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水的密)讲义
水的秘密教案

水的秘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2. 掌握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水的相关内容;2. 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出水的重要性:请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水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单讨论。
2. 探究水的特性(10分钟)-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水的分子结构和独特性质,如无色、无味、可溶于许多物质等。
-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和水滴的形状。
-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这些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表面张力可形成水珠,水的溶解性可用来制作各种溶液等。
3. 探究水的存在形态(15分钟)- 提示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引导学生探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形态的变化,如冰的熔化过程、液态水的蒸发等。
- 让学生思考这些存在形态的转换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4. 探究水的应用(15分钟)- 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维持生物生存、形成河流湖泊等。
-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用水、洗衣、洗澡、浇花等。
- 让学生自由发挥,列举更多水的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5. 延伸拓展(10分钟)- 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水资源,并保护水资源。
- 分组讨论,让每组学生提出至少两种节约水资源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水资源的责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6. 总结归纳(5分钟)- 学生自主总结课堂学到的内容,并将其记录在纸上。
- 学生进行简短的口头总结,概括掌握的水的特性、存在形态和应用。
拓展练习: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水是无色的?b. 什么情况下水会形成冰?c. 除了饮用、洗澡和浇花,你还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水的场景?2. 布置学生自主搜索资料或阅读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水的独特性质和应用。
水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

水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教案:水的秘密大班科学探究活动1. 活动目标:- 通过探究水的特性和性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幼儿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 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2. 活动准备:- 准备幼儿感兴趣的水相关的材料和实验工具,如透明的杯子、滴管、水桶、冰块、湿润的海绵等。
- 准备一些幼儿适合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用于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活动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 给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杯子,问幼儿水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 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特性和性质,如透明、可变形、可以溶解等。
步骤二:观察和实验水的特性-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透明杯子和一些水。
- 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性,比如水是透明的,可以看到杯子底部的东西。
- 鼓励幼儿尝试用手指、吸管等工具触摸水,感受水的柔软和流动性。
- 让幼儿尝试把水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和体积变化。
步骤三:探究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给幼儿发放一些冰块,并让他们观察冰块的特性和形状。
- 引导幼儿思考冰块融化后会变成什么,并鼓励他们用实验来验证答案。
- 让幼儿观察和记录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四:探究水的溶解性和吸水性- 给幼儿提供一些湿润的海绵,并鼓励他们观察和比较湿润和干燥海绵的特性。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海绵会变湿,并让他们用实验来验证答案。
- 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物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步骤五:小结和分享- 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体验,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和描述。
- 引导幼儿总结水的特性和性质,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探究方向。
4.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液体(如油、果汁)和固体材料(如土壤、纸张)去观察和比较其与水的性质差异和相似之处。
- 引导幼儿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5. 活动总结:- 回顾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实验和观察,强调水的特性和性质的重要性。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的全部内容。
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命活动:从种子开始到形成种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理活动。
植物生命活动形式:代谢过程、生长发育过程、植物对环境的反应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态建成、类型变异1 物质转化体外无机物[H2O、CO2、矿质(根叶)]→体内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体外无机物[CO2 H2O]→植物再利用2 能量转化光能(光子)→电能(高能电子)→不稳定化学能(ATP,NADPH)→稳定化学能(有机物)→热能、渗透能、机械能、电能3 信息转化[1]物理信息:环境因子光、温、水、气[2]化学信息:内源激素、某些特异蛋白(钙调蛋白、光敏色素、膜结合酶)[3]遗传信息:核酸4 形态建成种子→ 营养体(根茎叶) → 开花→ 结果→种子5 类型变异植物对复杂生态条件和特殊环境变化的综合反应植物生命活动的“三性”v植物的整体性v植物和环境的统一性v植物的变化发展性Ø植物生命活动的特殊性1 有无限生长的特性2 生活的自养性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植株的再生能力强4 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5 植物对无机物的固定能力强6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束植物生理学的内容1、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生理﹕2、代谢生理: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生长发育生理: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衰老4、环境生理(抗性生理)以上的基本关系光合、呼吸作用→ 生长、分化水分、矿物质运输发育、成熟(功能代谢生理) (发育生理)↖ ↗环境因子(抗性生理)(温、光、水、气)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16以前世纪)*甲骨文:作物、水分与太阳的关系*战国时期:多粪肥田*西汉:施肥方式*西周:土壤分三等九级*齐民要术:植物对矿物质及水分的要求轮作法、“七九闷麦法”(1)科学植物生理学阶段1.科学植物生理学的开端(17~18世纪)1627年,荷兰 Van Helmont ,水与植物的关系1699年,英国Wood Ward,营养来自土壤和水18世纪,Hales,植物从大气获得营养1771年,英国Priestley发现植物绿色部分可放氧2年,瑞士 De Saussure,灰分与生长的关系2.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与成长阶段(19世纪)Ø1840年,德国Liebig建立矿质营养说。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奥秘》1活动目标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亮、可流淌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改变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省用水。
4、培育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究的爱好。
5、通过实际操作,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亮、可流淌的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省用水。
活动预备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3、老师预备酒精灯、烧杯等教育活动1开始部分;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
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兴奋,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很多奥秘呢。
今日,我们就来认识水的奥秘,好不好?”2基本部分;认识水的特性1、看老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亮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伙伴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评析:本环节,老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阅历,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简单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老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老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究爱好更浓了3、观测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艳丽的花片,引导幼儿观测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晰,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晰。
水是透亮的,而牛奶不透亮。
小结:水是透亮的。
启发幼儿想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亮的?例:把小手放入洁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相互能看见等。
创造有趣的水实验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教案

创造有趣的水实验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教案!1.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比如1立方厘米)内包含的质量(比如克)。
我可以用实际操作来观察和体验一下水密度的不同。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需要准备三个塑料杯和清水、糖水、盐水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分别将三种溶液倒入不同的塑料杯,然后将三个杯子充分摆好,用手轻轻推一下杯子先后,会惊奇地发现三种溶液有不同的密度,无论是糖水还是盐水都比清水密度大一些。
2.漂浮的彩虹看起来仿佛有点神奇的“漂浮的彩虹”实验,其实也非常简单。
材料只需要三个保鲜袋、食用色素、盐和糯米粉等,步骤就更简单了。
首先将保鲜袋挂烫水龙头下,把袋子口转向下面,将空气全部挤出来,然后将带有食用色素的盐倒入袋内。
在另一个袋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加入糯米粉和色素,充分摇匀,倒到一个装有水的玻璃器皿中,空气挤出袋子,将袋子塞在水面上,再轻轻地将另外两个袋子放在玻璃器皿上,无需碰到袋子和水,简单地观察,即可看到彩虹状图案在水面上漂浮且颜色一定非常漂亮。
3.水的隔绝这个实验需要一张漏斗,一片纸巾和一杯水。
首先把漏斗倒置放在杯中间,不要让水进入漏斗;然后用纸巾把漏斗口全部填满。
接着,慢慢地将水倒入漏斗中央,小心观察一下,会发现水倒入时纸巾并没有湿润,甚至水从漏斗中间流过时,纸巾还保持着完整状态。
这种为水隔绝的实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水的神奇。
4.水的预演只需要一张白纸、一盆水和一支笔,就能做出非常神奇的实验。
将白纸浸入水中,使纸巾变得湿润,并把纸巾从水面上提起,观察一下会发现纸巾与水的交界面上,留下了一层水水滴。
此时用笔在纸巾下面绘制各种形状,等白纸完全干燥后,会惊奇地发现笔画留下的印痕和原来的形状非常相似,这是因为水的预演作用,使形状得以保持不变。
5.水的电荷这个实验需要一条安全电缆,一块冰块,两片铝箔纸。
铝箔纸都是一样大小的,摆在桌子上,其中一片铝箔纸放在冰块上,冰块可以使它一直保持低温状态。
把电缆和另一片铝箔纸连接起来,将铝箔纸挂在电缆上,电缆的另一端接地。
水的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教师:宋亚涛学生:时间年月日时段:第一章水【概念与规律】一、地球上的水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1)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态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按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咸水(salt water)和淡水(fresh water)。
(3)按其存在的空间:可以分为海水(sea water)、大气水和陆地水(land water)。
(4)按其对生命的作用:可以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的96.5%,陆地水约占3.5%,其中1%是咸水,2.5%是淡水。
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
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十万分之七。
4、大气水数量不多,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但能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5、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一样。
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高;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
如,根尖、嫩梢、幼苗含60%~90%,树干为40%~50%,风干种子为10%~40%6、人体中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一般情况,人每天至少应饮水2—2.5L。
二、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1、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水的密度(density)。
水具有一定的密度,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克每立方厘米”。
国际单位中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2、水的三态变化及能量变化熔化(melting):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固态→液态熔化时吸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凝固(condensation):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液态→固态凝固时放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讲义第一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正常体液平衡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成年女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50%婴幼儿:液体总量占体重的70~80%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占体重的40%)(占体重20%)细胞外液=组织间液15%+血浆5%第一间隙:细胞内液所在的空间,细胞液第二间隙:细胞外液所在的空间,血液第三间隙:胸/腹水、脑脊液、关节和滑囊液等(二)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1.无形失水=皮肤+呼吸蒸发的水分又称为不显性失水体温每升高1℃,将增加失水3~5ml/kg·d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失水是正常时的2~3倍2.尿液:肾脏每日排泄体内固体代谢物30~40g每溶解1g溶质需15ml水分少尿小于400ml/24h,无尿小于100ml/24h3.粪便:排出水约150ml呕吐、腹泻、肠瘘易导致脱水4.内生水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水约300ml急性肾衰时,必须将内生水计入出入量(三)体液平衡的调节首先渗透压调节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血容量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二、电解质的平衡(一)钠的平衡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135~145mmol/L每日需NaCl5~9g由尿、粪及汗排出,肾脏调节最重要禁食者每日补充生理盐水500~1000ml(二)钾的平衡细胞内主要阳离子3.5~5.5mmol/L禁食2天以上,应补充钾正常人需钾盐2~3g/d(三)氯和碳酸氢根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HCO3-增多时Cl-含量减少;HCO3-减少时Cl-含量增加意义:维持细胞外液阴离子的平衡低氯性碱中毒:呕吐丢失胃液时,Cl-丢失,HCO3-代偿增加高氯性酸中毒:大量氯化钠输入,Cl-增多,HCO3-减少(四)钙的平衡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细胞外液中钙占总钙量的0.1%血清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当pH下降离子化钙增加,pH值升高离子化钙下降(五)磷的平衡85%存在于骨骼中血清磷正常值为0.96~1.62mmol/L维持体内的钙、磷代谢及酸碱平衡(六)镁的平衡约50%存于骨骼中,其余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正常值为0.70~1.10mmol/L维持肌肉收缩和神经活动,激活体内多种酶,促进能量储存、转运和利用的作用三、酸碱平衡正常血液pH7.35~7.45酸碱平衡维持:血液缓冲、肺和肾三个途径(一)血HCO3-/H2CO3:20/1(二)肺:PaCO2分压来调节H2CO3(三)肾:速度缓慢,排出H+,回收Na+、HCO3-第二节水和钠代谢紊乱的护理一、高渗性脱水(一)病因水分摄入不足:长期禁食、上消化道梗阻、高温劳动饮水不足水分排出过多:呼吸深快、高热、利尿药(二)病理生理水分丢失为主;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的水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内脱水体液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尿少、尿比重增高(三)临床表现轻度脱水:口渴,水丧失量约为体重的2%~4%中度脱水: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水丧失量约为体重的4%~6%重度脱水:高热,神经精神症状(四)辅助检查:血清钠高于150mmol/L(五)治疗去除病因,能饮水者尽量饮水不能饮水者补液:5%葡萄糖液,脱水纠正,血清钠降低后补充等渗盐水。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探究水的浮力、溶解性和流动性。
3. 培养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水、水杯、盐、糖、石头、木块、勺子等。
2. 实验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点吗?2. 认识水的性质- 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味道和透明度。
- 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水,感受水的流动性。
3. 探究水的浮力-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 解释浮力的概念,即水对物体的支撑力。
-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记录它们的沉浮情况。
4. 探究水的溶解性- 将盐和糖分别加入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 解释溶解性的概念,即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能力。
-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实验,记录它们的溶解情况。
5. 实验与记录- 提供实验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探究水的浮力和溶解性。
- 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6. 拓展活动- 可以进行拓展实验,如观察水的表面张力、探究水的冰点等。
- 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和溶解性。
四、活动延伸1. 科学区:在科学区提供更多与水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究水的性质。
2. 日常观察: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水的用途和现象,并与他人分享。
3. 家庭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与水相关的实验,如制作冰雕、观察水的凝结等。
五、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被水或实验器材烫伤。
2.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深度。
3.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损坏或浪费。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让幼儿在探究水的秘密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员姓名:辅导课目:科学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教师:汪老师 授课日期及时段课 题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水的密度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知道密度与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教案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水的密度一、密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密度=体积质量即ρ=V m3、密度的单位:千克/M 3(Kg/m 3),克/厘M 3(g/cm 3)4、密度单位的读法:千克/M 3读作:“千克每立方M ;克/厘M 3读作:“克每立方厘M ” 5、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g/cm 3= 103kg/m 3, 1kg/m 3= 10-3g/cm 36、密度的含义:①每种物质都有它一定的密度,对同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两者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②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③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也有关. 7、一些常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见教材注意:查密度表可知(1)铜、铁、铝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铜>ρ铁 >ρ铝还要知道水,酒精,各种油,酱油,海水相互之间的密度比较 (2)水的密度为1.0×103㎏/m 3,那么一桶水的密度是1.0×103㎏/m 3,一滴水的密度是1.0×103㎏/m 3, 冰的密度为0.9×103㎏/m 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3)固体中金属的密度大,水银虽然是液体但它是金属,所以密度也大,气体的密度小. 8、密度的物理意义:水的密度为1.0×103㎏/m 3,它表示每1立方M 的水的质量是1.0×103㎏【例题】:1、铅的密度是11.3 ×103千克/M 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A. 每立方M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 B. 每立方M 铅的质量为11.3 ×103千克/M C. 每立方M 铅的质量为11.3×103千克 D. 每千克铅的体积为11.3 ×103M 3【练习】:【09台州期末】甲物质密度为2.5t/m 3,乙物质密度为2.5kg/dm 3,丙物质密度为2.5g/cm 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
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A. 甲B. 乙C. 丙D. 丁【例题】:1、对于公式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密度越小C.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2、有一段均匀的铜丝,密度为8.9×103千克/M3,质量为8克,现在将它拉断成两段铜丝以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为克,铜丝的密度为千克/M3。
3、从一瓶100毫升盐水中取出10毫升,剩下的盐水和取出的盐水的密度之比是。
4、一根铜棒的密度为ρ,质量为m,体积为V,把它等分地截成三段,则其中一段的密度、质量和体积分别是()A. ρ/3,m ,vB. ρ/3,m/3,vC. ρ,m/3,v/3D. ρ, m,v/35、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内放出一并质量的气体,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A. 变为2 ρB. 变为1/2C. ρ不变D. 无法确定6、(10嘉兴)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都有可能7、(丽水)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压倒众人(演员),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物块最有可能是()A. 泥土砖块B. 金属块C. 泡沫塑料块D. 水泥砖块【练习】:1、【2010温州检测】:小明到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之后,与原来相比,瓶内矿泉水不变的是()A. 质量B. 体积C. 密度D. 重力2、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3、水银温度计中密封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B. 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C. 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D. 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4、在影视中常常见到“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你认为这些“重物”是用()A. 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B. 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制成C. 密度与实物密度相等的材料制成D. 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制成5、如图,密封的容器中装有氧气,当活塞A向左移动时,容器内氧气的密度会()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难以确定6、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 得到如下图像,根据图像,可说明温度从8℃降至1℃的过程中() A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 .水的密度一直变大二、密度的测量:1、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原理:ρ=V m,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 根据密度公式ρ=Vm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③用细线拴住固体放在量筒中使其浸没,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 2;④计算出固体的密度ρ=12V V m -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③用细铁丝或大头针将固体按压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 2;④计算出固体的密度ρ=12V V m - 2、液体密度的测量:(1)用天平测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2)把杯中的液体倒出适量于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 (3)测出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m 2;(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Vm m 21- 易错点:(不注意误差而选用不合理的实验测量方法)(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2;(2)用空烧杯盛一定量的被测液体,并用天平称出质量m 1; (3)把烧杯中的液体(盐水)倒入量筒(杯)中,测出体积V ;(4)计算被测液体的密度Vm m 21-=ρ 3、“合金”密度问题的解题思路:“合金”指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选种,盐水就相当于盐与水的“合金”,黄河水中泥沙的含量,金首饰中的含金量,运输过程中如何放置密度不同的物质才能既充分利用车厢容积又不超重等问题均属 “合金”问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总体积等于各物质体积之和,总质量等于各物质质量之和,再依据ρ = Vm列出有关方程联立求解.4、判断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方法:(1)比较密度法:利用题设条件求出密度ρ,如果ρ=ρ物,物体是实心的,如果ρ<ρ物,物体是空心的;(2)比较质量法:设物体是实心的,求出质量m ,如果m =m 物,物体是实心的,如果m>m 物,物体是空心的; (3)比较体积法:设物体是实心的,求出体积V ,如果V=V 物,物体是实心的,如果V< V 物,物体是空心的, 且空心部分的体积V 空=V 物-V5、巧测密度:(1)无量筒测液体的密度:原理:借助水和一只空瓶,用V 水= V 液转换的方法①测出空瓶的质量m 0;②测出满瓶水的总质量m 1; ③测出满瓶液体的总质量m 2;④液体的密度ρ=321m m m -ρ水(2)无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原理:借助水和一只空瓶,用V 固=V 水转换的方法①测出固体的质量m 1 ②测出满瓶水的总质量m 2;③将固体浸没水中并取出; ④测出剩下水和瓶的总质量m 3;⑤固体的密度ρ=321m m m -ρ水6、密度与温度:(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一般物质都遵守热胀冷缩的规律,质量一定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膨胀,体积增 大,密度变小.(2)温度能影响密度:其中气体最明显,固体、液体不太明显.温度对密度影响的实例比较多,如空调器安装时位 置的选择、烧开水等.(3)风的形成: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 而形成风.(4)水的反常膨胀:一般物质都遵守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是水在结冰时体积要增大,如果膨胀受到阻碍会产生较大 的力,可能有破坏作用,如在北方的冬天室外裸露的水管中的水在结冰时由于体积膨胀而将水管胀裂.【例题】:密度相同1. 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量为4千克,体积为570厘M 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铅的密度应为11.3克/厘M 3)2. 某人获得一尊“金佛”,测其质量为4450g,体积为500cm 3,它是真金的吗?如果不是,那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金的密度19.3克/厘M 3铜的密度8.9克/厘M 3)3. 一节运油车能装50m 3的石油。
为了知道一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采取了这样的办法:用量筒从车上取30mL 的石油样品,称得石油样品的质量为24g。
那么:(1)这节车装的石油的密度是多少?(2)一节运油车能装多少吨石油?4.用盐水选种,需要用密度为1.1×103千克/M3的盐水,现了配制5分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6.2千克,问:(1)这种盐水是否符合要求?(2)如不符合,需加盐还是水?【练习】1.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0.2m和0.3m,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kg、21.6kg和54kg,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A. 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B. 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C. 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 以上结论都不正确2.一台拖拉机耕一亩地需要消耗柴油0.8千克,这台拖拉机油箱的容积是250升。
柴油密度是850千克/立方M,油箱装满后,拖拉机能耕完地的亩数是()A. 100B. 200C. 265D. 3003.人体密度与水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估算一名学生的体积是:()A.5立方MB.500立方厘MC.50立方分MD.500立方分M【例题】:体积相同1.某工厂铸造车间有一个机器零件的木模,质量为1.2千克,木材的密度是0.6×103kg/m3,现在要用此木模浇铸铝铸件30个,至少要熔化多少铝?(ρ铝=2.7×103kg/m3)2.某公司要铸一尊铜像,先用木材制成一尊跟铜像大小一样的木模,先测得木模质量为6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