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自动化专业的定位、特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 的定位 、 特色及人才 培养模 式的探讨与实践
陈 玮 曾岳南 廉 迎战
(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 院自动控制系 ,广东 广州 , 10 0 50 9 )
摘 要: 文章阐 了 述 广东工业大学 自 动化专业的定位、 特色及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介绍了该专业
年专业名称更名为 “ 工业 自动化 ” 18 开始招 收“ ,96年 工业 自
住上述三方面的精微之处 , 结合 自 动化专 业毕业生相对 集 中 在广东省家 电、 车、 汽 电力 、 电信 、 能楼宇 、 智 装备与 系统 集成
等行业工作的特点, 逐步形成了适应广东省经济建设发展需
要 的地方工科 院校 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保持长期发展 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办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 : 4 G 60 专业特色 文献标识 码 : A
广东工业大学是广 东省 属本科 学生 规模最 大且 以工 为
主的重点 院校 , 培养 的学生 主要 为广东省地 方经济服务 。毕 业生 已成 为广东经济建设过程 中一支重要 的力量 , 也是广东 省今后进一步发展 的生力军 。
维普资讯
第 6卷 增 刊
20 06年 l 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o I ! n ies yo el l v S e l fG a蛆d gUnvri fT c o ( o l 0 t mo a a
V 16S p l o . u p
、
适应 经济建设发展 需要的专业 人才培养
_
模 式
全 国所有工科 院校几乎都有 自动化专业 , 人才培养 看 从
都有其共性的地方 , 都需 要培 养学生 有 良好 的人 品 , 为祖 国 服务 的意识 , 扎实的理论 基 础知识 , 较强 的工程 实践 能 有 有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工业4.0的到来和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领域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面对这一趋势,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了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其对自动化专业的影响。
一、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当前,虽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内容和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实践经验: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缺乏相关的经验。
2. 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自动化专业教育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 缺乏创业支持: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自动化专业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和指导。
当前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境、创业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
1.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传授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如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创业管理等,让学生在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具备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
2. 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
3. 实践环境的改善: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一种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如何有效地培养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研究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正处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时代,自动化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研究和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探索基于新工科理念构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切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和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分析当前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提出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揭示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跨领域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节 如 实 验 、 习 、 程 设 计 和 毕 业 设 计 以 及 第 二 课 实 课 堂 的 实 践 和 创 新 活 动 , 展 教 学 实 践 。 特 别 是 学 生 开
支 持 已 有 的专 业 优 势 , 出 专 业 特 色 , 进 高 校 专 业 办 推 建设 与人才 培养 紧密 结 合 国 家 经 济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为 同 类 型 高 校 相 关 专 业 建 设 起 到 示 范 和 带 动 作 用 _ 。 本 文 以 广 西 工 学 院 自 动 化 专 业 为 例 , 索 与 2 ] 探
实 践高 校特 色专业 人才 培养 模式 。
广 西 2 学 院 自动 化 专 业 2 0 : 1 2 0 9年 成 为 国 家 级 特 色 专 业 , 有 首 批 自 治 区 级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实 验 拥
区 “ 方 高 校 电 气 信 息 类 专 业 分 层 分 流 人 才 培 养 模 地
方 高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也 不 相 符 。开 展 特 色 专 业 点 建 设 是 教 育 部 实 施 高 等 学 校 质 量 工 程 的 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目 的在 于 适 应 国 家 经 济 、 技 、 会 发 展 对 ]其 科 社 高 素质 人才 的需求 , 导 高校 根据 自己的办学 定 位 , 引
式 创 新 实 验 区 ” 自治 区 级 教 学 团 队 “ 子 设 计 与 实 、 电
践 教 学 团 队 ”, 成 为 广 西 工 学 院 具 有 一 定 特 色 和 优 已
势 的 专 业 。 立 足 于 广 西 区 情 , 住 北 部 湾 经 济 区 快 抓 速 发 展 的 机 遇 , 社 会 培 养 不 同 层 次 的 自动 化 专 业 为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探讨和总结了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目标、特点及实践经验。
一、理念与目标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人才需求,在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目标应以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特点1. 课程多元化。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有创新教育必要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突出。
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开展专业实训、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 学科交叉深化。
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4. 科技创新强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发明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实践经验1. 课程设置方面,开展跨学科课程和竞赛课程,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2. 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专业实训、工程实践等实践课程,注重工学结合。
3. 学科交叉方面,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增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4. 科技创新方面,开展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总之,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自动化专业人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岗位 群 并 适 应 其 需 要 ,具 有 可 持 续 发 展 潜 力 的高 级 应 用 型 人才 。在 能 力 方面 ,要 求 他 们必须具有 : 3. 加 强师 资队伍 的建 设 3 验内容 , 炼学生的动手能 力 , 锻 除此之外 ,0门 l ( ) 1 实践 能 力一 _能 完成 某件 有 一定 技 - - 师 资 是 教 学 工作 之 本 ,只 有 建 立 一 支 课程配 了课 程设计环节 , 让学 生更加充分 的将 术 含量 的 综 合性 的工 作 或 任务 ,能 协 调 同 业 务 精 良 、结 构 合 理 、敬 业 爱 岗的 高 素 质 理论与 实践相结 合 。 事 之 间 、部 门之 间 的 关 系 ; ( ) 2 调研 能 力一 - i i 开展 调查 和 收集 资 表 1 自动 化 专业 各类 课程 学 时学 分 分 配表 料, 能撰 写准 确 明了 的报 告 、计 划 、总结 和 研 究论文等 ; 课程类 别 学分 比例 学时数 比例 ( ) 3 方法 能 力- 在 工作 中能 采 取多 种 - _ 公共荩础 课 7 7 3 .% 91 l7 理论 ) l8( 3 .% 79 方 法 和 途 径 独 立 完 成 某 种 刨新 工作 ,提 出 有 创意 的设 想并 且 予 以 实 施 。 专业基础 课
型人 才。
4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近 年 来 ,配 合 学 院 应 用 型 本 科 的 办 学 特 色 ,自动 化 专 业 作 为 学 院 有 实 力且 有特 色 的专 业 ,在 人 才 工 程 应 用 能 力 的 培养 方 面 进 行 了 积 极 的 探 索 和 实 践 , 且取 得 了 并 些 成果。 4 1 加 强校 内实验和 实习基地 建设 , . 扩充校 内实 践 内容 实 践性 教 学 环 节 在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中 占重 要 地 位 。 学 院 已建 成 了 比较 完 善 的 校 内教 学实 习 基地 , 电工 电子 实 习基 地 , 如 数 控 技 术 教 学 实 验 中 心 、 机 床 电 气安 装 调 试 的 产 学 研 实 习 基 地 等 ,正 在 加 大 力度 建 设 技 术 先 进 的 自动 化 实验 中心 ,其 中包 括 计
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高素养 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高素养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人才,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通过对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首先,针对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项目实训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实际应用,掌握最新技术和市场需求。
其次,针对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需要注重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
除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综合,比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
同时,还要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国际化合作打下基础。
最后,针对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支持体系。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服务,包括职业规划、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让其不断学习和成长。
总之,智能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高素养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需要注重实践、跨学科素养和终身学习。
这既是对于未来智能自动化技
术的发展需要,也是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趋势# )&3 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观
念和教育模式上有待更新"缺乏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技术和 新思维"从而不 能 激 发 学 生 思 考 新 问 题& 探 讨 新 知 识 的 欲 望# 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注重学生的考试和成绩"缺乏 对学生启发性的教育# 目前"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理论 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因此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 $ 课程体系和师资资源
(&(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将产教融合&协同育
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深 人理念贯穿整个创新培养的过程中# 在校外"汇聚各类社
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形成 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积极推动政&企等多元主体的跨界
知识的同时强调价值引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价值观和伦理观"在日常品行中体现出较高的精神风貌" 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实验课程环节通过实际 实践"进一步深 化 理 解 相 关 的 理 论 知 识" 可 以 帮 助 提 高 动 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图 $ 课程体系和师资 资源#
+校内师资&校外专家, + 双聘双兼, 的协同育人方式"提高 整合"从理论到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做到全方位的协同育
办学实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新工科教育是指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以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自动化专业作为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特点1. 新工科教育模式新工科教育注重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以跨学科融合、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为核心特征。
自动化专业在新工科教育模式下,需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 行业需求随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日益增长。
而传统的自动化专业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 变革的挑战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需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变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如何在适应新工科教育模式的保持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特点,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实践教学改革传统的自动化专业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一些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实地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等环节,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可以给予支持,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3. 产学研结合自动化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与行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将实际工程项目、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赛教产三融合”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赛教产三融合”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意义 (3)二、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1. “赛教产三融合”概念界定 (5)2.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 (6)3.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6)三、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7)1. 实践内容概述 (9)2. 具体实施步骤 (10)3. 实践成果展示 (11)四、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成效分析 (12)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13)2.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 (14)3.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15)五、问题与挑战 (16)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17)2. 企业参与度不高 (18)3.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9)六、优化建议与对策 (21)1. 完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22)2. 激发企业参与教育的活力 (2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4)七、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总结 (26)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7)一、内容概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已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自动化人才,我们提出了“赛教产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将对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一些实践与思考。
背景与意义:本章节首先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自动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赛教产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实践模式探索: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赛教产三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产学研合作等。
这些措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和项目案例,展示了“赛教产三融合”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动化技能方面的显著成效。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成为了各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需要持续进行的,以下将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注重系统性。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注重单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但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储备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多学科的课程体系,开设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系统性的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具备丰富知识储备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知识传授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出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应通过开设创新思维的课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角度和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出具备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自动化专业现状的分析,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这也将为自动化专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通过对现有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提出更加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培养模式,并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找出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为未来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00字内容到这里结束】。
1.3 意义自动化专业是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工业生产、信息技术、智能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越发迫切,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和任务。
对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滞后,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通过研究探索,可以发现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探索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引入创新创业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创业潜力,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质量。
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郭殿林于宗艳王欢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7期摘要: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自动化专业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基于OBE模式和“导师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要求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搭建了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突出学生德育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特色,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顺应了行业和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OBE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7-0073-02一、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我国在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而自动化真正作为一门专业教育进入大学课堂却比较晚,至今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自动化专业厚基础、宽口径、多面手、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李国锋等提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2];陈贞丰等提出利用社会资源,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才能培养出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生[3-4]。
吴英等提出以行业应用和工程应用为导向的自动化专业双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
针对以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国际化视野和没有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问题,本专业以工程认证为背景,根据毕业生在基层煤矿等行业从业的能力要求,强调学生的行业背景,合理优化课程体系,以导师制为核心,搭建以培养具备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商业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6]。
二、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工程实践能力强,系统掌握自动化基础理论、微控制器软硬件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的自动化领域专业技术高级人才及行业骨干。
自动化专业建校之初主要为煤矿开采配套技术服务,突出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特色,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是主体必修课程教育,围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开设相关思政和文学课程,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之上 , 多开设一些技能应用型的试验 . 让学生能够 自 行 完成从设计 、 制 调试以及测试 的全部过程来达到锻炼学生的 目的 “ 满堂灌” 依然是课堂上教学的老式格局 因此学生在课 堂学习 的 作 、 2 . 4教学 的评 测 机 制 改革 注意力大部分集 中在教师对理论知识 的讲解上 .始于问题并基于发
快性教 学 . 要 更好 的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 使 学生 掌握学 习的金
钥匙 , 使学生 不仅是 要“ 学会” , 更重要 的是要 “ 爱学 、 会学 、 乐学” 应 把 知识 硬生 生地 “ 灌” 或者 “ 填” 进 自动化专业适应性强且 应用 面广泛 . 其 中学科 内涵 丰富 、 外延宽 该 避免把 学生 的头 脑当成 容器 . 广以及 综合交叉 。我 国在 自动化技术 的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早 . 去。 2 . 3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然而 自动化真正成为一 门学科进入大学课程却相对较晚 . 就是今天仍
2 0 1 3 年l 5 期
科技 强向导
◇ 职业 教育◇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 海 燕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
【 摘
银川 7 5 0 0 2 1 )
要】 结合“ 工程研 究应 用型” 自 动化 的专业创新人才发展的需求 , 探 索 出一套“ 深化 内涵、 强化特 色、 工程驱动 ” 的专业人 才培养方法
O . 引 言
的创新 能力和创业精神” 所以 .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 高等教育 的中心 等的不同 . 针对不 同的教材与学生 的实 际情况 . 在教学的方法上应有 不 同教学特色与授课 的风格应并行 . 不应该嵌在一个 目标 . 也是 高校教育改革研究的重 中之重 高等教育的 目标是培养出 所选择与侧重 ,
浅谈“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谈“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了满足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国一些高校都在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文章将结合当今经济的进程对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人近年来在专业构建中对培养措施、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等实施了一系列革新以及创新,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1 规划一套合理的培养措施1.1 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方面的合理定位与专业的生存及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找到专业的位置,细化培养方向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
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基本分为下述三种:第一种就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这些人才基础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且后劲足,学校主要为其从事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做铺垫;第二种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基础还算扎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较强,毕业后基本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一些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第三种是培养技能型或者是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基础知识基本满足工作需求,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应该算是岗位群才。
上述三种类型,国家重点大学主要对第一种人才进行培养,普通的本科主要对第二种人才进行培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培养第三种人才为主。
通常将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锁定在:培养有一定电子技术、电工技术,自动检测和仪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当代企业管理、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
1.2 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
向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联谊院校进行相关的调研,吸收消化他们的培养经验以及相关信息,还有当下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在实施此专业培养措施上予以革新。
按照培养目标去培养学生需要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关能力:对自然科学的基础掌握较为扎实,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外语能力;了解此专业方面的必备技术理论。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探索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探索摘要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和培养模式合理,才能培养出符合自动化学科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
本文结合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工业行业特色讨论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从学业和高端就业指导办法、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高端就业;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一、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国的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工业企业电气化”;第一次正式被称为“自动化”专业是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而到了今天,全国设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院校已发展到200余所。
山东轻工业学院自1978年建校起就开设了自动化专业,截止到2011年已经有30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就业于自动化技术涉及的各个领域内,从事着技术、管理和营销等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多种工作。
尤其是在与我校轻工业特色紧密结合的造纸、酿酒等行业中,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竞争也逐步升级,已从国内转向全球范围内,这势必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
如何增强我校自动化专业的特色水平,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
根据我校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办学定位,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强化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在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过程中,要根据毕业生的出口方向来设置课程,要结合轻工业行业的特色来进行实践实习,自动化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条件和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探索(一)学业与高端就业指导对本科生进行学业与高端就业指导是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具有博而精的现代知识体系与国际化素质、扎实的职业训练与追求卓越时代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来的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此外,美国的社区学院也为学生提供
了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
02
德国
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同时
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3
英国
英国近年来推行的“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了传统
研究背景
1 2
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 模式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创新和改革 。
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高等教育改革是全球性的趋势,各国都在探索如 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国内人才培养现状的不足
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理 论轻实践、缺乏创新精神等,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模式的创新。
0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结词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 素质人才。
详细描述
通过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 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 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资源保障机制
人力资源
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 智力支持。
物力资源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等 物质条件,满足创新实践 的需求。
财力资源
设立专项资金,为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提供经费保障 ,支持创新实践的开展。
评价保障机制
评价标准制定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的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技术的不断需求,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渐成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为例,主要采用知识传授式教育,讲师只是在讲课和题库中寻找各种答案,学生只是被动方式地进行各种笔记和模仿。
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在过去确实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熟练的生产者和服务者,但与当今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讲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掌握程度,教育过程缺少活动和引导,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等等。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以上的不足之处,针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一些学校和机构逐渐开始了探索和实践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让学习者在一个清晰的实践目标下学习,分阶段思考、分工合作、共同创新。
例如,学校可以将一些课程改变成项目形式,让学生学习完成小型或大型项目,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实习教育和实训教育:实习教育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或相关机构,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学习工作技能和知识。
实训教育则可以确保学生在学校接受到实际操作和动手经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3.综合性课程设计:综合性课程设计是指将学校所有单科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增加课程上的实际应用和场景作为教学手段。
4.国际化和文化艺术教育:国际化和文化艺术教育则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其中国际化教育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贸易交流等多种方式去实现,文化艺术教育则可以通过增加文化课程去实现。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目前,国内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案。
例如,某高校推出了项目化学习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科技,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作者:陈贞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37期
摘要:为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工科院校要紧跟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步伐,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精神,结合国际经验与地方经济需求,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全方位的改革。
优化整合培养的全过程,突出职业专业化特点,利用社会资源,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不断改革创新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特色教育品牌。
关键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53-2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实现工业化,进入高级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里程。
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有着迫切的愿望。
创新人才培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地方优势,形成一套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创新人才培养定位
自动化控制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用于处理工业、军事、生物、医学、农业、交通、环境、经济、金融等领域控制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1],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工程开发和应用的能力的创新人才[2]。
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去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
从近几年就业形势来看,大多数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走向社会实际应用领域。
因此,本文探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符合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创新人才定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人才。
三、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必须在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改革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在专业的设置、调整和运行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3]。
1.以产学研融合为契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以实际项目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为主线,分为以参与指导教师项目为主的分段实践和以参与校外企业项目为主的集中实践两个阶段[4]。
通过参与项目的运作,使学生了解项目操作的全过程,学会在实践中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应用整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以专业、职业、学业融合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需要优化调整。
其中,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
无论哪种类型的课程,课程教学都是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导向,结合行业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利用科研和工程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教学,结合各种实际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及模拟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之前就初步具备了对实际工程的分析能力[5]。
实践类教学环节基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及与企业联合建立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以校内研究课题以及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的同时,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环节中,积极依托校内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环节中,充分结合校内指导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
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使学生能融入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项目中,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学院与佛山中科纵联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亚纸浆模塑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安市优特利能源有限公司、惠州德赛集团、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晟能电子科技公司、广州柏诚智能科技公司、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中在广州南亚纸浆模塑设备有限公司、惠州德赛集团、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柏诚智能科技公司等公司成立产学研及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并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起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中,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工程项目中,对其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为了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在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指导教师和质量评价3个要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如表1-3所示,并在问卷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总体上,创新人才培养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培养质量得到了基本保证,接受和认可程度比较高,课程体系设置合理。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由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加上教学和科研的压力,指导教师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校外指导教师则由于不熟悉培养单位的相关规则流程,以及缺乏与校内导师的交流沟通,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2)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建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但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由于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实践基地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企业对共建实践基地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四、展望
创新性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涉及到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加强过程管理和保证培养质量等方面[6]。
如何组织和形成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高校还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引导。
同时,如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形式的多样化,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也是高校在实践基地和实践平台建设中应该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史敬灼.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55-56+59.
[2]胡小唐,钟登华,李云章,等.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创新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19-22.
[3]宋平,杨连茂,甄良,丁雪梅.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61-64.
[4]李春杰,赵会茹,王青霞.抓好实践环节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0):20-23.
[5]潘运红,章云,曾岳南,陈玮,杨玲玲.以项目为导向的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140-142.
[6]章云,何瑞文,曾岳南,陈少华.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探索,2013,(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