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9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 2 ] C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As s o c i a t i o n o f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I n l f a mma t o r y
Bo we l Di s e a s e C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r o up . Di a g n o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中 图分类 号 :R 5 7 4 . 6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3 - 0 4 1 0 - 0 2
Cl i ni c a l Ana l ys i s of Neo na t M Ne c r ot i z i ng Ent e r o co l i t i s J I ANG Y an
<0 . 0 5 ;该 1 0 8例 惠 儿通过 保 守治 疗后 , I 期 有效率 为 1 0 0 %, 『 】 期 有 效率 为 7 6 . 4 7 %,1 1 [ 期 有 效率 为 2 2 . 2 2 % ,总有 效率 为 7 9 . 6 3 %。结论 早 诊 断 ,早 保 守治疗 ,同样 能够达 到 治疗效 果 ,并可避 免手 术对 惠 儿造成 的损伤 及影 响 。 【 关键 词】 新 生 儿;坏死 性 小肠结 肠 炎 ;临床 分析
48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护理分析
a l,aeu u s gCo cu in T ee a c me t ett n p ro e l aea di lme tt nmo e d , eyme - byc fln ri . n lso h n n e n s i eidh at c mp e na o d m e v r t r n h g a o h r n i h
4 a ls r mau eI fn N e r t n e o oi s iia ri gAn lss 8Ex mp e e t r a t co cE tr c l i n c l P n i t Cl Nu s ay i n
LI AO n - h n , A n - e Yo g s e gM Ho g M i
tr f t u e i a C ci i a n ie tt n i tp c l u o a e eo y e e c t f ci n p rn tl n e d o e s n by n n NE l c l n ma f s i say ia , f c t st x g n d f i i e t e i aa d f e s n t a o a l a o s h i n o a r
【 摘 要】目的 : 讨早产儿坏死性 小肠结肠 炎( E 的危 险 因素 , 高对早 产儿 N C诊 断治疗及护理 的认识 。 探 N C) 提 E
方法 : 回顾性 分析本 院 19 年 I 96 1月至 2 0 0 6年 l 月收治的 4 例早 产儿 N 1 8 EC病例 。结果 : 早产儿 N C临床表 现不 E
.
frt ep i a yd n e o sf c r ec mp i a o s ema y s o l ee l me ds o e , ee r e t n , e sr a o — o r r a g r u t , o l t n n , u d t a y t ic v rt a l t ame t e d s n h m ao t h ci r a h h r i h y r f e
5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5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目的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特点,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约90%NEC发生于胎龄<36周患儿,早产儿、感染、动脉导管未闭、红细胞增多、非母乳喂养为NEC高危因素。
结论NEC好发于早产儿,穿孔率高,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降低NEC死亡率关键在于预防NEC发生。
标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监护技术和营养支持技术已有显著提高,但NEC发病率明显增加,病死率高达20%~30%,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故总结NEC发病特点,NEC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及NEC治病情况,为预防NEC提供线索,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着重大临床意义。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于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7例NEC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57例NEC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EC诊断标准[1]。
1.2?方法统计NEC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日龄、围产期资料(包括孕母情况、孕产情况、母亲疾病、分娩方式、羊水、Apgar评分、产前使用激素、抗生素),主要临床表现及喂养方式,重要检查、治疗措施及方式、住院时间、出院诊断及预后等。
1.3?统计学处理统计所有患儿在多种相关因素中的分布情况及各个因素对NEC患儿存活率的影响,采用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一般资料57例患儿中男31例,女26例;胎龄28~39周,平均(34.2±2.35)周;≤34周34例(59.65%),>34~<36周17例(29.83%),≥36周6例(10.53%);发病日龄2~27 d,平均(10.3±1.7)d;出生体重<1 500 g 25例(43.86%),平均(1 768.39 ±113.54)g;顺产41例(71.93%),剖宫产13例(22.81%),臀助娩出3例(5.26%);阿氏评分(Apgar)≥8分者35例(61.40%),4~7分者13例(22.81%),≤3分者9例(15.7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诊治进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严重的获得性肠道炎症疾病,好发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NEC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部分NEC患儿经内科治疗得以治愈,仍有部分患儿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由于NEC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手术干预的时机选择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依然是是小儿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
本文就NEC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治、外科干预、预后等临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l 高危因素1.1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早产是NEC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胎龄、出生体重与NEC的发生率呈反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NEC发生率越高。
超过85%NEC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2],并且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早产儿肠黏膜防御功能不成熟,食物易潴留,血供调节能力差,肠道蠕动功能差,先天免疫能力缺陷等有关。
1.2 菌群失调肠道内菌群失调目前已被公认是NEC发病的高危因素。
早产儿出生后,肠道定植菌种类和数量呈动态变化的过程,但发生NEC时,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
1.3 喂养NEC一般发生于开始胃肠道喂养后,不恰当的肠内喂养可增加NEC的发病率,如配方奶喂养、混合喂养,加奶速度、喂养量控制不当等 [3]。
1.4 感染许多研究显示,肠道内感染与NEC发生有密切相关性,从 NEC患儿的体液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中以细菌多见,败血症时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作用于肠道细胞,不成熟的肠道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导致集体抗炎和促炎信号途径失衡,引起肠黏膜坏死。
病毒相关性NEC呈现集中、季节性爆发。
导致NEC发生最常见的病毒是轮状病毒。
1.5 输血NEC是否与输血有相关性,目前尚存在争议。
Paul等报道显示,输注浓缩红细胞可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病率[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0例临床分析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乳 喂养患儿数量进行 比较后发 现 ,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患病率要远远 高于 母乳 喂养 的新 生儿。两者之间差异 明显 , P < 0 . 0 5 ,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
不 同喂 养 方 式 与 新 生 儿 坏 死 性 小 肠 结 肠 炎 之 间 的 关 系 如 表 2 所示 :
结肠 炎的主要原 因是早 产及 感染和人 工喂养。
【 关键 词 】 新生儿
坏死性 小肠 结肠 炎 发 病原 因
2 . 2 比较 喂养方式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之间的关 系
通 过 将 新 生 儿 坏 死 性 小 肠 结 肠 炎 患 儿 中 的人 上 喂 养 患 儿 数 量 与母
结肠炎 。
1 . 3 临床观察指标 我 院派专 业的 医护 人员对 新生儿坏死 性小肠结 肠炎 患儿住 院期 间 的临床表现 、 患儿 的各项生理 指标等进 行 了详 细的观察并 记录 , 形 成 了 临床 观察指标 。 1 . 4 统计学方法 本 组研 究采用 S P S S 1 9 . 0统计学 软件进行数 据的分析 和处理 ,计 数 资料采用 ( n , %) 表示 , 采 用卡方检验 , P<0 . 0 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0 1 5年 7月
第 l 4卷 第 7期
今 日健康
J I N RI J I AN KANG ・99 ・
J u l y 2 0 1 5 Vo 1 . 1 4 No . 7
新 生 儿 坏 死 性 小 肠 结肠 炎 5 O例 临床 分 析
邓 先 玉
( 宜宾市第一人 民医院, 四川 宜宾, I 6 4 4 0 0 0 ) 【 摘 要】 目的 : 对新 生儿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 患病的原 因以及l 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相关探讨 。方法: 选取 2 0 1 1 年 1 2月至 2 0 1 5 年 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7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7例护理体会.do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7例护理体会引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肠道疾病,其特点是肠道黏膜和肠壁的坏死。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死亡率较高。
作为新生儿科的一名护理人员,我有幸参与了47例NEC患儿的护理工作,以下是我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概述1. 定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可导致肠壁坏死,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2. 临床表现症状:包括腹胀、呕吐、腹泻、血便等。
体征:腹部触诊可发现肠壁增厚或肠鸣音消失。
3. 诊断临床评估: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评估。
影像学检查:腹部X光或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护理体会1. 早期识别与监测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喂养耐受性、腹部情况和排便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2. 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儿,提供肠外营养。
3. 感染控制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的风险。
抗生素使用:根据患儿的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4. 疼痛管理疼痛评估:定期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
疼痛控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适时给予镇痛药物。
5. 心理支持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和心理支持。
团队协作:护理团队需给予患儿及家长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6. 康复护理早期康复: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多学科合作:与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护理中的挑战与应对1. 挑战病情变化快:NEC患儿的病情可能迅速恶化,需要快速反应。
护理难度大:患儿可能需要长期肠外营养和密切监测,护理工作量大。
2. 应对策略专业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对病情变化的敏感度。
团队合作:加强团队合作,共同面对护理挑战。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4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护理,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杨冰岩;张泉山;杨春晖;姚苗苗;吕峻峰【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其在N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NEC的42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未出现NEC的新生儿50 例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分析NEC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母乳喂养、窒息和感染6 个因素在两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非母乳喂养、围生期感染、缺氧是NEC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防止宫内窘迫及产后窒息、规范胃肠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围产期感染是避免NEC的有效措施.【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3(024)010【总页数】2页(P1522-1523)【作者】杨冰岩;张泉山;杨春晖;姚苗苗;吕峻峰【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儿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中山,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特有的严重胃肠道疾病。
有文献报道美国NICU中NEC的发病率为2.6%[1],病死率高达40%~60%[2],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概率明显增加[3-4]。
因此了解NEC发病的危险因素,预防NEC的发生意义重大。
现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42例NEC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NEC的危险因素。
1.1 病例组资料1.1.1 一般资料按《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修正bell分级标准诊断NEC,共确诊NEC 42例,男26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62:1;早产儿38例,足月儿3例,过期产儿1例;早产儿中34~36+6周16例,<34周22例;出生体重≥2 500 g 5例,1 500~2 499 g 28例,1 000~1 499 g 7例,<1 000 g 2例;有宫内窘迫和/或窒息史共30例,其中Apgar评分<4分15例,4~7分9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分别给予西医与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措施,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方法将60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儿(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硬币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与实验组(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结果①经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0.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实验组患儿治疗时间显著比对照组患儿短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有效的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效果;酚妥拉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的威胁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休克等,同时也会伴有肠壁囊样积气,经临床数据研究发现,在新生儿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约为20%[1]。
在本次研究中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采取西医与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措施,讨论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将60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儿(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硬币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患儿30例,男患儿20例,女患儿10例,胎龄27~40周,平均(33.5±5.4)周,体重1500~2900g,平均(2200.0±360.0)g;实验组患儿30例,男患儿21例,女患儿9例,胎龄27~41周,平均(34.0±5.7)周,体重1500~2950g,平均(2225.0±365.0)周。
将两组患儿各数据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西医治疗的方式,对患儿实施对症治疗措施,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抗感染等措施,对患儿腹胀、便血等症状进行监测,在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之后给予糖水,每天为4~6次,每次的剂量为1~2ml,同时对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慢慢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
4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4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2-07-18T16:56:56.1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红黄丹红[导读] 抗感染,早期可选用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伴有贫血和严重鲜血小板减少时,可给予输血和血小板。
李红黄丹红梁柳姨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11)【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33-02【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场炎危险因素,提高对新生儿诊断治疗及护理的认识。
方法分析本科46例新生儿病例。
结果新生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产、窒息、感染及不合理喂养为主要危险因素。
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
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减少早产、窒息发生,正确喂养,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早期诊断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炎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危及生命的肠道疾病,随着新生儿科学的发展及新生儿护理进步,未成熟儿的成活率增加,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做好早期临床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早诊断早治疗与愈后关系密切。
本文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46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科NICU收治46例新生儿病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
日龄≤24小时~5天,胎龄28~40周,其中≤34周26例。
出生体重800克~1000克3例,1001克~1500克8例,1501克~2000克15例。
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继发于肺炎2例,黄疸,ABO溶血共6例,全部均有喂养史。
1.2诊断标准根据吴圣楣等改良Bell的分期标NEC准,ⅠA,ⅠB,疑似;ⅡA,确诊(轻度);ⅡB(中度)。
影像学检查ⅠA,ⅠB肠管正常或扩张,轻度肠梗阻。
ⅡA,ⅡB,肠管扩张,梗阻,肠壁积气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5-20T10:54:44.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杨蛟努尔亚李明珠[导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杨蛟努尔亚李明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内科治疗方法及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2例临床资料。
结果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35例,17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总有效率为67%;早产儿发病率高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发病率低于非母乳喂养,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早产儿发病率,提倡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母乳喂养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已成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心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探讨及分析其内科治疗方法和相关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2例NEC患儿其中男28例,女24例;胎龄28周至41周,<37周37例,≥37周12例,胎龄记录不详3例;除20例剖宫产外,其余均顺产;有明确窒息史者14例占33%;出生体重1500~4380g,其中<2500者30例,>4000g者3例,正常范围者19例;起病时间:生后不足24h 者14例,生后2~12d内起病25例,2~4周起病者13例。
1.2临床表现52例中出现呕吐42例,胆汁样呕吐18例,呕吐物为血样及咖啡样物的2例,血便30例,发热41例(起病时体温分布于36~39℃之间),腹泻10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5例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5例分析作者:党坚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
方法对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这三年内收治的4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接受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中,病情得到治愈出院的患儿有30例,12例经过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其余3例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的程度不是十分明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1%;研究中还发现,早产儿、非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发病率要明显地高于足月、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差异极其显著(P【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英文简称为NEC)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生命健康的消化道疾病[1]。
通常情况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患者其起病是比较急促的,病情发展也很快,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便血、呕吐、拒食、反应差等。
该病具有的凶险性使得很多的患儿因为治疗的不及时或者是因为治疗方法的选择不当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在数日或者是数周内死亡[2]。
该病在近几年以来其发病率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近些年早产儿的数量增多有一定的关系。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这三年内收治的4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这三年内收治的4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有25例,女性新生儿20例,早产儿有35例(77.78%),患儿的体质量在1500-4500g之间,低体重(小于2500g的)出生儿有25例(55.56%),患儿的年龄在1d-26d之间;阴道分娩的患儿有24例,剖宫产分娩的患儿有21例,母乳喂养的患儿10例,非母乳喂养的患儿有35例;有38例的患儿在患该病的同时并发有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脐炎等方面的感染性并发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结局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结局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相关结局,并分析内部蕴含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名被诊断为NEC的早产儿,并根据治疗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并没有接受过手术,对照组的患者已经接受过了手术,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的预后和归转情况更好,其他一般情况和临床效果都没有表现出任何差别。
结论如果能够借助布洛芬治疗早产儿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素。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治疗结局引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NEC是导致新生儿坏死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又被称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内部新生儿发生NEC的发病率只有4%,而体重小于<750g的患儿的病死率一度高达80%。
在很早以前就有学者针对早产儿进行了报道,但是目前临床上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肠道内部的细菌和不恰当的喂养方式是诱发NEC的重要原因。
此外包括早产、高渗透喂养和胃肠道屏障低下等是诱发NEC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在2010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坏死性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参照目前市面上的《中华新生儿学》的内容来进行诊断。
所有患者的平均胎龄为(35.2±4.3)周,平均出生的体重为(2932.5±642.3)g,平均的发病时间为(123.4±68.3)h。
在这8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23例。
从发病的季节看在80例患者中春季患者有12例,夏季有18例,秋季有29例,冬季有21例。
从出生的情况可以看出早产的患儿有48例,足月产的患儿有32例。
同样在80名患儿中体重正常的患儿有48例,超重的患儿有32例。
从出生时原发的疾病和并发症发病的情况看伴随窒息者有14例,重症感染者有22例,腹泻患者有17例,溶血病症有5例。
5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找 引 起 NE C可 能 的 相 关 因 素 。结 果 : 生 儿 NE 新 C发 生 率 0 5 , 产 儿 NE .6 早 C发 生 率 3 6 。胎 龄 小 、 体 重 、 .6 低 出 生 时 窒 息 仍 是 构 成 形 成 NE C必 不可 少 的 重 要 环 节 。结 论 : 少 早 产 儿 发 生 率 , 低 新 生 儿 窒 息 发 生 是 降 低 N C 减 降 E 发 病 率 及 提 高 存 滔 率 的 最 好 办 法 。加 强 早 产 儿 护 理 , 施 正 确 的 喂 养 方 案 , 实 对可 凝 病 例 采 取 预 防措 施 , 而 进 一 步 从 降 低 N C发 生 。 E
2 死 亡病例 包 括 死 于科 内、 长 放 弃抢 救 自 ) 家 动 出院后难 免 死 亡 及转 上级 医 院治 疗 后 死 亡 的患
儿。
I 3 诊 断 标 准 .
所 有病 例均 结合 临床 症状 及 体 征 、 部 摄 片结 腹
果作 为确诊 依据 , 符合 文献诊 断标 准嘲 。
献报 告相 近L ] 4 。
周; 出生 体重 <15 0g1 0 2例 ( 0 7 ) 平 均 出生 体 2 . , 重 为 1 1 . ; 氏 ( g r 评 分 ≥ 8分 者 4 7 6 4g 阿 Ap a) 3例 (4 1 ) ≤7分 者 1 7 . , 5例 ( 5 9 ) 生后 2 2 . ; 4h内喂 养 2 1例 ( 6 8 ) 生 后 2 3. , 4 h后 喂 养 3 7例 ( 3 6.
2 6例 ; 龄 < 3 胎 2周 2 3例 ( 9 7 ) 平 均 胎 龄 3 州 3. , 3
2 结 果
1 NE ) C发 生 率 与病 死 率 。在 调 查 的住 院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相关因素,探讨其保守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临床资料。
结果NEC的发生与胎龄、体重、感染、喂养方法有关,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结论早产发病率高于足月胎儿,体重在1500g以下发病率高于1500g以上,非母乳喂养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保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63%。
结论降低早产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NEC的关键,尽早诊断,采用保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因素保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尤其是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继而引发NEC的几率也不断提升。
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分析其诱发NEC的相关因素,探讨保守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患儿,男31例,女23例,阴道分娩33例,剖宫产21例;Apgar评分8~10分34例,7分以下20例;体重>1500g36例,体重< 1500g18例;母乳喂养12例,非母乳喂养42例;早产44例,足月产10例。
1.2临床表现所有的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便血。
大多数患儿有精神萎靡、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发作增多和代谢性酸中毒。
1.3诊断标准参照Bell的NEC分级标准[1],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Ⅰ期:体温正常、呼吸暂停、心动缓慢、腹胀、呕吐、便血、X线显示正常;Ⅱ期:呼吸暂停和腹胀加重、呕吐、便血,肠鸣音消失、X线显示扩张,并有肠梗阻现象;Ⅲ期:心动过缓严重、严重呼吸骤停、白细胞减少、腹胀明显、X线显示肠穿孔。
本组Ⅰ期28例,Ⅱ期17例,Ⅲ期9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儿科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方法对我科40 例新生儿nec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新生儿nec患儿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腹部x线检查仍是应用最广泛及最方便的诊断工具。
结论新生儿nec是新生儿期常见和严重的胃肠道急症,但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腹部x线1资料与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nec患者40例,均符合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标准[1]。
对本组患儿从年龄、性别、主要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
2结果21一般资料40例nec患者中女12例,男28例。
足月儿9例,早产儿28例,过期产儿3例。
早期新生儿11例,晚期新生儿29例。
22临床资料原发疾病为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败血症13例,新生儿窒息7例,肠旋转不良3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颅内出血2例,腹泻(食物不耐受合并感染)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分别以腹泻、呕吐、腹胀、便血、体温不升、不规则发热、黄疸、拒奶等为代主诉入院。
23实验室检查早期新生儿血常规wbc>20×109/l7例,晚期新生儿wbc>15×109/l 13例;crp升高者27例;pct升高者31例;血小板降低者6例;凝血功能异常者5例;贫血者27例;血培养阳性者11例。
24腹部x线片本研究中x线片选取同一患儿动态x线片中最重的1次。
腹部立位片:肠淤张,肠间隙厚者16例;肠管含气不均匀,部分肠管扩张、部分痉挛、肠间隙厚者9例;肠淤张,肠间隙厚并肠梗阻者3例;肠间隙厚并肠壁积气者2例;肠壁积气及门静脉充气者3例。
腹部平片:腹外形胀,肠壁积气及门静脉充气者2例;腹部圆球样扩大暗区1例。
5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C el e z lM ih
Fe g n Qi u y n
Wa g n Qu s a nh n
ia r a me ta d t e e e i ur v rt .M e h d:Co c lt e t n n h xt nson t n o e o to mpa e t EC r r d wih N toub e c i ia nie t to l ln c lma f s a i n, X ns c i n a lnia y s a s c r i son t e c u e o s a e t e t e ta he p e a t ra a yss t i pe to nd ci c 1b t ge , a re h a s fdie s r a m n nd t r — fe n l i O
维普资讯
戛
妻矍黧 萋 篓Wle s lia 曼 姜 篓 H i 。 D dP l iM ei r a g a e d te c r l e o h t d
唧 临床报道 报逗
病 机制 同哮 喘相 同 , 理 生 理 为 持 续 的气 道 高 反 应 病 音粗, 偶尔 闻及干 鸣音 。 因 VA 气 管 狭 窄的 程度 1 2 实验室 检查 : 常 规 , . 血 白细 胞计 数 正 常 为 2 3例 , 性 和持续 的气 管炎 症 反应 , C
失后继 续服用 2 ~4周 。
2 讨 论
疗 本病 , 效 满意 , 以临床 中可 以规 范应用 。 疗 所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张宇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
腹部X线平片以动力性肠梗阻,肠壁囊样积 气,门静脉积气为特征;
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的坏死为特点。
本病在近20年来有增加趋势,主要是NICU 的建立,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 率增高,故本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极低 出生体重儿中,死于NEC的患儿占早产儿死 亡总数的10%。
感染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细菌感染是产生NEC的主要原因。
与本病有关的有克雷白氏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 一些其他肠道致病力不高的细菌,还有病毒与真菌〔见表〕。
细菌 埃希氏大肠杆菌 克雷白氏杆菌 绿脓杆菌 阴沟杆菌 沙门氏菌
病毒 轮状病毒 冠状病毒
真菌 曲霉菌 毛霉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状芽孢杆菌
新生儿出生后,肠内很快出现细菌,如因某些原因发生肠 内菌群失调,过度繁殖的某种肠道菌群较易侵入肠粘膜引 起炎症。炎症介质可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 坏死因子(TNF)和其他细胞因子,与前列腺素等参与诱 发NEC的共同通道导致肠道损伤。
内毒素也参与NEC发病机理的共同通道。内毒素激活巨噬 细胞产生TNF及PAF,二者协同诱发肠道损伤。PAF可激 活白细胞三烯(LT)释放,引起局部动脉收缩致缺血。
【病理】
病理变化主要部位在回肠未端与升结肠近端, 肠腔充气,肠粘膜呈斑片状或大片状坏死, 肠壁可有不同程度积气,可见粘膜水肿、出 血、溃疡。镜下粘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 层有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整个肠壁坏 死,可伴有肠穿孔和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