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语文2020年8月注意事项:1.本试题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将一次次磨难变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她饱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

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化危为机的生存智慧。

这种智慧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

这种智慧也是一种超验思维,是预防事物发展结果与中华民族愿望相背离的超前性思维方式。

细究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古训,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化危为机的辩证生存智慧。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

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

春秋时期,混战不断,四夷交侵,礼崩乐坏,多重危机促使孔子罄竭心力建立六经经典文化体系,推动思想的繁荣发展,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一个“备受外来蛮夷欺凌的衰弱民族”,国家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挽救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2021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2021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2021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烘焙./蓓.蕾恫.吓/恸.哭面颊./汗流浃.背B.跻.身/同侪.迄.今/收讫.踉.跄/不稂.不莠C.沙碛./浸渍.神祇./福祉.咋.舌/乍.暖还寒D.桎梏./诰.命结.伴/诘.问筵.席/垂涎.已久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尽管农民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总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从总量上看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和潜在的消费支出。

B.正规宣传途径不畅通导致了公众接收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大众对养生、保健等产品盲目推崇和跟风。

C.NBA总经理斯特恩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他要孤立球员工会的干事长亨特,让他成为反面典型,而球员工会主席费舍尔被他操纵和利用。

D.应该说,考虑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少了,相反,漠视以至伤害学生心灵的教育运作模式却愈演愈烈。

3.下面这段文字是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经历的第一个阶段,请概括这个阶段飞船的四个动作?请简要概括。

(4分)当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测控指挥部门向飞船注入返回指令,飞船调整飞行姿态,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分离后的轨道舱继续在轨飞行,进行科学试验。

接着,飞船再次完成制动姿态调整,尾部朝向飞行方向。

飞船按程序点燃发动机制动,完成离轨操作任务,进入返回轨道。

制动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必须精确控制,点火时间相差1秒钟,就会使飞船落点位置相差9公里。

▲4.“中秋节”和“教师节”常常连在一起,请你写一段话,向老师表达“中秋节”的祝福。

不超过30个字。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柳宗元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

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

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

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

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

2021年高三年级第五次摸底(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年级第五次摸底(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年级第五次摸底(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衅.钟/河畔.忖度./度.量庠.序/痛痒.赡.养费/瞻.仰B.秦塞./塞.车栈.道/饯.别咨.嗟/恣.意将.进酒/铿锵.C.房舍./舍.弃盘飧./餐.厅旧醅./涪.陵干.云霄/干.枯D.酒馔./撰.写商贾./贾.谊便.嬖/便.宜涕.泗流/孝悌.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B.经过精心筹备的小商品博览会,汇集的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达到60000多种,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近期煤炭价格一涨再涨、网友戏称继“蒜你狠”、“豆你玩”之后上演的“煤超疯”它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价格水涨船高....。

D.记者看到,在几家大型卖场,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热销的半大不小....的商品,商场不给送货,消费者买后需自己搬回家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

C.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D.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挖掘和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

①且遭蹂躏之后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⑤虽屡遭兵火⑥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A.③⑤④②①⑥B.②①④⑤⑥③C.②⑤⑥①④③D.③②④①⑤⑥二、阅读下面外文字,完成5—7题。

2021届青州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1届青州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1届青州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受互联网传播影响,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发展趋势有了显著变化。

随着网生代对纪录片需求日益增加,纪录片受众年龄普遍偏大的格局已经改变。

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原创纪录片品牌不断崛起。

“网红”纪录片的崛起,无论选题角度还是讲述方式都凸显出“以新取胜”的理念。

《人生一串》让市井气十足的街头烧烤摊成为主角,用极致的“俗”撬动表达的“新”;《如果国宝会说话》,抛开了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宏大叙事,以几分钟一集的轻盈姿态讲述历史故事。

创新之于纪录片,已从“附加分”变为普遍的受众期许。

“求变,求新,求跨圈”是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基本创作生态。

一些基于互联网审美的创新制作手法,不断拓宽着纪录片的外延。

纪录片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家庭相册”,强调关注社会命题和细微之处见人情人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这种与生俱来的精英式优越感,让国产纪录片成为少数人的自我文艺表达。

可喜的是,近年不少纪录片在勇于直面现实与沉重的同时,也积极辟出了符合大众审美的表达、传播路径。

得益于更精进的表达,纪录片的“沉重感”不但没有吓跑观众,还成为当下娱乐氛围中的理性调剂与刚需。

纪录电影《四个春天》用质朴的生活哲学与痛苦握手言和的情节令观众动容;《生门》,则将小小产房变成一面折射社会问题与人情冷暖的棱镜……在学者看来,成熟的展现手法之外,这类作品带给观众感动,还因为其正确的精神落脚点:展现生命的可贵与尊严,引发人们对社会议题的思考,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正如一位纪录片人所说:“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拍摄对象,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判。

”(节选自《文汇报》2019.5.12期《中国纪录片产业规模十年增长12倍》,有删改)1. 请简要概括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发展趋势的显著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 请解释文中“沉重感”的含意。

3. 根据材料,分析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面对新的变化,应该怎样做?(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1年高三下学期阶段练习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阶段练习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阶段练习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语言知识与应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

能把对土地的和对上天的,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

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②在未来的世界里,科技元素会越来越多地被于生活中,不仅仅是鞋子,还会有更多的生活必需品被智能化,的智能产品将会让人应接不暇。

A.眷恋敬仰运用层出不穷B.眷念景仰使用层出不穷C.眷恋景仰运用琳琅满目D.眷念敬仰使用琳琅满目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据最新数据显示,xx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算成年率萎缩6.8%,是该国经济自2011年“3·11”大地震受到重挫后遭遇的最大降幅。

B.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C.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对高通发起了反垄断调查,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这项调查正值发改委加大对科技公司的审查力度,特别是授权移动设备和网络专利技术的公司。

D.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都曾有过各自的“黄金时段”,而后又因为先天的限制而陷入低谷。

香港电影人在“北上”的路途上走得更远,也起步得更早。

3. 下列诗句中与“天香月色同僧室”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叶落猿啼傍客舟 B. 魏国山河半夕阳C.花间觅路鸟先知 D.寒林空见日斜时4.下列楹联出自名人故居,与故居主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治经先考文博学冠群伦,千古不朽作原善共疏证。

②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

③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④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

A. ①戴震②公孙杵臼③李清照④梅兰芳 B.①戴震②程婴③晏殊④梅兰芳C.①梁启超②公孙杵臼③李清照④侯宝林 D.①梁启超②程婴③晏殊④侯宝林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和我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2021届沛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沛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沛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瓦浪如海①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

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②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

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

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的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

”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③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

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

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

④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⑤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

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五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五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五模语文试题(有答案)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五模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同阶段的抗美援朝战争文学创作在观念、主题、文体、形式、内容等方面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弘扬始终不曾中断。

不同年代的作家对这场战争的持续书写,最终汇聚成刻录英雄壮举、鼓荡时代精神的文学强音。

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初期,继承了解放前的革命文艺传统,它首先是一场主题性、组织化的文学创作运动。

在物质匮乏、保障艰难的情势下,经由组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抗美援朝战争文学创作弘扬了爱国主又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大程度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

一般而言,小说创作往往需要与事件拉开一定时间距离,需要通过想象、虛构的文学形象来表达。

因此,这一时期抗美援朝战争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形成较大落差。

一方面,创作热情高涨,小说数量大。

另一方面,小说的艺术质量却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准。

有的小说中,英雄人物形象单薄、性格单一,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精细描写略显不足,存在一定的模式化与概念化问题。

但整体而言,组织化、一体化的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文学源,有效且有力地完成了对于家国主题、崇高意识、爱国精神的叙事和表达。

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融入战争文学的宏大主题和宏阔视域,受到“人”的文学思潮影响,表现重点也由集体主义的、大写的“人”变为更加人性化的“个人”,创作主体普遍更加关注战争境遇下人物的命运遭际、情感状态和心灵世界。

有的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父辈的故事,通过“父”与“子”的对话,将战争与人的命运关系引向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对人的命运给予更深层次的观照。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一批怀揣使命与责任的军旅作家基于对更多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的掌握和对志愿军老兵的采访,重新燃起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激情。

从传统的报告文学到新崛起的非虚构写作,从中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创作,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渐趋活跃。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2021年高三5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三5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三5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考试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考生必须将作答意见填涂或者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3道选做小题任选2道)。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微文化”起源于微博客的风()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的广泛普及。

“微文化”正以其“”的内涵和“”的外延,通过一些看似“”的行为从细微之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比如微博用户用140个字就能()录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也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这是“大而全”的传统表达和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小行动也能()聚成大磁场,“”的“微文化”就是一种积聚的力量,潜移()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靡mí记荟墨 B.靡mǐ纪汇默C.靡mǐ记汇默 D.靡mí纪荟墨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微言大义微不足道无微不至微而深厚B.无微不至微言大义微而深厚微不足道C.微言大义无微不至微不足道微而深厚D.微而深厚无微不至微言大义微不足道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

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

客观地说,读书的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性善良和审美情韵。

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

3.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台上玩月隙中窥月庭中望月 B.庭中望月台上玩月隙中窥月C.隙中窥月台上玩月庭中望月 D.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4. 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A.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B.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

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

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今日乃至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西周社会崇尚道德,孔子赞之曰“郁郁乎文哉”。

西周社会所崇尚的道德的核心是诚信。

与此同时,西周还视刑德为一体,以刑辅德,标准既高且严,这对于形成“郁郁乎文哉”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汲取西周以刑辅德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周人认为,修德与刑罚实为一事之两面。

然而,这种对刑德关系的思考却长期被后人曲解。

《论语·为政》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将刑与德彼此对立,而主要是强调单独用政、用刑的弊害。

但后人误解孔子的原意,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

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西周金文所提供的刑罚史料虽然极不系统,但仍可从中看出周人对于用刑的思考。

比如,西周膡匜(yìng yí)铭曰:“汝敢以乃师讼,汝尚忒先誓……宜鞭汝千,幭剭(miè wū,施刑)汝。

”意思是说,牧牛(古人名,即“汝”)违背先前所立的誓言,对其处以鞭刑一千,并施以墨刑。

这清楚地表明,西周刑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对失行者的惩罚,而是重在对失德行为的约束。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已是不言自明的问题。

但刑罚的重点如果仅仅在于禁暴惩恶,而不能戒其未发,其局限性就非常明显。

因此,西周刑罚思考的重点首先在于以刑罚约束失德行为。

德之不失,又岂可失行?这表明,周人早已懂得,崇尚道德、维护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周刑德思想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以刑辅德。

因为修德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的自觉自律,道德的丧失不能仅靠说教加以匡正,而必须借助刑罚,这体现了西周对刑德关系的基本思考。

2021年沛县五段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沛县五段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沛县五段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202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所遵循的创作路径。

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理念,首先注重的是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纯粹性,强调文化意味及笔墨法度。

不论写生还是创作,中国山水画所强调的是“有意味”的笔墨和精神,强调在笔墨中探求绘画的本体精神。

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历代大师无论是在写生还是创作中,都能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

五代荆浩居于太行山中,他常携带纸笔,在洪谷深处对景细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荆浩之“真”是他常年隐居体味到的太行山水之精神,是五代画家对于自然是“物象之源”的深刻认知。

近代山水画大家李可染尤其善于对景创作,他说:“画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任何客观事物都有无尽之处,我们不能全画下来,只能画极有限的东西。

”所谓“有限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画家之主观与山水之客观之间的“共识与共美”,是画家情思在融入之后精心提炼出的东西。

李可染的山水无论是描写漓江还是井冈山,都是构图坚实,笔沉墨厚,充满了新中国新时代的家国主义情怀。

在新时代中国画要体现时代精神,首先要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有深入研究与体悟。

中国山水画强调自然山川对人的性灵的洗涤,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畅神论”要求画家融入山水,在山水中体会“天人合一”的精神,达到“心与境合”的境界,才能创作出追求自我性情的抒发与感悟的真正“畅神”之作。

当代中国山水画需要深入传统,才能真正的了解到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博大,才能坚定艺术创作中的文化自信,才能最终通过借物写心的途径,以实现在艺术中与传统相融,与时代相融的境界。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审美也在变。

但中国山水画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是不会变的,审美的时代导向是不会变的,坚持扎根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宗旨是不会变的。

2021届昆明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昆明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昆明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舌头徐永辉二丙的舌头没有了。

那天,邻居三婶迎头遇到二丙,招呼他。

二丙的嘴张张合合,却没看到他的舌头,也听不到他说的话。

三婶一惊,忙问:“二丙,你咋回事,舌头没有了?”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齿。

我们晓庄是远近闻名的雄辩村。

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那是谁家的羊,咋不拴起来?”“为啥说是羊,叫它狗不一样吗?”“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它叫啥,不过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如果当初叫它猪,你现在还说是羊吗?”据村志记载,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来,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

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

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还长,不仅能擀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

为了炫耀,我们都把舌头耷拉在下巴底下。

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三年举办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

先以家庭为单位选出优胜者参加家族辩论,再选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参加决赛。

一方把另一方驳得哑口无言,算胜出。

凡是在辩论上不发言,或撒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

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

二丙是几十年来唯一受到惩罚的人。

他是孤儿,老实,木讷。

平时,你问一句,他哼一声。

只要不问,一年半载也难开金口。

在家族辩论会上,也有人试着引导他,徒劳。

半晌午,我们几个蹲在路口上议论二丙的时候,三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地过来了,还没到近前就问:“谁看见一只公鸡了吗?”她边说边比画,“这么大,毛通红,闺女给拿的,没舍得吃,你看,一转眼不见了。

”我们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旯里去了,再仔细找找。

”我们村古风犹存,好多年没少过东西了。

被三婶一搅合,我才想起来是去找乌木的。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五)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五)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五)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券,又称铁券.(quàn )。

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形制如瓦,其大小按照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juàn )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 见字如晤.(wù),真情实意地流淌(tǎng )。

书写习惯变得越来越实用,手写逐渐被剥离,也消解着蕴含其中的文化根基。

C. 没有一蹴.(cù)而就的伟业,更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

就这个宏观语境而言,从战斗到奋斗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传承。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涉险滩、夺隘.(ài )口、闯出一条条新路已是长态。

D. 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hán )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zhuó)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缓缓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品味四讲》中,蒋勋先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阐述生活美学。

他说:“所有的生活美学都旨在抵抗一个‘忙’字为目的,忙就是心灵死亡。

”B. 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瞬间,足以定格成心中的永恒,帮助我们去涤荡一切阴霾、实现既定目标、战胜各种困难。

C. “90后”湖南小伙郑能量每天驾车20小时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无偿接送服务。

D. “两弹一星”的老一代航天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不再凌空蹈虚,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二、选择题组(共1题;共4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人”在旷野矗立..四望之后,向前面的山腰奔去,走近村落时,已夜幕降临,风雪交加。

2021届常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常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常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西方世界还是把中国崛起纳入到西方整个话语里在言说。

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努力,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结伴不结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现在很难说这样一个新的体系能够完全被接受,但至少,这样一套语言是以文化自信应对西方已有的体系。

事实上,虽然文明复兴的物质力量不断显现,关于文明复兴的话语重建,却非常困难。

为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

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

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如果对中国崛起没有一点自信,何谈文明复兴?其次,这个问题和我们整个废除科举有关。

1905 年科举制度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废科举、建新学当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废除科举,不仅仅是废除了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且是整个废除了支撑科举制度的经典——五经。

在某种意义上,五经承载了过去我们民族的价值核心。

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观念逐渐衰微。

从此以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成为西方知识分类体系的研究对象及西方理论的分析对象。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我的建议是我们要从制度研究去落实中国话语的重建。

要研究这些制度,意味着我们研究的重点应从政体转向治体,如果我们摆脱用政体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转而以治理休系作为理解我们自身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比如郡县制贯穿百代;科举制实施1300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复的样子;监察制、巡视制也实施了2000 多年,且巡视制在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当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

2021年天津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天津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天津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丈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正是在那段并不陡峭的山路上,赫尔岑开始了思想家的思想,奥加辽夫则开始了诗人的创作。

麻雀山成为他们友谊的见证,也成为他们▲的开端。

尽管他们的父辈都是沙皇宠爱的大臣,都是家财万贯的贵族,他们在原有的体制下▲的话完全可以拥有无比美好的前程,但他们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不能再容忍邪恶如此▲地存在,他们将至高无上的沙皇陛下看作罪恶的根源。

A.反抗顺服无所不至B.反叛顺从肆无忌惮C.反叛顺服肆无忌惮D.反抗顺从无所不至2.下列诗句与“雪满山中高士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月临秋水雁空惊B.江弄琼花散绿纹C.月明林下美人来D.云开汶水孤帆远3.劝说他人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应因别人的身份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下列句子体现这一原则的选项是(3分)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日美双方决定把自卫队和美军的合作扩大到全球规模,提出了从平时到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无缝”合作的构想。

B.在“拼低价”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下,底薪只有数百元的导游接团时往往需要垫付人均数百元的“人头费”,他们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诱导购物以获得高额返点来盈利和“填坑”。

C.《速度与激情》在创造了15天破20亿的票房奇迹后,《左耳》也迎来了两天近两亿的好消息,这个票房表现显得异常珍贵。

D.网络专车平台吸纳私家车进入,在客观上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但在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上存在较大问题。

5.下面的语段已被打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②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③“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④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⑤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A.②③①⑤④B.⑤④②③①C.③②①⑤④D.⑤④③②①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凤翔邢尚书书韩愈愈再拜: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

是故布衣之士,虽甚贱而不谄;王公大人,虽甚贵而不骄。

其事势相须,其先后相资也。

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威行如秋,仁行如春,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岂负大丈夫平生之志愿哉?岂负明天子非常之顾遇哉?赫赫乎.,洸洸乎,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宜乎欢呼海隅高谈之士,奔走天下慕义之人。

使或愿驰一传,或愿操一戈,纳君于唐虞,收地于河湟。

然而未至乎.是者,盖亦有说云:岂待士之道未甚厚,遇士之礼未甚优?请粗言其事,阁下试详而听之:夫士之.来也,必有求于阁下。

夫以贫贱而求于.富贵,正其宜也。

阁下之财,不可以遍施于天下,宜择其人之贤愚,而厚薄等级之,可也。

假如贤者至,阁下乃一见之;愚者至,不得见焉。

则贤者莫不至,而愚者日远矣。

假如愚者至,阁下以.千金与之;贤者至,亦以千金与之;则愚者莫不至,而贤者日远矣。

欲求得士之.道,尽于此而已;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鉴博采之而已。

精鉴于己,固已得其十七八矣;又博采于人,百无一二遗者焉。

若果能是道,愈见天下之竹帛,不足书阁下之功德,天下之金石,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愈也,布衣之士也。

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官,以文名于四方。

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故六月往焉,来观其师,及至此都,徘徊而不能去者,诚悦阁下之义,愿少立于阶墀之际,望见君子之威仪也。

居十日而不敢进者,诚以无以为荐,惧阁下以众人..视之,则杀身不足以灭耻,徒悔恨于无穷。

故先此书,序其所以来,阁下其无以为狂,而以礼进退之,幸甚,幸甚!愈再拜。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之士,身居穷约.约:卑微B.朝廷高枕而不虞.虞:忧虑C.惧阁下以众人..视之众人:一般人D.不足颂阁下之形容..矣形容:形体容貌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戎狄弃甲而.远遁生七岁而.读书B.赫赫乎.,洸洸乎然而未至乎.是者C.夫士之.来也欲求得士之.道D.功业逐日以.新阁下以.千金与之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其事势相须,其先后相资也。

(4分)(2)故先此书,序其所以来,阁下其无以为狂,而以礼进退之。

(4分)9.韩愈认为邢尚书怎样做才能“得士”?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东鲁门泛舟李白【其一】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①。

【其二】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②?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

山阴雪,指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之事。

②剡溪: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即发生于此地。

(1)请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是如何紧扣题中的“泛舟”二字展开的。

(4分)(2)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3)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4)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礼记·中庸》)(7)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大山深处的织女聂昱冰在太行山的深处,有一座千年古镇,名字叫王碯。

它距离最近的城市邢台,也有一百多公里。

这个小村庄位于海拔六百多米的半山腰,在村子里,沿着弯曲而狭窄的小路朝前走,几乎每一条小路的尽头都是悬崖。

这里的山层层叠叠,无边无沿,一眼望去,你会觉得即使肋生双翅,也飞不出这群山。

这里的日落让人荡气回肠,一轮浑圆的、已经几万岁的、熊熊燃烧着的太阳,与已经几万岁的、嶙峋而幽暗的山,完成了一次次生命的交错。

在这个小村庄中,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还活着”的老式织布机——因为村子里的织布机仍旧都在吱吱呀呀地工作着,仿佛一直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一幅原本存在于传说中的画面,一段已然随历史远去的音乐,此刻,却明明白白呈现在我眼前、响彻在我耳畔。

织布机的高度超过一米八,长度超过两米,宽度也有一米多。

因为使用时间久了,有些凹槽的边缘处已经有了裂痕。

“这是我们家传下来的老东西,有二百多年了”,主人道。

对这个年龄,我深信不疑。

这台织布机与这个家族相伴了二百多年,它一定记住了这二百年里家族中每一位女性的双手和容颜。

现在,它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

此刻,这位年轻的妇人就端坐在织布机前,一边织布,一边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从始至终,所有对话都没有影响到她织布的节奏和速度,她的目光也一直停留在眼前的棉线和布匹上。

妇人挽着最简单的发髻,别着一个鲜艳的塑料发夹,留着齐眉的刘海,穿着一条黑绸和碎花布拼接的连衣裙。

她的发髻、发夹、裙子,本都是街头最常见的式样,包括她的容颜,都是一个最普通的乡间农妇,可现在,却因为这台织布机,她变得非常非常不同了。

妇人的双脚控制着踏板,双手交替操作着梭子和那根推动整个织布机工作的巨大横梁。

所以她必须端坐,双膝摆放端正,腰背和脖颈都挺得笔直,双肩自然下沉,双臂每一下伸出、收回都沉稳有力。

但手指又必须轻柔灵活,才能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并且保持匀速循环。

这样的体态,让她自然而然就拥有了一种端庄娴雅的气度。

她右手边放着一盆清水,水中浸着六个枣木制成的梭子。

梭子的外壁打磨得光滑如镜,六个梭子依次在她眼前这片方寸之间来回穿梭——从右向左滑过白色的纬线丛林,拉一下横梁,“哐当”一声,再由左向右滑回来,再拉一下横梁,又是一声“哐当”。

几个来回,几下声响,一寸花色鲜艳的布匹就织了出来。

伴随着她的动作和声音,织布机另一端那个巨大的缠绕着白色棉线的卷轴一点点变细,她脚边堆积的彩色布匹一点点叠高。

从清晨到日落,从少年到白头,一代又一代,山里的女人,就这样把光阴编织成了生活。

我站在织布机的另一端,久久望着她。

在织布机的中央,几百根白色棉线高高挑起,分成三层,每一根细线都穿过不同的针孔悬挂在三根交错着的横杆上,于是我和她之间就仿佛有了一层半透明的屏障。

白色的光影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我再一次被带入了历史的长河。

几千年来,古老中国的土地上,有过无数台织布机;每一台织布机前,都有过这样一个普通但却坚毅的妇人。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也有过这样一张织布机,她为了训导儿子,用剪刀剪断了我眼前这几百根细细的白线,然后再一一接起。

这些普通但却坚毅的妇人,就这么年复一年纺着,织着,把地里的棉花纺成线,把线织成布,再用这些布换回一家老小的被褥衣裳、柴米油盐,让家中有了温暖、色彩和滋味。

所以在古代神话中,那些让人心动的仙女一定都是特别善于纺织的——织女,七仙女……因为只有家中有一个会织布的女人,这个家才算是有了家的模样。

山里的女人们织布是没有固定花样的。

布的花色,全凭她们在织布的过程中用眼睛看,然后凭着自己对美的感悟去选择下一种颜色。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从来没有织出过两匹完全相同的布。

这些女人和她们织出的布一样,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但却实实在在地守护着太行深处的男人、孩子和家。

(摘自xx年11期《散文百家》有删改)12.简要分析第一小节所描写的环境特点及其作用。

(6分)13.作者为什么说她见到的老式的织布机还活着?(4分)14.简要概括大山深处的织女的形象特点。

(4分)15.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深意。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多样性:文化讨论的起点单世联①人类和世界的文明化,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更多是一种和平的交流而不是冲突的交流。

因此,在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讨论中,不应把尊重和维护多样性当作讨论的结束,而应当视之为文化讨论的起点。

②一种文化首先应发现并张扬自己的优点和特殊价值。

一种文化只有在有了比较和鉴别,能够发现并辨识自己的美时,其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因此也养成了妄自尊大、坐井观天的文化观。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在遭遇西方的挑战时一败再败,不得已而形成一种“文化失败”的观念,以至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揭发和自我批判。

有学者认为,只有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发和批判,中国文化的“美”才真正呈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