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与合法侠:《水浒传》“忠义之侠”之近代接受——以《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为例
《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解读
《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解读1. 引言1.1 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主要讲述了宋朝时期,一群被逼无奈、不得已为盗的英雄人物,在梁山泊结成义军,以反抗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公平待遇。
这些义盗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崇尚正义、忠诚友爱以及捍卫农民阶级利益的精神。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将深入分析《水浒传》中的主要义盗角色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其次,我们将探讨他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最后,我们将介绍义盗精神对于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解读《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义盗精神的解读,探讨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倡导公正、平等和正义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如何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维护自身和他人权益的途径。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并吸取《水浒传》中义盗精神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
2. 正文: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通过描绘一群盗贼的生活和事迹,展现了一种特殊的精神——义盗精神。
这种精神既是对社会不公与压迫的反抗,也体现了对正义、忠诚和友情的追求。
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
首先,义盗精神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抗争。
主要人物之一宋江从一个受冤枉的知县变成了梁山泊盗贼头领,并号召其他被剥夺权利和尊严的人加入他们。
这些男女老少们原本都是正直善良的人,但由于官府腐败无能,他们不得不走上“草木皆兵”的道路。
他们以暴制暴,为民除害,惩治邪恶势力,并帮助那些处境困难的人。
他们代表着压迫下被剥夺权益群体的声音。
其次,在义盗精神当中体现出了对忠诚与正义的坚持。
在梁山泊的盗贼中,宋江等人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并将打击邪恶势力、保护百姓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活动,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doc】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
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5期2010年9月JournalofXinyangNormMUnive~ity(Philos.&Soc.Sci.Edit.)V o1.30No.5Sep.2010文学研究?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方刚(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关键词:《水浒传》;《三侠五义》;侠与儒;侠与法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964(2010)05-0128-04对于"侠"之精神,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曾做出公正而全面的评价,"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1182.并在《太史公自序》中,对游侠的行为风范,加以赞颂:"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l2l1∞而武侠小说,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赵哗所撰《吴越春秋》.其中的"_下将莫邪"和"越女袁公"两篇作品,经过考证基本上可以确立为我国最早的武侠小说.虽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问传说色彩,但作品主要讴歌的是为铲除邪恶而舍生忘死的侠义之举,是正义向非正义的挑战,这一点与太史公所倡导的侠义精神完全一致.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佛,道两教得到了广泛传布,社会上充满了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风气.一方面,腐朽的士族大地主妄想永世享乐,羽化登仙,于是多信神仙道术之事,有的则信仰佛教,寻求精神的麻醉.在这样的宗教烟雾笼罩下,产生了大量的神怪故事.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反剥削,反压迫斗争巾,也常常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于神鬼故事【H1折地表现出来.于是各种不同思想倾向的"志怪"小说乃纷纷出现.有关唐人传奇勃兴的背景原因,范烟桥着《中国小说史》曾约略言之,"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之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但需要特别补充的是,中唐后社会暗杀之风极盛,藩镇各霸一方,私莆刺客以仇杀异己之事,时有所闻,史不绝书.这便为唐人游侠小说提供了"反映社会现实"的催化剂.宋代武侠小说基本上沿袭了前代武侠小说的特点,总体来成就不高.尤其北宋时期的武侠小说离唐不远,始终无法摆脱"志怪"小说的窠臼,难以逾越而义无法突破,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再加上宋代武侠小说的创作者热情不足,激情不够,创作态度上的轻视现象,致使武侠小说创作一度沉寂.寥寥数篇的文言武侠小说又偏离了太史公的主旨精髓,使侠客人物形象处于从属地位,笔调平实而又缺乏文采,致使宋代武侠小说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使武侠小说的创作裹足不前,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潭.到了明代,武侠小说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收稿日期:2010-07—20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FWX018)作者简介:方刚(1982一),男,河南固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武侠小说.128?方刚: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宋朝时期,天下纷争,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加剧了民族矛盾上升,又加上宋代理学家们的大力宣扬和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于是报效国家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忠君爱国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至宋末达到巅峰.这一社会背景,直接左右着侠义精神内涵的重新建构,使侠义精神的外延由对民众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怀,随之出现的武侠作品也要顺应这一趋势,忠君报国思想在武侠作品中得以渗入和传播.另一方面,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初建的王朝亟待民众的效忠才能使政权得以巩同雨1发展,所以明初统治阶级对忠君爱国思想的倡导也加快了由"侠义观"向"忠义观"转化进程.那么《水浒传》中由宋元末期到明朝初期的成书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个由唐代时期的游侠向明代的忠义侠转变的过程.总之,《水浒传》的好汉们在忠君爱国思想的关照下, 找到了"忠"与"义"的最佳结合,完成了山江湖绿林到朝廷庙堂的自我提升,实现了传统侠义精神和儒家文化思想契合.水泊梁山的造反好汉们,造的是腐败官史,权臣恶霸的反,接受招安,归顺的是朝廷, 这是"忠义观"的完美体现.那么,到底何谓"忠义",明人天海藏在《题(水浒传)序》中做出了明晰的解释:"尽心于为国之谓忠,事宜在济民谓之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忠"的内涵就是:侠士们凭借高超的武功,强大的体能,帮助朝廷铲奸除恶,扶正朝纲,平叛治乱,由侠义小我转变到忠义大我,最终实现"侠之大者"的人格价值.而"义"的内涵主要表现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为准则和不求回报,重诺守信的精神标尺,这一侠义直接承继于太史公的游侠精神.所以《水浒传》中的侠客们握着"义"的王牌,干着"替天行道"的行为.实际上,"忠"与"义"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义"属于"草根文化",江湖绿林气息浓厚,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如是而已矣"l4."忠"则属于"主流文化",为目为民的庙堂庄严之气颇丰.而对于"侠以武犯禁"的"江湖"历来与"欲灭之而后快" 的"庙堂"是水火不相容的,明代武侠小说怎样才能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呢?张火庆先生在《从自我的抒解到人问的关怀》一文中给予了精妙的论述:由侠义传统的起源及其特性,可知中国历代政府对于不论是个人的以武犯禁,或集体的武装叛乱, 往往加以禁绝,或者予以压制,表现了侠与法的不相容受,但小说家顺应着侠义存在的事实及效用,设法消解这种对抗,一方面赞扬侠义的正面意义,一方面则揭示出更高的理想,经由某个集团领导的劝导,或某位清官的感诱,而化除侠者好勇斗狠的意气,使之纳入合法化的途径,并以"忠义"为标榜,转化其心志,而终于臣服于朝廷正统.由此看来,代表着明代武侠小说最高成就的《水浒传》,从"侠"的角度来说,《水浒传》中的好汉们把太史公的侠义精神践行到了巅峰,有如鲁智深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拳打"镇关西",搭救金氏父女;蔑视权贵,藐视王法,仗义救林冲;无视神权,率性而为,做了和尚依然吃肉喝酒,醉打金刚,大闹佛堂.鲁智深在斗争中守信重诺,舍身救人.或如林冲和武松面对强大的仇人不退缩,不畏惧,赔上身家性命也要报仇雪恨.或如柴大官人舍弃钱财,救人于危厄等等.这些好汉们怜贫劫富,同情劳苦大众;惩奸除恶,勇于自我牺牲;朋友之托,重信守义,其言必行,行必果;铲除不平,不图回报;扶助弱小,一掷千金.这充分体现了这些好汉们为了实现侠义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正在努力地践行着行为准则,其高标独立,天马行空的古代侠客的人格魅力也非常耀眼.然而,随着忠君爱国思想的不断渗透,大众的王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蔑视王法的古代侠义思想面临着强大的主流意识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侠义思想要想继续存在,就必须要进行自我的解构和整合,从而产生异变:一方『西f占代侠义思想与主流意识相融,既要彰显古代侠中的"义",又要体现主流意识中的"忠",形成"义"和"忠"的合流,即忠义侠;另一方面,在君昏臣贤的情况下,古代侠义思想依然无法抗衡主流意识,也只有退而求其次寻求与贤臣的合作,在贤臣的操控下,实现"义"的最大延伸,即公案武侠.从这个异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古代侠义思想的内在结构不但缓解了"义"和"忠"对立矛盾,而且迫使"义"向"忠"无限制的靠拢,最终实现侠客"义"的人格向英雄"忠"的人格的蜕变.《水浒传》中的宋江,在"忠"和"义"之问摇摆不定,当对朝廷的"忠"大于对民众的"义"时,他亲自导演了一出英雄末路的悲剧.阮氏三雄一生旨在"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l4_1%,这就难怪英雄们总是在大讲特讲忠义,只有既"忠"且"义"的侠客,才能凭借"明主"实现"平生志"(即建功立业),位极人臣.总之,明代的忠义武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代侠义思想的反拨和背离.一方面,在侠客"义"的前面加上"忠",就等于在侠客的脖子上套上了枷锁,使侠客的行为变得规.129?第30卷第5期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矩,形象变得委琐,独立人格缺失;另一方面,历史趋势使然,主流意识与古代侠义思想不断地碰撞和磨合,势必会产生出一种"非马非驴"的东西.实际上这种反拨和背离,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侠义的忠义化和侠客的英雄化,使得侠以武犯禁进一步弱化,"一朝正义在手,便可随便杀人,伤及无辜也在所难免"的暴力倾向和嗜血渴望得到制衡,侠客们的行为越来越合理化和王法化,规矩起来的"江湖"或"庙堂",至少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因此,可以说《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是传统侠义精神和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的产物,是"庙堂文化"对"江湖文化"的改造与整合,是侠客小我向英雄大我的蜕变,是"朋友之义,两肋插刀"向"为日为民,侠之大者"的推进.所以《水浒传》也称《忠义水浒传》.清代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三侠五义》,《施公案》等.这类武侠小说在清代武侠小说中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或是从艺术成就而言,以其压倒性的优势,而成为清代武侠小说的主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受社会,时代,大众心理等诸种因素影H向的结果.其中,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在迎合大众心理和契合大众审美需求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大众的青睐,从而形成了一股热流.从太史公奠定侠之精神起,魏晋的"豪侠"小说为一变,唐代的"游侠"小说又为一变,经过宋之积累,至明代"忠义侠"小说的出现,也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到了清代时期,武侠小说无疑又到了该变革的时期了,侠义公案小说是这一时期武侠小说变革的结果,并迅速大量涌现.这类武侠小说的大量涌现是有社会原因的.大家都知道,清朝吏治腐败,内忧外患,列强人侵,再加上频繁的内战,致使民无聊生,国家衰微,使国人对前途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产生莫大的恐.在这种情况下,劳苦大众只有把自己境遇的改善寄托于侠, 侠不会令人失望,它本身就是以"救人以困厄"为最高宗旨的.所以武侠文学中的侠"是人民盼望大救星的文化心理的最后迷梦:第一个迷梦是神仙,第二个是明君,第三个是清官,第四个便是侠客.神仙见不到,明君,清官不常有,于是人们便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侠.侠不会让人失望,因为他本身就是传奇的,虚构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根本就是虚拟的心理满足,它为生于不幸之中的民众提供了一种幻想.130.的世界,让他们得以暂时的,虚拟的精神避难".由此看来,武侠小说正是弱者心态的产物,是民众在痛苦无奈情况下的情感依托和心灵抚慰.在这一点上,武侠小说迎合了大众的社会心理.再者,清代公案小说在宋元"公案"的基础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并且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在创作主题上大体相似, 公案小说是惩奸除恶,武侠小说是打抱不平,都是以肃清人间蛀虫为目的,所以它们的合流就成为一种必然.在世人心中,劳苦大众所遭受到的一切不公平的待遇,都源于统治黑暗,吏治腐败,豪强掠夺,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清官和侠客太少,"清官+侠客"的吏治模式,一定能还大众一个饱暖的生活,一个清平的界,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同时,它们的合流也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对于大奸大恶和奸臣污吏,一方面他们侵害着国家机体, 另一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势必引起劳苦大众的愤怒,激起民变,动摇着封建阶级的统治,所以,最高统治层一定要除去他们,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清官在惩办这些奸臣污吏时,却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必须介入武功高强的侠客助其完成,借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仅此社会原因,就确定了侠义公案小说主流地位的不可动摇.清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在审美趋向上契合了民众的审美需求,因而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迅速得以流传.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大众与艺术在不断的"对话"中,逐步形成了东方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认知体系.比如,对美人迟暮的惋惜,对英雄末路的哀叹,对美好爱情的钦羡,对命运多舛的同情,对惩恶扬善的嘉许,这些特有的审美心理体验经过古老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已成为东方民族所界定的独特的审美取向,并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定势.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审美定势,盲目地进行创作,势必会遭到大众的排斥,只有顺应了民众的审美心理,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同和接受.其实,民众的审美心理定势说白了就是对大众文学巾的正义战胜邪恶,幸福多于苦难,欢乐大于悲哀,美强于丑的认同,这个建立在二元对立模式基础上的认同,恰恰一目了然地传达出了民众的价值评判标准和道德立场.例如在《三侠五义》中,以真宗,仁宗两位皇帝在位年问为时代背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暴露出国家的动荡,社会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恶霸的贪婪,对无以聊生的劳苦大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反映出了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方刚: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望和向往侠客铲除人问一切不公及邪恶的精神诉求,作品具有了极强的针对性.同时,还有清官形象,诸如包拯,八王等,侠客形象如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小侠艾虎,陷空岛五鼠,黑妖狐智化等,作品讲述的是社会动荡时期,这些侠客依附于清官与黑暗的社会对抗以及惩恶扬善的江湖故事,中问穿插了一些人物命运的抗争史,但最终他们帮助朝廷收服定军山,平叛陈起望,围剿襄阳王, 为朝廷平定叛乱,为百姓除强诛暴,实现了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再者,作品也展现出一种正义的力量,以民众为关注对象,以改变民众疾苦的遭遇为抗争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反对假恶丑.并且,作品在情节构筑上,人物成绝对的二元对立模式,这种模式还有强烈的指向性,即正义战胜邪恶,幸福多于苦难,欢乐大于悲哀,美强于丑.总之,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令人欣喜和向往的.这些叙事安排符合了中华民众传统的"团圆主义","脸谱主义"的审美取向,迎合了东方民族的审美心理.另外,武侠小说在叙事策略上也迎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定势,"作品遵循了叙事学的基本规律: 在情节上一方面摄人心魄,令读者热血沸腾,激发读者欲知结局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又是峰回路转,曲折多变,一再延续读者欲望的满足.欲望满足的过程越是被延宕,读者内心的复仇欲望便越是强烈,最后获得的满足便越多,也便越取悦于大众".所以,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在调动民众的审美情趣,迎合民众的审美心理方面是成功的.当然,不论是明代武侠的"侠与儒"的融合,还是清代武侠的"侠与法"的合流,它毕竟是社会特殊时期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和民众心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时期民众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评判标准,作为大众文学.,具备了它该履行的社会功效.但其传统侠义精神的缺失,侠客人格独立性的弱化,使得其中的侠客被扣上"清官家奴"的帽子而遭到世人的鄙视.总之,古代武侠小说是以歌颂侠客义士惩奸锄恶,扶弱扬善,打富济贫,施仁行义等行为为主要描写对象.学术界一般称古代武侠小说是广义的武侠小说,然而它为后来出现的严格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4]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5]刘岱总.意象的流变[M]//中国文化新论?文学篇. 北京:三联书店,1992.[6]陈墨.武侠电影漫谈[J].中国电影艺术,1999,(2):7O一74..[7]李军辉.论20世纪中国武侠文学热的内在动因[J].信阳师范学院.2006,(5):104—106.''ChivalryandConfucianism¨ofIntegrationto''ChivalryandLaw"Confluence——"WaterMargin"to"SanXiaWuYi"FANGGang(SchoolofContinuingEducation,XinyangNormalUniversity,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Theappearanceofthemartialartsnovel"WaterMargin"intheMingDynastycreats amajorturningpointinmartialartsno—vels,martialartsnovelsofthisperiodistooShigongXiaYiinsuccessionbasedonthespirit,but alsohaditsdeconstructionandre—integration,togetherwiththe''loyalty"ofthinking,SOinthisperiodmartialartsmartialartsev olutionofloyalty,thatis,"ChivalryandConfucianism"integration.TheappearanceofchivalricnovelsinQingDynasty,suchas" SanXiaWuYi"makesachangetookplaceinmartialartsnovels,thatchivalricfictionanddetectivenovelsoftheconfluence,thefor mationofacleangovernmentsettlealawsuit.ZhuXianoveladjuvanttoanewmodel,whichisthe"ChivalryDetectiveStories",and realizethetruemeaningofthe"Chiv—alryandtheLaw"confluence. Keywords:"WaterMargin":"SanXiaWuYi.';xiaandConfucianism;chivalryandthelaw (责任编辑:韩大强)131?。
侠义公案小说基本知识及代表作简析
侠义公案小说基本知识及代表作简析一)名称:它是近代初期兴起的一种重要小说类型,为中国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的合流,代表作是《三侠五义》、《小五义》等。
二)侠义公案小说的基本趋向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承受着文化专制政策与商业媚俗倾向的双重负荷。
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是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突出现象。
1.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将侠客与清官统而为一,将其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之中。
2.江湖义气被恋主情结所取代。
侠客精神中重然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的江湖义气趋于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趋于强化,发展成为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
3.从绝情泯欲到儿女英雄。
古侠客大都摈弃女色,此文类开其后武侠而兼言情小说的风气。
三)其演变轨迹1.侠义小说:《荡寇志》《儿女英雄传》2.公案小说:《彭公案》《龙图耳录》3.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4.分化:①侦探小说《霍桑探案》②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荡寇志》1.写作意图: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2.思想内容:●官逼民反→忠君保皇●英雄悲剧→罪有应得●对人物形象的非简单化歪曲3.近代色彩的军事武器:奔雷车→ 坦克沉螺舟→ 潜水艇飞天神雷→ 火箭炮火鸦→ 手榴弹4.艺术特色:1)继承《水浒传》的艺术手法而又有所创新。
鲁迅语:书中造事行文,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
★宋朝→晚清★结局:《水浒传》=接受招安《后水浒传》(陈忱)=海外乌托邦《荡寇志》=斩草除根★骇人的颠覆力量、强大的结拜义气、全然的反叛皇权★战阵的精彩描写。
2)语言流利精炼、富有节奏感,使用口语、俗语等3)描写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儿女英雄传》一、作品分析一)仿效《红楼梦》《红》抒情追忆,潜含着人生无常的反思。
《儿》对现世荣耀之礼赞,信仰否极泰来的古训。
二)世俗生活的两种理想1. 儿女柔情+英雄侠义2. 道德规范升华为想象的统一。
“互补的对立”——相互转换三)女侠的雌伏1.想象的两极快意恩仇的侠女——温柔恭顺的贤妻①能仁寺杀凶—侠义豪情②“金玉”对话—彻悟婚缘2.“蜕变”过程①“英雄” “儿女”之义——美德与行动的源泉②道德真谛的获得——内心煎熬与虔诚修炼③“女性”的现身说法——如何改头换面、再造新我④“侠”之对应——“女性”革命者3.微妙的叙事线索女侠是建构新女性的第一步。
【精选】《荡寇志》和《水浒传》殊途同归
《荡寇志》和《水浒传》殊途同归刘胜岭(铜川市印台区城关小学陕西铜川 707007)[内容提要]《荡寇志》和《水浒全传》的立意相反而结局却大同小异。
两书中的主人公均有不同程度的奴性,但宋江在两部书中均被塑造为自私自利的奸滑小人的典型;《荡寇志》中的陈希真却是为国为民,不图名利的大英雄形像。
两部书都成功地刻画了英雄群像,又都以荡平梁山作结,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关键词]殊途同归、黑白两道、言行不一、不伦不类、锦衣还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功成身退。
引言近来,刘心武教授因评红楼创“秦学”,被一些红学专家群起而攻之。
一部《红楼梦》,它的博大精深创中国古代文学之巅是大家公认的。
那么,读者评论者中,有谁是作者的同龄、同窗或同宗呢?又有谁能够充分肯定自己所读是曹雪芹的原作呢?又有谁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参悟透彻而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吻合了呢?作为一部名著的研究评论,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若只能发出一两种声音,才实属不正常。
我们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人说话。
不应该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就断言为“魔教”,而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真就成了不刊之论、千古绝唱而不是胡说八道或“独说霸道”吗?像刘心武先生如此著名的作家、教授,方不能涉足红学研究,真有点不准阿Q姓赵的味道,无名小辈还有谁敢妄谈名著呢?[作者简介]刘胜岭(1977~),山东菏泽人,男,教师。
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
尽管国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习惯把历代的书中人物与所发表评论的作者,均先据自己的好恶进行对照,结论是非友即敌。
一旦发现这个“敌”,便不遗余力的将其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脚。
刘心武先生也没有幸免。
不过,我在读《水浒全传》与《荡寇志》的比较中就有点浅见,也可能被某些人视为胡说八道或异端邪说,甚至惹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但本人自以为初读有感,所发不成熟的一家之言,完全依据两部大书的客观描写,由此不吐不快:《荡寇志》是多年的禁书,谁敢把它与《水浒传》相提并论,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荡寇志》的接受演变
《荡寇志》的接受演变
谢孔伟;陆思远
【期刊名称】《菏泽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9)006
【摘要】《荡寇志》是对《水浒传》的逆向接受,这决定了《荡寇志》的接受与《水浒传》的命运密不可分.晚清时期,《宣和谱》的出现为《荡寇志》做了前驱,一批文人读者力图从传统的道德观和政治观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于是便否定"诲盗"的《水浒》,同时肯定"反水浒"的《荡寇志》.二十世纪的《荡寇志》接受一直伴着《水浒传》的命运起伏跌宕.二十一世纪以来,思想的自由使《荡寇志》的接受
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出现的网络续作,体现的则是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荡
寇志》的接受.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谢孔伟;陆思远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盗与合法侠:《水浒传》"忠义之侠"之近代接受——以《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为例 [J], 汪丽丽;张昌涛
2.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荡寇志”条献疑一则 [J], 赵海涛
3.从武器革新与道教信仰的矛盾看《荡寇志》的预言性 [J], 毛欣然
4.从武器革新与道教信仰的矛盾看《荡寇志》的预言性 [J], 毛欣然
5.《荡寇志》是《水浒》作者观点的再现——《水浒传》与《荡寇志》的比较 [J], 欧阳见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浒传》中的义贼与黑社会》
《水浒传》中的义贼与黑社会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为主线,展示了一系列英雄豪杰的故事。
其中,有一部分角色被描述为"义贼",他们在剧情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类似现实世界中黑社会的组织。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的义贼和黑社会的相似之处,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
义贼与黑社会的定义义贼:在《水浒传》中,指那些具有正义感、反抗压迫、保护弱势群体的人物,他们采取非法手段以帮助民众或实现个人目标。
黑社会:指现实世界中以非法手段从事犯罪活动、垄断利益并行使私下权力的组织。
相似之处组织形式相似在《水浒传》中,义贼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结构。
宋江作为领导者,在梁山泊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并拥有一支庞大的部队和各种专业技能的成员。
类似地,黑社会也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层级制度和团体行动来实现组织协作。
利益交换与权力争夺义贼们在《水浒传》中常常通过利益交换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组织。
他们帮助民众解决问题,得到民众的支持与信任,进而获得财富和资源。
这与黑社会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交换非常相似。
同时,《水浒传》中也描写了义贼之间的权力争夺和阶级斗争情节,与黑社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权力争夺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隐秘性与合作默契义贼们通常操纵着隐藏于普通人背后的力量,在暗处开展活动。
他们必须保持隐秘性以避免受到法律等渠道追捕或扰乱其行动节奏。
黑社会组织也具有类似特点,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对外具有高度保密性。
不同之处做事目标不同虽然义贼和黑社会在某些方面相似,但他们的行为目标有明显区别。
义贼追求的是痛斥时弊、保护民众利益和救济苍生等正义事业,而黑社会主要以违法活动为目标,走向非法利益获取。
受社会评价不同由于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水浒传》中的义贼往往被一部分人称赞为英雄,他们的形象充满了正面价值观。
而黑社会则被广大人民视为社会毒瘤、破坏社会稳定与秩序者。
时代背景差异《水浒传》是宋朝末年描写农民起义时期的作品,而黑社会则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产物。
《荡寇志》和《水浒传》殊途同归
《荡寇志》和《水浒传》殊途同归刘胜岭(铜川市印台区城关小学陕西铜川 707007)[内容提要]《荡寇志》和《水浒全传》的立意相反而结局却大同小异。
两书中的主人公均有不同程度的奴性,但宋江在两部书中均被塑造为自私自利的奸滑小人的典型;《荡寇志》中的陈希真却是为国为民,不图名利的大英雄形像。
两部书都成功地刻画了英雄群像,又都以荡平梁山作结,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关键词]殊途同归、黑白两道、言行不一、不伦不类、锦衣还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功成身退。
引言近来,刘心武教授因评红楼创“秦学”,被一些红学专家群起而攻之。
一部《红楼梦》,它的博大精深创中国古代文学之巅是大家公认的。
那么,读者评论者中,有谁是作者的同龄、同窗或同宗呢?又有谁能够充分肯定自己所读是曹雪芹的原作呢?又有谁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参悟透彻而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吻合了呢?作为一部名著的研究评论,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若只能发出一两种声音,才实属不正常。
我们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人说话。
不应该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就断言为“魔教”,而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真就成了不刊之论、千古绝唱而不是胡说八道或“独说霸道”吗?像刘心武先生如此著名的作家、教授,方不能涉足红学研究,真有点不准阿Q姓赵的味道,无名小辈还有谁敢妄谈名著呢?[作者简介]刘胜岭(1977~),山东菏泽人,男,教师。
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
尽管国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习惯把历代的书中人物与所发表评论的作者,均先据自己的好恶进行对照,结论是非友即敌。
一旦发现这个“敌”,便不遗余力的将其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脚。
刘心武先生也没有幸免。
不过,我在读《水浒全传》与《荡寇志》的比较中就有点浅见,也可能被某些人视为胡说八道或异端邪说,甚至惹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但本人自以为初读有感,所发不成熟的一家之言,完全依据两部大书的客观描写,由此不吐不快:《荡寇志》是多年的禁书,谁敢把它与《水浒传》相提并论,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水浒传忠义与侠义的代表作
水浒传忠义与侠义的代表作《水浒传》:忠义与侠义的代表作《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所展现的忠义与侠义,以及这两个价值观对整个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忠义作为重要的价值观在《水浒传》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水浒英雄们顶天立地,以忠诚为准则,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忠义精神。
首先,忠义在登场人物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例如,宋江作为首领,他坚守对朝廷的忠诚,并为了救火被误解而入官司,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其次,忠义也可以从水浒英雄们对朋友家人的承诺中得以体现。
他们忠于友谊,守护亲人,忍辱负重,舍小家为大家,形成了充满爱与责任的人际关系。
最后,水浒英雄们对于义薄云天的信念,使他们能够一往无前地向目标迈进,为正义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同时,《水浒传》也向我们展示了侠义精神的伟大。
侠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塑造得淋漓尽致。
首先,侠义体现在水浒英雄们对于弱者的保护与帮助上。
他们从小百姓们受到压迫和欺凌的场景中走来,身负侠义之名,立志打倒不公与邪恶,为人民谋取福祉。
其次,侠义还体现在水浒英雄们对于正义的追求上。
他们厌恶朝廷的贪官污吏,选择了“遁入无人山”的生活,成立了反贪反污的团体,代表着人民的愿望。
最后,侠义也体现在水浒英雄们的助人为乐之心上。
他们从不图回报,总是想尽办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们希望与温暖。
忠义与侠义是《水浒传》整个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的关键元素。
正是这两个价值观的引导下,故事才能更加引人入胜,人物才能更加立体饱满。
同时,忠义与侠义也是该作品具有普世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仅是古代,就连现代社会也需要忠义与侠义的力量。
通过阅读《水浒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忠诚、信任和友情等美好的品质,也可以从中汲取了弘扬正义、拯救弱者的勇气与智慧。
总结而言,《水浒传》作为一部忠义与侠义的代表作,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它通过英雄们的奋斗,描绘了忠诚与信义的美德,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忠义与侠义的伟大。
理解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
理解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描写义盗精神的经典之作。
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分析,来探讨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
一、山寨的形成与义盗精神的体现在《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山寨是以宋江为核心的一群被冤屈的好汉们自愿聚集而成,形成了一个庞大且有组织的反抗力量。
梁山泊的形成离不开对贪官污吏的负面情绪和对正义的追求。
整个梁山泊的形成和运作过程中,正义、公平、仁爱等价值观是义盗精神的核心所在。
二、梁山好汉的形象与义盗精神的表现《水浒传》中有许多优秀的梁山好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义盗精神。
例如,宋江是一个忠诚正义的人物,他深受忠诚和义气的影响,追求为民除害、保家卫国的目标。
其他一些好汉们,如卢俊义、吴用、公孙胜等,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和操守,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对正义的追求与义盗精神的坚守。
三、主要故事情节中的义盗精神《水浒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也是对义盗精神的一种体现。
例如,晁盖被冤枉之后遭遇的艰难困苦,但他仍坚守着正义,最终加入梁山泊,成为了义盗的一员;武松与潘金莲的故事则表现了对邪恶势力的抵抗和正义的追求。
四、梁山泊的价值观与义盗精神梁山泊作为一个组织,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和准则。
这些价值观正是义盗精神的体现。
例如,不拿民脂民膏、重视乡村民众的利益、保护弱小、打击贪官污吏等。
这些准则在梁山好汉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得到了实践和体现。
五、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对我们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贪污腐败、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
水浒传提出了反抗贪污腐败的思想,对我们坚守正义和秉持为民除害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是对贪污腐败的抵抗和正义的追求。
通过对梁山好汉的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讲述以及梁山泊的价值观展示,水浒传深入阐述了这一精神内涵。
这种追求正义的精神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在现实生活中,以正义为准则,践行义盗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修改版——《水浒传》与《荡寇志》比较分析研究——谭乔予 (2)
本科生毕业论文“颂扬”与“贬谪”——《水浒传》与《荡寇志》宋江之比较诚信声明郑重申明:本人所提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文中除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或公开过的成果。
本人愿意承担此声明的责任和后果。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年月日摘要在我国小说史上,“草莽里的皇帝”——宋江在《水浒传》中,被塑造成“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几千年来作为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其彻底的忠君思想得到无数赞赏;然而,由于俞万春对《水浒传》持贬谪态度,致使《水浒传》的续书《荡寇志》的立场完全与《水浒传》对立,故而另辟蹊径地把这位可歌可泣、盖世无双的英雄人物进行了非常人般的丑化——土匪、强盗。
这种重塑充分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变迁以及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文笔。
因此,探讨宋江这一领袖人物在不同创作观念的作者笔下的不同表现与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宋江”;《荡寇志》;《水浒传》;“人物形象”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wilderness in the emperor" - Song Jiang in the "Water Margin", is portrayed "all-powerful" outstanding figur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a central figure in the novel the thorough royalism get countless admiration; however, due to relegation Yu Wanchun attitude to the "water Hu Zhuan". The "Water Margin" of the book "Dang" continued completely with the "Water Margin" opposition, so another way to put this, the best one in the whole world hero capable of evoking praises and tears are very human like, vilify the bandits and robbers. This remodeling fully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culture and the author's superb writing skills and writing style. Therefore, it is of certain research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Song Jiang's leader in different creative idea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 characters.Key words: "Song Jiang"; "the end"; "the Water Margin characters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I)一《荡寇志》、《水浒传》笔下的宋江对比 (1)(一)名副其实的英雄与阴险狡黠的强盗 (2)(二)扶危济困、救人水火的豪杰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土匪 (3)(三)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好汉与阳奉阴违的恶贼 (4)(四)“天时地利人和”的福星与天谴人怨的灾星 (6)二、两部小说对宋江的态度截然相反的原因之所在 (7)(一)从成书过程来看 (7)(二)从成书时代背景来看 (8)(三)从作者文化观念来看 (9)结语 (12)参考文献 (12)引言对于宋江形象的刻画,作者更倾向于赋予其智慧和有勇有谋的特征,使其人设被神化为一个英雄人物。
《水浒传》的义盗氛围与江湖伦理
《水浒传》的义盗氛围与江湖伦理1. 引言1.1 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施耐庵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拥有独特氛围的江湖世界。
在这个以义盗为主角的故事中,隐藏着深厚的江湖伦理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的义盗氛围以及其中凸显的江湖伦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水浒传》中的义盗氛围与江湖伦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宋江及其起义,以及忠义堂与盗匪团伙之间存在的联系;其次,我们会探讨水泊梁山作为一个集结地所形成的江湖规则;最后,我们将研究江湖人物对于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的认同与坚守。
1.3 目的通过对《水浒传》中义盗氛围与江湖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分析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并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 水浒传的义盗氛围2.1 宋江及其起义在《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中,首要出现的是宋江这一重要人物。
宋江原是一个身世不凡、正直忠诚的州县官员,但因为受到陷害和不公正对待,被迫加入了一个由盗匪组成的团伙。
宋江起义并领导了一群志士在梁山泊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在书中被称为“梁山好汉”。
2.2 忠义堂与盗匪团伙忠义堂是梁山泊中一个重要的机构,有着令人敬佩的志向和目标,并以忠诚和正义闻名于世。
虽然起初是以抵抗统治者不公待遇为目标,但随着许多怀揣报复心态或者受到社会不公平对待的人们加入进来,忠义堂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盗匪团伙。
2.3 水泊梁山的江湖规则在水泊梁山这个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的地方,存在着一套独特的江湖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以义气为重、尊重忠诚和信任、互相帮助和保护的准则。
在梁山泊中,人们不仅要有出色的武艺和军事能力,更需要符合江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水浒传的义盗氛围通过引入主人公宋江及其起义、描绘忠义堂与盗匪团伙的特点以及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水泊梁山江湖规则,形成了独特且深厚的情感连接。
这种氛围融合了尊重忠诚和信任,强调义气与互助共赢,在表达忍辱负重、坚守信仰和友谊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为整个故事注入了阳刚之气,并影响了后来江湖小说的写作风格与刻画方式。
《冲突与和谐的巨轮:《水浒传》中的义盗江湖与世道人心》
冲突与和谐的巨轮:《水浒传》中的义盗江湖与世道人心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108位共同反抗压迫者的英雄形象。
这部作品充满了冲突和和谐的要素,展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世道人心以及义盗江湖之间的复杂关系。
义盗江湖的冲突与结构瞎子武松与西门庆之间的仇恨瞎子武松是《水浒传》中重要的主角之一,他与西门庆之间产生了深刻的仇恨。
这场冲突展示了权力、欲望和家族荣誉观念在江湖上不断碰撞、对抗的局面。
方腊与晁盖团伙之间的矛盾方腊是一个有品德原则并希望通过正当手段为民除害的人物,而晁盖团伙则借助暴力手段来对抗压迫者。
这种不同立场和方法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梁山泊与各路英雄的争斗梁山泊是水浒中的义盗集结地,各种英雄人物汇聚在此。
然而,由于背景、经历和动机不同,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内部冲突。
这种冲突进一步展现了江湖世界的复杂性。
世道人心的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水浒传》通过描绘贫苦百姓受压迫和欺辱的情景,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义盗江湖可以被视为底层人民对抗权贵阶级的力量象征。
道德观念与法治之间的冲突《水浒传》中涉及到大量有矛盾性的行为,包括杀戮、劫富济贫等。
这引发了关于道德观念和法治原则之间关系的讨论,在江湖中严峻对立。
义盗江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水浒传》中展示了义盗江湖对当时社会秩序产生影响。
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违背法律,但他们也通过伸张正义和曝光腐败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
结论《水浒传》呈现了一个冲突与和谐交织的江湖世界。
通过揭示江湖义盗之间的冲突,以及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贫困,作品展示了那个时代世道人心的复杂性。
同时,它也引发了对道德观念与法治关系以及义盗江湖对社会秩序影响的思考。
《水浒传》在整体结构上巧妙地展示了冲突与和谐之间的关系,并且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人类道德、权力和社会正义等主题的平台。
中国古代侠义公案小说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侠义公案小说四大名著中国古代侠义公案小说四大名著《七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一部长篇侠义公案小说。
由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
小说以北宋仁宗时龙图阁大学士包公断案为背景,集中描写了“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等一批劫富济贫、扶危济困、忠心为国的豪杰义士。
全书情节曲折,结构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被鲁迅誉为“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
《小五义》是我国著名公案侠义小说之一,是《三侠五义》的续书,根据清朝末年民间艺人石玉昆的说书旧本润色而成。
叙述为剪除叛逆的襄阳王赵玉,锦毛鼠白玉堂独闯铜网阵遇害。
此后,其余义士亦渐衰老。
他们的后辈徐良、白芸生、卢珍、韩天锦为共破铜网阵,在赴襄阳的途中凑集于客栈,与小侠艾虎,共结为“小五义”,并沿途诛锄豪强,齐集武昌,在蒋平、魏真等率领下,攻进铜网阵,在阵中遇以险情。
故事曲折,情节纷繁。
《施公案》主要描写施仕伦出任江都县令、顺天府尹时的断案以及与贪官污吏、权豪势要、强盗凶寇斗争以及偶来的侠客行侠等精彩内容。
小说中心人物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字文贤,清汉军镶黄旗人,曾任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传。
小说中的主要侠客形象黄天霸塑造得十分光彩,后来成为戏曲中长演不衰的舞台形象。
彭公,是我国古代的清官之一,为广大人民广为传颂。
他断案的故事也留传千古而不衰,他断过的案,大到人命关天,小到鸡毛蒜皮断过之后时人无不怕手称快,至今人们还不忘这位“包青天”。
《彭公案》以彭朋出知三河县、升绍兴知府、擢河南巡抚、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叙述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除盗平叛的故事,结局无非是清官邀得圣宠,侠客受到奖赏。
修改版——《水浒传》与《荡寇志》比较分析研究——谭乔予 (2)
本科生毕业论文“颂扬”与“贬谪”——《水浒传》与《荡寇志》宋江之比较诚信声明郑重申明:本人所提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文中除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或公开过的成果。
本人愿意承担此声明的责任和后果。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年月日摘要在我国小说史上,“草莽里的皇帝”——宋江在《水浒传》中,被塑造成“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几千年来作为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其彻底的忠君思想得到无数赞赏;然而,由于俞万春对《水浒传》持贬谪态度,致使《水浒传》的续书《荡寇志》的立场完全与《水浒传》对立,故而另辟蹊径地把这位可歌可泣、盖世无双的英雄人物进行了非常人般的丑化——土匪、强盗。
这种重塑充分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变迁以及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文笔。
因此,探讨宋江这一领袖人物在不同创作观念的作者笔下的不同表现与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宋江”;《荡寇志》;《水浒传》;“人物形象”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wilderness in the emperor" - Song Jiang in the "Water Margin", is portrayed "all-powerful" outstanding figur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a central figure in the novel the thorough royalism get countless admiration; however, due to relegation Yu Wanchun attitude to the "water Hu Zhuan". The "Water Margin" of the book "Dang" continued completely with the "Water Margin" opposition, so another way to put this, the best one in the whole world hero capable of evoking praises and tears are very human like, vilify the bandits and robbers. This remodeling fully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culture and the author's superb writing skills and writing style. Therefore, it is of certain research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Song Jiang's leader in different creative idea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 characters.Key words: "Song Jiang"; "the end"; "the Water Margin characters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I)一《荡寇志》、《水浒传》笔下的宋江对比 (1)(一)名副其实的英雄与阴险狡黠的强盗 (2)(二)扶危济困、救人水火的豪杰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土匪 (3)(三)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好汉与阳奉阴违的恶贼 (4)(四)“天时地利人和”的福星与天谴人怨的灾星 (6)二、两部小说对宋江的态度截然相反的原因之所在 (7)(一)从成书过程来看 (7)(二)从成书时代背景来看 (8)(三)从作者文化观念来看 (9)结语 (12)参考文献 (12)引言对于宋江形象的刻画,作者更倾向于赋予其智慧和有勇有谋的特征,使其人设被神化为一个英雄人物。
水浒传中的侠与盗
水浒传中的侠与盗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带领石勇等水浒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梁山泊的抗金斗争历程。
而在这些好汉之中,既有正气凛然的侠义之士,也有窃贼和盗匪。
本文将从水浒传中的侠与盗两个角色入手,探讨他们的形象刻画、行动逻辑以及对社会影响。
一、侠义之士:正气凛然在水浒传中,侠义之士凭借正直、勇敢和正义感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通常以保护弱小,打击压迫者为己任。
其中,宋江是一位具有崇高使命感和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
他率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汉,为社会正义奋斗。
比如,在梁山泊的整个组织中,他一直将救助性命将亡者、惩治坏人作为首要任务,具有盛大快意恩仇的正义之举。
另一位代表性的侠义之士是林冲。
他具有忠诚、正直和勇敢的品质,同时重视义气和友情。
林冲的身上体现了大义凛然的精神,他为了帮助同伴李逵而放弃了逃亡的机会,宁愿面对鞭刑。
这些侠义之士们,以崇高的道德为标准,秉持着保卫正义、救济苍生的信念,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形象。
二、窃贼与盗匪:似侠实盗然而,水浒传中也存在一些窃贼与盗匪角色,他们打着侠盗的旗号,制造混乱。
盗匪中的代表人物扈三娘,她以聪明机智和变相智取为手段,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虽然她在利益追求上有时与盗匪不同,但她仍然以非法获取财富为目标,违背了侠义精神。
水浒传中的侠盗矛盾体现在张顺身上。
张顺初登场时是一个窃贼,但在后来的情节中,他为了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决定加入梁山泊。
尽管他曾经是个小偷,但他的内心中有着一份对正义的渴望和侠义精神的追求,他愿意为义气而奋斗。
这种复杂的角色形象使得读者在评判他时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与思考。
三、侠义与盗匪的对比与冲突水浒传中的侠与盗两种角色形象在剧情中频繁碰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冲突。
梁山泊这个庞大的英雄集团,同时聚集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
他们在社会地位、行动方式以及与正义的关系上存在差异。
一方面,正统的侠盗代表石勇等人,以义气和正义感为基准,对抗不义和压迫。
他们英勇无畏,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对于正义的追求。
《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与社会阶级困境
水浒传中的义盗精神与社会阶级困境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带领一群被官府迫害的人组成的梁山泊义军在大宋末年的抗争历程。
作为一部以武林英雄为主题的小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关于义盗精神和社会阶级困境的探讨。
义盗精神1.对抗不公:《水浒传》中的梁山泊义军是被贪官污吏逼得无路可走的人们,他们反抗不公正的统治和压迫。
他们以武力为手段,秉持着保护弱者、惩治恶势力、扶持正义的信念行动。
2.忠诚友情:梁山泊义军内部建立了严密纪律和团结互助的体系,忠诚和友情是这个体系中核心价值之一。
其中包括李逵、鲁智深等角色通过对义士之间兄弟情谊描写表现出来。
社会阶级困境1.弱肉强食的社会:《水浒传》中描绘了大宋末年的腐败统治和社会阶级固化的现象。
贪官污吏掌权,欺压百姓,导致无辜受害者走上犯罪道路,形成恶性循环。
2.民众的无助与无声抗议:因统治者腐败而导致农民生计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但他们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济与保护。
这使得他们渐渐失去对体制正义感和归属感,进而投身梁山泊义军,在反抗中找到一种出口。
义盗精神与社会阶级困境之间的关系《水浒传》通过展示义盗精神与社会阶级困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让读者思考个体行动如何在一个不公正社会中寻求正义。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以上问题对于社会秩序稳定性和人心向背产生的影响。
1.彰显阶级矛盾:书中揭示了地主和豪绅对农民的剥削,贪官污吏对庶民的欺压。
这种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公导致了梁山泊义军的形成。
2.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那些被迫走上不法之路的角色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选择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
3.社会改革的思考:通过描绘义盗精神,小说间接呼吁社会改革,提出了治理者应当正视阶级困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结论《水浒传》中展现了义盗精神与社会阶级困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小说通过塑造逼迫无辜者为非作歹、并在反抗中寻求正义与真相的形象,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水浒传中的义盗文化与社会反抗
水浒传中的义盗文化与社会反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浒传》以其独特的题材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备受瞩目。
作为一部以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为主角的史诗小说,《水浒传》不仅描绘了官府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还探讨了义盗文化与社会反抗的关系。
本文将着重探讨《水浒传》中的义盗文化以及对社会反抗的影响。
义盗文化是《水浒传》的核心元素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群被逼上梁山的英雄豪杰,他们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对社会的不满和不公正感到愤怒。
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视为对社会不正义的抗争,以此维护正义和公平。
宋江等人以梁山泊为根据地,组织起一支势力庞大的义军,开始对抗官府及其代表的不义之徒。
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反抗的不只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还体现了一种特有的义盗文化。
这种文化通过对义盗形象的塑造和赞美,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小说中以宋江为代表的英雄形象,赋予了他们奇勇无比的武艺和忠诚的品质,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榜样。
这种塑造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情感上与这些义盗产生共鸣,为他们的行为感到自豪。
而这种义盗文化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反抗的方式和效果。
在《水浒传》中,梁山泊的义军不仅凭借武力与官府对抗,还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积极与官府进行博弈斗争。
他们不断联合其他反抗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对抗封建统治的势头。
义盗的存在和行动使得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能够凝聚起来,形成了庞大的社会反抗力量。
然而,《水浒传》中的义盗文化与社会反抗并非一味被赞美和美化。
小说中也描绘了他们的冲突和矛盾。
梁山泊义军内部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势力和个人利益,这使得他们在行动中经常发生争斗和内讧。
这种内部冲突不仅削弱了梁山泊的实力,也显示了一个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在反抗中如何统一目标和集中力量。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下社会阶级和地位的固化问题。
书中的水泊梁山被贵族和地主居民视为不法之地,而义军和受压迫的农民则寄希望于梁山泊成为他们摆脱苦难的出路。
从《水浒传》到《荡寇志》看宋江性格的演变
从《水浒传》到《荡寇志》看宋江性格的演变邵庆元长春建筑学院摘要:宋江是北宋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
施耐庵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水浒传》,把宋江演绎成“忠义”两全、讲“孝道”的英雄人物,一个理想式的道德楷模,但其结局却是悲剧性的。
《水浒传》续书——俞万春的《荡寇志》则一反原著,把宋江刻画成不忠不义的贼寇,自私自利的虚伪小人,给宋江安排被荡除的结局。
本文通过《水浒传》和《荡寇志》的比较,力图从统观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宋江性格变化,并从成书过程、时代背景、作者的文化观念等方面,探索宋江性格的演变的原因。
指出宋江形象无论在传播过程还是读者的接受上《水浒传》都比《荡寇志》都有着更强的广泛性。
关键词:水浒传;荡寇志;宋江性格;演变Abstract:sung riv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s the real historical figures.On the basis of folklore shy naih-an write on the marsh,deduce the sung river into"loyalty"and"filial piety"speak be a hero,an ideal type of moral models,but the outcome is tragic.The marsh renew the book-YuWanChun"dang kou zhi written"against the original,sung river is represented asinfidelity does not just pathetic,selfish hypocrisy a mean person,to the end of the DangChu arrangement was sung river.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arsh and"dang kou zhi written" comparison,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to orthodoxy and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sungriver personality changes,and writing process,from the author's culture background,idea,to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 sung river.Points out that in thepropagation of the image appears no matter or readers on the accept the marsh than the dangkou zhi written"has a stronger extensiveness.Keywords:marshes;Dang kou zhi written;Sungriver character;evolution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它的观念和目的。
水浒传荡寇志的主要内容
水浒传荡寇志的主要内容《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其中荡寇志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篇章,讲述了宋朝末年,四百多位好汉聚集在梁山泊山寨,从而挽救世道的故事。
荡寇志的主人公是宋江,他是一个忠于国家但由于遭受不公待遇而被迫逃亡的大将军。
在逃亡中,他结识了一群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好汉,决定与他们一起组成义军。
义军的主要任务是荡清朝廷不良官员和恶霸,维护民生和正义。
这些好汉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技能和能力。
有的擅长武艺,有的善于留言文书,有的懂得医术,也有的会开山劈石。
他们各尽所能,默契合作,不断壮大梁山泊,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成为江湖上独领风骚的一支队伍。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结交了知己,赢得了百姓的爱戴,逐渐与朝廷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朝廷领导者看到梁山泊队伍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以为他们想要造反,并派出了极其严厉的措施进行打压。
但这些好汉不畏强权,坚定信念,誓死守护梁山泊,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英雄气概。
最终,由于宋江等人的不懈努力,朝廷意识到梁山泊的实力无法撼动,为了消解矛盾,特赐予他们赦免,让梁山泊正式成为了宋朝的一支官方军队。
宋江等人也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最终目标,为民除害,重建天下。
荡寇志是《水浒传》中一个鲜明的篇章,它描绘了中国成吉思汗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民的生存状态,弘扬了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和正义观念。
小说中的各个角色各具特色,他们的存在让读者快速进入故事中,仿佛亲历其中。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从中获取到历史和文化的启示。
《水浒传》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部古代小说,讲述了一群好汉在梁山泊起义,挽救世道的故事。
当时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呢?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成立结束了元朝统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即“仁、义、诚、敬、礼、智、信、勇”。
这种思想强调个体的自律和体系的稳定,让人们对国家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水浒传明代小说的义盗传奇与英雄气概
水浒传明代小说的义盗传奇与英雄气概《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明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义盗传奇和英雄气概而广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明代小说的背景出发,分析《水浒传》中的义盗传奇以及延续的英雄气概。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艺繁荣的时期,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流派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史事的关注逐渐淡化,而对于一些志怪奇闻以及侠义精神的追求更加强烈。
《水浒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小说通过故事中的义盗传奇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英雄世界,给人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水浒传》中的义盗传奇,指的是主要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侠义感和正义使命。
这些小说中的英雄们胸怀天下,不畏强权,为百姓谋福利,揭露社会黑暗面。
他们冲锋陷阵,率先垂范,面对艰难险阻,始终坚守自身的信念,追求正义与公平。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江梧桐山、林冲忠义堂等义盗们的事迹。
他们化身为拯救百姓、斩除国贼的英雄,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追捧。
与此同时,明代小说中的英雄气概也是《水浒传》的鲜明特点之一。
明代的小说作品普遍具有生动活泼、豪放洒脱的气息,这种气概在《水浒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无惧艰险,胆识过人,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
他们艰苦奋斗,有着勇猛无畏的品质,心怀世间冤枉,挫折无惧。
无论是面对同伴的磨难,还是面对敌人的压力,他们都能毫不示弱,以勇气和智慧克服困难。
小说中的英雄气概还体现在谋略与智慧上。
不同于以勇猛著称的武功,小说中的英雄们也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计谋。
他们善于运用计策,制定谋略,以小打大,以弱胜强。
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能够在与敌人的对抗中取得胜利,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危。
总体来说,水浒传明代小说的义盗传奇与英雄气概彰显了明代文学在曲折往复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它以强烈的侠义情怀和英雄气节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身上的侠义精神和英勇气概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词, 初见于韩非子的《 侠 一 最 五蠹 》 而 正 名 ,
初 的统 治者们 所尊 崇 并大 力提 倡 的程 朱 理学之 纲 常
于西 汉 司 马迁 的 《 记》 《 记》 史 。史 中太 史 公记 载 了历
史上 的卿相 之 侠 与 阊巷 之 侠 , 尤 重 后 者, “ 游 而 云 今 侠, 其行虽不轨 于正义, 然其 言必信, 行必果, 其 已诺 必 诚……而不矜其 能, 羞伐 其德, 盖亦有足 多者焉”14。 [15 ]8
乾三 朝 , 乾 隆朝 为最 烈 。 这 种 情 况 下 , 学 者 渐 而 在 “ 惴 惴 不保 者, 凡学 术之 所触 时讳 者, 不敢 相讲 习”6 l。 ] 俞 仲 华 生于 乾 隆末 年 , 主 要 生活 于 嘉庆 和道 光 年 但 问。 在封 建思 想严密 监控 之 下, 氏 自然不会 产 生生 俞 活于 晚 明 时代 的金 人瑞 式 “ 睨世俗 ” 思想 。 隆 睥 之 乾 后期, 整个 社会 贪污 腐化 成风 , 坤一 人之 家产 就抵 和
以 《 寇志》 《 荡 与 三侠 五 义》 例 为
汪丽 丽 ,张 昌涛
(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 州 2 3 1 1 52)
摘 要: 水浒传 是 中国侠 义小说之 集大成者, 上承古代 自由之侠 , 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 以后的 荡寇志 与 《 三侠 五义) )两部 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 受的基础上产 生的。但 由于 时代 背景 不 同, 它们对 《 浒传) 水 )中的 侠 义概念在继承 的基 础上 内涵 又有 所改变,( ( 荡寇志 将 ( 《 水浒传 》的 “ 义之侠”转变成为 “ ,而 三侠五 忠 盗” 义 将 水浒传》中的 “ 非法侠”转变成 了 “ 法侠”同时分析 了 荡寇志》中“ 合 , 侠”形象转 变的原 因及 三侠五 义
义性 。 俞 万春 《 寇志 》 《 荡 对 水浒 传》 接 受 之 ( 上层之 接受: 忠义之 侠 一 盗” 彻底转 变 一) “ 之
一
、
郭解 辈, 凭 古道热 肠 行侠 ; 人 多赋 予他 们 的侠 客 仅 唐
一
种 特 异 功 能— — 道 术 , 之 能 一 举 成 功 。 代 文 使 宋
先河, 改变 了侠义小说的读者流 向, 下层市民也开始 光 二 十 七 年 (8 7 , 1 4 ) 中间 凡 “ 易其 稿 ” 首 尾 历 时 三 ,
之 苦。 当然 , 一 思想 改 变 与 自南 宋 以后 , 其 是 明 这 尤
传》 相 径 庭 。 水 浒 传 》 大 《 中众 好 汉 上 梁 山前 多有 令
第2卷 第 1 7 期 2 1年 3 0 0 月
苏 州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S z o l g f u a i n o r a u h u Co l e o o e Ed c to
V . 7 NO. b1 2 1 M a. r.20 0 1
盗 与合 法 侠 : 水 浒 传》 忠 义 之侠 " 近 代 接 受 《 “ 之
点。 东汉 的班 固虽 然 接 受 司 马迁 的 影 响 , 其 著 作 在
《 书》 汉 中也 为游侠 作 传, 其对 “ ” 但 侠 之看 法 却 已与 司 马 迁 大相 径 庭 , 惜 乎 不 入 于 道 德 ”3 8 。 代 以 “ 0 汉 J 3 1 降 , 史 遂 不传 游 侠 。 正 中唐 安 史之 乱 以后, 中央 控 制
二、 三侠 五义》 《 浒传 》 《 对 水 之接 受
( 下层之 接 受: 非法侠 一 合 法侠” 一) “ 之转 变
早 在 战 国之 际, 非 就指 出侠 “ 韩 以武 犯 禁 ” 即 ,
林 徐 佩 珂 等 纷 纷 为之 作 序 , 南 京 、 州 、 江 的 而 苏 浙
官 员们 更 是 “ 以袖珍 板 刻 播 是 书 于 乡 邑间 , 急 以资 功 惩” s 0。 E 12 ] s
《 寇 志》 名 《 荡 又 结水 浒 》 作 者 俞万 春 , 仲 华, , 字 号忽来 道 人。 书草 创 于道 光六 年 ( 8 6 , 此 1 2 ) 写成 于道 2 年。 结水 浒》 接 续 的乃 是金 圣 叹之 “ 斩” 的 2 《 所 腰 后
七十回《 水浒传 》 另创七 十 回, 一 百四十 回。 , 凡 该 书 虽 名 之 日 《 水浒 》 但 其 旨意 却 和 《 浒 结 , 水
合 法 侠 盛行 的原 因。
关 键 词 : 浒传 》 荡 寇志 》 三 侠 五 义 忠 义 之侠 ; ; 法 侠 ; 法 侠 水 ; ; ; 盗 非 合 中 图 分 类 号 : I0 . 2 6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9 12 1)卜 02 —0 0 8 7 3 (0 00 0 3 3
并指 出 “ 侠 ) 时干 当之文 罔, 其 私 议 廉洁 退 让 , ( 虽 然 有 足称 者。 不虚立 , 不虚 附。 儿 名 士 ” 德 国接 受 美 学 理 论 家姚 斯 认 为, 文 学 史 是的关系 , 而产 生 于此 时 的 《 水 浒 传》 就 不 可 避 免 地 打 上 了这 种 思 想 的烙 印。 也 事
个 审 美 接受 与 审 美产 生 的过 程 ” , 么, 为文 学 J 那 作 现 象之 一 的 “ 之发 展 , 应 该是 一 个 为后 代读 者 侠” 也 不 断 根 据 自己新 的期 待 视 野 而 进 行 接 受、 变 、 改 创
作, 并满 足 时人 审美 需要 的过 程。 史也 证 明 了这一 历
苏卅【 教育学院学 报
第2 卷 7
人称 道 的侠义 之举 , 鲁智 深在 渭州 经 略府 时, 拳 如 三 打 死镇 关 西 郑 屠, 下 金 氏父 女 ; 东京 时 , 救 在 当豹 子 头 林冲 被 高 俅 陷 害, 又挺 身 而 出 , 闹野 猪 林 , 他 大 将
侠之 “ 助人 ” 风进 行 到底。 《 作 而 荡寇 志》 中几 乎丝毫
言小 说之侠 , 多沿袭 唐 人, 却 开 了 白话小 说之 侠 的 但 参 与 后代 侠 之创 造。 末 明初 施 耐 庵之 《 元 水浒 传 》 彻 底 改变 了古 侠 形象 , 将 忠义 思想 植入 了侠 士 形象 他
中, 使得 原 本 自由的 古 侠 一直 到近 代 受 尽 这 ~桎 梏
文炳那 贼 一个, 与无 为军 百姓 无干 。 % 且 “ 却 ” 而 他 ( 黄文炳 ) 既然 仁德 , 不可 害他 , 教天 下人 骂我 兄 亦 休 不仁, 众兄 弟去 时, 可分毫 侵害 百姓”49 显 然, 不 [5 ̄ 17 梁
山英 雄 是 不 同于 只 知 “ 凌 孤 弱恣 欲 自快” 踮的 侵 …H
得 上 当 时全 国岁 入 十 年 以上, “ 时外 省 疆 吏 亦 且 其
梁 山贼 人, 刻变 成 了“ 立 火焰 村 ” 至 于众 百姓 , , 竟是 “ 儿弃 女, 抛 自相 践 踏, 各逃 性命 , 声 震天 ”57 而 哭 [ 10 ]7
贼人 却 “ 了四五 车 的妇女 ”5引 旋 回梁 山。 载 l1凯 _ 但是 , 仔细 翻检 《 浒传 》 看 到 的却 是 梁 山好 汉l  ̄ 百 水 时, ' u l ' J 姓秋 毫无 犯。 江州 法场 晁盖 带领众 好 汉劫走 宋江 时,
力 日衰 , 藩镇 飞扬 跋 扈 , 唐人 身 受 其 苦 , 其 撰 写 侠 故 客 多为刺 客或 复仇者 , 裴铡 之 《 隐娘 》 皇 甫 氏之 如 聂 , 《 慎 思》 。 此 时 之 侠 又 多 不 同 于汉 代 的朱 家 、 崔 等 而
侠 士 忠义 观 也 终 于 开始 影 响后 代 的侠 义 小说 创 作。 清 代道 光 以后, 会 上 出现 了对 《 浒》 受貌 似 截 社 水 接 然 对立 的小 说 《 寇志 》 《 荡 和 三侠 五 义》 前 者沿 袭 金 , 人瑞 之 说 而 否定 《 浒 传》 水 中众 好 汉 的忠 义, 者 则 后 通过 弱化 侠 士们对 政府 的反抗性 来突 出和 强调 其忠
了 明代 , 水浒 传》 是将 侠之非 法性 推到 了极致 : 《 更 攻
城 陷 邑、 对抗 朝廷 , 然众侠 士 后来在 宋江 的倡 导下 虽
俞 氏于 《 结水 浒》 “ 施 耐庵 先 生 《 云: 缘 水浒 传 》
并不 以宋 江为忠 义。 位只 须看 他一 路笔 意, 一字 众 无 不描 写 宋 江 的奸 恶 。 儿 云 : 圣 叹先 生 批 得 明 明 ” 又 “ 白白: 忠于 何在 ? 于何在 ? 义 总而 言之 , 是忠义 必不 既 做 强盗 , 是 强 盗必 不 算 忠 义。 。 显 而 易 见 , 氏 既 ”。 儿 俞 是沿 着 金圣 叹之 于 《 水浒 传》 的观 点 一路走 过 来 的。 但其 观点 又不尽 同于金 人瑞。 于梁 山众 好汉 , 氏 关 金
发 的对 亡 明 的眷 念 , 代 统 治者 实行 鲁 迅先 生 所言 清
的 “ 炙 人 口” 脍 的文 字 狱 , 结合 禁 书 , 倡程 朱 理 且 提 学, 图 以此 来统 一思 想。 企 文字 狱 主要集 中于 康、 、 雍
找 不到 侠 之迹 象 , 山好汉 们 也 全数 变 成 了只 知打 梁 家 劫舍 、 恶不 作 的强 盗 。 谓 的 “ 乐 村” 无 所 安 一遇 到
绕着 《 水浒 传》 忠义 ” “ 二字 做 文章 : 贽对 《 李 水浒 传》 之 “ 义 ” 加称 颂 , 其 后 的金 圣 叹 却又 对前 人 的 忠 大 而 “ 义说 ” 全 否 定 , 忠 完 并腰 斩 了 《 浒传 》 “ 义 ” 水 。忠 与 否 成 了衡 量 《 浒传 》 部 巨著 的硬 性 标准 , 这 种 水 这 而
实 上, 水浒 传 》 《 中这种 强 调 纲 常 的忠 君 思想 随 处可
见, 不必 说 日 日盼望 招 安 的宋江 , 是 反抗性 极 强 的 便 阮 小五 , 也会 唱 出 “ 吏 赃 官都 杀 尽 , 心 报答 赵 官 酷 忠 家” 明 。 士 之 义 一 旦 与 忠君 思 想 结 合 , 铸 成 来 侠 便 了 《 浒传 》 “ 义” 水 之 忠 思想 。 明代 的文 人 们也 一 再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