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6上 电子教案: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的第6课时,主要内容包括:
1. 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和
转换;
2. 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旅游、运动等场景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和转换;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1.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换;
2. 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
2. 数学题库或练习册,用于布置作业和练习;
3. 计算器,用于计算和验证答案。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讲解示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2. 重点内容: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和转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3. 难点内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作业设计
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和转换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第6课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1页例6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例6是有关“和倍、差倍”的问题。例题中含有两个未知量,题中给出了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两种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教材以篮球比赛上、下半场得分为素材,引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根据题意找出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区别在于先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然后利用两个量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
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较复杂的和倍、差倍问题,有效运用画图策略,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画图、讨论、交流、总结等方法来学习及思考,渗透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复习: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习:用方程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
延学:解决生活中
稍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两个班篮球队比赛的画面,然后逐渐锁定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优件
三、巩固练习
1.一袋大米重25千克,先吃去这袋大米的 1 ,又吃去剩
5
下的 1 千克,两次一共吃去多少千克?
5
解:25×
1 5
=5(千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 1 ×1 =1(千克) 55
5+1=6(千克)
答:两个一共吃去了6千克。
2.一台笔记本电脑,先降价
1 9
,后来又提价
1 9
。现价
与原价相比是升了还是降了?
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与青少年心跳次数相比较,把青少
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看作单位“1”;多的部分是青少年心
跳次数的 4 5
,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1+
4 5
)。
(2)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
分析与解答
青少年: 婴儿:
75次
4 比青少年多 5
?次
预设1:
75+75×
4 5
=75+60=135(次)
4
9
75×(1+ 5 )=75× 5 =135(次)
问题:1. 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2. 刚才用两种方法求出了婴儿的每分钟心跳次数,那么对不对呢? 可以怎样检验?
青少年: 婴儿:
75次
比青少年多?
135次
(135-75)÷75
= 60 ÷ 75 =4
第五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上好课】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上好课】一
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苹果和一些梨。
2.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上有多少个苹果和多少个梨吗?
3.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究(10分钟)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小鸟和一些小兔子。
2.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上有多少只小鸟和多少只小兔子吗?
3.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 老师引导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如果有8只小兔子,跑走了2只小兔子,还剩下多少只小兔子?
5.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巩固(5分钟)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小狗和一些小猫。
2.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上有多少只小狗和多少只小猫吗?
3.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 老师引导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有3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多少只小狗?如果有7只小猫,跑走了4只小猫,还剩下多少只小猫?
5.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四、拓展(5分钟)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小猪和一些小羊。
2.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上有多少只小猪和多少只小羊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2)教案与反思
第6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2)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2例6,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一”中第5、8、9、12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能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知道列成乘积一定的等式,也是运用反比例方法解题的一种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用反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比例的意义,激活经验
1.复习成反比例的量。(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预设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预设3:总价一定,买水果的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关系。
预设4:运货的总量一定,汽车的载质量和运的次数成反比例教学笔记
关系。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情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的练习,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
2.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2)]
二、提出问题,探索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能准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38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学会画出一个数比另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线段图) 1、直接写出得数。 45 ÷ 23 = 7÷ 25 = 815 ÷ 4 = 25 × 35 = 2、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14 。 2)、柳树比杨树多 1
4 。
合作探究:( 找准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并总结出解答此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
例5、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
8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
多少千克?
思路导航: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
8
,是把( )看作单位“1”,小
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
(1)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小明和他爸爸的体重,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 表示。
(2)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
(3)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有多少人?
(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例5。(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
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获取信息。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
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顾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怎样检验?
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 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想到什么?
今天,我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出示例4题目
1.阅读与理解:
(1)你知道了什么?
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成37页第一部分填空。
(2)找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分率)和与几分之几对应的量,
(3)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是多余的条件。 2.分析与解答:(1)画线段图:
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并在线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体内的水分”,即28kg ;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2)写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式写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成问题)
(1)指名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总结回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2.引入新课。
师:如果把“他的体重是爸爸的
7
15”改成“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5
18”,又
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5。
(1)师: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完成教科书P38的
“阅读与理解”。
【学情预设】小明的体重是35kg,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
15。要求的是爸
爸的体重。
(2)师:要求爸爸的体重还需要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要知道小明的体重占爸爸体重的几分之几。
预设2:要知道爸爸的体重占小明体重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给出两种要知道的信息,不同信息中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那么
题中哪个数量是单位“1”,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呢?我们继续探讨。
2.分析与解答。
完成“阅读与
理解”里的填
空,给予了学
生自主学习
的空间,同时
又能辅助学
生有序地观
察,有条理地
分析说明,为
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搭建
了提升自学
(1)师:根据“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
15”,同学们可以判断出哪个数量
是单位“1”吗?“
8
15”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轻”表示的是比单位“1”少的意思,所以
单位“1”应该是爸爸的体重。“
8
15”表示的是小明比爸爸轻的体重占爸爸体重
的分率。
(2)师:那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几分之几呢?该怎么画线段图?
(3)指名学生汇报如何画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线段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2)教案与反思
第4单元比例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第6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2)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题目中已知条件
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总用电量)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
量”,所以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
(4)指名板演,全班讲解。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几x天。
25x=100×5
x=(100×5)/25
x=20
回顾与反思: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比例关系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圆 第6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共14张PPT)
外方接内圆:
外圆接内方:
正方形面积= 2r×2r=4 r²
圆的面积=πr²
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
=4r²-πr²=(4- π ) r² =0.86 r²
圆的面积=πr²
正方形面积= 2r×r÷2×2= 2r²
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
=πr²-2r² =( π -2) r²=1.14r²
基础练习
右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 铜镜的直径是24.8 cm。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 形 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用普通方法计算:
上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 1m,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 间部分的面积呢?
左图求的是正方形比圆多的 面积,右图求的是……
探究新知
画成平面图形
r=1m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什么?
从图(1)可以看出:正方形的边长是圆的直径。
正方形的面积=2×2=4(m²) 圆的面积=3.14×1²=3.14(m²)
阴影部分的面积=4-3.14=0.86(m²)
探究新知
画成平面图形
r=1m
图中正方 形的边长 是多少呢?
直接用边长乘边长,看来 是行不通,那怎么才能求 出正方形的面积呢?
图(2)
可以把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 角形,它的底和高分别是……
1 ( 2 ×2×1)×2=2(m²)
三角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7课时,主要内容为解决问题(3),即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将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提炼出数学模型,并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1. 板书解决问题(3)
2. 板书内容: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数学知识在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1. 必做题: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
第5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
教科书P90例4及P91“做一做”第1题,完成教科书P93“练习十九”中第7、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解决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百分数中如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0例4。
2.阅读与理解。
(1)提取信息。
师:从例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情预设】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求图书室现在有多少册图书。
(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
师:请大家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教学提示】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将线段图与数据对应起来,理解数量关系。
【学情预设】有前期画线段图以及上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准确画出线段图。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进行评价。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线段图。
【设计意图】教科书上没有要求画线段图,但是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可以将数学信息直观化,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问题解决(2)
第6课时问题解决(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6~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并画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分析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1)三峡工程的5/7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2/9是绿地。
2.分别说出两个分数的单位“1”的量。
全校的4/7是男生,一年级男生占全校男生的2/9。
教师出示第1、2题。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抽学生回答,第1题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教师出示例2,学生齐读题目。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强调:3/4是把20公顷土地看作单位“1”,而3/5是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1.使学生掌握理清分数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学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
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与例题相关的课件、直尺、投影仪等。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题目:
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多2倍,求乙数。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解法一:50+50×2
解法二:50×(2+1)
要求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并分析解答。
2.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3 5;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2 5;
(3)一条路,已修了
3 10;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1 11;
(5)甲数比乙数少1 5。
二、探索新知
1.新课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并会用分数乘法去计算,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学习稍复杂的内容,即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应该怎样解答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课本第14页例9。
(1)出示课件: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
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
5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思考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有多少人?
(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例5。(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