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宜良县第六中学周钰璋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2、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走进课文,体会情感。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法指导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猜谜游戏和相关活动导入本课)1、猜猜谜语:五个萝卜一条根,拼搏摔打它在先。

——(手)2、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对方的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

(同桌相互交流、讨论)(由同学们交流的手的特点引到对一双“丑”手的学习……)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加深认识1、重点字字音提示。

惺忪(xīng sōng) 镐(gǎo)老茧(jiǎn)得逞(chěng)裹(guǒ)垧(shǎng)搓(cuō)火燎燎(liáo)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在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独立完成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答案与同桌或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①本文描绘的是谁的手,这双手的主人是什么身份?②这是怎样的一双手,文章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这双手有什么特点?③这双手的这些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④这双手创造了怎样的价值?明确:①本文描绘的是张迎善的手,他是一名林业工人;句子: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②这是如此的一双手:句子: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双手给我总的印象,形象可感)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

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这句话突出了手大而且有力)整只手的皮肤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这句话从颜色、纹络刻画手背)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用比喻来突出手指的粗糙、大)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

《一双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启发质疑.1,板书课题,启发质疑:今天我们学习姜孟之的一篇散文《一双手》.一接触到课题,你会思考些什么问题2,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类.(预设:1,文章介绍的是谁的一双手2,这是一双怎样的手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双手)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初读课文,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生字词)惺忪素常得逞纹络老茧奖章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理清文章的脉络.握手→看手→说手→量手→赞手三,比较中品读,感悟小游戏:"握握手,摸摸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我们的手张迎善的手[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3,学生汇报,品读感悟.(1)量手,对比"天下第一号大手".(2)想象老干蘑,联系鼓皮,老茧谈感受.(3)课件展示一幅老松木的图片,通过图片的感知再引导学生,如果用我们的小手在这老松木上搓,会有什么感觉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真的很粗糙.(4)聚焦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这双手的内涵.[设计意图: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计算启情.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圈数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4,面对这样的一双手,再对比一下自己的那双手,你有些什么感受和想法(师生合作读文,了解手的价值.)四,情感升华,拓展.(课件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张迎善(或其他的劳动者),我想对你说……五,课后作业: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我来为"手"建立档案:主人:身份:手感:手的肤色:手指:纹路:掌面:手的别号:手的大小:手指细节:手的价值:板书设计:一双手握手→看手→说手→量手→赞手丑陋→美好教学反思:上完课后,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们给予了我执教的这节课比较高的评价,让我越来越有信心在教学这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好的方面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抓主线,用图表的方式把教学问题简单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图表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制作了一个能够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表格,"比较我们的手和张迎善的手"让学生在比较中能够深刻地理解到,他这双"丑陋"的手的背后是为我们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而付出的代价,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会张迎善他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个图表确实也帮了我不少的忙.学生的表格的提示下逐步地理解了张迎善这双手的特点以及这双手变成这样子的原因,突破了重难点,而且节约了很多时间.如果像以前一样逐段讲解再归纳的教学方法,可能这一教学内容要花上好几课时才能完成,真正做到了有效的课堂.自主合作,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的练习".因此,我在第三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填表,交流讨论张迎善这双手的特点,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推选代表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层层深入地指导学生品读相关的语句,从而理解这双手大,硬,粗糙,神奇等的特点.以学定教,读写结合,落实课堂的实效.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前布置预习,在预习中学生通过自学扫除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后,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质疑,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1)这是谁的"一双手"(2)张迎善是谁(3)这双手什么样(4)这双手为什么这样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组织教学,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找出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思考,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相关的语句.重点部分放在解决"这是一双手怎么样的手"以及"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尤其在启发学生感知这双与众不同的大手时,我出示了手的模型——大手.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多媒体课件运用得比较到位,老松木,鼓皮,老干蘑的图片;一山山的森林使学生联想到了这绿色的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很多学生还联想到了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渗透了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接着再让学生谈谈从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动笔把心里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这样,读,说,写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有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启发学生认识这双手的时候,语言应该更加富有感染力,每环节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让我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的动力,我将会以简单,有效,有法的课堂为目标,迈着坚实的步子走下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2《一双手》|北师大版第二课时刘蕊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2《一双手》|北师大版第二课时刘蕊

《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雁塔小学刘蕊学情分析:《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手”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文中多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家往往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体会张迎善双手的默默奉献和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怀上。

而任何一节课,作为老师,总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作为我,想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孩子什么?孩子又能在学习中得到什么?这便是我课前反复思考的问题。

最终,我想到了本单元的主题是要让孩子学会观察,了解不同人的手,并学会介绍身边人的手。

于是,在教学中,我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并将文本当作范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

这样,不仅引导学生透过这双手看到张迎善甘心奉献、造福人们的高尚情怀,而且教会了孩子抓特点、摆事实,对手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真正做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辅相成。

另外,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和兴趣,我大胆的尝试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从而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一双手》,学习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的手,并试着介绍不同人物的手。

重点难点:1、了解张迎善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他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灵。

2、结合课文《一双手》,学习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在前几课时的学习,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制作信息卡,已经从手的结构、功能等方面对我们的手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那么,我们怎么将你想介绍的手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呢?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记者姜孟之,请他教我们学写作。

(板题)3、首先请同学想一想,要介绍一双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4. 学生述说,教师板书整理学生思路。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双手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双手》这首诗歌,让学生认识到手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双手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启发学生思考手的功能,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准备:-诗歌《一双手》的教学课件-学生学习笔记本和铅笔-学生活动手册-一些对手的图片和实物,如小刀、毛笔等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问学生手的作用是什么。

-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来展示手的不同功能,如用手拿东西,写字,剪纸等。

步骤二:齐读诗歌(10分钟)-让学生齐读诗歌《一双手》。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步骤三:诗歌欣赏(10分钟)-让学生听课件上的录音,同时观察课件上的图片来欣赏诗歌。

-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诗歌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商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伸手摘叶子”,“画着思绪的图画”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隐喻,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比喻和隐喻的意义。

步骤五:诗歌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来表演诗歌,如舞蹈、朗诵、绘画等。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加入一些小故事或表情动作来丰富表演效果。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六:手的实用功能(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尝试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手的活动,如剪纸、写字、画画等。

-引导学生思考手的重要性和功能,并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来描述手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步骤七:归纳总结(5分钟)-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手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体会和收获。

4.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以手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材分析: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想: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理解文本,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甘蔗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思考,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让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起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活动——猜手激趣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老师这儿有三双手的具体描写,分别是奶奶、妈妈和孩子的手,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1)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

(2)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

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

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3)这双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2、这三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我的一双手》教学设计

《我的一双手》教学设计
5、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当老师喊得哪个手指哪个手指就站起来并喊到。”(学生听老师的口令伸出手指。)
6、PPT6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伸出你们的手也来比一比:哪个又粗又短?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呢?”(学生伸出手一个一个的找出对应的手指。)
7、PPT7师:“粉笔掉地上了,谁来把它捡起来啊?”(学生捡起)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用了那两个手指呢?”(学生回答)师:“用这两个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是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认知处于最初阶段,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不会主动的观察事物,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弱。喜欢动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部分学生能够跟从老师的指令动作做出相应的反应。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手指的名称及双手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与手指的触觉敏感性。
8、PPT8师:“请你们伸出手,将两只手合在一起,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做并回答)师:“所以我们又会说我有一双手。”(学生一起说我有一双手。)
9、PPT9老师做动作:藏起大拇指系扣子,“你们看老师在干什么?这样能系上吗?”(“不能。”)“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10、请学生把大拇指藏起来握铅笔写字,师:“能写字吗?”(不能);请学生把大拇指藏起来进行跳绳,师:“能跳吗?”(不能)师:“大拇指很重要,很多事情都离不开它。”
16、PPT18师:“下一页是什么呢?好想看一看呀!”“瞧!你是怎么把书翻到这一页的呢?”(学生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
训练手灵活性的游戏: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抓手指,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四、小结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故事讲完了,你们说我们的手重不重要呢?”(学生回答)“我们一天要做很多的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手,不要受伤了。还有吃饭前一定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幼儿园学前一双小小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

幼儿园学前一双小小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

幼儿园学前一双小小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一双小小手教材分析《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事和物越来越感兴趣。

然而,他们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因此我选取了幼儿比较熟悉的小手作为一个点,设计了《一双小小手》这次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操作、谈话、观察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有很多的本领,初步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一双小小手学情分析《一双小小手》是小班上学期一节教学活动。

小班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事和物越来越感兴趣。

然而,他们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因此我选取了幼儿比较熟悉的小手作为一个点,设计了《一双小小手》这次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操作、谈话、观察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有很多的本领,初步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一双小小手活动目标1、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个手指的名字。

2、知道小手的本领,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活动准备1.供孩子探索的操作材料,如豆类、大米、木刺猬、弹跳球等。

海洋球号。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1、以“带幼儿认识新客人”的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

你看,是谁?”(小手)“跟他打个招呼!你好!”2、师幼谈话,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小手。

(1)通过师幼谈话让幼儿知道人有两只手,也叫一双手。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知道两只手是一样大的。

(掌心相对,指尖对齐)(3)谈话:“我们的小手长的什么样子?”“都有什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小手有手心、手背、手指甲、手指头等。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学设计教案

《一双手》《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手》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2、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老师这儿有两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两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

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四 手:一双手》 优质课教学设计_6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四 手:一双手》 优质课教学设计_6

一双手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北师大2003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做了特写。

第一处: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方面描写,并多次使用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第二处:第17自然段,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体现在读者面前。

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1、知识现状:本文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手的作用已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课教学中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应作为重点实行强调。

2、学生状况: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一双手了解和感受不多,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4、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理解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这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3、初步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了解这双手形成的原因。

教学目标:5、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知道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到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宝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情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型,具备初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在本节课《一双手》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2.对重点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巩固。
3.在朗读和复述课文时,可能存在语调、语气不够自然等问题,影响表达效果。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勤劳、坚持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成语,写一篇关于勤劳、坚持的小短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勤劳、坚持的小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成语,不少于200字。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勤劳、坚持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手的作用和价值,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2.课文学习:
a.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双粗糙的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双手的主人是谁吗?这双手为什么这么粗糙?”
2.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揭示课题:《一双手》。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课文讲述了一双手的故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词语或成语,讨论其在课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双手》说课材料

《一双手》说课材料

《一双手》说课材料今天我带来的教材是《一双手》,这是一部展现人生真情的小说。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王琦的一生的追溯,描绘了一位普通人的坎坷命运和不屈精神。

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一双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王琦从小失去双亲后被寄养在乡村的事情,每年仅有一次的见父母机会却因为恶劣天气让她与父母失之交臂。

之后,王琦辗转多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

在一次意外中,王琦的一只手因为伤病失去了功能。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通过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坎坷难以,明白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追求幸福的动力。

情感目标:通过主人公王琦的坚毅不拔,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敢于迎接生活的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主人公的遭遇及成长经历,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故事背景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讲授法:逐段讲解故事情节,注重对情感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讨论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4.任务型学习:设计一些任务,如写读后感、创作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五、教学流程1.导入:呈现一些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探究欲望。

2.教学核心:分段讲解故事情节,重点解读人物性格和情感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态度。

3.讨论互动: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创作一个关于坚持不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双手》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一双手》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一双手》教学设计尹庄镇中心小学宋碧宁一、走进生活观察手1、孩子们,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文字游戏,有兴趣吗?请快速阅读下列文字,猜猜这是谁的手?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两双不同的手,知道了职业不同,手的特点就不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张迎善那双与众不同的手(师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是: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感受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文中列举的大量数字,体会张迎善植树造林的辛苦和贡献巨大。

二、观其形象认识手1、快速浏览课文3——18自然段,结合以下表格描述张迎善的手。

2、总结概括:透过表格信息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手?三、走进文字了解手1、张迎善的这双手又大又硬又粗糙,在外形上根本谈不上美,甚至可以说很“丑”。

那么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11——14自然段,想一想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又大又硬又粗糙?划出想关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3分钟)2、合作探究:6人小组合作交流: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提示:(1)每组按1——6顺序汇报,意见相同举手通过,意见不同补充纠正。

(2)每组2号做好汇报准备。

(4分钟)生汇报师相机指导:(1)孩子们,张迎善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赶快计算一下,十天得插多少次?一百天呢?他天天如此,日复一日,这样插呀插呀,他的手会成什么样子呢?(他的手出血了,裂缝了、指甲掉了、越来越硬、粗糙、老茧更多了等等)。

面对这样的手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坚韧不拔、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等)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制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2)是啊,他坚持把受伤的手往土里插,几万次、几十万次,他的手裂了、破了、流血了,又裂了又破了又流血了……难怪说他的手活像是(出示:活像是半截老松木:他整只手成木色;他的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长期这样插下去,使他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接读)四、品析数字探究手联系上下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文中还有那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预设:1、生汇报相机出示书上17段孩子们,请拿出尺子量一量你自己的手,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手有多长、多宽、多厚?(和张迎善的手做对比)“这真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接读)读文章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这个“大”字不仅指作者的手大还指什么?继续汇报2、生汇报出示书上19段(1)一垧大约是3——5亩,33垧就是一百多亩,谁知道咱们二小的操场有几亩?33垧相当于个操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演奏家用他那灵活的双手为我们演绎出音乐的盛宴,厨师用他那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烹饪出舌尖上的美味。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四双手的图片,请同学们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课件出示图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3、小结:是啊,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认识一双与众不同的手。

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4、对题目产生质疑: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要想知道内容详情必须先过了老师这三关,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第一关: 词语我会认第二关: 意思我知道第三关:课文我会读恭喜孩子们顺利过关,把掌声送给你自己。

三、初读感知,直奔重点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2、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品读感悟,层层深入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优秀教学设计

4 手·一双手【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培养在阅读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列数字说明的好处。

【教学难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先给生字注音。

读一读。

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

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均()程()奖()张()钧()逞()桨()章()(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

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

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学习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

(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一双手教案范文

一双手教案范文

一双手教案范文教案:一双手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理解身体部位-手的重要性和功能。

2.能够描述手的外形和结构。

3.能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和动作。

4.促进学生对手的保护和保养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身体部位-手的重要性和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手的外形和结构。

3.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和动作。

4.学生能够了解手的保护和保养的方法。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手的形状和结构。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和动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手的重要性和功能的认识。

2.培养学生保护和保养手的意识。

教学重点:手的结构和功能、正确使用和保养手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保养手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外形和结构,出示问题:你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自己的手?它是如何帮助你们完成各种活动的?2.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2:学习手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出示一幅手的结构图,向学生解释手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手的结构图,阐述手的外形和各部分的功能。

Step 3:对比不同的手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手的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和讨论这些手的差异,出示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手更适合完成各种活动?2.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Step 4:正确使用手进行各种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动作和活动图片(如握笔、拉链、系鞋带等),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模仿。

2.学生进行模仿动作,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3.学生自由操作,进行练习。

Step 5:手的保护和保养1.教师向学生介绍手的保护和保养的重要性。

2.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整理手的保护和保养方法。

3.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6:巩固和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手的知识问答题,检查学生对手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九年级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王云峰

九年级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王云峰

《一双手》教学设计张湾区实验中学:王云峰教学目标:1、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2、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写作中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

教学方法:圈点批注,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看完后请说一下本段视频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并给本段视频起一个题目。

明确:《狗的报恩》。

视频中小伙子对狗一点点的恩惠却让小伙子收获了满满的爱情,然而我们有这样一个人:他用他的一双手却让我们收获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姜孟之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双手(板题)2、看一看下列的片段,那是谁的手?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自由朗读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铁镐()得逞()火燎燎()老茧()一垧()xīngsōng() cuō()手纹luo()2、基本信息了解。

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3、划出文中描写林业工人张迎善手的句子,读一读。

(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3)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 新课程 》
21年1月2 日 00 2 8
《一 双 手 》教 学 设 计
◎淮安市楚州区白马湖成人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谢学仁
换来的。请大家想一想 , 在我们周围, 有没有类
: 似的职业能说明“ 美是以丑为代价” 这个道理的? 学生分小组 讨论 , 自由回答, 教师和学生配

步认识他的手 ,认识他这个人及 内在的心理 ・ :
圈点批注展示 、 评价 ; 记录、 归纳。 四、 探究、 讨论
・ 尚品质。 手可 以创造世界 , 为人类服务 。 我们每 : 个人都有一双手 ,都应该用我们 自己的双手为
品质和精神。
课时安排



1 . 出示两则资料 , 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 引导 : 社会做 出我们 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 ・ 自己的双手 , 们 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 , 这样
: 第一号大手。 : : () 6 手坚硬耐搓 。
写—段话。然后让学生模拟颁奖现场, 现场表演。 : () 1讨论、 写作 。 () 2 交流, 评价。
2 织学生展示所批 注的内容 , 引导学 : . 组 并
在教学本文时 ,先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手去 一 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 加以评论 。
手 指 细节 :
手 的别号 : —
: 路。就是这样一个被许多人看来不可理解 的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无 比热爱的感 情。


手的价值 : . 2引导学生讨论 。 .
同学们, 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 。
: , 择 对于李灵来说 , 却意味着“ 光明” 。也正是这 - 真正的“ 光明”照耀着她一路披荆斩棘 , , 艰难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手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和常用的词语。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在记叙中综合运用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征。

4.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两个小树丫
长着五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做事全靠它(手)
然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关于手的图片,感受手之美。

二、检查课前预习
1.生字注音
惺忪镐老茧垧裹
2.掌握常用的词语
惺忪素常半截纹络
甘蔗丈量搓老茧
火燎燎垧
三.合作探究
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1.题目所指的是谁的手?
2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有什么价值?(词语概括)
3.作者如何描写这双手的?
师过渡: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一起去见识见识那“一双手”吧(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

本文写了的一双手
(提示:所写人物、职业、年龄)
明确:32岁的伊春林区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的手,你看:”的句式交流。

(方法:先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
如: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你看:它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这是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你看:它的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这是一双又老又硬的手,你看:它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学生字词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评价。

2.我来为“手”建档案:出示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

主人:身份:
手感:手的肤色:
纹路:掌面:
手指: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手的别号:
讨论交流明确:
主人:张迎善身份:林业工人年龄:32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三节老甘蔗”
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明确:手的特征(总体印象)是奇丑。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

(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

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手。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引导谈感想并总结:这是一双的手(创建绿色宝库的手、创造美的手……)
师生共同在档案上添上一笔: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三)、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

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

(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示例:⑴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先从总体上描写这双手象半截老松木,然后分别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这双手的手背、手心、手指,从触觉角度如握手、搓手来写出手之大手之粗糙。

这样从多角度地对“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一层层展示“天下第一奇手”。

⑵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批注: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

⑶“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

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批注: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

师巡视并作好指导,批注好后,交流评价。

2.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思考明确: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双手绿化了无数荒山秃岭,为祖国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

通过想像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

(四)、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热爱林业事业,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的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仿写“一双手”
1.文章为了表现张迎善同志的崇高精神,用他的工作实绩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为什么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他的一双手上呢?你还能找到运用类似写作方法的文章吗?
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确:本文别开生面,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

是因为作者把握住了“一双手”与林业工人的关系,作者抓住“一双手”进行描写就获取了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从中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更能反映人物的高贵品质。

以前学的文章中类似的写法,如: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2.课后完成短文:《的手》
课堂上我们看了自己的手,解读了张迎善的手,放学后,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手,可以说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

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短文《的手》。

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一点,多角度、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