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回顾分析
59例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
【 图分 类 号】R 2 . 中 7 57
【 文献 标识 码】A
为 反 复 阵 发 性 腹 痛 . 病 常 呈 反 复 阵 发 性 发 作 , 续 时 间 较 短 该 持
的 患 者 可 不 予 治 疗 而 自然 缓 解 , 1发 作 次 数 不 等 ; 痛 部 位 每3 疼
以 脐 周 及 右 下 腹 多 见 . 见 左 下 腹 疼 痛 . 明 显 的 反 跳 痛 和 肌 偶 无 紧 张 , 痛 部 位 不 固 定 , 随 体 位 而 改 变 [ 急 性 肠 系 膜 淋 巴结 压 可 2 1 。
12 治 疗 方 法 .
表 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 改善情况 比较 )
3 讨 论
两 组 均 采 取 必 要 的 退 热 和 解 痉 等 常 规 处 理 后 ,对 照 组 在 常
规处 理 基础上 使用青 霉素 1 0万 U (s d ,i , 滴 , 巴 韦 林 / ・ )bd 静 k 利
一
肠 系 膜 淋 巴结 炎 是 导 致 小 儿 急 慢 性 腹 痛 的 最 常 见 原 因 之
,
该 病好发 于学龄前及 学龄儿 童 , 冬 春季发病 多于夏 季 ; 且 多
1 L( ・)bd 观 察 组 在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使 用 阿 奇 霉 素 干 混 0 m / g d,i。 k
13 疗 效 判 定 .来自痊 愈 : 疗 1 ~ 5 d后 腹 痛 消 失 . 部 C F 超 声 复 查 未 见 治 0 l 腹 D I 异常 ; 转 : 好 治疗 1 — 5 d后 腹 痛 消 失 , 声 复查 仍 有 少 量 肿 大 的 0 1 超 淋 巴结 : 效 : 疗 1 ~ 5d后 腹 痛 仍 存 在 , 声 复 查 仍 有 肿 大 的 无 治 0 1 超 淋 巴结 。
儿童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0例临床分析
~
参 考 文 献
[ ] 满宜 刚. 1 托吡酶对重症 VE患儿血清 和脑脊 液神经元特异 性烯
醇 腾 的影 响 . 山东 医药 ,0 74 ( 1 :0 —1. 2 0 ,7 3 ) 19 10 [ 2] 吴 瑞 萍 , 胡亚 美 , 载芳 . 福 棠 实 用 儿 科 学 . 6版 . 京 : 江 诸 第 北 人
可高达 2gL / 。病毒性脑 炎可见蛋 白增高多 与细胞增 多。成
人 正 常 白细 胞 数 在 0 0 ×1 个/ .1 0 L以 下 , 多核 白血 球 不 应 但
[] 郑华城 , 3 徐玉 , 春 香 等 . 童 病 毒 性 脑 炎 急 性 期 脑 脊 液 细 胞 王 儿
学分 析 及 其 诊 断 价 值.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0 9 1 6) 脑 2 0 , 7( :
2 讨 论
1 1 临床 资料 .
20 07年 1月至 2 1 00年 1月在 我院 门诊 诊
治及 住院治疗 资料 完整且 排除其 他疾病 的 10例患者 进行 2 回顾性分析 , 8 男 2例 , 3 女 8例 , : 约 为 2 1 其 中年 龄 8 男 女 :, 月 ~1 岁者 l , ~ 2例 1 3岁者 2 5例 , 7岁者 7 3~ 5例 , >7岁者 8例 , 发病 时间 :2月份 ~ 1 2月份 发病 者 3 5例 , 3~5月份 者
巴结则仔 细观察其 分布 部位 、 大小 、 目、 数 包膜 、 内部 回声 图
像 以及彩色多普勒 和频谱 多谱 勒表 现。在 同一 区域肠 系膜
上 有 2个 以上淋 巴结肿大 , 巴结最 大切 面的纵径 >1c 淋 m,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论文: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论文: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全年均可发病[1],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的应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也逐年增高,现在总结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在我院门诊治疗的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并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2-12岁。
1.2临床表现 50例腹痛前1个月存在咳嗽、发热或腹泻病史。
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出现腹痛,其中脐周腹痛60例,剑突下腹痛5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61例(淋巴结>10mm),表面无红肿,无触痛、粘连。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15例病例白细胞增高,63例病例单核细胞增高。
61例病例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其中60例病例单核细胞增高。
65例病例均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大小为10mm×0.8mm~25mm×16mm,均为多发,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楚,散在无融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65例病例mp-igm阳性率93.85%,单核细胞增高96.92%,颈部淋巴结肿大93.85%,腹痛前1个月内存在感染的病例76.92%;mp-igm阳性、单核细胞增高与颈部淋巴结肿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性96.83%(61/63),反映mp-igm、单核细胞与颈部淋巴结的联系性。
见表1。
腹痛前存在感染病史、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单核细胞增高与mp-igm阳性检测结果例(%)3讨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是就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病例有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淋巴结发育旺盛,但发育不完善,各种细菌病毒易引起淋巴系统反应,淋巴结出现充血水肿,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增生、增大,淋巴结体积增大,包膜紧张,牵涉引起腹痛症状,在表浅部位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5例临床回顾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5例临床回顾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与利宁凝胶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比较两者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优越性。
方法将2013年5月至12月在我站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应用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对照组术前应用利宁凝胶,对比观察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镇痛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有效率100%,对照组60%;观察组手术镇痛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96.25%;观察组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出现心脑综合反应。
结论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宫颈扩张效果优于利宁凝胶,镇痛效果及预防并发症两者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 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利宁凝胶a孙涛(通渭县人民医院甘肃通渭 7433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儿科住院治疗的7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方案及预后。
结果单纯西药治疗31例,有7例在3个月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复发率≥23%。
中西药结合治疗44例,3个月后做腹部彩超复查:均未见腹腔淋巴结肿大。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西医结合参苓白术散合消瘰方加减【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36-0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易反复发作,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后。
典型临床症状为腹痛、发热、呕吐。
以3-8岁儿童最常见。
中医学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小儿腹痛”范畴,病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脾常不足,经脉未盛,卫外不固。
易为六淫所侵。
或过食生冷、或恣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品,伤及脾胃。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8例误诊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8例误诊分析误诊原因一:护理不善在婴幼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腹腔感染,从而引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些家长在给婴幼儿洗澡、更换尿布等过程中没有注意消毒,或者使用不洁的护理用品,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解决方案: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家长的护理意识。
建议家长在平时护理过程中注意消毒,使用干净的护理用品,避免传播细菌感染。
误诊原因二:临床表现不典型解决方案:医生应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儿童的年龄、性别、病史和体格检查等综合判断,尽量区别于其他疾病。
同时,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该细致入微、全面观察和分析患儿的症状。
误诊原因三: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准确解决方案: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医生应注意及时规范采集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测。
同时,应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过度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
误诊原因四:医生知识水平不足解决方案:医生应该加强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学习和了解,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误诊原因五: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解决方案:医生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同时,及时沟通与专家或多学科团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易被误诊,主要原因有护理不善、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准确、医生知识水平不足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等。
为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误诊情况,医生应加强学习,提高诊疗能力;家长应加强护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回顾性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回顾性分析
高丽君
【期刊名称】《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在临床上经过超声技术检测来分析
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症状特点。
研究方法:对医院今年来受诊的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肿大的患儿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可以证明这80名患儿的腹腔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是腹腔肠系膜出现淋巴结炎的临床典型表现,通过超声检查技术显示的图像可明显分别出该患儿的淋巴结具有肿大现象。
讨论:通过腹部彩超显示的淋巴结肿大可以明确诊断患儿所患疾病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关系密切。
【总页数】2页(P401-402)
【作者】高丽君
【作者单位】六盘水妇幼保健院 5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
【相关文献】
1.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与评价
2.高频超声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3.高频超声对腹痛患儿63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研究
4.
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价值5.高频超声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彩超诊断效果探讨
7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彩超诊断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我院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状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程度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彩超诊断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4月至 2015年4月随机选取的7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在诊疗期间选择药物治疗的频率最高,95%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多发肿大淋巴结,且多位于患儿右下腹部或脐周处、右下腹与脐部两部位。
结论:本院需要进一步规范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彩超诊断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提升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彩超【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24-01现阶段,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成为了我国少儿人群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占全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每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严重影响到了少儿的身心健康。
由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很多且许多临床症状与急性阑尾炎十分相似,因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率和误诊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而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彩超诊断技术进行深刻探讨,以期为下一阶段的患者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先将临床资料的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年龄在10个月到14岁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患,根据记录的患者病历材料(包括年龄、临床症状、发病部位、用法用量、用药时间、诊断手段等),发现患儿右下腹部或脐周处、右下腹与脐部这两个部位发病率最高,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较少数的小儿患者的腹壁往往较薄,在活动时往往伴随有阵阵的疼痛感症状。
实验室检查,患儿白细胞不在正常的范围内,总病程为一至两周。
1.2方法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中多采用探头频率为3.5MHz-10MHz的PHILIPS超凡彩超诊断仪进行诊断。
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药物临床·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陈龙飞(平和县医院儿科漳州 363700)摘要目的: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选择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选择王氏保赤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炎症指标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炎症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改善炎症指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值得在基层儿科进一步试用。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王氏保赤丸 疗效中图分类号:R286; R72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23-0040-03引用本文陈龙飞. 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J]. 上海医药, 2023, 44(23): 40-42; 80.Clinical observation of Wangshi Baochi pill in the treatmentof children with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CHEN Longfe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Hospital of Pinghe County, Zhangzhou 363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ngshi Baochi pill on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Methods: Eighty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damycin palmitate pellets plus combined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Bacillus cereus tablets, liv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ngshi Baochi pills. The treatment effect, recurrence rate and recovery of inflamma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recovery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while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Wangshi Baochi pill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improve the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decreas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is worth further trials in primary pediatrics.KEY WORDS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 Wangshi Baochi pill; efficacy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急性腹痛及慢性腹痛的常见疾病之一[1]。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84例临床诊治观察
小儿急性肠系膜 淋巴结炎典型表现 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 、倦怠不适 , 继之发热 、腹痛 、呕吐 , 有 时伴腹泻或便秘 。约 2 0 %的病儿有颈部淋 巴结肿大 。 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 状 , 可在任何部位 , 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 的一组 淋巴结 , 故 以右下腹常见 , 腹痛性质不固定 , 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 , 在 两 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 一般经过禁食 、 静脉输液 、 抗生素等治疗后腹痛可 明 显好转。近年来我院在上述基础治疗 的同时加用头孢哌酮与舒 巴坦钠复合制剂 , 收到了角和偶的临床治 愈效果 , 汇报如下 。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资料: 选择 2 0 1 0年 1 0 月一 2 0 1 4 年3 月问我院儿科急诊收治的小儿急性 肠系膜淋巴结炎 8 4例病历资料 ,男 4 6例 ,女 3 8 , 例。年龄 2 — 1 3岁。多数患儿 是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 。 典型表现 : 发热 3 8 — 4 o 。、 腹 痛、 呕吐等。 腹痛 以右下腹痛常见 , 呈阵发性 、 痉挛性痛 , 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 ; 超声检 查 示腹腔肠系膜增厚 、 肠系膜淋 巴结肿大 , 大小不等 , 多位于右下腹 , 其外形光滑 、 完整 , 皮髓质分界清 , 呈低 回声 ,其内回声均 匀,腹腔可 见少量液性 暗区。随机 将入选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 治疗组 5 O例 , 对照3 4 例。两组患者其他资
临床 医学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h o I o g i c a I d o c t o r
2 0 1 4 年1 1 月第 1 1 期
小儿急性肠 系膜淋 巴结炎 8 4例临床诊 治观察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诊治分析
系膜淋 巴结炎 。应用 清热散结 片联合思 连康片治疗 后显效 4 O例 ( 5 5 . 5 6 % ),有 效 3 2例 ( 4 4 . 4 4 % ),总 有效率为 1 0 0 . 0 0 %。结论 肠系膜淋 巴结炎患儿均有腹痛症状 ,高频超声是诊断鉴别儿童肠系膜淋 巴结炎 的重要 手段 ,清热散结 片和思连康 片联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 巴结炎效果 良好 。
【 关键词 】 儿童; 肠 系膜淋 巴结炎 ;诊治 ;清热散结片 ;思连康片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7 2 c h i l d r e n wi t h me s e n t e r i c l y mph a d e n i t i s Wu Bmo
t e n d e ne r s s . Th e s i z e o ft h e p e i r t o n e a l l y mp h n o d e s wa s 1 2 . 5 mm ×6 . 0 mm t o 3 2 . 0 mm × 1 5 . 0 mm; t h e d i a me t e r
De p a r t m e n t o fP e d i a t r i c s , Z h e n g z h o u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3 , C h i n a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
[】朱 爱江 , 武 , 咸 中, . 的抗 炎 作用 研 究 [. 3 方步 吴 等散 J 中药 药 理与 临床 ,0 8 ] 20 ,
2() -. 43 : 3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文校 对 :裴蓓 本
收 稿 日期 :2 1- 6 1 ) 0 1 .5 0
阑尾炎初期以脐周以上腹部疼痛为23临床中笔者亲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尿常规正常食欲差无腹主后渐转移至右下腹并疼痛固定嘱患儿左右侧身疼痛部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因系膜游动性较大这是查体与外科相鉴别的必要手段另辅以腹部彩超而无包块但有明显淋巴结肿大数枚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并肿大明确
◎
3 讨 论
DD擞 I远O SUF TCC AA息 Nl C程 EO H
恶、便秘 、腹泻诸症 悉俱 。 胃气不 降致腑气不通 ,而见
不通 则痛 ,而致腹痛 ,正邪交争 ,故恶寒发热 ,厌食 呕
作者 单位 :1山东省章丘市 中医 医院儿科 ( 章丘 2 0 0 5 2 0) 2 山东省 章丘 市慢性病防治站 ( 章丘 2 0 0 5 2 0)
腹胀、便秘 ,脾虚运化 失司 ,水液不化下走大肠 ,而见 腹泻 :肺与大肠相表 里,肺 金失肃 ,肠腑浊清不分 ,滞 于腹中 ,此病责之于脾肺 肝三脏之气 ,重 点在于 调理脾 胃,兼顾疏肝 ,略降肺 气,疏肝行滞 ,健脾益 胃,补肺 行瘀 ,肺气肃 降,肝 气条达 ,脾气则升清 降浊 ,腹痛诸 症则 自然消除 。 肠 系膜 淋 巴结炎在 中医 中的病 因为 正气 不足 ,或 正不 压邪 ,致 外 邪 内侵 ,诸如 风 、寒 、热外 毒 内侵 , 入里化 热 ,并与宿疾 相并 ( 浊 、伤 食等 ) 痰 ,或寒邪 直 中脏腑 ,蕴积 中焦 ,迁 延不 愈或失 治误 治 、正虚邪恋 。 病机 在 于脾肺 肝 三脏 之气 功 能失调 。邪 毒之 气 首先客 于肺 ,致肺 失清 肃 ,入里 盗取 母气 ,土虚木 乘 ,肺 金 侮木 ,肝 失条达疏 泄 ,邪 毒失于枢转 驱邪 ,蕴结 中焦 , 痰 浊 内生 ,久 治痰 核 , 日久 成瘀 ,气 血不 畅 ,腑 气 不 通 ,胀 、痛 随之 而 来 。主要 病机 根本 在于 中焦 ,治疗 应 放在 健 脾之 运化 ,疏 通气 血 为主 。 中医认 为此 病可 归类 于痰 核 、瘀血 、气 滞之 类 , 以健 脾 益 胃、疏 肝行 气 、消 瘀散结 为主要 大法 。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临床分析
急性 / J 肠 系 膜 淋 巴结 炎 好 发 于 7岁 以 下 的 小 儿 , 发 ] L ' 好
年 5月 ~2 1 00年 5月 在 义 乌 市 妇幼 保 健 院儿 科 住 院 治 疗 的小
儿 急 性 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 10例 , 其 临 床表 现 、 断 与 治 疗 情 0 对 诊 况 进 行 了分 析 , 总 结 报 告 如 下 。 现
[] 任 1
峥 . 发性 肝细 胞 癌 的 c 原 T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 ] 实 J.
用 全 科 医 学 ,0 0 2 2 :3 . 2 1 ,( )15
[ ] 尚全 良 , 2 肖恩 华 , 贺 忠 , . 共 振 肝 脏 扩 散 加 权 成 像 等 磁 的技 术 探 讨 【] 中国 医学 影 像技 术 ,00 2 () 11 . J. 2 1 , 2 :55 0
性 分 析 。结 果 :0 病 例 有不 同程 度 的 腹 痛 、 热 、 吐 ,0 出现 在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后 、0 出现 在 急 性 胃肠 道 感 染 后 。全 部 患儿 10例 发 呕 6% 4% 经 腹 部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检 查 确 诊 。本 组 所 有 患者 都 采 用 静 脉 输 液 治 疗 , 炎 、 痉 、 症 支 持 等 治 疗 。 经 住 院 治 疗 3—1 d内 全 抗 解 对 2 部 治 愈 出 院 , 疗有 效率 为 100 。结 论 :,L 性 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 腹 部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检 查 提 示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肠 系膜 淋 巴 结 治 0 .% tJ急 ]
例 (2 ) 7 2岁 7例 ( %) 四季 都 有 发病 . 中 冬 季 发 病 6 % , ~1 7 ; 其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是以下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征候群,既往各类文献研究较少,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随机抽取本科住院及门诊病例100例,经临床分析,并加以讨论,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例100例,其中农村72例、城镇28例,男68例、女32例,1-3岁20例、3-6岁64例、6-8岁 16例。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诱发14例,以学龄前幼儿为主,无效3例,其中复发4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核3例。
二、临床诊断标准:依据诸福堂七版《实用儿科学》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入调查的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腹痛存在,以右下腹隐痛及痉挛性疼痛为主要表现。
缓解时患儿精神感觉良好,个别消瘦患儿偶可在下腹部扪及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B超诊断标准:使用GE-E9彩超,频率12-15MHz线阵探头,患儿取仰卧位,以脐周为中心,结合腹痛部位,重点而有序地进行腹部纵、横、斜多切面扫查,扫查时根据需要适当加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声像图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部,或右下腹与脐周两部位淋巴结均增大,肿大淋巴结呈孤立性或簇状,无融合。
脐周肿大淋巴结多为多发性,呈簇状,右下腹肿大淋巴结多为孤立性。
肿大的淋巴结亦呈肾形,表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楚。
CDFI: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部分患儿肠间隙见少量液性暗区。
结合国内外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直径>0.5cm视为肿大。
在检查过程中,需与发生在回、结肠区域下例疾病变相鉴别;①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鉴别: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在超声上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大,包膜可不完整,可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晚期可出现散在的液化区以及伴声影的强光团或光点出现,可合并大量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与本病不同。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8例临床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7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78例患儿均由腹部彩超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多数病例可治愈或好转;仅少数复发。
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无统一标准,需与多种儿童腹痛相鉴别,其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44-02前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年来儿科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引起的腹痛可反复发作,腹痛部位及性质易变,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故其诊断有赖于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地体检及腹部彩超检查,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现将我科自2008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18月~12岁,其中18月~3岁16例,3岁~7岁52例,7岁~12岁10例;住院22例,门诊56例。
1.2临床表现:78例患儿均以反复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
其中20例无明显伴随症状,体检时发现咽、扁桃体感染体征;13例伴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46例发热,体温37.5~39℃,热型不规则;19例呕吐;3例腹泻。
腹痛特点:均为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每次持续3~15分钟;38例为钝痛,21例隐痛,7例痉挛痛,12例不规则痛;38例脐周疼痛,21例右下腹疼痛,6例上腹部疼痛13例部位不固定。
1.3实验室检查:78例经腹部彩超检查:脐周肠系膜根部、脐右侧或右下方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最大25mm×8mm,最小为10mm×4mm,边界清楚,6例合并肠间隙或盆腔积液;血常规:WBC在2.8~22×109/L,N0.60~0.8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分析作者:吕斌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86-0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全年均可发病[1],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的应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也逐年增高,现在总结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在我院门诊治疗的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并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2-12岁。
1.2临床表现 50例腹痛前1个月存在咳嗽、发热或腹泻病史。
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出现腹痛,其中脐周腹痛60例,剑突下腹痛5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61例(淋巴结>10mm),表面无红肿,无触痛、粘连。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15例病例白细胞增高,63例病例单核细胞增高。
61例病例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其中60例病例单核细胞增高。
65例病例均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大小为10mm×0.8mm~25mm×16mm,均为多发,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楚,散在无融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65例病例MP-IgM阳性率93.85%,单核细胞增高96.92%,颈部淋巴结肿大93.85%,腹痛前1个月内存在感染的病例76.92%;MP-IgM阳性、单核细胞增高与颈部淋巴结肿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性96.83%(61/63),反映MP-IgM、单核细胞与颈部淋巴结的联系性。
见表1。
腹痛前存在感染病史、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单核细胞增高与MP-IgM阳性检测结果例(%)3讨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是就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病例有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8例分析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8例分析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体征和症状资料与方法2004年2月~2007年6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2~3岁6例,~7岁40例,~12岁32 例;男41 例,女37例。
起病至就诊时间1小时~2年。
入选标准:①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②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腹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偶尔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③白细胞可正常或增高;④同时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临床表现:①同时患上呼吸道感染42例,肠道感染12例,发病同时无伴随病者24例。
②发热:伴有发热18例,体温37.5~39.6℃,呈不规则热,体温正常者70例。
③腹痛部位:阵发性脐周疼痛49例,右下腹疼痛13例,部位不固定者16例。
④疼痛性质:钝痛39例,隐痛18例,不规则痛12例,绞痛9例;腹痛伴恶心、呕吐26例。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3.8~21.2)×109/L,中性粒细胞0.26~0.89,淋巴细胞0.10~0.65,单核细胞0.03~0.12,血红蛋白100~156g/L,血小板(130~430)×109/L。
②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全部患儿均进行此项检查,均可见患儿脐周肠系膜根部、脐右侧或右下方多个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2.7cm×1.9cm~0.5×0.3cm。
治愈标准:疼痛消失,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肿大淋巴结。
治疗及转归:本组患儿给予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联合炎琥宁或病毒唑静滴。
辅以对症治疗,如腹痛较重者给予山莨菪碱同时局部热敷,呕吐者给予维生素B6或西咪替丁治疗,发热者给予退热药,大部分患儿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妈咪爱,经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1~6天,症状减轻后抗生素由静滴过渡到口服用药,疗程7~10天。
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5例_王玉红
中国社区医师
放血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结膜炎 #$ 例
顾艳明
急性结膜炎俗称“ 红眼病” , 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成, 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 笔者对 #$ 例本病患者采用穴位放血和穴位注 射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次数 例数
%$$/。见表。
或双眼齐发, 本症因 外 感 风 热 或 时 气 邪 毒 侵 袭 于 目 , 火郁不宣, 或因肝胆火盛, 循经上扰所致, 故清热解毒, 抗病毒, 为治疗本病 基本大法。 “ 耳为宗筋之会” , 取耳尖穴具有消炎退热作用; 瞳子 属足 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于目, 具有疏风散热, 消肿止痛; 太阳穴又具 有泻热消肿,通调局部气血作用; “ 肝开窍于目”又与胆经相表 里, 故取肝俞穴。 本症为急性病, 一般有实无虚, 故治疗用泻法不 用补法。 采取放血疗法, 意在给邪出路, 迫邪外出, 排除其毒邪之 结聚, 而板蓝根注射 剂 具 有 抗 病 毒 , 消热解毒之功效, 采用穴位 注射能提高疗效,故治疗本病能收效显著,使红肿热痛快速消 退。治疗期间, 戒恼怒, 忌烟酒、 辛辣食物。
作者单位: )%&)$$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
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例
王玉红
笔者采用艾灸法治疗小儿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取 得 满 意 疗 效 ,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男 #$ 例, 女 #" 例, 年 龄 %& 个 月 ’%% 岁 ( 个 月 , 病 !" 例中, 程最长 % 年, 最短 % 个月。 痛绕脐周, 甚则大汗淋漓, 轻 诊断要点: !腹 痛 时 发 时 止 , 则隐隐作痛; 排除泌尿系疾 "排 除 急 腹 症 及 其 他 消 化 道 疾 病 , 患; # 腹部彩超均示中腹部扫描可见大小不等肿大的淋巴结。 治疗方法: 灸神阙穴, 双足三里穴。 " 岁以下嘱睡眠时直接 灸, 每穴 )$ 分钟; " 岁以上隔姜艾炷灸, *! 岁用中柱艾炷, +! 岁 用大炷艾柱, 每穴 , 壮, 每日 ( 次; 根据病情治 & 天为 % 个疗程, 疗 %’( 个疗程。 疗效标准: 治疗后腹痛止, 且 ) 个 月’半 年 内 无 复 !痊 愈 : 发, 腹部彩超复查未见肿大淋巴结。" 显效: 治疗后腹痛明显减 彩超复查未见肿大淋巴结。# 有效: 腹痛有改善或虽减轻, 但仍 经常发作, 彩超复查肿大淋巴结较前减少或减小。$ 无效: 腹痛 无明显改善或虽疼痛减轻但仍经常发作。 其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 轻或疼痛止, 但 ) 个月内出现反复, 显 效 %( 例 , 有效 " 例, 无效 治疗结果: !" 例 中 痊 愈 -" 例 , 总有效率 ,-.#/。 ) 例,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70例临床分析
现为 阵发性 或持 续性 痛 ,但 部位 不 同 ,其 中脐周 痛 2 例 所以呼吸道 、胃肠道 的细菌及病毒感染常累及肠系膜 ,引起 0
(86 o, 2 .o) 右下腹痛 3 例 (0O , / 5 5 .%) 左下腹痛 l 例 (1 40; 肠系膜淋 巴结肿大。临床症状为脐周 、右下腹腹痛 ,可伴有 5 2 .o) / 疼痛程度 中以剧 痛为 主有 l 例 (4 3 , 0 1 .%) 以隐痛为主有 6 例 发热、呕吐、腹泻、便秘 等。 0 (5 7 。伴发病 :有流涕 、发热 、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 8 .%) 本组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腹痛症状 , 中右下腹痛 占5 %。 其 O 状有 2 例 (8 6 ,腹泻 l 例 (4 3 ,恶心 、呕 吐 5 O 2 .%) 0 1 .%) 例 笔者分析腹痛是因为淋 巴结炎症后充血肿大 ,引起牵拉刺激
2 (i 0 (7 1 , . n 2 例 (8 6 , . - 1 例 巴引流相对应的肠系膜淋 巴结 ,发生急性炎症有 关。 . n 4 例 5 .%)<1( 0 K Ki 2 .%)>2(m 0 K
(43 )低 回声型 4 例 (43 , 1 .% ; 5 6. %) 等回声型 9 ( .% , 例 1 8) 2
(. 。血 自细胞: 71 %) 正常4 例 ( . , 0 5 1 下降2 例 ( ./ , 肠系膜神经而致腹痛 ;腹痛部位 以右下腹为主 ,这符 合肠 系 7 %) 0 2 60 8 0)
升高 1 例 (4 3 。 0 1 .%) 75 .MHz 对腹部进行纵切 、 , 多切面扫查 , 观察淋巴结的大小 、 膜淋 巴结主要分布 的解剖位置 ,同时可能也因病变 主要侵及 本组资料 中既有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者 ,也有腹泻者 ,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回顾分析
作者:潘漩漩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32-01
腹痛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病因之一,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
因缺少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其他腹部疾患,从而延误诊治和带来不必要的外科处理。
现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8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本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0年急诊患儿。
男50例,女30例。
年龄8个月-14岁。
1.2临床表现80例中腹痛75例(93.8%)。
腹痛部位;脐周痛30例(37.5%),右下腹痛25例(31.2%),左下腹痛10例(1
2.5%)部位不固定者15例(18.7%)。
腹痛以阵
(12.5%)发为主,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发作次数2次至10余次不等。
5例仅表现为夜间哭闹。
其他伴随症状:发热40例(50%),呕吐10例(12.5%),腹泻10例
(12.5%),咳嗽20例(25%)。
1.3辅助检查血白细胞升高50例(6
2.5%),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15例
(18.7%),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例(12.5%)。
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5例(6.25%),支气管炎10例(12.5%)。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腹腔内多个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直径约2.5cm×1cm—1cm×0.5cm.同时除外腹部肿块,积液,肠梗阻,阑尾肿大,肠炎等征象。
1.4治疗及转归本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联合病毒唑静滴,病情较轻者给予头孢克肟及利巴韦林口服。
对1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给予静滴阿奇霉素。
大部分患儿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调节胃肠道菌群。
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2-7天。
平均治疗时间8-14天。
复查腹部B超示肿大淋巴结均恢复正常或缩小。
2.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ennemann,在小儿腹痛中发病率较高,占65.2%[1]。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认为本病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
病原有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2],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发病机制是:小儿免疫功能活跃,当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其毒素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肿大。
又因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十分丰
富,回肠末端及回盲部尤甚。
小肠内容物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盲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病毒及毒素易在此部位吸收加入回盲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结炎[3]。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诊治,笔者体会到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如下:(1)儿童发病率高,尤以5-10岁为多,占80%以上,男多于女,冬春季多于夏季。
(2)发病前或发病时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病史。
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性腹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或钝痛或不规则痛。
重者呈锐痛或痉挛性疼痛。
疼痛发作时拒按,间歇期无不适感觉。
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偶见于左下腹,有压痛但无反跳痛。
有时可于右中下腹部扪及小结节样肿大淋巴结,易误诊为阑尾炎。
腹痛部位和腹痛程度易变是本病特点。
(3)细菌和病毒感染均可引起本病。
本组62.5%患儿血象或中性粒细胞增高且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多见于有胃炎病史患者,故考虑本病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另外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达12.5%,提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体与肺炎支原体相关,与文献报道相符[4].笔者认为此病与支原体的肺外表现有关。
(4)5例以夜间哭闹为主,提示对小婴儿夜哭在3天以上,即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时行腹部彩超检查。
(5)误诊率高。
诊断本病需与肠痉挛,肠蛔虫症,阑尾炎等相鉴别。
(6)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伤,最佳的检查手段,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准确率高,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晓蓉[5]研究2个或2个以上直径>0.4CM的淋巴结作为儿童腹腔淋巴结肿大的阳性诊断指标较符合临床。
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无特异性治疗,多以抗感染为主,腹痛可减轻或消失,淋巴结缩小。
笔者临床观察中发现,患儿治疗好转后,若有饮食不规律,进食后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及进食生冷食物及不洁食物等,均可引起复发。
对于病程长,腹痛反复的患者,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及缓解症状为主,而不应强调以淋巴结缩小为主要目标。
肠系膜淋巴结炎无恶变报道,有极少部分发展为溃疡性结肠炎,应长期规律随访。
参考文献
[1]苏玲,刘敏.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误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10):
[2]ToorenvlietB.VellekoolA,BakkerR,
etal.ClincalDifferentiationbetweenAcateAppendicitisandAcateMesentericDmehadentiinChildren 【J】.EarJPediatrSury,2011.21(2):120-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4]陈金安.毛金龙.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腹腔积液9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9.27(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