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问题探析
![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51810cad51f01dc381f108.png)
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问题探析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建设用地评价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基于此,本文对该项评价工作做了全面研究,从评价工作地域划定、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和潜力分区等4个方面总结出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探索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标签:中心城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问题【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cience.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from the evaluation work area delimitation,function divis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partition summarizes four aspects,such as some of the more prominent issues,throug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 words】city center;intensive use;potential evaluation;problem1、引言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区,是城市发展的先锋区[1]。
节约集约用地既是中心城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坚实基础,也是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86d3d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6.png)
v 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差异在于东西部之间。 东部湿 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 却占全国的90%, 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 和产肉量,95 %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已承载255人。以 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表明,东部 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尚有 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 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 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 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 能力的4.3%。因而,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 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足本省的人均需求,尚可支援其他地区。
v 平衡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宁夏、
新疆等八个省(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41%,耕地面积约 占全国的37%, 农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4%,粮食播种 面积约占全国的34 %人口占全国的3l%。本区人均资源占有 量并不比富余地区少, 但比富余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偏小,单
多因子综合评价
(五)瓦格宁根法
v瓦1赫、宁计根算法标是准以作早物期干进物行质的产实量验(Y为o)依据的, v主2要、适按用气于候苜影蓿响、进玉行米订、正高梁、小麦等。该 方法虽然机理性比较强,但对作物生长与环 v境3的、关作系物定种量类化订不正够(K,) 主要表现在没有真实 v反4映、出温温度度订条正件(C对T)作物干物质生长率的影响, v只5是、使经用济作系物数种(C类H校) 正系数来确定标准作物 的干物质总产量和作物干物质总产量之间的 v关6系、。作而物且生该长模期式订所正适用的作物比较少,不 利于推广。
v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v 农业生态区法 v 1、土地资源清查与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 v (1)气候清查(2)土壤清查(3)土地资源清单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e75be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e.png)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方式和范围。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评价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避免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浪费和环境破坏。
最后,适宜性评价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人民福祉。
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等级。
定量评价则更加科学和精确,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在定量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遗传算法等。
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评价过程,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遗传算法则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得出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
三、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应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规划者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问题日益突出,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浪费和环境破坏。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5d3b9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c.png)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1.315-0.119t)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f00e2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f.png)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1. 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土地潜力评价则是指对土地的各种潜在用途和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土地潜力的评价,可以帮助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潜力土地潜力是指土地具有的发展潜力和利用价值。
土地潜力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对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2.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土地的类型和分布,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土地利用的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评价土地潜力的重要依据。
2.2 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指土地的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
不同土地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利用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限制性。
评价土地潜力时需要考虑土地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3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
人口密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土地潜力的开发程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状况。
评价土地潜力时需要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可提高土地的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土地潜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地潜力评价方法。
3.1 主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的评价方法。
专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通过打分或分类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但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准确。
3.2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土地潜力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263020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1.png)
……
31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 因素X——其它条件的评分 无碱化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100 60~95 30~60 15~30 5~15
……
32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预算:平均成本约 121500元/公顷(8100元/亩),其中土地 整理约157500元/公顷(10500元/亩), 土地复垦约122700元/公顷(8180元/亩), 土地开发约39750元/公顷(2650元/亩)。
52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土地 整理 的重 点区 域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37
三、评定潜力等级
2.定量方法
——关联度法实例
计算评价因素与土种平均产量的关联度: r1=0.5030, r2=0.7514, r3=0.8563, r4=0.9265, r5=0.3624, r6=0.8414, r7=0.5413, r8=0.4828, r9=0.6149, r10=0.6348
60%
占潜力的
28%
土地复垦约 35万公顷
13%
23%
土地开发约 73万公顷
27%
12%
50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占土地的 占投入的
274 土地整理 60% 78% 2610亿元
万
公
顷
土地复垦 13% 13% 430亿元
土地开发 27% 9% 290亿元
投入 约 3330 亿元
51
小知识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70aee6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土地潜力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土壤质量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支持较高的农作物产量和植被生长,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土壤肥力、土壤层次、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定,可以判断土地的可利用性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类型。
其次,地形地貌对土地潜力评价也具有重要影响。
地势平坦、坡度适中的土地更适宜农业生产,便于机械化耕作和水资源的利用。
而地势陡峭、坡度大的土地则适宜进行森林资源开发或者生态修复,以保护水土资源。
因此,在土地潜力评价中必须考虑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潜力。
第三,水资源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础,无论是水源的丰富程度,还是水质的适宜性,都会直接影响土地潜力的评价。
有充足的水资源的土地,可以支持农田灌溉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生态环境也是土地潜力评价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和食物。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指标,以确定土地的保护性利用和重点保护的区域。
最后,社会经济因素也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社会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价值和可利用性。
例如,城市周边的土地往往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用于工业园区、居住区或商业用地。
而偏远地区的土地则更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旅游业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开发。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可以更好地调控土地利用行为,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总之,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a6fe5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4.png)
土地潜力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
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e61ff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1.png)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指通过对城镇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最佳利用模式和潜力。
该评价可以为城镇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城镇发展的合理利用和资源配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城镇发展需求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城镇土地资源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包括城镇区域内的各类土地,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森林用地等。
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地使用现状、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可持续利用等因素。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详细分析,可以确定城镇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其次,城镇发展需求是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重要依据。
城镇发展需求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需求,并确定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适宜程度。
例如,对于人口增长较快的城镇,可以根据人口密度和居住需求,评估住宅用地的潜力;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可以评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潜力。
通过对城镇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可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评价指标是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核心内容。
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等多个方面。
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土地产出、土地价值和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生态指标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地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社会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城镇土地利用潜力。
同时,评价指标还可以帮助确定城镇土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
最后,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城镇发展需求和评价指标等多个因素。
评价结果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进行量化评估和空间分析。
土地潜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3968582ec3a87c24028c4a6.png)
农业发展潜力
新乡市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 地生产潜力很大:粮食产量还具有60.4%的增产潜力。 新乡市是一个 农业大市,农业人口421万,占总人口数的80.2%,耕地面积564.6万亩。 种植业以粮棉油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水稻、棉花。 拥有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均在新乡设有农业示范、试验基 地,构筑了农业发展的立体科技支撑体系,是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
农业用地各类型占有量
各类型占全市农业用地百分比
2、建筑用地情况分析 1996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56532.0公顷,占全市
土地总面积的18.9%。主要分为居民点及土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
类型 居民点及土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 未利用地
矿用地
用地
面积 106349.0公 25049.4公 25125.4公 115482.6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前期土地利用所存在的不利之处,新乡市为土地适宜 性开发,作出以下调整: (一)农业用地调整 1.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2.适当增加园地。稳定平原区园地面积,利用浅山、丘陵区荒坡 地等适当集中发展园地。 3.逐步增加林地。在重要生态区域,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四旁”空闲地,建设一 批以速生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 4.稳定草地 5.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69.86
454500.00
55.09
11702.40
1.42
64511.76
7.82
29.31
0.00
45556.98
5.52
132325.47
16.04
109609.31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8a5b604a2161479171128b4.png)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五、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有: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指标、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及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指标等。
1.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该标准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为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环境建设的最基本用地需求,规定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一15%,这四类用地综合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大城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宜取规定的下限,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还规定了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人均单项指标,其指标为人均居住用地18~28m2;人均工业用地10~25m2;人均道路广场用地7~15m2;人均绿地大于9m2,其中人均公共绿地大于7m2。
大城市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宜采取下限。
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可与国外大城市横向比较,从发达国家的土地利用结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特征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比重较大。
2.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指标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构时,将城镇分为中心区、内城区、过渡区、外围区(由内至外)四个区域。
通过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统计分析,得到每个区域及商务中心区(CBD)主要用地类型用地分布状况、分布数量和用地强度,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规划提供依据。
3.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一般而言,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可以用城市的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来表示。
各类用地由于其类别不同,用途不同,因此土地的利用强度也有差别。
通过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统计分析,得到商业金融、住宅、工业仓储、市政、公共建筑、交通、水域、特殊、农业及其他用地的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与城市规划比较来判断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合理性。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096ba3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c.png)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潜力评价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其适宜
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的能力。
该评价包括对土壤、水资源、气候、
地形、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和实地调查,结合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出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土地潜力评价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其制定出更加符合实
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通过该评价可以确定出土地适宜的种植作物、养
殖动物、建设用途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土地潜力评价包括四个主要步骤:一是数据收集和整理;二是指标体
系建立;三是模型构建和参数估算;四是结果分析和应用。
其中指标
体系建立是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指
标体系。
常用指标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率、气候条件、生态环
境状况等。
在进行土地潜力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结果应该具有科
学性和可靠性;二是评价应该考虑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三是需要结
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总之,土地潜力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50b36ce08a1284ac85043e3.png)
3 层 次 分 析 法。层 次分 析 法 ( nlt i ac y r- ) A a i He rh Po yc r es) es 简称 A P法。它是 基于系统论 中的系统层次 性原理 H
建立起来 的 , 目的地 把 复杂 的 问题分 解成 若 干层 次 , 有 在 比原 问题 简单 的层 次上逐步分析 比较 , 把人 们 主观判 断用
1 城 市土地集 约利用潜 力的 内涵
城市土地集 约利用潜 力 , 是指在特 定的技术 经济 条件
和规划要求下 , 当前 的土地利用集约度 与最佳集 约度 之间
此它是提 高领导者决 策能力和管理 水平的一 种有效 方法 , 从而 为正 确决策提 供依 据 。模 糊综 合 评价 具有 分辨 性 和 可 比性强 的特点 , 运用其作 为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评 价是 一 种较好 的方 法 。评价过 程中具体选择 哪种方 法 , 结合 实 要
利用 所能够达到 的最 优化 的土 地集 约度 。我们 通 过一 定
3 城市 土地集约 利用潜 力评 价的基本 思路
城市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可 以从宏观 、 中观 和微 观
3个层 次进行评 价 , 文以宏 观评 价具 体加 以说 明。宏 观 本
的土地利用技术手段 和经 济 管理 措施 可 以使城 市 土地 利
数量 的形 式表达和 处理 , 是一种定性分 析和定量 分析相 结
市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 利用及城 市经济的快 速发展 , 因而探
索城 市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 的概 念 、 则 、 原 方法 , 以及建
立衡 量城市土地集 约利用潜力 的指标体 系和指标 标准 值 , 寻求 实现城市土地集 约化利用 的途径 已成 为当务之急 。
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课件
![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855c6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8.png)
未利用
地面积140.79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1.23%。
一级类土地利 占总面积比例(
)
%)
01
耕地
287.52
2.51
02
园地
62.69
0.55
03
林地
107.09
0.93
04
草地
3.81
0.03
05
商服用地
561.25
4.89
06
工矿仓储用地
2597.01
22.62
结论
通过对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评价分 析,该区土地利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土地利用潜力分布具有空间差异性。从行政区分布上看, 路南区无容量土地与容量完全损失土地比重比较大,占该区 面积的58.94%;路北区土地利用比较合理,占该区面积的 43.28%;开平区以低度利用土地为主,占该区面积的 39.94%;高新区土地潜力分布比较平均。而从功能区上 看.合理利用、过度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内城区和 过渡区,无容量土地、容量完全损失土地受地质条件和城市 规划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内城区和外围区。 (2)城市用地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所占 比例较高,居住用地比例偏低,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善,公 共设施用地及商业网点用地偏低等。 (3)用地强度偏低,土地利用具有一定的挖掘潜力。研究区平 均建筑密度为18.39%,平均建筑容积率为0.3,与同等 规模城市相比,土地利用强度总体较低。土地潜力主要集中 在未利用土地和低度利用土地上,两者占中心区总面积的 29.33%,如若将低度利用土地的用地强度提高到合理用地 的水平,能提供约2 791.55 hm2的可挖潜土地,可见.中 心区土地具有较大的挖潜能力。
唐山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布如图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86ecae25c52cc58ad6bec6.png)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需要大量的城市用地,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会给城市土地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转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利用的方向转化,才能实现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在用地规模上表现为总量失控,扩展过快;在用地结构上,表现为各类用地布局不合理、产值低;在城市用地的建筑容纳能力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
城镇土地信息利用与优化配置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用途和时间四要素,实现每一种要素的合理化,即土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土地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土地的相对稳定性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关键词:城镇;土地利用;分析1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的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
评价采用城市土地的使用强度、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程度等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评价充分考虑了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因素,体现了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的协调一致。
三是前瞻性原则。
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考虑。
四是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强调潜力分析对于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
2 土地利用潜力的影响因子2.1 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当前城市土地使用强度是否超过环境容量的负荷,是否能够达到建设中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目标的基本要求。
如果城市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偏紧,环境质量较差等,进而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市用地结构的合理性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分析现状城市用地性质与规划用地性质是否协调一致。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混杂,不能形成功能合理的布局结构,不利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发挥。
3 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方向一般情况下,积极推动新区开发,提高旧城改造质量;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主城综合功能;完善提高第三产业,适度发展城市工业;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强调改善环境质量。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114aec08a1284ac85043f4.png)
(一)等级单位 1.潜力级:按土地对大田作物、牧草等利用方式的限制性种 类、强度和需要特殊改良的管理措施等情况,以及长期作为 某种利用方式而导致土地退化的危险性,对土地潜力级进行 分类,共8类,从I——VIII
V级:存在限制农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如土壤潮湿、常遭 水淹或砾石太多等,无法农作,可用做改良草地,牧场、 林地或野生动物栖居地,则没有限制。 VI级:存在严重限制性和土地退化的危险性,不宜耕作, 但经过改良后可用作牧场,在一定管理条件下,可作草场 、牧场、林地或野生动物保护区。 VII级:有严重不可克服的限制性因素,无法改良为草场 或牧场,而只能用作放牧、林地、野生生物保护区。 VIII级:主要为劣地、岩石、裸山、沙滩、河流冲积物、 尾矿地及近乎不毛之地,作为牧地、林地太差,但可作为 野生动物放养地、水源涵养地、风景游乐地、休养地等。
2以土壤分类单位作为基础评价单位 以土壤分类单位作为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单 位 , 最早源于美国的土地潜力评价分类 . 通常将土 壤分类系统中的“土系”作为基础评价单位 .同一 种土系不仅具有相同的目质类型 ,而且土壤各种特 性基本相同 . 因此 , 以土系为基础进行诸如耕作、 污水排泄处理等与土壤密切相关的土地潜力评价 时 , 往往可以受到很好的效果 . 尤其是在那些尚未 编制土地类型图或土地类型图质量不符合土地评 价要求,但已经有质量可靠的土壤图和相关资料的 地区.
1以土地类型单位为基础评价单位 土地类型反映了土地的自然特征, 也考虑了 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 因此土地类型不仅能反 映出土地和土地利用差异性的自然条件 , 而且也 能体现全部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结果的相对一致 性和差异行 , 适合于作为包括土地潜力评价在内 的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单位. 在我国,以土地类型作为土地评价基础单元 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土地类型的划分往往 不够细,许多地方的现有土地类型图不能满足土 地评价的要求.即使具备土地类型图,但对土壤的 性质方面往往考虑得较少,有待于弥补.
土地评价:潜力评价
![土地评价: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bf88d2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f.png)
土地评价:潜力评价
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未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潜力
评价涉及到土地用途、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
行多方面的分析。
潜力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即基础潜力评价和发展潜力评价。
基础潜力评价
是对土地现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评估,包括土地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因素的优劣程度。
发展潜力评价是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考虑到城市
规划和土地用途的变化对土地价值的影响。
在进行潜力评价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一、土地位置因素:土地的位置是影响其潜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
便利、社会文化氛围好的土地,其价值往往比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二、土地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衡量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
环境越好、自然条件越优
越的土地,其开发潜力越大。
三、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影响潜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等。
四、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的变化对土地价值的影响很大。
土地规划的变化,如城市化
进程、土地用途变更等都将对土地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评估土地潜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消费水平、人
口增长、就业机会等因素,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其潜力越高。
总的来说,潜力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考虑,以确保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这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城镇土地利用与潜力评价数据获取方法及分析探讨
![城镇土地利用与潜力评价数据获取方法及分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f45a3f4700abb68a982fb55.png)
po c o h n w i nN n xa b s dO ra a at l ii l u e n a o e t n a de t l hn ra a at l a bs r e t f o g e i igi , ae n ub n cd s a d t r y a d d t cl c o n s bi i ub n c d s a d t ae j Z r ga s v a l i a s g r a
潜 力调查试 点项 目《 宁夏 中卫 市 市 区土 地 利 用现 状 调 查
与潜力 分析 评价 》 结合 项 目工 作实 际 , , 对城 镇 土 地 现状
与潜 力分析评 价数据 获取进 行探讨 。
会 等多种 因素 制 约 而 形 成 的土 地 利 用 现 实 状 况 。近 年 来 , 夏城镇 建设 快速 发展 , 宁 城镇 土地利 用及 土地 权 属发 生 了很 大变 化 , 有地 籍 资 料 完全 不 能 满 足地 籍 管 理 的 原 需求 。为 了准 确 摸清 中卫 市 市 区 内的 土地 利用 数 量 、 用
第3 4卷 第 1期
2 1 0 1年 2 月
测 绘 与 空 间地理 信 息
GEOM ATI CS & s pATAL I I NFVo . 4 , 13 No. 1 Fe .,201 b 1
城 镇 土 地 利 用 与 潜 评 数 据 获 取 方 法 及 分 析 探 讨 力 价
关键 词 : 镇 土 地调 查 ; 镇 地 籍数 据 库 系统 ; 据 获取 城 城 数 中 图分 类 号 :2 5 2 P 8 . 3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5 6 2 1 ) 1— 1 8—0 17 8 7( 0 1 0 0 9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评价
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县(市、区)城镇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中:居住用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商服用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工业仓储型用地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其他土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
二、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1、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因子很多,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满足下列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
(2)可得性原则
(3)普遍性原则
(4)分类评价原则
按照县(市、区)城镇规划的功能区类型分别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即便不同类型的功能区选用了相同指标,其评价标准和权重也应有所不同。
根据上述原则及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可以建立居住、商业服务、工业仓储型单元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2、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在上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土地闲置率是正向指标,即土地闲置率越大土地利用潜力越大;功能区内道路广场用地比重和绿化率是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土地利用潜力越小;建筑密度、容积率既不是逆向指标,也不是正向指标,因为建筑密度、容积率过低固然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但建筑密度、容积率过高也不可能营造适宜的环境。
因此,建筑密度、容积率存在一个标准值,实际值低于或高于标准值,均有潜力可挖。
基于此可建立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式中:p C 为评价单元的潜力分值, p C 值越小表示评价单元的土地
利用越合理;r为评价单元的平均容积率;
r为容积率的标准值;d为
评价单元的平均建筑密度;
d为建筑密度的标准值;u为评价单元的
土地闲置率;s为评价单元内道路广场用地比重;g为评价单元的绿化率;
w为权重。
i
3、评价标准的确定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既不是正向的,也不是逆向的,而是有一个所谓的“标准值”,实际值与之越接近越好,过大或者过小都不理想。
由于这些指标的合理程度因国家、城镇以及发展阶段不同而异,因此,国内外研究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测度办法。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推算法2种,报告采用经验法来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评价标准。
经验法是将各类单元内所有宗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标分别按照由小到大排列,根据经验取中位值,或位于60%、70%处的值等为标准值。
4、评价单元的划分
县(市、区)城镇有块宗地, 用地面积公顷。
报告评价单元提取的原则:
(1)参照县(市、区)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评价单元分为居住型、商服型、工矿型和其他型4种;
(2)对于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居住和工矿性质的土地现状评价单元不跨越功能分区,面积相对稀疏的商服用地可跨越功能分区的范围;
(3)对于其他控制层占显著位置的地区,打破功能分区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