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合集下载

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关于生本教育的概念 1、生本教育近年来,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已生命为本.生本教育的本质――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 考察生本教育的思想,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 2、生本教育体系.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生本教育体系的特点作出了如下归纳:即生本教育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它提出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我国,针对消极或积极取向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实践方式的称谓可谓林林总总,如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但还未见站在教育本体的高度上,将它们概括为师本教育体系或生本教育体系的.这一概括,既准确,精辟,又独特新颖,独树一帜,可谓是概念的创新.这种概念的创新,无疑具有增强反思批判消极取向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之功效,同时也为形成积极取向的教育教学观和选择正确的教学行为方式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参考. 二、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现将关于生本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和相关论述介绍如下: 1、关于两种教育体系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的作者揭示了\师本\教育体系与\生本\教育体系的差异,例如成人的理智率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率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截流式与源流式的区别;连动式机制与激发式机制的区别,等等.郭思乐教授对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作了新的重要概括,认为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的确是这样,如果不从体系上解决教育改革问题(事实上课程,方法,管理评价,总是相互制约),我们还是要长期被师本教育体系紧紧地捆绑着.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的差异,是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的.\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2、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为教育价值原则.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3、生本教育的伦理观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被尊重的理由.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是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不同的对待学生的态度.4、生本教育的行为观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7]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这些都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的理念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滕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可以在突出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使\基础课程\本身就有活动性和研究性,通过活动和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生本教育体系的课程,教材成为联系其教学思想体系与教学的中介,成为其体系化的教学思想走向现实的桥梁,使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具有了可操作性.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主张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22]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读和做,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是强调学生资源,强调尽早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所以,有的老师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7、生本教育的评价观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生本教育体系的评价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当儿童或教师感到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的时候,才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它不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它摆脱了单纯为督促而评价的目的论,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而更承认氛围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软评价的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使儿童可以自主调节.这样评价就会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关于评价,郭思乐教授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评价是按一定的理念进行指挥的指挥棒,如果不与\师本体系\彻底决裂,即使有很好的课程,课本,难免迈不开步子.所以必须跳出\师本教育体系\评价,走向\生本教育体系\评价.8、生本教育的管理观关于管理,生本教育认为学校以上要加强校本管理,学校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教师对学生实行生本管理.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教师的工作不能象车间工人那样完全被时间和计划或某种模式所规定.因此,我们对教师的教学.除了作出常规的约束外,一般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要让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去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加强交流和教研.学校管理的改革,最终应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所有的工作,包括教务,后勤服务,都应以此为准绳. 9、生本教育的德育观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地位不可动摇,而教学是核心.在师本教学中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上学,是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的根源.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因而,生本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就德育本身而言,也必须实行生本的改革,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只有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自己进行体验,才能提高人格的,道德的感悟,在德行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多年的经验表明,说教式的德育是很不受儿童欢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理论与教学实践

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理论与教学实践

摘 要 以学生为本是人本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 的体现之 一, 它强调学生的思想上确 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就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生
的主体 地位, 就是 要改革教育教 学方法 , 提倡启 发式、 究式教学。 探
关 键 词 以 学 生为 本 主体性 教 学 实 践
自主建构 、 主评价 , 自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才能真正构 建学生 的主体意识 、 能力和主体人格。 主体
4 尊重学生个性, ) 有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人在先天禀 赋、 环境影 响和受教育 的内化过 程等方 面千差万别 , 这必然会造 就 丰富 多彩 、 差异纷呈 的个性 。在教学实 践中 , 我因人而异地开展教 学, 努力发掘学生的个性潜力 。
师德 师 资
以学 生 为本 , 发展 学 生主体 性 的理 论 与教 学 实践

( 萧县 师 范学校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安徽 ・ 萧县 250 ) 3 2 0
文 章 编号 : 6 2 7 9 ( 0 9 2 — 1 — 1 1 7 — 8 4 2 0 )9 0 9 0
下面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
“ 是指学生 自己主宰 自己的学习, 即在 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通过不断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独立 性和创造 性,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只有教会学生 自主探索 、
1 以 学生 为 本 的 思 想 渊 源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最主要 的源头在于人本 主义思想 。人 本主义首先是一种哲学理念 , 西方教 育思想史和哲学史 上看 , 从 早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在 教 学 中具 体 表 现 为 两个 方 面 :一 是 学 习 行 为 的 自 “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以生为本 ,关注学生发展
长沙 商 贸旅 游职 业技 术 学院 湖南 长沙 赵 牡 丹
f 摘 要】 教师在 实施教 育时要 切 实做 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核 心,尊重学生的人 格 . 注 重 学 生 的 个 性 发展 ,此 外 要 充 分 相 信 学生的价值和 实力 , 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只有以学生为 中心 ,多为学生考虑 ,站在学 生的立场和 角度思考 问题 ,积极 引导学生 自 觉认 识到成长 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主动提 高 自己 ,这样 才能 收 到 最佳 的教 育效 果 。 【 关键词 】 理解 ; 信任 ;宽容
沙 如 海 ,找 不 到 绝 对 相 似 的两 颗 沙 粒 ;绿 叶 如云 ,寻不见完全雷 同的一 双叶片。同样 , 大干世界 ,芸芸众生 ,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
Hale Waihona Puke 、同的两个人。学生必然存在差异 ,教育者 的 责任就是针对不 同学 生的性 格、能力 、智力 的差异应采取不 同的措施 、途径和方法进行 思 想 教 育 ,帮 助 学 生 发 现 特 点 ,并 把 特 点 发 展 成 特 长 ,从 尊 重 学 生 的 差 异 、保 护 学 生 自 尊 心和 树 立学 生 自信心 出发 , 让 更 多学 生在 原 有 基础 上 得到 最 为 有效 、合理 的 发展 , 使 学生 的 学 习潜 能得 到 一定 发 展 。 三 、 信 任 学 生 的 价 值 能 力 信 任,就是 要相信每一个人 的力量 、价 值。信任 : 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 《 出师表 》 里有这样 的一 句话 : “ 亲贤 臣,远小人 ,此 先汉所 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 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诸 葛亮从两种截然相反 的结 果中为我们提供了信任对象的品格 。 花朵 因为有春天的信任 ,才绽放得争奇 斗艳 ; 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 ,才屹立得巍峨 壮观 ;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 ;才获得更广 阔的生命。 学生有老师的信任 , 才能信心百倍 , 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生活 中。 学 生 的智 慧 、才 能 的 发 展 需 要 有 一 种 环 境、机 会和条件,作 为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 方 面面 来激 发 学 生 的热情 、 责 任感 和 成就 欲 。 让学生认识到 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 有能力去实现 目标价值。教育者就要紧密结 合学 生 的 实际 , 创造条件 , 放 手让 学 生发 展 , 给学生各种表现 的机会 。就算是 “ 差生”也 要信任他们 , 让他们懂得 自身的力量和价值 , 知道 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 ,激发他们奋发 向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62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孙耀庆(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提 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培养学生学生勤思考、爱钻研,动手、动脑的刻苦精神;通过发挥学生参与预习,学生参与新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要确保主体作用有效性发挥,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键词:学生;主体;发挥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062-2政治课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下才能落实和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帮助其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充分认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意义 (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在的高中课本中理论层次有所降低,可读性增强,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积极“参与”,在师生共同活动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专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专题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 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 文化基础(是对人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发展,体现了尊 重与发展人的工具性价值--核心素养的关键,中国特色 《我所认识的美国小学教育》)、自主发展(是对人的 生命价值的发展,体现了尊重和发展人的个体性价值-核心素养的基础)、社会参与(是对人的社会生活价值 的发展,体现了尊重和发展人的社会性价值--核心素养 发展的高级目标)三个方面,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充分体 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性等本质 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 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 的要求。
一、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核心)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指标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 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国家研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人才培养的“国 家标准”,这样的“国家标准”从总体上保证人才质量;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 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 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 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认知技 能”“社会技能”三种构成要素。虽在不同国家与地 区显示出各种养成要素,但大体可以分为:读写能力 、数学能力、处理信息通信技术之类的语言、数学、 信息的“基础性素养”;以批判性思维与学习为中心 的高阶“认知技能”;社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同 他者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其中有关自律性的“社会技 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个学会”: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后又提出学会改变 (创新)。芬兰关注跨学科教学,提出未来人才需具 备七大核心素养:思考与学会学习能力,多元文化认 知、社会交往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 能力,多模态识读素养、信息技术与沟通能力,就业 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新加 坡已将“做增强自信的人”“做积极奉献的人”“心 系祖国的公民”(能主动学习的人)等列入核心素养 的内涵。

广州收获--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收获2012.11.12

广州收获--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收获2012.11.12

做快乐的生本践行者——2012年11月2日-5日广州学习感想我在2010年5月30-31日参加了霍邱县举办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第一次接触生本教育,聆听了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的报告和几位专家的经验介绍,又到了本县农村初中陈郢中学现场观摩几节课,我当时感到很震撼,也很折服。

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内心深处涌起莫名的激动——生本教育,回到学校就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周名云一道开始了生本教育的尝试,两年多就一直坚持着,摸索着,困惑着,取得了一点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今年11月2日-5日,在校长的安排下,我和四位同事一道赴广州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尽管学习时间只有四天,但感觉自己对“生本”的理解又进了一大步。

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们参观了三所生本实验学校、观摩了6节生本课堂活动,又一次聆听了郭教授的报告,实验学校校长以及老师从操作层面的经验介绍,与专家就如何开展生本实验进行了互动交流。

四天的学习充实有效,两年来自己在尝试生本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在这次学习中和与同行面对面交流碰撞中,得到了化解,找到了答案,亲身体验了生本课堂的真正内涵。

我也希望学校以后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老师参加这样的研习班,增长见识,鼓舞士气,为学校发展又好又快提供强劲动力。

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几点收获与老师们分享和领悟:收获一:读过郭教授的有关教育书籍和听过郭教授的报告的人,都知道郭教授在杉述理论时,能用很多的生活实例和教学案例做证据,我当时想郭教授一个博士生导师,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幼儿、小学的实例呢,曾怀疑过这些书籍是不是他自己亲自写的,通过这几天的零距离亲密接触,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郭教授虽是大名家,却没有一点架子,休息时,他主动走到我们学员中间,和学员们聊天交流思想,一些学员要求和他留影,他都笑着答应,给人很情切的感觉。

每到一所实验学校听课时,他都是最先到达,深入班级听课时,他从不离开座位,倾听的那么专注,给每节课点评时,又那么的准确到位,理论联系实际,高无鉴定。

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之思想内涵、价值及实践——对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问题的理性断想

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之思想内涵、价值及实践——对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问题的理性断想

行 “ 学 生 为 本 ” 重 中之 重 是 实现人 才 培 养 目标 , 键 是 要 通 过 课 程 设 置 的调 适 , 程 体 系 的 改进 优 化 和课 程 内 以 的 关 课
容 的 更 新 优化 来 实现
关 键 词 : 学生 为 本 ; 以 办学理 念 ; 想 内涵 ; 思 价值 ; 实践 中圈 分 类 号 : 4 — 3 G 0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42 20 —0 2 — 0 1 O —7 7 (叭 17 0 2 3
作 者 简 介 : 景 时 ( 9 5 ) 祖 籍 山东 蓬 莱 , 为 通 化 师 范学 院政 法 学 院教 授 。 梁 15 一 , 现


“ 以学生 为本 ” 办学理 念 的提 出
切实加 强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体 系建 设 ,四是 努力 为 学生提供 良好 的学 习生 活环 境 ,五是关 心学 生特 殊 群体 的健康 成长 . 六是 大力 开展和谐 校 园建设 活 动 。
是 在我 院规 划 中 由外 延式发 展 向 内涵式 发展 转 向 的
学分 析后 提 出的发展 方 向性 的战略思 想 。也是 我校
由外 延 向内涵 发展在 本质上 的一 个理 念转 折 。 二 、 以学 生为 本” 办学理 念的 内涵及 其 实践 的 “
价值
背 景 下 提 出的 一种 软件 为 主 流 的发 展 取 向 的理念 。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吉 林 省 教 育 厅 “ 二 五 ” 会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方 高 师 院校 创 业 教 育课 程 体 系 构 建 行 动 本 十 社 地
研 究 ” 阶段 性 成 果 。项 目编 号 : 的 吉教 科 文 合 字 2 1 0 2第 27号 8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魏书生作为中国教育管理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为中国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张的“主动管理”、“关注教育过程”、“以学生为本”等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1.魏书生一生倡导的“主动管理” 魏书生提出的“主动管理”是指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在管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并在行动中逐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管理方式体现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动了教育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2.关注教育过程魏书生认为,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关注教育过程。

他强调,不能只关注教育结果,而要着重关注教育过程,注重掌握教学情况,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这一理念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以学生为本魏书生提出的“以学生为本”也是他的教育管理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只有真正“以学生为本”,才能让教育管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权益,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魏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魏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也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他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他注重教学特点、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注重教育质量保障,积极推动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工作。

他的实践不仅有理论指导,而且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问题解决。

这些实践往往给他带来良好的反响和广泛赞誉。

总之,魏书生的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是中国教育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为中国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

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总结和创新,更好地发挥出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的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做出贡献。

以生为本,夯实识字写字教学——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实效性

以生为本,夯实识字写字教学——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实效性

《 语 文课程标 准》 指出: 一二年 级认识常 用汉字 6 0 0 — 1 8 O 0个 .其 中 8 0 0 一 l 0 0 0个会 写 由此看来 . 一二年级 规定 的识 字量约 占 小学 阶段总识字 量的一半 . 其 中一 年级上学 期 至少要认识 4 0 0个汉字 全国小语会理事
劳 于书 曼 理 论与实践 i

参 实践讲堂 命
以生为本, 夯实识字写字教学
— —
提 高低 年级 学 生识 字的 实效性
王 剑倩 ( 江 苏省 苏州工业 园区娄葑 实验 小 学 2 1 5 0 2 1 )
摘要 : 根据《 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 求, 在新 课程标准教材 的实际教 学中.面对课 时紧. 识 字量大的矛盾.针对 由此而产生的三大问题. 即: 一是面对教材 中的识 字量之 大 . 如何 写字是 1 —2年级 的 教 学重点 . ‘ 重点 不重 . 后 患无穷 ’ 就会 严重 地导致 出现写字 质量滑坡 .错别字增 多 . 词 汇量 下降 , 语言 贫乏 , 用 词不 当 、 词不 达意等 情况 ……对识字 、 写字忽 视的问题该 到高度 重视 、 综 合治理的时候 了 ” 面对 课时紧与识 字量 大 的矛盾 . 该 如何统 筹安 排 . 切实提 高 低年级学 生识字 的实效性 . 夯实低年级 识字 写字教学 呢7 两种途径 .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 ( 一) 课前 . 指 导学生预 习生字是提 高课 堂识字效率的途径之一 古人云 : “ 供人 以鱼 ,只解一餐 ;授人以 渔. 终身受用。 ” 要使预 习有效 , 首先要让学生 喜欢预习 .只有有 了兴趣才 能为学生持续预
音义上有一定了解。 在此基础上 . 让学生在练 习 中加强巩固可以削弱“ 回生” 的现象 三、 四个要素 . 保证 学生书写质量 《 语文 课程标准 》 对低年 级学生 的“ 书写 质量” 要求应该涵盖三个方面 . 第一是字写得 是否正确 : 第二是字写得是否规范 ( “ 规范 ” 指 的是字的间架结 构、 字的笔顺 、 每一笔 的占位

以学生为本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实践

以学生为本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实践

以学生为本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实践摘要:学生管理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管理时应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要懂得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采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本文对以学生为本开展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学生高校管理以生为本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多,招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也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需要创新机制,还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对策,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1]一、高校学生管理概述1.培养目标素质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应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高校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

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快乐的投入学习当中。

素质教育比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管理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

考虑到学生投入社会的适应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培养目标素质化,保证学生未来发展与社会具有统一性。

[2] 2.心理问题表面化当今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才之间不但是知识的竞争,还有心理素质方面的竞争,学生面临的挑战比较大,高校具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任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高校学校管理应注重以人为本,设置专门的辅导小组,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心理问题表面化,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3.网络影响现实化当今社会受到互联网的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了解社会,开拓视野。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就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

它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就是一种方式,更就是一种理念。

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与感染力。

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与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就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就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生本教育就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一、什么就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与感染力。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就是一种方式,更就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在教育领域,以生为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它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为出发点,立足差异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差异性,促进教学则是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就这一理念进行探讨,探讨如何立足差异,以生为本,促进教学。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立足差异。

以生为本是指把学生全面的、多元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尊重学生的思维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重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地发掘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应该立足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因为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灵活应对,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供更多的独立学习机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逐步跟上教学进度,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关怀者。

以生为本,了解学生思政需求

以生为本,了解学生思政需求

以生为本,了解学生思政需求一句“以生为本”似乎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一理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学校往往更多地注重了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塑造。

了解学生的思政需求,以生为本,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亟需突破口。

学生的思政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对政治理论知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和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人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引导和支持,这也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而要满足学生的思政需求,首先要以生为本,从根本上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思政教育服务。

了解学生的思政需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是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通过心理测试、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他们的痛点和瓶颈所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思政教育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

最后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圈,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除了关注学生的思政需求,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首先是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积极了解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思政教育服务。

其次是要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思政教育。

最后是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成长和变化,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政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以学生为本 教是为了不教

以学生为本  教是为了不教

以上这 四个关键词的联系是 :教师要有 以 与, 全程参与 , 有效参与 , 在我的每一堂课上 , 每 的, 但是现在当课任老师 , 这样排座有些不方便, 学生为本的理念 , 并在实践 中以互动式的课堂教 个学生要在作业本上完成所 以的探究 ,例题 , 练 但只要这节数学课需要小组合作 , 我就会提前通 学, 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 , 出学生的 良好 习的过程 。 培养 比如: —个探究活动开始的时候 , 学生 知学生按照这样的座位做好。小组讨论结束后 。 的学习习惯 , 其根本的就是要达到“ 教是为了不 先在本上或画图, 或计算 , 或推理 , 几分钟后 , 大 我有可能教各组的 1 号回答 , 也有可能 叫 3 号回 教” 的境界。 家一起完成所有的探究并得出结论 了, 我擦掉所 答 , 都不一定 。这样就很好 的进行了学生之间的 2 分析问题 有的过程 , 只保留规律, 然后要求学生在本上把 互动。 现在我们的学生作为最辛苦的群体 ,正在 前面的过程补充完整。例题和练习的处理也 相 3 扩大课堂氛 围的 自由度 : 自由、 _ 3 言论 思维 被三座大山压着 : —个是每天都有的新授课的作 仿 , 当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后 , 我和所有的学生 对 自由 业, 加上还要复习前序知识的各种练习卷 , 最后 一下答案 , 并擦掉过程 , 再让学生加以改正。 这样 在课堂 匕 让学生随便说 自己的思维 , 但这往 是各种考试。我们学校有月考, 期中, 期末考试 , 等到下课时 , 我收上课堂上的这个 作业本 , 这是 往又会成为好学生的天下 , 就会失去 自由的有效 还有各学科章节 的考试 , 这样下来 , 的学生 每天雷打不动的一项批改任务 。 我们 性 。那么我的办法是当有学生在说思路 时, 学生 很 累, 每天早上 6 点从家出发 , 晚上要 5 点多才 3 提升教师的亲和度 : . 2 只有 “ 亲其师 , 信其 都在频频点头称是 , 。 好 这时, 我就叫点头的学生 能放学 , 而且这 5 点放学还是教育局要求的, 否 道 ” , 了 才能“ 学其道 ” 站起来接着说 , 或重复刚才那个学生的解题方 则很可能 6 点才能放学 , 学生一天要 8 节课 , 早 有句话“ 功夫在诗外”出 自 , 宋代大诗人陆游 法 。 说不上来的, 下课了要跟我走 , 直到给我讲明 上还有早 自习, 中午有中午辅导, 第八课不是教 的 《 示子通 》 。所说的是学写诗的功夫在写诗之 白为止 。要是耽误了下一堂课。 就让这个学生 中 师在班级辅导就是考试 , 学生很辛苦 。我在 当班 外 , 我觉得 , 的教育教学工作 的很多方面都 午吃过皈 立刻找我讲题。 我们 以此来提高 自由度的有 主任时, 就有很多的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的作业 符合这句话的要求。比如教师的亲和度 , 我们都 效性。 太多了, 其实我的作业并不多 , 但初一的三科 , 初 有在外校上课 的经历 , 对于陌生的学生 , 我们很 4 我的困惑 二的四科 , 初三的五科 , 还有很多小学科的作业 , 难与他们产生亲和度 ,因为我们和他们没有感 虽然我在平 日的课 堂教学 中用 了很多的方 学生的负担真的是很多。 而我们的教师则是一厢 情。 感情是需要相处才会产生的。 以 利用课 法 , 所 要 但还是不能完全保证所有 的学生都投入课 情愿的追着学生学习 ,同时还有着两方 面的要 下的时间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度。 ^ 在 数为 堂。我的困惑是 , 有什么行之有效 的方法让每一

政治教学"以生为本",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政治教学"以生为本",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W EN U DA0 HANG
政治教学 “ 以生为本" , 培 养学 生人文素质
文 \陈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 的前沿 阵地 ,而思想政治课 则是 目前我 国学校进行 品德教育 的主渠道 , 应该说 , 它对 培 养学生健康人格和 良好 的人文素质方 面起 着其他课程不 能 替代 的作用。然而 , 必须承认 的是 , 随着社会发展 , 其 实际效 果越来越不容乐观 。中学生价值 观念 日益 金钱化和极端个 人化 , 同时 , 传统价值 观念 的虚无主义倾 向突 出。另外 , 近年 来, 各地 都实行会考 制度 , 会 考与高考 的分离 , 高考 理科不 再考政治 , 会考也把难度降低 , 考试范 围缩 小。学生为专 心 对付 高考 , 不仅 不“ 喜欢 ” 政 治课 , 反 而产生 了政 治课 只要 “ 会考前 突击背一背 , 考试也 过关” 的思想 , 以致 政治课 “ 培 养能力 , 增长知识 , 提高觉悟” 的功能消退 , 学习政治课成 了 学生 的一种苦差事。因此 ,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 应 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本。 . 课前备课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 。 备好 学


合: 1 I 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 所 以教师在传授理论的 同时 ,一定要有 意识地积极引导学 生把学到 的理论应用到实践 中去 ,在 实践 中感受到理论 的

正确性 , 比如 , 讲 到 中国共产 党的宗 旨时 , 我们应带 领或鼓 励学生去 了解我 国的农 村 的税 费改革 、 西部 大开发 、 扶贫、 城市的三条保障线等 。让学生从党的这一 系列政策中 , 真正 体会到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 见, 我们 就是要让学生 在实践 中 , 真正树立起 爱党 、 爱国、 爱 社会主义的感情 。 2 . 把现代的理论与传统的文化相 结合 。 中华民族有着悠 久的历史 、 灿烂 的文 化 , 我们在学 习现代科 学文化知识的 同 时, 更应该 深入 了解祖 国的历 史 , 以增 强民族的 自尊心 向 豪 感。 :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摘要】本课题以生本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通过课题组成员们四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研究表明,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教学;生本教育理论;提升自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即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在于分数,而在于使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过程。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目标与国家对中学教学改革的要一致的。

即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一、本课题的提出与意义: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第一,“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第二,“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新课程从结构上也倡导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所体现的不是分科的学科知识,而是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和学问,注重社会生活、关照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位学生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

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多元化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教师们探索出多种教学方法,如个性 化教学、合作学习等。
学生参与和反馈
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 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
0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成功课堂实践分享
案例一
某高中数学教师采用“问题驱动 ”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 索和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 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
某大学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 网络资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 教学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通过设计实验、项目、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1
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民主、
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
02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中心教育理念特点
1 2 3
以学生为本
学生中心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 需求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 身学习能力。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学生中心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构建知识和能 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者:谢树浩
来源:《高教探索》2009年第03期
一、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
什么是高校工作中的“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

这就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其直接指向“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为谁办学”的根本问题。

首先,“以生为本”是一种价值理念。

对于“以生为本”的正确理解,关键在这个“本”字上。

汉语中的“本”字,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源”,一种是事物的根本。

以生为本的“本”,不是“本源”的本,而是“根本”的本。

提出以生为本,是要回答学校办学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所以,“以生为本”属于哲学“价值论”的范畴而非“本体论”的范畴。

其次,“以生为本”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到学校办学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开阔视野,将以生为本贯穿到学校办学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要更加关注怎样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怎样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生工作如何做到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管理上如何做到严格要求与人性化相统一等等,要更加关注学校的图书馆、学校的网络建设,学生自习的环境,学生学习方法等等这些事关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因素。

再次,“以生为本”并不是对教师价值的否定。

那么,教师的价值到底何在?毫无疑问,教师的价值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在本质上与“以生为本”是一致的。

教师是“以生为本”的主要实践者,“以生为本”,就必然尊重教师的劳动,体现教师的价值追求,但这也只是”以生为本“的一个环节,最终还是要指向以生为本。

当然,教师还有其他个人价值,但那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

二、“以生为本”的科学根据
在正确理解了“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科学内涵以后,我们要谈谈以生为本的科学根据,即为什么高等教育办学要坚持“以生为本”。

第一,它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工作中的落实和延伸。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其第一核心要义就是以人为本。

那么,在学校,学生就是大写的“人”,学生就是学校办学的目的,把“以生为本”作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是对“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为谁办学”根本问题的最好回答,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工作中的落实和延伸。

第二,“以生为本”是由学校的功能和任务决定的。

学校最主要的功能是育人,其培养对象是学生。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和育人,教书和育人的直接指向都是学生。

如果把学校看成企业的话,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但学校不同于企业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允许出现次品和废品。

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和价值。

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如果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教书和育人就是学校最主要的功能和任务,这就决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务于“以生为本”这一科学教育理念。

三、“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及经验
近三年来,我们学校积极倡导和实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工作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1. 实践
第一,推行首问负责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完善为学生服务的制度。

所谓首问负责制就是指所有教职员工碰到学生提出问题,要求为其解答和解决问题时,第一个被问到的老师不能推诿,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妥善地解决好;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详细地告诉学生到哪个部门找谁解决。

第二,进一步确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

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加快学校图书馆、语音室等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当地重点小学共建心理咨询基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积极为贫困学生争取各种奖学金,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狠抓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建立考核考评制度。

第三,内部机构设置的改革和调整都是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围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来设置的。

第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学校召开了一系列教师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来学校,领导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办好学、如何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如何大力提倡教师的奉献精神等问题。

2. 主要经验体会
总结三年来实践以生为本的理念及取得的成效,下列几个方向可以作为经验来总结。

第一,要通过“四破四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以生为本理念、的提倡和践行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与旧观念、旧思维习惯决裂斗争的过程,这个较量不是一两个回合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也不能单兵作战。

一是破除教育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教师中心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价值观念;二是破除把师、生价值对立起来理解的错误思维习惯,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体现教师价值的师生观;三是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学生工作观念,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视为办学最高价值的新观念;四是破除“见小不见大”,认为以生为本只需在中小学提倡,而大学生都是成年人,高校不必强调的模糊思想,树立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办学根本的价值观。

学校应通过反复的宣传教育,使新思想、新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思想指导行动,观念决定行动。

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头脑里装有以生为本这四个字,心里有这四个字,才能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效果。

第二,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既要靠自觉行动,也要有制度保证。

制度是确保各项要求得以遵守,各项措施得以落实的保证。

没有制度保证,就会出现时冷时热,先热后冷,一阵风或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我们先后出台的首问负责制、教育工作考核制度、教务工作规程等都对规范教学行为,形成良好师风教风和解决日常学生学习生活等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涉及到办学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某个时期该抓什么,先抓什么还是要突出重点。

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不抓,要根据实际某个时期集中抓若干问题。

当然,有些如教学质量、师风师德问题应该常抓不懈,解决了之后也不能放松。

三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先抓学生生活中各种急需解决好的工作,然后集中力量抓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又分轻重缓急,按逻辑顺序和工作顺序逐步推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并在促进“以生为本”的良好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有的学生对“以生为本”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听说学校以生为本,就认为个人的一切要求都必须得到满足,甚至不顾条件,不顾纪律和制度随心所欲,这种错误认识往往会破坏以生为本理念的宣扬和实践,甚至造成有的教师也开始怕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生,这是对以生为本的庸俗化,对学校办学和学生个人成长都相当有害的。

所以我们在制定和落实各种制度、措施时,要十分注意掌握分寸,划清界限,克服各种模糊认识,既要教育广大教职员工正确理解,又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否则将会严重毒化和污染我们的育人环境。

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实践。

实践证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应一如既往地以“以生为本”作为学校的办学根本指导方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这一理论,及时总结经验,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