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下新教材-端午粽

合集下载

最新统编版《端午粽》完美课件

最新统编版《端午粽》完美课件

最新统编版《端午粽》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端午粽》。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特点以及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端午粽”造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粽子模型、端午节相关图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端午节的氛围,引导学生回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如粽子的食材、包粽子的方法等。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模型,亲身体验端午粽的制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特点,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制作过程:食材、包粽子特点:香、甜、软、糯风俗习惯:端午节必备美食七、作业设计1. 请用“端午粽”造句。

答案:端午节那天,我们家吃了美味的端午粽。

2. 请简要描述端午粽的制作过程。

答案: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食材、包粽子等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特点,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章节,内容包括:端午节的来历、粽子的制作、端午节的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习粽子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学习粽子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粽子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猜一猜,引出本课主题——端午节。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

3. 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教师讲解,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

4. 学习粽子的制作过程: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完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来历、习俗、民间故事2. 粽子:制作过程、特点3. 生字:本课生字及书写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以“我眼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2. 答案:学生作品,以创意和表现力为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生字学习和正确书写。

2. 教学目标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与实施。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中的生字书写要点展示。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附配套课件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附配套课件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附配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第四章“传统文化”,具体内容为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以端午粽为主线,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端午节的意义。

2.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生字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制作端午粽的手工作品。

6.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主要内容: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粽的制作方法3. 生字、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拼音写出生字词:粽、艾、香、囊、赛、舟、粽。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2. 答案:生字词:略。

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端午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材章节的对应关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精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精读课文)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教学重点积累生字生词,朗读好课文。

课时目标教学过程10 端午粽( 精读课文 )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 等 7 个字。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 等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能描绘粽子的特点,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2 课时第 一 课 时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 重点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

(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教师口述: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端午粽的。

教具准备一 教学目标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相关介绍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龙舟节、端阳节、正阳节、天中节、龙节等。

初读课文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2.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 明确这篇课文共有 4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和第 4 自然段都是一句话,第 2 自然段和第 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 指名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粽子、总会,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 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

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 练习说话。

(3) 指名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课文原文及赏析
《端午粽》课文原文:
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

那些粽子啊,有红枣的,有豆沙的,有咸肉的,真是各种各样,美味极了。

粽子是用碧绿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或者是香甜的豆沙,或者是咸香的咸肉。

剥开粽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我和弟弟最爱吃的就是外婆包的红枣粽。

那红枣又大又甜,糯米也软糯可口。

每次吃完粽子,我们都会把粽叶留下,做成小船或者小帽子,玩得不亦乐乎。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强壮的选手们奋力划动龙舟,场面非常壮观。

外婆说,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赏析:
《端午粽》这篇课文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外婆煮粽子的情景,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课文首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粽子的种类和口感,让读者仿佛能闻到粽子的香气,感受到粽子的美味。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材料,使读者对粽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描写吃粽子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儿童的游戏活动,使得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同时,通过外婆的话语,介绍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和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真挚感人,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传达了家庭亲情的温暖和深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端午粽》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十三课。

本文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讲屈原的故事,展现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民族精神。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解析、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屈原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如“纪念”、“民族精神”等。

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以及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如“奶奶把绿绿的粽叶摊在手上,放进去一颗红枣,再放进去一些糯米,然后用绳子绑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主要内容:生字词:端午、粽、屈原、纪念、民族精神等。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课文解析:奶奶包粽子、屈原投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简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表。

(2)例句:端午节到了,妈妈给我包了一个大粽子。

(3)见课文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优质课件(最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优质课件(最新)
段。我会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互动课堂
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从 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yí dào duān wǔ jié wài pó zǒnɡ huì zhǔ hǎo
一 到 端 午节,外 婆总 会 煮 好
yì guō zònɡ zi pàn zhe wǒ men huíqù
一 锅 粽 子,盼 着我 们 回去。
1.会写“叶、米、分”3个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美滋滋” 等词语,并归类积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读好长 句子。 4.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其由来。
一小 篮 粽 子要 我 们 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分粽子, 这些风俗习惯年年如此。
外婆为什么要“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
这是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 中国人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zhǎng dà le wǒ cái zhī dào rén men duān wǔ jié chī zòng
粽 子是 用 青 青 的 箬 竹叶 包 的,里 面 裹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 jiān yǒu yìkē hónɡ hónɡde zǎo
着 白 白 的糯 米,中 间 有 一颗 红 红 的 枣。
wài pó yìxiān kāi ɡuō ɡài zhǔ shú de zònɡ zijiù
一 到 端 午节, 外 婆 总 会 煮 好 一 锅 粽 子,
pàn zhe wǒ men huí qù
盼 着 我 们 回 去。
端午节习俗,
“一到”“总会” 年年如此。
说明了什么?
读第二段,说说外婆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
zòng zi shì yòng qīng qīng de ruò zhú yè bāo de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完整课件》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章节,内容包括:端午节的由来、粽子的制作过程、各地端午习俗等,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挂图、生字词卡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学习:(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3)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讨端午节的习俗,分享各自家乡的端午节活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屈原、粽子、龙舟、艾叶等。

3. 重点句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有丰富的习俗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2. 答案示例: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习俗等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课件说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课件说课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
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fēn ɡěi lín jū c
分给邻居吃。
“美滋滋”生动地写出了“我们”一家吃粽子时 高兴又满足的心情。
读一读并思考:这一句讲了什么?
z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
jié c
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
ài ɡuó
爱国诗人屈原。
这一句讲述了人们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课堂练习:小组(或与家人)讨论其他粽子的样子、味道
咸蛋黄粽子:青青的箬竹叶包着,系着白色 的绳子,三角形,咸香味。
豆沙粽子:青青的箬竹叶包着,系着彩色的 绳子,三角形,甜味。
肉粽子:青青的箬竹叶包着,系着浅黄色的 绳子,长方形,肉味、咸味。
水 晶 粽 子 : 清 甜
课堂练习:小组(或与家人)讨论粽子“变身”前后的变化
知识讲解:粽子的样子、味道(煮之前)
1、样子:
(1)颜色:粽子是用青青的 箬竹叶包着的,系了一根白色 的绳子。
(2)形状:从前面或者侧面 看,像一个三角形。
2、味道:暂时没有闻到。
知识讲解:粽子的样子、味道(煮的过程中)
1、样子: (1)颜色:逐渐变深。 (2)形状:从前面或者侧面看, 依然像一个三角形。 (3)锅中的水逐渐沸腾,热气 弥漫,粽子在里面翻滚。 2、味道:有清香味飘出。
jiān yǒu yì kē
一颗红红的枣。
wài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
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
yì kǒu zònɡ zi z
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粽子的味道 ——清香、又黏又甜
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wài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评课稿一、绪论《端午粽》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爷爷制作端午粽子的故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端午节的文化传统。

本评课稿旨在对《端午粽》这篇课文进行评析,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并提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意思;•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四、教学设计1. 情境营造(5分钟)通过放一段关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视频,为学生引入端午节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用于描述食物的形容词,并通过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些形容词进行理解和联想。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上节课学到的词汇,如“端午节”、“粽子”等。

3. 阅读课文《端午粽》(15分钟)教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提问学生,逐句解读课文,确保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词语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你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请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和想法。

”5. 集体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讨论进行评论和分享。

6. 教师点拨(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引导,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澄清学生的疑惑。

7.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你身边有没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你会参与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8. 作文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作文练习:“请你以‘我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你自己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课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课件

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 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 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了我们爱国 主义情怀。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略
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 说一说。
教师点拨:我喜欢吃粽子,吃过红枣粽、红豆 粽、花生粽。
kàn pīn yīn xiě zì cí 一、看 拼 音 写字词。
阅读方法解密:巧用修饰词
概念:修饰词是用来说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如颜 色、形状、性质等)的词语。
效果: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wài pó yì xiān kāi guō gài zhǔ shú de zòng zi jiù piāo chū yì gǔ
外 婆 一 掀 开 锅 盖,煮 熟 的 粽 子 就 飘 出一 股
一( 颗 )红枣 一( 篮 )粽子 一( 个 )粽子
zào jù 六、造 句。
例: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粽子。 ___我__们__在__饭__店___美滋滋地___吃__着__好__吃_的__食__物__。______
婆 还 会 装 一 小 篮 粽 子 要 我 们 带 回 去,分
gěi lín jū chī
给 邻 居 吃。
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写了外婆让“我们”带粽子分给邻居吃,由此可以 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zhǎng dà le wǒ cái zhī dào rén men duān wǔ jié chī zòng zi
核心问题: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端午节要吃什么 ? 2.粽子是什么样的?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4.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yí dào duān wǔ jié wài pó zǒng huì zhǔ hǎo yì guō zòng

2024年人教部编版一年级《端午粽》课件

2024年人教部编版一年级《端午粽》课件

2024年人教部编版一年级《端午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端午粽》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传统文化》中的第三节《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粽子制作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习俗,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粽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以及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认识。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会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粽子材料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课件,讲解课文中端午粽的相关内容。

3.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一句话,分析句子结构,解释生僻词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粽子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内容: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粽子的制作过程生僻词汇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

制作一个简单的粽子,拍照至班级群。

2. 答案: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挂艾叶、包粽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端午节习俗和粽子制作过程的兴趣较高,但在生僻词汇的认识上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对比不同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以及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认识。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粽子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对比不同节日的习俗。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10《端午粽》图文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10《端午粽》图文版


肥肉 猪肉

带领 腰带
我会认
zhī jù niàn

知道 知识 知 =矢 +口

根据 依据 据 =扌 +局

跳高 跳远 念 =今 +心
词语导学
【清香】清淡的香味。
造句:春天里,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
【又黏又甜】同时具有甜味和具有粘性。
造句:这个玉米又黏又甜,真好吃。
【十分】很,甚,非常。
造句:公园的花十分好看。
qiū tiān dào le
shùyè dōu luòle
字词学习

组词:大 米
dà mǐ
玉米
yù mǐ
mǐ fàn
米饭
造句: 我最喜 欢 吃 米饭。
wǒ zuìxǐ huan chī mǐ fàn
字词学习

组词:真 假
zhēn jiǎ zhēn zhèng
真 正
zhēn lǐ
真理
造句: 我要 做 一个 真 正 的 男子汉。
课文详解
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这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也是最后 一部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 的来历——纪念屈原。
知识积累
根据课文回答:
1.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味道如何?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 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游客红红的枣。 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知识积累
根据课文回答:
拿来一盘月饼。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盘里的月饼又大
又甜。我说:“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弟弟说:“天 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我们一家人看着月亮,吃着 月饼,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那么甜蜜。
知识积累

部编一下语文第10课《端午粽》朗读+图文精讲

部编一下语文第10课《端午粽》朗读+图文精讲

知识点教材分析:《端午粽》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并说明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第2、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第4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本篇课文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作者介绍:屠再华(1932~)笔名杜鹃花,男,汉族,浙江杭州人。

著有散文集《常有灯为伴》、《快乐老家》,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儿童散文诗集《娃娃闹海》、《幼儿文学作品选——小魔伞》,童话集《卖花小鹿》等。

曾获浙江省文学类“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和银奖。

相关资料:1.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2.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

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我会写:午wǔ(上午)(中午)(下午)(午后)节jié(春节)(过节)(节日)(节目)叶yè(红叶)(竹叶)(叶子)(树叶)米mǐ(大米)(小米)(玉米)真zhēn(认真)(真正)(天真)(真心)分fēn(分开)(分手)(春分)fèn(过分)(本分)豆dòu(豆子)(红豆)(土豆)(大豆)我会认:端duān(端水)(端正)粽zǒng(粽子)(肉粽)节jié(节日)(端午节)总zǒn g(总是)(总共)米mǐ(大米)(米饭)间jiān(中间)(一间房)分fēn(分开)(分别)豆dòu(大豆)(豆子)肉ròu(猪肉)(牛肉)带dài(带鱼)(带领)知zhī(知道)(知己)据jù(据说)(根据)念niàn(思念)(想念)易错的字:真:里面有三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
1.范读课文
2.自 读
3.梳 理 读 文
4.识字
• • • •
端午节 大米 豆子 知道
粽子 中间 肉 据说
总是 十分 带鱼 纪念
平舌音
•粽 zòng •总 zǒng
前鼻音
•端 •间 •分 •念
duān jiān fēn niàn
• 翘舌音,声母r
肉(ròu)
5.字形
• 新偏旁:端、粽
第二自然段
• 样子 • 香味 • 味道
• 外表 • 里面 • 中间
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粽子代言人”介绍推荐粽子
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一股清香来。
• ③拨开粽叶, 黏又甜。
/咬一口粽子, /真是/又
• ④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 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分 给邻居吃。
4.理解运用
• 1.脉络清晰
• 外婆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具体介绍了 粽子的色香味以及花样——习俗由来
用词丰富
• 美滋滋、又黏又甜
• 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形声字,加一加
•端 •总
粽 据
节 念
联系Hale Waihona Puke 活•米豆肉
带鱼
熟字组词
• 端:端正、端午 • 总:总是、总和 • 分:分开、十分 • 据:根据、据说 节:节日、过节 间:房间、空间 知:知识、知道 念:想念、思念
6.朗读指导
• 一的变调
短语朗读
• ( )的( )
介绍顺序
• 从( )到( )
借助停顿符号,读长句子 • ①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 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 ②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