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_李飞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也日益明显。
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有效地调动地方积极性,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湖北省来凤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县,农业生产一直是该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扶持和引导,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凤县的经济结构也在逐渐转型。
如何选择来凤县的主导产业,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探讨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通过分析来凤县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结合市场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寻找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的办法和策略,推动来凤县经济快速转型升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来凤县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包括主要经济指标、产业结构、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2)来凤县的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3)来凤县的市场需求,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结构、行业竞争格局等。
(4)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劣势,选择来凤县的主导产业。
(5)探讨来凤县主导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对相关文献、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进行收集和整理。
(2)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来凤县的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和企业情况。
(3)运用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手段,对来凤县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4)参考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成功案例,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创新点本文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了解来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
《内蒙古主导产业筛选研究》范文
《内蒙古主导产业筛选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为了更好地促进内蒙古的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内蒙古的主导产业进行筛选研究,以明确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二、内蒙古经济概况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其丰富的资源,包括能源、矿产、农业、畜牧业等。
同时,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内蒙古的工业、服务业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三、主导产业筛选的依据在进行主导产业筛选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技术含量、产业链条、就业贡献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
对于内蒙古来说,其主导产业应具有以下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四、内蒙古主导产业的筛选1. 能源产业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同时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其中,煤炭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之一,而天然气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稀土、铁矿、铜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稀土产业,其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是内蒙古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
3. 农业与畜牧业内蒙古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其农业和畜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对于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能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4. 制造业随着内蒙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也逐渐成为内蒙古的重要产业之一。
其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论文.pdf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之一,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的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颇有影响。
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
罗斯托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所以能够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因为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在研究经济起飞问题时提出,对经济成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有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上游产业乃至所有下游产业的增长起着巨大的影响。
以上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作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就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
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区别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首先,主导产业部门自身的增长能对其他非主导产业部门产生回顾效应;其次,主导产业部门能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发挥前瞻效应;再次,主导部门能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旁侧效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己经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
他认为,主导部门综合体是由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很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组成的。
罗斯托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发展战略。
实现该战略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由生产短缺达到发展,即发展后向关联大的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陈慧义;张敏
【期刊名称】《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0)001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是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分析.定性基准包括主导部门分析法基准、产业关联基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比较优势基准等.定量的方法包括区外相对比较优势度分析方法、产业关联度分析方法、市场潜在需求率分析方法等.【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陈慧义;张敏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指标综述
i 1
| s ji si |
二、
j
系数与
i
c j
系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j
G - (1 - x i2 ) (1 - x i2 )(1 - H)
i
K
和
Eij
c j
G/(1- xi2 ) - Hi - wi2 ri (1- H)
i i1
1- wi2
i1
K
S ij
S ji
是构建后两者的基础, 后两者的计算公式分
(s
i 1
m
ji
- s j )2
V=
s
j
ji
该指标由 Krugman(1991b)首次提出,被用来测定美 国制造业集聚程度。该指标计算简便,应用十分广泛,和 Kurgman 修正指数具有对称关系,但不足之处是未考虑经 济主体的空间距离因素。与其十分类似的 Krugman 集中指 数,其计算公式是: 7
占比例。
Eij Eij
/ i 1 j 1
n
m
n
,表示 i 地区在全国所有行业所
之后为便于指标之间的比较,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大部 分应用上述假设,少部分指标则将对计算公式组成部分给 予具体解释。 第二节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构造 一、Krugman 空间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G 为 Krugman 空间基尼系数,H 代表行业的 Herfindahl 指数,k,i 分别代表大类行业和区域,大类行业 k 中有 1 至 K 个小类行业。γi 是小类行业 i 的 γi 系数。wi 是小类行业 i 在所属大类行业 j 中所占的职工人数比例。 Hi 代表小类行业 i 的赫芬达系数, 而 H 是大类行业 j 中 j 个小 类行业 i 的赫芬达系数的加权平均。 Ellision 、Glaeser (1997)认为,Krugman 空间基尼 系数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差异,系数值大于 0 不一定代 表集群现象存在。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存在着一个规模很 大的企业,可能就会造成该地区在该产业上有较高的基尼 系数,但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集群现象出现。利用空间基尼 系数来比较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时,会由于各产业中企业 规模或地理区域大小的差异而造成跨产业比较上的误差。 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状况及区域差 异, 因此在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时往往含有虚假的成分。γj 系数便是基于此提出。当一个行业拥有许多小企业,处于 完全竞争状态时,H 为 0,此时,γj 系数就是 Krugman 空 间基尼系数。γj 系数对数据的要求很高,需要用企业层面 的数据,许多学者采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而 陈泉(2007)则认为,罗勇(2005) 、王子龙(2006)从是 另外一个角度测算了 γj 系数,他们并没有运用相应的企业 层的数据,完全违背了 γj 系数的本意。 三、产业集中率、产业平均集中率与制造业中心值: 产业集中率 别为:
丹东市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丹东市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丹东市地处边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在推动丹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丹东市大力推动“三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也在积极推进“两型”建设,强化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丹东市现有产业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合适的建议,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东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问题,为丹东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以丹东市的现有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从产业分类、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方面探讨丹东市主导产业的选取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丹东市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三、研究内容1.丹东市现有产业结构分析及瓶颈问题探究本部分将分析丹东市现有的产业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组合情况、各行业在本地区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必要的改革措施。
2. 丹东市主导产业的选取原则本部分将从丹东市当前的政策导向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出发,探讨主导产业的选取原则,如匹配性、竞争力、高科技含量、环保性等。
3. 丹东市主导产业的选取及发展方向探究本部分将从产业分类、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角度探究丹东市主导产业的选取及发展方向,并提出适当的政策支持及管理措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丹东市经济发展的数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
2. 参观实地的法: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调查及深入了解丹东市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其发展潜力及面临的困境。
3. 专家论证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及专家论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丹东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对丹东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及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李疆接龙志富程娜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0期[提要]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对“产业选择”研究进行探究,采用数据来自于CNKI期刊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1~2019年之间的1,356篇文献。
关键词:产业选择;知识图谱;研究综述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产业选择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531023,湘教通[2019]219号)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3月18日一、引言产业选择理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由于区域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基本上不可能使所有的产业部门共同发展。
所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集中区域内部稀缺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优先发展其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水平从而带动其他的产业部门的发展。
选择合适的区域主导产业,探寻合适地区的产业发展道路,制定合适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区域扶贫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是基于Java平台运行的一款对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的软件,能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趋势、引文的内在联系进行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可以把文献资料中的发文机构、作者、主题关键词等分布情况通过可视化的图像显示,所以也把通过使用此方法得到的可视化图像称为科学知识图谱。
Citespce现已成为学术论文和其他相关研究最重要的可视化信息软件之一,借助CiteSpace软件剖析了国内产业选择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对所得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除重操作,Citespace的相关参数和设置说明如下;时间选择为1990~2019年时間切片选择为1年,在“Node Types”选项卡中选取“Author”和“Keyword”为“引文节点”类型;“Selection Criteria”选项卡中选取“Select Top 50”;关键词重要度指标为频次和中心度。
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指标综述
Eij Eij
/ i 1 j 1
n
m
n
,表示 i 地区在全国所有行业所
之后为便于指标之间的比较,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大部 分应用上述假设,少部分指标则将对计算公式组成部分给 予具体解释。 第二节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构造 一、Krugman 空间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G 为 Krugman 空间基尼系数,H 代表行业的 Herfindahl 指数,k,i 分别代表大类行业和区域,大类行业 k 中有 1 至 K 个小类行业。γi 是小类行业 i 的 γi 系数。wi 是小类行业 i 在所属大类行业 j 中所占的职工人数比例。 Hi 代表小类行业 i 的赫芬达系数, 而 H 是大类行业 j 中 j 个小 类行业 i 的赫芬达系数的加权平均。 Ellision 、Glaeser (1997)认为,Krugman 空间基尼 系数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差异,系数值大于 0 不一定代 表集群现象存在。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存在着一个规模很 大的企业,可能就会造成该地区在该产业上有较高的基尼 系数,但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集群现象出现。利用空间基尼 系数来比较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时,会由于各产业中企业 规模或地理区域大小的差异而造成跨产业比较上的误差。 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状况及区域差 异, 因此在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时往往含有虚假的成分。γj 系数便是基于此提出。当一个行业拥有许多小企业,处于 完全竞争状态时,H 为 0,此时,γj 系数就是 Krugman 空 间基尼系数。γj 系数对数据的要求很高,需要用企业层面 的数据,许多学者采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而 陈泉(2007)则认为,罗勇(2005) 、王子龙(2006)从是 另外一个角度测算了 γj 系数,他们并没有运用相应的企业 层的数据,完全违背了 γj 系数的本意。 三、产业集中率、产业平均集中率与制造业中心值: 产业集中率 别为:
浅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选择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选择主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选择能够推动特
色小镇发展,带动当地民生。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地域特点。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土地、资源等自然条件,这些特点将影
响主导产业的选择。
例如,海滨小镇可以选择发展旅游业,山区特色小镇可以选择重点发
展生态农业等。
二是市场需求。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支持,因此必须对市场需求进行深
入研究。
例如,当前消费升级,人们追求绿色、环保、有机等食品,因此可以选择培育有
机农业、生态养殖等产业。
三是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不仅涉及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
在选择
主导产业时,必须考虑资源禀赋是否匹配。
例如,人口素质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区域可
以选择发展高科技产业。
四是政策扶持。
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给予了很多政策扶持,选择主导产业也要考
虑政策是否支持。
例如,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可以选择发展新能源相
关产业。
五是产业链配套。
一个产业只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因此在选择主
导产业时,也要考虑产业链的配套问题。
例如,如果选择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必须考虑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的完整支持。
综上所述,选择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仅仅看重某一方面。
只有在认真分析后,才能找到最适合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推动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
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位于广袤的中国大陆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选择适合的主导产业。
本文将对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针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广泛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部分研究过于侧重理论分析,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采用定性分析,缺乏量化支持。
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如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等,而未能全面考虑多种因素。
为了更准确地选择西北地区的主导产业,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西北地区已有主导产业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发展经验与不足。
通过数据分析,对西北地区的产业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具有发展潜力与优势的产业。
经过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西北地区的主导产业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农牧业等产业。
考虑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因素,应适当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主导产业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不断对主导产业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西北地区在发展主导产业时,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政策制定者应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北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城郊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选择——以武陵区为例
的合 理 性 和 有 效 性 , 而 产 业 结 构 的合 理 性 与 有 效 性 又是 与 区域 主 导产 业 密切 相 关的 。本 文 以 湖 南 省 常德 市 武陵 区三 大产 业 为 例, 运 用 因子 分 析 方 法 对 该 区域 的产 业 进 行 分 析 评 价 , 并 最 终 确 定 了促 进 其 经 济发 展 的具 有 潜 力 的 主 导 产 业 , 从 而 对促 进 整 个
f
产 业 增加 值 ( x 2 )
__
卜
就业吸纳率( x 3 ) 总 资 产 贡献 率 ( x 4 ) 感应度系数( x 5 )
2
毗
2
+
+
Ⅱ u
+
影响力系数( x 6 )
+
Ⅱ
三、 城郊区域 经济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 一) 因子 分 析 法 的 原 理
系数与感应度系数两个指标 。 2 . 指标体系阐述 根据上述设计的评价指标体 系原 则, 借鉴 罔内相关专 家学 者取得的成果 , 同时结合 了湖南省常德 市武陵 区经 济发展 的现 实情况 以及往年《 湖南统计年鉴 》 、 等统计 资料 中显示的信息 。 本 研究构建 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了 4 个一级指标和 6 个 二级 指标
的大小进行分组 , 使得 同组 内的变量之问的相关度 高. 而异组内
的 变量 的 相关 度 则 较 低 。
( 一) 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 建
1 . 指 标 选 取
在评价指标选择原则的指导下 , 将区域县经济发展中的“
次 主导 产 业 选 择 ” 的六个 定量基 准指 标化 , 设 计 了六 个 方 面 共
公 共 管 理
城 郊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主导 产 业 选 择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以河南省为例
J n. 0 8 u 20
新 型工 业 化 进 程 中 区域 主导产 业 选择 研 究
— —
以河南省为例
407 ;. 省西 华县人民政府 , 3042 河南 河南 西华 460 ) 660
赵永刚 , 李 飞。余 宁 ,
(. 1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 院 , 湖北 武汉
摘 要 : 据 区域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的 一 般 规 律 及 新 型 工 业 化 对 产 业 发 展 的 要 求 , 章 构 建 了 区 域 主 导 根 文 产 业 选 择 的 指 标 体 系 , 包 括 1 个 指 标 。 在 此 基 础 上 , 用模 糊 综 合 评 价 和 层 次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对 共 1 采
.
资 源 消 耗 低 , 境 污 染 少 , 力 资 源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的 环 人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为 现 代 区 域 经 济 ” 的 发 展 指 明 了方 向 , 选 择 那 些 环 境 污 染 少 , 耗 较 要 能 低 , 效 率 利 用 , 发 挥 人 力 资 源 优 势 的 产 业 作 为 主 高 能 导产业 , 可持 续发 展 的道路 。 走 1 1 3 区 域 发 展 原 则 。 地 域 分 工 理 论 是 区 域 主 导 .. 产 业 选 择 的 根 本 理 论 依 据 。 除 了遵 循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的一般 原理 外 , 应着 重考 虑地 区要 素 禀赋结 构 、 还 区 域 在 全 国 地 域 分 工 中 的 比 较 优 势 及 地 区 在 国 家 宏 观 产 业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中所 处 的 战 略 地 位 。 只 有 选 择 那 些 能 够 充 分 发 挥 区域 比 较 优 势 的 产 业 作 为 主 导 产 业 , 有 可 能 使 区 域 经 济 得 到 快 速 、 续 、 定 的 发 才 持 稳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述评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述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产业链分析法
产业链分析法是一种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分析,找出产业链上的瓶颈环节和发展机会,从而确定区域主导产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找出产业链上的瓶颈环节和发展机会,但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
二、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从产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产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找出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专家咨询法
专家咨询法是一种从专家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发展的方法。
通过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找出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是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选择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产业的特点、地域的优势和劣势、政策的支持等因素,才能够科学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主导产业专题调研报告
主导产业专题调研报告主导产业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有着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来说,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提升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对主导产业的调研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该产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
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汽车制造业这一主导产业上。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因此选择该产业作为调研对象。
三、主导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家,占据着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份额。
然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我国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例如,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完整、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需求等。
未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将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四、主导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我国汽车制造业具有较多的优势,如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链完整等。
这些优势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制造业也存在不少劣势,如后发劣势、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等。
这些劣势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五、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建议为了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
比如,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合作与创新,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推动汽车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协调,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这一主导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优势和劣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某一地区中,选择一个或一些特定产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期能够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演化研究综述》(黄婷婷,卢高学,田琦,2019年):该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化进行了论述。
重点分析了静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动态演化机制。
2.《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研究》(王志军,周晓宇,2017年):该文献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模式。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并探讨了其选择的原因和效果。
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李明,韦凌雁,2015年):该文献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作者简介:汪皓晨,男,陕西咸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㊂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甘肃省为例汪皓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㊀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跃迁,推动区域间平衡发展,是符合我国当前大政方针的举措㊂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前人的研究经验,旨在构建较为全面的度量指标,多维度多视角综合研判甘肃省产业部门发展情形,由主导产业的功能定位出发,考察各产业比较优势㊁扩散效能㊁发展潜力与发展基础,甄别出其中值得关注的部门,探讨在当前国情省情下,契合甘肃省发展阶段及资源禀赋㊁能够为甘肃省产业体系提供较强拉动作用的产业部门㊂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3.0020㊀引言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通过异地对接扶贫㊁落后地区开发战略等手段践行共同富裕目标,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㊂但对任何地区而言,经济发展在根本上仍取决于本地的经济结构,只有地方经济保持良性循环并处于优质演化的轨道上,当地才能真正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㊂因此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践行弯道超车目标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引领其长期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良好的产业结构使当地经济在自创驱动力的内生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增长㊂1㊀文献综述通过主导产业带动良好产业体系的形成,进而实现本地经济崛起是很常见的路径,我们注意到多地政府都出台过促进先导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打造产业发展的先行区㊁选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㊂甘肃省也不例外,截至2022年已有产业园区规划数百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产业规划的积极态度㊂关于如何甄别主导产业,学者们也已做了广泛的讨论㊂赫希曼㊁罗斯托㊁筱原三代平先后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在学界有很高影响力㊂赫希曼(1991)认为后向关联水平是确定产业优先顺序的关键,应鼓励关联度高㊁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优先发展㊂罗斯托(2000)提出应综合考察产业前向关联㊁后向关联与旁侧效应,认为主导产业需要通过这三种方式扩散至其他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升级㊂筱原三代平(1957)指出应重点关注技术进步引致的生产率上升,并确保产业与社会需求具有相适应的结构㊂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也时常与先导产业相联系㊂林毅夫(2012)认为,经济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要素禀赋总是给定的,应据此找出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产业㊂王立新(2021)提出,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是 蛙跳产业 的主要特征㊂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于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在产业选择方面与国家产业规划过度重合,使得主导产业脱离了区域自身基础(罗晓辉,2018)㊂依据要素禀赋确定主导产业是否会导致落后地区在分工体系中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丁洋(2022)认为,由于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产业发展也将随物质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不断更新升级㊂王立新(2021)则提出, 蛙跳产业 应具有发展的战略性㊁技术的先导性,因此最好在利用新技术㊁代表未来科研方向且发展潜力较高的产业中寻找主导产业㊂2㊀主导产业选择 理论方法结合既有研究以及对产业发展一般事实的认识,本文认为甄别地区主导产业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㊂(1)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㊂政府是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制度,其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中企业面对的激励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㊂具体到甘肃省来讲,当前涉及的主要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向西开放及承接国内产业转移㊂(2)具备产业发展的客观基础㊂笔者注意到许多相关研究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客观基础,事实上在决定一种产业是否应当获得多于其他产业的关注时,也须同时考虑是否有客观条件正在制约其成长㊂例如本地是否具有发展这种产业的对口设施及人才?相较于其他地区,本地在争夺该产业落户时是否具备优势?(3)符合地域分工及资源禀赋㊂前文已经提及,盲目追求特定产业发展可能导致发展导向脱离区域原有基础,并使得区域间的竞争同质化㊂因此应当明确甘肃省地缘特点及资源禀赋,把握本地区基础好㊁潜力大的产业,抓住其在新形势下所具备的比较优势㊂(4)能够对地区整体发展产生带动作用㊂后发地区在经济资源方面往往存在缺失,急需以一个增长极带动起全盘发展㊂施行主导产业战略的根本目标也正是通过主导产业积累起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本,推动要素禀赋㊃5㊃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㊂因此,具有强关联性的产业才是后发地区最合适的先驱产业㊂(5)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㊂正如前文已经强调过的,后发地区要想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突破,就必然不能满足于发达地区低端加工厂的定位,而应当找准机遇,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探索尝试,争取在下一轮产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为当地经济蛙跳式发展创造突破点㊂3㊀指标体系构建结合理论基础,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考量:(1)产业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趋势㊂产业比较优势衡量当地是否具有发展该产业的禀赋,产业转移趋势衡量当地是否能够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来扩大本地该产业规模㊂本文基于梯度转移理论看待各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差异,产业梯度水平越高,表明当地在该产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越强㊂衡量产业梯度水平的基本指标是产业梯度系数(IGC),由比较劳动生产率(CPOR)和区位熵(LQ)构成,反映了区域间要素禀赋㊁技术差距及产业分工对产业转移的影响:IGC=该产业当地产值/该产业全国产值该产业当地从业人员/该产业全国从业人员ˑ该产业当地产值/地区GDP该产业全国产值/全国GDP#(1)㊀㊀据此采用如下指标评价某产业在甘肃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或承接转移可能:①甘肃省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㊂表示就该行业而言甘肃省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高梯度地区,具有比较优势;②相对于东部地区甘肃省IGC正在相对上升,表明东部地区该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趋势,且甘肃省具备承接该产业的潜力㊂(2)产业关联能力㊂产业结构调整时常会涉及优先顺序的问题,落后地区在资源受限的前提下,应当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㊂以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定位而言要同时发展全部产业并不现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扩散效应强的产业,推动先发行业形成增长极㊂本文选取影响力系数㊁感应度系数为基本指标:e i =1nðn j=1q ij1n2ðn i=1ðn j=1q ij#(2)qij表示里昂剔夫逆矩阵e j =1nðn i=1q ij1n2ðn i=1ðn j=1q ij#(3)(3)产业发展基础㊂产业扩张不能以空中楼阁的形式实现,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与增长势必要建立在现有产业基础之上㊂固定资产投资既直接反映了产业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本要素水平,也间接反映了企业家对该行业的投资信心㊂因此本文将甘肃省各产业固定资产增速纳入考察范围,以衡量各产业基础能力㊂(4)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㊂我们需要在选取主导产业时赋予那些具有长远战略价值以及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更多关注㊂只有在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中取得先机或至少占据一定份额,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定位才会有所改善㊂基于这种认识,参考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来判断产业是否具有高发展潜力㊁重大战略作用以及引领作用㊂具体的,将新兴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进行对照,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民经济行业赋值为1,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确上下游关系的国民经济行业赋值0.5,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具有明确关联的行业赋值0㊂4㊀数据分析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东部地区及甘肃省2019-2020年产业梯度系数㊂按照前文给定标准对国民经济主要行业进行筛选:表1㊀满足特征①②有色金属矿采选,烟草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金属制品㊁机械和设备修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存在转移趋势且具备比较优势满足特征②煤炭开采和洗选,非金属矿采选,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茶制造,纺织服装和服饰,皮革毛皮羽毛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造纸和纸制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品,金属制品业,铁路㊁船舶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住宿和餐饮具备转移趋势与承接潜力,但目前甘肃省还未在该产业方面比较优势尚不明显㊀㊀据201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甘肃省42部门感应度系数及影响力系数㊂据此对各部门进行分类:表2㊀感应度与影响力均>0.8金属矿采选,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化学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煤炭采选,食品及烟草业,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通用设备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建筑业,通信设备㊁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㊀㊀可以看出,现阶段矿物开采㊁石油化工及设备制造业仍居于甘肃经济核心位置,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易于对其他产业形成联动㊂此外,食品及烟草业㊁批发及零售㊁仓储及邮政等轻工业或第三产业也显示出较高的产业关联度㊂㊃6㊃按照最终选定的六个二级指标:甘肃省产业梯度系数㊁甘肃省相较于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系数增长率㊁感应度系数㊁影响力系数㊁固定资产增速㊁产业是否为战略新兴产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权重度量㊂根据2019年数据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测算得到各指标权重见表3㊂表3㊀指标权重IGC相对增幅12.60%甘肃IGC11.07%感应度系数18.56%影响力系数17.73%固定资产增速19.45%是否为新兴产业20.60%㊀㊀按照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权重,计算出甘肃省2019㊁2020年间各产业综合得分及位次(仅列出得分前20位):表4㊀行业得分皮革㊁毛皮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17.28燃气生产和供应14.91煤炭采选14.37有色金属矿采选11.88纺织服装㊁服饰业9.8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7.25通用设备制造7.21造纸和纸制品 6.64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6.6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6.15化学纤维制造 5.81金属制品㊁机械和设备修理 5.18农副食品加工 4.46仪器仪表制造 4.39橡胶和塑料制品 4.34专用设备制造 4.01酒㊁饮料和精茶制造 3.82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3.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3.26铁路㊁船舶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 2.79㊀㊀评价结果表明,适合甘肃省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关注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类:(1)以矿采及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一部分甘肃传统优势产业㊂主要包括煤炭采选㊁有色金属矿采选㊁燃气生产与供应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㊁化学纤维制造㊁橡胶和塑料制品㊂(2)部分发展潜力较强㊁具有高新技术转型趋势的制造业㊂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金属制品㊁机械和设备修理,仪器仪表制造,铁路㊁船舶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㊂(3)部分东部地区正在转出,且扩散效应较强的轻工业㊂主要包括皮革㊁毛皮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服装㊁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造纸和纸制品,农副食品加工,酒㊁饮料和精茶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㊂5㊀结论与建议截至2022年,甘肃省的经济产值增加㊁经济结构高级化等目标均尚未实现,相较于全国甚至是西部其他省份仍属欠发达地区㊂就甘肃省自然禀赋与所面临的经济背景而言,不能说不具备潜在突破点,但显然这种潜在动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㊂选择主导产业对任何地区而言都是最需要审慎考虑的经济政策之一,本文探讨甘肃省主导产业发展前景,就是要明确甘肃省在未来一段时期究竟具有哪些显性或隐性优势,并顺应这些优势制定未来的发展方针㊂本着这样的主旨,笔者总结全文要点并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支持一部分具备长效增长动能的支柱产业扩张㊂矿物开采与石化工业是甘肃省现阶段的主导产业,本文的研究表明,至少一部分矿采业及石化工业在产业发展基础㊁扩张潜力与扩散效应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在自身增产的同时为其他产业陆续铺垫积累一定资本㊂因此应继续引进并作为全省主导产业的一部分予以支持,鼓励其产业链扩张㊂(2)接收一部分带动能力强㊁且东部地区正在转出的产业落户甘肃㊂目前全国都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变革的浪潮,一些产业(特别是一部分轻工业)在东部地区逐渐为更高级的产业所替代,急需找到新的生产集聚地,这其中又有一部分适合于甘肃省现阶段的资源禀赋,能够为甘肃省产业链延伸㊁产业部门多样化提供帮助㊂(3)结合自身能力,发展一批高级产业㊁新兴产业㊂落后板块的发展既要利用后发优势,承接他地转移产业,也要酌情选择一些附加值较高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可期待的突破口㊂本文的研究发现,各类高端设备制造业在甘肃省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与新兴技术联系较紧密,是适合甘肃省重点关注的产业,若能在下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或能助力甘肃省经济发展实现蛙跳式跃进㊂参考文献[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王立新,唐红祥,曹梅英,等.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基于蛙跳理论的产业选择与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08):64-72.[3]罗晓辉,胡珑瑛,万丛颖,等.结构趋同与 优势企业扶持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 来自于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8,34(12):181-183.㊃7㊃。
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122019年7月 D 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14.212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朱露明摘 要:在全局的科学观点下,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也给予当地经济以不同的经济贡献。
所以,任何政策决策都要基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及确认,这个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
需要用全局系统的理论作为基础,再加上实在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等,最后确定。
因此整个主导产业经济系统又是整个世界经济系统和国民经济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因此应以开放的眼界去研究,不光要以系统研究为基础,还要研究系统的背景和环境,这样才能认清系统的本质。
所以,对于主导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文指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培育模型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主导产业 区域经济 主导产业选择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7(b)-212-02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1.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1)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确定的研究存在很多认识性问题。
只注重数据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重要性,过于看重数据,而忽略了实际的经济、政策、文化、地理、人文等非常重要的外部宏观环境。
区域主导产业在宏观环境中存在,对于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研究者不得不去考虑。
而目前我们过于重视微观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样则会造成偏差,导致出现选择的不准确性。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把区域产业研究放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的模型研究上,这导致了数据收集的不准确性,即使准确但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没有太多的意义,并且研究出来的结论与实际并不相符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河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力求探究出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回顾和总结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历史过程,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
2.分析河南省当前产业发展的情况,考察主导产业对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作用、产业提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准确把握河南省当前的发展趋势。
四、研究预期成果
1.深入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历史走向,总结出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分析当前河南省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揭示主导产业选择对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制定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量化分析与统计学方法,选出最合适的主导产业方案。
4.基于研究结果和评价指标,提出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践行动方案,推动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切实实现。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河南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中部,接壤八省,具有典型的经济区位、区域内涵和区域战略等多方面的特征。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比较重要的省份之一,河南省承担着中国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2.借鉴现有研究文献,针对河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综合考虑河南省实际情况之下的主导产业的评价指标。
3.运用量化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河南省主导产业的候选方案,选出最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主导产业。
4.根据研究结果和评价指标,提出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践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推动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五、研究时间安排和预算
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选择管窥
2017年第4期□王磊鑫陈伟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选择管窥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区域做起,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着手。
本文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概述、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的特征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要求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序列更替性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4-0031-01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04.02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保证社会发展可持续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层面的观念,是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纲领,但是其具体落实却不能离开区域。
因此,其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进行区域产业优化,逐渐落实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首先,区域可持续发展下主导产业要能够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从而满足社会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其次,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要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作为发展的代价。
因此,其产业生产必须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成为环境保护型产业;第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下主导产业的生产应该是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在生态自我调节范围之内。
2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的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应具有多层次性。
所谓多层次性就是指主导产业群应该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同时其对于能源的消耗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只有保证产业群结构的多样性才能够进行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既不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又能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保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应该体现出综合性。
论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的选择
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的选择引言中原城市群是指中国地理上横跨河南、山东、河北三个省份的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石家庄、济南等多个城市。
由于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因此在确定主导产业方向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原城市群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1. 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的现状分析中原城市群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发展多种产业的潜力。
目前,中原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1.1 农业中原地区拥有较为肥沃的土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大豆、小麦、玉米、棉花等是中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其中小麦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农业在提供食物和农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1.2 工业工业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并且有着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因此,中原地区的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具备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原地区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原城市群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2. 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的选择的挑战和机遇选择中原城市群的主导产业需要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2.1 挑战•资源限制:尽管中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资源面临一定的限制。
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资源,是中原城市群产业选择的重要挑战之一。
•环境压力: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中原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产业结构升级: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平衡的问题。
如何推动产业的升级,使得经济更加多元化、高效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3月第15卷第2期河南社会科学HENANSOCIALSCIENCESMar.,2007Vol.15No.2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综述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2-0106-0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李飞(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20074)收稿日期:2007-01-20作者简介:李飞(1971—),男,河南新郑人,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
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
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
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
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
主导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关联作用,使其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
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系统而明确的总结研究,奠定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坚实基础[1][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3]。
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主导产业的存在,并对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
赫希曼对主导产业研究的贡献在于对主导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
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选择主导产业。
但正是他们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成果,即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并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学者们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关注并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实现日本的赶超战略,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论》一书中,首次进行了主导产业怎么选择的研究,明确提出了选择标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征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存程度。
筱原三代平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应选择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生产率上升・106・率是指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总产出与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各种投入要素之比,表征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特征。
他认为主导产业选择应在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中选择。
此理论仍以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为日本政府20世纪60年代制定产业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4]。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在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上又增加了环境基准和劳动内容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是选择可以防止因产业布局过密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口过于密集而影响社会发展的产业优先发展。
劳动内容基准是选择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产业优先发展。
这两项充分考虑环境和就业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在选择主导产业上启示作用很大,也体现了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
至此,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形成。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形成是主导产业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提出使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更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高速增长实践证明了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也就成为主导产业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
二、国内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回顾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当时主要是介绍、学习和评价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和产业政策,笔者查阅到的最早论文是王东京于1987年发表在《调研与信息》上的《主导产业选择略论》一文。
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由国家层面引向区域经济层次的研究是在1996年以后。
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国家提出“九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振兴机电、石化、汽车以及建筑业四大主导产业之后,各省(区、市)在制定“九五”规划过程中,纷纷提出选择各自的主导产业,导致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繁荣。
从此,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表现出由国家层面向区域层面转移的趋势,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重点。
我国学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5]。
目前国内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上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证研究我国近10年有关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较为重视实证研究,反映在文献方面,就是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后,针对具体区域,进行省级层面、市(地区)级层面、县级层面的研究。
例如《“十一五”时期江西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初探》[6]、《齐齐哈尔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7]、《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目标——以新和县为例》[8]。
也有针对具体产业的分析与论证,例如《第二产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实证研究》、《基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我国主导产业选择》、《关于加快山东省旅游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
研究成果对于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选择基准研究学者们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已很成熟,如已经归纳出罗斯托的增长率基准、生产率基准、扩散效应基准,赫希曼的关联基准,再加上筱原三代平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的环境基准和劳动内容基准,形成了主导产业选择的经典基准体系。
“九五”以后,我国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的最大进步,就是许多学者由过去强调采用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来指导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转向强调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应有自己的特点。
在研究国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的基础上,又归纳出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基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差异基准[9];学者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基准、需求基准、效益基准、就业基准、技术进步基准等,由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体系。
(三)选择指标体系研究选择基准确立以后,不少学者根据自己确立的基准,进行定性分析,选择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但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太强,选择结果的准确率不高,缺乏说服力。
学者很快发展到运用定量分析去选择。
定量分析必然要求选择基准的指标化,进而数据化。
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学者们首先确立了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增加值规模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又根据区域的比较优势基准增加了区位商、市场占有率指标;根据可持续基准增加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系数、万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系数指标;根据技术进步基准增加了科技经费比率、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科技人员比率指标;根据效益基准增加了利税增长率、出口规模、出口依存度指标;根据就业基准增加了万元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数指标。
随着影响选择因素增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成不断充实和完善。
(四)评价方法研究主导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对区域产业进行评价的过程。
学者们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和因子分析法(FactoringlComponents)[10]、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11][12][13]、灰色系统分析法[14]、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15]进行研究,还有利用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的钻石理论选择区域主导产业[16]等,使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国学者在西方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若干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为主导产业战略实施的区域化做了大量的论证,为把主导产业的研究从国家角度转向区域层次做了开拓性工作。
可以说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针对性、动态性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而区域主导产业代表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由于主导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变化,其产业带动作用会渐渐丧失,另一方面主导产业发展的区内外条件会发生变化,政府需要及时选择出区域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加快本区域工业化进程[17]。
这就需要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进行针对性、动态性研究。
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仅有赵成柏(2006年发表・107・《新型工业化下新兴主导产业》[18]一文)等学者的少量论文。
(二)缺乏对影响本地区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单纯选用主导产业选择经典基准对本地区进行主导产业选择,而对影响本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缺乏分析。
各区域由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所处工业化阶段等因素不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结果也应不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