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词二首练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词二首练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词二首》积累运用1.从课文中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语,给它标上正确的读音或加以解释.2。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质疑问难【问题】整体感知3、《相见欢》《浣溪沙》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文段精读㈠阅读《相见欢》,完成后面的问题。

1.《相见欢》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2.《相见欢》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㈡阅读《浣溪沙》,完成后面的问题.3.《浣溪沙》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仔细体会“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探究拓展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2.。

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

“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月缺象征人的缺憾.“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悲愁无尽,内心寂寞、痛苦.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课件(共14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课件(共14张PPT)
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背诵诗词
•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词赏析
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
伤的感情基调。
诗词赏析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 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 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 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 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 郁的心情。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 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 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 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 朝廷的不满情绪。
探究主旨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 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 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 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 丘使君诗》)
诗词赏析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 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 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 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分层作业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基础巩固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句中“西楼”点明登楼地点,“清秋”指出时值初秋时节。

B.“垂地”一词言当此日薄西山时刻,余晖黯淡,大地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

C.“簪缨”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

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

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D.风,本无所谓悲欢,正是词人主观情感上悲,故而风是“悲风”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

5.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 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 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相见欢》和《浣溪沙》词两首赏析

《相见欢》和《浣溪沙》词两首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08《相见欢》《浣溪沙》《诗经二首》

08《相见欢》《浣溪沙》《诗经二首》

初三语文晨读材料(08)《浣溪沙》1.感情基调:寂寞惆怅;时令:暮春。

2.语言特点: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运用白描,富于表现力。

3.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

5.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寂寞和惆怅,叹惜年华易逝的情感。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A: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在内容上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

B:蕴含哲理:一切事物必然要消逝的,再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C:物候变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形象地写出了此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

8.对比手法:(1)新词与旧亭台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2)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强调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9.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诗人的欣慰。

《相见欢》1.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2.感情基调:孤寂凄凉;语言特色:明白如话,不事雕饰。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西楼;时间:夜晚;季节:秋天。

4.上片写景:月如钩,是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俯视之景;下片抒情:点明主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6.“独”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7.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8.“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语气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有哪些?A.是用丝线比喻离愁。

B.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突出了词人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词两首《相见欢》《浣溪沙》

词两首《相见欢》《浣溪沙》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 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 更为强烈了, 于是在小小的庭院 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 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 “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 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 “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 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 动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
无疑而问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 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 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 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 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 深。
这首词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亡国哀思。 “剪不断,理还乱” 现 在形容人内心的 烦乱, 或形容某些事 难以处 理解决。
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初期的主 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 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 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 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 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 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
• 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 主把它写的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 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 繁和难以解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 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使人仿佛 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 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对 来 比 细节描写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 上阕所写,全是后主 眼中之景,眼前的一 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 色彩。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 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面 对如此 寂寞凄 清之景 , 词人直抒胸臆, “剪不断, 理 还乱 , 是离愁 ”,点 出 自 己的 “ 离愁” 。他的 离 愁 ,不不 是一般 的男女 离 别 之愁 , 而是失 掉故国 的 深 愁长恨 。李后 主的愁 是 “ 剪不断 ,理还 乱 ”, 可 见 愁之深 ,恨之 长 。其 心 中 的滋味 应是旁 人所无 法 理解的。

诵读欣赏:《相见欢》李煜(课件)

诵读欣赏:《相见欢》李煜(课件)

2.“月如钩”改成“月似盘”,可以吗?
不可以。 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那如钩的残月 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 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 的离愁别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锁:锁住,笼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 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 凉的秋色之中。
3、为何写”梧桐“?为何“锁”清秋?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声声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西楼:指西边的楼。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思考:1、为什么会“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活现出词人的愁苦神态。 “独上”勾勒出作者独身登楼的身影。 全无昔日帝王的气势。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词人内心深处 不能诉说的孤寂与凄婉。
赏析诗词之法:
• 抓住意象,理解诗词内容; • 结合经历,体会作者感情。
中考链接: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 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
答: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11.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 作简要赏析。(3分) 答: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将抽象的离 愁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 以排遣的心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 京,二十四岁时,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 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 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 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 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此词当是作者刚到汴京不久,回忆故乡往 事而写成的。
诗词赏析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写出了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平滑
的景象。结句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 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了词人对 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朗读诗词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婉丽含蓄,是婉约 派代表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知人论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 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 曾任西京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 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欧阳修散文创作 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词则 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诗词赏析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登楼所见。在黄昏日暮之时,离乡背井、作客金
陵的词人独自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 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词人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 的国事如眼前的暮景,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共25张课件+朗诵)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共25张课件+朗诵)

思考探究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1)借代;代指达官显贵。 (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 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 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思考探究
5、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流。
赏析:
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 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 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 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景物描 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 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 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 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诗歌鉴赏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赏析: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 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 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 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 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 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诗歌鉴赏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 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 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 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 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 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 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宋钦宗和宋徽宗两位皇帝 被俘,最终北宋灭亡。朱敦儒仓皇南逃至 金陵,才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这首词 就是词人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的城 楼时所写的。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初中语文
借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__常__记__溪__亭__日__暮___, ___沉__醉__不__知__归__路___”来表达这种感受。 (2)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词人嗟叹天色已晚, 慌乱中误闯荷花丛的两句是:__兴__尽__晚__回__舟___, ___误__入__藕__花__深__处___。
4.(内江中考)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词人 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相见欢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 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 人。词作,前期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 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 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作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 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 阴》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清丽婉转,承袭南唐 余风。还善于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 话”这一新的体裁。代表作有《朋党论》《秋声赋》 《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等。
创作背景
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 2001年版)。采桑子,词牌名。欧阳修曾任颍州(今 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 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 (今安徽阜阳)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 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这是十 首词中的第一首。
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 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水面波平浪静的特点。“不觉船 移”从人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水流的缓和。后两句 写船动惊禽,禽鸟飞起。写景由近到远,再向高处 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倚楼观看清秋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时节的景色。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大二江年)流金。人进军中中原原之乱事,。 簪缨古散代,贵族几的时帽收饰。?缨试,帽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状元成才路
请人代自己做。
收复国土。
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 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 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
状元成才路
爱之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这首小令,为词人早期所作,写她经久不 忘的一次溪亭畅游。“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地点为“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 二字流露了词人心底的状欢元成才路 愉,“不知归路”也 曲折地传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 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 作者美好的心境、惬状元成意才路 的情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 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上片主要写堤岸风 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 眼,“短棹”二字已将状元休成才路 闲的意思委婉写出。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 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 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 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的嘲讽, 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 念。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 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 州,充满无限悲慨。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 浣溪沙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 浣溪沙

了解词牌《浣溪沙》
浣溪沙,唐教坊(jiào fáng,宫廷音乐机构) 曲名,后用为词牌。取自西施在若耶溪边浣纱
的故事。共42字,上片3句3平韵,下片3句2平
韵,一韵到底。下片前2句一般要求对仗。
自由诵读课文
1.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找出韵脚,并用“/”划分节 奏。 2. 思考:
1. 词的上片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受 人称赞,你能从修辞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吗? 3. 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你能结合词人的 生平经历来谈一谈?
2.思考: ①找“词眼”:整首词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②词的上片所渲染的环境有何特点? ③词的下片写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却用了 “剪”“理”二字,有何表达效果? ①“离愁”,即离别的愁苦。 ②词的上片渲染了一个寂寞凄凉的环境。 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 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摆脱的离别之苦。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 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 漓噫,千杯未醉嗬﹏﹏……”
改自(清)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
诵读欣赏:词二首
李煜《相见欢》 晏殊《浣溪沙》
学习目标
1. 联系词人的生平经历,把握两首词所表达的 情感的异同。 2. 通过吟诵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走Hale Waihona Puke 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 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每年向宋 纳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 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 (今南京),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太平兴国 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教学PPT课件
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 写的。
地点
深秋时节
远望之景
①夸张、象征、借景抒情②写登楼所见萧条 衰败的天边秋色③用“清秋”“日落”“逝水”象 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营造出清冷萧条的 意境,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④抒 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沉重的心情。
①夸张、象征,②描绘了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 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向东逝去,一派 衰败的景象,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③ 此句具有象征意: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
【解析】应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A项表述有误。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西楼”点明词人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统 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吹 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面,格调由之前写景的舒缓一变为抒情的高亢激昂。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①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②同时对朝廷苟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斥责, ③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忧国忧 民的爱国情怀。 【包括整首词的全部情感】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
到抒情,表现了词人渴望
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同时对朝廷
A.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 B.下片抒情,抒发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格调由高亢激越变为舒缓。 C.“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统治阶 级无心抗敌的心理。 D.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充满无限悲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对于昔日的国主,现在已沦为北地幽囚。孤独寂寞, 内心无比的凄苦,一腔离别愁绪无处诉说,所以无言。
独上——说明什么? 说明词中人是孑(jié)然一身,只有孤影相伴。 钩——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能,“钩”有残缺之意,对于李煜已是亡国之君, 不能说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相反看到此景,更是 愁上添愁。
寂寞梧桐——真的是梧桐寂寞吗?
梧桐,有凄寒愁苦之意。寂寞的并非梧桐,而 是词中之人也。
深院——能说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吗?
能,深院犹如高墙。由于被幽禁,失去了往日 的自由,好比笼中之鸟,让人倍感悲凉和凄苦。
锁——秋景秋色能锁住吗?
秋景秋色是锁不住的,被锁者乃人也,使人深感欲哭无泪。 别是一般滋味: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下阕分析
上阕寓情与景,下阕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丝 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 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越理越乱。此中滋味 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 辛酸和沉痛的伤心语。
小结——平中见奇的写作手法。
作者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体验,所以把抽 象的难以言状的“离愁”写得如此形象。以“剪 不断,理还乱”来形容人的内心烦乱,结尾一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说不出是一种什么 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极其深切自然,语 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毫无雕琢的痕迹。所 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富安中学刘瑛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 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 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 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对偶) 富安中学刘瑛
诗词赏识
去年天气旧亭台 由今思昔,天气地点依旧,欢娱之情难忘。 言外之意是好景不常,欢聚难再,人事变迁, 时光易逝。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 (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 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 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情怀。
小 园 香 径 独 徘 徊

无 曾可 相奈 识何 燕花 归落 来去 ,, 似
年一 天曲 西气新 下旧词 几亭酒 时台一 回。杯 夕, 阳去
浣 溪 沙
?
品词明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 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 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总 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 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 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 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 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 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离别的愁绪,千丝万缕,纷繁复杂。没办法割 断也没办法理顺,此中滋味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 饱含了无尽的辛酸和沉痛的伤心语。
上阕分析
西楼 残月 梧桐 深院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抒写了亡国的哀 思和别离的愁绪
孑然一身,唯有孤影相伴,仰望天空, 只有残月一弯,愁苦之情更上心头。低头只 看见月光照着梧桐的疏影,面对庭院深深、 重门紧锁,清冷的秋景秋色。让人深感欲哭 无泪的离愁之苦。
感伤情绪。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地独自一人上西 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 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 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 冷的秋。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 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 别是一种滋味压在 我的心头。

无言——为何无言?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 浣溪沙
词,又称“长短句”。是一种配乐可唱的诗
体。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宋时鼎盛。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少于58字)、 中调(59---91字)、长调(多于91字)。
诗词的欣赏方法: 熟读诗歌懂大意, 关键词句细分析。 发挥联想想画面, 把握情感知寓意。
学习目标
富安中学刘瑛
探 究
你是怎样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这两句的? 其中蕴涵了什么样的哲理呢?
这两句对仗工整,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花的凋落, 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 说“无可奈何” ;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翩翩归来的燕 子也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蕴涵着的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 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 仍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然而,美好的事物并不 是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
诗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间小路,词人沉默无语,独自徘 徊,追忆往事。彷徨不宁、孤寂忧郁之 情蕴含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 富安中学刘瑛 独。
诗词赏识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 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 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 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浣溪沙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 川县文港乡,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 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 四岁中进士,历任朝廷要职,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官居宰相位。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 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 “元献”。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 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人都出其 门下,均受其提拔和重用。晏殊善长 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以情致胜。 文词典丽,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 淡,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 词之先路”的美誉。
品词明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 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 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 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 “一杯”,自吟自饮,借酒浇愁,表达了 词人孤单冷寂的心境,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1、整体感知 2、赏析重点字词
3、了解这两首词的意境美
相见欢
李 煜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
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亡国降
宋,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能诗文、音乐、书画。以 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
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带有浓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