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大学教学论(精简版)

大学教学论(精简版)

第一章大学教学引论(必看)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是一门研究大学教学问题、探索大学教学规律、指导大学教学实践的专业学科。

2.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学科归属上说,他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学科发展的渊源来说,它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开辟的领域。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差别:1.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放性。

3.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4.大学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与交往的学术性。

3.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4.德国的拉特克是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1612年),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5.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6.赫尔巴特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是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1806年所著的《普通教育学》使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提出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凯洛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

他把教学过程概括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8.杜威(美国)反对单纯传授书本知识,主张以儿童自身的经验取代书本知识;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

8.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实验。

9.布鲁纳(美国)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

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指每门学科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和法则的体系。

他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理论体系:由特定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与基本原理所组成的某一学科的体系结构。

大学教学论-大学教学引论-多选题

大学教学论-大学教学引论-多选题
ABC
21
一般教学的涵义包括( )。
A. 教学是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B. 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C.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以传递和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D. 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动,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
D
10
有关布鲁纳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他是反对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B. 他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C. 他特别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D. 他积极倡导“发现法”
BCD
11
大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任务包括( )。
A. 大学教学论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B. 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C. 大学教学论要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D. 大学教学论应照搬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D
3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
A. 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B. 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放性C.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D. 大学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与交往的学术性
ABCD
4
有关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学者拉特克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他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奏书中自称“教学论者”B. 他的教学论是以教养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C. 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D. 他要求用国语作为教学工具
C
7
有关凯洛夫教学思想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他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B.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C. 他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D. 他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 2.课程的涵义
■ 目前已有的课程定义繁多,归纳起来,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 (1)课程即教学科目 ■ 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如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 乐)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二点四十五分。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
■ 1.“普遍性目标”取向
■ “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最古老的课程目标取向,所体现的是 “普遍主义”的价值观。
■ “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指那些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 意识形态或社会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其特 点是普遍性、模糊性与广泛性。缺点是模糊、泛化,有一 定的随意性。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二点四十五分。
纳。
■ 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 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与解放。
■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从事某一种教育活动中所 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其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
体性,关注人的个性差异;缺点是表述过于模糊,在有些学 科领域很难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所必需的教学内容。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二点四十五分。
■ (二)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 1.政治因素
■ 2.经济因素
■ 3 .文化因素
■ 4.科技发展水平 ■ 5.学生发展

易出填空、选择题目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二点四十五分。
(三)课程理论主要流派
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儿童中 心课程理论、发展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 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1.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 这是一种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课程理论,常被人称为“传统教 育”课程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实践者和发展者是他的学生齐勒和

教学论课程期末总结

教学论课程期末总结

教学论课程期末总结一、引言教学论课程是高校教育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论课程中,我综合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知识,学习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我将总结本学期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会提出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二、教学内容1.教学理论体系本学期,我系统学习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定义、性质、目的、原则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理论,如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为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教育学提供了基础。

2.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论课程中,我学习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实践法等。

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本学期的教学论课程中,我参与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我按照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多个课堂活动,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与实践1.讲授法在教学论课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进行知识的传授。

通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教学论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论课程中,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观点和意见,通过互动和协作,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本学期的教学论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教学理论掌握不够全面在本学期的教学论课程中,虽然我学习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对某些理论的掌握还不够全面。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复习资料大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复习资料大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大学教学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大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2、大学教学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既看到了民主社会对于促进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的保障作用,也看到了大学教学通过对青年一代民主价值的培育而产生的对民主社会建设的持续推动作用。

3、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永恒主义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却“曲高和寡”,最终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评,并很快被新的教育流派所淹没。

4、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永恒理性:在此基础上,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

5、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基本主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

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6、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

7、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8、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9、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10、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学员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与教材特点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课程与教学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等。

第一章“绪论”概述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是对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概要式的论述。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十章是将课程与教学有关的几个问题整合起来阐述的。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目标”,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问题整合起来论述,着重阐述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三种不同取向,即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在课程与教学的不同层面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目标取向,对课程与教学几种取向的分析与认识,有助于人们理解具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内容”,论述了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以及教师如何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进行调适。

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评价”,将课程与教学评价综合起来进行论述,阐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功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与分类,重点介绍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论述课程问题,从课程研究的角度进行阐述。

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What Kind of a Discipline Is a Subject-based
Dadactics
作者: 吴俊明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 12-15页
主题词: 学科教学论;性质;功能;任务;对象;内容;方法
摘要:在考察学科教学论发生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接受认识论观点讨论其学科性质.学科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改进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并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这样界定比较具体、完整,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性质和方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学科教学论的功能、任务、对象、内容、方法等.。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Mathematics Teaching Theor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9400080;课程总学时:45;周3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

1.课程性质学科教学论(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来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初步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使之适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教育学、心理学等,学习本课程要求学习者还要有一定的初等数学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忠海:《数学教学论与案例分析》,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

(4)张奠宙、李士琦,《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灵活地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并依据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学教学论多选题

大学教学论多选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B. 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C. 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D. 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正确答案: AC知识点: 古代大学2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有()。

A. 太学B. 国子监C. 唐宋时期的书院D. 鸿都门学正确答案: ABD知识点: 古代大学3我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表现在()。

A. 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B. 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C. 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玄学思辩D. 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正确答案: ABD知识点: 古代大学4下列那些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

哪A. 学校建筑B. 校园文化C. 学风D. 班风正确答案: ABCD知识点: 课程内涵5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

A. 逻辑性B. 开放性C. 系统性D. 简约性正确答案: ACD知识点: 课程分类6必修课程主要包括( )。

A. 核心课程B. 专业基础课程C. 专业课程D. 基础课程正确答案: BCD知识点: 课程分类7隐性课程主要是指()。

A.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B.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C. 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 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正确答案: ACD知识点: 课程分类8为正确理解课程的概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课程即学科B. 课程即经验C. 课程即活动D. 课程即教材正确答案: ABC知识点: 课程分类9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A. 课程设置B. 课程顺序C. 课时分配D. 学年编制正确答案: ABCD知识点: 培养方案10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主要有()。

A. 逻辑式B. 直线式C. 螺旋式D. 心理式正确答案: BC知识点: 教材内容1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环境正确答案: ABC知识点: 教育活动12教材的编写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A.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B.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C.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D. 考虑知识的逻辑性正确答案: ABCD知识点: 教材编写13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

大学教学论 单选题 5P

大学教学论 单选题 5P

1917德国大学烙印。

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

20世纪30年代,为美国大学在20牛津学者纽曼在牛津大学生活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形成和提出主张。

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中心。

1825尼亚大学,才的策源地”。

从1921年到1949大学为榜样进行了改革。

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建国之后,苏联大学传统在中国得到全面推行。

春秋战国时期,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公元前124年,设置五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东汉学三国时曹魏建立的五经课试法,“弟子”的制度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大学分科教学开端到清朝时期,书院官学化越来越严重,绝大部分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大学》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古代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政治教育汉代博士既是太学的专职教师,又是朝廷的学术顾问,参加朝廷举办的所有重大学术活动。

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远近名贤,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

王守仁除在濂溪书院讲学外,会。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首创实施了因材施教教学思想。

孟子认为“教亦多术矣”,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有私淑艾者”。

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学记》主张1912年,(A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

A.蔡元培B.胡适C.傅斯年D.蒋梦麟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梅贻琦于1928学代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并在办学中付之实施。

第二章大学教学哲学基础杜威认为: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使将来比过去更美好。

“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2)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2)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第四代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文献分析D)理论思辨2.[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另一个环节,即( )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3.[单选题]程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建构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认知理论4.[单选题]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学校是哪国的大学()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5.[单选题]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方法是( )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6.[单选题]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D)实践型教学方法B)训练C)探究D)方法8.[单选题]从本质上看,实践课程的深层价值追求是( )A)技术兴趣B)解放兴趣C)实践兴趣D)价值兴趣9.[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个别教学10.[单选题]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教学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分组教学11.[单选题]从本质上看,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追求的价值取向是( )A)实践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美学兴趣12.[单选题]教师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13.[单选题]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这就是( )5-211A)课程要素B)课程组织C)课程结构D)课程目标14.[单选题]下列属于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的是( )A)实物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教育性教学D)学案导学15.[单选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高校教师资格证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的理论和实践。

A、教学过程B、教学优化C、教学资源D、教学结果答案:B()是具有学生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等特性的教育形式。

A、集体教学B、小组教学C、远程教学D、个别化教学答案:C()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的,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学习资源既可以被学习者单独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综合使用。

A、学习资源B、教学资源C、教育资源D、技术资源答案:A()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A、个别化教学B、过程技术C、集体教学D、自主学习答案:BAECT94定义认为,()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教学技术B、学习技术C、数字技术D、媒体技术答案:A个别化教学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A、视听技术B、多媒体技术C、程序教学D、网络技术答案:C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五个方面。

A、设计B、构思C、计划D、创建答案:A教育技术绝非仅指用于教育的媒体和手段,而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大类。

A、有形技术、无形技术B、人文、技术C、硬件应用、软件应用D、媒体环境、知识态度答案:A下面有关远程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远程教育的决定性特征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分离B、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传统关系没有改变C、需要通过通信技术来保证信息的传送D、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丧失了联系答案:D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应用实践领域有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在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早的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分支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的目标、理念和价值,以及教育与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等。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等。

五、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六、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教育法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实施和教育法律适用等。

总结: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法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题库

吉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与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2.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一)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1.课程研制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课程、教学外在、活动易变的方面。

2.三个层面:物质性现象;活动性的现象;关系性的现象(二)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科学性规律和价值规律存在性规律和反应性规律理论性规律和实践性规律科学理论与政策法规科学性与审美性(三)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1.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类型管理研制应用2.途径•学者直接参与管理和应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长为课程与教学专家•学者与教师之间的联合三、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教学现象与规律(二)课程与教学问题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课程矛盾和理论疑难。

(三)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类型1.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研究价值)常识问题是前人已经探明和解决的未知问题:老问题新含义;新问题新含义;2.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研究深度)3.大问题和小问题(研究范围)四、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一)国外的四种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2.相互交叉模式3.包含模式4.二元互联模式(二)国内的几种主张1.大教学论;2.相互独立论;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4.大课程论五、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1.横断性2.综合性3.人文性六、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著作;2.知晓相关杂志;3.学会联系;4.了解教育教学实践;第二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一、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1.学生发展的主体观2.学生发展的整体观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二、心理学流派与课程、教学的发展(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主要的观点:强调行为目标,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目标方面强调由简到繁的积累;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重视强化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观其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1.皮亚杰(1)活动学习(2)主动学习:对环境的作用时主动的;儿童在心理上是主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学科发展的渊源来说,大学教学引论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心开辟的研究领域。

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各重要学科。

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由易到难的方法,“自然教学法”。

夸美纽斯(鼻祖奠基者)与《大教学论》(开山之作)扬〃啊姆斯与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们学科的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约翰-力德利赫-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把多方面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起来。

凯洛夫的教学思想(苏联):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

凯洛夫把教学过程概括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杜威的教学思想:杜威将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称为传统的教学理论,而他自己的教学理论则是全面批判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教学内容上,杜威反对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反对课程和教法划一,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反对整齐划一)。

《民主主义与教育》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杰罗姆-布鲁纳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他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

布鲁纳特别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指每门学科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和法则的体系。

他积极提倡“发现法”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借助教材亲自探索主动第发现并概括出应有的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去获得人类有史以来的认识成果和社会经验。

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

大学教学论是时代发现的产物: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陆续引发了大学内外各种问题的出现。

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第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

大学教学论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开放意识、进取精神与健全人格。

中国现代的教学探索: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

大学教学的中外传统:—、国外:先后经历了英国、德国、美国、苏联大学传统。

1、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①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第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

②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中心。

二、中国大学教学的古代传统:(课后题P32、7简述中国古代大学的特征)①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②到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

实用主义教学观——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影响力。

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

大学教育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唯心的经验主义哲学。

⑴经验主义:“存在即被经验”⑵工具主义: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人造的工具”⑶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杜威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必须根据普通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核。

”永恒主义教学观: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

它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流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莫体蒙勒〃艾德勒,阿兰,利文斯通等。

赫钦斯的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

永恒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认为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

他们还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张。

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

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知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否;能辨识普通性的价值。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人本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是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

代表人物:马斯洛、卡尔〃罗杰斯和乔治〃凯利。

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根植于其自然人性的基础之上的,认为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

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贯穿了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也译为“结构主义”,其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国斯基等。

建构主义教学对大学教学的启示: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

课程的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即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活动。

课程即学科: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课程。

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作为学科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

特点为: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课程即经验: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

特点为,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课程即活动。

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觉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特点为: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作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校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它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

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教学计划规定了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了每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教材又阐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系统知识和技术。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原则。

教材: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和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逻辑式组织,这是一种传统的组织方法,是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的方法。

心理式组织:这种方法的有点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心理特点。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它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

螺旋式排列:它针对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简繁、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观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课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最早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常用的教学方法:⑴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讲授法可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图的学园,它至今仍是大学课堂的主要方法。

⑵课堂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的相关知识为目的,其应用性较广;学术性讨论,以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的问题,一般在高年级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