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动力
关于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关于转型升级心得体会转型升级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多种挑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以下是我在个人实践中对于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转型升级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在企业转型升级中,顶层设计和决策只是个开端,要想将转型升级落到实处,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在转型升级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来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
其次,要转型升级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
转型升级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改革,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战略规划。
企业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战略方向。
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搭建起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体系,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在转型升级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公司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第四,团队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关键。
转型升级需要一个志同道合、团结合作的团队,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招聘和选拔上下功夫,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五,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企业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和改进。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可以通过与一些专业机构或行业先行者的合作,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和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制僵化等。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已经在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步。
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提高竞争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拓宽市场空间,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益。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将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国有企业应当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变革和发展。
为此,国有企业应当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步。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监督、问责机制,促进内外部治理的有效结合。
此外,还可以推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责任感,促进企业的内部优化和管理创新。
只有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五轮驱动”升级企业核心价值观
“五轮驱动”升级企业核心价值观作者:夏元明来源:《企业文明》2020年第09期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电公司”)通过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实施主题教育、推进文明创建、建设文化强企、塑造责任形象“五轮驱动”,完成了“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全新升级,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达到空前统一,为公司连年超额完成经营目标任务增添了精神动力。
深化从严治党,锤炼优秀政治品德强化理论武装,锻造“忠”的品格。
面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内部改革过程中思想多元、利益调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扬电公司每月制订学习计划、编发学习参考材料,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夯实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和更新观念、解决问题、谋划推动工作统一起来,推动企业不断打破经营“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担”的意识。
敢不敢负责、能不能负责,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扬电公司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在加强党性锻炼中勇于“挑大梁、担大责”的意识。
创建“三清”企业,坚守“廉”的追求。
扬电公司通过支部书记课堂、主题党日活动、上廉洁党课和线上学习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红线意识,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通过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治理监督,加大对工作落实不严不实的问责力度,引领企业形成了“干部清正、企业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多年来,扬电公司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事件。
实施主题教育,打造奋进思想座标牢牢抓住爱岗敬业基本点。
针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创一流过程中职工产生的思想迷惑,扬电公司通过“主题班会”“员工日”“安全日”等形式,以“讲形势,增强职工全局意识和风险意识;讲改革,增强职工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讲效益,增强职工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为核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做主人、强素质、创业绩、争贡献,培育出了以江苏省劳动模范沈俊粉、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徐忠为代表的一批高素质干部职工。
企业转型升级思路分享
企业转型升级思路分享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分享一些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希望能够给企业家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一、市场研究与定位转型升级的第一个关键是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
企业需要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市场优势和劣势。
通过市场研究,企业可以找到新的市场空白,确定自身的定位和目标。
二、技术创新与升级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
企业需要关注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和创新趋势,主动投入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培养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培养,企业可以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五、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需要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市场推广,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知名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六、组织架构优化与流程改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优化组织架构和改进流程,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和灵活性。
企业可以通过简化冗余的职能部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内部沟通和协作,构建高效的团队和组织文化。
七、创业精神与开放思维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具备创业精神和开放思维,敢于改变和创新。
企业转型中的新质生产力探索
企业转型中的新质生产力探索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作为企业转型中的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以企业转型中的新质生产力探索为主题,分析探讨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如何寻找新的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不陌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和效益,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是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有力武器,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推动企业不断前行。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企业转型中的新质生产力。
一、市场需求导向企业转型中的新质生产力首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导向。
只有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抓住市场脉搏,才能针对市场的真实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实现市场导向的生产力优势。
通过市场需求导向,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良性的发展。
二、技术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中的重要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提升。
同时,技术创新还能够带来新产品的研发,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三、人才培养与激励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工作热情,实现人才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
四、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打造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树立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美誉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实现品牌的溢价效应。
同时,通过科学的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手段,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销量,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转型的良性发展。
五、研发创新和开放合作研发创新是企业转型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知识产权保护2、市场需求洞察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目标市场定位3、人才资源管理高端人才引进员工培训与发展激励机制设计4、资金与财务管理融资渠道拓展成本控制资金合理配置5、战略规划与决策明确转型目标风险评估与应对灵活调整策略6、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创新文化培育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担当11 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企业若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
111 研发投入企业应加大对研发的资金投入,建立专业的研发团队,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活动。
研发投入不仅包括资金的投入,还包括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
充足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取得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
112 新技术引进与应用企业要密切关注行业内的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
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获取最新的技术成果,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13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保护措施。
这不仅可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还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防止竞争对手的侵权行为。
12 市场需求洞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是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
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企业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21 消费者行为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需求等。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企业的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122 市场趋势预测关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技术发展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对市场趋势进行准确预测。
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和空间。
123 目标市场定位明确企业的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策略。
“五轮驱动”升级企业核心价值观
83文明建设·文化文明Enterprise Civilization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电公司”)通过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实施主题教育、推进文明创建、建设文化强企、塑造责任形象“五轮驱动”,完成了“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全新升级,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达到空前统一,为公司连年超额完成经营目标任务增添了精神动力。
深化从严治党,锤炼优秀政治品德强化理论武装,锻造“忠”的品格。
面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内部改革过程中思想多元、利益调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扬电公司每月制订学习计划、编发学习参考材料,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夯实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和更新观念、解决问题、谋划推动工作统一起来,推动企业不断打破经营“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担”的意识。
敢不敢负责、能不能负责,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扬电公司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在加强党性锻炼中勇于“挑大梁、担大责”的意识。
创建“三清”企业,坚守“廉”的追求。
扬电公司通过支部书记课堂、主题党日活动、上廉洁党课和线上学习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红线意识,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通过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治理监督,加大对工作落实不严不实的问责力度,引领企业形成了“干部清正、企业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多年来,扬电公司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事件。
实施主题教育,打造奋进思想座标牢牢抓住爱岗敬业基本点。
针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创一流过程中职工产生的思想迷惑,扬电公司通过“主题班会”“员工日”“安全日”等形式,以“讲形势,增强职工全局意识和风险意识;讲改革,增强职工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讲效益,增强职工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为核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做主人、强素质、创业绩、争贡献,培育出了以江苏省劳动模范沈俊粉、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徐忠为代表的一批高素质干部职工。
打造素质过硬的“四力型”青年队伍助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打造素质过硬的“四力型”青年队伍助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有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急需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青年队伍,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而所谓“四力型”青年队伍,指的是具备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四种力量的青年人。
这样的青年队伍,能够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提升专业技能,助力国有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来支持业务的发展。
培养青年员工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针对这一点,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让青年员工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水平。
国有企业还可以设立专业技能竞赛,并设置奖励机制,激励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竞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青年员工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和积极性,为国有企业的业务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创新思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培养青年员工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创新大赛等形式,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创造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推动企业业务的创新发展。
国有企业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青年员工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让他们有机会实践自己的创新创业想法,从而培养青年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活力,还能够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三、强化团队合作,打造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合作、密切配合,实现团队的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培训、团队建设活动等形式,提升青年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转型升级:提高石化行业经济质草的主要动力
了—定的 预 期 ?
级 已经 取 得 了 可 喜 的成 效 。行 业 产 业 键技术, 并 在 国家 示 范 项 目上 成 功 应
通过 不 同 的文化侧 面表 现 出来 , 作 为 团
结和凝聚广大干部 职工 的精神动力。 我 们 总 结 了 中国 石 油 和 化 工行 业 内有 代 表 性 的2 8 家 企 业 和 化 工 园区转 型升 级 的先进 经 验 , 将 有关材 料编 辑成 书, 将 于 近 期正 式 出版 发 行。这 些 企业 的典 型 经验 介 绍 必 将 促 进 行 业 的 转 型
和 技 术创新 取 得 了一批重 大 成果 ; 化 工 制 、 缺 乏竞 争力 的严 峻 挑 战 , 果 断 采 取 园区建 设 继 续 向纵 深 推 进 , 形 成 卜 批
要 想 积 极 实 施 、推 进 石 化 行 业 的
中 国 经 贸 》: 作 为 全 国石 油 和 化 工
Hale Waihona Puke 措施, 进 而 有力地促 进了落后 产 能 的淘 行 业唯 一 的综 合 性 、 全 国性 行 业组 织 , 面取 得 一 定 成 效 的 代 表 性 企 业 并 介 绍 一下他们 成 功的 经验 ?
“ 调结构、 转 方式 ” 提 供 强 大 的精神 动 力。 企业 文化是企 业软 实力的综合体现 ,
反 映着企业 的发展 理念 和员工 的精神风
区。 做 好 规 划 引导 ,强化 公 共 服 务 , 加 争 力。 如烟 台万华 开发 出世界 先 进 水平
强安全环 保 , 鼓 励 和 引 导 企 业 向专 业
。 石化联合会能否推荐几家转型升级方 明珠 ”
浅析延安精神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延安精神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引言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氛围和价值观念。
这种精神包括了勇于开拓、顽强拼搏、为人民服务、团结协作等一系列的核心价值观。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浅析延安精神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 延安精神激励员工奋发向前延安精神以其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面貌,激励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员工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无论是面对经济困难还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延安精神都教育着员工们要勇于开拓创新,以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克服困难,推动企业进步。
延安精神使得员工们在工作中展现出了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对事业的忠诚度,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延安精神促进团队协作和互助延安精神强调集体主义和互助合作,这种精神在国有企业中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协作和互助合作,为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延安精神使得一切从团队出发,集中智慧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3. 延安精神强调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人民服务。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延安精神使得企业把满足人民对基本生活品质的需要作为首要任务。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4. 延安精神提倡勇于开拓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需要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教育着国有企业要勇于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延安精神激发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结论延安精神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激励员工奋发向前,促进团队协作和互助,强调为人民服务,提倡勇于开拓创新。
这些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有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变革”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三大变革”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作者:李金茂师岩峰马新强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9年第5期李金茂师岩峰马新强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必须积极开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有效应对全球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变化,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也正处在一个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折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此,现阶段在继续保持企业经济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辩证关系。
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所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企业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统筹推进企业“三大变革”,积极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在新时代顺利完成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快速转变。
一、“三大变革”的关系企业在“三大变革”中,动力变革是基础,效率变革是主线,质量变革是主体。
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传统要素成本上升、环境问题严峻、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无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且会使高产能、高库存、高杠杆、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高污染、高破坏等结构性、不平衡不充分性矛盾继续累计,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相关产业经济和重大金融风险。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困境。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传统企业向技术创新、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推动企业迈向更高层次、更高附加值的产业。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例如,减税降费、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此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资源。
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吸引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加入企业。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搭建企业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平台,提升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能力。
四、推行绿色制造,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推行绿色制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物的产生。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环境评估,提供合理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支持,落实绿色生产理念。
五、加强企业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培训支持,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跨界合作,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
理论——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
理论——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理论,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国企三项制度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加大了国企的力度。
其中,国企三项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这三项制度分别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本文将聚焦理论层面,探讨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国企三项制度。
首先,激发内生动力需要从制度设计和规范执行两个方面入手。
在制度设计层面,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企业法人自治权和社会效益权的作用,建立一套既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
制度设计的核心要素是权益的明晰和分配的合理。
国企内部各权益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通过明确的产权安排和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来解决。
此外,还需要规范企业运营行为,确保权益的实现和利益的最大化。
在执行层面,激发内生动力需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来保障制度的落地和执行。
监管机制必须严格执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违规行为发生。
监管应当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既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考核评价体系应当根据制度目标和效果来确定指标和标准,强调绩效考核和激励激励,形成良性竞争和激励机制。
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可以激发企业内部的竞争活力和创新动力。
其次,激发内生动力还需要依靠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企业文化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僵化官僚作风和固化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培育一种积极向上、激发创新和奋斗精神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应当强调团队合作、开放共享和创新创业,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此外,激发内生动力还需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机制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员工激励机制应当具有市场化、公平公正和激励导向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作者:王建军来源:《经营管理者》2019年第05期阆中燃气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诞生并茁壮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城市公用服务企业。
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成长的阵痛,成功转型走向市场经济大潮。
阆中燃气之所以能够陕速做大做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善达文化”作为发展的命脉和根基,弘扬了“达则兼善天下”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承了阆中人民“耿直好义”秉性、拼搏向上的豪情,形成了“心无距离、善达天下”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第一,坚持理念创新,引领企业战略升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战略与文化是相互作用、互促共进的关系。
企业战略转型与升级,首先要以企业文化为先导,需要打破束缚发展的落后思维、眼界和格局,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和更先进的发展理念,从而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的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阆中燃气在发展中经历三次重要的战略调整,从创业初期白手起家,到主动解决“后顾之忧”实现“多元发展”,再到“走出去”发展壮大,都是从变革文化入手,思维更新、理念创新,凝聚文化共识,汇聚发展力量,为阆中燃气公司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这期间,善达文化也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得到升华,加快了企业迈出阆中、走向全中国的步伐。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巨大动能。
人是企业发展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
让蕴藏在每一名员工中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爆发出来,将凝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无穷力量。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独特作用。
阆中燃气努力构建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同向发力,用思想引导、文化熏陶、待遇保障、情感关爱、荣誉激励、典型示范以及民主管理方式,搭建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创新创业创优争先的热情,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变革机遇,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保持市场地位并持续发展。
一、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转型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日趋复杂多变。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变化,都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其次,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法规的调整、国际贸易摩擦、新兴科技的应用等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来自多方面,而最主要的动力无疑是企业内部的发展需求和战略规划。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立足于长远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每个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自身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另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只有积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转型路径和方式。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宽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营的创新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弘扬工匠精神,铸就中国制造业新篇章
标题:工匠精神:铸就中国制造业新篇章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如同熠熠生辉的瑰宝,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它代表了对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的决心,以及对创新永不停歇的追求。
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对于铸就中国制造业新篇章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秉持匠心独运、精雕细琢的精神,才能让“中国制造”真正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变,打造出一批批享誉全球的品牌和产品。
其次,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灵魂所在。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善于传承古老工艺中的智慧与技艺,更要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创新,用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以匠人之心铸就高端、智能、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
再者,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大,离不开大量具备精湛技艺和深厚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
弘扬工匠精神,就是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价值观,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制造业,立志成为大国工匠,为中国制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总之,弘扬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之举。
让我们共同秉承这份精神,砥砺前行,以无比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书写中国制造业的新篇章,让“中国制造”闪耀世界舞台!。
企业家精神: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读《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有感
次极高而涵义不明确 的热门词汇是有好
处 的。
型升级 “ 应该是什 么”的问题 ,即转型
升级的经济社会意义。第三 , 实证分析 得 出的转 型升级结论是客观 的, 以用 可 事实进 行检验 ;规范 分析得 出的转型 升级结论是 主观的,无法进行检验。 把企业 转型 升级放到 全球价值 链 理论框架上进行讨论 ,是 《 升级 》一个
视 的见 解与启 示 。一 是体现在 生产流
程 、产 品质 量 、管理 能 力 、技 术 研发 等
方 面的企业家规范管理T作绩效 , 带动 企业升级 , 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
神 是企 业 升 级 的 重要 推 动 力 。二 是企 业
论基础上 , 将价值链链接到全球生产组
织 中去 ,进 一步创 立 了全球 商品链理 论。 全球价值链被看作为为实现商品或 服务价值而链接生产 、销售 、回收处理
方 向而 不 断 变革 的过 程 , 产业 转 型 升 是
如何界定转 型升级 , 是摆在我们面 题 ;其 三是可持 续发展 。这两种 方法 都 可以研究选择 问题 ,但有三点不 同。
第一 ,对价值判断 的态度不 同。实证方 法为使转型升级具有客观性而排斥价值
判 断 ; 范 方 法 要 评 价或 规 范 转 型 升级 规
等过 程 的 全球 性 跨 企 业 网 络组 织 , 括 包 设 计 、开发 、 产 、营 销 、销售 、售 后 生
升级 的演进 , 归结到底还得靠技术升级 和产 品升级这两个轮子来推动。 另一方
面 ,转 型 升 级也 不 可 能 一 蹴 而就 ,需 要
家精神与品牌意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
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七大动力源_刘志迎
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本质上是园区内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于创新。
目前大量的研究文献,均集中在研究创新驱动园区转型升级,那么,什么力量能够驱动创新呢?只有找到驱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才能够认识清楚驱动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
笔者认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有七大动力来源,分别是以下七大方面。
一、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创新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否创新最终由企业家来决定,由企业行动决定。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原动力。
这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责,企业领导者不天然是企业家,当他的创新精神尚在的时候,他是企业家。
丧失了创新精神,他就不再是企业家。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内在原动力。
其二是对利润追求的动机。
市场化的企业经济组织存在的重要理由就是获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经济学对企业组织的基本假设,技术创新是为了获得盈利做出的技术努力。
要获取利润,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条路径来实现。
也就是说,只有创新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
其三是企业创新能力。
“想”创新是一回事,“能”创新是另一回事。
很多国家级开发区企业不具备创新能力培育,多年来受到福特主义制造模式的影响,只会模仿制造,缺乏创新能力培育,短期内难以形成创新能力。
有创新能力才有动力去创新。
其四是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是否有创新动力,关键是企业内在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保守、僵化或者创新机制缺乏,自然难以在实际行动上进行创新。
而那些长盛不衰的企业,高度重视激励创新机制的设计,如3M 公司。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能够刺激员工或团队开展创新活动。
国家级开发区创新转型升级核心关键在于企业的内在原动力。
二、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用户需求创新拉力理论界有两种争论,其一是企业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推进创新。
需求变化是引发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市场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易变性和升级,促使企业为更好地满足需求,而开展创新活动。
中国企业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的途径研究
中国企业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的途径研究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低成本、大规模、低附加值的制造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的转型阶段。
如何实现这一升级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品牌、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企业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的途径。
一、技术升级是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要实现技术升级,中国企业需要将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从科研成果中寻找技术突破口。
这样的方式可有效缓解企业技术升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中国企业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
二、管理升级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除了技术升级,中国企业需要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在管理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品牌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此外,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也是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品牌升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企业价值的基础,品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国企业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品牌也需要升级。
企业需要利用品牌建设,提升自身的形象、人气和声誉,扩大市场份额。
建立电商平台、开展线上营销、借助知名平台等手段,都是企业实现品牌升级的有效途径。
四、文化升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构建企业文化,明确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企业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交流、文化建设等方式,对企业文化进行渗透,推动企业的向上发展。
结语中国企业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是继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盘活整合资源 推动转型升级
盘活整合资源推动转型升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盘活和整合资源,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资源的盘活和整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发掘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盘活资源。
盘活资源是指通过优化和改善现有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和利用效率。
在盘活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人力资源的盘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可以通过培训和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财务资源的盘活。
财务资源是企业的经济支撑和生存之本,如何更好地盘活财务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好地应对资金需求。
可以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改善资金运作等方式,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益。
3. 技术资源的盘活。
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如何更好地盘活技术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提高技术资源的创造和应用能力。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是指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协调,形成更大的合力和体系,实现协同效应和共享价值。
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部资源的整合。
企业内部的资源有限,如何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合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形成资源整合的网络。
2. 外部资源的整合。
除了企业内部的资源,外部的资源也可以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和帮助。
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和整合外部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
3. 社会资源的整合。
社会资源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获取政策支持、社会声誉等资源。
可以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跃辉: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动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2013年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层面看,我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机遇期,能否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是我国能否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最近,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程冠军先生的新著《企业家论语》,则为经济学界研究如何加快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强国目标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5世纪以来,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国家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
15、16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拉开了人类航海的序幕,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迪亚士等航海家和冒险家的出色活动,成功地使葡萄牙和西班牙将海上探险和殖民贸易结合起来,并迅速成为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经济大国。
18世纪的中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紧紧跟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与经济强国的目标。
这些国家在实现经济强国的征程中,涌现出的企业家灿若星河,福特、洛克菲勒、韦尔奇、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无一不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而主导企业家们不断创造社会和国家财富的内核则是企
业家精神。
《企业家论语》一书正是将企业家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力求在与众多著名企业家们对话的过程中,系统总结和探索企业家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国家进步背后的精神实质,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所讲的企业家精神。
当然,这种精神既是企业家人生历练的概括,也是一种集体思想的凝结升华。
书中的对话内容非常丰富,既有非公有经济领域的企业家,如鲁冠球、宗庆后、梁稳根等,也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著名企业家如张瑞敏、赵林中、董明珠等,还有国有经济领域的企业家,如常德传、孙崇仁、梁小虹等,作者与这些企业家对话的思想张力最终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即企业家精神。
作者始终注意捕捉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家们的战略抉择和思想心路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和总结,就能够窥探出中国企业家群体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精神力量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这一精神力量正是我国当前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因素所在。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综合体,它还有着特殊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其所呈现的特征处处和某种宗教上的伦理态度相互呼应,并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根源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讲,宏观层面的资本主义精神内涵实质即为我们今天所讲的微观层面的企业家
精神。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斯·熊彼特则深化了这一精神实质,他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轰动了西方经济学界,书中提出的“创新理论”广泛为世人所知。
熊彼特进一步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体系从一种均衡走向另一种均衡的根源,企业家发挥的是管理或决策作用,但不等同于一般的经理,而是必须具有创新思想、冒险精神、先见之明。
这就可看出,在西方经济强国的崛起进程中,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迪亚士等航海家和冒险家,从某种程度上讲,扮演的就是企业家角色,其冒险和创新活动的精神实质就是企业家精神。
而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了西方世界的兴起。
应当说,《企业家论语》一书既充分地借鉴了西方经济理论,同时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期待涌现出更多秉承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这是我国加快迈向经济强国的动力和力量所在,或许,这也是程冠军先生呕心沥血撰写这部21世纪“论语”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一恰逢其时。
读了《企业家论语》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企业家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