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陈代谢

合集下载

新陈代谢过程解剖

新陈代谢过程解剖

新陈代谢过程解剖一、新陈代谢过程的概述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转化过程。

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利用氧气将食物中的葡萄糖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无氧呼吸则是在没有氧气条件下进行,通常会导致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醛等产物。

二、有氧呼吸过程解剖1. 糖解阶段有氧呼吸开始时,葡萄糖被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三碳糖——丙酮酸。

该反应称为糖解(glycolysis)。

通过催化剂如激酶、同工酶等,使得六碳糖进入线粒体。

2. 乙酰辅酶A生成经过几个步骤后,丙酮酸即可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变为乙醇辅尿酰A(acetyl coenzyme A)。

这一过程产生了2个NADH(辅酶还原型)和2个CO₂。

3. Krebs循环乙醇辅尿酰A进入线粒体的Krebs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

在Krebs循环中,乙醇辅尿酰A被转化为柠檬酸,并通过一系列反应逐步释放出两个CO₂分子。

同时,将还原剂NADH生成。

4. 呼吸链经过前面的步骤后,大部分能量已经释放,但仍有少量能量留存在高能键中。

这部分能量通过呼吸链释放出来。

呼吸链中的电子转运,就是载体自由基传递给不同蛋白质复合物的过程,最终将电子转移到氧分子上,生成水。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质子泵将质子从基质侧排向梯度相反的间隙外。

质子再通过ATP合成引起构象变化一路流回去形成了最后细胞内真核线对应细胞器线粒体神经乳头上面空间锥光直播同态T状方井。

三、无氧呼吸过程解剖1. 乳酸发酵在没有足够氧气时,细胞通过乳酸发酵来产生能量。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糖解过程被分解为丙酮酸,在进一步反应中转变为乳酸。

这一过程产生少量的ATP,并生成了NAD⁺以便继续参与糖解反应。

2. 乙醛发酵有些微生物如酵母菌等可以利用乙醇发酵来产生能量。

在缺氧的环境下,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和二氢化钠,然后再转化为乙醇和CO₂。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 [Na+]i↑、[K+]O↑→激活Na+-K+泵 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各种生物体,包括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 基 本生命活动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三种 基本活动,这就是: 新陈代谢 兴 奋 性 生 殖 因为这些活动是活的生物体所特有的,可以认为是 生 命的基本表现。
(二)电压门控通道 这类通道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门控通道类似。但 这类通道的开放是由膜电位控制的。由于这类通 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对膜电位改变敏感的基团或 亚单位,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分子变构 而使通道开放。这种由膜电位控制通道的开放叫 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广泛存在于很多细 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钠通道、钾通道等 (应改成: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上的钠通道、钾 通道等))。它们在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 导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上第四章人体的新陈代谢

上第四章人体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主要通 过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来影响代谢过程。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两种主要的自主神经系统,它 们通过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来调节代谢过程。
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的关键物质,它们可以影响细胞代 谢和功能,从而调节能量消耗和物质合成。
神经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变 化具有重要作用。
血糖。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能够提 高心肺功能,增加氧气摄入量,
促进新陈代谢。
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量,提高 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新陈代
谢。
THANKS
感谢观看
人体的新陈代谢
目录
•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 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 • 新陈代谢的调节 • 新陈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01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的定义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变,同时伴随 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系列化学 反应的总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将外 界物质转化为自身组成成分的过程,而分解代谢则是将自身组成成分转 化为能量或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陈代谢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过程,通过合成 代谢和分解代谢,生物体可以不断地获取能量和物质,以 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是人体新陈代谢的 重要调节方式之一,通过内 分泌系统释放的各种激素来
影响代谢过程。
1
激素可以影响细胞代谢、能 量消耗、物质合成和分解等 过程,从而调节人体新陈代
谢。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解释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两大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新陈代谢与生物体的健康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2. 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介绍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过程分析: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3.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 学生能够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

3. 组织学生研讨新陈代谢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教案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生理学 第4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生理学 第4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31:1
通透性很小 通透性大
Cl- 8
110 1:14 通透性次之
A- 60 15 4:1
无通透性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 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
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
散 [A- ] i 不能向膜外扩散
[K+] i ↓、[A-] i ↑→膜内电位↓(负电场) [K+]o↑→膜外电位↑(正电场)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二)、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板体膜蛋上白的分N子2受构体型结改合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离子浓度
(mmol/L)
膜内 膜外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Na 14 142 1:10
+K+ 155 5
12、刺激阈指的是( B )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 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 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 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正常人体学基础分章节高考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分章节高考题

19.某人潮气量为500 ml,补吸气量为2000 ml
A.3200ml
B.3700ml
C.2500ml
D.1500ml
4.肺的微细结构包括
A.皮质和髓质
B.导气部和呼吸部
C.肺小叶和肺大叶
13.在腹式呼吸中最重要的呼吸肌是
A.肋间肌
B.胸大肌
C.背阔肌
消化系统
16.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19.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45.下列属于上消化道的是
A.十二指肠
B.食管
C.胃
D.空肠
2.胃的上口为,续食管;下口为
1.胃排空
(1) (2) (3) (4) (5) (6) (7) (8)
2009 7.消化食物最全面的消化液是
所指各部位器官的名称。

”沟中的结构。



② ①

图2-1
①②③
④⑤⑥
2011 2.心的左缘主要由
A.右心房构成
B.左心房构成
C.左心室构成。

浙教版九上第四章《代谢和平衡》 知识点清单

浙教版九上第四章《代谢和平衡》 知识点清单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 食物与营养一、热量价1、定义: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营养物质: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蝶类――虹吸式 苍蝇――舐吸式 蜂类――嚼吸式 蚊类――刺吸式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其他: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等四、牙 1、牙的组成:牙冠、牙颈、牙根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齿最坚硬的部分,不可再生)、牙本质(可以再生)、牙髓3、牙的功能:a 、咀嚼 b 、发音和语言 c 、保持面部正常4、形态龋齿形成的原因:口腔中的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而引起的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 口腔、 咽 、 食道 、 胃、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大肠、 肛门2、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其中,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消化道内的小的消化腺有:胃腺 肠腺二、食物的消化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牙齿――切、撕、磨(咀嚼)物理性消化 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 淀粉起始消化场所是口腔;蛋白质起始消化场所是胃;脂肪起始消化场所是小肠。

消化 a 、淀粉的消化: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酶 酶 b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 氨基酸 酶 c 、脂肪的消化:脂肪 ——→ 脂肪 ——→ 甘油+脂肪酸 酶 胆汁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生物的新陈代谢浙教版

生物的新陈代谢浙教版

生物的新陈代谢浙教版标题:生物的新陈代谢 -浙教版一、引言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发育、运动、繁殖以及进行其他生命活动。

浙教版的生物教材对于新陈代谢有着独特的理解和阐述。

二、浙教版生物教材中的新陈代谢在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新陈代谢被视为生物体内部进行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是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而不断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物质循环。

1、分解代谢:这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等可以被细胞进一步利用。

2、合成代谢:这是生物体构建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方式。

在合成代谢过程中,细胞利用从分解代谢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小分子,构建新的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3、物质循环:这是保证新陈代谢持续进行的关键环节。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在生物体内部和外部之间不断循环。

三、浙教版生物教材中新陈代谢的意义浙教版的生物教材强调新陈代谢的意义在于它为生物体提供了生命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这个过程不仅保证了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也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同时,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循环保证了地球上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

四、结论浙教版生物教材对新陈代谢的阐述深入而全面,它让我们理解到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而不断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它为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同时也保证了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对新陈代谢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的生命。

生物的适应性浙教版标题:生物的适应性 -浙教版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生物体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并继续生存和繁衍。

这一主题在浙教版的生物学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人体的新陈代谢》课件

《人体的新陈代谢》课件
物质代谢过程中,细胞内的各种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催化着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之一。
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食物,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体内后,经过一系 列化学反应转化为ATP等高能化合物,再由这些高能化合物供给生物体
常见的自身调节方式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ATP形成和利用等。
自身调节的机制
细胞内部的代谢反应相互协调,通过自我调整来维持细胞代谢活动 的平衡,实现对新陈代谢的调节。
04
新陈代谢与健康
新陈代谢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影响新陈代谢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导致能量消耗、物 质合成和分解等过程出现异常。
常见的神经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递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 合,引发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进而影 响细胞代谢活动,实现对新陈代谢的 调节。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以及各种神经递质的调节等。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
自身调节是一个内在的、自我调整的过程,它通过细胞内部代谢 反应的相互协调,实现对新陈代谢的自动调节。
胰腺
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同 时它还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心脏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方式,推动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 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 运输到肺部和肾脏等排泄器官。
03
新陈代谢的调节
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激素调节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 程,它通过血液中的激素浓度变 化来影响细胞代谢活动,进而调
新陈代谢的重要性

正常人体学第四章新陈代谢

正常人体学第四章新陈代谢

-COOH C-末端
返回
主菜单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 肽链的两个末端:氨基末端(N-末端)和 羧基末端(C-末端)。
• 主链和侧链 • 蛋白质只有形成特定的立体空间结构之后,
才具有生物学功能。其空间结构是通过各 种化学键、作用力、自身螺旋折叠而形成 的。(图)
3、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 能。
生物素等。体内不贮存,过多随尿排出。
五、水与无机盐
体液的分布和含量
细胞内液(40%)
体液(60%)
组织间液(15%)
细胞外液(20%)
血 浆(5%)
体液:体内的水分及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 总称。
电解质:因体液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常以带 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故名。电解质紊乱可造成严重 后果,临床应及时纠正。
P~ P~ P
A 碱基
核苷 戊糖
O
一磷酸腺苷 (AMP) 二磷酸 腺苷(ADP) 三磷酸 腺苷(ATP)
返回
主菜单
三、酶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体内外都能起 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酶的重要性:机体的物质代谢是由一系 列的化学反应组成,而这些化学反应几 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任何一种 酶的结构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导致相应 物质代谢的障碍,甚至引起疾病。
• 高度的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强而且速度 很快。
• 高度的不稳定性:凡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 素都可导致酶的失活。
(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1、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 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速。 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四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知识概要)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四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知识概要)

第四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酶【知识概要】一、酶的概念1.酶是生物催化剂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含着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其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从酶的化学组成来看,有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两类。

属于简单蛋白的酶,只含有蛋白质;属于复合蛋白的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前者称酶蛋白,后者称辅助因子,可分为辅酶和辅基两类。

近些年来发现,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反应完成时,酶本身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变化。

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不同的特点是:1.高效性;2.专一性;3.需要适宜的条件。

三、酶催化作用的机理现在认为,酶进行催化作用时,首先要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中间络合物,它很容易转变为产物和酶;该过程可表示为:S(底物)+E(酶)→SE(中间络合物) E(酶)+P(反应产物)。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称为“活性(力)中心’。

一般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底物浓度、温度、pH、酶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器官【知识概要】一、根根据发生的部位,根分成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

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

从根尖的顶端起,依次分成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部分。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分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

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叫做内皮层,这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形成栓质化的带状加厚结构,叫做凯氏带,它具有加强控制根的物质转移的作用。

生物化学第四章1

生物化学第四章1

D系酮糖的 系酮糖的 立体结构
D(-)-赤藓酮糖 D(-
(erythrulose)
二羟丙酮
(dihytroasetone)
D(-)-核酮糖 D(-
(ribulose)
(xylulose)
D(+)D(+)-核酮糖
D(+)D(+)-阿洛酮糖
D(-)-果糖 D(-
D(+)D(+)-山梨糖
D(-)-洛格酮糖 D(-
3.2.2 淀粉的磷酸解
淀粉+nH 淀粉+nH3PO4
淀粉磷酸化酶 脱支酶
nG- p+少量葡萄糖 nG-1-p+少量葡萄糖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P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P-酶。 又叫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由于 (1)[Pi]很高(如施肥) [Pi]很高 如施肥) 很高( (2)[G-1-P]低(因不断被利用) [G- P]低 因不断被利用)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乳糖
3、 一些重要多糖的结构 、 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大约由200~ 个葡萄糖以α 1,4-糖苷键连接组成。 直链淀粉大约由200~300 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组成。 200 括号中的二糖基是一个相当于麦芽糖的基本结构单位, 括号中的二糖基是一个相当于麦芽糖的基本结构单位,直链淀 粉可以看成是这个基本单位的延伸。 粉可以看成是这个基本单位的延伸。
第四章 糖代谢
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要内容和要求:
建立起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整体概 念,进而讨论糖的分解与合成,重点掌握 进而讨论糖的分解与合成, 葡萄糖为代表的单糖的分解与合成的主 以葡萄糖为代表的单糖的分解与合成的主 要途径。 要途径。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课件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人体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
物质转化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不 断进行转化,将食物转化为能
量和身体组织。
能量转换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将食物中的 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机械能, 以维持生命活动。
持续进行
人体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不断 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 和氧气,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 。
02
03
04
光合作用
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通过 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
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 机物氧化,释放能量。
消化作用
生物通过摄取食物,经过消化 系统的消化作用,将食物分解
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排泄作用
生物通过排泄系统将体内代谢 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
新陈代谢的意义
自我调节
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自我调节能 力,可以根据身体需求和环境
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
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
消化吸收
食物通过口腔、食管、胃、小肠等消 化道器官被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并被吸 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能量转换
营养物质在细胞内经过氧化磷酸化等 过程释放出所含的化学能,并转换为 热能和机械能。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新陈代谢异常有关,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
疾病预防与新陈代谢调节
通过调节新陈代谢可以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合理饮食和 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新陈代谢与营养的关系
营养物质摄取与代谢
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摄取适量的营养物质对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知识精讲知识精讲

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知识精讲知识精讲

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二.学习内容:本节介绍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两部分。

明确了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于新陈代谢的类型,通过对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自养型、异样型)和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分别讲述,将生物界的代谢方式进行概括。

介绍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新陈代谢与ATP 的关系。

三. 学习重点:1.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及区别四. 学习难点: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体内任何物质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同化作用中有异化作用,异化作用中包含同化作用,所有的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及内环境的稳态,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A TP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ATP的转化过程。

五.学习过程:(一)新陈代谢1. 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两个方面(1)物质代谢:生物体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生物体内的物质转变过程(2)能量代谢:生物体与外界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变过程2.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两种类型根据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否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分①自养型: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够将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能化能合成少数种类的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NH3)转化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并且利用这个氧化过程所释放出的能量合成有机物②异养型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够将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现成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人、动物、腐生真菌、寄生真菌注意:红螺菌——光能异样型。

其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在缺氧条件下,以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自身迅速繁殖。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课题:人体新陈代谢
教学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概念、作用以及调节机制。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理解人体新陈代谢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过程;
3. 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难点:人体新陈代谢调节机制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摄入各种食物,这些食物如何被人体利用?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 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3. 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三、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给予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以达到身体健康。

五、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总结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调节机制、以及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以促进健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第四章

微生物第四章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代谢(metabolism):也称新陈代谢,指生物体内进行的全部化学反应的总和。

(一)分解代谢: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此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过程。

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进行分解代谢所利用的物质不同,异氧微生物利用的是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利用的是无机物。

(二)合成代谢: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并在此过程中贮藏能量的过程。

(三)物质代谢:物质在体内进行转化的过程。

(四)能量代谢:伴随物质转化而发生的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过程。

(五)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提供生长能量的一类代谢。

产物有小分子前体物、单体、多聚体等生命必需物质。

(六)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进行的非细胞结构物质和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非必须物质的代谢。

产物有抗生素、酶抑制剂、毒素、甾体化合物等,与生命活动无关,不参与细胞结构,也不是酶活性必需,但对人类有用。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1.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和原料,保证正常合成代谢的进行,合成代谢又为分解代谢创造更好的条件。

2.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反应构成的,前一步反映的产物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1.代谢旺盛(代谢强度高、转化能力强)2.代谢类型多样化(导致营养类型的多样化)3.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除产生其生命活动必须的初级代谢产物和能量外,还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4.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得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第二节微生物的物质代谢第三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第四节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能量代谢是指微生物把环境提供的能源或本身储存的能源转变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源的过程。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又称生物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磷酸化要点
1. 电子传递链,电子能量转变为质子跨膜运动。 电子传递链,电子能量转变为质子跨膜运动。 2. 质子跨膜运动,产生电位差。 质子跨膜运动,产生电位差。 3. 质子通过ATP酶回返线粒体基质,伴随ATP生成, 质子通过ATP酶回返线粒体基质,伴随ATP生成, ATP酶回返线粒体基质 ATP生成 这一过程又称化学渗透。 这一过程又称化学渗透。 4. 2H+、2e-与1/2 O2反应生成1分子水。 反应生成1分子水。
生命系统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生命系统具有高度有序性,必须维持一种低熵 生命系统具有高度有序性, 状态。 状态。 生物个体在生命活动中要耗散一定的热, 生物个体在生命活动中要耗散一定的热,促使 整个系统熵值增大,如何解决该矛盾? 整个系统熵值增大,如何解决该矛盾? 生物个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负熵以维持 自身的高度有序状态。 自身的高度有序状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孤立系统而言,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孤立系统而言,趋于平衡 态。 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是处于远离平衡态。 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是处于远离平衡态。
酶的功能
1. 降低活化能 2.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 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4. 酶活性的调节
竞争性抑制 变构调节 共价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
有些酶在遇到一些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的 分子时, 分子时,这些分子与底物竞争性结合在酶 的活性中心,表现出酶活性的降低( 的活性中心,表现出酶活性的降低(抑 ),这种情况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 这种情况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 制),这种情况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 磺胺类药物
氧化磷酸化
1. 氧化磷酸化是将三羧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性的NADH和 氧化磷酸化是将三羧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性的NADH NADH和 FADH2氧化成NAD+和FADH的过程。在氧化过程中,发生 氧化成NAD FADH的过程。在氧化过程中, 的过程 电子的转移和质子的释放。 电子的转移和质子的释放。 2. 电子的转移是在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上进行的。 电子的转移是在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上进行的。 电子的转移伴随能量的下降,同时将内膜一侧的质子 电子的转移伴随能量的下降, 泵到膜间区。 泵到膜间区。 3. 当质子还回内膜一侧时,由于势能下降,促使ATP酶合 当质子还回内膜一侧时,由于势能下降,促使ATP ATP酶合 成ATP,即ADP磷酸化。 ATP, ADP磷酸化。 磷酸化
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变构调节 ——变构调节
有的调节物结合在酶的其他部位( 有的调节物结合在酶的其他部位(非活性部 位),结合后导致酶蛋白的构象改变,酶的 ),结合后导致酶蛋白的构象改变, 结合后导致酶蛋白的构象改变 活性变化,或不利于催化,或更有利于反应。 活性变化,或不利于催化,或更有利于反应。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变构调节。 这个结合部位称为酶的调节中心 这个结合部位称为酶的调节中心。 酶的调节中心。 这种调节物称为变构调节物 这种调节物称为变构调节物。 变构调节物。 可以接受变构调节的酶通常是多亚基酶。 可以接受变构调节的酶通常是多亚基酶。
能量供体——ATP的结构与功能 能量供体——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
每摩尔ATP水解可释放约54.3KJ能量。 每摩尔ATP水解可释放约54.3KJ能量。 ATP水解可释放约54.3KJ能量
细胞中的耗能活动——消耗ATP 细胞中的耗能活动——消耗ATP ——消耗
1. 膜内外的物质转运; 膜内外的物质转运; 2. 细胞内的做功——机械运动; 细胞内的做功——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3. 生化反应
第四章
新陈代谢
本章内容
一.代谢的基本原理 二.生物能转换与释放——细胞呼吸 生物能转换与释放—— ——细胞呼吸 三.生物能量的获得——光合作用 生物能量的获得—— ——光合作用
一、代谢的基本原理
能量的本质 代谢反应 酶 ATP: NhomakorabeaTP:主要的能量载体
能量的本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宇宙中的总能量维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宇宙中的总能量维持不变。能量不 能无中生有,现有的能量也不能被消灭。 能无中生有,现有的能量也不能被消灭。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 使整个系统的熵数值增大(分子混乱程度增加)。每 使整个系统的熵数值增大(分子混乱程度增加)。每 )。 一次自发的变化,总有部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 一次自发的变化, 来,该热量不能做功。 该热量不能做功。
代谢途径
代谢途径是指顺序发生的一系列反应,每一步由特定的 代谢途径是指顺序发生的一系列反应, 酶来催化。途径的每一步反应对物质产生小的变化, 酶来催化。途径的每一步反应对物质产生小的变化,加 上或断去某个基团。 上或断去某个基团。 代谢途径有线性的,也有环形的。 代谢途径有线性的,也有环形的。代谢支路起到连接不 同途径的作用。 同途径的作用。
葡萄糖彻底氧化的三阶段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
1. 在细胞质溶胶中进行; 在细胞质溶胶中进行; 2. 无O2参与; 参与; 3. 每1分子的葡萄糖,最终产物为2分子丙酮酸; 分子的葡萄糖,最终产物为2分子丙酮酸; 4. 消耗2分子ATP; 消耗2分子ATP ATP; 5.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4分子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4分子ATP ATP; 6. 产生2分子的还原型的NADH。 产生2分子的还原型的NADH NADH。
2.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近中性pH 2.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近中性pH值。 pH值 反应条件温和 3.高效率:反应速率极快。 3.高效率:反应速率极快。如:DNA复制:800 DNA复制: 高效率 复制 bp/s。 bp/s。
酶的结构
大部分酶是球形的,在表面区域折叠成裂缝, 大部分酶是球形的,在表面区域折叠成裂缝, 与底物结合,称为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 与底物结合,称为活性中心。
能量的耦合
一个代谢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ATP 一个代谢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ATP中,ATP所 ATP中 ATP所 储存的能量供另一个代谢反应所需。 储存的能量供另一个代谢反应所需。
生物代谢的特点—— 生物代谢的特点——可控性 ——可控性
代谢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代谢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信号调节:激素,环境压力; 信号调节:激素,环境压力; 发育调控: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衰老。 发育调控: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衰老。
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共价调节 ——共价调节
酶蛋白分子和一个基团形成共价结合,结 酶蛋白分子和一个基团形成共价结合, 果使酶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果使酶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活性 发生改变。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作酶 发生改变。 的共价调节。 的共价调节。 例如,酶与磷酸根的结合。 例如,酶与磷酸根的结合。
什么是代谢? 什么是代谢?
生物体内全部化学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化过 程称为代谢,涉及: 程称为代谢,涉及:
化学物质转化:合成或分解; 化学物质转化:合成或分解; 能量转化:释放或吸收。 能量转化:释放或吸收。
代谢可以分成两大类: 代谢可以分成两大类:
同化作用:消耗能量,将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过程; 同化作用:消耗能量,将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过程; 异化作用:将复杂的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 异化作用:将复杂的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定义: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催化活性的 定义:具有催化活性 蛋白质。 化学本质: 化学本质:蛋白质
有的酶仅由蛋白质组成。 有的酶仅由蛋白质组成。 有的酶除了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外, 有的酶除了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外,还需要金属离子 或小分子参与。这些金属离子或小分子称为辅因子。 或小分子参与。这些金属离子或小分子称为辅因子。 极少数:非蛋白的酶。如:核酶。 极少数:非蛋白的酶。 核酶。
调控的位点:代谢途径中对酶的调控。 调控的位点:代谢途径中对酶的调控。 能量的释放和消耗是逐步发生的。 能量的释放和消耗是逐步发生的。
代谢缺陷病
生物体内的代谢如果发生差错和障碍,将 生物体内的代谢如果发生差错和障碍,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葡萄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葡萄糖代谢紊乱; 蚕豆病:葡萄糖代谢缺陷; 蚕豆病:葡萄糖代谢缺陷; 苯丙酮酸尿症:苯丙氨酸代谢缺陷。 苯丙酮酸尿症:苯丙氨酸代谢缺陷。
1分子葡萄糖分解可生成多少ATP? 分子葡萄糖分解可生成多少ATP?
葡萄糖分解能量总帐
1. 1分子葡萄糖酵解产生2分子NADH和2分子ATP。 分子葡萄糖酵解产生2分子NADH NADH和 分子ATP ATP。 2. 糖酵解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共产 糖酵解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后, 分子ATP ATP、 分子NADH NADH、 分子FDAH 生2分子ATP、8分子NADH、2分子FDAH2。 3. 所得的10分子NADH和2分子FDAH2通过氧化磷酸化,可 所得的10分子NADH 10分子NADH和 分子FDAH 通过氧化磷酸化, 以产生10 总共为34分子的ATP 34分子的ATP。 以产生10 × 3 + 2 × 2,总共为34分子的ATP。 4. 能量总帐2 + 2 + 34 = 38 ATP。若糖酵解产生的NADH 能量总帐2 ATP。若糖酵解产生的NADH 进入线粒体消耗2 ATP, 则净收获为36 ATP。 进入线粒体消耗2 ATP, 则净收获为36 ATP。 5. 1 mol葡萄糖产生的ATP相当于1150 kJ,而1 mol葡萄 mol葡萄糖产生的ATP相当于 葡萄糖产生的ATP相当于1150 kJ, mol葡萄 kJ, 糖燃烧产生的能量约 2870 kJ,即细胞通过呼吸氧化 利用葡萄糖热能的效率约40% 40%。 利用葡萄糖热能的效率约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