身体主要燃烧葡萄糖;而在睡觉的时则主要燃烧脂肪。
身体依赖两种由胰腺产生的关键的激素——胰岛素和高血糖素来主导从主要燃烧葡萄糖---还是燃烧脂肪模式的转换。
人在进餐的时候,胰腺分泌出能促进葡萄糖燃烧的胰岛素,但到了夜晚时胰腺就会将高血糖素释放到血管中,从而促进脂肪的燃烧。
事实上,即使在睡眠期间,我们的大脑也需要一定量的葡萄糖来维持正常的功能。
因此身体在睡眠期间也会制造葡萄糖。
这个过程医学上叫做糖原异生,此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胰岛素通常能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可是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胰岛素不能阻止肝脏生产糖。
这是因为胰腺不能产生足够量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信号无法被接收(医学上称之为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过多的葡萄糖就会积累在血管中。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能治好吗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消渴,传统中医认为多属阴阳两虚,所用药物多为黄芪、山药、天花粉、生石膏、熟地黄、山茱萸等。
然以之治疗伴有口苦胁痛、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等湿热证之消渴,往往效果不佳。
作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此类患者乃因肝胆郁热,湿热熏蒸而成。
故而拟方茵陈蒿汤加味治之。
消渴虽与黄疸症状不同,然其病因、病机相通。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糖尿病,不但取得了较好的降糖效果,而且因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同时起到了很好地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提示茵陈蒿汤是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一个有效的方剂。
由肝失舒畅导致机体“气化”不能行,该升不升,人体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升降输布周身,却郁滞于血中,而出现高血糖;或不该降者反降,使精微下泻,而出现尿糖,久之又可导致脂肪、蛋白质等其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进而使诸多并发症产生。
因此,疏肝理气之法应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之法贯穿始终。
据此,作者拟定柴疏地黄饮为主进行治疗。
消渴,通常认为病机为阴虚,但作者发现8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忧郁悲哀,思虑过度。
故而认为肝郁气滞亦是基本病机之一,治疗上宜滋阴与疏肝并举。
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处方一:茵陈蒿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组成】茵陈20~30g,炒栀子5~10g,制大黄3~9g,薏苡仁30g,姜黄15g,丹参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利胆通腑,清热止渴。
【临床运用】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临床治疗40例,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经验心得】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中医认为多因肺胃阴虚热盛而致,继则脾胃气阴两伤,终则肝肾阴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治疗多以清肺胃热、健运中焦、益气养阴、阴阳双补为主;所用药物多为黄芪、山药、天花粉、生石膏、熟地黄、山茱萸等。
然以之治疗伴有口苦胁痛、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等湿热证之消渴,往往效果不佳。
从肝论治糖尿病
从肝论治糖尿病
张兆和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4(014)002
【摘要】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
甜味为特征。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生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1]。
《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
瘅。
”“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张兆和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中医医院,青田,323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前期从肝论治七法 [J], 徐翔; 倪青
2.从肝论治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J], 胡佳卉;钱会南;杨凤;黄兆涵;白雪芳
3.从虚、郁、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J], 李勤;谢冰昕;靳敏;
吴瑞;李乔;倪青
4.从肝论治糖尿病伴焦虑障碍 [J], 张弦
5.从肝论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J], 刘姝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志强基于肝脾相关理论辨治偏头痛经验撷粹
于志强基于肝脾相关理论辨治偏头痛经验撷粹赵丹;刘长玉【摘要】于志强教授认为偏头痛病机复杂,常与肝脾功能失常,痰瘀等病理产物阻滞脑窍有关.治疗上以肝脾为核心,痰瘀并治,分型论治,旨在恢复阴阳平衡.临证注重活血化瘀、祛痰息风,常选用风药与虫类药物.附验案1则以佐证.【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7(049)007【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肝脾相关;偏头痛;中医病机;分期论治;活血化瘀;祛痰熄风;名医经验【作者】赵丹;刘长玉【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9偏头痛为血管神经源性头痛,是由于颅脑血管发作性的舒缩功能紊乱,体液因子改变导致血流分布异常,累及痛觉纤维神经而发生[1]。
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头部突然性疼痛,呈剧烈跳痛,胀痛或刺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等症状,伴或不伴有先兆症状如眼前闪烁或黑矇、视物变形、皮肤感觉麻木或针刺样等,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不等。
本病为临床多见的原发性头痛,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善于思考,学研丰硕,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传统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在诊治偏头痛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兹收集整理于师经验如下,以思中医学之意蕴。
中医学理论阐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取类比象与外在自然界之事物现象相关联,统御于阴阳。
人体每于邪正相争失衡时发为疾患,诸病理现象均系于五脏生理功能之受损,谓“五脏分证”。
中医之五脏在形态性结构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功能性结构,心系、肺系、脾系、肝系、肾系五大系统相互为用,其中肝系统(肝-胆-筋-目-爪)与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联系紧密,在临床病证诊治中应用广泛。
1.1 形态结构,相互关联肝脾同位于腹腔,在横膈之下,解剖位置毗邻;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同起于足大趾,交于内踝尖上八寸,“三阴交,骨下陷者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冲门,一名慈宫,足太阴厥阴之会”,“阴维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
中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
中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作者:杨志军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25-01【摘要】文章综合古今内外各种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
并认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虽然是“阴虚燥热”,但其发病机制却是“肝郁气滞,情志过极”。
现在医学也把自主神经紊乱、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作为切入点,证实了从肝论治糖尿病的正确性。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植物神经紊乱;理论依据糖尿病是一种现代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祖国医学将其归为“消渴”的范畴。
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与肺、胃、肾关系密切,主张上消治肺, 中消治胃,下消治肾。
从肺、胃、肾三焦论治。
但临床研究表明, 典型的三消症状仅占消渴患者的一小部分, 大多数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 临床上仅依其血糖、尿糖及糖耐量试验等检查结果方才确诊。
由此可见,三消辨证的方法已不能够完全反映该疾病的本质,近年来在突破传统三消论治观点上提出了气阴不足、脾气虚、阴阳两虚、瘀血、痰湿、肝郁等病因病机新论,在治疗上发展到从脾、痰、瘀、湿等治疗。
临床及实验发现,消渴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关系密切, 从肝论治疗效显著, 并成为消渴病研究发展方向。
下面就把从肝论治消渴的理论依据做以下简要概括:“消渴独责于肝”理论溯源《灵枢•本脏》指出:“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 胸中积热, 血气逆流,… ,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 故为消瘴”。
最早认识到了肝与消渴的关系, 认为消渴的发病与情志过极有关。
《素问微蕴•消渴病》又曰:“消渴之病则独责肝而不责肺金。
”则更强调了肝在消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儒门事亲》:“消渴一症, 如若不减嗜卧, 或不节喜怒,病虽一时治愈,终必复作。
”说明消渴的发病及反复均与肝有关。
治疗糖尿病患者肝肿大的体会
姜 u
壬金 乏 :
~
差
垂
乏 乏
萎
垂
乏 宁
。 ∞ s 1
垂
t冬 巳
辛
耄霉
巳
。
l 2
%
6 I
垂
.
童
重
蔓
受 菱
.萎 量
主 £
爿 妥
N 叉
乏
芝 差
芝 g I 参 量
妻
. 砉乏
.
.
:妻
南 . 莹
.
。 】 I . ∽ \ .
勺 ¨ ∞ ∽ .
的 \ 暑一 .
∞ H ¨ ∞ .
暑0 一 \ I J 1 二 )
¨
5 7
∞ .
。 一 \ H
:乏
6 I 差
量
. 芰
鸯 主
兰 壬
习 . .q =
善
己
叠 一
毒言
.
鬈
奎 . 丈夏
u
芜 u冀
:
乏
茁
差
、
u ,北 京 :科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n】 - u 陈伟 , 糖尿病怎么吃 怎么 养大 全集 n
^ j
d 乏 茎
丰 ?垂
雪
彳
垂
戈
~
2
: ( ( 重
鼋
:
芝 s I 差
窆
s I 3
委 量
童
蚕
塞 .茸 6 I 暑 委 垂
誊
芝 。 :
。
: 码 一
∽
∽ ∞ ∽ \ .
于世家教授运用黄芪治疗糖尿病兼证经验撷菁-郝宏铮,于世家
100第17卷 第7期 2015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7 Jul .,2015黄芪,味甘而性温,归肺、脾二经。
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于世家教授从医30年余载,对糖尿病兼证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
笔者有幸师从于教授,现试将于世家教授运用生黄芪加味治疗糖尿病兼证的临证心得归纳总结如下。
1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一种,多由于胃排空延迟而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甚至食入即吐。
中医可归为“消渴”“痞满”“呕吐”证治范畴。
多因消渴日久,饮食不节,情致失调,感受外邪等导致肝脾胃功能失司,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
病理性质或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
于教授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脾,如《杂病源流犀烛》:“痞满,脾病也,本有脾气虚……”。
于世家教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证属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之痞满,临床症见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重用黄芪,取其益气升清之功。
如《本草正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如胀闷较重加枳壳、榔片、厚朴、莱菔子以理气运脾;纳呆厌食可酌加砂仁、神曲、焦三仙。
又有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者可加用干姜以增温阳健脾之功。
如痞满未能及时纠正,而致脾胃更虚,症见食欲不振,食入难化,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证属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则选用黄芪建中汤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黄芪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化裁而来。
《金匮要略论注》:“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耆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之以补不足”。
若呕吐清水痰涎不止,可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降逆止呕。
全国名老中医于志强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疾病发生的渊薮,提出了伤寒外感,温热之病,内伤 疾病运用升降出入理论辨证施治,谴方用药当寓升 中有降,降中有升,疗效显著。 2 重视“气血津液辨证”
* 基金项目: 于志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 目,天津市中医传承(研究)-于志强工作室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朱林平(1980-),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
于志强教授,男,天津市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内经》的“气机升降论”、“五郁论”中汲取《丹溪心
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 学专家。1976 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中医系,现为全
法》、《王旭高临证医案》等医家治郁心得,下阅明清 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
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验,提出“诸般郁滞,以气郁为先,而后有水液之郁,
Feb. 2017熏Vol.34 No.2
“读经典、拜名师、勤临床”的名医战略道路,需广悟
经典,熟读历代医家典籍,尊古而不泥古,学术上兼
容并蓄,吸收各医家学术精华,博采众家之所长,融
会新知,衷中参西,勤于临证。于教授身体力行,常
日间应诊,闲暇之余即博览群书,努力钻研,研究中
医经典著作,阅览历代医籍,午夜一灯,晓窗千字,
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天津市 久之则生血络之郁,郁滞由无形而生有形;而诸般
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 科医、教、研工作近 40 年,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参与完成专著 5 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多
有形之郁滞,又阻滞气机之通道,加重气机之凝滞, 则气郁更甚”的“郁滞论”学术思想。
[4-7]
等经典名方有独到的应用心得 ,擅长运用中医药
于志强临床运用藤类药物经验
于志强临床运用藤类药物经验°姬壮壮I祁向争2于志强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250)摘要藤类药种类繁多,用药历史悠久,临床运用广泛「其缠绕蔓延、脉络纵横交错,像人周身之经络,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养血柔筋、清热解毒等功效。
于志强教授临证配伍,灵活化裁,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妇科疾病、风湿免疫疾病,恰如其分,每获良效。
关键词于志强;藤类药;名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于志强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T.作4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推崇“郁滞论”,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z治疗高血圧、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失眠、糖尿病、脾胃病、偏头痛、乳癖等小,疗效显著。
于志强教授临床善用藤类药,认为藤类药弯曲蔓延,犹如网络,像人周身络脉,内通外达.于周身无处不到.故善开通因风寒痰湿瘀等阻滞经络而导致的郁滞不通:笔者有幸跟师于志强教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有所感悟,现将于志强教授临床常用藤类药物治病经验总结如下,以殖同道。
1藤类药物的药用发展及特性藤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络石藤主风热,死肌,痈肿不消,喉舌肿,润泽,好颜色。
”至宋代藤类药临床运用已经十分广泛,《证类本草》已收载藤类中药100余种I叫明清以后,医家在临证中对藤类药的特点进一步概括,明代《本草汇言》云:“凡藤蔓之属,皆可以通经入络。
”清代《本经逢原》云:“凡藤蔓之类,皆属于筋。
”于志强教授通过对历代本草关于藤类药记载的研究,以及40余年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藤类药物外形看,认为藤类药藤蔓纵横交错,像人周身经络网络全身,藤类药多能深入络脉而祛除邪气。
同时藤类药物质多硬、伸展延长,如人身筋脉联络关节,司关节运动,具有伸展之性,从中医学取象比类、以形治形的角度分析.藤类药多能疏通瘀滞。
于志强教授运用升降散经验
于志强教授运用升降散经验作者:黄丹妮朱林平吴昀张嘉琨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9期摘要:升降散一方载于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是治疗阳热怫郁,气机失调的重要方剂。
于志强教授基于“气机之郁”理论,认为本方的病机关键是“内有郁热,气机升降失调”,从异病同治角度出发,谨守病机,化裁新方,扩大了升降散的治疗范围,灵活运用于治疗荨麻疹,口腔带状疱疹及偏头痛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全国名老中医;于志强;升降散;气机之郁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9-0008-04于志强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多种内科疑难杂病[1-6],临证强调抓主症、守病机,推崇“郁滞论”,认为“郁滞”为百病之始,尤以“气机之郁”为先[7],并善用升降散,于教授认为凡病不论外感和内伤,只要证见内有郁热,气机升降失调者,皆可予升降散加减。
有幸跟师于教授门诊学习,受益匪浅。
现结合于教授“郁滞论”思想与“异病同治”理论,举其灵活运用升降散治疗荨麻疹、带状疱疹及偏头痛的验案如下,以飨同道。
1 于教授基于“气机之郁”理论简述升降散1.1 郁滞伊始,开郁为务于教授认为“郁滞”为百病之始,尤以“气机之郁”贯穿疾病始终,倡导“宣通郁滞,調气为先”,“恢复气机平衡”[7],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8]。
气机指气的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9],说明气机维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素有“百病生于气”,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病乃丛生。
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于志强教授运用逍遥散加减临床经验
河北中医 2 0 1 4年 1 月第 3 6卷 第 1 期
尊 翥 鑫 簿 荔 强 : 囊 : 誊 蓦 荽 : 蓦 茹 ; ※ 筘 x
::: :: : 棼
高某 , 女, 4 8岁 。2 0 1 0—1 2—1 2初 诊 。多 汗 、 心烦 不 得 眠 2个月 。患者平 素性情 急躁 , 本次 发病证 见 多汗 , 心 烦不得 眠 , 善太息, 舌红 少 苔 , 脉 弦细 。中 医诊 断 : 脏躁。 证属肝郁血 虚 , 阴虚 内热 。治宜疏肝理气 , 养血 和营安神 。 方 用逍 遥散 合甘麦大枣汤加 减 。药 物组成 : 柴胡 1 0 g , 当 归1 5 g , 白芍药 1 5 g , 茯神 1 5 g , 薄荷 ( 后下 ) 3 g , 炒酸枣 仁
【 关键 词】 逍遥散 ; 名 医经验 ; 中医疗法 ; 于志强
3 0 0 1 5 0 )
【 中图分类号 】 R 2 8 9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4 ) 0 1 — 0 0 0 5 一 O 2
于志强教授 系天津 中医药大 学第二 附属 医院 主任 医
瓦楞子 1 5 g , 牡丹皮 1 0 g , 栀子 1 0 g 。7剂 , E t 1剂 , 水 煎 取
床运用逍遥散加减治 疗内伤杂病及妇科疾病常可 获 良效 。 现将于教授 运用 逍遥散的临床验案列举如下 。
1 胃 脘 痛
张某, 女, 5 6岁。2 0 1 1—0 2—0 6初诊 。 胃脘 胀 痛 2 周 。患者 2周前 因情 绪激 动后 出现 胃脘胀 痛 , 昼轻 夜重 。 伴两胁作痛 , 善太息 , 恶心 , 纳呆 , 倦怠乏力 , 舌 质黯红有 瘀 斑, 苔薄 白, 脉弦细 。中医诊 断 : 胃脘 痛。证 属肝郁 脾虚 , 肝 气犯 胃, 瘀 血 内停 。治 宜疏肝 解郁 , 健脾 和 胃, 活血 止 痛 。予 逍遥 散加减。药物组成 : 柴胡 1 0 g , 当归 1 5 g , 白芍 药1 5 g , 薄荷( 后下 ) 3 g , 茯苓 1 0 g , 白术 1 0 g , 炙甘草 1 0 g , 煨 生姜 3片 , 五灵 脂 1 0 g , 草果 1 2 g , 延胡索 1 0 g , 丹 参
于志强教授经络辨证临床验案
于志强教授经络辨证临床验案作者:朱林平李侠祁向争刘岩曹旭焱刘长玉杜武勋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04期摘要:于志强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心系疾病。
于教授临证时对于临床辨证,从八纲、脏腑、三焦辨证到气血津液等辨证运用娴熟,同时在合理选用上述辨证外还十分重视经络辨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更佳。
通过总结于师之经络辨证思想,并临床举隅经络辨证验案三则。
关键词:于志强;经络辨证;验案;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4-0001-04于志强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心系疾病[1-2]等。
跟师于教授临床侍诊,对其临证时的辨证思想略有所得,于师对于临床辨证,从八纲、脏腑、三焦辨证到气血津液等辨证运用娴熟,并往往还会在上述辨证基础上结合运用经络辨证,临床疗效更佳。
本文浅述于师之经络辨证思想,并临床举隅经络辨证验案三则。
1;于志强教授经络辨证浅识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于师临证时在继承前贤医家创立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还重视“气血津液辨证”,将诸多辨证体系熔为一炉[3],同时还强调经络辨证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包括对于十二正经、络脉及奇经八脉等的辨证,尤其重视其在杂病治疗中的作用。
于师曰,《扁鹊心书》有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因此于师在临证时常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强调经络辨证与八纲、脏腑、气血津液辨证等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理法方药相贯连的辨证论治方法。
如于教授谓足厥阴肝经为人身十二正经之一,从经络学说而言,《灵枢·经脉篇》载“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中医如何通过平肝疏疆来治疗糖尿病
中医如何通过平肝疏疆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异常升高。
西医常采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或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但中医通过平肝疏犯的方式也能够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通过平肝疏犯来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热犯犯等有关。
其中,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认为通过平肝疏犯可以调节气血,改善糖尿病病情,达到治疗目的。
二、平肝疏犯的基本原理平肝疏犯即通过调节肝气,化解肝郁,改善肝气滞症状,达到疏泄犯零的目的。
具体操作中通常采用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等方法。
平肝疏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肝经穴位,调节肝脏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三、平肝疏犯的主要方法1. 穴位按摩疗法平肝疏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按摩肝经相关穴位达到调节肝气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太乙、风池等。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疏泄肝气,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糖尿病症状。
2. 中药调理中医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也可以通过平肝疏犯来治疗糖尿病。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天花粉、柴胡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调节气血等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的病情。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症平肝疏犯虽然可以治疗糖尿病,但同样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与禁忌症。
首先,平肝疏犯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最好在中医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需要遵循中医调理的原则,个体差异要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治。
最后,中药调理时要注意草药的剂量与配方,避免过量或混淆用药。
五、案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说明平肝疏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某患者,男性,45岁,患糖尿病已有5年。
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他开始尝试中医的平肝疏犯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他的血糖水平稳定下降,体重减轻,胃肠症状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
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
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
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
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
下三消。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
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
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
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
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
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
《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
病消瘅易伤。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
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至今消渴。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
”也认为
明确指明与情志因素有关。
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云:“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阴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蜇藏。
”
通过上述两位医家的论述,认为糖尿病与肝关系密切。
二病因病机
纵观历代医家论述,足以证明,消渴之病,病位在肝,但与肺、脾(胃)、
肾三脏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条达之情,郁久化火,肝
火或刑肺金,或乘脾(胃)土,温热内生,或下灼肾水(子病及母),津伤液涸,则三消乃作,变证从生。
三分型证治
(一)肝郁化火,灼伤阴液
主证:烦渴多饮或多食,口苦易怒,面赤眩晕,溲黄便秘,或胸闷胁痛,或
嗳气返酸,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多弦滑或滑数。
治则:酸泻肝木,清热生津。
方药:消渴煎I号。
柴胡10g 木瓜15g 白芍15g 乌梅15g 天花粉30g
黄连10g 梔子10g 生甘草6g 麦冬12g 黄芩10g
方解:本方是在《类证治裁》的“乌梅木瓜汤”合《丹溪心法》“川黄连丸”的
基础上化裁而得,方中以乌梅、木瓜、白芍三药酸泻肝木为君,乌梅、木瓜又有
酸甘化阴之功。
以柴胡、黄芩、梔子,疏肝清热为臣,佐黄连清心泻火,“实则泻
其子”,以天花粉、麦冬,清热止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1.如消谷善饥明显者,加生石膏,清泻胃火。
2.若肝阳上亢,眩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玳瑁平肝熄风。
3.若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或生大黄,通腑泻热。
4.若胸胁痛明显者,加之以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止痛。
(二)肝郁土壅,湿热内生
主证: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易怒口苦,胸闷纳呆,头沉身重,四肢乏力,
舌体胖大,苔黄腻,脉象弦滑。
治则:疏肝清热,燥湿健脾。
方药:消渴煎II号。
苍术12g 黄连12g 柴胡10g 荷叶10g 枳壳10g
葛根10g 蚕砂(包)10g 鸡内金10g 梔子10g
方解:本方是在朱丹溪“越鞠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得,方中以柴胡、枳壳,疏肝解郁,升降气机,以苍术、蚕砂、梔子、黄连,清热燥湿,以葛根、荷叶升
胃中清气,生津止渴。
加减:
1.若见双下肢水肿明显者,加泽泻、冬瓜皮、车前草,利水消肿。
2.若兼舌暗瘀血者,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
3.若见湿热瘀血积于胁下(脂肪肝)者,加决明子、鳖甲、茵陈,以增清热
化湿软坚散结之力。
4.若见呕恶厌油明显者,加竹茹、生山楂,消食化积,降逆止呕。
(三)肝郁脾虚,脾津不摄
主证:情志抑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频尿甜,口渴多饮,形体消瘦,
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暗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或虚弦。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升清。
方药:消渴煎III号。
柴胡6g 枳壳6g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5g 当归12g 茯苓15g 葛根12g
陈皮10g 炙甘草10g 山药10g
方解:本方是在“钱氏七味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补气健脾,以葛根升发脾胃阳气,升降气机,以
当归养血活血,以陈皮理气行气,旨在补而不滞。
加减:
1.若腹胀明显者,可加厚朴,理气除胀。
2.若腹泻便溏明显者,加莲子肉、白扁豆淡渗健脾止泻。
3.若兼四肢麻木者,酌加桑枝、姜黄、蜈蚣、牛膝活血通络。
4.若兼尿如浮脂者,乃肾不约制,加服金匮肾气丸。
(四)肝肾阴亏,燥热津伤。
主证: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或视物模糊,或耳聋耳鸣,舌质红,舌体瘦而少苔,脉象弦细而数。
治则:滋补肝肾,清热生津。
方药:消渴煎IV号
熟地黄24g 制龟版(先)15g 知母10g 山萸肉12g
白芍15g 沙苑蒺藜10g 菟蕬子10g 玉竹15g
天花粉15g 枸杞子15g
方解:本方是在朱丹溪“大补阴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以熟地、枸
杞子、制龟版、菟蕬子滋补肝肾,以白芍、山萸肉、沙苑蒺藜收敛肝肾,补肾固精,以天花粉、知母、玉竹,清热除烦,止渴生津。
加减:
1.若视物模糊明显者,加夜明砂、蜜蒙花养肝明目。
2.若夜尿频多者,加桑螵蛸、补骨脂补肾缩泉。
3.若耳聋耳鸣者,加磁朱丸以治元。
4.若心烦不寐明显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血安神。
四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性,60岁。
初诊时间:2011年1月14日。
主因糖尿病史一年,
口干口渴,乏力两周就诊,患者素体肥胖,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及症状,体检时发
现血糖略高,经多次复查血糖及胰岛素激发试验,诊断为糖尿病,但并未系统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
近两周来自觉口干,口渴,饮水较多,身重乏力,而到门
诊就诊,症见:口干口苦,饮水较多,呕恶纳呆,烦躁易怒,头沉身重,四肢乏力,形体肥胖,双下肢水肿,舌体胖大,苔黄腻,脉象弦滑。
实验室检查:空腹
血糖:7.9mmol/L、尿常规:尿糖+。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证属:肝郁土壅,湿热内生。
治以:疏肝清热,燥湿健脾。
主方以消渴煎II号加减治疗。
处方:苍术12g、黄连12g、柴胡10g、荷叶10g、枳壳10g、葛根10g、蚕砂(包)10g、鸡内金10g、梔子10g、泽泻10g、冬瓜皮15g、车前草10g、竹茹6g、生山楂10g。
水煎服:7付。
二诊:2011年1月21日,服用前方后,患者病情好转,口渴减轻,纳呆减轻,双下肢水肿减轻,无口苦,无胸闷,仍有头身沉重,呕恶,四肢乏力,舌体
胖大,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得之治疗辩证准确,治法得当,仍守原方去
泽泻、冬瓜皮、车前草,再服7剂巩固疗效。
三诊:2011年1月28日,服用前方后,患者病情好转,无口渴,饮水量减少,无呕恶,饮食量可,感觉头身沉重四肢乏力略有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滑。
复查空腹血糖:6.3mmol/L。
得之治疗辩证准确,治法得当,前方去竹茹、山楂继服7付,巩固疗效。
四诊:2011年2月4日,服用前方后,患者病情好转,饮水量可,无口渴,
体力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得之治疗辩证准确,治法得当,仍继服前
方巩固疗效,将上方制成水丸,每次10克,每天三次。
病情好转,未再就诊。
五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
渴病”范畴。
然导师认为糖尿病不只是与肺、胃、肾三脏有密切的联系,而与肝脏有着密切地联系,故应注重从肝论治。
导师从肝论治糖尿病,应用消渴煎系列取
得很好疗效,为我们开拓思路,提出新的辩证理论,值得验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