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育”课题研究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课题:一双手年级:四年级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手”为主题,从友爱、劳动、科学知识等几个角度选编了《我们的手》、《一双手》、《手上的皮肤》等课文。

本篇课文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特的手的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中两次对张迎善的手做了描写。第一处: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路、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方面描写,并多次运用比喻句,突出这双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双手在作者的细致描写下展现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不仅看到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精神,还看到了众多林业工人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2.学情分析:

知识现状:本篇文章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手的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学生预习工具单的自学情况统计,我发现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围绕着本课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所提问题中,关于“这双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课文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但是关于课文中心思想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双手?学生不能给出恰当的答案。因此,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尚精神作为本节课的核心。

能力现状:通过三年级下学期及四年级上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的能力。通过前期的训练,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边读边批注的能力。除此之外,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本班学生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预习单、《课上学习记录单》《小组合作学习单》《课后评价作业单》ppt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前预习工具单》的自学情况统计及课前小测验,我发现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本课要求的基础字词,能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张迎善以及作者等相关背景内容,能够根据自学情况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掌握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并了解它的应用;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多样的个性化方式朗读,体会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通过多样的个性化方式朗读,体会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多样的个性化方式朗读,体会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 回顾已讲内容,提出本课学习任务(2分钟)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工具单回忆已解决的问题,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为什么这双手变成这样?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张迎善的手?这四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四个问题,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12分钟)

1.学生将自主学习阶段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梳理,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

2. ★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组长的分工按照顺序在组内分别发言,共同探讨本课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单》。为全班交流、探讨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20分钟)

1. ★各小组按照教师安排的顺序进行汇报。每个小组选出1名汇报人,1名板书人员,1名或多名朗读人员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张迎善手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量一量”语文书的大小,通过这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张迎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的巨大,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手与书进行比较,深刻地感受到张迎善的手十分巨大。

4. ★播放背景音乐,在音乐的烘托下,将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对小兴安岭景色的描写引入本节课中。学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着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图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将张迎善手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美景和“丑”手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美景正视由这一双双丑手创建的。

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朗读这双手的贡献,最终让学生体会到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高尚精神以及对祖国和小兴安岭所做的巨大贡献。

5. ★延伸课文内容,升华课文中心

文章选入教材时做了修改,教师将文章本身的结尾呈现给学生,即: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教师根据这个结尾,提出问题:这里的美指什么?丑又指什么?学生通过前面的理解,已经对课文内容以及课文的主体有了较为深刻地感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能够加深学生的体会,对于本课难点体会林业工人的高尚精神有重要作用。(四)总结知识,布置作业(6分钟)

1.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观察身边人的手,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身边人的手,完成《_____的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