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散文复习专题一

合集下载

2015全国中考散文汇编

2015全国中考散文汇编

2015年全国中考散文阅读一、(2015,安徽,10—14,22分)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槐花季羡林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⑫“什么神奇?”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附散文诗阅读).docx

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附散文诗阅读).docx

中考专题复习一一散文阅读(附散文诗阅读)一、散文含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來的文学样式。

这种体裁,要求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収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 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散文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文章文笔随意(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它通常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釆。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散文的分类和写作手法:1、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写人记事为主。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岀,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例如: 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例如《背影》(3)哲理散文:借助生动形彖的事例描述、景物描绘和感情的抒发,从而阐述白己的观点, 揭示事物的哲理。

女山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冰心《谈生命》(4)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如:《济南的冬天》。

2、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即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对比、衬托又称烘托、渲染和托物言三、散文考查的重点及趋向中考散文阅读,一般有这样几个考点: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和准确运用;3、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4、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表现手法;5、分析散文所蕴含的哲理,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散文的主旨);概括散文的主旨不能仅凭感觉,而要抓住文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散文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的地方,而形式上多为议论句或抒情句。

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 (500字)

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 (500字)

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散文阅读考点分析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作为更能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抒情文体,就成了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命题热点。

主要考察:(1)理解主旨。

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文意概括。

概括文章或段落内容,说出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

(3)情感把握。

能够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

(4)写法探究。

品味作品的妙处,说出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角度转换等方面的特色。

(5)品读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

(6)个性解读。

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感悟。

(7)迁移模仿。

连接生活,谈相关的经历、感受或是进行片段的写作训练。

考点1:把握作者感情的波澜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诗情画意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因此,阅读抒情文体,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波澜。

作者一般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展示感情波澜。

第一,借助画面吐露真情,即寓感情于物象之中,以情为经,以词为纬,织出充满激情的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

阅读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这种构图的主体形象。

第二,凝结作者诗情的警句或为表达中心思想而反复出现的中心句。

读者抓住了这些语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脉络。

第三,通过曲中见直、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和浓淡相衬等手法表现。

考点2:挖掘生活哲理阅读散文,要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要以把握作品的意境为基点,以发掘作品的哲理为目的。

阅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作品所蕴含的哲理。

(1)警句剖析。

(2)从篇末结语中探寻升华主题的语句。

(3)从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作用中探索深化的哲理。

2015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2015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归纳内容
测试题目: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
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并理清“我”的情感在这 一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涩的谎言》) 情节 造(编)谎 情感 害怕、后悔
续谎
圆谎
揭(拆)谎
害怕、担心 内疚、不安 懊悔、感动 (暗暗高兴)
归纳小结:
⑴、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⑵、锁定区域,分析字句 ⑶、斟酌情理,归纳内容
揭(拆)谎 懊悔、感动
⒀不久前的清明节,我和母亲坐在奶奶的碑
墓前,我们聊起过去生活的艰辛,我突然对母亲说 起这件事,母亲听了以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那 天早上,我是卖掉了二只生蛋的母鸡才有了这钱 的”。
⒁我目瞪口呆,鼻翼控制不住地颤动起来,
泪水涌出眼眶,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母亲知道, 会不会哭?
斟酌情理
审题不清
测试题目: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
并理清“我”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涩的谎言》)
情感把握不到位
测试题目: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
并理清“我”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涩的谎言》)
语言表达不准确
锁定区域 分析字句
圆谎 不安、内疚(暗暗高兴)
⑾后来,母亲曾经问过我那生病的同学 怎么样了,我告诉她,因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 助,病已经全部好了,现在在上学了,“那就 好,那就好”母亲不停地说。
⑿岁月流逝,我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懂
事,然而一种负罪感紧紧地包围着我,我一直 想对母亲说,求她原谅„„
锁定区域 分析字句
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
2、情感把握不到位; 3、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审清题意 明确方向

2015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2015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 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 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四、教学大纲阅读要求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准确概括文中说明或描写的事物的特征。 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品味语言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 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 为以下几类 :
1、叙事散文
记人散文 记事散文
2、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状物散文
3、哲理散文
三、散文语言的特点
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 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 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的 讲究、愈发的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称作冰心姥姥。
——鲁迅《故乡》
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 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 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 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 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了追求新生活 而去奋斗与实践。
• 陈述句 • 疑问句 • 设问句
• 反问句 • 感叹句 • 排比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曹积三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

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

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

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

”我感到一阵宽慰。

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

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

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

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

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

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

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

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

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

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

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

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

2015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6篇

2015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6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5年四川省散文阅读6篇燃烧的木棉梁惠娣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棒无恐瞥的样子。

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白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 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

2015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2015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第8页,共23页。
一、散文中如何了解文章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 要理清文章思路,首先要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了解各段内容大意,然后大致归纳一下看看哪几段是
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的,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分析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它能串起文章海阔天空的材料。阅读散文,如能抓住其线索, 就有利于迅速地披文入情。散文的线索:
(2)理解段中的关键语句。这类语句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终结句,或展开部 分中的结论性语句。
(3)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
3.散文阅读题中品析关键句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重点词语入手
②联系文章时代背景分析 ③联系上下文分析
④结合艺术手法分析
第11页,共23页。
三、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是从侧
2.重点句子的特点。
把和握作文者章的的感中情心。 这之写写一是人景。中类类叙考 : :事试 侧 侧达类卷 重 重的:中 分 分思侧频 析 析想重繁 人 作感分出 物 者情析现 的 透。事的 思 过件重 想 景的要 品 物意考 质 所义点 ; 表; 2.用3.自对己文1.的题拟情语含写感言义标。表的题述理。作解者。的
■ 第32~33课 散文释
常见考法
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 重于生动具体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叙 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常常带
有较强的抒情成分。
1.选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结构成篇
灵活;表达方式不拘一格;中心明确
散文的特点。
而集中。2.常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 1.作者这样选材的作用。 一事物,挖掘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和象 2.围绕中心补写材料。
面暗示。所以散文阅读题中,要注意这些艺术手法,在细心领会作者情感、态度、 观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感受。做好这一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 章内容,明确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然后依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写出自己的看 法。这类题本来应该是不难完成的,只要能自圆其说,有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就 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路上遇到不少山里的孩子出来做小 生意,有的还是才几岁的小屁孩儿,真叫人 舍不得。(加点词语“舍不得”的意思是什 么?)(2分) 答:“舍不得”既指不忍心拒绝买她们的东 西,也指家长不应该让她们出来做生意。
(2)她狠狠地盯住我们,原先眼神里的纯 真全然变成了怨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进行赏析) 答:运用神态描写(1分),生动细致地刻 表明她因追求物质利益已经变得不再纯真。
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 和我听雨的沉醉,同时使文句形象且有音 韵美。
7、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 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叫天子动作的轻快
敏捷,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8、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 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 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 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雪人》) 答:“更”强调突出了雪人坍塌后,小餐馆 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对雪人毫无顾忌的毁 坏,表达出了作者的痛心与不理解。
画了小姑娘兜售山果遭到拒绝后的生气情状, (1分)
2015年中考散文复习 专题一
答:忧愁是为人类的将来担心,表现了行道
树对人类的关爱;快乐是因为它的职责(净
化空气)感到神圣有意义而快乐,显示了行
道树的无私奉献的品质。
方法总结: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
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
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
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
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5、.“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 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删去?(《云 南的歌会》) 答:不能删去.“多”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 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如果去掉“多”,就不准 确精当了.
6、词语妙用 2010年南京市中考阅读《天窗》第19题)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在我清澈的心 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方法总结
①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
或主题思想来回答。
③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
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17、以初中生模样的小姑娘为中心,完成下 列填空。(2分)
兜售山果,期盼劝说→ 遭遇婉拒, 继续哀求 → 再遭拒绝, 强行命令 →彻底失望,眼生怨恨
16.“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 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 能换成“飘”吗?为什么?(4分) 答:不能,因为“溅”字化无形为有形,比 “飘”更能表现孩子们笑声的清脆响亮,它 描绘了热闹欢快的场面,表现了雪人带给孩 子们的快乐。 答:能,因为“飘”字写出了孩子们笑声 的轻盈悠扬,不仅表现了雪人带给孩子们 的快乐,而且与上文“雪花飞扬”相照应, 比“溅”更能表现笑声传播的广远。
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3、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 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 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藤野先生》
答:运用了反语,这里时事不是国家大事,
而是一些无聊的事,“精通时事” 即熟悉
无聊之事。
4、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 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
梳理感情变化类 1、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 的变化 ) —— 厌恶 —— 憎恶 —— ( 产生新的敬意 ) ——怀念
2、梳理《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过程
焦虑、悲痛——( 宁静、喜悦 )——(感悟、振作 )
方法总结: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 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 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015年中考散文复习 专题一
复习目标
1.能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 把握文意 。 2、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5.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表 现
阶段
雪停前 小餐馆年轻 人的行为 小餐馆年轻 人的情感
雪停后
(1)创造 雪人 (2) 破坏 雪人 (3)喜爱 雪人 (4) 嫌恶 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