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科目参考答案
THUSSAT2024年3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THUSSAT2024年3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90b9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4.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
4.(每点2分,共4分)不应该。
首先《前赤壁赋》中是否真的存在误写,误写的原因现在还不能确定。
其次,文字和词语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若已经约定俗成,恢复“原作”人们使用不便,它适从的语境较少,修改反而不好。
5.(每点3分,共6分)①对待古代思想典籍要认真严肃,可以大胆设想,但是也要严密求证,力争还原原貌。
②既尊重原作的原貌和情境,也要学以致用,在尊重古人古籍的前提下为今天的生活服务。
③应该认真研究体味古人以及古代文字思想诞生时的具体情况,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8.(每点1分,共4分,答对三点给满分)①采用灵活的叙事视角。
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三姑娘,但在开头结尾却又采用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显得含蓄而韵味悠远。
②通过简洁的对话。
比如小说写卖菜一节,对话简洁,却写出了三姑娘的伶牙俐齿,但是却可爱善良的性格。
③利用竹林和周围的人多方衬托。
例如母女俩一起回忆起从前上街看灯的热闹,都是用了淡淡的语气,让人能够体会到人物心中的哀伤9.(每点2分,共6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①语言简洁含蓄。
作品并不直接多言苦难,但是如“妈妈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餐饭”却透露出家境的艰难。
又如写父亲去世带来的忧伤,用“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进行暗示。
②整体讲究意境。
小说讲究情和境的结合,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营造氛围,并不看重情节的离奇跌宕。
③写人物讲究传神。
写人物不讲究浓墨重彩,描写注重传神,比如写三姑娘的竹布单衣,显示出人物的淡雅,神态描写也讲究情趣。
④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限度。
废名的小说具有冲淡平和的特征,比如写父亲的离世,以及由于父亲离世带来的忧伤,都并不采用浓烈的笔墨。
10.(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超过三处不给分)客曰☑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13.(8分)(1)山川的精灵,能够兴云降雨以利天下,所以掌管山川的可以称得上神;至于掌管社稷的可以称公侯。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 (2022年11月)语文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 (2022年11月)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d420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0.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
4.(每点2分,共4分)中华民族共同的好恶、传统、习惯等使得人们看到竹就会联想鹤。
长期以来,人们对竹情有独钟,常冠之以坚韧挺拔、中直虚空、清风亮节、刚正不阿等美誉,甚至视为花中四君子(2分),而这与鹤的圣洁高傲、忠贞清正、仙风道骨相吻合,给人以幽静高雅的美感,自然就会产生“对竹思鹤”现象。
(2分)7.(每点1分,共5分)成就:①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
②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
③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缩短到5分钟至8分钟。
建议:①在确保较高的准确性基础之上,提高提前时效;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②提高气象预报自主创新能力。
③服务渠道上,拓宽预警信息的传播途径。
(结合文本,提出2条建议即可)9.(每处3分,共6分)①“瞧阿根愣坐着”运用了神态描写(1分)。
“愣”字写出阿根因做了好事,却被告知得离开比利时回中国刹那间的迷茫不解,可能也含有短暂地一丝“悔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一种反应。
(2分)②“天又高又空”,故事以景作结,含义隽永(1分)。
“高”写出“路”之难;“空”写出“理想”破灭。
与“渺茫”相呼应,表现出阿根的困惑。
(2分)10.(共5分)阿根为本文故事主人公:①全文用大量的篇幅讲述阿根借债出国发财的梦想,为避免成为“黑户”而赶时间签证;②本文意在塑造阿根为国人争光的形象。
③乐意帮人。
阿根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
面对“抢包”,他处在异国他乡,又有急事,完全可以高高挂起,但在其他人纷纷退避的情况下,他毅然见义勇为。
另:“我”是本文故事主人公。
①全文故事情节都是在“我”的推动和见证下展开的。
②“我”为阿根能留下而忙碌奔波,陪他赶车,甚至为他还三万元的出国债。
“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3e984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8.png)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维权孙春平吴老太到三亚有好几年了。
每年11月初南下,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东北去,被人称作候鸟一族。
吴老太患有肺气肿,以前每到冬天,就觉得气短,听人说海南冬天暖和,还没有雾霾,便坐火车跑来一试。
这一试就上瘾了,那口气一下就吸到了肺窝最深处,甜甜的、润润的,连吐出去都觉不舍。
当然,当候鸟也需有本钱。
要住房,还要坐飞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人家腰包厚实的,在海南买了房,飞到落脚处便有了巢,好比去年来过的老燕子。
可吴老太没这种方便,穷候鸟必须精打细算。
吴老太退休前在一个国营煤矿管矿灯管三十多年,后来据说是资源危困,退休金两千元不到。
老伴过世得早,活着时是矿工,矿难后只见了骨灰盒,还有一笔抚恤金。
那笔钱后来给儿子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不然,只怕儿子连媳妇都娶不上。
穷有穷的活法。
吴老太买不起房,那就租,租也不敢去正规小区,太贵。
她是去城中村。
当地村民等着拆迁,早把房子盖得密密匝匝。
但便宜啊,一月几百元钱就说下来了。
飞机票贵,咱坐火车,睡不起卧铺咱坐硬座行不?刚来三亚时,吴老太还曾去住宅小区翻过垃圾箱,她想把租房的钱翻出来。
但那活计只干了三天,房东不干了,说院子本来就小,不可再堆放纸壳易拉罐。
吴老太想想也是,歇了手。
2020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5ad308561252d381eb6e10.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1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入的。
2018 年底,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9.58%。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人,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城市开始崛起,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人们对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步告别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
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协作、智慧的现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颇有难度的考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治理思维、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
城市加速发展,治理要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
客观来说,当前一些城市在治理上还存在不精细、不科学的地方。
比如,针对路面上电动车较多的现实情况,一些地方出台拟禁行电动车的规定,引发了对一刀切式管理的质疑。
又如针对车辆超载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地出台了不少管理办法,但问题在于落实不细、不严。
精细化的管理,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唯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说到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唯有坚持问计于民,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
近年来,党中央围绕城市治理,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声、群众叫好的扎实举措: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河湖长制治理、“厕所革命”……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难题得以破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将“人”这个最重要因素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
城市治理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参与是精细化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科目参考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科目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8c8b4d4d8d15abf234e1b.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科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单选题答对一题3 分,双选题答对一项3 分,答对两项5 分。
二.非选择题5.①小说设置了胡凌风败家却坚守自家独特的配方、庆丰园老板曹清才用尽各种办法探求配方、秘方流失等三条线索。
(2 分)②三条线索有明有暗,交织发展,既互相映衬,又充满了张力,使小说情节集中,发展有条不紊;(2 分)③作品为各条线索合理巧妙的推进埋设了多处伏笔,这些伏笔既互相关联,又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巧妙。
(1 分)6.①小说人物各用奇招,展开或明或暗的周旋,保护或窃取秘方;而旁观者看来,猜不透真相,婉转如迷,犹如一个传奇。
(2 分)②作品用老主顾讲起当年的场景,就像一个“传奇”来收尾,既在结构上更为完整,又启发人们思索在这个传奇故事里交织着的人物命运,令作品的表现意蕴更为深厚;(2 分)③这样结尾使得小说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增加了小说引人入胜却又余味无限的效果。
(2 分)9.①健康的网文生态包括拥有成熟、完整的生态链的内容产业,完整、健康的作家群生态,大量的创意者以及合作伙伴,能够持续输出的优质的创作内容,一定规模的网文读者。
(2 分)②健康的网文生态可使网络文学各方合伙人公平持续地共同分享体系中的收益;健康的网文生态可使网络文学充满活力,拥有不断的自我更新能力,创新发展。
(2 分)13.(1 )他又乖巧能顺应心意,又善于弹奏胡琵琶,所以和世祖关系很密切。
(“ 便嬖”“能”“亲狎”各1 分,大意2 分,共5 分)(2)伏连调集京畿军队,逼近神武门、千秋门外,暗中约定好,不许士开进入大殿内。
(“帖”“约束”“听”各 1 分,大意2 分,共5 分)15.诗歌写了诗人游九仙山,宿无量院的经历,有人世变迁的感慨,更多阅览美景的喜悦。
作者在酣梦中被老僧唤起,一起欣赏云山明月,情真景美,(2 分)“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轮明月从云峰中跃出的奇丽景象,云如峰峦,动中有静,月轮涌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若学生写到将月亮比喻成冰轮可酌情给分)(2 分)既写月景优美,游兴酣畅,也为人世变迁提供了更为深广的思索背景(2 分)(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THUSSAT2023年3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THUSSAT2023年3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c9f7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6.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3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
4.(每点2分,共4分)①在差序格局下,社会关系是推己及人。
家庭生活的道德实践是三次分配能够可持续运转的基础,要动员家庭参与到互助帮扶、公益慈善等行动中,形成从个人到公共的连贯的道德实践。
②在差序格局下,社会范围是由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要建立社区的互助网络,给予个人更多元的帮扶他人、助力社会的渠道;要对接社区内外的资源,促使外界的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内的三次分配中。
5.(每点2分,共4分)①在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将共同富裕作为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使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②在政策上,完善分配制度,增进民生福祉,全民参与迈向共同富裕;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8.(每点2分,共6分)①史密斯在飞机上俯视雪原,他对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中国军队充满轻视,此时他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他傲慢地认为中国军队是“蠕动”着的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②当史密斯命令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不安,冰雪覆盖的盖马高原看不到中国军队的踪迹,他先前内心对中国军队的丰富想象此时变得空空荡荡。
③史密斯打开舱门观察,依然一无所获,他觉得自己思维僵硬、大脑结冰了,情况出乎他先前的想象,此时军情难知,战况难断,他已经紧张到无法思考。
9.(任选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①情节上,感恩节晚餐这一部分采用了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叙事有了波澜。
②人物上,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段,生动刻画了以史密斯、阿尔蒙德、戴夫·巴尔为代表的美军军官形象。
③环境上,用史密斯在飞机上的俯视观察,真实客观的还原了当时朝鲜战争严酷的自然环境。
④语言上,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
13.(8分)(1)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罚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也深受世人舆论斥责。
THUSSAT2022年12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THUSSAT2022年12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e57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f.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2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
4.(每点2分,共4分)①儒家和道家都崇尚以“意”为美,但儒家的“意”表现为“君子”理想,而道家的“意”表现为清虚出世、自然朴素的理想。
②儒家和道家都崇尚同构为美,但前者体现为主体之美和客体之美的同构状态,后者体现为主体空无之心在客体上的同构。
(“不同学派”主要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其中又以儒家和道家的差异性为主。
如考生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每点1分,共4分)①以“意”为美的观点是建立在以“味”为美的基础之上的。
②以“意”为美和以“道”为美都是中国古代关于对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
③同构为美的观点也体现在以“意”为美、以“道”为美的思想中。
④中国古代以“意”、以“道”为美的思想,没有否认形式美、文饰美的存在。
8.(每点2分,共6分)①小说开头写“他”是杂文家,点出了“他”的身份。
②小说中间写“他”在赶编杂文集的繁忙时间里,还抽出时间去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意在突出“犯倔”背后的精神品质。
③小说结尾点出“写杂文”和维权的相似性,都是在指出社会问题,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维护公平正义,是对主题的升华。
9.(每点2分,共6分)①小说取材于生活,能够反映现实问题。
这篇小说反映出来的商家以次充好、不讲诚信的现象,通过“他”老伴、周秘书长等人反映出来的对维护权益和社会正义不到位的现象,都是社会上真实存在的现象和意识。
②小说反映出社会不同层面人的精神状态。
普通百姓“嫌麻烦”“图省事”的心理助长了商家的歪风邪气;普通官员虽然能够尽心尽责为百姓解决问题,但也会有“息事宁人”的心态。
③小说有一定穿透事物本质的力量。
这篇小说讲述的事情虽小,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没有停留在个人层面,而是上升到公平正义的高度。
13.(8分)(1)贤能的人认为范氏没有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肖的人认为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2022年1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2022年1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3fdb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8.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年1月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
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他说:“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该命题强调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
只有直接的观照,才能发现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
所谓“山水之意度”,就是山水的审美形象,或者说是审美的自然。
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强调画家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
他认为,为了发现审美的自然,画家必须有一个审美的心胸,他称之为“林泉之心”。
这个审美的心胸,不仅对艺术的创造是必要的,而且对艺术的欣赏也是必要的。
对于艺术的创造者来说,没有审美的心胸,就不能发现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不能发现审美的自然;对于艺术的鉴赏者来说,没有审美的心胸,就不能发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不能感受和把握作品的审美意象。
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仅要发现审美的自然,而且要创造审美意象。
这一点和单纯的鉴赏者不同。
郭熙还认为,为了发现审美的自然,创造审美意象,画家必须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的观照。
这是因为,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不是单一的平面,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他说:“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
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自然山水的审美意象是多侧面的,而且是变化多端的。
只有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角度的观照,才能对自然美有无穷的发现,才能把握无限生动和丰富的审美的自然。
除此以外,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还要求画家对山水的审美观照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
所谓“饱游饫看”,就是审美观照的广度和深度。
2022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2022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2dbc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7.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9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
6.(6分)①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中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对科研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
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
政府在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我国的科研事业以巨大的支持,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③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
中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全球视野,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每点2分,共6分)8.(6分)①李秀才在李丙家的海棠前吟咏前朝郑谷的海棠诗句既有对两株海棠的赞赏,更借郑谷对杜甫当年不歌咏海棠的遗憾,表达心中科考不顺的怨愤;②李秀才引用诗句,其实是将李丙父亲引为难得的知音,喻指二人有着相同傲岸的品性;③诗句中海棠的命运与结尾相国府的海棠互为反衬,暗示了李丙父亲的结局与李家储冰事业的命运。
(每点2分,共6分)9.(6分)①小说题目是“长安五时辰”,实际上写了六个时辰,在有条不紊的叙事中给作品添加了出人意料的神韵。
②最后的“亥时”只有时辰,却无内容,预示了李家储冰事业中所蕴含的精神在现实中的孤绝。
③标题是“五时辰”,结尾却偏偏多写一个时辰,而又不给出内容,一方面激发读者对故事进一步发展的想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品“无以言说”,却又绵绵不尽的叹息。
(每点2分,共6分)13.(10分)(1)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
即使是李景君臣,也都震惊畏惧,上表称臣,愿意割让土地、献纳贡赋,以证明降服诚意。
(“虽,即使”“输,缴纳,献纳”“效,证明,显示”各1分,大意2分,共5分)(2)视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书,乃知仁赡非降者也。
比较周世宗对他们两人厚薄不同并考察周世宗的制诰,可推知刘仁瞻不是投降的人。
(“视,比照,比较”“制书,帝王诏令文书”“知,推知,了解”各1分,大意2分,共5分)15.(6分)①诗歌颈联用视觉写了深秋时节的密雨,和夕阳掩映着的楼台,用听觉写了在晚风中吹送的悠扬的笛声。
高中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高中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b31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7.png)
高中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高中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1.语病是指下列哪一项?A.文意不明B. 朗朗上口C.老生常谈D.含糊不清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对弈(yì)B.妄徂(cú)C.枉凝(yíng)D.淞沪(Sōnghù)3.以下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的身体素质比原来更好B.公园特展推出的三百多幅金黄色的油菜花让市民流连忘返C.古建筑经久耐用,时代变迁,旧貌换新颜D.差生的课业进步曾一度让老师倍感欣慰,可现在已呈下降趋势4.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包括选择题和阅读题等(中间的“和”字应该是顿号)B.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和别人友好相处,还要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中间的“和谐”应该是顿号)C. 王老师说:“今天讲课我有点累了,我下次再讲。
”(中间的“我下次再讲”应该用分号)D.刚才学校的发言人在欢送仪式上说:“祝大家都有好的前程。
”(中间的“都”应该是顿号)5.下列哪个句子中使用了感叹号表示语气?A. 昨天和同学聚餐时遇到了千年一遇的美景。
B. 小明遇到了猫,猫把尾巴竖了起来,然后跑了。
C. OMG,好漂亮的裙子啊!D. 这是什么意思啊?......阅读理解(共3篇,每篇6小题,每小题1分,计18分)文章一: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历史悠久的语法单元。
简单来说,定语从句就是用来修饰主句中某一个名词或代词的补充说明部分。
定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一般是在先行词(也就是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面。
6. 什么是定语从句?7. 定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一般是在什么后面?......文章剩余省略。
第二部分:论说文阅读(共2篇,每篇4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第一篇:这个季节,忽然想起黄老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9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9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1f9dc3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7.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9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大疫面前,又一次彰显了国人的大爱,尤其彰显了以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的大爱,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真正的英雄。
广大文艺工作者也以自己的方式及时进行创作,一些作品情感真挚、鼓舞人心,唱响人间大爱,是“接地气”的好作品。
文艺创作中的“接地气”是指创作者要接通百姓生活,从大地和人民中汲取养分,汲取力量。
“接地气”是新时代对文艺的热切呼唤,是文艺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必然有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文化持续发展。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欲望膨胀、追求奢华、贪图享乐的现象。
有些文艺家高高在上,享受着大都市的文明与奢华,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还有些文艺工作者忘记了初心和本色,把创作当成追名逐利的“摇钱树”。
创作触角一旦离开坚实的大地,自然也就接不上地气。
柳青写《创业史》、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蒋子龙写《乔厂长上任记》等,哪部不是“接地气”的作品?他们中哪一个不是来自人民、来自坚实的中国大地呢?“接地气”是文艺创作规律的体现,是不能违背的。
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它的发生、它的动力固然离不开创作主体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性劳动,但它更来自生活的赐予,来自时代的要求和人民心声的表达。
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矿藏,它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正是文艺创作需要“接地气”的理论依据。
“接地气”就是要接生活之气、接人民之气,把创作之根牢牢扎在生活的沃土里。
文艺创作如何才能“接地气”?首先,要有爱心,尤其是大爱之心,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清华大学附中1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试卷(含答案).doc
![清华大学附中1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试卷(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8d76d3f55270722192ef7fe.png)
清华大学附中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2020年12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2023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月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月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4476e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7.png)
2023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月语文试卷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我国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
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先民们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即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出生命并无私承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对天地日月进行的思考,成为了共同富裕的理念的滥觞。
他们主张,人类要学习天地日月无私养民的优良品格,效法自然,公平惠及,万类不遗。
从《易经》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到《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从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到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
孔子至卫国,见人口繁庶,即表达出安置百姓应先加以“富之”再施以“教之”的见解。
他所期求的富民之策,不仅意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还需依势顺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强调“制民之产”的重要性,将“养生丧死无憾”视作王道开端。
在与滕文公的对话中,孟子清晰地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产业代表人民富裕,是政治稳固、国家安定的基础。
《管子》一书集中吸收先秦各学派思想,在《治国》《牧民》诸篇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突破儒家学术范围,上升为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共识。
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才是共同富裕,才是古代传统社会真正的“治人”标准,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构成中华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人民日报》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
![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c6e4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3.png)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9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
4.(每点2分,共4分)①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国民阅读总体向好的格局越来越鲜明。
②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呈多元化,手机移动阅读成为数字化阅读中主要形式,但纸质阅读作为“深度阅读”的重要方式仍然不可替代。
5.(每点2分,共4分)①要重视阅读的环境与方式。
黑塞认为读书“不是要我们散心消遣”,手机、平板电脑等屏阅读行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适合散心消遣。
在书房或图书馆等阅读环境中,采用纸质阅读方式,更能使人集中心智,从而提升读书效果。
②要选择合适的阅读媒介。
黑塞认为读书“要我们集中心智”,阅读媒介不仅会影响阅读热情和效果还会影响人对读物的理解和思考,纸质阅读相较于屏阅读更能够让人集中心智,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因此,就深度阅读而言,读书优于读屏。
8.(6分)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这段细节描写侧重用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如:背、挂、别、握、钻。
(2分)其作用有:①形象地刻画出忆严在准备出去侦查情况时的干净利落、沉着冷静。
(2分)②表达了对忆严在面对险恶环境时挺身而出、坚决果断的精神品质的赞扬。
(2分)9.(每点2分,共6分)①推动情节发展,使叙事节奏更加紧凑。
小说通过对话交代了三个女兵掉队的原因以及宿营过程,通过对话叙述,使情节更简洁、集中。
②塑造人物性格。
在对话中展现了三位女兵不同的个性,特别是小说结尾小高与俞洁的对话,从侧面展现了忆严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更加灵活多样。
③引起读者共情。
小说对话中呈现了她们在追赶队伍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帮助,表现了她们生死与共、患难相扶的集体意识,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13.(8分)(1)其余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各位官吏和百姓都像从前一样安居乐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语文科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单选题答对一题3分,双选题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二.非选择题
5.①小说设置了胡凌风败家却坚守自家独特的配方、庆丰园老板曹清才用尽各种办法探求
配方、秘方流失等三条线索。
(2分)②三条线索有明有暗,交织发展,既互相映衬,又充满了张力,使小说情节集中,发展有条不紊;(2分)③作品为各条线索合理巧妙的推进埋设了多处伏笔,这些伏笔既互相关联,又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巧妙。
(1分)6.①小说人物各用奇招,展开或明或暗的周旋,保护或窃取秘方;而旁观者看来,猜不透
真相,婉转如迷,犹如一个传奇。
(2分)
②作品用老主顾讲起当年的场景,就像一个“传奇”来收尾,既在结构上更为完整,又启发人们思索在这个传奇故事里交织着的人物命运,令作品的表现意蕴更为深厚;(2分)
③这样结尾使得小说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增加了小说引人入胜却又余味无限的效果。
(2分)
9.①健康的网文生态包括拥有成熟、完整的生态链的内容产业,完整、健康的作家群生态,大量的创意者以及合作伙伴,能够持续输出的优质的创作内容,一定规模的网文读者。
(2分)
②健康的网文生态可使网络文学各方合伙人公平持续地共同分享体系中的收益;健康的网文生态可使网络文学充满活力,拥有不断的自我更新能力,创新发展。
(2分)
13.(1)他又乖巧能顺应心意,又善于弹奏胡琵琶,所以和世祖关系很密切。
(“便嬖”“能”“亲狎”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伏连调集京畿军队,逼近神武门、千秋门外,暗中约定好,不许士开进入大殿内。
(“帖”“约束”“听”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15. 诗歌写了诗人游九仙山,宿无量院的经历,有人世变迁的感慨,更多阅览美景的喜悦。
作者在酣梦中被老僧唤起,一起欣赏云山明月,情真景美,(2分)“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轮明月从云峰中跃出的奇丽景象,云如峰峦,动中有静,月轮涌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若学生写到将月亮比喻成冰轮可酌情给分)(2分)既写月景
优美,游兴酣畅,也为人世变迁提供了更为深广的思索背景(2分)(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6.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答对一处1分,共5分)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1)既有来自生态方面的美(2)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 (3)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答对一处得2分)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逻辑推断能力。
(1)(2分)社会学家只是解释了行走的习得和表达不同的价值观,无法为邯郸学步值得提倡提供依据。
(2)(3分)科学技术影响着人类的生殖,并不意味着未来社会一定会充满非传统生育人口,进而造成人类危机,因此不能得出冷冻卵子技术应该禁止的结论。
22.立意参考:(1)用于改善人生质量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2)真正的知识价值无限。
(3)追风不是知识的价值标准。
译文:
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
他的祖先是西域作生意的胡人,本来姓素和氏。
士开年少时很聪明,被选为国子学生。
思维敏捷,受到同学的推崇。
天保初,被封为长广王,征召和士开任本府行参军。
世祖喜欢握槊的游戏,和士开擅长这种游戏因此而被提拔。
他又乖巧能顺应心意,又善于弹奏胡琵琶,所以和世祖关系很密切。
曾经对王说:“殿下不是天上的仙人,而是天上的皇帝。
”世祖说:“你不仅是世间的人,而且是世间的神仙。
”两人相爱如此之深。
世祖为帝后,多次升迁任侍中,加授开府。
皇上原先就患有气喘病,一饮酒就会发作,和士开经常劝谏也不听从。
一次正好病情发作,又想喝酒,士开流着泪哽咽着说不出话。
皇上说:“你这是不说话的劝谏。
”于是不再喝酒。
两人的言谈举止,不再有君臣的礼节。
他甚至劝世祖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化成了灰烬,尧、舜、桀、纣,最终的下场没有区别。
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尽情享乐,放纵横行,即使快活一天也抵得上一千年。
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处理,不用担心办不好,不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勤劳苦。
”世祖非常高兴。
这一年十二月,世祖住在乾寿殿养病,士开到宫内侍奉送药。
世祖说他有伊尹、霍光的才能,真诚地向他托付后事,临终前,拉着士开的手说:“你不要辜负我啊。
”说完握着士开的手而死。
世祖时,经常命士开和太后握槊,他就和太后通奸,世祖去世后,更加放纵,琅邪王高俨很仇视他,和领军库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人谋划杀掉他。
伏连调集京畿军队,逼近神武门、千秋门外,暗中约定好,不许士开进入大殿内。
这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晨,士开按照规定去早朝,伏连上前拉着士开的手说:“今天有一件大好事。
”王子宜就交给他一封书函,说:“皇上令士开到御史台。
”派军士护送,把他拘禁在
治书侍御史的大厅。
高俨派都督冯永洛到御史台把他杀了,时年四十八岁,查抄其家产奴婢。
和士开禀性卑鄙庸俗,不阅读书传,谈吐之间,专门以讨好卖乖作资本。
河清、天统年间以后,权势渐渐加重,大商人不分早晚都来拜见,不知廉耻的大臣们也跑来依附,甚至
有人作了他的干儿子,和一些市井小人称兄道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