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病人 会诊讨论制度要点

合集下载

护理查房、会诊和讨论制度

护理查房、会诊和讨论制度

护理查房、会诊和讨论制度
一、护理部主任查房
(一)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周常规深入科室,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和危重病人情况。

(二)有重大抢救病人时,分管主任应到现场,参加指挥重大抢救。

(三)新开科室开始运作前后,分管主任参与各种筹备工作和解决各种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上的问题。

(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前后,分管主任应到现场参与各种筹备工作和解决各种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上的问题。

(五)有重大医患纠纷时(与护理有关),分管主任应到现场了解情况,协助医院处理和解决。

(六)每月、每季度组织和参与各护理单元的质控检查。

二、科护士长查房
(一)每周常规深入分管科室,参加早会、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和病区人力出勤、配备情况,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和病区管理。

(二)定期到分管科室检查上报的各类风险病人及特殊病人护理质量。

(三)新开科室运作前后,科护士长应到现场参与各种筹备工作,协助解决和协调问题。

(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前后,科护士长应到现场参与各种协调工作,解决各种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上的问题。

(五)新护士长上任伊始,科护士长带教病区的管理工作。

(六)有重大医患纠纷时(与护理有关),科护士长到现场了解情况,协助处理。

(七)辖区内护士长长休假时,科护士长须定时进行病区的查房。

(八)进行科内护理单元/病区的质量督查。

急诊科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急诊科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急诊科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为了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杜绝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如下: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上午交接班结束以后,全体在岗人员必须对留观和待检的疑难和危重病人进行讨论,以利快速诊断、恰当治疗、适时转科。

2、平素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及时向科主任或上级医师进行汇报,能本科室讨论解决的就地解决,必要时邀请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参与会诊和讨论。

3、疑难、危重病人一旦收入病房,必须随时追踪随访,及时向相关科室了解其诊断和转归情况,必要时申请参加相关科室的讨论。

转出病人要注意与病人家属保持一定的联系方式,对诊断和治疗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科内讨论,以获得本院无法解决的技术信息。

4、有需跨科诊疗的病人,科主任要及时向相关职能科室予以汇报,以便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恰当而适时的落实具体诊疗科室。

5、遇抢救过程中产生医患纠纷时,要及时向相关职能科室予以汇报,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讨论、督导与抢救,以利医患矛盾的化解和消除。

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凡在急诊科就诊或治疗过程中,突然病情发生变化后经急诊科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病人,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院前死亡病例,来院时已经生命垂危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病例不在正常的死亡病例讨论之列)。

2、死亡病历、所有辅助检查的资料、诊断和相关的治疗措施及引发死亡的原因均应妥善保管和封存。

3、死亡病例讨论一般每月进行一次,由科主任主持,急诊科医师、护士长和邀请相关职能科室参加,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业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以提高全员诊治及抢救水平。

4、急诊科建立死亡病例登记制度,病人一旦死亡均应在短时间内作好详细的登记与病例资料的汇总记录,并及时向门诊部和医务科进行汇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临床病例讨论:是解决临床病人的诊断、治疗难题和以临床教学为主要目的一种方法,采取定期和临时两种形式。

定期病例讨论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一般每周1次;临时病例讨论则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危重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

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病例讨论。

二、病例选择:入院三天以上诊断不明者、诊断明确但临床少见或在诊治过程中有较重要的教学意义者、危重病人紧急抢救后疗效不佳者。

有完整病理资料者可举行病理讨论会。

三、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1)治疗组内讨论:由经治医师提出,治疗组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包括治疗组的其他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多采取临时讨论形式,着重解决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

(2)全科病例讨论:由治疗组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

先由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主治医师结合文献,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其他有关人员按年资由低到高顺序可就病例的某些方面,结合文献作较深入的分析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3)多学科讨论或邀请外院专家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则由经治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负责安排、组织,由经治科室主任或医务科科长主持,并报分管副院长。

讨论前应作好较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必要时可提前将病历摘要印发到有关医师手中。

(4)各科临床病例讨论资料应全部或摘要记入《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中。

病程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总结意见等。

(5)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四、对危重患者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疑难病例是指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疑难危重病人是指住院患者入院7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2、遇门诊疑难病例,应当由主治医师以上进行诊察。

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3、遇住院疑难危重病例,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多科联合举行.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当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并作发言准备。

6、XXX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

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7、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包括:内容、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是否存在问题、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那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科主任或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8、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做出版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按照详细情况组织相关科室职员加入病历讨论,必要时分担院长加入。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手艺水平,特制定我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如下:一、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二、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

三、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四、死亡病例讨论程序: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死亡时间详细到分钟。

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1)诊断;(2)治疗;(3)死亡原因;(4)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急诊科急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急诊科急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急诊科急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对急诊抢救室内的疑难、危重病人,由各当班医师负责抢救,及时报告科主任,组织科内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师参加讨论,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对重大、特殊的急危重症病人,各当班医师负责及时向科主任、医务处或院总值班汇报,提请医务处组织院抢救小组或全院相关科室进行讨论、抢救,及时做好讨论记录。

三、对观察室和急诊病房的疑难病人,由急诊病房经治医师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在组织科内医师及相关专科医师进行讨论,必要时转相关专科病房进一步诊断治疗。

高风险病例会诊管理制度

高风险病例会诊管理制度

高风险病例会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在面对高风险病例时进行有效有效的会诊管理,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内全部科室,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定义1.高风险病例:指疾病情况多而杂、病情危重、治疗方法难度较大,需要多学科协同参加决策的病例。

2.会诊:指由多名医生构成专业团队,对高风险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供应治疗建议和方案。

3.会诊恳求方:指向本院发出对高风险病例需要会诊的科室。

4.会诊接收方:指接收会诊恳求并组织会诊团队进行讨论和决策的科室。

第二章会诊流程第四条会诊恳求1.当会诊恳求方认为遇到高风险病例时,应及时向会诊接收方发出书面会诊恳求。

2.会诊恳求内容应包含病案摘要、影像资料、试验室检查结果等必需资料,并注明会诊目的和要求。

3.会诊恳求方在发出会诊恳求后,亦需及时电话通知会诊接收方,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第五条会诊召集1.会诊接收方接到会诊恳求后,应及时召集相应的专家构成会诊团队。

2.会诊接收方应在召集会诊团队时,注意选择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确保会诊质量。

3.会诊接收方应提前与会诊团队成员沟通,确认参加会诊的时间、地方以及会诊议程。

第六条会诊讨论1.会诊接收方应布置合适的时间和地方,组织会诊团队开展会诊讨论。

2.会诊接收方应提前向参会专家供应会诊资料,并通知会诊讨论的时间和地方。

3.会诊讨论应充分听取各专家的看法和建议,进行综合评估和讨论,以确保订立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七条会诊决策1.会诊接收方应依据会诊讨论的结果,订立高风险病例的治疗方案,并书面反馈给会诊恳求方。

2.会诊决策应包含病情评估、诊疗建议、手术布置、护理措施等相关要点,并注明会诊团队成员的姓名。

第八条会诊结果通知1.会诊接收方在订立会诊决策后,应及时将会诊结果书面通知会诊恳求方,并注明治疗方案的具体细节和时间布置。

2.会诊结果通知应由会诊接收方负责,确保会诊结果准确完整地转达给会诊恳求方。

会诊疑难讨论等制度

会诊疑难讨论等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一、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

应指派有一走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担任抢救工作。

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长。

涉及法律纠纷时,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抢救器械及药品力求完备齐全,要走人保管,走位放置,走量储存,定期检查”随时补充。

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抢救室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及时测脉搏血压、摩等。

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己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 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种规童制度。

抢救所需涉及有关科室部门,应全力配合,畅通无阻。

五、对危重病人抢救时必须做到检查细致、诊断准确、处置妥善,并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完整,注明详细时间。

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走后才能移动。

六、日夜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要详细交待。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所用药品的空安瓶,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复核,并及时补记。

七、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家属/必要时请家属签字/病危要签病危通知单。

八、急诊科、临床各科抢救完毕,对危重病人和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要做好抢救登记、记录和小结,完整填写抢救登记簿或危重抢救(死亡)报告单中的各项内容,并要做好消毒工作。

转院.转科制度一、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人可转院诊治,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请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

二病人转外地医院治疗时,应由经治医师写好病历摘要和申请转院证明,科主任审批签字,征得家属及单位同意, 并由医务科出具介绍信。

但急性传染病、麻风病、精神病、艾滋病、瘫痪病人不得转入外省市治疗。

三、病人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理。

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例的处理对于医疗团队来说十分重要,一个有效的危重病例讨论制度能够提升临床决策的质量、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本文将探讨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意义、内容和操作流程。

一、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意义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建立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促进协作与交流:危重病例多为复杂疾病,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通过讨论制度,医疗团队成员可以充分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经验,达到协作一致的目的。

2. 提高临床决策质量:通过分享相关病例和讨论分析,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寻找最佳的治疗策略,减少医疗决策的主观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 提升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的风险与利益,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干预。

4. 追踪和改进医疗事故:通过分析危重病例过程和结果,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内容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危重病例讨论,既要考虑病例的严重程度,也要兼顾各种疾病种类,以期全面提高医疗团队成员的讨论水平和经验。

2. 会议安排:制定危重病例讨论的周期和时间,建立定期例会,确保医疗团队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会议应该有明确的议程和安排,确保高效有序地进行。

3. 讨论的方法和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讨论,如病例报告、病例讲评、现场讨论等。

要求参与讨论的医疗团队成员提前准备,充分准备相关资料,确保讨论的深入和全面。

4. 多学科参与:危重病例的处理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讨论,包括主治医师、护士、放射科医师、临床检验师等。

确保会议邀请到相关专家参与讨论,充分利用各方专业知识和经验。

5. 讨论记录和总结:每次讨论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讨论过程和结论,包括专家的观点和意见,以及最终的治疗方案。

并及时向会议参与人员反馈讨论结果,确保讨论的成果被有效应用到患者治疗中。

医院院内会诊管理制度

医院院内会诊管理制度

医院院内会诊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事故的减少和避免,提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大多数医院都采取院内会诊制度。

院内会诊是指医院内部医生之间协作进行的医疗诊疗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决策。

一、院内会诊的定义院内会诊是指医院内部医生之间就疑难病例和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方案等进行讨论和沟通的活动。

通过院内会诊,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院内会诊的原则1. 提倡多学科协作。

院内会诊应该尽量多学科医生参与,不同专业的医生对病情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多学科协作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2. 保护患者隐私。

在院内会诊过程中,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资料。

3. 严格遵守医疗规范。

院内会诊应该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医生应该严格按照医院的治疗流程和规范进行会诊操作。

4. 充分尊重医生意见。

院内会诊中,医生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尊重彼此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5. 及时记录会诊内容。

院内会诊的结果应该及时记录在病历中,为患者的治疗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三、院内会诊的流程1. 会诊申请。

患者的主治医生或患者本人可以向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包括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

2. 确定参与会诊的医生。

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参与会诊的医生,可以邀请多学科医生参与会诊。

3. 会诊讨论。

参与会诊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讨论的内容应该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展开。

4. 制定治疗方案。

经过讨论和协商,参与会诊的医生制定出最终的治疗方案,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5. 会诊报告。

会诊结束后,应该及时记录会诊内容和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解释和建议。

四、院内会诊的实施院内会诊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制度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院内会诊专门机构,设立分析病例会议室,定期组织院内会诊活动。

疑难门诊工作制度汇编范本

疑难门诊工作制度汇编范本

疑难门诊工作制度汇编范本一、总则第一条疑难门诊工作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疑难门诊工作制度旨在规范疑难门诊的各项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疑难门诊的各项工作。

第二条疑难门诊的工作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权益。

2. 严格执行医疗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安全。

3.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提高诊疗水平。

4. 加强内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组织管理第三条疑难门诊的组织结构疑难门诊设有一位主任,负责疑难门诊的整体工作。

根据专业特点,设有若干专业组,每组有一位组长,负责本组的工作。

第四条疑难门诊的人员配置疑难门诊应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高级职称的医师,以及相应的护士和技术人员。

人员配置应满足工作需要,确保诊疗质量。

第五条疑难门诊的工作流程1. 患者挂号就诊,由分诊护士根据病情分配至相应的专业组。

2. 各专业组负责人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对于疑难病例,主任负责组织讨论,必要时邀请其他科室协助。

4. 疑难门诊患者就诊结束后,由主任对病例进行总结,并对诊疗过程进行评估。

三、诊疗管理第六条疑难门诊的诊断和治疗1. 疑难门诊医师应全面、细致地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确保诊断准确。

2. 对于疑难病例,应详细记录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及时组织讨论。

3. 疑难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充分沟通。

第七条疑难门诊的会诊制度1. 对于难以确诊或难以治疗的病例,疑难门诊可申请院内会诊,必要时可申请院外会诊。

2. 会诊申请应详细描述病例特点,并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3. 会诊结果由疑难门诊医师负责执行,并进行疗效评估。

四、质量管理第八条疑难门诊病例的追踪与反馈1. 疑难门诊应建立病例追踪制度,对就诊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2. 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第九条疑难门诊的质控措施1. 疑难门诊应定期组织质量控制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

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

3.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

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

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范文.doc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是解决临床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难题及临床教学的重要方法,为保证我院的疑难重症病例讨论程序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2、病例选择疑难病例一般是指一周内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需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七天内未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内讨论,十五天内不能确诊者,组织院内讨论,紧急情况即刻组织讨论。

3、各临床科室遇有上述患者,即刻报告科主任,决定讨论范围和时间,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院内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4、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1)全科病例讨论由经管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

(2)全院讨论或外院专家参加的讨论会,详细见会诊制度。

5、讨论程序由经管医师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

参加专家需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最后由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6、经治科室讨论前应作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应先由经管医师整理有关临床资料,尽可能写出书面摘要发到参加会诊和讨论的医师手中,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报科主任决定参加讨论人员,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报请医务科备案,由医务科通知相关参加讨论的有关人员。

7、专家讨论对病情的分析,进一步诊疗方案,经治医生必须认真记载在“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中(允许记录在科室保存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

8、讨论内容包括,病情分析,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意见,治疗方案,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估。

9、病程记录(1)讨论情况应及时摘要记入病程记录中,可另页书写,也可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内容包括姓名,住院号,记录时间,讨论时间,主持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参加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签名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流程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流程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流程疑难病例讨论是医院临床医生进行病例交流、讨论和解决疑难病例的重要环节。

它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对患者的诊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医院内建立和完善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疑难病例讨论的机制和平台。

医院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疑难病例讨论机制,明确讨论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细节,并建立相应的讨论平台,如专门的疑难病例讨论室或者线上讨论平台。

这样有利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医疗质量。

其次,确定疑难病例讨论的流程和规范。

在疑难病例讨论中,需要明确讨论的流程和规范,包括病例提交、讨论议题、讨论方式、结论汇总等环节。

同时,要建立病例提交的标准和程序,确保病例的真实性和充分性,为讨论提供充分的依据。

再次,制定疑难病例讨论的参与标准和要求。

参与疑难病例讨论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对病例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意见。

同时,还需明确讨论的参与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确保多学科的参与,提高讨论的广度和深度。

最后,建立疑难病例讨论的成果跟踪和评估机制。

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需要对讨论的结论和建议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讨论的成果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还要建立疑难病例讨论的效果评估机制,对讨论的效果和影响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讨论的流程和规范。

总之,建立和完善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务人员的交流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的流程和高效的机制,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疑难病例,提高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利益。

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疑难病例讨论,不断完善讨论的机制和流程,为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核心制度会诊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会诊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会诊制度1. 引言会诊制度是医院核心制度之一,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增加多学科的协作和交流,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对医院会诊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会诊的定义、目的、流程和相关职责等。

2. 会诊的定义会诊是指医院内不同科室的医生或医疗专家之间就一个疑难或复杂病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以确定最佳的诊疗方案和治疗方向。

通过会诊,可以充分发挥各科室专业技术优势,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确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3. 会诊的目的会诊制度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诊断准确度:通过会诊,可以得到来自多个专业领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度。

•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各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会诊,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增加协作和交流:会诊过程中,医生可以共同讨论病例,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跨学科的协作和交流。

4. 会诊的流程会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4.1 提出会诊申请医生在面对疑难或复杂病例时,可以提出会诊申请。

申请中应包括病例的详细信息、病情的描述、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4.2 会诊讨论一旦收到会诊申请,会由医院内的会诊团队组织医生进行讨论。

在会诊讨论中,医生可以就病例的相关细节、治疗方案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4.3 结果的汇总和总结会诊讨论结束后,由主治医生负责总结会诊结果,包括确定最佳的诊疗方案、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等。

主治医生将结果记录并向申请会诊的医生反馈。

4.4 实施治疗和随访根据会诊结果,主治医生将制定的治疗方案实施到患者身上,并进行随访和观察。

必要时,会再次进行会诊进行进一步讨论和调整治疗方案。

5. 会诊的角色与职责会诊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主要包括:•申请会诊的医生:负责提供病例信息、诊断和治疗情况等,并积极配合会诊团队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会诊团队:由相关专业医生组成的团队,负责组织会诊讨论、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诊疗方案。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引言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在医院内建立一种特定的制度和流程,旨在通过团队讨论和专家互动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分析病例,提出诊断方案并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1. 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多学科的集体智慧,各专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分析病情,提高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准确率。

2. 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在讨论过程中,不同专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提出治疗方案并保证治疗的科学性。

3. 促进专家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讨论,可以建立起医院内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 培养和培训人才: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培养和培训医疗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具体步骤1. 病例申报:医疗团队需要将疑难危重病例的基本情况以书面形式申报给相关管理部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已做检查和治疗情况等,以便进行统计和备案。

2. 病例筛选:由专家组成的病例筛选委员会负责对申报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筛选,选取具有代表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

3. 讨论形式: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学术会议、病例讨论组、网络讨论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合的形式。

4. 讨论内容:讨论应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问题等。

各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和讨论达成共识。

5. 汇报和总结:在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医疗方案,将方案反馈给医疗团队,以便进行后续治疗。

四、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1. 问题一:参与人员不积极解决对策: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机制来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参与讨论对自身和患者的重要意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1.讨论频次及时限1.1疑难病例讨论:入院5天内不能确诊者,须完成科内讨论;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者或入院10天内不能确诊者,须完成院内多学科讨论,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参与。

1.2危重病例讨论:病重患者48小时内完成讨论,病危患者24小时内完成讨论。

2.讨论基本规范2.1讨论前,参加讨论的医师应提前了解本次讨论的患者数量及基本病情,以掌握本次讨论的概况。

2.2经管医师及护理人员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化验检查报告、护理记录以及所需检查器材等。

2.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相关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若需要多学科合作或院外专家参加讨论的病例,由科主任报请医务处组织院内有关科室的人员或院外专家参加讨论。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可进行多次讨论。

2.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中需派专人详细记录讨论内容,并负责落实诊疗计划。

3.讨论内容要求3.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内容,包括经管医师汇报病史、诊治经过、病因分析、疾病发生变化的原因、治疗难点及要点、下一步诊疗方案、预后情况、护理要点以及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内容等。

3.2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对病因分析、临床诊断、诊疗计划、疾病转归、护理要点等开展充分讨论。

3.3讨论结束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诊疗方案,注意事项。

3.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历中,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职称,参加讨论人员的发言,讨论的要点,讨论后形成的结论性意见等,要着重加强讨论的内涵质量。

疑难病历讨论讨论制度

疑难病历讨论讨论制度

疑难病历讨论讨论制度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是解决临床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难题及临床教学的重要方法,为保证我院的疑难重症病例讨论程序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病例选择:疑难病例一般是指一周至十天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需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七天内未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内讨论,十五天内不能确诊者,组织院内讨论,紧急情况即刻组织讨论,非紧急的,在四十八小时内组织讨论。

三、各临床科室遇有上述患者,即刻报告科主任,决定讨论范围和时间,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院内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四、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1、全科病例讨论:由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

2、全院讨论或外院专家参加的讨论会,则由经治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负责安排、组织,全院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分管院长或医务科主持。

五、讨论程序:由主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经主治医师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

参加专家需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最后由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六、经治科室讨论前应作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应先由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整理有关临床资料,尽可能写出书面摘要发到有关医师手中,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报科主任决定讨论具体时间与地点,并通知参加讨论的有关人员。

七、专家讨论对病情的分析,进一步诊疗方案,经治医生必须认真记载在“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中(允许记录在科室保存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八、讨论内容包括,病情分析,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意见,治疗方案,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估。

九、病程记录1、讨论情况应及时摘要记入病程记录中,可另页书写,也可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内容包括:姓名,住院号,记录时间,讨论时间,主持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参加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签名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危重病人三天内诊断不明确者、疑难特殊病例入院七天内经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后仍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或有特殊病情者等均应组织讨论。

2、科内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3、院内讨论时由主管病人的科主任主持,医务部派人参加并负责通知相关科室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参加,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例摘要,做好发言准备,并提交纸质病例病情摘要给参加讨论的相关科室医师。

4、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将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5、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讨论。

讨论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

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讨论的目的,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讨论记录。

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和特别注意事项等。

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