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小肠辩证
辩证(脏腑)
Company Logo
三 脾与胃病辨证
Sy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Company Logo
❖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 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 湿。
❖ 本证以心悸及气虚证或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病案
试述:证名,证候分析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四)心血瘀阻
heart vessels obstruction syndrome
Company Logo
❖心血瘀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 因素阻痹心脉,而出现证候。 “胸痹”
❖[证候] 便血、溺血,或皮下出血、鼻血,或妇女 月经过多、崩漏,伴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少 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细无力。
Company Logo
❖[机理分析] 本证多由久病气虚,或劳倦过度,损 伤脾气,以致气虚统血失权所致。
❖ 脾统血,责之于脾气。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 血溢脉外而见出血诸症。溢于胃肠,则见便血, 溢于膀胱,则见溺血;溢于肌肤,则见皮下出血 (亦称阴斑);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 或崩漏。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故食少便溏;化 源亏少,失于滋养,机能衰减,故见面色萎黄或 苍白无华,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 细无力,为脾气虚弱,化源不足之象。
心与小肠关系与辩证
心与小肠关系与辩证
张延丞 151037K 中医基础理论 1班
【摘要】心居胸中,心包络护卫于外,为心主之宫城。手少阴心经循臂内侧后缘,下络小肠,与小肠互为表里,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主要功能为受盛化物。分清秘浊,主液。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的作用;另则是主神明,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所以,临床以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或促等为心病的常见症。此外,某些舌体病变,如舌痛、舌疮等症,亦常归属于心。心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由思虑劳神太过,或先天不足,脏气虚弱,久病伤心,导致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心阳暴脱;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等原因,导致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迷心窍及痰火扰神证。此外,由于脑为神明之府,且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将瘀阻脑络证、小肠实热证也一并归于心病证候中讨论。
【关键词】心小肠表里辩证
表里者,内外也。表里者,内外也。中医讲脏在内,腑在外,相表里即此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人体的上部,在五行中属火,心阳的温煦作用,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使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输布全身,将重浊之糟粕"水液下输大肠和膀胱,维持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正常。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其心脉。所以心与小肠在生理上是有联系的。
宁夏2015年事业单位中医学基础知识点:心与小肠病辩证和肺与大肠病辨证
宁夏分校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宁夏2015年事业单位中医学基础知识点:心与小肠病辩证和肺与大肠病辨证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1.心与小肠病辩证
痰迷心窍:因情志不遂,气结痰凝,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证候。证候:面色晦滞,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呕吐痰涎或喉中痰鸣等。
痰火扰心: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变现之证候。证候:发热,面赤气粗,口苦,痰黄,喉间痰鸣,狂躁谵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小肠实热: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家变赤涩。
2.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气虚:肺气不足所变现出的证候。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低,舌淡,脉虚。分析:多因久咳、久喘,或禀赋不足,或有其他脏变化影响及肺,使肺气虚,全身功能活动减弱所致。
肺气虚: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变现出的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或咳痰带血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分析:因久咳伤阴或痨虫袭肺,邪热恋肺伤肺阴所致。(声音低微无关肺气虚)。
风寒束肺:感受风寒,肺卫失宣所变现出来的证候。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无汗,头身疼痛。
痰湿阻肺:痰湿阻于肺而表现出的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黏容易咯出。分析:多因久咳伤肺,肺不布津,水湿停聚而成为痰湿。
大肠湿热:湿热蕴结于大肠所变现出的证候。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症
(1)心血虚症
定义:指血液亏虚,心失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为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2)心阴虚证
定义:指阴液亏虚,心失滋养,虚热内扰,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心气虚证
定义: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剧,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4)心阳虚证
定义: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心胸闷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胸闷,或心胸疼痛,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暗紫,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5)心阳虚脱证
定义: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冷汗肢厥、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症。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6)心火亢盛证
定义:指心火内炽,上炎下移,扰神迫血,以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红舌赤,苔黄脉数。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吐血,衄血;或小便短赤,灼热涩痛。
(7)心脉痹阻证
定义: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血瘀证,又称为心血(脉)瘀阻证。
六字诀辩证施功处方(心与小肠病)
心与小肠病辩证施功处方
(一)心实证
1·心火上炎: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口渴唇裂,心悸,心烦失眠,小便黄、苔黄,脉数。若心移热小于肠,则小便短赤,刺痛,尿血等。心火上炎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口腔炎、神经官能症及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按实则泻其子方法练习,先练呼字十八次,再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吹字十八至三十六次。按呼长吸短方法练习。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与丹田、洗脸、梳头、旋足、平卧调息法等。
2·心血瘀阻:心悸,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痛势剧烈或牵引肩背,或循手少阴心经向左上肢放散,时作时止,严重时疼痛不安,指甲青紫,汗出,四肢厥冷,舌暗红或舌边有淤斑,苔少而润,脉涩或止代。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再练唏字十八次。按呼长吸短方法练方,配合练习洗脸、旋肩、旋足、揉按膻中穴(心区)拍打四肢等。根据经验,发觉心绞痛时马上读呵字,一般读二十次呵字,疼痛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二)心虚证
1·心气虚、心阳虚:心慌、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而数或结代,为基本症状。若兼见倦怠乏力,面色白,喜出长气,舌胖嫩,则为心气虚;若兼见形寒肢冷,心区憋闷疼痛,
脉细弱或结代,则为心阳虚;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症的,则为阳脱。阳脱与心阳有关外,与肾阳也有密切关系)。如心脏病、心力衰竭、休克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练习,先练嘘字十八至三十六次,再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唏字十二次。按呼吸基本相等方法练习,心动过速者按呼长吸短方法练习。经常揉按内关穴与神门穴,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会与丹田,平卧调息法,效果良好。
心脾胃辩证歌诀
心脾胃辩证歌诀
心脾胃辩证歌诀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中医辩证论治简表
中医辩证论治简表
一、八纲辩证
二、气、血、津液辩证
面色白,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无力,动则气喘,自
汗
{
三\脏腑辩证
(一)、心与小肠病辩证
(二)、肝与胆病辩证
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或震颤,舌体颤动,
甚则突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斜,偏瘫(三)、脾与胃病辩证
(四)、肺与大肠病辩证
(五)、肾与膀胱病辩证
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痠软,头昏耳鸣, 神疲乏力,自汗,阳萎不孕
(六)、两脏合病辩证
久咳不已,气短,心悸,动则加剧,
面色白,甚则可见口唇青紫
形寒肢冷,腰痠腿软,面色白或晦暗,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或五更泻
泄,
)
或面浮肢肿,甚则腹水,腰以下为甚
四、六经辩证
.
五、卫气营血辩证
六、三焦辩证(略)
中医营养测评辨证
中医养分测评
一、气血辩证
气血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分析其所反映的不同证侯。
(-)气病辩证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1、气虚证气虚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身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0
2、气陷证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侯。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进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而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监胀感,脱岗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3、气滞证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侯。但凡病邪内阻,七情郁结,以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能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胀闷,痛苦4、气逆证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侯。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那么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那么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那么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血病辩证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假设外邪干扰,脏腑失调,是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即可消失寒热虚实的病候。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1、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血虚证的形成,有禀赋缺乏: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寄生虫等。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
第三节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脏腑的病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床常见的一些证候。
一、肝与胆病辨证
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因而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肝血,肝阴不足。实证多见于风阳妄动,肝火炽盛,以及湿热寒邪犯扰等。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直开窍于目,故多种目疾都与肝有关。肝的病变较为广泛和复杂,如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胀痛,手足抽搐,肢体震颤,以及目痰,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常与肝有关。胆病常见口苦发黄,失眠和胆怯易惊等情绪的异常。
(-)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析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医的五脏辨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一、心
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神明情志(相当于部分大脑皮质的功能)
《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心主血脉(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内经》诸血皆属于心。心者,其充在血。
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内经》心主舌。心气通于舌,心气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者,其华在面。
4.汗为心液
《内经》心在液为汗。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从上述心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所讲的心,基本包括了西医讲的心脏和部分中
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
心病证治
1.心阳(气)虚弱证
[症状] 以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证。兼见面色苍白,喜出长气,舌胖嫩为心气虚;兼见心区憋闷,心痛为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脱。心气虚轻。心阳虚重,气虚以倦怠为主,阳虚畏寒为主。
西医对照:心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可见心气衰竭虚证。周围循环衰
竭等可见于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是指的心脏生理性搏动力量相对较弱,近似于西医所说的窦性心律不全,如脉率不齐,搏动缓慢搏动无力,血压过低等一些心脏功能性症状。
脏腑辨证(一)
热盛灼伤 血络。
心火上炎
心中烦热,口可喜凉饮,口舌生疮,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质红 苔黄,脉数。
心与小肠病辩证—小肠的病证(小肠虚寒) 阳虚则神失所养,
因饮食不节,劳累过 度等,脾阳受损,累 及小肠,致小肠阳虚 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阳虚寒盛, 津液未伤
故神疲;机体功 能衰退,故少气 乏力
面色淡白,神疲乏力,畏
2、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 指食物糟粕。
系统连属—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 “喜”有关。喜,为人对外 界信息引起的良性反映,对 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有益。 但如果喜乐过度,则可使心 神受损,故而有“喜伤心”。
系统连属—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 华,是光泽、华丽之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 的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心与小肠病辩证—心的病证(心血瘀阻)
是指瘀血、痰浊阻 滞心脉所表现出来 的证候。
多继发于心气虚或心阳虚, 由于阳气不足,血液运行无 心阳不振,体 力使瘀血内阻或痰浊停聚, 内气血运行不 而致心脉痹阻,常因情绪激 畅致心脉痹阻。 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 手少阴心 甘、饮酒而诱发或加重。 经循肩背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 而行。 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黯 心血瘀阻 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重者
脏腑、卫气营血等辨证 xg
4.治法: 清利大肠湿热 5.方药 : 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八)大肠津亏
1.基本概念:是指大肠津亏液少所表现出来 的证候。 2.形成原因 : 热病后或汗吐下后所致。 3.证候特点 大便干燥,难于排出,口唇干 燥,咽干口臭,舌红少津,脉细数。 4.治法: 润肠通便 5.方药: 麻子仁汤
4.治法:活血祛瘀、温通心阳
5.方药 丹参饮,参附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痰迷心窍
1.基本概念:是指因情志不遂,气结 痰凝,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证候。
2.形成原因:多因情志内郁,七情内 伤,痰浊凝滞;或先天损伤、久病所致。
3.临床表现(1)意识模糊、语言不清, 表情淡漠,脘闷作恶,呕吐痰涎或喉中痰 鸣,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2) 或突然尖叫一声,神昏不省人事,口吐痰 沫,喉中痰鸣,双眼上窜。(3)舌苔白滑, 脉滑。
5.方药 清气化痰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痰湿阻肺证
1.基本概念 是指痰湿阻滞于肺而表现出的证候。 2.形成原因 久咳伤肺,肺不布津,水湿停聚,而为 痰湿;或由脾虚生湿,水湿凝聚为痰,上渍于肺;或 感受寒邪,肺失宣降,水液停聚而为痰湿所致。 3.证候特点 咳嗽痰多,痰色白而粘不易咯出,胸闷 气喘,喉中痰鸣,恶心,舌苔白腻,脉滑。 4.治法 祛痰止咳平喘 5.方药 二陈汤,导痰汤
中医脏腑辨证之小肠
中医脏腑辨证之小肠
中医脏腑辨证之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主要功能为受盛化物。分清秘浊,主液。
很多人认为小肠在脏腑辨证中的重要性不太突出,很多中医辩证都很少有辩小肠病的。实际上,小肠的辩证临床上与脾胃和心脏的辩证具有同等重要性。不是因为小肠病变少,是因为世上的庸医太多!后面就知道小肠病为什么少了。
我们知道心和小肠相表里,后面会谈到一个临床多见的辩证,叫心火下移小肠,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奥妙,根本无法辨别是心火,心火下移小肠,再或者小肠实热。三个辩证都会出现高热口渴,口疮溃疡,尿血,脉洪数,舌红苔黄,那不同点在哪呢?在临床上看到相同症状后如何马上可以找出不同并做出辩证呢?
首先,解释下受盛化物和分清秘浊。受盛是指接受而盛入的意思,接受和盛入什么?接受盛入的是从胃初级消化过的食物,这里可以做一个比喻,小肠叫垃圾工厂。我们饮食进入体内要经过两次接受,一个是胃,叫受纳,是初级的受纳,受纳的是原材料;第二个是小肠,叫次级受盛,受盛的是胃没有完全腐熟后的水谷,他们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盛,像容器),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并分清秘浊,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一部分自己吸收,一部分由脾升清到心肺,通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再营养全身;接着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和膀胱,通过大肠传化糟粕和膀胱储尿排尿的功能,将废弃的固态物质放进大肠,废弃的液体进入膀胱,即所谓的“化物”作用。
这个垃圾工厂(小肠)接受了由粮食加工厂(胃)没有完全加工的水谷产品,到了这个垃圾工厂后,要停留一段时间做再次的筛分,因为拉来的垃圾里还有很多精华(胃初步消化后所剩余的另一部分食糜),这些精华不能白白浪费,那就要靠小肠的分清秘浊功能来处理。垃圾工厂选出一部分可回收的产品(次级受纳的水谷精微)并自己吸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
脏腑辩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心居胸中,心包络护卫于外。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以濡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心主神明,主管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二、常见证型(一)心血虚证1.含义心血虚证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养,以心悸,失眠,多梦以及心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心悸,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3.证候分析本证多因劳神过度而耗血,或失血过多,或久病伤及营血等引起,也可因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生血之源不足而成。4.辨证要点临床以心悸、失眠与血虚共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中医阴血指物质,心血不足难养神,心神不安悸健忘,失眠多梦伴怔忡,面色不华唇舌淡,脉细结代气不匀。(二)心阴虚证1.含义心阴虚证是指由于心阴亏虚,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以心烦、失眠、心悸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心烦,失眠,心悸,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3.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因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因肝肾阴亏,累及于心所致。4.辨证要点临床以心悸、心烦、失眠与阴虚共见为辨证要点。
5.心血虚与心阴虚鉴别
速记歌诀心阴虚证心悸烦,少寐多梦身潮热,口咽干燥盗汗出,舌红心热脉细数。(三)心气虚证1.含义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以心悸、胸闷、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神疲,动则尤甚,伴见精神疲惫,气短,身倦乏力,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弱或结代。3.证候分析本证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先天不足,脏器缺损,或年老脏器衰弱等原因造成。4.辨证要点临床以心悸、胸闷及气虚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及防治
食后痛减、腹胀。
2、中气下陷 主证:面色淡白、眩晕、自汗、气短、倦怠乏力、食少、腹部
重坠、便意频数、小便琳沥。
3、脾胃虚寒 主证:脾胃虚弱兼有寒象,如脘腹隐痛不止、喜热喜按、口泛
清水、畏寒肢冷、四肢浮肿或久泻不止、白带清稀而多。
4、湿困脾阳 主证:轻者,脾气虚见湿的症候;重者,脾阳虚兼见寒湿症候。
恶、心烦易怒。 2、肝脾不和
主证:两胁胀满、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溏泄。
九、肝与肾合病辨证:
肝肾阴虚 主证:腰膝酸软、遗精、头晕目眩、头痛、记忆力减退、急躁 易怒、面红、手足心热。
辨证-脏腑辨证-脾与肾
十、脾与肾合病辨证:
脾肾阳虚 主证:形寒肢冷、腰酸腿软、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泻 或五更泄泻、或面部肢体浮肿。
三、虚 实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虚损。
1、血虚证: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全身各部,所表现出的证候。 2、气虚证:指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3、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不足、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4、阳虚证:指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 。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肢体倦怠无力、语声低微,心悸气短、自汗或 盗汗 (二)实证:邪气盛,脏腑功能亢盛的表现。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肢体躁动、声高气粗、腹部胀满、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脏腑辨证,提纲挈领
脏腑辨证,提纲挈领
二、心与小肠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二)心血虚、
心阴虚
(三)心火亢盛
(四)心脉痹阻:(淤血、痰浊、寒凝、气滞)
①淤血内阻:
②痰浊停聚:
③阴寒凝滞:
④气机郁滞:
(五)痰迷心窍:(湿浊酿痰+气郁生痰)
(六)痰火扰心
(七)小肠实热证
小肠虚寒—“脾阳虚”。
小肠气痛—“寒滞肝脉”。
五、肾与膀胱
(一)肾阳虚
(二)肾阴虚
(三)肾精不足
(四)肾气不固
(五)肾不纳气
(六)膀胱湿热
三、脾与胃
(一)虚证:
①脾气虚:
② 脾阳虚:
③ 中气下陷:
④ 脾不统血:
(五)寒湿困脾
(六)湿热蕴脾
(七)胃阴虚
(八)食滞胃脘
(九)胃寒证
(十)胃热证
一、肝与胆
(-)肝气郁结
(二)肝火上炎
(三)肝血虚
(四)肝阴虚
(五)肝阳上亢
(六)肝风内动
①肝阳化风:
②热极生风:
③阴虚动风:见“肝阴虚证”或“卫气营血辨证”
④血虚生风:详见“肝血虚证”
(七)寒凝肝脉
(八)肝胆湿热
(九)胆郁痰扰
四、肺与大肠
(-)肺气虚
(二)肺阴虚
(三)风热犯肺
燥邪犯肺
(五)风寒犯肺
痰湿阻肺
(七)大肠湿热
大肠液亏
肠虚滑泄:
六、脏腑兼病
(-)心肾不交证
(二)心肾阳虚证
(三)心肺气虚证
(四)心脾两虚证
(五)心肝血虚证
(六)肝火犯肺证
(七)肝脾失调证
(八)肝胃不和证
(九)肝肾阴虚证
(十)脾肾阳虚证
(十一)脾肺气虚证
(十二)肺肾阴虚证
气血津液,提纲挈领
一、气病辩证
(一)气虚证(多指脾肺的气虚)
(二)气陷证
(三)气滞证
(四)气逆证
(五)气脱:
(六)气闭:
二、血病辨证
(-)血虚证
(二)血瘀证
(三)血热证
(四)血寒证
(十七)出血
四、津液病辨证
(一)津液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脉痹阻证(气滞痰阻心脉)
脏腑辨证讲座
痰蒙心神证(痰迷心窍证)
概念
指痰浊蒙蔽心神,表现以神情呆滞为主症的证候。
机制
湿浊之邪——阻碍气机 气滞痰结 上扰心窍
太过导致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 虚、心阳爆脱证。 实证多由寒凝、淤血、气郁、痰阻、火扰等 导致心脉痹阻、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心 火亢盛等证。
脏腑辨证讲座
(一)心病辨证
1、心气虚与心阳虚
由于老年脏气 日衰
病因
因汗、吐、 下太过
各种损伤气血 的原因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证
概 念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之证
*辨证 心阳虚脱
*立法 回阳救逆 *方药 四逆汤 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与心阳虚两证在病理上的联系
心气与心阳都属于心阳机能的范畴,心阳更 有热能的含义。心气主要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心 阳主要是指心脏的阳热功能,具有温煦血脉,抗御阴寒 病邪的作用。心阳旺盛,阴寒之邪不易内侵心脏,血液 运行不易阻滞,心气充足则心功能正常。
2.施护措施
2
情志 护理
3
辨证 施食
4
对症 处理
41
脏腑辨证讲座
心病的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 应做到住处安静,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情志护理:“喜伤心”、“悲哀忧愁则心动”
辨证施食 : 饮食防过饱过饥,夜餐尤应忌 过饱,俗话说“胃不和则寐不安”
对症处理 : 便秘者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 及下腹部,口舌生疮者用喉风散喷创面
机制
先天禀赋 年高体弱 久病或暴病
脏腑辨证讲座
心阳虚证
概 念 心阳不足,鼓动、温煦无力之证
机制
表现
心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参“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 + 虚寒证
脏腑辨证讲座
心阳暴脱证
概 念 心脏阳气骤然亡失之证
机制
心阳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参“心阳虚证”
表现 心阳虚证 + 亡阳证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证状
忧思郁怒——气机不畅 上扰清窍 肝风挟痰
脏腑辨证讲座
痰迷心窍
• 病因: • 情志不遂,气郁不舒,气滞生痰,痰浊凝聚所致,心神为
痰浊所蒙。 • 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 • 意识模糊,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喉有痰声,舌
强语言不清,苔白腻,脉滑。 • 辨证:痰迷心窍 • 立法:涤痰开窍 • 方药:导痰汤 • 导痰汤的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实
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神志模糊
舌淡紫
或昏迷
脉虚 脉微细
脉微欲 绝
脏腑辨证讲座
*辨证:心气虚
*立法:补心气 *方药:养心汤
养心汤组成: 黄芪 茯神 茯苓 当归 川芎 半夏曲 炙甘草 柏子仁 枣仁 远志 五味子 人参(或党参) 肉桂
脏腑辨证讲座
*辨证 心阳虚
*立法 温通心阳 *方药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萎 薤白 白酒汤组成:瓜萎 薤白 白酒
脏腑辨证讲座
心阴虚证
概 念心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证
机制
心血亏 心阴虚证
忧思
外感热病后期
脏腑辨证讲座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的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血虚 证
心阴虚 证
心悸,失眠、 多梦
眩晕、健忘、面色淡 白无华或萎黄、唇色
淡
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两颧潮红
舌色淡
舌红少 津
脉象细 弱
脉细数
脏腑辨证讲座
(1)心血不足:可出现舌质淡白 (2)心火上炎或心阴虚:可见舌体糜烂 (3)心血瘀滞:可见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古人有
“舌为心之苗” 的说法
脏腑辨证讲座
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分清泌浊(泌别清浊)
小肠上接于胃 接受胃中传来 的水谷做进一
步消化
清—清者为水谷精微脾转输到全身被利用代 谢多余水液下输到膀胱尿由尿道排出体外。
心血虚证。
脏腑辨证讲座
心血虚与心阴虚在病理上的联系
心血是指心血管系统的血液,血属阴,所以心阴也包 括心血在内,同时也包括心的阴精和津液在内,心血与心 阴都有滋养心脏和安心神的作用,故心血虚与心阴虚,多 表现为阴血不足或心神失养或心功能虚衰等病理反应。从 病理上分析心血虚是单纯的血液不足血不养心,主要表 现为心神失养和心功能失常方面,心阴虚除包括心血虚外 还可见到阴虚不能制阳,心阳虚亢,虚火内生等情况,心 血虚与心阴虚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精管能症、贫血、甲亢、 以及某些心脏疾患如:先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心悸 气短 自汗 活动后症 状加重
心气虚:面色不华,体倦乏力舌淡胖嫩, 苔白,脉虚。
心阳虚: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 淡或暗、脉沉弱或结代。
心阳虚脱的主要证状 心阳虚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 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关系
三证同属心的功能减弱,但程度不同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脏腑辨证讲座
张某,男,21岁,农民。因郁怒积于胸中, 心烦, 彻夜不寐,妄见妄言,继则弃衣裸体, 扛越妄动,胡言乱语,骂詈不避亲疏。病5天, 送院就诊。途中打伤其父眼睛和腰部,护送人 将其捆缚于柳树上,竟将柳树连根拔起,查面 赤气粗,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脏腑辨证讲座
本病乃精神刺激,怒而未发,郁积胸中, 郁气生火,火热故津成痰,痰火互结,内扰神 明,初则较轻,症见心烦,不寐 , 妄见妄语, 但病情发展迅速,继则痰火郁闭加甚,而神乱 增重,则弃衣裸体狂越妄动;胡言乱语,骂詈 不避亲藐,以致在送往医院诊治途中伤其父, 被绑缚中,连柳树根亦拔起,此乃力逾常人之 举,为痰火闭神之实也,面赤气粗,便秘尿黄, 舌红为热象,苔黄腻,脉滑数是属痰火表现。
脏腑辨证讲座
脏腑辨证讲座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 析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脏腑辨证讲座
心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全 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 的作用来实现的。 *(1)心气旺盛、血液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生理) *(2)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病理) *(3)血行瘀滞:脉涩不畅,面色青紫等症状(病理) 《素问·六节藏脏论》云:“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脉。
脏腑辨证讲座
痰火扰神证
概念
指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机制
外感——湿热——蕴成痰火 ——火热——灼津为痰
内伤——情志刺激 炼液为痰 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
脏腑辨证讲座
4.痰火扰神
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痰,炼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热邪灼 液成痰。 痰火扰神的主要症状: 若外感热邪引起,可见发热面赤气粗、口渴、痰黄、喉间痰声、狂 躁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内伤引起,可见失眠心烦,或 见神志错乱,哭笑失常,狂躁妄动,甚则打人骂人。 辨证:痰火扰火 立法:涤痰泻火 方药:礞石滚痰丸 礞石滚痰丸的组成:大黄、黄芩、礞石、沉香
狂病 痰火扰心证
脏腑辨证讲座
附: 小肠实热证
概 念 小肠热盛,泌别清浊失常之证
机制
心火下移小肠
脏腑辨证讲座
小肠病辨证
小肠实热 心与小肠相表理,心火亢盛可移热于小肠 可见: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甚则尿道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
*方药:导赤散 导赤散组成 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
脏腑辨证讲座
1
生活 起居
*辨证:心血虚
*立法:养心血、安心神 *方药:四物汤 四物汤的组成 熟地、 川芎、当归、白药、
*辨证:心阴虚
*立法:滋养心阴、安神定志 *方药:补心丹 补心丹组成:
酸枣仁、柏子仁、人参、元参、丹参、天冬 当归、生地、远志、茯苓、桔梗、麦冬
脏腑辨证讲座
病案分析
王某,女,31岁。素体虚弱,常感头晕心慌, 记忆力减退。近数月来,因工作劳累,心慌加重, 失眠多梦,面色淡白,月经量少色淡,查唇舌色 淡,脉细无力。
浊—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
脏腑辨证讲座
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
脏腑辨证讲座
心病辩证
• 心病辩证 心病的辩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
脏腑辨证讲座
2、心血虚与心阴虚
由于血的生化 不足
病因
继发于失血 之后
心血虚与心阴虚的主要证状
心悸 气短 易惊 失眠 健忘
心血虚: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 脉细弱。
心阴虚: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 脉细数。
脏腑辨证讲座
心血虚证
概 念 心血亏虚,濡养失职之证
机制
脾胃
化源
肾
失血
心血
久病 忧思
耗血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暴脱 证
心悸怔忡,胸 闷气短,活动 后加重为共性 症状,但三者 间程度不等, 一般来说,心 气虚证轻,心 阳虚证中等, 心阳暴脱证重
精神疲惫、自汗乏力、 舌淡
面色淡白
苔白
畏寒肢冷、心痛、面 舌淡胖 色苍白或面唇青紫 苔白滑
脏腑辨证讲座
脏腑辨证讲座
心火亢盛
多见于情志 之火内发
过食辛辣食品
病因
六淫内郁化火 过服温补药物
脏腑辨证讲座
概念
心火亢盛证 心火内炽,扰心、炎上之证
机制
情志失调
心火亢盛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饮食不节
外感热邪
脏腑辨证讲座
心火亢盛的主要症状: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舌糜烂而疼痛、口渴、 舌红、脉数。 *辨证:心火亢盛 *立法:清泻心火 *方药:导赤散(丹) 导赤散的组成:
脏腑辨证讲座
2.主神志(主神明)
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灵枢·本神篇》云:“所以任务者谓之心” 精血是神 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为心所主。心的气血充盈,则 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如果气血不足常可 以导致心神的病变可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心神不宁等症状。
脏腑辨证讲座
3 开窍于舌
有“悸”无“痛”不能说明心脉有“瘀” 。
脏腑辨证讲座
心脉痹阻证的主要症状: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时作时止,重者有面唇 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暗红或见紫色瘀斑,苔少脉 微细涩。
*辨证:心血瘀阻 *立法:通阳化瘀 *方药:瓜萎薤白半夏汤 瓜萎薤白半夏汤的组成: 瓜萎、薤白、半夏
脏腑辨证讲座
病案分析
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
脏腑辨证讲座
心脉痹阻证
概 念 心脏脉络阻痹不通之证
机制
情志不遂 久病体弱 饮食不节 感受外邪
脏腑辨证讲座
心脉痹阻证
瘀血 痰浊 寒邪
不通则痛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
心脉痹阻
肩臂内侧,时发时止。
气滞
血不养心 ——心悸怔忡。
以“痛”和“悸”共见为辨证要点,注意辨识原发病证 有“痛”无“悸”不能说明“瘀”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