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合集下载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材概述《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的一本语文教材。

该教材是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编写的。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掌握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教材特点分析1.综合性:《整理与复习》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实用性: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注重建立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整理和复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渗透性:教材倡导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整理与复习》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分析《整理与复习》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归纳技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复习方法:学生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解析与分析:学生在解析问题和分析问题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信息提取与整合: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文本,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信息整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建议针对《整理与复习》教材的教学,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计划的制定、知识整理的技巧等。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培养教材

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培养教材

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培养教材介绍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培养教材是为了满足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的学习需求而编写的一套教材。

本教材旨在培养资优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材内容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培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以下是教材的主要内容:1. 学科知识教材详细地介绍了各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实例。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材,加深对各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拓展学习教材不仅仅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还涵盖了拓展学习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 实践活动教材中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4. 知识考核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回顾,教材包含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考核题目,以及详细的解答和解析。

学生可以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

教材特点市北初级中学资优生培养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系统性和针对性教材的内容经过精心编排,系统性和针对性强。

每个学科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内容形式多样,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提供了一系列趣味性强的学习内容。

3.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4. 适应性和灵活性教材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适应性强。

教材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难度和不同类型的习题,以迎合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用方法教材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分步使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使用方法:1.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推荐顺序学习,逐步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教材中的某些部分,以补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五育教育知识点整理

初中五育教育知识点整理

初中五育教育知识点整理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

五育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体育、美术、实践和品德等方面的素养。

下面将对初中五育教育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

智育:智育是学生智力发展和学业水平提高的核心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学科知识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来提高智力素质。

以下是初中智育的知识点:1. 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各学科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方法: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高效记忆和复习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3. 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培养体育素养。

以下是初中体育的知识点:1. 常见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田径、游泳等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2. 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学生应了解如何预防运动伤害和如何安全参与体育活动。

3. 团队合作: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协作和竞争。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接触和学习各种艺术形式,培养美的情感和美的欣赏力。

以下是初中美育的知识点:1. 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欣赏和乐器演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美术:学习绘画、设计、雕塑等美术形式,了解艺术史和名人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舞蹈:学习不同舞蹈形式、舞蹈技巧和舞蹈创作,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演能力。

简易整理收纳师教案

简易整理收纳师教案

简易整理收纳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易整理收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简易整理收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整理收纳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简易整理收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基本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收纳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简易整理收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整理收纳的概念和意义整理收纳是指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收纳,使之井然有序,方便使用和管理。

通过整理收纳,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创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整理收纳的原则a.分类原则:将物品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如衣物、鞋帽、书籍、文件等;b.整理原则:对每种物品进行整理,如折叠、叠放、挂起等;c.收纳原则:将整理好的物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如衣柜、书架、文件柜等。

2. 简易整理收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衣物整理收纳a.折叠法:将衣物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折叠,如叠放在抽屉或衣柜中;b.挂放法:将易皱的衣物挂起来,如衬衫、外套等;c.分类收纳:将不同种类的衣物放在不同的区域,如内衣放在抽屉中,外套挂在衣柜中。

(2)书籍整理收纳a.按照分类整理:将小说、散文、科普书籍等按照分类放在书架上;b.利用收纳盒:将一些不经常阅读的书籍放在收纳盒中,减少占用空间;c.定期清理:定期清理书籍,将不需要的书籍捐赠或处理掉。

(3)文件整理收纳a.按照重要性整理:将重要的文件放在文件柜中,便于查找和管理;b.利用文件夹:将文件按照分类放在文件夹中,方便整理和查找;c.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文件的档案管理系统,便于管理和归档。

3. 培养学生整理收纳的意识和能力(1)教育学生养成整理收纳的习惯,定期整理自己的物品;(2)组织学生参与整理收纳活动,培养他们的整理收纳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整理收纳对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整理收纳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简易整理收纳的方法和技巧;2. 视频展示法:播放整理收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收纳的过程和效果;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收纳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整理收纳意识和能力;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整理收纳师的角色,进行整理收纳的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整理收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知识获取和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成效。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提高学习计划制定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如社团组织和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商。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正面应对各种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控力和应变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中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供资源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问题,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纲要

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纲要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讨论稿10.24)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本纲要。

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是指普通高中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困扰而开展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涯等方面,是当代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与教学、管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当代高中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一代奠定基础。

3.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预防矫正为辅;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考虑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

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4. 主要目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促使学生获得步入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的能力,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5.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预防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出现问题和困扰;培养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和困扰时的求助意识,减少其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不仅学生需要获取和汲取大量的信息,还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呢?本文将从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培养信息整理技巧以及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第一,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信息。

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首先要建立在主动性的基础上。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具备主动搜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文献,鼓励学生主动获取信息。

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资源和平台,如图书馆、互联网、学术期刊等,帮助他们积极寻找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让他们亲自参与并获取实践经验和实际数据。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主动搜集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逐步提高其信息搜集的能力。

第二,培养信息整理技巧。

信息的获得只是第一步,有效地整理和加工这些信息同样重要。

学生在信息整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他们需要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及可信度。

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学生需要学会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分类和归纳信息。

在整理信息时,可以采用表格、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分类和归纳。

通过这些工具,学生能够更好地整理和组织信息,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另外,学生还应学会摘录和概括信息的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摘录重要的观点和事实,或者将其概括成简洁的语言。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深入理解,也便于后续的整理和复习。

第三,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和资源支持。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

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例(4篇)

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例(4篇)

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例【教师姓名】:【总结日期】:【总结内容】:2024年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经过半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教学目标与计划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

我也注重示范教学,通过解题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还结合课堂实际,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具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表现与成绩分析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表现,我发现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敢于提问和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困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辅导。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在教学中,我会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理论和新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自己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提高的过程。

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例(2)2024年数学教师工作总结本学年,我作为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通过对于数学教学的精心准备和认真教学,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⑴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⑴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着重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整理。

数学知识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通过整理与复习课,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使得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从而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为只有对知识有着深入理解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中进行创新。

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而数学中蕴含的严密逻辑、深邃思维、精确性等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灵感与创新,从而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

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这种创新意识将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因为只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各种变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设计的,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对待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化意识和能力的探究

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化意识和能力的探究

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化意识和能力的探究摘要:小学阶段是锻炼学生思维和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很多孩子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同样的知识点,题目换一种“表述”就不会做了。

我想这可能和思维习惯有关,知识不成体系,难以举一反三。

所以,新课标下,增强孩子知识结构化的意识,培养结构化思维的能力,成为我们需要重视的新任务。

我分别从导学过程、教学过程和复习过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力求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结构化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迁移;教材顺序;知识树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把它当成一个“工具”,通过揭露新旧之间的联系,从而接收新的知识。

比如掌握了11×2=22后,再学习111×2时,从算法上看,只存在量变,而不存在质变,利用之前的认知结构,孩子能够得出111×2=222。

所以,学习就是学生在知识的建构和解构中,逐步完善已有知识体系,丰富感知,从而提升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到底有没有做到培养孩子知识结构化的意识和能力呢?在什么时候培养最为适宜呢?我认为可以抓住这三次机会,第一是在预习首次接触时,第二是课堂正式学习时,最后是在复习巩固时。

想法是美好的,实际操作却会出现偏离。

日常教学过程中,这三个时间段却难以精准把握。

1、在导学预习阶段,很多时候都只是浅显的回忆旧知识,让孩子被动的建立“联系”,忽视了对学生结构化意识的培养,缺少让学生主动“发现”或“表征”的过程。

2、教学缺乏结构化。

就北师大版教材而言,规范有条理的分课时设计,给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但是教师过于依赖分课时教学却不利于学生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

在割裂了知识结构,细化了知识点的同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就有所欠缺。

3、复习过程缺乏结构化建模。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小练笔”的方式巩固知识点,机械枯燥的“题海战术”只是提高了熟练度,却没有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整理能力课程教案小班

整理能力课程教案小班

整理能力课程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整理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包括分类整理、时间管理和空间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整理的重要性、分类整理的方法、时间管理和空间规划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整理意识和养成整理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整理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整理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整理对于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可以通过讲解整理对于提高效率、减少压力、创造美好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来引导学生。

2. 分类整理的方法。

介绍整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分类、归纳、丢弃和整理的步骤。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如何制定整理计划和执行整理计划。

3. 时间管理。

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教授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合理安排时间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空间规划。

介绍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利用空间、布局设计、整体规划等。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打造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整理能力。

3. 实践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习,介绍整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分类整理、时间管理和空间规划的技巧。

3. 练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5)初步培养学生使 (10)培养学生从整体 用文本、超文本学习工 上看问题,并活用知识 具的意识和方法,使学 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的意 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 识和能力。 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12)初步培养学生获 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13)使学生具有初步 的策划学习活动、主题 论证、调查取材、分析 判断和活动总结的能力。
高段目标
(2)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发展 历史、现代生活常识、文化艺 术活动和人的内心世界,引导 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 识生活、认识人类自身。
(15)使学生关心社会历史现 状,关心文化活动,关心地球 和生存环境,关心民情,初步 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14)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经营 和广告知识,生活安全知识、 身心保健知识,并具有初步的 经济活动能力和生活美化能力。
关心人的心理和生命的奥妙,提高学生对人类生活、生命和心理的理解力。 (8)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格。 (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 (10)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看问题,并活用知识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1)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 (12)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1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策划学习活动、主题论证、调查取材、分析判断和活动总结的能力。 (14)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经营和广告知识,生活安全知识、身心保健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经济活
(6)初步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 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 力。
(3)初步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 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 力。
(9)培养学生初步的 计划活动和组织管理能 力。
(4)培养学生基本的人际 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 自我表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做学习的主人》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做学习的主人》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做学习的主人》教案做学习的主人:小学综合实践教案引言: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和内化知识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将学习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学习。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 提高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整理学习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 讨论学生对主动学习的理解和体验。

- 分享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

2. 学习计划的制定- 教授学生如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 分组活动,让学生制定并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策略。

3. 学习资料的整理-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整理学习资料。

- 提供示范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资料整理的实践。

- 学生互相分享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4. 知识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 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笔记、图表、概念等内容。

- 学生交流分享归纳总结的体验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的主动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主动学习。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主动学习的案例。

- 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做出总结。

2. 学习计划的制定- 教师给出学习计划制定的步骤和要素,并向学生进行示范。

-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 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计划,并相互评价。

3. 学习资料的整理- 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整理学习资料。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资料的整理实践。

-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整理经验和技巧。

4. 知识归纳总结- 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的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1.延长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3.突出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渗透了函数、统计、转化等数学思想。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的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计划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教学,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编写意图具体编排:教材首先通过情景引入。

通过图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知识内容,十几减九,以此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本单元重难点和课时安排1.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3.课时安排:例1(十几减9)…………………………………………2课时例2(十几减8.7.6)……………………………………1课时例3(十几减8.7.6)……………………………………2课时例4(十几减5.4.3.2)…………………………………2课时例5(解决问题1)………………………………………1课时例6(解决问题2)………………………………………2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20 十几减8十几 减7、6十几减5、 4、3、2解决问题(1)教材的特点1.从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2.为学生的探索留出了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从易到难,坡度合适。

在教材中的地位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过程。

“五心” 教育学习心得体会(4篇)

“五心” 教育学习心得体会(4篇)

“五心” 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五心”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孩子的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智慧心、良知心、感恩心、责任心和协作心。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五心”教育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意义。

首先,智慧心是“五心”教育的核心。

通过培养学生的智慧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

在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会他们怎样高效学习、整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他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善于解决问题。

其次,良知心是“五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培养学生的良知心,能够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健康的人格,为社会做出正面贡献。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帮助他们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问题。

我鼓励学生善良、正直,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并教育他们遵纪守法,不做违背道德价值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更加理性思考,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成长为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感恩心是“五心”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能够使他们懂得感恩他人的帮助和关爱,从而具备礼貌、谦逊和感恩的品质。

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和取得的进步,鼓励他们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我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父母,培养出一种关注他人、热心助人的品质。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们的情感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和谐融洽,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心是“五心”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能够让他们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主动承担班级工作、家庭事务,并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在遇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着眼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学科教育,充当一种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其目标并非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反而聚焦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积极心态和能力。

详细而言,综合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可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发展培养。

德育: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等,使其成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智育: 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其拥有知识和智慧。

体育: 锻炼学生的强健体魄,培养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保持身体健康。

美育: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拥有美感。

劳动: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使其具有劳动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并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会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应用知识,并学会运用某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来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分析,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做出贡献。

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并学会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

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用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方法应对社会挑战,有能力贡献于社会。

小学二年级数学《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一)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发挥整理复习的作用,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就知识而言,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如何使已学过的知识仍然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既让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又不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简单重复的活动。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1)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整理,掌握整理的方法,发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间的规律。

(2)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回顾知识的意识和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

(3)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2.在活动中实现“再创造”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的再创造。

这节课从一开始探索整理方法时,就为学生打开了创造的大门,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表内乘法整理的经验,探讨整理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整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同时,借助发现规律让学生相互交流。

3.应用中复习。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

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二)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就知识而言,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如何使已学过的知识仍然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既让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又不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简单重复的活动。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整理,掌握整理的方法,发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间的规律。

说课培训心得体会7篇

说课培训心得体会7篇

说课培训心得体会7篇说课培训心得体会篇1一、新教材的编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消化知识。

比如,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第一单元是由老教材的一二单元合并而来,第二单元是从一年级下册抽出来的,这样的编辑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也考虑了学生假期刚结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接收新知识。

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练习和渗透,练习时既有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渗透。

如20以内加减法,就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的编排更加的合理。

二、新教材重视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新教材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意识和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线索,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如:学会建知识树、知识链等,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分析出来,而不是将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

三、新教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

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新教材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新教材既要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既要学习水平,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课本内容中,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版块(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整理和复习,同时进行学过新知识后情感方面的表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材最后边还有一个学期自我评价,不要放在期末自评,要定期开展,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倡导真实性学习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倡导真实性学习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倡导真实性学习2022年版义教课标强调教学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结合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特性,注重开发文本、数据、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数字资源,重视建设支持信息科技教学实验环境的实验室,丰富资源类型:满足场景分析、原理探索、应用迁移等教学需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践行新理念中的重点:1.从“知识教育”转变到“素养教育”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教育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再次升级,力求实现从“知识教育”向“素养教育”的转变面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教学对习惯以“知识点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挑战,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2.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在信息科技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标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构建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关系,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积极性。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增强课程的适应性,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教师要关注儿童经验、学习逻辑与认知发展,遵循学习过程中的素养导向、学习历程的循序渐进。

在课程设计上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而应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与获得感给予重点关注和正确引导。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应鼓励学生发展探索精神,形成不断创新的意识与习惯。

3.从代码编写到算法思想新修订的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中,却从头到尾没有提及“编程”字眼。

其实编程只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一种工具及手段,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把代码写出来,而是要明白代码背后的算法逻辑,学生可以通过程序填空、程序改写、流程图、伪代码等等形式进行学习编程,而不是纯粹的为了学编程而编程,为了写代码而编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李晓刚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题的分析得知,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对知识结构、典型试题加以整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不同的考查方式。

[关键词]整理知识;意识;能力;历史高考;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8702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绝大部分题目以材料呈现,源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重点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所拓展,针对当前高考命题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如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题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行了考查。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在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人教版教材中对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是:“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显然教材重点在于强调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显然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不符。

事实上,唐朝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地位最高,权最重,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尚书令,此后尚书令官名虽存但不实授,地位较低的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

因为三省的长官地位显赫,朝廷不轻易授人,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这些官员要例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

高宗以后,尚书左、右仆射也要加“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不加此名号就不是宰相,进一步削弱尚书省的职权,这都是为了便于控制,以防大权旁落。

光宅元年(684年),裴炎为中书令时,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又奏改政事堂之名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

这时“中书门下”不仅有决策权,还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指导,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

由此可见,唐代为加强君权,不仅采取了分割相权的方式,同时对于宰相的选拔,往往也是从品阶不高的官员中产生,以保证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类似于汉朝的“内朝”、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官员的选拔,也都是出于这种目的的考虑。

材料中中级官员出任宰相,尚书省权力下降,中书、门下地位上升,是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不同手段,但都是围绕君权和相权的关系进行的,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问题在于,教材中对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主要是从分散相权的角度来阐述的,并未提及低级官员担任宰相的史实。

而作为时间非常紧张的高中生,也不可能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不少学生对于材料中的现象感到陌生,对于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调整不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高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高考命题这种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特点,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于考点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整理知识结构,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联系
特别是在高三的二轮复习中,“基础知识不再是一轮复习中教材的基本表述,应该把这些表述相应地整理和提升,从而得到与第一轮复习完全不同的一些知识,它包括基本的阶段特征、历史规律、历史观点和基本的概念等”。

如对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就不难发现,削弱相权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其他官员牵制宰相,如秦汉的御史大夫,以后历朝其实也存在这种情况;二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例如汉朝的“中外朝”制度,明清的内阁、军机处的设置等;三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最典型的就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以及宋代设置参知政事等官
员分割宰相的权力,而每个朝代都是多种手段并用的,但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加强皇权。

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了一个全面整体的认知,不会因为材料的变化而感觉陌生,紧紧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二、整理典型试题,开阔学生视野
在一些关键的制度上,如三省六部制、内阁等,教材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皇权制约相权或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了叙述,但是关于制约皇权的另一面却鲜有提及。

但我们对于高考近年试题进行整理就可以发现,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考查了两次:
1.(2013年江苏卷)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由题干中“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规则,可知唐代三省运作虽以服从君主专制为前提,但基本上仍以政事堂决议为主,相权对皇权存在很大的制约。

2.(2016年全国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本题由材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偶尔的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说明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影响到了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反映了君权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以上两道题目所设置的情境,并不是平时在教学和复习中我们所常见的,但仔细思考,这些材料又与我们所学知识紧密相关,或者是所学知识的话外之音。

我们对平时学生所做的高考题、模拟题中的典型试题加以整理,可以使之成为教材之外的有益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考查方式。

完整的知识结构是能力的基础,高水平的学科素养来自于平时的训练。

在高考日益重视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的今天,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还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
融会贯通,使学生有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强化训练,还要善于总结,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袁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