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最新教案-高二数学数列例题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数学高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在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出数列的定义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次序”,准确理解其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的函数,使学生能在函数的观点下理解数列的概念,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数列中项的“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函数关系),这对数列的后续学习很重要.本小节的难点是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序号”与“”的对应关系,并从中抽象出与其对应的关系式.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数列的概念及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需注意的是,与函数的解析式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有限项,其通项公式也并不唯一,如给出数列的前项,若,则都是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上只要求能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即可.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分类、通项等,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发展和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思考并回答问题:函数的定义二、讲授新课1、概念引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本p5)食品罐头从上到下排列成七层的罐头数依次为:3,6,9,12,壹五,18,21延龄草、野玫瑰、大波斯菊、金盏花、紫宛花、雏菊花的花瓣数从少到多依次排成一列数:3,5,8,一三,21,34的不足近似值按精确度要求从低到高排成一列数:1,1.7,1.73,1.732,1.7320,1.73205,-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2,4,-8,16,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1,1,1,1,1,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成的一列数:1,3,9,27,81,依次按计算器出现的随机数:0.098,0.264,0.085,0.956由学生回答上面各例子的共同特点: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由此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第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作2、函数观点: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如数列①、②、⑦)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如数列③、④、⑤、⑥)4、数列的通项: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练习找上面各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①:数列④:数列⑤:(常数数列)数列⑥:指出(由学生思考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都能由观察法写出(如数列②);数列并不都有通项公式(如数列③、⑦);由数列的有限项归纳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如数列①的通项还可以写为:5、数列的图像:请同学练习画出数列①的图像,得出其特点: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2、例题精析例1: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5项:(课本P6)(1);(2)解:(1)前5项分别为:(2)前5项分别为:[说明]由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

数列教案(公开课)

数列教案(公开课)

数列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数列”中的3.1“数列的概念”和3.2“数列的递推公式”。

具体内容包括: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的形式,每一个数称为项,数列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用它的项数来表示。

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项与序号n之间关系的公式。

3. 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的递推公式是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项与前一项之间关系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表示方法。

2. 学会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3. 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和数列的递推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

2. 数列的定义:讲解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特点。

3. 数列的表示方法:讲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项数、项的表示等。

4. 数列的通项公式: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

5. 数列的递推公式:讲解数列的递推公式,引导学生学会求解递推公式。

6. 例题讲解: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列的概念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的形式表示方法:项数、项的表示2. 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方法:观察、归纳、推理3. 数列的递推公式求解方法:观察、归纳、推理七、作业设计1.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为2, 5, 8,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an=3n12. 求解数列的递推公式:已知数列的前两项为1, 2,且数列满足递推关系an+1=2an1,求数列的递推公式。

最新-福建省高二数学《数列》教案 精品

最新-福建省高二数学《数列》教案 精品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完成试卷评讲,让学生通过错题分析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能主动改进;努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对试卷做深入分析,尤其是对错题的统计,以及统计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通过自我反思,教师点拨,拓展延伸,补偿训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转为角色尝试出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试卷的自主订正与讲评,完善知识结构,感悟思想方法,同时增强学习信心,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提高自学能力,转换学生老师角色,端正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该班级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师生互动配合良好。

但在学习中仍然暴露出基础不够扎实,定理掌握不到位,计算不过关等问题,尤其知识联想迁移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订正试卷,整理错题,拓展延伸。

教学难点:对易错点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提炼与运用,引导学生针对难点拓展提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组织交流、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试卷分析:1、试题完成情况:试卷总分 150分试卷结构:选择13 填空 4 每题5分解答题 5题平均分:101 最高分:136分布情况80分以下80-90分90-110分110-130分130以上12 8 18 11 3(1)选择填空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失分人数16 20 8 7 18 9 2 3 24 12 13 10 11 11 12 10 26(2)解答题第18题满分12分分值10--12 5--9 4--0 得分人数26 21 5第19题满分13分分值10--13 5—9 4--0 得分人数20 19 13第20题分值10--13 5—9 4--0满分13分得分人数30 1 21第21题满分13分分值10--13 5—9 4--0 得分人数17 14 21第22题满分14分分值10--14 5--9 4--0得分人数24 18 10(二)试卷讲评:试卷的讲评分两条主线。

高二数列教案

高二数列教案

高二数列教案教案标题:高二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和常见数列的特征。

2. 能够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任意项和前n项的和。

3. 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常见数列的特征和求和公式。

3. 实际问题的数列建模与解决。

教学难点:1. 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理解数列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高一阶段所学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复习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板书,讲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

2. 教师介绍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等),并讲解它们的特征和求和公式。

3.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展示如何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任意项和前n项的和。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个体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学生合作练习: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应用题,培养数列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金融领域中的利息计算、人口增长等。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一些拓展题目,进一步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归纳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列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数列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度和质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列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2. 难点: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活学生对数列的认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 3, 5, 7, …… 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这组数字又是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数列的概念。

2. 学习(理解数列的概念及性质)教师讲解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概念。

3. 练习(掌握数列的求解方法)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数列的求解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深化(拓展数列的应用)教师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数列的应用,如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等。

5. 归纳总结(总结数列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及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列的相关知识点。

2. 思考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一些例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加强数列的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列,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中数学高二上册《数列》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高二上册《数列》全套教案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上册《数列》教案目录➢7.1 数列(数列的递推公式) (1)➢7.1 数列(数列的递推公式) (7)➢数列的递推关系 (12)➢7.1 (1)数列(数列及通项) (15)➢第三章数列 (23)➢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5)➢等差数列(二) (31)➢7.2(1)等差数列 (35)➢等差数列 (38)➢等差数列 (40)➢7.2(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46)➢7.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53)➢7.3(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59)➢等比数列的前 (64)➢7.4 数学归纳法 (66)➢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8)➢7.6 归纳—猜想—论证 (85)➢7.7 (2)极限的运算法则 (89)➢数列极限的定义 (99)➢7.8(1)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1) (101)➢7.8 (2) 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2) (108)➢课题: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1) (113)➢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117)7.1 数列(数列的递推公式)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列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数列的递推公式”,学生对数列已有的认知程度: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道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观察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阅读框图,正确理解算法程序,掌握建立递推关系式的方法,形成数学阅读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利用递推关系式,揭示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阅读算法程序框图,建立递推关系式.四、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设计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观察3、6、9、12、15、18、21. ①2.思考在数列①中,项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13,a =2132433,3,3,a a a a a a =+=+=+或 2132432,3,24,3a a a a a a === 3.讨论由此,数列①也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113(27)3n n a a n a -=+ ≤≤⎧⎨=⎩ 或 11(27)13n n n a a n n a -⎧= ≤≤⎪-⎨⎪=⎩二、学习新课1.概念辨析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2.例题分析例3.根据下列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4项: (1)1121(2),1;n n a a n a -=+ ≥⎧⎨=⎩ (2)1115(2),100.n n a a n a -=- ≥⎧⎨=⎩ 解:(1)由题意知:121324312121132123172127115a a a a a a a ==+=⨯+==+=⨯+==+=⨯+=这个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1,3,7,15.(2)由题意知:1213243100,1515100851515(85)100,151510085a a a a a a a ==-=-=-=-=--==-=-=-这个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100,-85,100,-85.[说明] 已知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利用递推公式可以依次求出数列以后的项. 例4.根据图7-5中的框图,建立所打印数列的递推公式,并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解:由图7-5可知,数列的首项为3,从第二项起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前一项减1所得的差之积,即111(1)(210),3.n n n a a a n a --=- ≤≤⎧⎨=⎩ 利用上述递推公式,计算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依次为3,6,30,870,756030.[说明] 解答本例的关键是要读懂框图,框图呈现的是算法程序,该程序就是递推关系.3.问题拓展例1.1112(2),1, 1.n n n a a a n a a +-=+ ≥⎧⎨==⎩解:由题意知:123214321,1112213a a a a a a a a ===+=+==+=+=这个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1,1,2,3.[说明] 由递推公式1112(2),1, 1.n n n a a a n a a +-=+ ≥⎧⎨==⎩给出的数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L.Fibonacci,1170-1250),意大利数学家,他在1202年所著的《计算之书》中,提出的“兔子问题”所用的数列被后人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假设一对初生兔子要一个月才到成熟期,而一对成熟兔子每个月都会生下一对兔子.那么,由一对初生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用记号“”表示初生的幼兔,“•”表示成熟的兔子,则有下图得到前七项:1,1,2,3,5,8,13进一步可以发现: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下面给出证明:设n a 表示第n 个月的兔子数,n b 表示第n 个月幼兔,n c 表示第n 个月的成熟兔,则:n n n a b c =+由题意有:11112,nn n n n n n c c b a b c a -----=+=== *21(2,)n n n a a a n n N --∴=+≥∈,证毕. ∴1到12个月的兔子数依序是:1,1,2,3,5,8,13,21,34,55,89,144,243. ∴12个月后共有243对兔子.例2.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是1,第2项是2,以后各项由12(3)nn n a a a n --=+ ≥给出.(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2)利用上面的数列{}n a ,通过公式1n n n a b a +=构造一个新数列{}n b ,写出数列{}n b 的前5项;(3)继续计算数列{}n b 的第6项到第10项,你发现数列{}n b 的相邻两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解:由递推关系:1212(3),1, 2.n n n a a a n a a --=+ ≥⎧⎨==⎩ (1)数列{}n a 的前5项依次为:1,2,3,5,8(2)数列{}n b 的前5项依次为:358132,,,,2358. (3)数列{}n b 的第5项到第10项依次为:21345589144,,,,1321345589. 观察1:2341231,1,1235b b b =+=+=+,…,1055189b =+. 于是,数列{}n b 的相邻两项之间具有:111(2)n n b n b -=+ ≥.观察2:212323121(1)1,1(1)1,23b b b b b b -=⇒-=-=⇒-=,…, 10910551(1)189b b b -=⇒-=. 于是,数列{}n b 的相邻两项之间具有:1(1)1(2)n n b b n --= ≥.[说明](1)题是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项;(2)题是构造一个数列写出部分项;(3)题是通过观察部分项,猜想递推关系式.例3.根据框图,建立所打印数列的递推公式,并写出数列的前5项.解:根据框图,数列的递推公式为1112(210,*)231n n n a a n n N a a --+⎧= ≤≤∈⎪+⎨⎪=⎩ 数列的前5项依次为:313552331,,,,52189377. [说明] 阅读框图,正确理解框图中的赋值语句,准确把握递推信息,是解此类题的关键.三、巩固练习: 7.1(2)1,2.四、课堂小结1、数列递推公式的概念;2、利用递推公式解题的基本类型:(1)根据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部分项;(2)已知数列的部分项,写出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3)根据算法程序框图,建立递推关系式.五、作业布置练习册(A )6、7、8;练习册(B )2、4.七、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数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数列已有的认知程度: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教学:1、让学生明白: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观察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阅读框图,正确理解算法程序,掌握建立递推关系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7.1 数列(数列的递推公式)教学目的: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2.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3.能根据所给的计算机框图语言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教学重点: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教学难点:能根据所给的计算机框图语言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由于并非每一函数均有解析表达式一样,也并非每一数列均有通项公式(有通项公式的数列只是少数),因而研究递推公式给出数列的方法可使我们研究数列的范围大大扩展递推是数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在数列的研究中,不仅很多重要的数列是用递推公式给出的,而且它也是获得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途径:先得出较为容易写出的数列的递推公式,然后再根据它推得通项公式但是,这项内容也是极易膨胀的,例如研究用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的性质,从数列的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等,这样就会加重学生负担考虑到学生是在高二刚开始学习,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学要求,只要能初步体会一下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一个数列的前几项、能根据所给的计算机框图语言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就行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学习知识点如下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⒋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5.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6.数列有三种表示形式:列举法,通项公式法和图象法.7.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8.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9.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高中教学数列设计数学教案

高中教学数列设计数学教案

高中教学数列设计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3.能够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数学笔记本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数列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数列的定义。

2.概念讲解:讲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特点。

3.例题讲解:通过几个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4.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反馈
1.教师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手段
1.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来加深理解。

2.多媒体辅助:通过PPT呈现数列的概念和例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二数学数列教案

高二数学数列教案

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教案标题: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准确地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应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通项公式的求取。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 技巧性的数列问题求解。

2. 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数列教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数学工具,如铅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问题引入(5分钟)- 向学生提出一个关于数列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Step 2: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数列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特点成立。

Step 3: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20分钟)- 以等差数列为例,通过具体的数列示例,引导学生发现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 引导学生观察等差数列中前后项之间的关系,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思路。

Step 4: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数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使用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Step 5:历年高考试题分析(15分钟)- 选取一些历年高考数学试题,与学生一起分析并解决,加深学生对数列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Step 6: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回家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类型的数列问题,如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提高学生对数列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的互动表现和学生的发言。

2. 学生课后练习的成果评测。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性质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计算数列的第n项和前n项和。

3. 熟练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数列的性质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材、教学课件。

2. 白板、彩色笔。

3. 数列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

二、讲解(20分钟)
1. 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推导其通项公式。

2. 分别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完成若干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四、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性质,并通过实例展示数列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在下节课进行课堂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列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拓展数学知识面。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中数学数列专题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量调整难易程度。

高二数学教案:数列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数列教案

高二数学教课设计:数列教课设计一数列【考点论述】数列 .【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观点,认识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认识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考题分类】(一 )选择题 (共 2 题)1.(北京卷理6).已知数列对随意的知足,且,那么等于( )A. B. C. D.【标准答案】 : C【试题剖析】 : 由已知= + = -12 , = + =-24, = + = -30【高考考点】 : 数列【易错提示】 : 特别性的运用【备考提示】 : 增强从一般性中发现特别性的训练。

2.(江西卷理 5 文 5)在数列中,,,则A. B. C. D.分析:.,,,(二 )填空题 (共 2 题)1.(北京卷理14)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座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以下:第棵树栽种在点处,此中,,当时,表示非负实数的整数部分,比如,.按此方案,第 6 棵树栽种点的坐标应为;第 2019 棵树栽种点的坐标应为.【标准答案】 : (1,2) (3, 402)【试题剖析】 : T 构成的数列为1,0,0,0,0,1, 0,0,0,0,1,0,0,0,0,1(k=1,2,3,4) 。

一一带入计算得:数列为1,2,3,4,5,1,2,3,4,5,1,2,3,4,5 数列为1,1,1,1,1,2,2,2,2,2,3,3,3,3,3,4,4,4,4,4. 所以,第 6 棵树种在(1,2),第 2019 棵树种在 (3, 402) 。

【高考考点】 : 数列的通项【易错提示】 : 前几项的规律找错【备考提示】 : 创新题大家都没有碰到过,认真认真地以前几项 (特别处、简单处 )领会题意,进而找到解题方法。

2.(四川卷文16)设数列中,,则通项___________ 。

【解】:∵,,将以上各式相加得:故应填;(三 )解答题 (共 1 题)1.(福建卷文20)已知 {an }是正数构成的数列, a1=1,且点 ( )(n N*) 在函数 y=x2+1 的图象上 .(Ⅰ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Ⅱ )若列数 {bn }知足 b1=1,bn+1=bn+,求证:bn bn+2本小题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本知识,考察转变与化归思想,推理与运算能力.解法一:(Ⅰ )由已知得an+1=an+1、即 an+1-an=1,又 a1=1,所以数列 {an }是以 1 为首项,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故 an=1+(a-1)1=n.(Ⅱ )由 (Ⅰ )知: an=n 进而 bn+1-bn=2n.bn=(bn-bn-1)+(bn-1-bn-2)++(b2-b1)+b1=2n-1+2n-2++2+1= =2n-1.由于 bnbn+2-b =(2n-1)(2n+2-1)-(2n-1-1)2=(22n+2-2n+2-2n+1)-(22n+2-2-2n+1-1)=-52n+42n=-2n0,所以 bnbn+2解法二: (Ⅰ )同解法一 .(Ⅱ )由于 b2=1,bnbn+2- b =(bn+1-2n)(bn+1+2n+1)- b=2n+1bn-1-2nbn+1-2n2n+1=2n(bn+1-2n+1)=2n(bn+2n-2n+1)=2n(bn-2n)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及性质。

3. 能够解决与数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常见数列的特点、递推公式的求解。

教学难点:数列的性质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习题集。

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通过举例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列,并询问学生对数列的认识。

2. 数列的表示方法:介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及特点,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3. 数列的性质:讲解数列的性质,如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

4. 数列的递推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如何求解数列的递推公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求解方法。

5. 综合练习:布置一些数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解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提问: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性质,让学生在解题中得到实际应用。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学习。

高二数学数列教案范文文档

高二数学数列教案范文文档

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最新范文文档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最新范文文档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含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转体,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教学工具投影仪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但仅局限于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探究新知】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a.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a的顶点.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即转体2周),“转体”(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展示课件]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positive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negativeangle).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zeroangle).8.学习小结(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3)你熟练掌握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x轴、y轴、直线上的角的汇编.五.评价设计1.作业:习题1.1A组第1,2,3题.2.多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负角”的例子,熟练掌握他们的表示,进一步理解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课后小结(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3)你熟练掌握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x轴、y轴、直线上的角的汇编.课后习题作业:1.习题1.1A组第1,2,3题.2.多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负角”的例子,熟练掌握他们的表示,进一步理解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板书略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最新范文文档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利用。

高中数学解析数列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解析数列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运用通项公式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2. 数列的通项公式3. 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解教学难点:1.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2. 数列前n项和的求解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列相关习题3. 白板或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一个数列?如何找到数列的规律?二、新课讲解1. 定义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3. 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类似于函数的解析式。

4. 列举一些常见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三、例题讲解1. 通过例题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掌握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

2. 讲解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解方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求解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求解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斐波那契数列、人口增长模型等。

2. 通过实例讲解数列在经济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例题讲解1. 通过例题讲解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数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及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及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及答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应用;
3. 能够解决数列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数列的定义和分类;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3.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2. 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 教授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让学生掌握其应用方法;
4. 练习相关的题目,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数列的掌握情况;
2. 进行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展示解题思路;
3. 采用小测验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答案范本
1. 求等差数列$1, 4, 7, \ldots$的第$n$项公式。

答:这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_n = 1 + 3(n-1)$。

2. 求等比数列$2, 6, 18, \ldots$的第$n$项公式。

答:这是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_n = 2 \times 3^{n-1}$。

3. 求等差数列$3, 6, 9, \ldots$前100项的和。

答:首项$a_1 = 3$,末项$a_{100} = 3 + 99 \times 3 = 300$,项数$n = 100$,和为$S_{100} = \frac{n(a_1 + a_{100})}{2} = \frac{100(3+300)}{2} = 15150$。

高二数学最新教案-高二数学数列2 精品

高二数学最新教案-高二数学数列2 精品

§2.1 第1课时 数列(1)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分类,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数列;(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会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数列的前几项,会根据简单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2)会根据简单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1.情境:某剧场座位数依次为20,22,24,26,28,...(1)某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为1740,1823,1906,1989,2072,...(2)某种细胞,如果每个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每过1分钟,1个细胞分裂的个数依次为1,2,4,8,16,...(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为1,12,14,18,116,...(4)某种树木第1年长出幼枝,第2年幼枝长成粗干,第3年粗干可生出幼枝,那么按照这个规律,各年树木的枝干数依次为1,1,2,3,5,8,...(5)从1984年到2004年,我国共参加了6次奥运会,各次参赛获得的金牌总数依次为15,5,16,16,28,32.(6)2.问题:这些数字能否调换顺序?顺序变了之后所表达的意思变化了吗?二.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理解顺序变化后对这列数字的影响.三.建构数学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a ,2a ,3a ,...,n a ,...,简记为{}n a .2.项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说明:数列的概念和记号{}n a 与集合概念和记号的区别: (1)数列中的项是有序的,而集合中的项是无序的; (2)数列中的项可以重复,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3.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4.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在数列{}n a 中,对于每一个正整数n (或{}1,2,...,n k ∈),都有一个数n a 与之对应,因此,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k )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反过来,对于函数()y f x =,如果()f i (1,2,3,...i =)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1)f ,(2)f ,(3)f ,...,()f n ,....(强调有序性) 说明:数列的图象是一些离散的点5.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已知数列的第n 项n a 为21n -,写出这个数列的首项、第2项和第3项.解:首项为12111a =⨯-=;第2项为22213a =⨯-=; 第3项为32315a =⨯-=.例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作出它的图象:(1)1n n a n =+;(2)2(1)2n na -=.例3.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7,15,31; (2)1-,1,1-,1,1-;(3)112⨯,123-⨯,134⨯,145-⨯; (4)13,45,97,169,...,;(5)0,2,0,2.解:(1)21n n a =-. (2)(1)n n a =-.(3)1(1)(1)n n a n n +-=+. (4)221n n a n =+.(5)1(1)n n a =+-.说明: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1)关键是寻找n a 与n 的对应关系()n a f n =;(2)符号用(1)n -或1(1)n +-来调节;(3)分式的分子,分母可以分别找通项,但要充分借助分子与分母的关系;(4)并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即使有通项公式,通项公式也未必是唯一的; (5)对于形如a ,b ,a ,b ,...,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均可写成1(1)22n n a b a ba ++-=+-. 2.练习:32P 练习2,3,4,5写出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1)13-,18,115-,124-,...,;(2)9,99,999,9999,...,; (3)0.7.0.77,0.777,0.7777,...,答案:(1)(1)(2)nn a n n -=+(2)101n n a =-(3)71(1)910n n a =-五.回顾小结:1.数列的概念;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要领.六.课外作业:32P 习题2.1第1,2,3,4题§2.1 第2课时 数列(2)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是确定数列的一种方法; (2)掌握根据数列的前n 项和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重点,难点(1)数列的递推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根据数列的前n 项和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一. 问题情境复习:(1)①数列{}n a的通项公式n a =4是该数列中的第16项.②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412n a n n =--,则4a = 12-,7a = 9 ,65是它的第 11 项 ;从第 7 项起各项为正;{}n a 中第 2 项的值最小为 16- ③{}n a 中29100n a n n =--,则值最小的项是 4或5 .(2)写出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①2,5-,10,17- ,...;②23,415,635,863,...; ③12,2,92,8,252,...; ④0.5.0.55,0.555,0.5555,....⑤112,134,158,1716,...;二.学生活动思考:已知在数列{}n a 中12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是否都可以写出来?三.建构数学1.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以及任一项n a 与前面一项n a (或前几项)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叫做{}n a 的递推公式. 2.数列的前n 项的和通常记为n S ,12n n S a a a =++⋅⋅⋅+.n S 与n a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验证1n =的情况.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1)若数列{}n a 中,12a =,且各项满足121n n a a +=-,写出该数列的前四项.(2)若数列{}n a 中,11a =,24a =,且各项满足212n n n a a a ++=+,则26是该数列的第几项?解:(1)因为121n n a a +=-,且12a =,所以21212213a a =-=-= ,解得23a =;32212315a a =-=-= ,解得35a =;43212519a a =-=-= ,解得49a =.所以数列的前四项为12a =,13a =,15a =,19a =.(2)因为212n n n a a a ++=+,且11a =,24a =,所以32124216a a a =+=+= ,432262414a a a =+=+= ,5432142626a a a =+=+= ,所以26是该数列的第5项.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2n n S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当1n =时,111321a S ==-=;当2n ≥时,11132(32)33n n n n n n n a S S ---=-=---=-;所以11(1)33(2)n nn n a n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2n n S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1n n n b a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解:(1)当1n =时,211222a S ==-=;当2n ≥时,11122(22)222n n n n n n n n a S S ++-=-=---=-=;所以2n n a =.(2)因为1n n n b a a +=+,且2n n a =,112n n a ++=,所以12232n n n n b +=+=说明:由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求n a 时,要注意分1n =和2n ≥讨论,然后将1n =代入2n ≥所得的通项公式,看结果是否符合1n =的情况,不是则需要写成分段形式.2.练习:(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2nn n a a a +=+*()n N ∈,写出它的前5项,归纳其通项公式,并验证是否满足递推公式.(2)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lg(1)1n S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五.回顾小结:1.数列中递推关系的概念;2.由数列的前n 项的和n S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六.课外作业:32P 习题2.1第5,6题 补充:1.数列{}n a 中,10a =,113nn na a a ++=-,写出该数列的前四项,并归纳其通项公式,并验证是否满足递推公式.2.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1n S n n =++*()n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2.2第1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目标(1)能准确叙述等差数列的定义;(2)能用定义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3)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

高二数列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高二数列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求解方法。

2. 熟悉数列的极限概念,并能判断数列的收敛性和发散性。

3. 学会运用数列的极限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4. 通过数列分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求解。

2. 数列极限的概念及其收敛性和发散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1. 数列极限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数列极限与无穷小、无穷大的关系。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具(数列图形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定义。

2. 提问:什么是数列?数列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1. 数列的基本概念:介绍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项数等。

2. 通项公式的求解:讲解常见的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如直接法、递推法等。

3. 数列极限的概念:介绍数列极限的定义、收敛性和发散性。

4. 收敛性判断:讲解常见的收敛性判断方法,如单调有界准则、夹逼准则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1)求以下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2^n - 1$(2)判断以下数列的收敛性:$b_n = \frac{n}{n+1}$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讨论1. 讨论以下问题:(1)数列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是什么?(2)如何利用数列极限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回顾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列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2. 回顾数列极限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数列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数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2. 能力目标: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的数列类型。

2. 讲解:介绍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并讲解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用。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5. 总结:总结数列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数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2. 找出身边的例子,分析是否符合数列的概念。

3. 思考如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
纠正和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了解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常见数列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3.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3. 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介绍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列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列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梳理数列的学习内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
2. 举例说明;
3. 练习探讨;
4. 讨论交流。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
2. 幻灯片;
3. 实例分析。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3.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列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教案为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技巧高中数列教案模板

数学技巧高中数列教案模板

数学技巧高中数列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
3.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应用数列的概念和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步骤:
一、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经典的数列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1,3,5,7,9,..请问下一个是多少?
二、概念讲解
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常见数列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的介绍。

三、例题讲解
1.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例,讲解如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应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练习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技巧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数学数列经典例题

高二数学数列经典例题

高二数学数列经典例题1. 数列的魅力说到数学,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是公式、定理,还有那些让人抓狂的题目。

可是,你知道吗?其实,数列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法师,它能让你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没错,数列就是数学的调味剂,让我们这一道数学大餐变得更加美味可口!想象一下,每个数列都像是一个小故事,有开头、发展和高兴,你准备好一起探险了吗?1.1 数列的定义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数列。

简单来说,数列就是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就像你每天都能看到的日历,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数不胜数!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形形色色,样样都有。

有些数列像是老朋友,熟悉得不得了;有些数列则像是初见的陌生人,让你捉摸不透。

比如,最经典的自然数列:1,2,3,4……有没有觉得它们就像在排队等着你呢?1.2 数列的类型说到数列,我们常见的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就像是骑单车,速度保持不变,每次都加上同样的距离,比如说,2,4,6,8……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们的规律。

而等比数列呢,就像是在攀爬高峰,每次都翻倍,像是2,4,8,16……每一步都让你惊喜不已!这样的数列组合,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2. 数列的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数列其实无处不在!你有没有注意到,每个月的房租都是在固定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的?那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应用。

而等比数列呢,举个例子,想想你存钱的计划,如果每个月的存款都是之前的两倍,那你的存款数列可就飞速上涨了!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藏着的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1 数列的求和接下来,我们要聊聊数列的求和。

很多同学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常常是一脸懵逼,心里想:“求和有什么难的?”其实,求和就像是为每道菜加上调味料,没了这些,菜就少了灵魂。

比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简单得让你大吃一惊。

只要知道首项、末项和项数,就能轻松求得总和,简直是数学界的小妙招!2.2 经典题目解析说到经典题目,不得不提一下“求前n项和”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例题解析
【例1】 求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4(2)23,,,,,…,,,,…38516732964418635863 (3)(4)12--13181151242928252
,,,,…,,,,… 解 (1)所给出数列前5项的分子组成奇数列,其通项公式为2n -1,而前5项的分母所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2n ,所以,已知数列的
通项公式为:.a =2n 12
n n+1- (2)从所给数列的前四项可知,每一项的分子组成偶数列,其通项公式为2n ,而分母组成的数列3,15,35,63,…可以变形为1×3,3×5,5×7,7×9,…即每一项可以看成序号n 的(2n -1)与2n +1的积,也即(2n -1)(2n +1),因此,所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n n n =-+22121()()
. (3)从所给数列的前5项可知,每一项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所组成的数列3,8,15,24,35,…可变形为1×3,2×4,3×5,4×6,5×7,…,即每一项可以看成序号n 与n +2的积,也即n(n +2).各项的符号,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因此,所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n n n =-+()()
112·. (4)所给数列可改写为,,,,,…分子组成的数列为124292162252
1,4,9,16,25,…是序号n 的平方即n 2,分母均为2.因此所
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
2
【例2】 求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2,0,2,0,2,…
(2)10000,,,,,,,, (131517)
(3)7,77,777,7777,77777,…
(4)0.2,0.22,0.222,0.2222,0.22222,…
解 (1)所给数列可改写为1+1,-1+1,1+1,-1+1,…可以看作数列1,-1,1,-1,…的各项都加1,因此所给数的通项公式a n =(-1)n+1+1.
所给数列亦可看作2,0,2,0…周期性变化,因此所给数列的
通项公式为奇数为偶数这一题说明了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a =2(n )0(n )n ⎧⎨⎩
(2)100012345所给数列,,,,,,,…可以改写成,,,,,,…分母组成的数列为,,,,,,,…是自然13151711021304150617
67 数列n ,分子组成的数列为1,0,1,0,1,0,…可以看作是2,
02020,,,,,…的每一项的构成为,因此所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211211211()()-+=-+++n n n a n (3)7777777777777779所给数列,,,,,…可以改写成×,79 7979797979
79797979
79
×,×,×,×…,可以看作×-,×-,×-,×-,×-,…因此所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9999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a = (101)n n (4)所给数列0.2,0.22,0.222,0.2222,0.22222,…可以改写
成×,×,×,×,×,…可以看作×-,×-,×-,×-,×-,…因此所给数列的通式公式为.2929292929
2929292929
291110
0.90.990.9990.99990.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a =n ()-n
说明
1.用归纳法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对于项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数列,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考虑,然后将它们按运算规律结合起来.
2.对于常见的一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如:自然数列,a n =n ;自然数的平方数列,a n =n 2;奇数数列,a n =2n -1;偶数数列,a n =2n ;
倒数数列,=要很熟悉,由联想将较复杂的数列通过合理的转化归a n 1n
) 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3.要掌握对数列各项的同加、同减、同乘以某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变形方法,将其转化为常见的一些数列.
【例3】 已知数列,,,,…则是这个数列的第25221125 几项.
解 4a =3n 1n n 77n 由所给数列的前项,,,可归纳得通项公式为.此时运用方程的思想问题转化为解关于正整数的方程,解得=,即是该数列的第项.
252211253125-=-n 【例4】 已知下面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的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S n =2n 2-3n (2)S n =n 2+1
(3)S n =2n +3 (4)S n =(-1)n+1·n
解 (1)当n=1时,a 1=S 1=-1;
当n ≥2时,a n =S n -S n-1=(2n 2-3n)-[2(n -1)2-3(n -1)]=4n -5,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因此a n =4n -5.
(2)当n =1时,a 1=S 1=1+1=2;
当n ≥2时,a n =S n -S n-1=n 2+1-[(n -1)2+1]=2n -1,由于a 1不适合于此等式,
因此,≥且∈.a = 2 n =12n 1
n 2n N *n -⎧⎨⎩ (3)当n =1时,a 1=S 1=2+3=5;
当n ≥2时,a n =S n -S n-1=2n +3-(2n-1+3)=2n-1,由于a 1不适合于此等式,
因此,=≥且∈.a 5 n =12 n 2n *n 1n N -⎧⎨⎩
(4)当n =1时,a 1=S 1=(-1)2·1=1;
当n ≥2时,a n =S n -S n-1=(-1)n+1·n -(-1)n ·(n -1)=(-1)n+1(2n -1),由于a 1也适可于此等式,因此a n =(-1)n+1(2n -1),n ∈N*.
说明 已知S n 求a n 时,要先分n =1和n ≥2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然后验证能否统一.
【例5】 a =a
1n(n 1)
(n 2)a 1n n 11已知+≥,=,-- (1)写出数列的前5项;
(2)求a n . 解 (1)a =a (n 2)a =1a a n n 1123由已知+≥,得=·=·--+-=+=+=111122132
3213291653
n n ()
() a a 45=·=·53143
531122112747415474120362095
+=+==+=+== (2)由第(1)小题中前5项不难求出.
a n n a n
n n =-=-2121()或
【例6】 数列{a n }中,a 1=1,对所有的n ≥2,都有a 1·a 2·a 3·…·a n =n 2.
(1)求a 3+a 5;
(2)256225
是此数列中的项吗? 解 由已知:a 1·a 2·a 3·…·a n =n 2得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a n n n n n n n ==--1231231
2
2212···……····……·≥,∈,≥.由于=不适合于此等式.因此(*)()
a 11
a = 1 n =1 n n 2n *n 2
()n N -⎧⎨⎪⎩⎪12,≥且∈
(1)a a =3(2)n =16n 16*16352+令,解方程可得∵=∈,∴是此数列的第项.254
61162562251256225
2222
2
+==-n n N () 说明 (1)“知和求差”、“知积求商”是数列中常用的基本方法.
(2)运用方程思想求n ,若n ∈N*,则n 是此数列中的项,反之,则不是此数列中的项.
【例7】 已知数a n =(a 2-1)(n 3-2n)(a=≠±1)是递增数列,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 ∵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a n+1>a n
a n+1-a n =(a 2-1)[(n +1)3-2(n +1)]-(a 2-1)(n 3-2n)
=(a 2-1)[(n +1)3-2(n +1)-n 3+2n]
=(a 2-1)(3n 2+3n -1)
∵(a2-1)(3n2+3n-1)>0
又∵n∈N*,∴3n2+3n-1=3n(n+1)-1>0
∴a2-1>0,解得a<-1或a>1.
解法二∵{a n}是递增数列,∴a1<a2即:
(a2-1)(1-2)<(a2-1)(8-4)
化简得a2-1>0
∴a<-1或a>1
说明本题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利用递增数列这一已知条件,将求取值范围的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