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双手》教学设计-优秀word范文 (6页)

合集下载

《一双手》教案3

《一双手》教案3

《一双手》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词语的辨析能力和语法
2.练习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3.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词汇的正确发音和意义
2.掌握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基本表达方式
3.能够根据课文理解和讨论
教学难点
1.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和重新审视生活
2.培养学生自己的想象和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学生个人阅读本课的课文,理解词语的意义,标注生词,并思考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听力练习听老师朗读课文,重点是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气。

学生在听完后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共同讨论。

3.合作阅读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阅读课文,讨论问题,表述思考,加强自己语言能力。

4.词语辨析在组内讨论时,老师提供一些可能出现的词语辨析,例如“幸福”和“快乐”的区别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练习写作针对课文的主题,让学生自行撰写一篇短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一些句子,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重新审视生活。

同时,老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批判、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和个性。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一双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记叙的是一次采访的内容,作者运用新颖的构思,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让我们从这双手上看见了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体会到了林业工人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双手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教学目标: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引导自学以读促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1、字词预习检测。

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手。

(谁的一双怎样的手)(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的手,你看:“”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身份:手感:手的肤色手指:纹络:掌面:手的大小手指细节:手的别号:手的价值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一双手》教学设计(共7篇)

《一双手》教学设计(共7篇)

《一双手》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一双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读书学字解词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字词以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张迎善的手的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等特点。

3、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教学难点:通过数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一双手”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学了《一双手》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化地认识姜孟之笔下的这双手,看看他的手有什么特点?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昨天的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谁愿意把这些字词大声地读一读。

〔相机处理“惺忪、镐、垧”的意思,解读形声字“裹”〕3、你知道本文写了谁的一双手吗?谁能按照提示完好地答复。

〔出示课件〕二、细读“一双手”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终究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

〔出示读书要求〕2、说一说在你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a、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导读:你见过老松木吗?是怎样的?〔粗糙〕而作者说张迎善的手“活像半截老松木”,你能给“活像”换个词吗?而这更加说明张迎善手的——粗糙。

读句子。

〔出示老松木和手的比照图〕你见过这样的手吗?你呢?……我也没见过,见到这样的手,你感到——惊讶。

把你感受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这一句完毕时用了〔!〕,足以说明作者的惊讶之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导读:你通过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发现张迎善的手是“有力”的?〔紧紧〕,带着你的发现再读一读句子。

齐读。

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导读: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是什么颜色的?而张迎善的手为什么是木色的呢?〔出示手的图片〕看着这双木色的手,你感到〔惊讶〕。

《一双手》优秀说课稿

《一双手》优秀说课稿

《一双手》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双手》是四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特的手的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做了特写。

第一处: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方面描写,并多次运用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第二处:第17自然,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二)、学情分析1、知识现状:本文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手的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教学中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应作为重点进行强调。

2、学生状况:本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

但对于写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本课教学中以小练笔的片段描写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多角度细致的描写,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这篇文章,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准确细致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二、说教法本课的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1、课堂上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思维交互碰击,产生对主人公敬佩的情感。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教具等增强直观感,生动形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双手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双手》这首诗歌,让学生认识到手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双手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启发学生思考手的功能,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准备:-诗歌《一双手》的教学课件-学生学习笔记本和铅笔-学生活动手册-一些对手的图片和实物,如小刀、毛笔等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问学生手的作用是什么。

-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来展示手的不同功能,如用手拿东西,写字,剪纸等。

步骤二:齐读诗歌(10分钟)-让学生齐读诗歌《一双手》。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步骤三:诗歌欣赏(10分钟)-让学生听课件上的录音,同时观察课件上的图片来欣赏诗歌。

-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诗歌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商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伸手摘叶子”,“画着思绪的图画”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隐喻,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比喻和隐喻的意义。

步骤五:诗歌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来表演诗歌,如舞蹈、朗诵、绘画等。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加入一些小故事或表情动作来丰富表演效果。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六:手的实用功能(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尝试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手的活动,如剪纸、写字、画画等。

-引导学生思考手的重要性和功能,并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来描述手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步骤七:归纳总结(5分钟)-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手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体会和收获。

4.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以手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双手》教案设计

《一双手》教案设计

一双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小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手指,包括手指名称和位置;•小学生能够通过手操活动练习手部协调能力;•小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手部创伤的预防和日常保护。

(二)能力目标•小学生能够通过观看、模仿和实践来学习护理自己的双手;•小学生能够在手操活动中加深对手部协调能力的认识和掌握;•小学生能够通过手操活动简单判断某些比较困难的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手指。

(三)情感态度目标•小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合理设计,增强对自己的爱护意识;•小学生能够通过手操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平等竞争的思想;•小学生能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学会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身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认知和描述自己的手指;•学生能够在手指操练活动中获得手部协调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以正确、科学的方式预防日常手部创伤。

(二)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探究手部护理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总结手部护理的重点技巧;•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维护手部卫生和保持手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一)教学组织及设备准备1. 教学准备•手绘画板和粉笔;•课件PPT;•手指模型雕塑品;•活动装备(如手工制作材料等);•生活用品(如剪刀、绷带、手套、手霜等)。

(二)教学步骤1. 导入进入教室后,老师和学生首先打招呼,老师会以唤醒学生的方式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并简单描述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手指模型雕塑品等物品来介绍手指。

2. 基础知识首先,老师将展示手绘画板和粉笔,并以极具互动性质的方式讲解手指的位置和名称,同时请求学生通过模仿来记忆。

3. 手指操练活动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老师会在这一环节请求学生们练习手绣、化妆、手工制作等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在手工制作的时候加强对手指的控制。

4. 保护手部健康在这一环节,老师会介绍手部创伤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简便的手腕锻炼来增强手部强度。

一双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双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教案教学设计,主题为“一双手”,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手的重要性和保护手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手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2.掌握日常生活中保护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手的结构及功能,比较人手和动物的差异。

2.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扭伤、劳损等问题及其对生活的不良影响。

3.手的照顾与保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电脑时间,适当休息、大小拇指按摩等手部运动,洗手保洁、正确使用消毒剂等。

三、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讲授手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

2.通过实例和PPT演示讲解手部扭伤、劳损等问题及其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手的重要性。

3.通过互动讲解、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保护手的方法,培养学生保护自己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手的结构及功能(1)介绍手的基本结构,手腕、手掌、手指等部位。

(2)对比人手和动物的手的差异,强调人手的重要性。

2.讲授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扭伤、劳损等问题(1)PPT演示手部扭伤、手腕劳损、手指关节劳损等手部疾病。

(2)引导学生思考手部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如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或工作任务等。

3.讲解手的照顾与保护方法(1)通过互动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电脑时间。

(2)教授手部运动,包括大小拇指按摩等,缓解手部劳损。

(3)介绍洗手保洁、正确使用消毒剂等手部保护知识。

4.总结通过小结、总结的形式,强化教学,让学生理解到手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控制电脑使用时间,每小时做手部运动;每日彻底清洗双手。

2.考试考查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包括手的结构及功能,手部疾病和手部保护知识。

六、课后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手部保护实践,如指压、按摩等,巩固学习成果。

2.指导学生了解手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手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保护手的方法。

《一双手》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一双手》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一双手》教学设计(通用7篇)《一双手》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双手》教学设计(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双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也折射了像张迎善一样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劳动人们。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张迎善那双手的特点,探讨那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了解张迎善为绿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张迎善勤劳、坚韧、敬业的高尚品质。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阅读方法品读句子、理解文章。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感知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特点。

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愿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观察几双手,猜一猜这些手的主人是怎样的人?2、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

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预设①这是谁的手?②这是怎样的一双手?③这双手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提问: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初步了解主人公——张迎善三、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思考: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再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好批注。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一双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四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通过对林业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英山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这位普通工人愿意为祖国的绿化和每个人的幸福做出贡献的高尚情怀,也反映了像张英山这样在普通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内容,了解张英山手的特点,探究那些手形成的原因,从而了解张英山对绿色事业的巨大贡献,感受张英山勤奋、坚韧、奉献的高尚品质。

2.通过把握关键词,联系语境,结合生活经验,能够读懂句子,理解文章。

3.认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方法,体会用数字解释事物的好处,感知小见大,借用书法手法。

主要困难:文章对双手做了两次特写,从颜色、质地、手掌、手指、左手、关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多次使用类比和数字描述的方法来突出这些手的特点。

这双手所展现的,是一个普通的、不平凡的林业工作者,愿意为大家做贡献、造福大家的美好愿望。

所以了解这些手的特点,感受张英山的美好心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进口:1.猜测:观察几手牌,猜测这几手牌的主人是谁。

2.总结:不同的年龄和经历让每只手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

想知道这双手吗?(板书)3.引导学生质疑题目。

这是谁的手?(2)这些是什么样的手?(3)这些手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正文主要讲什么?(……)二、第一阅读知觉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提问:你懂什么?2.学生报道,初步了解主角33,354张英山第三,再读一遍课文,直奔主题。

1.默读课文,思考:张英山的手是什么样的?请找出描述这双手的句子,再读一遍。

你意识到了什么?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评论。

2.小组交流:你对这双手有过哪些具体的描述?感觉怎么样?和大家聊聊。

第四,读感悟,深化层次(一)形象感知,接触生活,从外表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手。

1、学生交流报告,并出示学生画的具体描述。

2.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描述这些手的句子,思考它们是什么样的手。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一双手教案教案主题:一双手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说出身体部位“手”;2. 能够使用“手”的词汇造句;3. 能够通过手的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认识和说出身体部位“手”;2. 能够使用“手”的词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手偶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一只手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手)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身体部位,如头、眼、耳等。

步骤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手,并教授手的名称和发音。

2. 教师运用图片和课件展示各种手的动作,如抓握、拍手、握拳等,并讲解相关词汇。

3. 教师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短语,如“举手、握手、扔手绢”。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运用手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握手的情景。

2. 教师设计游戏,如“猜拳”,让学生通过手的动作和数量进行游戏。

3. 学生自由练习,将所学词汇和句型用于造句,并交流分享。

步骤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手工制作的简单材料,如纸、剪刀、胶水等,引导学生运用手的能力进行手工制作。

2.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手的创造力进行绘画、拼图等活动。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所学知识点,包括手的名称和动词短语。

2. 教师评价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表现,鼓励学生的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身体部位“手”这一重要词汇,并能够使用“手”的词汇造句。

通过手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较为紧凑,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一双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记叙的是一次采访的内容,作者运用新颖的构思,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让我们从这双手上看见了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体会到了林业工人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双手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引导自学以读促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1、字词预习检测。

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三、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的一双() 手。

(谁的一双怎样的手)(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的手,你看:“”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身份:手感:手的肤色手指:纹络:掌面:手的大小手指细节:手的别号:手的价值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__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一双手》教案15篇

《一双手》教案15篇

《一双手》教案15篇《一双手》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2、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法:自学法学法:讨论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3分)出示张迎善的手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张迎善的这双手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一双手》。

揭题板书。

出示目标: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2)、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二、自主自学:(6分)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请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并做批注。

按要求自学。

三、合作探究:(19分)1、小组按顺序交流自己的见解,其余组员可以补充。

2、各组4号组员负责记录,3号组员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小组汇报交流。

要求按段落顺序汇报,可以说我们组认为:这是一双-----的手,我们是从-----知道的。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课件出示)5、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跟随着作者的询问,我们来听听。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

)你从文字中听出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挑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数字读一读。

6、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三四千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三四万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一垧就是15亩地,33垧就是495亩。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一双手》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__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学习如何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培养有意识的细致的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好__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2、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教学重点: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__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同学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

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们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创造了多少美。

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一双手。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二、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速阅读课文边划出相关句子。

(不会读的字词请)画出描写这双手的词语、句子,并读一读。

质疑: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和不懂的句子吗?讨论:这是一双的手?(天下第一奇手)作者是在和被采访者张迎善的一系列接触中,通过所见所闻来写“天下第一奇手”的。

哪位同学能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几个主要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的最初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手”,说明“一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粗——松木表皮粗糙老——老松木干、硬、色深、厚等。

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大)课文中哪里写“大”的,能否找出来?(三处)“裹”字用得好不好?同位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来,为什么裹不起来?为什么又用“紧紧”呢?可否去掉?这句话中的“裹”能否换成“包”?(用“紧紧”、“裹”意思很深:第一,说明手很大;第二,写手很有力量;第三,这个人很热情。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学习目标:1、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3、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双手:红活圆实的,是少年的手;纤细修长的,是少女的手 ;枯瘦如柴的,是老人的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双特殊的手。

(板书课题)《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出示目标1、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设疑自探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你一定会获得下列信息:1、你掌握了如下生词:扛镐( )上山造林33垧( )睡眼惺忪( )( ) 火寥寥( )( )地痛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这么可怜的小珊迪却被一辆马车给撞了,他的帽子不见了,火柴也丢了,七个便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此时此刻,珊迪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

)⑵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双手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主探究以上问题.四、解疑合探:1、针对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一双手教案范文

一双手教案范文

一双手教案范文教案:一双手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理解身体部位-手的重要性和功能。

2.能够描述手的外形和结构。

3.能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和动作。

4.促进学生对手的保护和保养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身体部位-手的重要性和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手的外形和结构。

3.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和动作。

4.学生能够了解手的保护和保养的方法。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手的形状和结构。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和动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手的重要性和功能的认识。

2.培养学生保护和保养手的意识。

教学重点:手的结构和功能、正确使用和保养手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保养手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外形和结构,出示问题:你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自己的手?它是如何帮助你们完成各种活动的?2.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2:学习手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出示一幅手的结构图,向学生解释手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手的结构图,阐述手的外形和各部分的功能。

Step 3:对比不同的手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手的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和讨论这些手的差异,出示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手更适合完成各种活动?2.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Step 4: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动作和活动图片(如握笔、拉链、系鞋带等),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模仿。

2.学生进行模仿动作,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3.学生自由操作,进行练习。

Step 5:手的保护和保养1.教师向学生介绍手的保护和保养的重要性。

2.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整理手的保护和保养方法。

3.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6:巩固和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手的知识问答题,检查学生对手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一双手》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双手》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第2课时)张永会陕县第二小学2013.05北师大版四下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张永会陕县第二小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和它的主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2、体会课文感情,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以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和它的主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感情,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以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双手》这一课,了解这双手和它的主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第二张幻灯片)(一)学习目标:了解这双手和它的主人(二)学习指导:默读思考:这是一双__________的手。

学法要求: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阅读,试着用多种答案填空(用上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自己的理解)。

1.可以填手主人的职业、光荣称号,也可以填对手的具体描写,更可以填有关手的数字、贡献,还可以填自己的理解。

2.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

(学习时间5分钟)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快速默读课文,按要求自学;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①.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这是一双__________的手。

②.教师在学生发言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或者自己根据课文的理解填空。

四、依次出示第三、第四、第五张幻灯片,指导感情朗读,深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和手主人的功绩。

1.出示第三张幻灯片: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

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
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

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

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
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
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
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
体验并给以肯定。

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
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
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
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

)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

一个手指似三
节老干蘑。

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
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

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

(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
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
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
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
化理解。

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
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
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