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轼

合集下载

走进苏轼作文(通用29篇)

走进苏轼作文(通用29篇)

走进苏轼作文走进苏轼作文(通用29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苏轼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苏轼作文篇1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

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

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

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

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

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走进苏轼作文篇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苏轼的才华一直令人钦佩不已。

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粗旷却不失细腻的文笔,早已深深地埋在读者心中。

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

何其潇洒,何其旷达,吟颂之际,倍感舒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呀!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风凛凛的将军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顿时浮现在眼前。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

走近苏轼(获2011年嘉兴一中实验学校“走进(走近)XXX”一等奖)大唐的风烟散尽,大宋的帷幕缓缓拉开。

从西蜀山地走出一位儒雅之士:一袭青衫,几缕美髯;泰然的面庞,深邃的眼睛;仰天大笑,高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这便是苏轼,豁达乐观、磊落坦诚而有博爱之心的大诗人。

苏轼的人生经历如崎岖的道路般曲折不断。

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少年得志,但后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批评而申请离京。

在被差遣到杭州做通判后,他并未因为事业的失意而郁郁寡欢,而是一览西湖风光,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佳句。

苏轼的政敌见他生活得如此闲适快乐,便调他到密州做太守,没想到苏轼在“亲射虎,看孙郎”的生活中还是十分闲适,便又千方百计引出了“乌台诗案”,将苏轼贬至黄州。

在黄州期间,苏轼仍是安逸地扁舟草履放荡山水间,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政敌不甘,又将他贬至当时最贫苦的惠州,但他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天下人所折服。

直到晚年,他还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感慨。

这般豁达,这般乐观,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同是面对祸患,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身报国;同是不满朝廷,陶渊明选择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壮志未酬,辛弃疾选择了郁闷惆怅的生活心态……而苏轼虽饱受仕途祸患却依然泰然自若,立德立功,笑对人生。

他宦游四海,认为“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造福百姓,直到现在杭州西湖畔的苏堤上仍有来往的行人;他才华四溢,留下了多少名篇著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悲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思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壮志……正是这样一位富有七情六欲而心性旷达高远的文人,谱出了一个多么有传奇色彩的华章!一阵爽朗的笑声,苏轼模糊在历史的烟尘里。

他挥了挥手,洒下一地的珍珠。

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

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

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写走进苏东坡的高中作文篇1曾有一人,他是乐天派诗人。

他的“乐天”秉性源于痛苦,“思想的快乐”在痛苦中酝酿而成。

论他,唯有一词“乐观”可概括其一生。

在新法施行,一党败一党胜的政治舞台上,他的一生起起伏伏。

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乌台诗案”,贬官流放。

他去了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人生凄凉苦楚,只因小人陷害,“哲龙”一句,成了人生悲剧。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政客不是郁郁而终,遭人陷害;便是退隐朝廷,归隐山田。

然而他即使被流放,也在默默坚守着。

当他在黄州时,得营地之东数十亩荒地开垦,名之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这一块囚禁之地并没有困住他,无论是《江城子》还是东坡肉这一名菜,都彰显着他生活的幸福美满。

“荒地+狼藉”造就了“美食+文采”,他并没有放弃生活。

惠州是瘴疠交攻之地,可是他并不这么认为。

在此地,他用其乐观之态_,笑对人生,无论小事俗务他都将其看作是美差一件。

由此灵感而发,“乐意相关,生香不断”。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想来,他什么也不介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便是对无事可完美的容忍。

《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对古事的思考。

他是“三苏”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散文皆不输于他人。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总是安慰着自己,关心着一切。

有人说,他是儒,道,佛集于一体的人。

他以道为一切集成,无为而治,崇尚自然,也算是乐观的重要因素。

对于道家的简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他在合适的时机用适合的思想,故他尽情享受人生,这也是他乐天达观的奥秘所在。

痛苦造就他乐天之品性,几千年流逝,留下的唯有这“乐天”二字。

他是谁,人尽皆知。

走近他,可见其之精华。

写走进苏东坡的高中作文篇2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朝代,我似乎看见你在遐想。

我惊叹,身后沧海横流,你却安之若素。

时间如风,如沙,想抓却抓不住,握于掌心流于指间。

弹指一挥间,反倒使我越陷越深,陷入你的文字,陷入你的风华。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走进苏东坡的作文(精选7篇)走进苏东坡的作文1我对宋词情有独钟,尤其是北宋大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今天是中秋节,夜晚我来到了北宋时期的密州,当时苏轼就在密州当官。

我来到密州府衙,走进苏轼的房间,只见他正在一边坐在桌前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眼神中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我走到苏轼身边,他看到我,笑着和我打招呼,并示意我坐下。

我轻轻地问:“苏轼,今天是中秋节,大家都在欢欢喜喜地吃月饼、赏月,为什么你这么伤心?”他回答说:“你有所不知啊!我和我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了,长大以后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说着,他便低声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没等他说完,我已接着诵读起来。

苏轼带着伤感地点着头。

“苏轼先生,不必如此愁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和你弟弟团圆的。

”他拿起桌上的酒壶和我喝起酒来。

我与苏轼对酒当歌,把酒言欢,好不痛快!苏轼喝得酩酊大醉,口中还不停地说“弟弟,弟弟”。

苏轼先生是借酒浇愁,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毕竟我不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不能体会苏轼的内心的痛苦,也无法分担他的忧愁,只有陪着他举杯畅饮。

夜已深,苏轼已酐然入睡。

看着他那入睡时忧伤的样子,我不禁为自己和亲人生活在一起的感觉而幸福。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转眼间和苏轼游玩、探讨宋词几天了,已是该回家的日子了。

我们两人真是舍不得分离,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临走之际,我祝福苏轼:“兄,但愿你早日和你弟弟团聚,让你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希望以后我们还能见面。

再见!“再见了。

你以后一定要来看我!”呼喊声中,我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道出了自己的愿望。

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

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

走进苏东坡

走进苏东坡

走进苏东坡苏东坡,苏东坡是个大文豪。

提到苏东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赠刘景文》、《蝶恋花.春景》、《春宵》《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

苏东坡是个哲学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是苏东坡一生的写照,这个哲理把人生的真谛诠释到了极致。

苏东坡是个乐天派。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一生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仕途不顺,物质贫困,但是作为“乐天派”的他精神富足。

在他眼里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乐天派的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苏东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后人影响颇深,细品苏东坡,随着对苏东坡的不断深入了解,逐渐发现:前半生,他是苏轼;后半生,他蝶变成了苏东坡。

前半生是苏轼的政治生涯,令人拍案叫绝的才华使他出人头地,开始了充满抱负和满怀憧憬的仕途之路。

早年,20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

参加考试的学生不仅有有苏轼、苏辙兄弟,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因此这一届科考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后,对苏轼赞叹不已。

开始他自以这张考卷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就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不是曾巩,而是苏轼。

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惊喜地说:“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给我看看。

”看完苏轼的旧文章后,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更是惊赞不已,当场不由得脱口而出:“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

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1 古今中外,上下千年,高贵、可爱,具有魅力之人能有几个?惟东坡一人矣!——题记苏东坡,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书、画,无一不通,无所不晓。

词上造诣一达“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着。

有人说,历史的长河可以淘打一切,而他,却如珍珠一般,越是淘打,放出的光芒越是灿烂辉煌!(一)满腔热血男儿志自古华夏英儿,平生皆有两大志愿:一是金榜提名,独领风骚与文坛;二便是建功立业,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东坡,当然也不例外。

秋风飒飒的一天,充满无限激情的东坡,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率领千百随骑,席卷山冈,面对那野性十足的飞禽走兽,想到西夏蛮夷犯大宋河山,豪情顿生,不禁怒吼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苍穹啊,你可听到东坡那震撼千古的长叹,你可知道东坡内心雄伟的包袱呀?为什么只有阵阵回音,难道你知道!但愿吧。

(二)此情绵绵无绝期东坡有位年轻貌美的妻子,夫妻恩恩爱爱,情意缠绵。

可自古美人红颜薄命这宿命,相爱没有几年,爱妻便悄悄的走了,香消玉殒,与东坡生死相隔了。

生死相隔?搁的住吗?隔不住,句隔不住,无论如何都隔不住东坡对爱妻的思念。

生死相隔,让人肝肠欲断,坟前一哭也难如愿。

于是,无时无刻的思念,由心而发,久了,那点相思泪便化做断肠的篇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清风明月真东坡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由于他太出色,太响亮,把周围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把同代的文人比的狼狈不堪,皆有“生不逢时”之感慨。

正因为如此,东坡遭到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挖尽心思的排挤,不知从哪弄来了个“乌台诗案”,以诽了谤朝廷为由,把东坡贬到了一个江南的小镇——黄州。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居士,世称、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_______ 、、。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字,号,世人称为)、(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

1039~1112) 。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和宋代的、、、、、。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苏轼人物生平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走进苏轼——家人

走进苏轼——家人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 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大意:车轮、车辐、车 伞和车箱底部的四边横木都有重要用途,而轼则是车上扶手的横木, 露在外面,好象没甚么用,但是少了它,也不叫做完整的车。所以, 我怕轼将来会不注意到应该要约束自己。)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 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大意:辙是 车轮辗过的印迹,他既无车子行走的功劳,也不会遭到翻车之祸,所 以知道,辙一生应可以免祸。)”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这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苏洵是 幸运的,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 苏洵《谏论》用“跳越渊谷”比喻文人 向君王进谏,并认为如采取种种方法或诱使、 或逼迫“勇者”、“勇怯半者”、“怯者” 都能“极言规失”,国家就能兴旺。毛泽东 评论道:“看何等渊谷。若大河深溪,虽有 勇者,如不善水,无由跳越。此等皆书生欺 人之谈。”
父亲——苏洵
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 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 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一次经水路,一次经陆路, 遍游了沿途的名胜古迹。 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 的苦读,学业大进。
庆历年间,苏洵进京参加制举考试,不中,又举茂才异等, 又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 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便南游嵩洛庐山,在庐山他游历 了东林寺和西林寺,并同这里的两位高僧讷禅师和景福顺 长老交游月余。苏洵在庐山同二僧共游居一个多月,并 “获高僧言”这件事,苏轼、苏辙都有记载。苏辙云: “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
正因为母亲对苏轼进行了这样的教育,让他从小就知道,要维持正义,需要面 临很多艰难险阻,会付出很多,甚至自己的生命,才让苏轼树立起了坚强的生 命意志。使他在今后的一生中,能以范滂为榜样,无论遭到多大的打击,都能 保持气节,笑对人生。

关于苏轼的作文(精选41篇)

关于苏轼的作文(精选41篇)

苏轼的作文关于苏轼的作文(精选41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轼的作文篇1苏轼是高傲的,很多人去评价他,豪放的诗词,豁达的意境,潇洒的文字,超然的心境,他如何旷达,如何从容,我只觉得他,高傲。

不服王荆公的改革,上书直言,遭遇贬谪,无妨,我自是我。

不服司马相公的改良,再上书陈言,又一次被贬,也无妨,我还是我。

其实“乌台诗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苏轼自己造成的,没有一个当权者愿意忍受一个心比天高,指手画脚的下属恣意胡言。

但,正因为此种境遇,苏轼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苏轼是固执的,叶嘉莹先生说:“苏东坡之所以是苏东坡,因为他有一种达观,超然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苏东坡不愿和那个时代的任意种思想同流,他独有自己的思想,他执着的追求那份只属于他的思想观。

所以啊,命运不待见的他,一生漂泊流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自嘲写就一首小诗,将种种不幸化作功业,在荒蛮之地开创一番大成就,文学之风气,治民之才德,他那么高傲,却那么与众不同,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们仍记得“苏东坡”三个字。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风吹雨打,他就是一蓑一杖一芒鞋足矣。

千年后,他还将继续高傲下去。

苏轼的作文篇2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爱好美食的造酒实验者;一个诗人、书法家和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徘徊者。

但我认为,他是一个潇洒的人。

潇洒是具体的,是苏轼在生活中面临挑战时的表现。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潇洒的人,他被贬黄州时生活拮据,但他一点也不怨天尤人。

他自己开荒种地,还引以为荣。

他那时很钦佩唐朝诗人白居易,白居易被贬时曾作《步东坡》。

而现在,苏轼的这块地正好在黄州城东门外,于是他就给这块地取名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

这,就是潇洒!苏轼还很很会苦中作乐。

黄州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这并没有难倒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

我眼中的苏轼 走进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 走进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篇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诗。

他的才华一直令我钦佩不已。

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豪放的文笔,都令我十分喜爱。

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出生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亲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是一位豪放派的诗人。

还记得那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哇!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那威风凛凛的将军英姿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似乎马上就会浮现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苏轼,不由得涌出一股敬佩之情。

苏轼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性格幽默风趣,乐观向上,不被逆境所困,与苏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但他不在,一个小和尚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这个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赞叹小和尚的聪明机智。

苏轼还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给人视觉上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

令人感到苏轼独特的性格特点。

苏轼还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书法作品:《新岁展庆帖》《颍州西湖听琴》《司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学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的诗文令我们受益匪浅。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篇二苏轼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

他的一生,创下了许多传奇。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却从未放弃,苏轼是个乐观的人。

从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写出的《记承天寺夜游》就能看出他的乐观。

当别人被贬时,通常都会意志消沉,难以振作起来。

比如柳宗元在被贬时写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显得冷冰冰的,让人觉得有意志消沉的感觉。

而苏轼却依旧能去与好友赏月。

无论在什么时候,苏轼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走进苏轼作文三

走进苏轼作文三

走进苏轼作文篇7明月高挂,静谧得引人遐思。

梦里,不知多少次,那一双满是皱纹,苍老无比而又饱经风霜的手,似乎在诉说着它主人坎坷的一生。

但那双手依然紧握着笔,执着地写下一篇篇诗词文赋,我是多想握住这双手,只遗憾,一切只能在梦中。

又是细雨濛濛的初春,苏堤也被浸得发亮。

我踩着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向那儿望去,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忙碌的身影,那双手正在搬着一块块大石头,湿嗒嗒的水和泥残留在你的手上,我多想握住你的手,为你抹去污渍,只因,你并不属于这里。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

这双手写下了多少千古诗词。

多少诗词在这手下诞生!我看着你一路走来,那双手无时不握着笔在纸上尽情挥舞着,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印记。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你的情怀,这是多么宽广豁达的胸怀啊!你不追求物质的占有,只在乎精神上的满足。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道不尽你那万千衷肠。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追求?这又是一种多么高洁的品质?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给那微微颤抖的手带去些许的安慰。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你的坚决;“羽化而登仙”,是你美好的向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你的无奈与遗憾。

当你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时,我能看见,你的双手在地上不断地扒拉着,似乎在挣扎地重新站起来,我看到你内心在咆哮,终是只能化为一声长叹。

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好好地抚平你那双手上布满荆棘的刺伤和历尽风霜的皱纹吧!在这个你没有经历过的现代科技社会里,我似乎穿梭在车水马龙中,路灯忽明忽暗,闪烁着这个世界的光明和黑暗,我只能攀附着你的双手,带给我一丝丝鼓励,让我走向未来的路,不至于那么彷徨无助。

怀抱着激动,我迈步快速地向那儿走去,但那个叮叮作响的声音,却在我一点点靠近时,慢慢地消失殆尽。

我终究只能与那双手擦肩而过,惟见那儿的大石头被浸得发亮。

当我再一次陷入梦中与你双手紧握,一道疾雷震响,将我拉回了现实,我的手上似乎还残留着你双手的余温,脸上却惟有泪千行。

走进苏轼.ppt

走进苏轼.ppt
5.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外围阅读书目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 方方 《喜欢苏东坡》
结 束 语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 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THANK YOU! ——第六组展示
湖州
• 苏轼在湖州筑苏湾堤苏轼在登州上书《乞 罢登莱搉盐状》,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 盐,皇帝准 上书《登州召还议水军状》, 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 皇帝准 写《登州海市》诗,一时天下传阅, 使建成仅20年的蓬莱阁蜚声中华,成为天 下“四大名楼”之一
颍州
• 苏轼在颍州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 避颍州水患,皇帝准 乞度牒振济淮浙流民 治理 颍州西湖 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苏轼在扬州罢扬 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 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 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 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 金为“重禄法” 奏请改革税务,废除卖盐及税务 监官、江务监官等年终赏金 识破道士巫术苏轼在 定州奏请弓箭社入户以巩固边防。弓箭射入户即 发挥边关百姓擅射的优势,发给百姓弓箭,人人 皆兵 奏请修盖禁军营房,整饬军政,成效明显 奏请降低米价振济灾民及部队 。
什么是主张?
• 很多人会把思想、观点和主张弄混,那么 什么是主张?什么是思想?什么是观点?
• 观点:是对某件事的意见,或见解,不成 介入性。
• 思想: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主体思想。 他会影响一个人或整个团体的行事风格
• 主张:对单个事件或某段时间内的做法的 意见或见解,与观点相比具有介入性。
苏轼的主张
密州
• 苏轼在密州除密州蝗灾,遇旱灾,祈雨, 罢给田募人充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上 书论京东河北盐专卖之害,平息强盗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三篇精选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三篇精选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三篇精选范文一:走进苏轼在我们的课本中,苏轼这个名字可能相对陌生,但他对中国文化、诗词、书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走进苏轼,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化人,了解他的作品,进一步领略古代文化的底蕴。

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化人。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第一流的书法家。

他既精通文学又擅长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书法中,既有古雅的气息,又有鲜明的自我风格,传承和创新并存。

苏轼的作品也是成就卓著。

他既有《东坡赋》这样的名篇佳作,也有数不清的诗词、散文等等。

其中的《江城子》、《草》、《清平乐·村居》等,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永存于国人心中。

想要更好的领略苏轼的文化魅力,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的生平历程,了解他的人物特质和文化背景。

苏轼生于北宋,出身名门,家庭富裕。

他自幼读书,文武双全,曾经担任过官职。

然而,由于个性鲜明,意见不合,曾多次遭遇贬谪和流放。

这些经历,反而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使他的作品更加充满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走进苏轼,是体验中国文化、领略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苏轼的文化精神,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用我们的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写作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轼的人物形象、文化作品和生平历程,并提出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主张。

用词分析:本文采用简明、清晰的语言,内容言简意赅,语言通俗易懂。

同时,在文化和传统方面,使用了一些具有鲜明色彩、强烈感受和强调价值观的词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范文二:走进苏轼的文学世界苏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文风华丽、情感深邃、思想丰富,作品总体呈现出一种自我超越、思维多元、纵深厚重的特点,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当代文学提供启迪和借鉴。

首先,苏轼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他深谙社会和人性,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邃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中各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走进苏轼PPT课件

走进苏轼PPT课件

淡泊名利
道家思想让苏轼看淡名利 ,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不计较个人得失。
无为而治
苏轼认同道家的无为而治 理念,认为治理国家应顺 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让 事物自然发展。
苏轼的禅宗思想
禅悟人生
苏轼与禅宗有着不解之缘,通过禅悟,他理解了 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随遇而安
禅宗思想让苏轼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平静,随 遇而安,不抱怨命运。
散文
苏轼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思想深邃,如《东坡志林》、《赤壁赋》等, 都是他散文艺术的代表作。
05
苏轼的文化影响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2 3
诗文革新
苏轼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强调文学的创新和个性 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散文成就
苏轼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被 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走进苏轼
目录
• 苏轼简介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思想与哲学 • 苏轼的艺术成就 • 苏轼的文化影响 • 结语
01
苏轼简介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 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生平经历丰富,他曾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 书等职。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但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被贬谪多次。晚年因新党再度执政而再度被贬,直至病逝于 常州。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苏轼的反思与评价
历史地位
苏轼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坛泰斗”,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 人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价值
苏轼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词、散文等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走进苏轼作文

走进苏轼作文

走进苏轼作文
【篇一:走进苏轼】
苏东坡亦豪迈亦旷达亦俊秀亦从容亦淡泊亦宁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挥之不去。

他的诗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是心灵流淌出来的智慧,是神笔马良勾画出来的美景。

不知上天给他注入什么天资,使他的诗,你信手拈来,都不会觉得俗气,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酣畅,“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纵横,“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冷静独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沉豁达,一首诗一种风格。

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重重叠叠的山峦,万般风情由他驾驭。

林语堂眼中的绝不是高居于文学史殿堂的苏东坡,他阐述的是一个才情兼备、魅力四射的苏东坡。

他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内热,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

《水调歌头》里的手足情让世世代代的后人感慨万分。

但他有岂是将爱只倾注与家庭之人?他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学抒写心中对朝廷黑暗的强烈不满。

你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诗歌的华丽包装下,情神异浓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从不被他人左右,经历过大喜大悲后,他“终于获得一种自由完善感和灵魂归宿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苏轼
一、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1036——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他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
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代表作品有《赤壁赋》。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我们学过的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词:开创豪放的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作品有《潇湘竹石图》、《怪木竹石图》等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有《新岁展庆帖》、《三马图赞》等。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二、政治旋涡中的苏轼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因反对司马光出任杭州、颖州、定州知州。

59岁时,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乌台诗案”: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转知湖州。

诗案就是苏轼到湖州任所时写的《湖州谢上表》引起的。

表中的“新进”,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被引进的一批投机钻营的“群小”。

“生事”一词,已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时下习惯用语。

这些用语自然刺痛那些仍然窃据高位,谋取私利的“小人”。

第一个站出来检举苏轼的是御史里行何正臣,紧接着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

宋神宗在
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百般构陷下,只得降旨将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

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且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平复,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便揭开了序幕。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办,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苏轼。

八月十八日,苏轼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台狱。

两个多月的“根勘”审理,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

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真是“诟辱通宵不忍闻”。

最后,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着实犯难。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

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

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

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贷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

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三、家庭生活中的苏轼
在苏家和苏轼一齐读书长大,一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是他的弟弟苏辙。

弟弟比苏轼小两岁,他虽然缺乏哥哥的领悟能力和敏捷反应,但却虚心好学、学而不忘,他性格深沉内向,于是苏洵给其取名为“辙”,字“子由”。

“辙”与“轼”相反,“轼”是在最高处,“辙”却在马车的轮子之下,是车子在路上留下的痕迹,父亲希望性格内向的次子尊重规律、功成不居、远离祸害。

这个名字的深意似乎寄托了祖父苏序的道家思想。

内向型的子由沉稳聪明、持重保守、为人忠厚简朴、不偏激、少脾气、处处与人为善。

在学习上,他听从父母教诲,一生以兄长为师。

苏辙生有三子七女,子女成群,生活开销不少,薪俸也没有苏轼多,但他节约简朴,善于积钱,在苏轼被贬生活困顿之时,总是弟弟帮助哥哥度过难关。

对于哥哥放荡、开朗、好辩、天真、出口无忌、不顾后果的个性,子由经常提醒哥哥,不可对任何人都推心置腹,而苏轼也知自己的短处,但秉性难改一生为此吃亏不少。

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在以后的仕途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东坡终生歌咏的题材。

流传千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词就是中秋之夜怀念子由之作,此词一出,历代中秋咏月之词黯然失色。

兄弟二人忧伤时互相慰籍,患难时互相扶助,彼此不时会面于梦寐之间,写诗作词互相寄赠以通音信的亲情,在中国这样的伦理之帮也是迥不寻常的。

子由生来气质恬静冷淡、处事稳健实际,在官场虽然后来也遭贬谪,但竟比哥哥得意,官职也比哥哥更高,在位时间也比哥哥更长。

兄弟二人互敬互爱,相互扶持一生,实在感人。

对苏轼一生的学业、仕途、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的女性除了母亲程氏和两宫太后以外,还有苏轼的三位妻妾王弗、五闰之和王朝云,她们分别作为官场仕途的守护之神,日常起居的贤妻良母和精神生活的红粉知己而陪伴守护了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结发之妻王弗是乡贡举人王杰的女儿,王杰也是眉山青神县的名流,王弗年幼时每当父亲读书写作之时,她总是喜欢在守在父亲身边,受到很深的文化熏陶,有着很深的文化功底,她在父亲影响之下,从小便酷爱学习,琴、棋、书、画皆有所通,人人都夸她聪明。

嫁与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才子
苏轼之后,已让其倾心迷恋。

婚后的苏轼,为了迎接科考,显得更加成熟。

就象一只雏鹰在演练着各种技艺,积蓄智慧和能量,等待着飞离故乡的山水,飞到一个更广阔的天空翱翔的时机到来。

十九岁的苏轼,在离川前的两年时间里,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他在努力地攀登书山,力争站在更高的视点上,鸟瞰中国历史的盛衰变化,积累治国之策。

王弗见苏轼勤奋好学,就伴他在书房陪读“终日不去”,有时苏轼背诵文章偶有遗忘,王弗竟能从旁提示,有时东坡问及其他典籍故事,王弗也“皆略知之”,对王弗的记忆领会能力,连苏轼也为之惊叹。

后来苏轼首任凤翔签判之时年仅二十六岁,与人交往城府不深,因此一有客人来访,王弗都会躲在屏风之后静静观察,并凭自己的感觉,提醒苏轼哪个人可交,哪个人不可交,那个人可以推心置腹,哪个人口蜜腹剑,将来必受其害。

因此她被后人誉为苏轼一生包括仁宗、神宗两宫太后在内的三位女守护神之一。

现在看来苏轼如果没有这三位守护之神,苏轼一生不知还要受到多少折磨苦痛。

然而好景不长,正值苏轼风华正茂,雄姿英发,平步青云之际,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因病故去。

王弗与苏轼一同生活了十一年光阴,爱妻去世之后,东坡一直不能忘怀,妻子提醒他的那些忠告不时在耳边响起,后来竟然被一一应验。

就在爱妻故后的第十个周年,正当苏轼调任密州(山东诸城)孤寂失意的日子,苏轼在梦中见到了久别的妻子,醒来写成的那首催人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的名篇一直流传至今。

那年不到四十岁的苏轼,写出了对爱妻十年生死离别的惨痛回忆,透露出失去的恩爱只能在梦中才能追求的凄苦心情,开创了中国一个中年男人用词来悼念亡妻的先河,也给文坛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王弗也因这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词的传颂而千古流芳,受到世人的千年怀念,我们真为这位幸运的女性感到骄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