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历史模拟测试题
2014年高考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3
2014年高考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中国自秦统一后就确定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理念,而古希腊的伯利克里却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下列对这两类东西方古代政治理念分析有误的是:A.不同的经济模式决定不同的权力分配 B.虽理念不同但对东西方政治影响深远C.理念均符合各自国情有助于国家崛起 D.中国、希腊就此成为古代著名的大国13.汉承秦制,但往往承其职而易其名。
如汉代的“执金吾”,职能是“掌京师盗贼”,显然沿袭了秦代一职。
划线处应填入的是A.中尉 B.将作少府 C.御史大夫 D.典客14.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立十三个州部,其中十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
据此可以反映出:①中央集权趋于强化②儒学地位上升③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④秦代以来的监察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以西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背景创作的明代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屡屡有使用火药的描写,如第九十二回中:“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有学者以此提出火药及火药武器发明于商周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小说家是受了明朝生活的影响才这样描写的。
对此,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情景往往是虚构的,不能作为史料B.该小说在民间十分普及,其情景可作为史料C.文学作品只可用于考证作者生活时代的史料D.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须详加考辨16. 以下图为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的课题有①清王朝自救运动②近代工业的起步③实业救国思潮④民族工业的春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17.从《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18.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4.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5.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6.《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7.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高考2014年度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度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文综)历史部分高考2014年度历史5校联考模拟试卷命题:何小敏吴亮会本卷共2大题,16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2、敦煌出土盛唐至宋初的一首诗作:“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
对此解读不确切的是()A.均田制的败坏,分封制瓦解B.土地兼并的严重C.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D.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3、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文章“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
真正的问题是:谁来实施这一政策?”这篇文章应发表于()A. 19世纪3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5、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6、某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1.《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
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
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
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义,只会使人迷惘。
这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3.“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指出:秦朝设立丞相,短命而亡。
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4、行商是清朝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产物。
在十三行行商制度下,外商投行后,报关纳税以及出售购办等一切贸易事务均由行商代理,日常生活也受行商约束,如不得擅自出入商馆(商业会馆)、雇佣华人不得超规定之数。
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A.十三行是拥有垄断外贸特权的外商组织B.行商是清朝重要的商人资本集团C.十三行是清朝保障关税防范外商的工具D.行商兼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职责5、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6 “(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俱孙,叔向子,相恶于君。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晋益弱,六卿皆大。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2014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
[键入文字]
2014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
摘要: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是有所帮助的,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总结的2014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60 分)
1.《资治通鉴》第191 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史称“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①孔子倡导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西周确立的宗法制④唐朝法律的选官制度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
B.改革官制
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
D.强化皇权
3.《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
B.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卖买”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1。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25.两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忆了时代和家族出路。
甲文人虽然看到战乱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乙文人对于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样感到渺茫,但他所处的时代,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的仕途提供庇护。
请问,甲、乙两位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A.元朝、明朝B.元朝、清朝C.魏晋、宋朝D.汉朝、唐朝2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27.“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②突破了公民的局限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28.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29、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7根烟筒(右图)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
如东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 历史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该思想家应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A考点:根据材料,晋文公因“僭越礼制”而遭受指责,这正好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关于“礼”的主张。
故选A。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C.都曾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考点:分封制、郡县制的比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度,而“郡县政治”是指郡县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不是;郡县制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分封制维护了奴隶制度;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
所以答案选C。
3.《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答案】B考点:生产工具的进步。
根据所学,“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不难得出作者认为当时的农业生产特别重视人的细致操作、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体现了精耕细作。
故选B。
4.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①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④【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能够看出商品交易场所与居住的邸店以及手工业作坊还有较为严格的界限,这说明唐代对市场管理依然较为严格,同时结合所学不难判断邸店兼营旅店、货栈业务,所以③④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①②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活字印刷开始于宋代,明清时期商帮出现,所以答案选③④C项。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文科综合【试卷综析】本试卷是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该试卷坚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依托历史材料来支撑题干,创设问题,本套历史试题基本上题题如此,试题中所出现的材料尽量不直接来源于教材,材料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有效信息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
在能力考查方面,试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
除了文综考试大纲强调的四大能力要求外,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诸如尊重客观史实的意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和能力及对新史观的了解程度。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24.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①取代了相权②行政效率低下③强化了君权④始终由高官任职A.① B.③ C.①② D.③④【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到明清中央官制的演变,加强了皇权,故③正确;中朝的出现,分割了宰相的决策权,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不能统帅六部百司,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因此①错误,排除;军机处具有密,速,简等特点,故②排除;中朝一般由出身低微,与皇帝亲近的人担任,故④排除。
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题文】25.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地是A.《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B.《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C.《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故C项正确;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故A项错误;《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故B项错误;《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D项错误。
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2014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24.《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维系统治秩序25.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内外百官和王室宫廷均在监察范围。
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
这一变化说明A.相权因御史独立而遭削弱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C.御史台权力地位不断上升 D.王室和宫廷不再受外来监督26.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
”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
这表明A.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落后27.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是秦亡汉兴的原因之一。
这反映了汉武帝实行A.开明的文化政策 B.相对自由的文化政策C.相对温和的文化政策 D.严厉的文化政策28.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文人生活腐朽化B.文学作品世俗化C.文学作品商品化D.市民阶层扩大化2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罗马人完全尊重习惯法B.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C.将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D.实现了人人平等法律至上30.欧洲人普遍认为: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可行的政体。
欧洲人这一认识是基于A.英国革命 B.美国革命 C.法国革命D.俄国革命31.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江苏省南京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扫描版含答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21.(13分)(1)相同:人臣要效忠君主。
(1分)不同:荀子认为如果对君主有利可以抗命;韩非子则主张人臣对君主要绝对服从。
(2分)(2)表现:君主胸怀宽广;大臣正直敢言;政治风气良好。
(3分)(3)不同:严厉;宽恕。
(2分)特征:专制独裁;随意武断。
(2分)(4)因素:传统思想的影响;君臣的个人因素;君主专制体制。
(3分)22.(14分)(1)主张:经济立法;完善国家的金融体制;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民计生)。
(4分)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
(1分)(2)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城市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3分)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1分)(3)特征: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分享。
(2分)。
因素: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化。
(任答1点给1分,共2分)(4)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族振兴)。
(1分)23.(13分)(1)精神: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1分)列举:航海事业,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科学研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
(2分)(2)24.(10分)(1)观点: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2分)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
(2分)(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
(1分)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2分)(3)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
(任答1点给1分,共2分)(4)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
(1分)25.(10分)(1)观点:德性(善和美);中庸,适度。
(2分)对象:人和人类社会或雅典公民。
(1分)(2)主张:法治,理性;民主,反对专制。
(2分)背景:民主政治的发展(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人文主义。
2014届高三模底考试历 史 试 题(含部分答案)
2014届高三模底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E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宽松文化政策促成的战国“百家争鸣”,为中华精神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答l~2题。
1.“崇尚自然”,“不急功、不媚俗”,“追求精神独立”,这些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写照()A.孟子B.庄子C.董仲舒D.王阳明2.《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3.《苟子·议兵》载:“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此有关的主要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整顿吏治D.实行连坐4.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为此,他决定()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5.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渐变和突变的统一。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表现在()①指南器具②印刷技术③造纸技术④火药武器图1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山东省滨州市2014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014.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l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3.“编户齐民”,意指国家通过户籍制度,以户为单位将人民纳人国家组织(编户),并利用乡里作为地方行政组织掌控地方;天子统领万民,所有人在理论上是平等的(齐民)。
这旨在A.打破等级界限B.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君主专制D.完善户籍管理14.据《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描述:康熙年间鲁西南曹县,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乾隆间,鲁北沾化县“通县所赖惟小麦、棉花二种”。
材料反映了当时山东A.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发达,棉花出口增加迅猛C.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D.棉布开始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料15.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16.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据统计,从1887年到l897年,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这表明A.内阁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B.议会已经退出国家权力中心C.内阁秉承议会旨意管理国家D.英国议会民主制度日益完善17.《社会契约论》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强烈震荡。
2014高三辽宁模拟卷历史
2014高三辽宁模拟卷历史一、选择题。
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2.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
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
”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 )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 B.重视农工,勤俭治国C.民富是国富的前提 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26.3.16世纪至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这些中国瓷器大多是订烧瓷,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而特别烧制。
清代西方“订烧瓷”的主要客商已由晚明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而转为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外销传统手工业品根据市场需要而改变C.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工厂D.中国开始了有限对外开放的贸易方式4.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
工人人数38万人。
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11万吨。
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
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
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D.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5.“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
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6.阅读《全国注册轮船历年增长比较表〈1928-1935年〉》。
2014届高三历史模拟测试
2014届高三历史模拟测试考试说明: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查范围为必修1、必修2、必修3。
第I卷选择题(满分44分)(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商姓者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史书记载:“郡有盐、铁官名,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
”材料反映的制度开创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3.唐诗有云:“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酒姥溪头桑袅袅,春巷摘桑喧姹女”。
这些诗句反映出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集贸市场的繁荣B.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种植C.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4.《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5.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术版年画,起源丁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
下列邮票中的绵竹年画①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②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尚③证实了古代文入画的出现④体现出其题材广泛的特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6.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刨办的商办企业的情况。
出现第1I阶段发展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清末“新政”奖励发展实业③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规定④“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A.①④B.②③C.③④D。
2014届高三历史训练题及答案
2014届高三历史训练试题 2013.10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公把商贵族徽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3.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反映出A.不了解世界形势 B.坚定的民族气节C.痛恨清廷腐败 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4. 1934年,国民党的一位高官批判某历史事件时说“大部分均系破坏工作,以致吾国同有之文化摧毁无余”。
他批判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日本侵华5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6.1871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某记者在广州的一篇游记,描写广州“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铀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下列关于当时广州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广州是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B.广州传统的商品经济已经瓦解C.广州是中西合璧的对外开放城市D.西方文化的传播导致传统文化已消失7.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图1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3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8.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说法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凤凰网载文《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等,也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忽视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真正黑手——厘金(商业税)。
”作者认为()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B.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传统经济C.重农抑商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4.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5.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6.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局面。
河南省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河南省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2.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3.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
这反映出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4.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民主共和D.民为邦本6.“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
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这反映了罗马法A.保持习惯法传统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C.崇尚自由和理性D.强调客观公正的解决现实问题7.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三历史模拟测试题
2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
A.作者认为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典章制度的源泉
B.作者有一种对西周制度的作用过于理想化的学术倾向
C.作者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
D.作者认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
25.“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B.《唐六典》C.《宋史会要》D.《清史稿》
26.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27.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但是,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
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28.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29.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30.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理论武器
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C. 成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的思想渊源
D.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31.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的主要表现在
①揭露批判天主教会②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③以理性主义为核心④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33.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指出中俄家庭就像亲人一样一起生活。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E B.B=F C.C=G D.D=H
34.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
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70年代初,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因此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35.普朗克说:“经过我一生中最紧张的几个星期的工作,黑暗中终于露出光亮,一幅未知的远景开始朦胧地显示出来。
”材料中的“光亮”露出的主要意义在于
A.打击了上帝造人的神学观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D.推动了人类对宏观世界的探索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关于中国秦朝和古代希腊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24——28、CCCAC 29——33、DCDDC 34——35、DC
信息1:秦朝实行郡县制,古希腊实行城邦制。
说明:秦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古希腊平原小,山岭、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峡谷和海岛中,形成城邦体制。
信息2:秦朝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古希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
说明:秦朝是大河文明,古希腊是海洋文明。
信息3:秦朝农耕比较发达,古希腊工商业比较发达。
说明:秦平原广阔,河流纵横,易发展农业; 古希腊平原小,多山、多岛,海岸线曲折,易发展工商业。
信息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雅典早期民主政治。
说明:秦小农经济发达,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为了维护统治,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希腊城邦狭小,人口少,易实行直接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