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为例小汤山镇葫芦河村书记助理张帅人大换届选举,依法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各级政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全程参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人大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浅薄的总结了一些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1存在的问题1.1人户分离现象比较突出,为选举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小汤山镇位于北京市六环路外围,以“中国温泉之乡”而闻名,也曾于非典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此,小汤山镇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外来人口大量增加,本地农村大量的选民也开始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现象比较突出,而且流动性大,难以联系,再加上选民主动进行选民登记意识比较差,给选民登记、组织选举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造成漏登、重登的现象,参选率不易提高。
1.2部分选民和干部存在厌选情绪在与选民及村干部接触过程中了解到,部分选民和村干部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认为现在的选举不过是走形式,认为选举工作频繁,很费时间、精力,对选人大代表热情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因而在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持应付态度,观望等待,给选举工作带来了困难。
1.3选民登记过程中重登、漏登现象较严重在这次区、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选民登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登、漏登等现象,尤其是户口和工作单位不一致的选民重登现象相当严重,有个别单位的选民人数直到选举日前才确定下来,这为整个选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对策建议2.1科学划分选区,准确进行选民登记。
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是直接选举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按照依法、科学、便民原则进行。
应在坚持每一选区选1至2名代表的前提下,将分选区与代表资源的分布有机结合起来。
为充分保障选民的政治权利,对辖区户口进行一次认真摸底,弄清选民的底数,特别摸清人户分离数、外来务工人员数等情况。
论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
论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基层人大在代表与被代表的失衡问题上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和代表工作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也不能忽视在基层人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基层人大在代表与被代表的失衡问题上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1 基层人大选举制度不完善目前,基层人大选举主要依靠党委组织进行推荐和提名,这种方式难免引发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党委组织对候选人的选定具有较大影响力,个别地方可能出现“招党员、立干部”的现象,导致缺乏多元化参选机制。
其次,由于个别干部过多地涉足基层人大选举环节,可能使得真正能够代表广大民众利益的优秀候选人难以脱颖而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竞争公平的基层人大选举制度。
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如采用公开竞选机制,推动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选举进程,确保代表选举质量和效果。
1.2 基层人大在履职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作为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代表机构,基层人大应当充分了解民意并回应民众关切。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代表往往缺乏对外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这导致一些重要问题无法及时传递给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并得到解决。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推行“代表联系人制度”,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平台,让代表与被代表者能够直接沟通交流。
此外,在基层人大例会和其他重要活动中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公开听证环节,以增强代表与被代表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二、基层人大在提案审查和决策方面存在问题除了在代表与被代表的失衡问题上存在困境外,基层人大还在提案审查和决策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2.1 提案审查不到位基层人大代表的提案数量众多,但是其中一些提案缺乏实际操作性,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另外,由于缺乏具体可行性建议,这些提案难以引起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影响了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代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政策水平。
基层人大代表直选制度的问题与可能的路径
基层人大代表直选:制度的问题与可能的路径作者:金婕来源:《人大研究》2010年第09期制度实施是推动直接选举进步的真正力量。
只有当制度实施紧紧扎根于选民的政治需要,制度实施建立起一个良性的执行规则,忠实于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制度实施中我们不仅听到好的声音,更关注坏的声音时,选举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
约翰·密尔对代议制下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的利弊进行系统性比较时指出,虽然间接选举可以阻止民众感情的发泄,可以选出高于选民的选举人,容易作出正确的抉择,但是它不利于赋予选民以选举权的主要目的,即保障个人权利,不利于增进议员对选民的责任感,相反有利于为掌握最后选举权的少数人舞弊大开方便之门。
而直接选举能得到间接选举的所有好处,直接选举得不到的好处间接选举也得不到,且直接选举并没有间接选举的如上弊端[1]。
由此可见,直接选举是代议制下实现民主最大化的最佳选择,是最接近直接民主效果的一种公民参政模式,构成了有限民主的基础。
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由来已久,从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中对(乡)镇一级人大进行直接选举的规定,到1979年新选举法将直选扩大到县(区)级,以及后来在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0年五次修正案中对选区划分、候选人提名、投票方式、城乡人大代表比例等方面的改动,这些反映了直接选举在制度上的进步。
但在长期的实践中,这种进步并没有产生相应的积极效果,这与制度实施密切相关。
一、基层人大代表直选是民主进步的标尺当前,伴随着我国体制转型和快速发展,一系列社会矛盾空前增多和尖锐化,因此这就需要社会有更加正常的民主“减压阀”[2]。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作为一项“涉及面最广,参与率最高” 的公民参政活动,正是这样一个疏导民意、化解矛盾的有力“文器”。
具体来说,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在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保证公民的参政权。
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基层人大工作是指县级及以下各级人大机关依法实施的立法、监督和决策等职能,负责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资金不足:基层人大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提供,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等原因,许多基层人大工作经费有限。
这导致了基层人大在组织活动、开展调研和培训等方面的困难,影响了其工作效果。
2. 业务能力不强:由于一些地区的基层人大代表普遍具有较低的学历和专业素养,导致其在承担立法、决策等职责时面临困难。
缺乏专业性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限制了他们更深入地参与立法活动,并制约了决策水平的提升。
3. 社会参与度低:虽然基层人大是代表和服务于广大群众利益的机构,但在现实中,群众对基层人大工作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部分原因是基层人大与群众沟通机制欠缺,信息传递不畅,造成了群众参与的障碍。
二、解决基层人大工作问题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人大在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方面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财政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基层人大工作经费的拨款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要做好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升代表素质:通过加强培训、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关学习交流活动,增进对法律、行政管理等领域知识的掌握。
3. 加强民主监督:改善基层人大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可以借助社区平台、网络媒体等手段,及时向公众宣传基层人大工作,并依靠群众监督和舆论压力推进工作的改善。
4. 推进电子化建设:基层人大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可以建立在线立法平台,方便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决策过程。
5. 强化内部规范管理:加强基层人大机关内部的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健全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同时要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和执行效率。
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级段落标题: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中国政治体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视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机制。
基层人大作为我国政治生态中的一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基层人大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影响了其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职能的能力。
二级段落标题1:机构设置单一化尽管基层人大涵盖了村(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等地方性组织,但在实践中,许多地方上设立的人大职能限定在协调决策和审议议案,并未真正发挥起应有的监督权力。
同时,很多地方性组织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与地方政府合作决策时表现得过于依赖、退缩或保守。
此外,机构设置单一化也导致相关事务无法全面纳入基层人大工作范畴之内。
缺乏对各项事务的全面监管和评估,可能导致基层人大工作无法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削弱了其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级段落标题2:决策参与度低在一些地方性组织中,基层人大的代表职责往往局限于被动参加政府或党委推送的议案审议和选举活动。
这种被动化的参与程度限制了基层人大代表在政策讨论过程中发挥独立思考、提出建议和反对意见的能力。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些地方上,人大代表对决策信息了解不足,难以及时反映群众意见或形成独立判断。
这可能导致决策结果无法真正反映民意,甚至遗漏重要问题和考虑。
二级段落标题3:监督机制不完善尽管基层人大具备审查、质询和听证等手段来行使监督职责,但实际操作中面临多个制约因素。
首先是权力集中和干部作风问题。
一些地方上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底层官员容易阻拦基层人大的监督工作,甚至会采取措辞模糊等方式,阻碍代表行使权力。
其次是监督松散和程序化程度不高。
由于一些地方性组织的基层人大工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执行、跟踪和问责机制,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另外,在一些地方上,基层人大对涉及微观利益调整较多的问题进行监督时面临困难,从而导致相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基层人大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在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基层人大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阻碍了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
1.1 代表选举制度不完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基层人大工作的基础。
然而,目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存在着选人方式过于单一、选举程序不规范、选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
由于选举程序的不完善,导致选举结果不够公正、民主。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监督和制度建设,确保选举程序的公正、民主和透明。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选举制度经验,加强选举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选民参与度,以确保代表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1.2 办事效率低下基层人大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执行主体,其办事效率直接影响基层民众对人大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在现实中,基层人大办事效率低下、工作推进慢、决策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主要体现在基层人大工作中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导致工作推进缓慢、决策结果难以落地。
此外,由于一些地区和单位在基层人大工作中缺乏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导致工作推进慢、问题处理不力。
为提高基层人大办事效率,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改革。
建立健全高效的决策机制和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
同时,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督,确保决策执行力强,真正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
1.3 民众参与度不高基层人大的职责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行政决策权,应该密切与基层民众的联系,听取民意、反映民意,但在现实中,基层人大工作的民众参与度较低。
民众参与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基层人大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一般民众难以理解和参与,另一方面,也受到基层人大工作的制度设计以及基层干部对民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影响。
要提高民众参与度,首先需要提高基层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民意,反映民意。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2
三、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的对策1、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民主程度我国采用的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并且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这在确立之初具有现实意义,当时我国民众的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尚未达到一定水平,但是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不再愿意仅仅听从指挥,而是要求参与到民主生活中来,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权利。
因此直接选举的范围过小,不利于民众的政治热情的发挥。
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提高民主程度应运而生。
直接选举范围的扩大一方面有助于抵制贿选之风盛行,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
参与选举的选民数量越多,民主选举的推行就更为容易。
因为在选举过程中,部分候选人通过收买选民为自己投票而当选,这种情况在小范围选举中容易出现,倘若选民的数量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千万,那么想要操纵几千万选民手中的选票却绝非易事。
另一方面直接选举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对候选人的监督直接选举的候选代表,往往是在竞争中才能当选,候选人当选后必然会珍惜自己的这份职务,并认真践行其竞选宣言,而选民对代表的期望价值也会更高。
这一心态上的转变,将有利于我国人大代表更加自觉地与选民加强联系,促使代表专职其职,避免因兼职而产生的当选人时间、精力等的冲突。
2、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候选人活力由于差额选举存在的种种形式主义,使得候选人却成了准人大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激发候选人为了争取选票的而更好完善自己并向选民承诺的动力。
没有就职前的承诺,就很难有上任后的尽职尽责,民众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
因此要激发候选人的活力就要进入竞争机制。
没有竞争就无所谓选举。
一方面将差额选举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水平相当地候选人同台竞技,而不是实力差距悬殊,根本没有竞争力的对手,这样才能使候选人产生一定得危机感,为了争夺选票而关注选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丰富候选人介绍的形式,建立候选代表人介绍制度,使选民直接面见候选人,通过候选人发表演讲、介绍自身情况,回答选民与记者的提问等环节,增加选民对候选代表的了解程度。
基层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级标题:引言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视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基层人大机关,基层人大工作承担着联系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等重要职责。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并分析在基层人大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基层人大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级标题1:专业素质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迅速推动,在全国各地涌现了立法环境复杂、知识结构多元化等新情况新问题。
然而,在基层人大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代表委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机会不足等问题。
首先是代表委员素质整体较低。
有些代表委员由于学历水平或者从事职业特殊性造成其专业知识储备有限,使得他们在立法过程中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性较强的法规法案等。
其次,针对基层人大在立法咨询机构建设上存在不足,导致代表委员在处理专业问题时缺乏支持和指导。
再者,在一些地方,代表委员培训安排及内容设计亟需进一步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基层人大工作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代表委员培训。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定期培训机会以及推动多元化学习方式等途径,提高代表委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2. 完善立法咨询机构建设。
鼓励并支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备专业顾问团队,在各类重大决策中给予必要的技术与专业指导。
3. 进行实践研究和经验分享活动。
通过组织交流研讨会、撰写相关教材与手册等方式,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的互相借鉴与学习。
二级标题2:参与度有待增强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基层人大工作中代表委员参与度的不足。
虽然在理论上,代表委员应当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以及决策制定等环节,但实际情况却常常出现未能有效发挥代表委员和人大系统功能的现象。
首先,在一些地方,代表委员往往只是单纯地执行党和政府的要求,并没有真正起到履行监督职责以及发挥两会民主作用的功能。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再通 过 人 民代 表 大会 逐级 间接 选 能 力低 的问题 ,大家 能达 成 比较一 致 举 ,监 督机 制颇 为 乏 。
臀产 生市 级 、省级和 全 国 人大代 表 是 缺少 儿体 的 、操作 性 强 的监
民通过 民主选 举 产生 人大 代丧 ,组 成 之 中 ,准能 脱颖而 出 .选 民更 倾 向于 督 制度 :没有 形 成一部 专 门针对选 举
竞 选 是指 在 选举 中 ,候选 人通 过 除了人 大常委 会 外 ,还 包括行政 机 关 、
人:选 选 }H了代表 ,而 代丧 能 不能 负 展 开合 法竞 争活动 向选 民表 达 参政 意 党委 部 门 ,如 此 多 监 督 的情况 ,直接
责仟 地履 行 门己的职责 ,F ̄-X-rJE-' ̄ ̄表 向愿望 、展 现综 合素 质 ,希望 选 民在 充 导致 了 督主 体 『 n勺杖 责不 清 、推 陵
人民群 众把属 于 自己的 国家权 力 委托 举 ,就是 因为 村里 的书 记 、村主 任他 们 选举制度初衷,选举权也无法得到保
给 自 信 任 的人 的过程 ,是人 民行 使 掌 握着 与村 民的牛 产 、生活 利益 ,选 举 障和 实现 。所 以既 ,竞争 是选 举 的本 质
家仪 力 ,当家做 主 的重要 标志 和 具 结 果直 接关 系到群 众 的 切身利 益 。然 特征 。目前 ,我 层人 大代 表 『『勺选 举
身利 益关 联 度小 高 。选 民参选 积极 性 要 。长 此 以往 ,选 民很 难选 出他们满 意
二 是选 举 慨忤牛 体 不 清 、责 权 不
4<r%f19原因是多 方而 的 ,除部分选 的 的人大代表 ,去表达他们l,f勺生产牛活 明。监 督主 体与 选 举十体 不分 ,没有 明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今天,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202*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随后,湖南省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于今年召开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对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笔者在基层从事人大工作十多年,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对照中央、省委的精神就基层人大的运行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当前基层人大履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要求来审视当前各地基层人大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未能凸显。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地方事务的重要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这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更加重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要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
但从实践来看,目前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时间短,议程多,会议存在走过场的嫌疑。
现在县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大多是一年一次,集中二、三天,乡镇一级的代表大会时间就更短,基本上就一天,议程十几项,而且年年议程一个样,导致了为完成法定程序而开会,没有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
曾有乡镇的人大代表戏言:我们一年就开一次会,聚个头,吃顿饭,领个纪念品回家过年。
(注:乡镇的代表大会大多是春节前左右召开)。
二是审议功能比较薄弱,会议就那么几天,代表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针对各项报告和决定开展调查,提不出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代表临时动议、临时联名提出的议案或建议缺乏科学严谨周密的考虑,实际操作或承办起来有难度,这也是多年来代表议案建议办结率不高的因素之一。
基层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基层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的存在基层人大作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环节,负责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等重要职能,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维护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与其应有的使命相比,基层人大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存在不够公开公正的问题。
选举程序不透明,存在一些权力干预和人情投机的现象,导致选举结果不够公正公平。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候选人预定或预先确定的情况,使得选举制度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
其次,基层人大代表参与程度不高。
一些代表在履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席会议的时间有限,很少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了“人大开会代表打瞌睡”的现象。
这使得基层人大无法充分发挥代表民意和监督政府的作用,影响了其履行职责的效果。
再者,基层人大工作履职期限较短,制约了其工作效果。
由于履职时间有限,基层人大代表难以深入了解基层民意和需求,同时也无法建立持久的工作联系和沟通机制。
这种情况下,基层人大的工作往往局限于一些例行性的会议和文件审查,难以在政策制定、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基层人大在监督职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层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工作不够有力,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
乡镇一级的人大常委会监督情况薄弱,对政府工作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使得人大监督力度不够,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基层人大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从选举、履职、工作时间和监督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基层人大制度。
首先,推进选举制度的透明和公正。
加强选举程序的监督,确保选举结果的公平公正。
建立选举监督机构,加大监督力度,防止权力干预和人情投机等违法行为。
同时,在选举过程中加强信息公开,保证选民和候选人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其次,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加强代表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使其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建立代表工作联系和沟通机制,鼓励代表广泛地了解基层民意和需求,并将其反馈到人大工作中。
基层人大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镇换届选举为例)
基层人大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镇换届选举为例)
问题:
1. 普选程度不高:存在群众不参与、实际候选人与选票不匹配
等情况。
2. 民主程度不够:选举没有完全贯彻民主原则,存在干涉、操
纵等情况。
3. 选民素质参差不齐:选民政治觉悟、法律意识等存在差异,
导致选举结果可能不能反映真实需求。
4. 候选人质量不高:候选人教育水平、专业素质、政治品质存
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对策:
1. 提高普选程度:加强选民教育,提高选民政治意识和参与意愿;增加选举宣传力度,让更多选民参与选举;加强普选监督,确
保选举公正公平。
2. 加强民主程度:严格遵守选举法规和程序,注重选民特别是
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投票安全保障,防止选情干扰;推行
党派多元化,采取多元化选举方式。
3. 提高选民素质:加强选民教育,提高选民法律意识和政治觉悟;积极引导选民关注选举事宜,赋予选民更多的选举信息和知晓
可能的候选人信息。
4. 提高候选人质量:注重候选人选拔,加强候选人培训和考察;加强候选人品德考察,确保候选人的政治品质;增加候选人的专业
性和科学性。
委员选举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委员选举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选举和换届工作。
人大的委员选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随着社会变革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人大委员选举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涨。
本文将从人大委员选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大委员选举存在的问题1.选举过程不透明人大委员选举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其透明度应该提高,但实际上目前在很多地方选举过程并不透明。
这种不透明的选举会导致选举结果不公正,让人失去信任。
2.选举程序不规范在有些地方,人大委员选举的流程、规定和操作都缺乏一个完整的制度。
选举制度混乱,选举管理不规范就容易造成选举过程的混乱和失范,导致委员选举的结果不正确。
3.委员代表素质不高委员代表应该是最能代表人民利益发声的人,民生诉求应该通过他们进入政府,但现实中,有些委员代表素质不高,不能代表民意,更不能为民谋利。
4.委员代表动员不足有些地方委员代表的人数和代表来源不足以覆盖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且人们对委员代表了解的程度也不够,更多的是名存实亡。
二、人大委员选举问题解决方案1.完善选举程序,优化选举结果完善选举规则与程序不仅可以让选举更加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推荐和选举法》等相关法律,加强监督机制,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管,为人大委员选举的顺序和结果做出保障。
2.加强委员素质提升人大委员应该从业务、素质和社交能力上都是优秀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应该代表着政府及其机构,为民尽责,做到为民办事,忠诚履行职责。
3.适度扩大选民范围,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除了通过合法途径发起候选人名单,还可以通过引入开放性的推荐机制,降低推荐费用等方式扩大顾问范围,发挥社会力量在人大委员群体中的作用,增加委员的代表性和代表性。
4.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以人民为中心,是全国两会的目标和职责。
在委员代表与人民这对“世纪对”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建立更多的公众意见调查渠道,提高委员代表的发声能力和推广方法。
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摘要】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选举程序不够公开透明、选民意识水平有待提高、选举管理不规范、选举中存在腐败现象以及选举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选举程序监督、提升选民参与意识、加强选举管理规范化、加大打击选举腐败力度,最终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只有通过这些举措,才能确保农村基层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决策中来,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问题意识、透明、选民参与、规范管理、腐败现象、监督、选举制度、完善、提升意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作为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促进基层民主决策、维护农民权益、推动农村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选举程序不够公开透明,选举结果存在质疑;选民意识水平不高,部分选民被动参与选举;选举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选举中出现腐败现象,损害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选举制度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深入研究和解决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选举质量和效果,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探讨如何加强选举程序监督、提升选民参与意识、加强选举管理规范化、加大打击选举腐败力度、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措施,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可行建议和思路。
1.2 问题意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选举程序不够公开透明。
一些选举过程中存在着幕后操纵、提前设定候选人等问题,缺乏公开公正的选举程序,导致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
选民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倪楚瑶胡梦丽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全国五个社区的调查表明,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实践中存在着选民对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活动的主观认识不到位、选民实际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活动的数量及质量都不高、选民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满意度较低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一方面应该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在选举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立法活动完善其在代表候选人介绍活动和代表候选人履职能力保障问题上的不足,从而提高选民对代表候选人的了解,改善基层人大代表在实践中履职缺位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还要注重普法工作,纠正选民错误的主观认识,提高选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积极性,使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广泛性。
关键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抽样调查作者简介:倪楚瑶、胡梦丽,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4.216一国的选举制度是该国民主政治的根本体现,公民参与选举的实践情况反映一国政治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
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组成部分,公民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情况,关涉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
但是,我国公民对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及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的满意度始终不高,怎样解决基层人大代表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公民对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满意度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界的现有研究成果以文献研究为主,建立在实际调查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不多。
本文将通过对全国五个社区的抽样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来研究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及其数据的代表性深度了解我国公民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摘要】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选举程序不规范、选民权利受限、候选人选拔不公平、选举结果易被操控、贪污腐败现象普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选举程序,保障选民权利,提升选举公平性,建立监督机制,防止选举操纵和贪污腐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目标,为农村社区的发展和民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问题、选举程序、选民权利、候选人选拔、选举结果、操纵、贪污、法制建设、选举公平性、监督机制、民主选举、政治改革、中国农村、社会发展。
1. 引言1.1 概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的一种基层民主制度,通过选举方式选出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实现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和决策的权利。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加强农村民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实施对于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选举程序一般包括提名候选人、选举候选人、产生村委会或村民代表等环节,参与对象通常是具有选举权的村民。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村务决策和农民利益,因此选举工作的规范与法治化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民主选举,村民可以通过投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实现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正是因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要性,才需要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1.2 民主选举的重要性民主选举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确保政府代表民意、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更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民主选举,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基层事务管理中,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增进基层干部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与理解。
民主选举也可以提升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基层政权建设。
关于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层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最基层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直接肩负着选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在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中,人大代表更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投身科学发展建设大潮。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影响了人大机关的权威性和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势必导致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的弱化,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基层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客观效果与代表法定的职责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一)具有光荣感,缺乏使命感,履职意识不强。
有的代表觉得自己是经选名差额选举选出来的,当上代表不容易,感到很光荣;却忘记肩负人民的期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参与管理乡级国家事务。
因此,把参加人代会和代表活动看作是“例行公事”,而不是责任,不注意联系选民,不及时反映民意,认为“人微言轻”,决策大事是领导干部的事,不敢对本基层重大事项的决策提出意见;只顾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参政议政缺乏政治热情,成了“荣誉代表”;一年到头就是开开会、举举手、投投票,成了“会议代表”、“举手代表”;一届到头没在审议讨论会上发过言、没有向大会提交过一份较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甘当“哑巴代表”、“无为代表”;有的一年四季没有走访联系过选民,从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反映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也没有参加过代表小组活动或视察、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成了“挂名代表”。
(二)文化水平低,法律知识差,履职“底气”不足。
近年来基层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从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要求看,不少代表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国家的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对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不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不强。
加之,任职后学习培训不够,因而,履行职责的“底气”不足,开会讨论问题时东扯西拉,说不到点子上,抓不到要害处,有的怕讲错话,干脆不开口,一届人代会上不发言的并非个别现象;有的也想尽些代表义务,但不知如何履行职务。
我国基层人大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基层人大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朱融峰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11期摘要:选举制度则是选举这一行为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石。
现代民主国家正是通过选举制度来表明其对民主政治的承认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我国的基层人大民主选举制度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竞争机制不健全;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机制不完善;选举保障机制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中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D6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2-0007-02一、竞争机制不健全(一)候选人介绍流于形式根据法律规定,代表候选人本人只有在选民或代表候选人自己主动要求时才有自我介绍的义务,且应当在选举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对候选人的宣传和介绍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章程。
在选举实践中,不少地区的选举组织对候选人的介绍方式太过形式化,介绍内容过于简单化,对候选人的介绍往往仅限于对候选人的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做简要说明,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不全面,即使有对候选人优缺点的介绍,也基本上格式化、概念化、公式化,选民无法通过介绍来考察和了解候选人是否具备代表应具有的各种素质。
“这种介绍候选人的方式既不利于候选人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使选民难以决定投票意向,选民投票就只能凭感觉进行选择,导致投票成为一种例行公事,走过场,影响选举人正确行使选举权,造成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具有盲目性、随意性,使选举结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1](二)确认式选举使公民选举缺乏竞争性在选举实践中,由于存在确认性选举和差额选举形式化等问题,选民联名提名的候选人无法参与竞争或竞争力不强,导致公民在选举中的提名权实际上流于形式。
所谓的确认性选举指选举结果由组织内定,即当选人是由相关组织指定的,选举只是为了得到民众形式上的认可而走的程序。
而所谓的竞争性选举,是指选举结果是不确定的,最后谁能当选是由选民的选择来确定,获得最多选票的才能成为当选者。
浅谈选举制度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选举制度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选举制度存在问题解决方案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和选举任免其组成人员及有关国家公职人员的制度的通称。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是有关选举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的原则、方法、组织、程序等法律规定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实行普遍、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无记名投票、权利保障及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等总原则;采用建立选举机构、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表决、计票方法等法定方法;由法定机关组织和主持;实行包括选举中的写票、投票、监票、计票和确定当选标准、公布选举结果在内的一整套法定程序。
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以宪法为最高法律依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省级人大常委会依法所制定的选举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所构成。
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的产生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了解它的基本内容,对于广大选民来说,将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积极热情地参加选举,投好神圣的一票;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选举机构,要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密切结合起来,坚决克服怕麻烦、图省事、走过场的错误思想,使换届选举工作一次比一次搞得好,使广大选民真切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代表选举制度相对已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就现行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而 言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推进。 一、基层人大选举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内生动力不足。 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激励机制的缺乏,主要表现为选民与选举本 身的利益相关程度不高。要让选民积极投身于人大选举,必须将选举利益与选民的切身利益捆绑 起来,但在现实中,部分选民与人大代表之间却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选举在一些地方甚 至成了可有可无的 “ 选秀” 。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了一系列后果:一是导致选民对选出的人大 代表是否具备履职能力、是否代表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二是选出的人大代表的 “ 代表性” 过于 明显,基层人大代表中的大多数是劳动模范和其他领域的先进人物,自身的工作本已忙碌、没有 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映和解决选民的利益问题。 ( 二)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缺乏监督。
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 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陈 昊
( 广东司法警官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院 学生处,广东 广州 5 1 0 5 2 0 )
摘要:基层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理应对选民负责。将竞选 机制引入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能体现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切合群众路线精神。目前,我国的基层人大 代表选举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选举过程缺乏监督、候选人的产生机制有待改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 决,可从增加代表候选人申请环节,平衡组织推荐、选民推荐和自荐代表的比例,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竞 选的经费,增进候选人之间、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交流等途径入手。 关键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群众路线;竞选 中图分类号:D 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8 —4 5 3 3( 2 0 1 4 )0 4 —0 0 4 8 —0 4
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2 6卷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I n s t i t u t eo f P u b l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V o l 2 6N o 4 A u g 2 0 1 4
4 8
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是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指导选举事务和 处理选举纠纷。但选举委员会在选举实践中却存在公信力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选举委员缺 乏自我监督能力,选举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身份重合越位。这种不公主要表现在:一方 面,选举委员会在主持和指导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时,既要履行划分选区、代表名额分配、确认选 民和候选人资格、组织选民投票等职责,又要承担接受选民对于 “ 选民名单、破坏选举行为” 的 申诉。身份的重合越位使选举委员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容易导致选民的信任危机。 ( 三) 基层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机制有待改进。 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基层选举中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不足。首先是选 民的联名提名权在一些地方受到不合理限制。根据 《 选举法》 的规定,由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和选 民联名提名的候选人应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选民的联名提名权在一些地方却受到时 间、程序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导致选民的提名权成为形式、或提名的代表候选人被另眼看待。 其次,法律规定过于模糊导致正式候选人的确定过程存有漏洞。选举法规定,正式候选人选举名 单确定的程序是由各选区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在选举委员会汇总后,由选举委 员会交各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并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单。 但是,这一规定过于模糊、笼统,如对于参与讨论、协商的人员应当如何组成,讨论协商的具体 方案如何等没有明确规定,这导致选举委员会的权力过大,选民对于选举缺乏信任。 二、引入竞选机制、消除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弊端的意义 现行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存在由组织者主导、体现上层领导意思的 “ 选拔” 式选举现象,这 对于具有很强政治性和政策性的人大代表工作来说显得极不合时宜。这种弊端造成了基层代表和 候选人、选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选民不清楚候选人的能力,代表执行职务不利,代表 监督不力等不良后果。完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引入竞选机制,意义 十分重大。 第一,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引入竞争选举机制可减轻或消除目前制度的可能弊端。引入竞选机 制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竞选为选民提供了直接综合考察候选人的机会,使选民 对候选人能有充分了解,这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又便于选民选出自己满意的人。其次,候选 人通过竞选可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其为民请命的政治使命感。再次,竞选密切了候选人 与选民之间的联系,促使候选人更深入地接触选民,了解选民的意愿。这一方面能帮助候选人当 选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能方便选民监督候选人。最后,竞选还能调动老百姓参与选举 的积极性,实现老百姓当家作主的真正民主。事实上,目前我国也已具备了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的 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的平等和竞争观念为基层人大代表竞选 打下了群众基础及思想基础;其二是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为竞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其三是我 国村民和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和竞争选举的成功经验及国外竞选的具体实践为基层人大代表竞选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引入竞选机制是体现人民群众集体意志的有效途径,它契合了党的 群众路线精神。首先,竞选实际上是候选人自愿接受选民监督和选民向候选人实施监督的过程。 候选人在公平的竞争中展示自己参与政治的意向和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与选民意志的契 合度等,有助于促进群众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更有助于选出 一批群众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代表,选民在投票选举时就不再是盲目和被动的。其次,目前 有些基层选举委员会为了确保组织候选人的当选而在选举过程中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做法、使选 举工作缺乏透明度,这是广大选民最不能接受的缺陷。而在竞选中,无论是组织候选人还是民选 候选人,正式代表候选人都要与选民见面,向选民发表参选演讲,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这有助 于选民清楚地知道代表们的水平及能力,由于正式候选人的产生由候选人在相互竞争之后通过选 4 9
收稿日期:2 0 1 4 —0 2 —2 5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 十二五” 规划 2 0 1 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 《 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 编号:G D 1 3 X M K 1 0 ) 。 作者简介:陈昊 ( 1 9 7 4 —) ,男,辽宁丹东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法制。
自1 9 5 3年 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2 2次会议通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到 2 0 1 0年 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之前,我国曾多次修订 选举法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完善人民代表制度纳入了重要议 事日程,在 2 0 1 3年 1 1月发布的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以下简称 《 决定》 ) 中明确提出,要 “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