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数学人教A版(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八章 第八节 第一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课件:1-9函数与方程(人教A版)

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课件:1-9函数与方程(人教A版)

高考考点预览
■ ·考点梳理· ■ 1. 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 y=f(x)的零点. (2)几个等价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 点⇔函数y=f(x)有零点.
思考:上述等价关系在研究函数零点、方程的根及 图象交点问题时有什么作用?
思考:若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则y= 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一定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 线,且有f(a)·f(b)<0呢?
提示:不一定.由图(1)、(2)可知.
3.二分法 (1)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f((aa))··ff((bb)<0 的函数y= 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 , 使区间的两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的近似值 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 ,给定精 确度ε;
观察图象可以发现它们有4个交点,即函数y=f(x)- log3|x|有4个零点.
3. [2012·徐州模拟]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
定方程e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________.
x
-1 0 1 2
3
ex 0.37 1 2.72 7.39 20.09
x+2 1 2 3 4
5
答案:(1,2)
3. 二分法是求方程的根的近似值的一种计算方法.其 实质是通过不断地“取中点”来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 围,当达到一定的精确度要求时,所得区间的任一点就是 这个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4. 要熟练掌握二分法的解题步骤,尤其是初始区间的 选取和最后精确度的判断.

2015高考数学一轮配套课件:专题八(第八篇)

2015高考数学一轮配套课件:专题八(第八篇)
倒计时
依题意得,抛物线 y2=4x 的焦点坐标是(1,0), 则圆 C 的圆心坐标是(0,1), 圆心到直线 4x-3y-2=0 的距离 d =|4×402-+3×-13-2 2|=1,则 r2=d2+|A2B|2=10,
因此圆 C 的方程是 x2+(y-1)2=10. 答案 (2)x2+(y-1)2=10
解(1) 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x=-3, 代入圆的方程解得 y=±4, 故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8,满足条件;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 不 即妨kx设-直y+线3的k-方32程=为0,y+32=k(x+3), 因为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8,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一分。
故半弦长为 4.又圆的半径为 5,
· A
·M
2 折痕 B X
(1)求直线方程时,要考虑对斜率是否存在、截距相等 时是否为零以及相关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讨论.
(2)本题需对斜率 k 为 0 和不为 0 进行分类讨论,易错
点是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一分。
1、(1)若直线过点 P-3,-32且被圆 x2+y2=25 截得的弦长是 8, 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 A.3x+4y+15=0 B.x=-3 或 y=-32 C.x=-3 D.x=-3 或 3x+4y+15=0 倒计时
折痕
G(-k,1),
B
X
从而折痕所在的直线与 AG 的交点坐标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一分。
(线段 AG 的中点)为 M-k2,12.
Y D
1
G(a,1)C
∴折 即k痕y==所0k在 时x+, 的ky2直2=+线1212;.方k程≠0为时y,-y=12=kxk+x+k22+k2,12y.=12

201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人教A版,理科)配套教案:第八章 立体几何 8.3

201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人教A版,理科)配套教案:第八章 立体几何 8.3

§8.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a∩α=∅a⊂α,b⊄α,a∥b a∥αa∥α,a⊂β,α∩β=b结论a∥αb∥αa∩α=∅a∥b 2.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α∩β=∅a⊂β,b⊂β,a∩b=P,a∥α,b∥αα∥β,α∩γ=a,β∩γ=bα∥β,a⊂β结论α∥βα∥βa∥b a∥α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 (√)(3)若直线a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α. (×)(4)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则EF∥平面BCD. (√)(5)若α∥β,直线a∥α,则a∥β. (×)2.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B.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答案 B解析由题意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则直线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只有相交和异面两种位置关系,因而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3.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平面内一个三角形各边所在的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B.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C.若两个平面平行,则位于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也互相平行D.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答案 C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知A、B、D正确.对于C,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也可能异面.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________.答案 2解析因为直线EF∥平面AB1C,EF⊂平面ABCD,且平面AB1C∩平面ABCD=AC,所以EF∥AC,又E是DA的中点,所以F是DC的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可得EF=12AC,又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所以AC=22,所以EF= 2.5.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有下列命题:①a与β内的所有直线平行;②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垂直.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解析因为α∥β,a⊂α,所以a∥β,在平面β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但不是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平行,故命题②为真命题,命题①为假命题.在平面β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垂直,故命题③为假命题.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1(2012·山东)如图,几何体E-ABCD是四棱锥,△ABD为正三角形,CB=CD,EC⊥BD.(1)求证:BE=DE;(2)若∠BCD=120°,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DM∥平面BEC.思维启迪(1)利用等腰△EDB底边中线和高重合的性质证明;(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或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证明线面平行.证明(1)如图,取BD的中点O,连接CO,EO.由于CB=CD,所以CO⊥BD.又EC⊥BD,EC∩CO=C,CO,EC⊂平面EOC,所以BD⊥平面EOC,因此BD⊥EO.又O为BD的中点,所以BE=DE.(2)方法一如图,取AB的中点N,连接DM,DN,MN.因为M是AE的中点,所以MN∥BE.又MN⊄平面BEC,BE⊂平面BEC,所以MN∥平面BEC.又因为△ABD为正三角形,所以∠BDN=30°.又CB=CD,∠BCD=120°,因此∠CBD=30°.所以DN∥BC.又DN⊄平面BEC,BC⊂平面BEC,所以DN∥平面BEC.又MN∩DN=N,所以平面DMN∥平面BEC.又DM⊂平面DMN,所以DM∥平面BEC.方法二如图,延长AD,BC交于点F,连接EF.因为CB=CD,∠BCD=120°,所以∠CBD=30°.因为△ABD为正三角形,所以∠BAD=60°,∠ABC=90°,因为∠AFB=30°,所以AB=12AF.又AB=AD,所以D为线段AF的中点.连接DM,由于点M是线段AE的中点,因此DM∥EF.又DM⊄平面BEC,EF⊂平面BEC,所以DM∥平面BEC.思维升华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β,a∥α⇒a∥β).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H分别为棱A1B1,D1C1上的点,且EH∥A1D1,过EH的平面与棱BB1,CC1相交,交点分别为F,G,求证:FG∥平面ADD1A1.证明因为EH∥A1D1,A1D1∥B1C1,EH⊄平面BCC1B1,B1C1⊂平面BCC1B1,所以EH∥平面BCC1B1.又平面FGHE∩平面BCC1B1=FG,所以EH∥FG,即FG∥A1D1.又FG⊄平面ADD1A1,A1D1⊂平面ADD1A1,所以FG∥平面ADD1A1.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 A1∥平面BCHG.思维启迪要证四点共面,只需证GH∥BC;要证面面平行,可证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证明(1)∵GH是△A1B1C1的中位线,∴GH∥B1C1.又∵B1C1∥BC,∴GH∥BC,∴B,C,H,G四点共面.(2)∵E、F分别为AB、AC的中点,∴EF∥BC,∵EF⊄平面BCHG,BC⊂平面BCHG,∴EF∥平面BCHG.∵A1G綊EB,∴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A1E∥平面BCHG.∵A1E∩EF=E,∴平面EF A1∥平面BCHG.思维升华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1)面面平行的定义;(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是B1D1的中点,E、F、G分别是BC、DC、SC的中点,求证:(1)直线EG∥平面BDD1B1;(2)平面EFG∥平面BDD1B1.证明(1)如图,连接SB,∵E、G分别是BC、SC的中点,∴EG∥SB.又∵SB⊂平面BDD1B1,EG⊄平面BDD1B1,∴直线EG∥平面BDD1B1.(2)连接SD,∵F、G分别是DC、SC的中点,∴FG∥SD. 又∵SD⊂平面BDD1B1,FG⊄平面BDD1B1,∴FG∥平面BDD1B1,且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平面EFG∥平面BDD1B1.题型三 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截面EFGH 平行于对棱AB 和 CD ,试问截面在什么位置时其截面面积最大?思维启迪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得到线线平行,可以先确定截面 形状,再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值. 解 ∵AB ∥平面EFGH ,平面EFGH 与平面ABC 和平面ABD 分别交于FG 、EH . ∴AB ∥FG ,AB ∥EH ,∴FG ∥EH ,同理可证EF ∥GH , ∴截面EFGH 是平行四边形.设AB =a ,CD =b ,∠FGH =α (α即为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又设FG =x ,GH =y ,则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x a =CG BC ,y b =BG BC ,两式相加得x a +yb =1,即y=ba(a -x ), ∴S ▱EFGH =FG ·GH ·sin α=x ·b a ·(a -x )·sin α=b sin αa x (a -x ).∵x >0,a -x >0且x +(a -x )=a 为定值,∴当且仅当x =a -x 时,b sin αa x (a -x )=ab sin α4,此时x =a 2,y =b 2.即当截面EFGH 的顶点E 、F 、G 、H 为棱AD 、AC 、BC 、BD 的中点时截面面积最大. 思维升华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最值问题,常用函数思想来解决.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棱P A ⊥底面ABCD ,在侧面PBC 内,有BE ⊥PC 于E ,且BE =63a ,试在AB 上找一点F ,使EF ∥平面P AD . 解 在平面PCD 内,过E 作EG ∥CD 交PD 于G , 连接AG ,在AB 上取点F ,使AF =EG ,∵EG ∥CD ∥AF ,EG =AF , ∴四边形FEGA 为平行四边形, ∴FE ∥AG .又AG ⊂平面P AD ,FE ⊄平面P AD , ∴EF ∥平面P AD . ∴F 即为所求的点.又P A ⊥面ABCD ,∴P A ⊥BC , 又BC ⊥AB ,∴BC ⊥面P AB . ∴PB ⊥BC .∴PC 2=BC 2+PB 2=BC 2+AB 2+P A 2. 设P A =x 则PC =2a 2+x 2,由PB ·BC =BE ·PC 得: a 2+x 2·a =2a 2+x 2·63a ,∴x =a ,即P A =a ,∴PC =3a . 又CE =a 2-(63a )2=33a , ∴PE PC =23,∴GE CD =PE PC =23, 即GE =23CD =23a ,∴AF =23a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12分)如图,在四面体P ABC 中,PC ⊥AB ,P A ⊥BC ,点D ,E ,F ,G 分别是棱AP , AC ,BC ,PB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BCP ; (2)求证:四边形DEFG 为矩形;(3)是否存在点Q ,到四面体P ABC 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 思维启迪 (1)利用DE ∥PC 证明线面平行;(2)利用平行关系和已知PC⊥AB证明DE⊥DG;(3)Q应为EG中点.规范解答(1)证明因为D,E分别是AP,AC的中点,所以DE∥PC.又因为DE⊄平面BCP,所以DE∥平面BCP. [3分] (2)证明因为D,E,F,G分别为AP,AC,BC,PB的中点,所以DE∥PC∥FG,DG∥AB∥EF.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PC⊥AB,所以DE⊥DG.所以四边形DEFG为矩形. [7分] (3)解存在点Q满足条件,理由如下:[8分]连接DF,EG,设Q为EG的中点,由(2)知,DF∩EG=Q,且QD=QE=QF=QG=12EG.分别取PC,AB的中点M,N,连接ME,EN,NG,MG,MN.与(2)同理,可证四边形MENG为矩形,其对角线交点为EG的中点Q,且QM=QN=12EG,所以Q为满足条件的点.[12分]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写出探求的最后结论.第二步:证明探求结论的正确性.第三步:给出明确答案.第四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温馨提醒(1)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假设其存在并探索出结论,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若得到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若得到矛盾就否定假设.(2)这类问题也可以按类似于分析法的格式书写步骤:从结论出发“要使……成立”,“只需使……成立”.方法与技巧1.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线∥线判定性质线∥面判定性质面∥性质判定面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面与面平行的性质.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推论;(4)a⊥α,a⊥β⇒α∥β.失误与防范1.在推证线面平行时,一定要强调直线不在平面内,否则,会出现错误.2.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3.解题中注意符号语言的规范应用.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B.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C.直线a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D.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成90°角答案 A解析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α内既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也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异面且垂直,所以A不正确,B、D正确.又夹在相互平行的线与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所以C正确.2.若直线m⊂平面α,则条件甲:“直线l∥α”是条件乙:“l∥m”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D3.已知a,b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a∥b,b⊂α,则a∥αB.a,b⊂α,a∥β,b∥β,则α∥βC.a⊥α,b∥α,则a⊥bD.当a⊂α,且b⊄α时,若b∥α,则a∥b答案 C解析A选项是易错项,由a∥b,b⊂α,也可能推出a⊂α;B中的直线a,b不一定相交,平面α,β也可能相交;C正确;D中的直线a,b也可能异面.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上的点,且AE∶EB=AF∶FD=1∶4,又H,G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A.BD∥平面EFG,且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B.EF∥平面BCD,且四边形EFGH是梯形C.HG∥平面ABD,且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D.EH∥平面ADC,且四边形EFGH是梯形答案 B解析 如图,由题意得,EF ∥BD , 且EF =15BD .HG ∥BD ,且HG =12BD .∴EF ∥HG ,且EF ≠HG . ∴四边形EFGH 是梯形.又EF ∥平面BCD ,而EH 与平面ADC 不平行. 故选B.5.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平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B解析 ①中易知NP ∥AA ′,MN ∥A ′B ,∴平面MNP ∥平面AA ′B 可得出AB ∥平面MNP (如图). ④中,NP ∥AB ,能得出AB ∥平面MNP .二、填空题6.过三棱柱ABC —A 1B 1C 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条. 答案 6解析 如图,E 、F 、G 、H 分别是A 1C 1、B 1C 1、BC 、AC 的中点,则 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有EF ,GH ,FG ,EH ,EG ,FH 共6条.7.如图所示,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M 、N 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 1B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的棱AD 上的一点,AP =a3,过P 、M 、N 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 ,Q 在CD 上,则PQ =________. 答案223a 解析 ∵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MN ∥PQ .∵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AP =a3,∴CQ =a 3,从而DP =DQ =2a 3,∴PQ =223a .8.在四面体ABCD 中,截面PQMN 是正方形,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 为________. ①AC ⊥BD ; ②AC ∥截面PQMN ; ③AC =BD ;④异面直线PM 与BD 所成的角为45°. 答案 ③解析 ∵PQMN 是正方形, ∴MN ∥QP ,则MN ∥平面ABC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知MN ∥AC ,则AC ∥截面PQMN , 同理可得MQ ∥BD ,又MN ⊥QM ,则AC ⊥BD ,故①②正确.又∵BD ∥MQ ,∴异面直线PM 与BD 所成的角即为∠PMQ =45°,故④正确. 三、解答题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5,BB 1=BC =6,D ,E 分别是AA 1和B 1C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ABC ; (2)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1)证明 取BC 中点G ,连接AG ,EG .因为E 是B 1C 的中点,所以EG ∥BB 1,且EG =12BB 1.由直棱柱知,AA 1綊BB 1,而D 是AA 1的中点,所以EG 綊AD , 所以四边形EGA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D ∥AG . 又DE ⊄平面ABC ,AG ⊂平面ABC , 所以DE ∥平面ABC .(2)解 因为AD ∥BB 1,所以AD ∥平面BCE , 所以V E -BCD =V D -BEC =V A -BCE =V E -ABC , 由(1)知,DE ∥平面ABC .所以V E -ABC =V D -ABC =13AD ·12BC ·AG=16×3×6×4=12. 10.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 C 1D 1、AA 1的中点.求证: (1)EG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证明 (1)取B 1D 1的中点O ,连接GO ,OB , 易证四边形BEGO 为平行四边形,故OB ∥GE ,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EG ∥平面BB 1D 1D . (2)由题意可知BD ∥B 1D 1. 如图,连接HB 、D 1F ,易证四边形HBFD 1是平行四边形, 故HD 1∥BF .又B 1D 1∩HD 1=D 1,BD ∩BF =B , 所以平面BDF ∥平面B 1D 1H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30分钟)1.设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不同直线;l 1,l 2是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β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A.m ∥β且l 1∥αB.m ∥l 1且n ∥l 2C.m ∥β且n ∥βD.m ∥β且n ∥l 2答案 B解析 对于选项A ,不合题意;对于选项B ,由于l 1与l 2是相交直线,而且由l 1∥m 可得l 1∥α,同理可得l 2∥α,故可得α∥β,充分性成立,而由α∥β不一定能得到l 1∥m ,它们也可以异面,故必要性不成立,故选B ;对于选项C ,由于m ,n 不一定相交,故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对于选项D ,由于n ∥l 2可转化为n ∥β,同选项C ,故不符合题意.综上选B. 2.已知平面α∥平面β,P 是α、β外一点,过点P 的直线m 与α、β分别交于A 、C ,过点P 的直线n 与α、β分别交于B 、D 且P A =6,AC =9,PD =8,则BD 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24或245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到以下如图两种情况:可求出BD 的长分别为245或24.3.空间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棱AC 、BD 的长分别为5和4,则平行 于两条对棱的截面四边形EFGH 在平移过程中,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答案 (8,10)解析 设DH DA =GHAC =k ,∴AH DA =EHBD=1-k ,∴GH=5k,EH=4(1-k),∴周长=8+2k.又∵0<k<1,∴周长的范围为(8,10).4.平面α内有△ABC ,AB =5,BC =8,AC =7,梯形BCDE 的底DE =2, 过EB 的中点B 1的平面β∥α,若β分别交EA 、DC 于A 1、C 1,求△A 1B 1C 1 的面积. 解 ∵α∥β,∴A 1B 1∥AB ,B 1C 1∥BC , 又因∠A 1B 1C 1与∠ABC 同向. ∴∠A 1B 1C 1=∠ABC .又∵cos ∠ABC =52+82-722×5×8=12,∴∠ABC =60°=∠A 1B 1C 1.又∵B 1为EB 的中点,∴B 1A 1是△EAB 的中位线, ∴B 1A 1=12AB =52,同理知B 1C 1为梯形BCDE 的中位线, ∴B 1C 1=12(BC +DE )=5.则S △A 1B 1C 1=12A 1B 1·B 1C 1·sin 60°=12·52·5·32=258 3. 故△A 1B 1C 1的面积为2583.5.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 PD =DC =4,AD =2,E 为PC 的中点. (1)求三棱锥A —PDE 的体积;(2)AC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 A ∥平面EDM ?若存在,求出 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PD ⊥AD . 又因ABCD 是矩形,所以AD ⊥CD . 因PD ∩CD =D ,所以AD ⊥平面PCD , 所以AD 是三棱锥A —PDE 的高. 因为E 为PC 的中点,且PD =DC =4,所以S△PDE=12S△PDC=12×⎝⎛⎭⎫12×4×4=4.又AD=2,所以V A—PDE=13AD·S△PDE=13×2×4=83.(2)取AC中点M,连接EM,DM,因为E为P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所以EM∥P A.又因为EM⊂平面EDM,P A⊄平面EDM,所以P A∥平面EDM.所以AM=12AC= 5.即在AC边上存在一点M,使得P A∥平面EDM,AM的长为 5.。

第8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数学精新高考人教A版2019)

第8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数学精新高考人教A版2019)

3.过点 P(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_3_x_-__2_y_=_.0 或 x+y-5=0
解析 当纵、横截距均为 0 时,直线方程为 3x-2y=0; 当纵、横截距均不为 0 时,设直线方程为ax+ay=1, 则2a+3a=1,解得 a=5. 所以直线方程为 x+y-5=0.
◇考题再现
向旋转 15°,则旋转后得到的直线 l2 的方程为( B )
A.x- 3y+1=0
B. 3x-y=0
C. 3x+y+1=0
D.3x- 3y-1=0
(2)若 A(1,-2),B(5,6),直线 l 经过 AB 的中点 M 且在两坐
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 l 的方程为_2_x_-__3_y_=__0_或 ___x_+__y.-5=0
(2)求直线方程.弄清确定直线的两个条件,由直线方 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直接写出方程.
(3)求参数值或范围.注意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适 合直线的方程,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解.
[巩固演练] 3.已知直线 l:(2a+b)x+(a+b)y+a-b=0 及点 P(3, 4). (1)证明:直线 l 过某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 (2)当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最大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析 (1)在直线 l 的方程可化为: a(2x+y+1)+b(x+y-1)=0, 由2x+x+y-y+11==00,解得xy==-3 2,, ∴直线恒过定点(-2,3).
=5+-k+-4k≥5+4=9. 所以当且仅当-k=-4k且 k<0, 即 k=-2 时,|OA|+|OB|取最小值. 这时 l 的方程为 2x+y-6=0.
►规律方法 与直线方程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解与直线方程有关的最值问题.先设出直线方程, 建立目标函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节 数学归纳法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节 数学归纳法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当 n=4 时,a1+a2+a3+a4=S4=2×4-a4, ∴a4=185. 由此猜想 an=22nn--11(n∈N*). (2)证明:①当 n=1 时,左边=a1=1, 右边=212-0 1=1, 左边=右边,结论成立. ②假设 n=k(k≥1 且 k∈N*)时,结论成立,
第十三页,共25页。
[类题通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注意问题
(1)当遇到与正整数 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 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 n=k 成立,推 证 n=k+1 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 析法、综合法、作差(作商)比较法、放缩法等证明.
第八页,共25页。

2.设 f(n)=1+12+13+…+n1(n∈N*). 求证:f(1)+f(2)+…+f(n-1)=n[f(n)-1](n≥2,n∈N*). 证明:(1)当 n=2 时,左边=f(1)=1, 右边=21+12-1=1,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 n=k(k≥2,k∈N*)时,结论成立,即 f(1)+f(2)+…+f(k-1)=k[f(k)-1], 那么,当 n=k+1 时,
第十四页,共25页。
[针对训练]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2+312+…+n12<2-n1(n∈N*,n≥2). 证明:(1)当 n=2 时,1+212=54<2-12=32,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即 1+212+312+…+k12<2-1k. 当 n=k+1 时,1+212+312+…+k12+k+1 12<2-1k+k+1 12<2-1k+ kk1+1=2-1k+1k-k+1 1 =2-k+1 1命题成立. 由(1),(2)知原不等式在 n∈N*,n≥2 时均成立.

人教A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八章 第一节 基本立体图形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人教A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八章 第一节 基本立体图形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
定相等.
(2)①不正确,根据棱柱的定义,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
全等;②正确,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的三棱锥C1-ABC,四个面都是
直角三角形;③正确,由棱台的概念可知.
规律方法 辨别空间几何体的两种方法
微思考 柱体、锥体、台体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常用结论
1.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
S
2
S
直观图=
4
原图形
,S 原图形=2 2S 直观图.
2.球的截面的性质
(1)球的截面是圆面,且球心和截面(不过球心)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2)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的关系为 r= 2 -2 .
考向2直观图
题组(1)如图所示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其中B'O'=C'O'=1,A'O'=
那么△ABC是一个(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非等边的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
△A'B'C'的面积为(
6 2
A. a
16
)
A,A'在同一直线上时,四边形AEFG的周长取最小值,最小值为AA'.所以在三
角形APA'中,由余弦定理得AA'2=PA2+PA'2-2×PA×PA'×cos 120°=
1
16+16-2×4×4×(- )=48,所以

2015高三人教版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第8节 曲线与方程

2015高三人教版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第8节 曲线与方程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八节 曲线与方程(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五分。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主干知识梳理] 一、曲线与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 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 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 这个方程的解 ;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 曲线上的点 .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 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五分。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3.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
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五分。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跟踪训练]
3.(2014·河南模拟)已知定点 A(2,0),它与抛物线 y2=x 上的动点
P 连线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A.y2=2(x-1)
B.y2=4(x-1)
()
C.y2=x-1
D.y2=12(x-1)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五分。
M的轨迹是以F1、A为焦点的双曲
线的右支,故C可能.
图3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五分。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如图4,定点A在定圆F上,
则满足题意的点M的轨迹是以F
为端点的一条射线,故D不可能.
答案 D
图4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五分。

2015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总结

2015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总结

轴上的椭圆,
则 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由题意知,4-k>6+k>0,所以-6<k<-1.
(-6,-1)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二分。
12.过点 A(1,0)作倾斜角为π4 的直线,与抛物线 y2= 2x 交于 M、N 两点,则|MN|=________.
直线方程为 y=x-1,代入 y2=2x 得 x2-4x+1=0, 设 M(x1,y1),N(x2,y2),则 x1+x2=4,x1x2=1,
单元总结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二分。
x2 y2 (2013 年安徽卷)设椭圆 E:a2+1-a2=1 的焦点在 x
轴上.
(1)若椭圆 E 的焦距为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设 F1,F2 分别是椭圆 E 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 E 上第一象限内的点,直线 F2P 交 y 轴于点 Q,并且 F1P⊥F1Q. 证明:当 a 变化时,点 P 在某定直线上.
将 l 的方程代入椭圆 C 的方程,得 x2+4k2(x-2)2=16, 即(1+4k2)x2-16k2x+16k2-16=0,从而 x1+x2=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二分。
16k2
16k2-16
1+4k2,x1x2= 1+4k2 ,
因为A→G=(12,yG),A→N=(x2+4,y2),A,N,G 共线, 所以 12y2=(x2+4)yG,yG=x122+y24,
又B→G=(4,yG),B→M=(x1-4,y1),
要证明 B,M,G 共线,即要证明 4y1=(x1-4)x122+y24, 即证明 k(x1-2)(x2+4)=3k(x2-2)(x1-4), 即 x1x2-2x2+4x1-8=3x1x2-6x1-12x2+24, 即 x1x2-5(x1+x2)+16=0,

201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人教A版,理科)配套教案: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201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人教A版,理科)配套教案: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1)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①定义法.②利用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③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②利用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棱上的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棱垂直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若直线a ⊥平面α,直线b ∥α,则直线a 与b 垂直. ( √ )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取值范围均为(0,π2].( × ) (4)直线a ⊥α,b ⊥α,则a ∥b . ( √ ) (5)若α⊥β,a ⊥β⇒a ∥α. ( × ) (6)a ⊥α,a ⊂β⇒α⊥β.( √ )2.(2013·广东)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 ⊂α,n ⊂β,则m ⊥n B.若α∥β,m ⊂α,n ⊂β,,则m ∥n C.若m ⊥n ,m ⊂α,n ⊂β,则α⊥β D.若m ⊥α,m ∥n ,n ∥β,则α⊥β 答案 D解析 A 中,m 与n 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 中m 与n 可平行、可异面;C 中若α∥β,仍然满足m ⊥n ,m ⊂α,n ⊂β,故C 错误;故D 正确.3.设a ,b ,c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a ⊥c ,b ⊥c B.α⊥β,a ⊂α,b ⊂β C.a ⊥α,b ∥αD.a ⊥α,b ⊥α答案 C解析 对于选项C ,在平面α内作c ∥b ,因为a ⊥α,所以a ⊥c ,故a ⊥b ;A ,B 选项中,直线a ,b 可能是平行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D 选项中一定有a ∥b .4.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沿斜边BC 的中线折起得到空间四面体ABCD (如图2),则在空间四面体ABCD 中,AD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且垂直B.相交但不垂直C.异面且垂直D.异面但不垂直答案 C解析 在题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AD 就是斜边上的高,则AD ⊥BC ,翻折后如题图2,AD 与BC 变成异面直线,而原线段BC 变成两条线段BD 、CD ,这两条线段与AD 垂直,即AD ⊥BD ,AD ⊥CD ,故AD ⊥平面BCD ,所以AD ⊥BC .5.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剩余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填①③④⇒②与②③④⇒①中的一个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思维启迪第(1)问通过DC⊥平面P AC证明;也可通过AE⊥平面PCD得到结论;第(2)问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PD与平面AB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CD⊂平面ABCD,∴P A⊥CD.∵AC⊥CD,P A∩AC=A,∴CD⊥平面P AC.而AE⊂平面P AC,∴CD⊥AE.(2)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 A⊥底面ABCD,∴P A⊥AB.又∵AB⊥AD且P A∩AD=A,∴AB⊥平面P AD,而PD⊂平面P 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思维升华(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3)线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如图,在△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在Rt△ABC中,AD=BD,又SA=SB,SD=SD,所以△ADS≌△BDS,所以SD⊥BD.又AC∩BD=D,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SD⊥BD,又SD∩AC=D,所以BD⊥平面SAC.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13·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思维启迪(1)平面P AD⊥底面ABCD,可由面面垂直的性质证P A⊥底面ABCD;(2)由BE∥AD可得线面平行;(3)证明直线CD⊥平面BEF.证明(1)∵平面P AD∩平面ABCD=AD.又平面P AD⊥平面ABCD,且P A⊥AD.∴P A⊥底面ABCD.(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AB∥DE,且AB=D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AD.又∵BE⊄平面P AD,AD⊂平面P AD,∴BE∥平面P AD.(3)∵AB⊥AD,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CD,AD⊥CD.由(1)知P A⊥底面ABCD,则P A⊥CD,∴CD⊥平面P AD,从而CD⊥PD,又E、F分别为CD、CP的中点,∴EF∥PD,故CD⊥EF.由EF,BE在平面BEF内,且EF∩BE=E,∴CD⊥平面BEF.∴平面BEF⊥底面PCD.思维升华(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2012·江西)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E、F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E⊥AB,CF⊥AB,AB=12,AD=5,BC=42,DE=4.现将△ADE,△CFB分别沿DE,CF折起,使A,B两点重合于点G,得到多面体CDEFG.(1)求证:平面DEG⊥平面CFG;(2)求多面体CDEFG的体积.(1)证明因为DE⊥EF,CF⊥EF,所以四边形CDEF为矩形.由GD=5,DE=4,得GE=GD2-DE2=3.由GC=42,CF=4,得FG=GC2-CF2=4,所以EF =5.在△EFG 中,有EF 2=GE 2+FG 2, 所以EG ⊥GF .又因为CF ⊥EF ,CF ⊥FG ,所以CF ⊥平面EFG . 所以CF ⊥EG ,所以EG ⊥平面CFG .又EG ⊂平面DEG ,所以平面DEG ⊥平面CFG . (2)解 如图,在平面EGF 中, 过点G 作GH ⊥EF 于点H , 则GH =EG ·GF EF =125.因为平面CDEF ⊥平面EFG , 所以GH ⊥平面CDEF ,所以V 多面体CDEFG =13S 矩形CDEF ·GH =16.题型三 直线、平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 AB ∥DC ,△P AD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 =2AD =8,AB =2DC =4 5. (1)设M 是PC 上的一点,求证:平面MBD ⊥平面P AD ; (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思维启迪 (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 点位置无关,所以在平面MBD 内 一定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P AD ,考虑证明BD ⊥平面P AD . (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 到面ABCD 的距离. (1)证明 在△ABD 中,∵AD =4,BD =8,AB =45, ∴AD 2+BD 2=AB 2.∴AD ⊥BD .又∵面P AD ⊥面ABCD ,面P AD ∩面ABCD =AD , BD ⊂面ABCD ,∴BD ⊥面P AD . 又BD ⊂面MBD , ∴面MBD ⊥面P AD .(2)解 过P 作PO ⊥AD , ∵面P AD ⊥面ABCD , ∴PO ⊥面ABCD ,即PO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 又△P AD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PO =2 3.在底面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2DC , ∴四边形ABCD 为梯形.在Rt △ADB 中,斜边AB 边上的高为4×845=855,此即为梯形的高. ∴S 四边形ABCD =25+452×855=24. ∴V P —ABCD =13×24×23=16 3.思维升华 垂直关系综合题的类型及解法(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3)垂直与体积结合问题,在求体积时,可根据线面垂直得到表示高的线段,进而求得体积.(2013·江西)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CD ,AD ⊥AB ,AB =2,AD =2,AA 1=3,E 为CD 上一点,DE =1,EC =3. (1)证明:BE ⊥平面BB 1C 1C ; (2)求点B 1到平面EA 1C 1的距离.(1)证明 过B 作CD 的垂线交CD 于F ,则 BF =AD =2,EF =AB -DE =1,FC =2. 在Rt △BFE 中,BE = 3. 在Rt △CFB 中,BC = 6.在△BEC 中,因为BE 2+BC 2=9=EC 2,故BE ⊥BC .由BB 1⊥平面ABCD 得BE ⊥BB 1, 所以BE ⊥平面BB 1C 1C .(2)解 三棱锥E -A 1B 1C 1的体积V =13AA 1·S △A 1B 1C 1= 2.在Rt △A 1D 1C 1中,A 1C 1=A 1D 21+D 1C 21=3 2.同理,EC 1=EC 2+CC 21=32,A 1E =A 1A 2+AD 2+DE 2=2 3.故E C A S 11∆=3 5.设点B 1到平面A 1C 1E 的距离为d , 则三棱锥B 1-A 1C 1E 的体积 V =13·d ·E C A S 11∆=5d , 从而5d =2,d =105. 题型四 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例4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B ⊥AD , AC ⊥CD ,∠ABC =60°,P 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 (1)求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AE ⊥平面PCD ; (3)求二面角A —PD —C 的正弦值.思维启迪 (1)先找出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线面角的定义要能灵活运用;(2)可以利用线面垂直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角. (1)解 在四棱锥P —ABCD 中,因为P A ⊥底面ABCD ,AB ⊂平面ABCD , 故P A ⊥AB .又AB ⊥AD ,P A ∩AD =A , 从而AB ⊥平面P AD ,故PB 在平面P AD 内的射影为P A , 从而∠APB 为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在Rt △P AB 中,AB =P A ,故∠APB =45°. 所以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2)证明 在四棱锥P —ABCD 中, 因为P 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 故CD ⊥P A .由条件CD ⊥AC ,P A ∩AC =A , ∴CD ⊥平面P AC .又AE ⊂平面P AC ,∴AE ⊥CD .由P A =AB =BC ,∠ABC =60°,可得AC =P A . ∵E 是PC 的中点,∴AE ⊥PC .又PC ∩CD =C ,综上得AE ⊥平面PCD .(3)解 过点E 作EM ⊥PD ,垂足为M ,连接AM ,如图所示. 由(2)知,AE ⊥平面PCD ,AM 在平面PCD 内的射影是EM , 则可证得AM ⊥PD .因此∠AME 是二面角A —PD —C 的平面角. 由已知,可得∠CAD =30°. 设AC =a ,可得P A =a ,AD =233a ,PD =213a ,AE =22a .在Rt △ADP 中,∵AM ⊥PD ,∴AM ·PD =P A ·AD , 则AM =P A ·AD PD =a ·233a 213a =277a .在Rt △AEM 中,sin ∠AME =AE AM =144.所以二面角A —PD —C 的正弦值为144. 思维升华 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1)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2)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012·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23的菱形,∠BAD =120°,且P A ⊥平面ABCD ,P A =26,M ,N 分别为PB ,P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ABCD ;(2)过点A 作AQ ⊥PC ,垂足为点Q ,求二面角A -MN -Q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证明 连接BD ,因为M ,N 分别是PB ,PD 的中点,所以MN 是△PBD 的中位线,所以MN ∥BD .又因为MN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MN ∥平面ABCD .(2)解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BAD =120°,得AC =AB =BC =CD =DA ,BD =3AB .又因为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AB ,P A ⊥AC ,P A ⊥AD .所以PB =PC =PD .所以△PBC ≌△PDC .而M ,N 分别是PB ,PD 的中点,所以MQ =NQ ,且AM =12PB =12PD =AN .取线段MN 的中点E ,连接AE ,EQ ,则AE ⊥MN ,QE ⊥MN ,所以∠AEQ 为二面角A -MN -Q 的平面角.由AB =23,P A =26,故在△AMN 中,AM =AN =3,MN =12BD =3,得AE =332. 在Rt △P AC 中,AQ ⊥PC ,得AQ =22,QC =2,PQ =4.在△PBC 中,cos ∠BPC =PB 2+PC 2-BC 22PB ·PC =56, 得MQ =PM 2+PQ 2-2PM ·PQ cos ∠BPC = 5.在等腰△MQN 中,MQ =NQ =5,MN =3,得QE =MQ 2-ME 2=112. 在△AEQ 中,AE =332,QE =112,AQ =22, 得cos ∠AEQ =AE 2+QE 2-AQ 22AE ·QE =3333. 所以二面角A -MN -Q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333.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典例:(12分)如图所示,M ,N ,K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B ,CD ,C 1D 1的中点. 求证:(1)AN ∥平面A 1MK ;(2)平面A 1B 1C ⊥平面A 1MK .思维启迪 (1)要证线面平行,需证线线平行.(2)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需证线线垂直.规范解答证明 (1)如图所示,连接NK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A 1D 1D ,DD 1C 1C 都为正方形,∴AA 1∥DD 1,AA 1=DD 1,C 1D 1∥CD ,C 1D 1=CD .[2分]∵N ,K 分别为CD ,C 1D 1的中点,∴DN ∥D 1K ,DN =D 1K ,∴四边形DD 1KN 为平行四边形.[3分]∴KN ∥DD 1,KN =DD 1,∴AA 1∥KN ,AA 1=KN .∴四边形AA 1KN 为平行四边形.∴AN ∥A 1K .[4分]∵A 1K ⊂平面A 1MK ,AN ⊄平面A 1MK ,∴AN ∥平面A 1MK .[6分](2)如图所示,连接BC 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C 1D 1,AB =C 1D 1.∵M ,K 分别为AB ,C 1D 1的中点,∴BM ∥C 1K ,BM =C 1K .∴四边形BC 1KM 为平行四边形.∴MK ∥BC 1.[8分]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C 1⊂平面BB 1C 1C ,∴A 1B 1⊥BC 1.∵MK ∥BC 1,∴A 1B 1⊥MK .∵四边形BB 1C 1C 为正方形,∴BC 1⊥B 1C .[10分]∴MK ⊥B 1C .∵A 1B 1⊂平面A 1B 1C ,B 1C ⊂平面A 1B 1C ,A 1B 1∩B 1C =B 1,∴MK ⊥平面A 1B 1C .又∵MK ⊂平面A 1MK ,∴平面A 1B 1C ⊥平面A 1MK .[12分]温馨提醒 (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题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方法与技巧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a 与α内任何直线都垂直⇒a ⊥α;(2)判定定理1: ⎭⎪⎬⎪⎫m 、n ⊂α,m ∩n =A l ⊥m ,l ⊥n ⇒l ⊥α;(3)判定定理2:a ∥b ,a ⊥α⇒b ⊥α;(4)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5)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 ,a ⊂α,a ⊥l ⇒a ⊥β.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1)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2)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3)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4)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a ⊂α,a ⊥β⇒α⊥β.4.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线线垂直判定性质线面垂直判定性质面面垂直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失误与防范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互相转化.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A 组 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判定 性质1.已知m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点A∉α,l为过点A的一条动直线,那么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A.l∥m,l⊥α B.l⊥m,l⊥αC.l⊥m,l∥αD.l∥m,l∥α答案 C解析设m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n,当l⊥n且与α无公共点时,l⊥m,l∥α.2.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90°,M为AB的中点,PM垂直于△ABC所在平面,那么()A.P A=PB>PCB.P A=PB<PCC.P A=PB=PCD.P A≠PB≠PC答案 C解析∵M为AB的中点,△ACB为直角三角形,∴BM=AM=CM,又PM⊥平面ABC,∴Rt△PMB≌Rt△PMA≌Rt△PMC,故P A=PB=PC.3.在空间内,设l,m,n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A.α⊥γ,β⊥γ,α∩β=l,则l⊥γB.l∥α,l∥β,α∩β=m,则l∥mC.α∩β=l,β∩γ=m,γ∩α=n,若l∥m,则l∥nD.α⊥γ,β⊥γ,则α⊥β或α∥β答案 D解析对于A,∵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均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该命题是真命题;对于B,∵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该直线平行于它们的交线,∴该命题是真命题;对于C,∵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那么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相互平行,∴该命题是真命题;对于D,当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时,这两个平面可能不垂直也不平行,∴D是假命题.综上所述,选D.4.正方体ABCD—A′B′C′D′中,E为A′C′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A.A′C′B.BDC.A′D′D.AA′答案 B解析连接B′D′,∵B′D′⊥A′C′,B′D′⊥CC′,且A′C′∩CC′=C′,∴B′D′⊥平面CC′E.而CE⊂平面CC′E,∴B′D′⊥CE.又∵BD∥B′D′,∴BD⊥CE.5. 如图所示,直线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①BC⊥PC;②OM∥平面APC;③点B到平面P 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D.②③答案 B解析对于①,∵P A⊥平面ABC,∴P A⊥BC,∵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 AC,又PC⊂平面P AC,∴BC⊥PC;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 A,∵P A⊂平面P AC,∴OM∥平面P AC;对于③,由①知BC⊥平面P 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 AC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二、填空题6.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 A、PB、PC两两垂直,则下列命题:①P A⊥BC;②PB⊥AC;③PC⊥AB;④AB⊥B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 3解析如图所示.∵P A⊥PC、P A⊥PB,PC∩PB=P,∴P A⊥平面PBC.又∵BC⊂平面PBC,∴P A⊥BC.同理PB⊥AC、PC⊥AB.但AB不一定垂直于BC.7.在正三棱锥(底面为正三角形且侧棱相等)P-ABC中,D,E分别是AB,BC的中点,有下列三个论断:①AC⊥PB;②AC∥平面PDE;③AB⊥平面PDE.其中正确论断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①②解析如图,∵P-ABC为正三棱锥,∴PB⊥AC;又∵DE∥AC,DE⊂平面PDE,AC⊄平面PDE,∴AC∥平面PDE.故①②正确.8.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6 3解析画出图形,如图,BB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等于DD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在三棱锥D-ACD1中,由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得点D 在底面ACD1内的射影为等边三角形ACD1的垂心即中心H,连接D1H,DH,则∠DD1H为DD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cos∠DD1H=63aa=63.三、解答题9.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AD ∥BC ,AB ⊥BC ,AD =2,AB =3,BC =BE =7,△DCE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1)求证:平面DEC ⊥平面BDE ;(2)求点A 到平面BDE 的距离.(1)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AB ⊥BC ,AD =2,AB =3,所以BD =13,又因为BC =7,CD =6,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D ⊥CD ,因为BE =7,DE =6,同理可得BD ⊥DE .因为DE ∩CD =D ,DE ⊂平面DEC ,CD ⊂平面DEC ,所以BD ⊥平面DEC .因为BD ⊂平面BDE ,所以平面DEC ⊥平面BDE .(2)解 如图,取CD 的中点O ,连接OE ,因为△DCE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所以EO ⊥CD ,EO =33,易知EO ⊥平面ABCD ,则V E -ABD =13×12×2×3×33=33, 又因为直角三角形BDE 的面积为12×6×13=313, 设点A 到平面BDE 的距离为h ,则由V E -ABD =V A -BDE ,得13×313h =33,所以h =33913, 所以点A 到平面BDE 的距离为33913. 10.(2012·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B 1=A 1C 1,D ,E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B 1C 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 ⊥平面BCC 1B 1;(2)直线A 1F ∥平面ADE .证明(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所以A1F⊥B1C1.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B组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直线m⊥α,则()A.β内必存在直线与m平行,且存在直线与m垂直B.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C.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但必存在直线与m垂直D.β内必存在直线与m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答案 C解析如图,在平面β内的直线若与α,β的交线a平行,则有m与之垂直.但却不一定在β内有与m平行的直线,只有当α⊥β时才存在.2.(2012·江苏)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3cm,AA1=2 cm,则四棱锥A-BB1D1D的体积为________ cm3.答案 6解析连接AC交BD于O,在长方体中,∵AB =AD =3,∴BD =32且AC ⊥BD .又∵BB 1⊥底面ABCD ,∴BB 1⊥AC .又DB ∩BB 1=B ,∴AC ⊥平面BB 1D 1D ,∴AO 为四棱锥A -BB 1D 1D 的高且AO =12BD =322. ∵D D BB S 11矩形=BD ×BB 1=32×2=62,∴VA -BB 1D 1D =13D D BB S 11矩形·AO =13×62×322=6(cm 3).3.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 A⊥平面ABC,P A=2AB,则下列结论中: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 AE;④∠PDA=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④解析由P A⊥平面ABC,AE⊂平面ABC,得P A⊥AE,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AB,P A∩AB=A,得AE⊥平面P AB,又PB⊂平面P AB,∴AE⊥PB,①正确;∵平面P AD⊥平面ABC,∴平面ABC⊥平面PBC不成立,②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AD,又AD⊂平面P AD,BC⊄平面P AD,∴BC∥平面P AD,∴直线BC∥平面P AE也不成立,③错;在Rt△P AD中,P A=AD=2AB,∴∠PDA=45°,∴④正确.4.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在△ABC中,AB=2,AC=BC=2,等边三角形ADB以AB为轴转动.(1)当平面ADB⊥平面ABC时,求CD的长;(2)当△ADB转动时,是否总有AB⊥CD?证明你的结论.解(1)取AB的中点E,连接DE,CE.∵△ADB是等边三角形,∴DE⊥AB.当平面ADB⊥平面ABC时,∵平面ADB∩平面ABC=AB,∴DE⊥平面ABC,可知DE⊥CE.由已知可得DE=3,EC=1.在Rt△DEC中,CD=DE2+EC2=2.(2)当△ADB以AB为轴转动时,总有AB⊥CD.证明如下:①当D在平面ABC内时,∵AC=BC,AD=BD,∴C,D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CD.②当D不在平面ABC内时,由(1)知AB⊥DE.又∵AC=BC,∴AB⊥CE.又DE,CE为相交直线,∴AB⊥平面CDE.由CD⊂平面CDE,得AB⊥CD.综上所述,总有AB⊥CD.5.如图1所示,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DAB=60°.点E、F分别在边CD、CB上,点E与点C、D不重合,EF⊥AC,EF∩AC=O.沿EF将△CEF翻折到△PEF的位置,使平面PEF⊥平面ABFED,如图2所示.(1)求证:BD⊥平面POA;(2)当PB取得最小值时,求四棱锥P-BDEF的体积.(1)证明因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BD⊥AC.所以BD⊥AO.因为EF⊥AC,所以PO⊥EF.因为平面PEF⊥平面ABFED,平面PEF∩平面ABFED=EF,且PO⊂平面PEF,所以PO⊥平面ABFED.因为BD⊂平面ABFED,所以PO⊥BD.因为AO∩PO=O,所以BD⊥平面POA.(2)解设AO∩BD=H.因为∠DAB=60°,所以△BDC为等边三角形.故BD=4,HB=2,HC=2 3.设PO=x,则OH=23-x,OA=43-x.连接PH,OB,由OH⊥BD,得OB2=(23-x)2+22. 又由(1)知PO⊥平面BFED,则PO⊥OB.所以PB=OB2+OP2=(23-x)2+22+x2=2(x-3)2+10.当x=3时,PB min=10,此时PO=3=OH,所以V四棱锥P-BDEF=13×S梯形BDEF×PO=13×(34×42-34×22)×3=3.。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教案:8.8 曲线与方程 Word版含答案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教案:8.8 曲线与方程 Word版含答案

第八节 曲线与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知识点 曲线与方程 1.曲线与方程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作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作方程的曲线.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 (4)化方程f (x ,y )=0为最简形式.(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3.曲线的交点设曲线C 1的方程为F 1(x ,y )=0,曲线C 2的方程为F 2(x ,y )=0,则C 1,C 2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F 1(x ,y )=0,F 2(x ,y )=0的实数解.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易误提醒 (1)曲线与曲线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曲线的形状、位置、大小等特征,后者指方程(包括范围).(2)求轨迹方程时易忽视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自测练习]1.方程(a -1)x -y +2a +1=0(a ∈R )所表示的直线( ) A .恒过定点(-2,3) B .恒过定点(2,3) C .恒过点(-2,3)和点(2,3)D .都是平行直线解析:把点(-2,3)和点(2,3)的坐标代入方程(a -1)x -y +2a +1=0.验证知(-2,3)适合方程,而(2,3)不一定适合方程,故选A.答案:A2.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解析:AB →=⎝⎛⎭⎫2,-y 2,BC →=⎝⎛⎭⎫x ,y 2,由AB →⊥BC →,得AB →·BC →=0,即2x +⎝⎛⎭⎫-y 2·y 2=0,∴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8x .答案:y 2=8x3.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4,若抛物线过点A (-1,0),B (1,0)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则抛物线的焦点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抛物线焦点为F ,过A ,B ,O 作准线的垂线AA 1,BB 1,OO 1,则|AA 1|+|BB 1|=2|OO 1|=4,由抛物线定义得|AA 1|+|BB 1|=|F A |+|FB |,∴|F A |+|FB |=4,故F 点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去掉长轴两端点). 答案:x 24+y 23=1(y ≠0)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1.(2016·津南一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λ1OA →+λ2OB →(O 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迹是( )A .直线B .椭圆C .圆D .双曲线解析:设C (x ,y ),因为OC →=λ1OA →+λ2OB →,所以(x ,y )=λ1(3,1)+λ2(-1,3),即⎩⎪⎨⎪⎧x =3λ1-λ2,y =λ1+3λ2,解得⎩⎨⎧λ1=y +3x10,λ2=3y -x10,又λ1+λ2=1,所以y +3x 10+3y -x10=1,即x +2y =5,所以点C 的轨迹为直线,故选A.答案:A2.(2016·南昌模拟)方程(x 2+y 2-2x )x +y -3=0表示的曲线是( )A .一个圆和一条直线B .一个圆和一条射线C .一个圆D .一条直线解析: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数形结合思想.依题意,题中的方程等价于①x +y -3=0或②⎩⎪⎨⎪⎧x +y -3≥0,x 2+y 2-2x =0.注意到圆x 2+y 2-2x =0上的点均位于直线x +y -3=0的左下方区域,即圆x 2+y 2-2x =0上的点均不满足x +y -3≥0,②不表示任何图形,因此题中的方程表示的曲线是直线x +y -3=0,故选D.答案:D3.在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过定点(0,1)的直线l 与圆x 2+y 2=4交于A ,B 两点.若动点P (x ,y )满足OP →=OA →+OB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AB 的中点为M ,则OM →=12OP →,M ⎝⎛⎭⎫x 2,y 2.又因为OM ⊥AB ,AB →的方向向量为⎝⎛⎭⎫x 2,y 2-1,OM →=⎝⎛⎭⎫x 2,y 2,所以⎝⎛⎭⎫x 2,y 2-1·⎝⎛⎭⎫x 2,y 2=0,x 2+y (y -2)=0,即x 2+(y -1)2=1. 答案:x 2+(y -1)2=1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常见类型(1)题目给出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可直接代入即可得出方程.(2)题中未明确给出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可利用已知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得出方程.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已知点F (1,0),圆E :(x +1)2+y 2=8,点P 是圆E 上任意一点,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PE 相交于Q .(1)求动点Q 的轨迹Γ的方程;(2)若直线l 与圆O :x 2+y 2=1相切,并与(1)中轨迹Γ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当OA →·OB →=λ,且满足23≤λ≤34时,求△AOB 面积S 的取值范围.[解] (1)连接QF (图略).∵|QE |+|QF |=|QE |+|QP |=|PE |=22(22>|EF |=2),∴点Q 的轨迹是以E (-1,0),F (1,0)为焦点,长轴长2a =22的椭圆,即动点Q 的轨迹Γ的方程为x 22+y 2=1. (2)依题结合图形(图略)知直线l 的斜率不可能为零,所以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n (m ∈R ).∵直线l 即x -my -n =0与圆O :x 2+y 2=1相切,∴|n |m 2+1=1,得n 2=m 2+1. 又∵点A ,B 的坐标(x 1,y 1),(x 2,y 2)满足:⎩⎪⎨⎪⎧x =my +n ,x 2+2y 2-2=0, 消去x 并整理,得(m 2+2)y 2+2mny +n 2-2=0.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 1+y 2=-2mnm 2+2,y 1y 2=n 2-2m 2+2.其判别式Δ=4m 2n 2-4(m 2+2)(n 2-2)=8(m 2-n 2+2)=8, 又由求根公式得y 1,2=-2mn ±Δ2(m 2+2).∵λ=OA →·OB →=x 1x 2+y 1y 2=(my 1+n )(my 2+n )+y 1y 2=(m 2+1)y 1y 2+mn (y 1+y 2)+n 2=3n 2-2m 2-2m 2+2=m 2+1m 2+2.S △AOB =12|OA →||OB →|sin ∠AOB =12OA →2·OB →2-(OA →·OB →)2=12|x 1y 2-x 2y 1|=12|(my 1+n )y 2-(my 2+n )y 1|=12|n (y 2-y 1)|=12|n |·Δm 2+2=2·m 2+1(m 2+2)2=2·m 2+1m 2+2·1m 2+2∵m 2+1m 2+2+1m 2+2=1,且λ=m 2+1m 2+2∈⎣⎡⎦⎤23,34, ∴S △AOB =2·λ·(1-λ)∈⎣⎡⎦⎤64,2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思路(1)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方程.(2)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适用于已知轨迹是什么曲线,其方程是什么形式的方程的情况.利用条件把待定系数求出来,使问题得解.1.已知动圆过定点F (0,2),且与定直线l :y =-2相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2)若AB 是轨迹C 的动弦,且AB 过点F (0,2),分别以A ,B 为切点作轨迹C 的切线,设两切线交点为Q ,求证:AQ ⊥BQ .解:(1)依题意,圆心的轨迹是以F (0,2)为焦点,l :y =-2为准线的抛物线,因为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4,所以圆心的轨迹方程是x 2=8y .(2)证明:因为直线AB 与x 轴不垂直,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2,A (x 1,y 1),B (x 2,y 2).由⎩⎪⎨⎪⎧y =kx +2,y =18x 2,得x 2-8kx -16=0. 所以x 1+x 2=8k ,x 1x 2=-16.抛物线方程为y =18x 2,求导得y ′=14x .所以过抛物线上A ,B 两点的切线斜率分别是k 1=14x 1,k 2=14x 2,k 1·k 2=14x 1·14x 2=116x 1·x 2=-1.所以AQ ⊥BQ .考点三 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在圆O :x 2+y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设M 为线段PD 的中点.(1)当点P 在圆O 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2)若圆O 在点P 处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N ,试判断直线MN 与轨迹E 的位置关系. [解] (1)设M (x ,y ),则P (x,2y ).∵点P 在圆x 2+y 2=4上,∴x 2+(2y )2=4,即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为x 24+y 2=1.(2)当直线PN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MN 的方程为x =2或x =-2.显然与轨迹E 相切. 当直线PN 的斜率存在时,设PN 的方程为y =kx +t (k ≠0). ∵直线PN 与圆O 相切,∴|t |k 2+1=2,即t 2-4k 2-4=0. 又∵直线MN 的斜率为k 2,点N 的坐标为⎝⎛⎭⎫-t k ,0,∴直线MN 的方程为y =k2⎝⎛⎭⎫x +t k , 即y =12(kx +t ).由⎩⎨⎧y =12(kx +t ),x24+y 2=1,得(1+k 2)x 2+2ktx +t 2-4=0.∵Δ=(2kt )2-4(1+k 2)(t 2-4)=-4(t 2-4k 2-4)=0,∴直线MN 与轨迹E 相切. 综上可知,直线MN 与轨迹E 相切.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四个步骤(1)设出所求动点坐标P (x ,y ).(2)寻求与所求动点P (x ,y )与已知动点Q (x ′,y ′)的关系. (3)建立P ,Q 两坐标的关系表示出x ′,y ′. (4)将x ′,y ′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中化简求解.2.已知F 1,F 2分别为椭圆C :x 24+y 23=1的左,右焦点,点P 为椭圆C 上的动点,则△PF 1F 2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 )A.x 236+y 227=1(y ≠0) B.4x 29+y 2=1(y ≠0) C.9x 24+3y 2=1(y ≠0) D .x 2+4y 23=1(y ≠0)解析:依题意知F 1(-1,0),F 2(1,0),设P (x 0,y 0),G (x ,y ),则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关系可得⎩⎨⎧x =x 0-1+13,y =y 03.即⎩⎪⎨⎪⎧x 0=3x ,y 0=3y .代入x 204+y 203=1得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9x 24+3y 2=1(y ≠0).答案:C27.分类讨论思想在由方程讨论曲线类型中的应用【典例】 已知两个定点A 1(-2,0),A 2(2,0),动点M 满足直线MA 1与MA 2的斜率之积是定值m4(m ≠0).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随m 变化时方程所表示的曲线C 的形状.[思路点拨] 依题直接写出方程后,结合方程结构特征分类判断曲线类型,注意分类标准的确定.[解] 设动点M (x ,y ),依题意有y x -2·y x +2=m4(m ≠0),整理得x 24-y 2m=1(x ≠±2),即为动点M 的轨迹方程.当m >0时,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当m ∈(-4,0)时,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当m =-4时,轨迹是圆;当m ∈(-∞,-4)时,轨迹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且点A 1(-2,0),A 2(2,0)不在曲线上.[方法点评] 由曲线方程讨论曲线类型时,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其分类的标准有两类: (1)二次项系数为0的值. (2)二次项系数相等的值.[跟踪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a 2x 2+b 2y 2=1与ax +by 2=0(a >b >0)表示的曲线大致是( )解析:a >b >0得1b 2>1a 2>0,方程a 2x 2+b 2y 2=1,即x 21a 2+y 21b 2=1表示的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方程ax +by 2=0,即y 2=-ab x 表示的是焦点在x 轴的负半轴上的抛物线上,结合各选项知,选D.答案:DA 组 考点能力演练1.“点M 在曲线y 2=4x 上”是“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2x +y =0”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解析: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2x +y =0,则点M 在曲线y 2=4x 上,是必要条件;但当y >0时,点M 在曲线y 2=4x 上,点M 的坐标不满足方程2x +y =0,不是充分条件.2.若M ,N 为两个定点,且|MN |=6,动点P 满足PM →·PN →=0,则P 点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D .抛物线解析:∵PM →·PN →=0,∴PM ⊥PN . ∴点P 的轨迹是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 答案:A3.(2016·梅州质检)动圆M 经过双曲线x 2-y 23=1的左焦点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 )A .y 2=8xB .y 2=-8xC .y 2=4xD .y 2=-4x解析:双曲线x 2-y 23=1的左焦点F (-2,0),动圆M 经过F 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圆心M 到点F 的距离和到直线x =2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轨迹是抛物线,其方程为y 2=-8x .答案:B4.(2016·沈阳质检)已知点O (0,0),A (1,-2),动点P 满足|P A |=3|PO |,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A .8x 2+8y 2+2x -4y -5=0B .8x 2+8y 2-2x -4y -5=0C .8x 2+8y 2+2x +4y -5=0D .8x 2+8y 2-2x +4y -5=0解析:设P 点的坐标为(x ,y ),则(x -1)2+(y +2)2=3x 2+y 2,整理得8x 2+8y 2+2x -4y -5=0,故选A.答案:A5.若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则称曲线C 为“好曲线”.以下曲线不是“好曲线”的是( )A .x +y =5B .x 2+y 2=9 C.x 225+y 29=1 D .x 2=16y解析:M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x 216-y 29=1,依题意,是“好曲线”的曲线与M 点的轨迹必有公共点.四个选项中,只有圆x 2+y 2=9与M 点的轨迹没有公共点,其他三个曲线与M 点的轨迹都有公共点,所以圆x 2+y 2=9不是“好曲线”.6.(2016·聊城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0),B (2,2),若点C 满足OC →=OA →+t (OB →-OA →),其中t ∈R ,则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C (x ,y ),则OC →=(x ,y ),OA →+t (OB →-OA →)=(1+t,2t ),所以⎩⎪⎨⎪⎧x =t +1,y =2t ,消去参数t 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x -2.答案:y =2x -27.已知F 是抛物线y =14x 2的焦点,P 是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线段PF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曲线的方程.因为抛物线x 2=4y 的焦点F (0,1),设线段PF 的中点坐标是(x ,y ),则P (2x,2y -1)在抛物线x 2=4y 上,所以(2x )2=4(2y -1),化简得x 2=2y -1.答案:x 2=2y -18.已知动点P (x ,y )与两定点M (-1,0),N (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则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题设知直线PM 与PN 的斜率存在且均不为零,所以k PM ·k PN =y x +1·yx -1=λ, 整理得x 2-y 2λ=1(λ≠0,x ≠±1).即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λ=1(λ≠0,x ≠±1).答案:x 2-y 2λ=1(λ≠0,x ≠±1)9.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动点P 与定点F (1,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 =2的距离之比是22. (1)求动点P 的轨迹Γ的方程; (2)设曲线Γ上的三点A (x 1,y 1),B ⎝⎛⎭⎫1,22,C (x 2,y 2)与点F 的距离成等差数列,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的交点为T ,求直线BT 的斜率k .解:(1)设P (x ,y ).由已知,得(x -1)2+y 2|x -2|=22,两边同时平方,化简得x 22+y 2=1,故动点P 的轨迹Γ的方程是x 22+y 2=1.(2)由已知得|AF |=22(2-x 1),|BF |=22×(2-1), |CF |=22(2-x 2),因为2|BF |=|AF |+|CF |,所以22(2-x 1)+22(2-x 2)=2×22×(2-1), 所以x 1+x 2=2.①故线段AC 的中点坐标为⎝⎛⎭⎫1,y 1+y 22,其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 -y 1+y 22=-x 1-x 2y 1-y 2(x -1).②因为A ,C 在椭圆上,所以代入椭圆,两式相减, 把①代入化简,得-x 1-x 2y 1-y 2=y 1+y 2.③把③代入②,令y =0,得x =12,所以点T 的坐标为⎝⎛⎭⎫12,0.所以直线BT 的斜率k =22-01-12= 2.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动点P (x ,y )到F (0,1)的距离比到直线y =-2的距离小1.(1)求动点P 的轨迹W 的方程;(2)过点E (0,-4)的直线与轨迹W 交于两点A ,B ,点D 是点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 1,证明:A 1,D ,B 三点共线.解:(1)由题意可得动点P (x ,y )到定点F (0,1)的距离和到定直线y =-1的距离相等,所以动点P 的轨迹是以F (0,1)为焦点,以y =-1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动点P 的轨迹W 的方程为x 2=4y .(2)证明: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4,A (x 1,y 1),B (x 2,y 2),则A 1(-x 1,y 1).由⎩⎪⎨⎪⎧y =kx -4,x 2=4y ,消去y ,整理得x 2-4kx +16=0. 则Δ=16k 2-64>0,即|k |>2. x 1+x 2=4k ,x 1x 2=16.直线A 1B :y -y 2=y 2-y 1x 2+x 1(x -x 2),所以y =y 2-y 1x 2+x 1(x -x 2)+y 2,即y =x 22-x 214(x 1+x 2)(x -x 2)+14x 22,整理得y =x 2-x 14x -x 22-x 1x 24+14x 22,即y =x 2-x 14x +x 1x 24.直线A 1B 的方程为y =x 2-x 14x +4,显然直线A 1B 过点D (0,4).所以A 1,D ,B 三点共线. B 组 高考题型专练1.(2014·高考广东卷)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焦点为(5,0),离心率为53.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动点P (x 0,y 0)为椭圆C 外一点,且点P 到椭圆C 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 的轨迹方程.解:(1)依题意知c =5,c a =53,∴a =3,b 2=a 2-c 2=4,∴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4=1. (2)若过点P (x 0,y 0)的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或者斜率为零,则易知点P 的坐标为(3,2)或(3,-2)或(-3,2)或(-3,-2).若过点P (x 0,y 0)的切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切点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切线P A 的斜率为k ,∵P A ⊥PB ,则切线PB 的斜率为-1k. 切线P A 的方程为y -y 0=k (x -x 0),由⎩⎪⎨⎪⎧y -y 0=k (x -x 0)x 29+y 24=1得4x 2+9[k (x -x 0)+y 0]2=36,即(4+9k 2)x 2+18k (y 0-kx 0)x +9(y 0-kx 0)2-36=0,∵切线P A 与椭圆相切, ∴Δ=[18k (y 0-kx 0)]2-4(4+9k 2)[9(y 0-kx 0)2-36]=0,化简得4+9k 2-k 2x 20+2kx 0y 0-y 20=0.①同理,切线PB 的方程为y -y 0=-1k (x -x 0),与椭圆方程x 29+y 24=1联立可得,4+9k 2-x 20k 2-2x 0y 0k-y 20=0,即4k 2+9-x 20-2kx 0y 0-k 2y 20=0.② 由①+②得13(1+k 2)-(1+k 2)(x 20+y 20)=0,即(1+k 2)(x 20+y 20-13)=0,∵1+k 2≠0,∴x 20+y 20-13=0,即x 20+y 20=13.经检验可知点(3,2),(3,-2),(-3,2),(-3,-2)均满足x 20+y 20=13,故点P (x 0,y 0)的轨迹方程为x 2+y 2=13.2.(2015·高考广东卷)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C 1:x 2+y 2-6x +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圆C 1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C 1:(x -3)2+y 2=4,圆心C 1(3,0).(2)由垂径定理知,C 1M ⊥AB ,故点M 在以OC 1为直径的圆上,即⎝⎛⎭⎫x -322+y 2=94. 故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是⎝⎛⎭⎫x -322+y 2=94在圆C 1:(x -3)2+y 2=4内部的部分,即⎝⎛⎭⎫x -322+y 2=94⎝⎛⎭⎫53<x ≤3. (3)联立⎩⎨⎧x =53,⎝⎛⎭⎫x -322+y 2=94,解得⎩⎨⎧ x =53,y =±253. 不妨设其交点为P 1⎝⎛⎭⎫53,253,P 2⎝⎛⎭⎫53,-253, 设直线L :y =k (x -4)所过定点为P (4,0), 则kPP 1=-257,kPP 2=257. 当直线L 与圆C 相切时,⎪⎪⎪⎪32-k -4k ||k 2+1=32,解得k =±34. 故当k ∈⎩⎨⎧⎭⎬⎫-34∪⎝⎛⎭⎫-257,257∪⎩⎨⎧⎭⎬⎫34时,直线L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

2015年高考数学(人教A版_理)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8篇_第6讲_双曲线

2015年高考数学(人教A版_理)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8篇_第6讲_双曲线

第6讲 双曲线[最新考纲]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2.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及双曲线的简单应用.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知 识 梳 理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动点P 与两个定点F 1,F 2(|F 1F 2|=2c >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2c ),则点P 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标准方程 x 2a 2-y 2b 2=1(a >0,b >0) y 2a 2-x 2b 2=1(a >0,b >0)范 围 x ≥a 或x ≤-a ,y ∈R x ∈R ,y ≤-a 或y ≥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顶点 A 1(-a,0),A 2(a,0) A 1(0,-a ),A 2(0,a )渐近线 y =±b a x y =±a b x离心率 e =c a ,e ∈(1,+∞),其中c =a 2+b 2实虚轴 线段A 1A 2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A 1A 2|=2a ;线段B 1B 2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B 1B 2|=叫做双曲线的半实轴长,b 叫做双曲线的半虚轴长a ,b ,c 的关系 c 2=a 2+b 2(c >a >0,c >b >0)辨 析 感 悟1.对双曲线定义的认识(1)平面内到点F 1(0,4),F 2(0,-4)距离之差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2)平面内到点F 1(0,4),F 2(0,-4)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2.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理解(3)方程x 2m -y 2n =1(mn <0)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改编)已知双曲线C :y 2a 2-x 2b 2=1(a >0,b >0)的离心率为5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12x .(×)(5)(2013·陕西卷改编)双曲线x 216-y 2m =1的离心率为54,则m 等于9.(√)(6)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则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感悟·提升]1.一点提醒 双曲线定义中的“差”必须是“绝对值的差”,常数必须小于|F 1F 2|且大于零,如(1)中应为双曲线的一支;如(2)中应为两条射线.2.二个防范 一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而双曲线y 2a 2-x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a b x ⎝ ⎛⎭⎪⎫即x =±b a y ,应注意其区别与联系,如(4);二是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时,不一定相切,例如: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但不是相切;反之,当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时, 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交点,如(6).考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例1】 (1)若双曲线x 24-y 212=1上的一点P 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为8,则点P 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是 ( ). A .4 B .12 C .4或12 D .6(2)已知F 为双曲线C :x 29-y 216=1的左焦点,P ,Q 为C 上的点.若PQ 的长等于虚轴长的2倍,点A (5,0)在线段PQ 上,则△ PQF 的周长为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知c =4+12=4,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 1(-4,0),右焦点为F 2(4,0),且|PF 2|=8.当P 点在双曲线右支上时,|PF 1|-|PF 2|=4,解得|PF 1|=12;当P 点在双曲线左支上时,|PF 2|-|PF 1|=4,解得|PF 1|=4,所以|PF 1|=4或12,即P 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为4或12.(2)由x 29-y 216=1得a =3,b =4,c =5.∴|PQ |=4b =16>2a .又∵A (5,0)在线段PQ 上,∴P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PQ 所在直线过双曲线的右焦点,由双曲线定义知⎩⎪⎨⎪⎧ |PF |-|P A |=2a =6,|QF |-|QA |=2a =6,∴|PF |+|QF |=28. ∴△PQF 的周长是|PF |+|QF |+|PQ |=28+16=44.答案 (1)C (2)44规律方法 (1)双曲线定义的集合语言:P ={M |||MF 1|-|MF 2||=2a,0<2a <|F 1F 2|}是解决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计算问题的关键,切记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2)利用定义解决双曲线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有关问题时,弄清点在双曲线的哪支上.【训练1】 (1)(2014·大连模拟)设P 是双曲线x 216-y 220=1上一点,F 1,F 2分别是双曲线左、右两个焦点,若|PF 1|=9,则|PF 2|=( ).A .1B .17C .1或17D .以上答案均不对 (2)已知F 是双曲线x 24-y 212=1的左焦点,A (1,4),P 是双曲线右 支上的动点,则|PF |+|P A |的最小值为 ( ).A .5B .5+4 3C .7D .9解析 (1)由双曲线定义||PF 1|-|PF 2||=8,又|PF 1|=9,∴|PF 2|=1或17,但应注意双曲线的右顶点到右焦点距离最小为c -a =6-4=2>1,∴|PF 2|=17.(2)如图所示,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E ,则E (4,0).由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得|PF |-|PE |=4,则|PF |+|P A |=4+|PE |+|P A |.由图可得,当A ,P 、E 三点共线时,(|PE |+|P A |)min =|AE |=5,从而|PF |+|P A |的最小值为9.答案 (1)B (2)D考点二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 (1)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和椭圆x 216+y 29=1有相同的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两倍,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2)与双曲线x 2-2y 2=2有公共渐近线,且过点M (2,-2)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椭圆x 216+y 29=1的焦点坐标为F 1(-7,0),F 2(7,0),离心率为e =74.由于双曲线x 2a 2-y 2b 2=1与椭圆x 216+y 29=1有相同的焦点,因此a 2+b 2=7.又双曲线的离心率e =a 2+b 2a =7a ,所以7a =274,所以a =2,b 2=c 2-a 2=3,故双曲线的方程为x 24-y 23=1.(2)设与双曲线x 22-y 2=1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2-y 2=k ,将点(2,-2)代入得k =222-(-2)2=-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x 24=1.答案 (1)x 24-y 23=1 (2)y 22-x 24=1规律方法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具体过程是先定形,再定量,即先确定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形式,然后再根据a ,b ,c ,e 及渐近线之间的关系,求出a ,b 的值.如果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利用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λ(λ≠0),再由条件求出λ的值即可.【训练2】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54;(2)焦距为26,且经过点M (0,12).(3)经过两点P (-3,27)和Q (-62,-7).解 (1)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或y 2a 2-x 2b 2=1(a >0,b >0).由题意知,2b =12,e =c a =54.∴b =6,c =10,a =8.∴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64-y 236=1或y 264-x 236=1.(2)∵双曲线经过点M (0,12),∴M (0,12)为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故焦点在y 轴上,且a =12.又2c =26,∴c =13.∴b 2=c 2-a 2=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44-x 225=1.(3)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 9m -28n =1,72m -49n =1,解得⎩⎪⎨⎪⎧ m =-175,n =-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5-x 275=1.考点三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例3】 (1)(2013·湖南卷)设F 1,F 2是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两个焦点.若在C 上存在一点P ,使PF 1⊥PF 2,且∠PF 1F 2=30°,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2)设F 1,F 2分别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若在双曲线右支上存在点P ,满足|PF 2|=|F 1F 2|,且F 2到直线PF 1的距离等于双曲线的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 .3x ±4y =0B .3x ±5y =0C .4x ±3y =0D .5x +4y =0解析 (1)因为PF 1⊥PF 2,∠PF 1F 2=30°,所以|PF 2|=12|F 1F 2|=c ,|PF 1|=32|F 1F 2|=3c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 1|-|PF 2|=2a ,即3c -c =2a ,所以离心率e =c a =3+1.(2)设PF 1的中点为M ,由|PF 2|=|F 1F 2|,故F 2M ⊥PF 1,即|F 2M |=2a ,在直角三角形F 1F 2M 中,|F 1M |=(2c )2-(2a )2=2b ,故|PF 1|=4b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4b -2c =2a ,即2b -a =c ,即(2b -a )2=a 2+b 2,即3b 2-4ab =0,即3b =4a ,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y =±b a x ,即y =±43x ,即4x ±3y =0. 答案 (1)3+1 (2)C规律方法 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中,涉及较多的为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1)求双曲线离心率或离心率范围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建立e 的关系式求e 或e 的范围;另一种是建立a ,b ,c 的齐次关系式,将b 用a ,e 表示,令两边同除以a 或a 2化为e 的关系式,进而求解.(2)求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的方法是令x 2a 2-y 2b 2=0,即得两渐近线方程x a ±y b =0.【训练3】 (1)设点P 在双曲线x 2a 2-y 2b 2=1(a ,b >0)的右支上,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PF 1|=4|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2x ±3y =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 (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 1|-|PF 2|=2a ,又|PF 1|=4|PF 2|,所以4|PF 2|-|PF 2|=2a ,所以|PF 2|=23a ,|PF 1|=83a ,所以⎩⎪⎨⎪⎧ 83a ≥c +a ,23a ≥c -a ,整理得53a ≥c ,所以c a ≤53,即e ≤53,又e >1,所以1<e ≤53.(2)当焦点在x 轴上时,b a =23,即c 2-a 2a 2=49,所以e 2=139,解得e =133;当焦点在y 轴上时,b a =32,即c 2-a 2a 2=94,所以e 2=134,解得e =132, 即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32或133.答案 (1)⎝ ⎛⎦⎥⎤1,53 (2)132或1331.双曲线的很多问题与椭圆有相似之处,在学习中要注意应用类比的方法,但一定要把握好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双曲线是具有渐近线的曲线,画双曲线草图时,一般先画出渐近线,要熟练掌握以下两个部分:(1)已知双曲线方程,求它的渐近线;(2)求已知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如果已知渐近线方程为ax±by=0时,可设双曲线方程为a2x2-b2y2=λ(λ≠0),再利用其他条件确定λ的值,求法的实质是待定系数法.3.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实质是围绕双曲线中的“六点”(两个焦点、两个顶点、虚轴的两个端点),“四线”(两条对称轴、两近线),“两形”(中心、焦点以及虚轴端点构成的三角形、双曲线上的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教你审题8——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典例】 如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BC x 轴交于点M .则C 的离心率是 ( ).A.233B.62 C. 2 D. 3[审题] 一审:求出直线F 1B 的方程.二审:求出点P 、Q 的坐标及PQ 中点坐标.三审:求出PQ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令y =0得M 点的坐标.四审:由|MF 2|=|F 1F 2|建立关系式,求出离心率.解析 依题意,知直线F 1B 的方程为y =bc x +b ,联立方程⎩⎪⎨⎪⎧y =b c x +b ,x a -yb =0,得点Q ⎝ ⎛⎭⎪⎫ac c -a ,bc c -a ,联立方程⎩⎪⎨⎪⎧y =b c x +b ,x a +y b =0,得点P ⎝ ⎛⎭⎪⎫-acc +a ,bc c +a , 所以PQ 的中点坐标为⎝ ⎛⎭⎪⎫a 2cb 2,c 2b .所以PQ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c 2b =-c b ⎝ ⎛⎭⎪⎫x -a 2c b 2.令y =0,得x =c ⎝ ⎛⎭⎪⎫1+a 2b 2,所以c ⎝ ⎛⎭⎪⎫1+a 2b 2=3c .所以a 2=2b 2=2c 2-2a 2,即3a 2=2c 2.所以e =62.故选B.答案 B[反思感悟] 求解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关键就是找出双曲线中a ,c 的关系.对于本例的求解,给出的条件较多,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为全面,如双曲线的焦点、虚轴、渐近线及垂直平分线等,但都为直接、连贯的条件,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就可以求解本题.【自主体验】(2013·山东卷)抛物线C 1:y =12p x 2(p >0)的焦点与双曲线C 2:x 23-y 2=1的右焦点的连线交C 1于第一象限的点M .若C 1在点M 处的切线平行于C 2的一条渐近线,则p =( ). A.316 B.38 C.233D.433 解析 抛物线C 1:y =12p x 2的标准方程为x 2=2py ,其焦点为F ⎝ ⎛⎭⎪⎫0,p 2;双曲线C 2:x 23-y 2=1的右焦点F ′为(2,0),其渐近线方程为y =±33x .由y ′=1p x ,所以1p x =33,得x =33p ,所以点M 的坐标为⎝ ⎛⎭⎪⎫33p ,p 6.由点F ,F ′,M 三点共线可求p =433.答案 D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4·郑州二模)设F 1,F 2是双曲线x 2-y 224=1的两个焦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3|PF 1|=4|PF 2|,则△PF 1F 2的面积等于( ). A .4 2 B .8 3 C .24 D .48解析 由⎩⎪⎨⎪⎧ |PF 1|-|PF 2|=2,3|PF 1|=4|PF 2|,可解得⎩⎪⎨⎪⎧|PF 1|=8,|PF 2|=6.又由|F 1F 2|=10可得△PF 1F 2是直角三角形, 则S △PF 1F 2=12|PF 1|×|PF 2|=24. 答案 C2.(2013·湖北卷)已知0<θ<π4,则双曲线C 1:x 2sin 2θ-y 2cos 2θ=1与C 2:y 2cos 2θ-x 2sin 2θ=1的( ).A .实轴长相等B .虚轴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解析 ∵0<θ<π4,∴sin θ<cos θ.由双曲线C 1:x 2sin 2θ-y 2cos 2θ=1知实轴长为2sin θ,虚轴长为2cos θ,焦距为2,离心率为1sin θ.由双曲线C 2:y 2cos 2θ-x 2sin 2θ=1知实轴长为2cos θ,虚轴长为2sin θ,焦距为2,离心率为1cos θ. 答案 D3.(2014·日照二模)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个焦点与圆x 2+y 2-10x =0的圆心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5,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25-y 220=1 B.x 225-y 220=1 C.x 220-y 25=1 D.x 220-y 225=1 解析 由题意知圆心坐标为(5,0),即c =5,又e =ca =5,∴a 2=5,b 2=20,∴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5-y 220=1. 答案 A4.双曲线x 2-y2m =1的离心率大于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m >12 B .m ≥1 C .m >1 D .m >2 解析 在双曲线x 2-y 2m =1中,a =1,b =m ,则c =1+m ,离心率e =ca =1+m1>2,解得m >1. 答案 C5.(2014·成都模拟)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53c (其中c 为双曲线的半焦距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32B.52C.352D.52解析 不妨取双曲线的右焦点(c,0),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 =ba x ,即bx -ay =0.则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c |b 2+a 2=53c ,即b =53c ,从而b 2=59c 2=c 2-a 2,所以49c 2=a 2,即e 2=94,所以离心率e =32. 答案 A 二、填空题6.(2014·青岛一模)已知双曲线x 2-ky 2=1的一个焦点是(5,0),则其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 由已知,得a =1,c = 5.∴e =ca = 5. 答案57.(2014·广州一模)已知双曲线x 29-y 2a =1的右焦点为(13,0),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c =13,所以9+a =c 2=13,所以a =4.即双曲线方程为x 29-y24=1,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2x ±3y =0. 答案 2x ±3y =08.(2014·武汉诊断)已知双曲线x 2m -y 23m =1的一个焦点是(0,2),椭圆y 2n -x 2m =1的焦距等于4,则n =________.解析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0,2),所以焦点在y 轴,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y 2-3m -x 2-m =1,即a 2=-3m ,b 2=-m ,所以c 2=-3m -m =-4m =4,解得m =-1,所以椭圆方程为y 2n +x 2=1,且n >0,椭圆的焦距为4,所以c 2=n -1=4或1-n =4,解得n =5或-3(舍去). 答案 5 三、解答题9.已知椭圆D :x 250+y 225=1与圆M :x 2+(y -5)2=9,双曲线G 与椭圆D 有相同焦点,它的两条渐近线恰好与圆M 相切,求双曲线G 的方程. 解 椭圆D 的两个焦点为F 1(-5,0),F 2(5,0), 因而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且c =5. 设双曲线G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 ∴渐近线方程为bx ±ay =0且a 2+b 2=25, 又圆心M (0,5)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为r =3. ∴|5a |b 2+a 2=3,得a =3,b =4, ∴双曲线G 的方程为x 29-y 216=1.10.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一椭圆与一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F 1,F 2,且|F 1F 2|=213,椭圆的长半轴与双曲线半实轴之差为4,离心率之比为3∶7. (1)求这两曲线方程;(2)若P 为这两曲线的一个交点,求cos ∠F 1PF 2的值.解 (1)由已知:c =13,设椭圆长、短半轴长分别为a ,b ,双曲线半实、虚轴长分别为m ,n ,则⎩⎨⎧a -m =4,7·13a =3·13m .解得a =7,m =3.∴b =6,n =2.∴椭圆方程为x 249+y 236=1,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4=1.(2)不妨设F 1,F 2分别为左、右焦点,P 是第一象限的一个交点,则|PF 1|+|PF 2|=14,|PF 1|-|PF 2|=6,所以|PF 1|=10,|PF 2|=4.又|F 1F 2|=213, ∴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02+42-(213)22×10×4=45.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4·焦作二模)直线y =3x 与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左右两支分别交于M 、N 两点,F 是双曲线C 的右焦点,O 是坐标原点,若|FO |=|MO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3+ 2B.3+1C.2+1 D .2 2解析 由题意知|MO |=|NO |=|FO |,∴△MFN 为直角三角形,且∠MFN =90°,取左焦点为F 0,连接NF 0,MF 0,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四边形NFMF 0为平行四边形.又∵∠MFN =90°,∴四边形NFMF 0为矩形,∴|MN |=|F 0F |=2c ,又∵直线MN 的倾斜角为60°,即∠NOF =60°, ∴∠NMF =30°,∴|NF |=|MF 0|=c ,|MF |=3c , 由双曲线定义知|MF |-|MF 0|=3c -c =2a , ∴e =ca =3+1. 答案 B2.(2014·临沂联考)已知点F 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焦点,点E 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点F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若△ABE 是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B .(2,2) C .(3,2) D .(2,3)解析 由题意知,△ABE 为等腰三角形.若△ABE 是锐角三角形,则只需要∠AEB 为锐角.根据对称性,只要∠AEF <π4即可.直线AB 的方程为x =-c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y 2=b 4a 2,取点A ⎝ ⎛⎭⎪⎫-c ,b 2a ,则|AF |=b 2a ,|EF |=a +c ,只要|AF |<|EF |就能使∠AEF <π4,即b 2a <a +c ,即b 2<a 2+ac ,即c 2-ac -2a 2<0,即e 2-e -2<0,即-1<e <2.又e >1,故1<e <2. 答案 A 二、填空题3.如图,双曲线x 2a 2-y 2b 2=1(a ,b >0)的两顶点为A 1,A 2,虚轴两端点为B 1,B 2,两焦点为F 1,F 2.若以A 1A 2为直径的圆内切于菱形F 1B 1F 2B 2,切点分别为A ,B ,C ,D .则(1)双曲线的离心率e =________;(2)菱形F 1B 1F 2B 2的面积S 1与矩形ABCD 的面积S 2的比值S 1S 2=________.解析 (1)由△B 2OF 2的面积可得a b 2+c 2=bc ,∴a 4-3a 2c 2+c 4=0,∴e 4-3e 2+1=0,∴e 2=3+52,∴e =1+52.(2)设∠B 2F 1O =θ,则sin θ=b b 2+c 2,cos θ=c b 2+c 2,S 1S 2=2bc4a 2sin θcos θ=2bc 4a 2bc b 2+c2=b 2+c 22a 2=e 2-12=2+52.答案 (1)1+52 (2)2+52 三、解答题4.(2014·湛江二模)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 右焦点为F (c,0).(1)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 且c =2,求双曲线的方程;(2)以原点O 为圆心,c 为半径作圆,该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 ,过A 作圆的切线,斜率为-3,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 (1)∵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 =±b a x ,∴a =b , ∴c 2=a 2+b 2=2a 2=4,∴a 2=b 2=2, ∴双曲线方程为x 22-y 22=1. (2)设点A 的坐标为(x 0,y 0),∴直线AO 的斜率满足y 0x 0·(-3)=-1,∴x 0=3y 0,①依题意,圆的方程为x 2+y 2=c 2,将①代入圆的方程,得3y 20+y 20=c 2,即y 0=12c , ∴x 0=32c ,∴点A 的坐标为⎝ ⎛⎭⎪⎫32c ,c 2,代入双曲线方程,得34c 2a 2-14c 2b 2=1,即34b 2c 2-14a 2c 2=a 2b 2,②又∵a 2+b 2=c 2,∴将b 2=c 2-a 2代入②式,整理得 34c 4-2a 2c 2+a 4=0, ∴3⎝ ⎛⎭⎪⎫c a 4-8⎝ ⎛⎭⎪⎫c a 2+4=0,∴(3e 2-2)(e 2-2)=0, ∵e >1,∴e = 2.∴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

2015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课件:2-8函数与方程

2015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课件:2-8函数与方程
Δ>0 二次函数 y =ax2+bx +c (a>0) 的图象 与 x 轴的交 (x 0) (x 0) 1, , 2, 点 2 零点个数 Δ=0 Δ<0
(x1,0) 1
无交点 0
2.二分法 (1)对于在区间[a, b]上连续不断且 f(a)· f(b)<0 的函数 y=f(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 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 一分为二 , 使区间的两 个端点逐步逼近 零点, 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 二分法 .
③如果函数 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 那么当函数 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时不一定有 f(a)· f(b)<0, 也可能有 f(a)· f(b)>0.例如函数 f(x)=x3-5x2+6x 在区间[1,4]上有 零点 2 和 3,却有 f(1)· f(4)>0.
(4)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取(0,1)的中点 0.5,经计算 f(0.5)<0, 又 f(1)>0,所以方程 2x3+3x-3=0 在(0.5,1)内有解,如此 继续下去,得到方程的一个实数解所在的区间,如下表.
(a,b) (0,1) (0.5,1) (0.5,0.75) (0.625,0.75) (0.687 5,0.75) (a,b)的中点 0.5 0.75 0.625 0.687 5 a+b f( 2 ) f(0.5)<0 f(0.75)>0 f(0.625)<0 f(0.687 5)<0
答案:B
1
5.(2013· 重庆)若 a<b<c,则函数 f(x)=(x-a)(x-b)+(x- b)(x-c)+(x-c)(x-a)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 A.(a,b)和(b,c)内 B.(-∞,a)和(a,b)内 C.(b,c)和(c,+∞)内 D.(-∞,a)和(c,+∞)内 )

2015年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8-3

2015年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8-3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解] (1)设点 P 的坐标为(x,y), 则 x+32+y2=2 x-32+y2, 化简可得(x-5)2+y2=16 即为所求. (2)曲线 C 是以点(5,0)为圆心,4 为半径的圆,如图.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由题意知直线 l2 是此圆的切线,连接 CQ, 则|QM|= |CQ|2-|CM|2= |CQ|2-16, 当 CQ⊥l1 时,|CQ|取最小值,|CQ|=|5+23|=4 2, 此时|QM|的最小值为 32-16=4.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4.圆的一般方程
①一般方程:x2+y2+Dx+Ey+F=0; ②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为: D2+E2-4F>0 ;
③圆心坐标(-D2 ,-E2) ,半径 r=
1 2
D2+E2-4F.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内填“√”或 “× ”).
解:(1)设 t=x-2y,则直线 x-2y-t=0 与圆(x+2)2+y2=1
有公共点.
∴ |-122+-2t2| ≤1.∴- 5-2≤t≤ 5-2.
∴tmax= 5-2,tmin=-2- 5. (2)设 k=yx--21,则直线 kx-y-k+2=0 与圆(x+2)2+y2=1
有公共点,
∴|-k32k++12|≤1.∴3-4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第3讲 圆的方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 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一分。

2015高考数学一轮配套课件:2-8函数与方程

2015高考数学一轮配套课件:2-8函数与方程

诊断·基础知识
突破·高频考第点七页,编辑于星培期养五:·十解四点题二能分。力
解析 (1)f14=1-14log214=1+12=32>0, f12=1-12log212=1+12=32>0, f(1)=1-0=1>0,f(2)=1-2 log22=-1<0, 由f(1)f(2)<0知③正确.
诊断·基础知识
诊断·基础知识
突破·高频考第点十三页,编辑于培星养期五·:解十四题点能二分力。
法二 作出g(x)=x+ex2(x>0)的大致图象如图: 可知若使y=g(x)-m有零点,则只需m≥2e. ∴m的取值范围是[2e,+∞).
诊断·基础知识
突破·高频考第点十四页,编辑于培星养期五·:解十四题点能二分力。
(2)若 g(x)-f(x)=0 有两个相异的实根,即 g(x)与 f(x)的图象有两 个不同的交点, 作出 g(x)=x+ex2(x>0)的大致图象. ∵f(x)=-x2+2ex+m-1= -(x-e)2+m-1+e2,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 x=e,开口向下,最大值为 m-1+e2.故当 m-1+e2>2e,即 m>-e2+2e+1 时,g(x)与 f(x)有两个交点,即 g(x)-f(x)=0 有两个相异实根. ∴m 的取值范围是(-e2+2e+1,+∞).
诊断·基础知识
突破·高频考第点十七页,编辑于培星养期五·:解十四题点能二分力。
• 考点三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零点分布
• 【例3】 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使函数f(x)=x2 +(3a-2)x+a-1在区间[-1,3]上恒有一个零 点,且只有一个零点?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 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审题路线 由f(x)在[-1,3]上只有一个零点

2015届高考数学(人教A版·文科)总复习配套课件:8-5 椭圆

2015届高考数学(人教A版·文科)总复习配套课件:8-5 椭圆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要使方程
x2 5-m

y2 m+3
=1表示椭圆,应满足5-m>0,m+
3>0且5-m≠m+3,
解之得-3<m<5且m≠1,
∴“-3<m<5”是“方程5-x2m+my+2 3=1表示椭圆”的必要不充分
条件.
• 答案:B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通关方略]____________________
1.椭圆的离心率反映了焦点远离中心的程度,e的大小决定了椭圆
的形状,反映了椭圆的圆扁程度.
因为a2=b2+c2,所以 ba =
1-e2
,因此,当e越趋近于1时,
b a
越接
近于0,椭圆越扁;当e越趋近于0时,ba越接近于1,椭圆越接近于圆.
当且仅当a=b时,c=0,两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x2+y2
为F(1,0),离心率等于12,则C的方程是( )
A.x32+y42=1 C.x42+y22=1
B.x42+
y2 =1 3
D.x42+y32=1
(2)椭圆
x2 9

y2 2
=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
F1PF2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
(1)由右焦点为F(1,0)可知c=1,因为离心率等于
3.(2014年南宁模拟)椭圆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短轴的一个端点与
两个焦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焦点到椭圆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 3,则 这个椭圆方程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ca-=1c2=, 3,
解得a=2 3, c=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将直线l 的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代入圆锥曲线C 的方程F (x ,y )=0,消去y (也可以消去x )得到一个关于变量x (或变量y )的一元方程.即⎩⎪⎨⎪⎧Ax +By +C =0,F (x ,y )=0,消去y ,得ax 2+bx +c =0. (1)当a ≠0时,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判别式为Δ,则Δ>0⇔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交;Δ=0⇔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切;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离.(2)当a =0,b ≠0时,即得到一个一次方程,则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此时,若C 为双曲线,则直线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若C 为抛物线,则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重合.2.弦长公式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A (x 1,y 1),B (x 2,y 2),则 |AB |=1+k 2|x 1-x 2| =1+k 2·(x 1+x 2)2-4x 1x 2 = 1+1k 2·|y 1-y 2| =1+1k2·(y 1+y 2)2-4y 1y 2.1.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时,易误认为直线与双曲线相切,事实上不一定相切,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2.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一点时,除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外易忽视直线与对称轴平行时也相交于一点.[试一试]1.过点(0,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 2=4x 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D .4条解析:选C 结合图形分析可知,满足题意的直线共有3条:直线x =0,过点(0,1)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以及过点(0,1)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非直线x =0).2.直线y =b a x +3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交点个数是( )A .1B .2C .1或2D .0解析:选A 因为直线y =b a x +3与双曲线的渐近线y =ba x 平行,所以它与双曲线只有1个交点.1.用“点差法”求解弦中点问题的解题步骤 设点 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代入 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 两式相减,再用平方差公式把上式展开整理 转化为斜率与中点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求解 2.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应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有关圆锥曲线弦的问题等能很好地渗透对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焦点弦和中点弦等问题,涉及中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技巧和方法,也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热点题型.[练一练]1.椭圆x 22+y 2=1的弦被点⎝⎛⎭⎫12,12平分,则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解析:设弦的两个端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1,y 1+y 2=1. ∵A ,B 在椭圆上,∴x 212+y 21=1,x 222+y 22=1.(x 1+x 2)(x 1-x 2)2+(y 1+y 2)(y 1-y 2)=0,即y 1-y 2x 1-x 2=-x 1+x 22(y 1+y 2)=-12,即直线AB 的斜率为-12.∴直线AB 的方程为 y -12=-12⎝⎛⎭⎫x -12, 即2x +4y -3=0. 答案:2x +4y -3=02.(2013·成都模拟)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与曲线y =2x -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由⎩⎪⎨⎪⎧y =±b a x ,y =2x -1,得⎝⎛⎭⎫b a 2x 2-2x +1=0,由渐近线与曲线y =2x -1相切可知Δ=4-4⎝⎛⎭⎫b a 2=0,得ba=1,所以该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离心率为 2.答案: 2第一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l 的条数是( )A .0或1B .1或2C .0或1或2D .1或2或3解析:选D ①当A 在抛物线的外部时,共有三条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条是切线,一条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如图);②可以想象,当A 在抛物线上时,有两条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③当A 在抛物线的内部时,只有一条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故选D.2.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直线l 过焦点F ,且斜率为k ,则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左,右两支都相交的充要条件是( )A .k >-baB .k <baC .k >b a 或k <-baD .-b a <k <b a解析:选D 由双曲线渐近线的几何意义知-b a <k <ba .[类题通法]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方法研究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转化为研究其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常充分利用几何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弦长问题[典例] 如图,设抛物线方程为x 2=2py (p >0),M 为直线l :y =-2p 上任意一点,过M 引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B 点在A 点右侧).设抛物线上一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F 为焦点,当d -|PF |=32,M 的坐标为(2,-2)时,求抛物线方程和线段AB 的长.[解] 依题意,由d -|PF |=32,得3p 2=32,解得p =1,故抛物线方程为x 2=2y .设过M 点的直线为y =k (x -2)-2,A (x A ,y A ),B (x B ,y B ),联立方程得⎩⎪⎨⎪⎧y =k (x -2)-2,x 2=2y ,消去y ,得x 2-2kx +4(k +1)=0.(*)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则Δ=4k 2-16(k +1)=0,k =2±22, 此时,方程(*)有等根x =k , ∴x B =2+22,x A =2-22, x B -x A =42,x B +x A =4. ∵A ,B 在抛物线上,∴y B -y A =x 2B -x 2A2=(x B +x A )(x B -x A )2=8 2.∴|AB |=(x B -x A )2+(y B -y A )2=32+128=410. [类题通法]有关圆锥曲线弦长问题的求解方法涉及弦长的问题中,应熟练地利用根与系数关系、设而不求法计算弦长;涉及垂直关系时也往往利用根与系数关系、设而不求法简化运算;涉及过焦点的弦的问题,可考虑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解.[针对训练]设F 1,F 2分别是椭圆E :x 2+y 2b2=1(0<b <1)的左、右焦点,过F 1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AF 2|,|AB |,|BF 2|成等差数列.(1)求|AB |;(2)若直线l 的斜率为1,求b 的值. 解:(1)由椭圆定义知|AF 2|+|AB |+|BF 2|=4, 又2|AB |=|AF 2|+|BF 2|,得|AB |=43.(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x +c ,其中c =1-b 2.A (x 1,y 1),B (x 2,y 2),则A ,B 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y =x +c ,x 2+y 2b 2=1.化简得(1+b 2)x 2+2cx +1-2b 2=0.则x 1+x 2=-2c 1+b 2,x 1x 2=1-2b 21+b 2.因为直线AB 的斜率为1,所以|AB |=2|x 2-x 1|, 即43=2|x 2-x 1|. 则89=(x 1+x 2)2-4x 1x 2=4(1-b 2)(1+b 2)2-4(1-2b 2)1+b 2=8b 4(1+b 2)2, 因为0<b <1. 所以b =22.中点弦问题角度一 求中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1.已知(4,2)是直线l 被椭圆x 236+y 29=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则l 的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则x 2136+y 219=1,且x 2236+y 229=1, 两式相减得y 1-y 2x 1-x 2=-x 1+x 24(y 1+y 2).又x 1+x 2=8,y 1+y 2=4,所以y 1-y 2x 1-x 2=-12,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2=-12(x -4),即x +2y -8=0.答案:x +2y -8=0角度二 抛物线中中点弦问题2.(2013·郑州模拟)过点M (2,-2p )作抛物线x 2=2py (p >0)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若线段AB 的中点的纵坐标为6,则p 的值是________.解析:设点A (x 1,y 1),B (x 2,y 2),依题意得,y ′=xp,切线MA 的方程是y -y 1=x 1p (x -x 1),即y =x 1p x -x 212p .又点M (2,-2p )位于直线MA 上,于是有-2p =x 1p ×2-x 212p ,即x 21-4x 1-4p 2=0;同理有x 22-4x 2-4p 2=0,因此x 1,x 2是方程x 2-4x -4p 2=0的两根,则x 1+x 2=4,x 1x 2=-4p 2.由线段AB 的中点的纵坐标是6得,y 1+y 2=12,即x 21+x 222p =(x 1+x 2)2-2x 1x 22p =12,16+8p 22p=12,解得p =1或p =2.答案:1或2角度三 利用中点弦解决对称问题3.(2013·郑州模拟)已知双曲线x 2-y 23=1上存在两点M ,N 关于直线y =x +m 对称,且MN 的中点在抛物线y 2=18x 上,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设M (x 1,y 1),N (x 2,y 2),MN 的中点P (x 0,y 0),则⎩⎪⎨⎪⎧x 21-y 213=1,①x 22-y 223=1, ②x 1+x 2=2x 0, ③y 1+y 2=2y 0, ④由②-①得(x 2-x 1)(x 2+x 1)=13(y 2-y 1)(y 2+y 1),显然x 1≠x 2.∴y 2-y 1x 2-x 1·y 2+y 1x 2+x 1=3,即k MN ·y 0x 0=3,∵M ,N 关于直线y =x +m 对称, ∴k MN =-1,∴y 0=-3x 0,又∵y 0=x 0+m , ∴P ⎝⎛⎭⎫-m 4,3m4,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916m 2=18·⎝⎛⎭⎫-m 4, 解得m =0或-8,经检验都符合. 答案:0或-8 [类题通法]处理中点弦问题常用的求解方法1.点差法: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后,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将两式相减,式中含有x 1+x 2,y 1+y 2,y 1-y 2x 1-x 2三个未知量,这样就直接联系了中点和直线的斜率,借用中点公式即可求得斜率.2.根与系数的关系:即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方程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注意:中点弦问题常用的两种求解方法各有弊端: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易产生漏解,需关注直线的斜率问题;点差法在确定范围方面略显不足.[课堂练通考点]1. 直线y =kx -k +1与椭圆x 29+y 24=1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确定解析:选A 由于直线y =kx -k +1=k (x -1)+1过定点(1,1),而(1,1)在椭圆内,故直线与椭圆必相交.2.(2014·郑州模拟) 已知F 是抛物线y 2=4x 的焦点,过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且|AF |=3|BF |,则线段AB 的中点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 )A.53B.83C.103D .10解析:选B 设点A (x 1,y 1),B (x 2,y 2),其中x 1>0,x 2>0,设过A ,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x =my +1,将x =my +1与y 2=4x 联立得y 2-4my -4=0,y 1y 2=-4,则由⎩⎪⎨⎪⎧x 1+1=3(x 2+1),x 1x 2=y 214·y 224=(y 1y 2)216=1,解得x 1=3,x 2=13,故线段AB 的中点到该抛物线的准线x =-1的距离等于x 1+x 22+1=83,选B.3.(2013·嘉兴一模) 经过椭圆x 22+y 2=1的一个焦点作倾斜角为45°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设O 为坐标原点,则OA ·OB 等于( )A .-3B .-13C .-13或-3D .±13解析:选B 依题意,当直线l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1,0)时,其方程为y -0=tan 45°(x -1),即y =x -1,代入椭圆方程x 22+y 2=1并整理得3x 2-4x =0,解得x =0或x =43,所以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0,-1),⎝⎛⎭⎫43,13,∴OA ·OB =-13,同理,直线 l 经过椭圆的左焦点时,也可得OA ·OB =-13. 4. (2014·东北三省联考)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F (2,0)为其右焦点,过F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为2.则椭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则由题意得⎩⎪⎨⎪⎧c =2,b2a =1,a 2=b 2+c 2,解得⎩⎨⎧a =2,b =2,∴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2=1.答案:x 24+y 22=15.已知双曲线方程2x 2-y 2=2.(1)求以A (2,1)为中点的双曲线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过点B (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所给双曲线交于Q 1,Q 2两点,且点B 是弦Q 1Q 2的中点?如果l 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A (2,1)的中点弦两端点为P 1(x 1,y 1),P 2(x 2,y 2),则有x 1+x 2=4,y 1+y 2=2.又据对称性知x 1≠x 2,由P 1,P 2在双曲线上,则有关系2x 21-y 21=2,2x 22-y 22=2.两式相减得2(x 1+x 2)(x 1-x 2)-(y 1+y 2)(y 1-y 2)=0, ∴2×4(x 1-x 2)-2(y 1-y 2)=0. ∴y 1-y 2x 1-x 2=4,即以A (2,1)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 =4. 故所求中点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y -1=4(x -2),即4x -y -7=0.(2)可假定直线l 存在,采用(1)的方法求出l 的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联立方程组⎩⎪⎨⎪⎧2x 2-y 2=2,2x -y -1=0,消去y ,得2x 2-4x +3=0.Δ=(-4)2-4×2×3=-8<0,无实根,因此直线l 与双曲线无交点,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不存在.[课下提升考能]第Ⅰ卷:夯基保分卷1.已知椭圆x 24+y 22=1上有一点P ,F 1,F 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F 1PF 2 为直角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有 ( )A .3个B .4个C .6个D .8个解析:选C 当∠PF 1F 2为直角时,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这样的点P 有2个,同理当 ∠PF 2F 1为直角时,这样的点P 有2个;当P 点为椭圆的短轴端点时,∠F 1PF 2最大,且为直角,此时这样的点P 有2个.故符合要求的点P 有6个.2. 椭圆x 24+y 23=1的离心率为e ,点(1,e )是圆x 2+y 2-4x -4y +4=0的一条弦的中点,则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A .3x +2y -4=0B .4x +6y -7=0C .3x -2y -2=0D .4x -6y -1=0解析:选B 依题意得e =12,圆心坐标为(2,2),圆心(2,2)与点(1,12)的连线的斜率为2-122-1=32,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3,所以所求直线方程是y -12=-23(x -1).即4x +6y -7=0. 3.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斜率为43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若AF =λFB (λ>1),则λ的值为( )A .5B .4 C.43D.52解析:选B 根据题意设A (x 1,y 1),B (x 2,y 2),由AF =λFB 得⎝⎛⎭⎫p 2-x 1,-y 1=λ⎝⎛⎭⎫x 2-p 2,y 2, 故-y 1=λy 2,即λ=-y 1y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43⎝⎛⎭⎫x -p 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消元得y 2-32py -p 2=0.故y 1+y 2=32p ,y 1·y 2=-p 2,(y 1+y 2)2y 1·y 2=y 1y 2+y 2y 1+2=-94,即-λ-1λ+2=-94.又λ>1,故λ=4.4.已知椭圆x 24+y 2b 2=1(0<b <2),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BF 2|+|AF 2|的最大值为5,则b 的值是( )A .1 B. 2 C.32D. 3解析:选D 由椭圆的方程,可知长半轴长为a =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AF 2|+|BF 2|+|AB |=4a =8,所以|AB |=8-(|AF 2|+|BF 2|)≥3.由椭圆的性质,可知过椭圆焦点的弦中,通径最短,即2b 2a=3,可求得b 2=3,即b = 3.5.(2013·兰州名校检测)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离心率为e .直线l :y =ex +a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M 是直线l 与椭圆C 的一个公共点,设|AM |=e |AB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________.解析:因为点A ,B 分别是直线l :y =ex +a 与x 轴、y 轴的交点,所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e ,0,(0,a ).设点M 的坐标是(x 0,y 0),由|AM |=e |AB |, 得⎩⎪⎨⎪⎧x 0=a e (e -1),y 0=ea .(*)因为点M 在椭圆上,所以x 20a 2+y 20b 2=1,将(*)式代入,得(e -1)2e 2+e 2a 2b2=1,整理得,e 2+e-1=0, 解得e =5-12. 答案:5-12 6.(2014·沈阳模拟)已知点A (-2,0),点B (2,0),且动点P 满足|P A |-|PB |=2,则动点P 的轨迹与直线y =k (x -2)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为k ∈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动点P 的轨迹为一双曲线的右支且2a =2,c =2,则b =c 2-a 2=1,∴P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y 2=1(x >0),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 .若P 点的轨迹与直线y =k (x -2)有两个交点,则需k ∈(-∞,-1)∪(1,+∞).答案:(-∞,-1)∪(1,+∞)7. 如图,椭圆长轴的端点为A ,B ,O 为椭圆的中心,F 为椭圆的右焦点,且AF ·FB =1,|OF |=1.(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记椭圆的上顶点为M ,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l ,使点F 恰为△PQM 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则c =1, 又∵AF ·FB =(a +c )·(a -c )=a 2-c 2=1.∴a 2=2,b 2=1,故椭圆的方程为x 22+y 2=1. (2)假设存在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且F 恰为△PQM 的垂心,设P (x 1,y 1),Q (x 2,y 2),∵M (0,1),F (1,0),∴直线l 的斜率k =1.于是设直线l 为y =x +m ,由⎩⎪⎨⎪⎧y =x +m ,x 22+y 2=1.得 3x 2+4mx +2m 2-2=0,x 1+x 2=-43m ,① x 1x 2=2m 2-23.② ∵MP ·FQ =x 1(x 2-1)+y 2(y 1-1)=0.又y i =x i +m (i =1,2),∴x 1(x 2-1)+(x 2+m )(x 1+m -1)=0,即2x 1x 2+(x 1+x 2)(m -1)+m 2-m =0.将①②代入得2·2m 2-23-4m 3(m -1)+m 2-m =0, 解得m =-43或m =1,经检验m =-43符合条件. 故存在直线l ,使点F 恰为△PQM 的垂心,直线l 的方程为y =x -43. 8.(2013·郑州模拟)已知圆C :(x +3)2+y 2=16,点A (3,0),Q 是圆上一动点,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点M ,设点M 的轨迹为E .(1)求轨迹E 的方程;(2)过点P (1,0)的直线l 交轨迹E 于两个不同的点A ,B ,△AOB (O 是坐标原点)的面积S =45,求直线AB 的方程. 解:(1)由题意|MC |+|MA |=|MC |+|MQ |=|CQ |=4>23,所以轨迹E 是以A ,C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即轨迹E 的方程为x 24+y 2=1. (2)记A (x 1,y 1),B (x 2,y 2),由题意,直线AB 的斜率不可能为0,而直线x =1也不满足条件,故可设AB 的方程为x =my +1.由⎩⎪⎨⎪⎧x 2+4y 2=4,x =my +1,消去x 得(4+m 2)y 2+2my -3=0, 所以⎩⎪⎨⎪⎧ y 1+y 2=-2m 4+m 2,y 1·y 2=-34+m 2.S =12|OP ||y 1-y 2|=12(y 1+y 2)2-4y 1y 2=2m 2+3m 2+4. 由S =45,解得m 2=1,即m =±1. 故直线AB 的方程为x =±y +1,即x +y -1=0或x -y -1=0为所求.第Ⅱ卷:提能增分卷1. 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E 的长轴的一个端点是抛物线y 2=45x 的焦点,且椭圆E 的离心率是63. (1)求椭圆E 的方程;(2)过点C (-1,0)的动直线与椭圆E 相交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的中点的横坐标是-12,求直线AB 的方程. 解:(1)由题知椭圆E 的焦点在x 轴上,且a =5,又c =ea =63×5=303, 故b =a 2-c 2= 5-103= 53,故椭圆E 的方程为x 25+y 253=1,即x 2+3y 2=5. (2)依题意,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将其代入x 2+3y 2=5,消去y ,整理得(3k 2+1)x 2+6k 2x +3k 2-5=0.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 Δ=36k 4-4(3k 2+1)(3k 2-5)>0,(*),x 1+x 2=-6k 23k 2+1. 由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是-12,得x 1+x 22=-3k 23k 2+1=-12,解得k =±33,符合(*)式.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x -3y +1=0或x +3y +1=0.2.已知椭圆C :y 2a 2+x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椭圆C 的短轴的一个端点P 到焦点的距离为2.(1)求椭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y =kx +3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椭圆的焦半距为c ,则由题设得⎩⎪⎨⎪⎧a =2,c a =32, 解得⎩⎨⎧a =2,c =3,故所求C 的方程为y 24+x 2=1. (2)存在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理由如下:设点A (x 1,y 1),B (x 2,y 2),将直线l 的方程y =kx +3代入y 24+x 2=1并整理得(k 2+4)x 2+23kx -1=0. (*) 则x 1+x 2=-23k k 2+4,x 1x 2=-1k 2+4. 因为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所以OA ·OB =0,即x 1x 2+y 1y 2=0.又y 1y 2=k 2x 1x 2+3k (x 1+x 2)+3,即y 1y 2=-k 2k 2+4-6k 2k 2+4+3=-4k 2+12k 2+4, 于是有-1k 2+4+-4k 2+12k 2+4=0, 解得k =±112. 经检验知:此时(*)的判别式Δ>0,适合题意.即(*)的判别式Δ>0恒成立.所以当k =±112时,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 3. (2013·广州二模)已知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的椭圆C 1与抛物线C 2:x 2=4y 有一个相同的焦点F 1,直线l :y =2x +m 与抛物线C 2只有一个公共点.(1)求直线l 的方程;(2)若椭圆C 1经过直线l 上的点P ,当椭圆C 1的离心率取得最大值时,求椭圆C 1的方程及点P 的坐标.解:(1)由⎩⎪⎨⎪⎧y =2x +m ,x 2=4y .消去y ,得x 2-8x -4m =0, ∵ 直线l 与抛物线C 2只有一个公共点,∴Δ=82+4×4m =0,解得m =-4.∴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4.(2)∵抛物线C 2的焦点为F 1(0,1),依题意知椭圆C 1的两个焦点的坐标为F 1(0,1),F 2(0,-1)设椭圆C 1的方程为y 2a 2+x 2a 2-1=1(a >1), 由⎩⎪⎨⎪⎧y =2x -4,y 2a 2+x 2a 2-1=1.消去y, 得(5a 2-4)x 2-16(a 2-1)x +(a 2-1)(16-a 2)=0.(*) 由Δ=162(a 2-1)2-4(5a 2-4)(a 2-1)(16-a 2)≥0,得a 4-4a 2≥0(a 2>0且a 2-1>0),解得a 2≥4.∵a >1,∴a ≥2,∴e =1a ≤12,当a =2时,e max =12,此时椭圆C 1的方程为y 24+x 23=1. 把a =2代入方程(*),解得x =32. 又y =2x -4,∴y =-1,∴点P 的坐标为⎝⎛⎭⎫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