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主教者:班级:时间: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18-19课时教学目标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教学挂图,先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图形?2.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中的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较的方法)?二、观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比较。
学生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方格纸和图形纸片,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平移、旋转,剪和拼来找到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学生会像课本上三个小朋友提出的关系来回答,也可能出现学生说通过数方格纸的格子来确定图形的面积,直接进行面积比较。
对这些结论要加以肯定。
学生说说用到了那些方法,先说常用的方法,在提出自己认为独特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并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掌握一些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巩固应用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多观察一会儿提示学生把不能直接比较的图形变为能直接比较的图形。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然后指导练一练第3、4、5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3道操作性的题。
四、全课总结总结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可以用手头的工具剪拼一下。
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可以用手头的工具剪拼一下。
教学过程学生如果画的都是矩形,可以提示画其他图形,如:三角形以及其他图形。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在练习前应每个学生先剪一些图形通过学生的拼图活动,来认识图形形状变化而面积大小不变的现象。
五、作业课堂作业课外作业:17页第4、5题。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节精打细算[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
5÷5 12。
6÷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K12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其特征,知道奇数与偶数。
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6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数的世界(第2-3页)[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过程]一、数的世界、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
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2、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二、因数与倍数、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
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学设计-最新学习文档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巩固应用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第1题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多观察一会儿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主教者: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时间:2019年月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XXX小学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4年月日2014——2015学年度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教材分析一、主要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学生已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律、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它是根据整数除法迁移过来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将其转化为整数除法,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小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增进对相关运算律的理解,提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除数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和被除数的关系。
学生要能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能举例说明估算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北师版)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教材第21~30页。
知识梳理重点知识具体内容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画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时,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按已知图形顺次连接各点的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1.平移两要点:平移方向、平移格数。
2.画已知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原图形中找出一个点,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从平移后的点开始,照原图画好。
欣赏与设计利用轴对称和平移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在欣赏和设计图案时,要找出组成图案的基本图形,并知道基本图形是按哪种方式进行变换的。
复习方法复习本单元的知识,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操作、总结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操作、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与总结。
复习过程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1.构建知识网络。
在这个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知识?(生答师板书:轴对称、平移、图案的欣赏与设计)2.复习轴对称。
(1)思考: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画法)(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核对)3.复习平移。
(1)思考:怎样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2)画出小船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核对)4.复习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你知道下面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学生观察讨论后得出:由左上角的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画轴对称图形得到的。
二、巩固练习1.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2.画出下面三角形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课时1 轴对称再认识(一)设计说明在轴对称再认识(一)的学习过程中,要联系以前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通过教材情境图的复习,找出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通过“问题串”步步展开学习,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2.在操作中探究新知。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议一议、数一数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交流,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数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并会画对称轴。
教学目标1.能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能数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难点: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图形“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半)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出示的图形,猜一猜完整的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2.说一说: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3.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以前就认识,它们是轴对称的物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上面的情境图,请学生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再和同伴说一说。
(2)折一折。
请学生将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看一看,折一折,验证前面的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和理由。
预设生:这些图形中图①、②、④、⑤、⑦、⑧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讨论图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册第二单元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书P16)教学目的:1、能借助方格纸,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形成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准备:方格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你都认识哪些图形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1、看一看,画得对不对。
2、比较任意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面积大。
3、板书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
2、提出问题。
师: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与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讨论。
4、全班反馈、交流。
(1)图①和图③面积相等。
(2)把图①平移到图③位置,两个图形重合。
(3)图⑨和图⑩合起来与图12的面积相等。
(4)图⑤和图⑥合起来与图⑧的面积相等。
(5)图11和图12的面积相等。
(6)图④和图⑦的面积相等,也都比图⑧小。
(7)板书配合说明: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①直接比较(两图面积大小相差明显);②运用重叠的方法;③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④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
5、小结: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比较面积大小的几种方法有了一定的饿认识,这时,教师应重点揭示和说明数方格的方法。
三、练习。
1、书P17“练一练”的第1、2题。
2、书P17“练一练”的第3、4题。
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的: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面积。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创设情境,提示 你都认识哪些图形? 课题
二、观察比较,探索 新知 1.实物投影呈现课本插图 2.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 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与同学进 依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寻 观察图形
行交流
找不同图形的面积关系,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讨论
组织交流,引导得出比较方法:
反馈、交流:说说比较方
一、基本练习 口算: 1.课件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答 4.9÷0.7 5.4+2.6 4 ×0.25 6÷12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 回答提问 样推导出来的?板书公式 ⑴底 12 米,高 7 米; 3.口算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出 ⑵高 13 分米,第 6 示) 分米; ⑶底 2.5 厘米, 高 4 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麦 地 底 课件出示: 长 250 米,高是 78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 ⑵如果问题改为: “每公顷可收小麦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 订正 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课本 24 页“试一试”
第 评价:
周,应备
课时 时间: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检查(签章) :
课题 学习 目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7000 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 回答问题后 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⑶如果问题改为: 一共可收小麦 “ 58500 千克, 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 讨论归纳后, 自己列式解 千克?”又该怎样想? ⑷小结: 上述几题, 我们根据一题多变 的练习, 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 都是 要先求面积, 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 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 课件出图: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是多少? 引导得出:几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 所以面积相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3、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于图形变换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流程:1、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各种轴对称和平移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图形变换的特征和应用。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操作练:通过在方格纸上进行轴对称和平移的操作练,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4、思考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究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5、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3、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2、教具:方格纸、彩笔、图形卡片等3、多媒体课件:PPT等十、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较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和操作练,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准备全班汇报。
他们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学生还动手画出了对称轴。
在巩固发展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题。
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梯形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梯形的面积。
2. 新课讲解:(1)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通过已知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教师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然后详细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3. 练习巩固:(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梯形图形,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公式计算其面积。
(2) 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用到这个公式的地方。
四、评课建议: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在练习环节,教师应注重题目的多样性,既有基础题,也有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教师在讲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给学生带来误导。
以上就是关于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评课建议,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定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备课组名称:2023年五年级数学组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平移、欣赏与设计。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共有4次。
第一学段安排了两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
其中,二年级上册是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下册是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也安排了两次,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本册是第三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四次学习在六年级下册,包括对旋转的再认识和三种运动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在四年级又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
三、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的理解。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3.通过轴对称与平移知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4.能从平移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五、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倍数与因数》教学指导〖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5的倍数。
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教材编写时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象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
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分散编排,减少术语,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研究与整合,以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法选择操作法演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课件、彩笔、剪刀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课时第1 课时备课总数第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我们都见过哪些平面图形2.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轴对称图形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
二、解决问题(一)判断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独立学习教师边提问边用课件出示学过的图形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揭示课题要求学生剪下附页1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说说学过的平面图形指出屏幕上的轴对称图形,说说特点。
明确课题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图形,逐一折一折②③④①⑤⑧⑦⑥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签章):课型多媒体教学课时备课总数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签章):教法选择课型多媒体教学课时备课总数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签章):学习目标1.结合从轴对称、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的活动,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
2.在运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教学难点: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教法选择讲解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课件,学习卡片。
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课题一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白纸、彩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课前交流:你们会玩纸吗?怎么玩?看老师怎么玩?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
师:从“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1、结合附页1中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课本21页图形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让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以画几条?(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完成练一练,并交流判断的理由。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5.思维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对称图形对折完全重合找对称轴:不遗漏教学反思:课题二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五数上册二单元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电子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继续学习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
在内容的编排上先学习对称,再学习轴对称,然后学习平移,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轴对称和平移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如学生熟悉的基本平面图形、升国旗、抽屉、高空缆车的图片等等。
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与平移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中安排了折叠、剪拼、画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段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变换打下了伏笔。
3、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对美的理解。
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逐步领略图案设计的奇妙,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与平移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准确找出关键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利用所学图形,通过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
课时安排:轴对称的再认识(一) 1课时轴对称的再认识(二) 1课时平移 1课时欣赏与设计 1课时练习三 1课时机动 2课时课题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首先呈现了“我们经常见到的平面图形”的主情境,并以此为学习材料,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北师大版二单元备课
大庄学区五年级数学科上册导学案21、你都看见什么图形?2、动手操作:(打开学具袋,使用与挂图配套的图形进行比较)3、你发现了什么?合作探究1、请数一数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通过数格子得到图形面积(2)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不出来怎么办?(3)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1)将面积相近的图形分类,分组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较呢?(2)小组活动后,同学进行交流方法。
(主要是互相交流经验,)注意:教材中把方格纸作为载体,呈现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
展示交流归纳整理出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然后再全班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个组说后其它组补充,最好能边汇报边展示,汇报时可以是组内成员合作进行及时纠正补充达标检测巡视指导。
引导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
梳理拓展引导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
作业布置P50页3、4、5题。
板书设计比较图形的面积数方格子重叠法割补法组合阀导学反思大庄学区五年级数学科上册导学案2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时 1 主备人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环节学案导案自主学习自学:1、说说这个地毯上的图形的特点:像什么?是不是对称?等2、提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你有什么好办法?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合作探究结合书本图:1、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得到面积,谁的方法比较简单。
2、探索其它方法:合理正确。
1、引导整理:2、看情况加以肯定展示交流方法一:可以把地毯划分为四块边长是7厘米的小正方形方法一:数格子。
方法二: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到蓝色部分指名说达标检测(1)先让独立思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教学设计
难点
重点:能有条理地表述图形的平移过程。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平移一个简单的图形。
资源
利用
教
后
记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者补充
一、复习铺垫,提示课题
1.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呢?
2.什么是平移?
3.提示课题并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并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
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已有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难点:画某一个图形找轴对称图形。
资源
利用
课件
教
后
记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者补充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还记得照镜子的游戏吗?镜子里和镜子外面所形成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这些特征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看课本21页内容:
1.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通过折一折,找出轴对称图形,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中的横线上。
1.学生看书,根据自学指导动手画一画。
2.回答笑笑的问题。
3.自己独立画出将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的图形。
四、互学
1.交流汇报自己的画法
2.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五、当堂练习
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玉移5格后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主教者:班级:时间: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18-19课时教学目标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教学挂图,先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中的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二、观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比较。
学生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方格纸和图形纸片,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平移、旋转,剪和拼来找到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学生会像课本上三个小朋友提出的关系来回答,也可能出现学生说通过数方格纸的格子来确定图形的面积,直接进行面积比较。
对这些结论要加以肯定。
学生说说用到了那些方法,先说常用的方法,在提出自己认为独特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并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掌握一些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巩固应用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多观察一会儿提示学生把不能直接比较的图形变为能直接比较的图形。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然后指导练一练第3、4、5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3道操作性的题。
四、全课总结总结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可以用手头的工具剪拼一下。
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可以用手头的工具剪拼一下。
教学过程学生如果画的都是矩形,可以提示画其他图形,如:三角形以及其他图形。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在练习前应每个学生先剪一些图形通过学生的拼图活动,来认识图形形状变化而面积大小不变的现象。
五、作业课堂作业课外作业:17页第4、5题。
板书设计比较图形的面积挂图: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
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赵伟达主教者:班级:时间:XX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20-21课时教学目标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设计成为现实。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
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说发现。
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米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师: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内反馈。
请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
程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肯定。
.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第2题。
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第3题。
学生独立填空。
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
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题与第题进行比较,第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今天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五、作业:快乐同步练六、板书设计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赵伟达主教者:班级:时间: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动手做22-2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方法,能够辩认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相对的应的高。
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重点会辨认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相应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皮皮搬新家,缺了一张桌子,请木工做。
但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想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用平行四边形纸板代替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你有几种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剪拼中学会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
活动要求: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路线。
注意:要尽可能可能大,所以原有平行四边形应该没有损耗。
学生切割和拼接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找到这些方法本质相同的一点,注意让学生观察是如何切割的。
归纳总结: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去剪,都可以拼成最大的长方形。
三、认一认找平行四边形中对应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这条高垂直的边为这条高对应的底。
找三角形和梯形对应的高和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条边都可以做底边,每条边与所对应的顶点间的垂直线段就是这条底边所对应的高。
梯形: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上底与下底间的垂直线段为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5、画平面图形高的方法。
画平面图形的高,与课本第21页“试一试”一同进行。
画指定底和高的平面图形的方法。
三、巩固练测完成课本23页“试一试”四、课堂小结与评价幻灯片出示练习当堂进行板书动手做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这条高垂直的边为这条高对应的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条边都可以做底边,每条边与所对应的顶点间的垂直线段就是这条底边所对应的高。
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上底与下底间的垂直线段为梯形的高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赵伟达主教者:班级:时间: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25-26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二、尝试.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揭示转化规律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
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归纳总结公式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教学字母公式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
板书S=a×h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
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应用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程2.填空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判断,并说明理由。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四、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课堂作业:26页第1、2题课外作业:26页第3、4题六、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赵伟达主教者:班级: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7-28-28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前准备小黑板一、复习导入.出示平行四边形,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二、尝试.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用直角三角形推导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归纳、总结公式。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明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教学字母公式。
S=ah÷2。
三、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所以四、体验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六、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赵伟达主教者:班级:时间:月日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29-30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