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案例
《我长高了》大班教案
《我长高了》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大班科学活动,活动内容取材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长变化现象——“我长高了”。
通过观察、交流、探索,让孩子们了解成长的规律,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变化,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成长的规律,认识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变化。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交流、合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成长的规律,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变化。
难点: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成长身高尺、成长照片、故事课件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孩子们成长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观察故事中主人公的身高变化,引发孩子们对成长的思考。
2. 观察与交流(5分钟)展示成长身高尺,让孩子们观察并交流自己身高生长的部位和变化。
3. 探索与发现(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探讨身高生长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成长的规律。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成长照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照片中人物身高的变化,引导他们用具体的方式表达成长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合作,用画纸和彩笔设计一张自己的成长身高尺,记录自己的身高变化。
6. 板书设计(5分钟)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询问自己的身高变化,并尝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孩子们的身高变化记录。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成长的喜悦。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身高生长规律:1. 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 身高的增长与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
3. 身高增长的部位:头部、躯干、四肢。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我长高了》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明白身体生长需要时间和条件;2. 能够描述自己的身高变化和成长过程;3. 培养学生对身体发育的积极态度,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儿童身体生长的过程;2. 学生的身高记录表;3. 图片或实物展示儿童平衡饮食和锻炼身体的方式;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讲解:1. 介绍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时期身体的变化;2. 强调身体的生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时间和条件的积累;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高变化和成长过程。
活动:1. 学生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记录自己的身高变化,每周一次;2. 学生在班级内讨论交流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自己的身高会有变化?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4. 图片或实物展示儿童平衡饮食和锻炼身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2. 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身体生长发育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3. 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生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食物搭配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身体生长发育的认识;2. 组织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或他人身体生长变化的过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鼓励学生主动向家人、老师或医生咨询有关健康问题,了解更多关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知识。
《我长高了》大班教案
•••••••••••••••••《我长高了》大班教案《我长高了》大班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长高了》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1、通过测量知道自己在长高,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2、主动和同伴交流、分享,初步了解长高的原因和正确的生活方式。
3、学习和同伴合作,共同测量自己的身高。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关注自己身高的变化2、长高的秘密活动准备1、每人一张画有小树的纸条(长度超过幼儿身高),画出每个幼儿小班时测量的身高标记;笔,长条积木,记录本,回形针。
2、幼儿已有用自然物测量的经验。
3、涂卡,内容为:锻炼,早睡早起,愉快进餐,多吃水果。
活动过程开始环节:谈话:身体的变化1、引出话题(1)我们已经上大班了,大家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吗?(2)你从哪些地方发现自己长高了?2、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基本环节:测量并记录:自己长高了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现在的身高。
我们每个人有一棵生长树,上面的横线标记是大家刚上幼儿园时的身高,想想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现在的身高记录下来。
2、师幼共同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
(可以站着,可以躺着,但脚跟必须和“小树”的树根对齐,然后把长条积木平放在头顶上,最后用笔画出横线。
)3、幼儿两两合作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
4、幼儿用回形针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
结束环节:交流分享:如何长高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看一看,你比刚入园时长高了多少?2、师幼共同讨论:怎样才会长高?(1)我们发现与小班的时候相比大家都长高了,只是有的小朋友长得多一些,有的小朋友长得少一些,为什么呢?你认为长高的秘密在哪里?(2)幼儿两两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我长高了
中班科学教案我长高了标题:中班科学教案——我长高了导语:中班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也在逐渐发展和壮大。
本篇科学教案将围绕着“我长高了”这一主题,通过游戏、实践和观察等方式,引导中班儿童积极参与,了解人体生长的过程及相关因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自己的身体变化,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2. 能够发现生活中与身体变化相关的元素,了解影响身体生长的因素。
3.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导入素材:幼儿照片,测量身高的物体(如木尺、绳子等)。
2. 实践活动:种植小豆芽、制作生长记录表。
3. 游戏道具:大、中、小的纸片或符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中班儿童展示一张幼儿时期的照片,引导他们观察并回忆自己的变化,提问:“你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呢?我们有什么变化?”鼓励他们进行简短描述,并追问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2. 实践活动:(1)种植小豆芽:给每个孩子一颗小豆子,让他们埋在小盆子中的土壤里,并照顾好它们。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包括水的作用、阳光的作用等。
帮助孩子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环境、养分和水分,并将其与人体生长进行类比。
(2)制作生长记录表:教师将已经测量好的纸片或符号分别贴在墙上的不同高度,鼓励孩子每日测量自己的身高,并用相应的纸片或符号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记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身高在变化,了解身体生长的过程。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会长高,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等。
3. 游戏活动:(1)大小排序游戏:将提前准备好的大、中、小纸片或符号放在桌上,让孩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帮助他们理解身体生长也是有顺序和规律的。
(2)猜一猜:教师将准备好的纸片或符号放在袋子里,逐个请孩子闭眼摸出一张,并用手指测量对方所摸纸片的大小。
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答案理由进行表述,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练习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三课.我又长高了(自制)
第三课.我又长高了(自制)第一篇:第三课.我又长高了(自制)第三课.我又长高了教学目标:1.感受长高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欣喜。
2.了解身体的长高与营养、运动、睡眠等各个因素的联系。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长高计划。
教学难点:认识长高与营养、运动、睡眠等各个因素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长高的丰富内涵。
教学形式:讨论交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走在同学们中有不少同学都长得超过我了,真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你们长高了,难过的是我比你们矮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又长高了》。
二、新授: 1.长高真好(1)出示诗歌《长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把秘密藏在日记本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与小伙伴窃窃私语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不知不觉间----我长高了请学生朗读.(2)交流:你长高了吗?你是怎样发现的?(3)看图: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长高的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 快乐自豪……(4)你能将自己长高的感觉也写成一首小诗吗? 学生交流反馈小结:就像种子钻出泥土,长成参天大树,鸟儿破壳而出,飞上高高蓝天,我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快乐与欣喜相随,长高的感觉,真好!2.长高的秘密(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做了一个关于身高的调查,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3)同学们的调查表明身高与遗传、营养、运动、睡眠有着一定的联系。
我们无法改变遗传,但我们可以改变后天的营养、运动和睡眠。
(4)让我们先从营养开始吧!因为营养是我们长高的基础。
你知道我们每天都应吃些什么,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吗?出示图片:谷物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奶制品豆制品油提问:同学你们都做到了吗?学生反馈。
(5)公元前6世纪,在埃多斯山崖上,古希腊人刻下了这样的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运动对我们的长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运动有利于长高吗?看图,学生示范。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教案5篇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健康领域教材《我长高了》,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讲解身体生长发育的知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促进身高的增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高尺、食物模型、运动器材。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身高尺,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
(2)学生分享自己身高的变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促进身高增长。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2)学生根据记录表,分析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小组讨论(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和运动经验。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我长高了》2. 内容:(1)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2)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3)运动意识的增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记录自己一周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2. 答案:(1)饮食记录表:日期:饮食情况:运动情况:2022年9月1日早餐:牛奶、面包;午餐:米饭、蔬菜、瘦肉;晚餐:面条、蔬菜、瘦肉早上:跑步;下午:跳绳(2)家庭饮食和运动计划:家庭成员:爸爸、妈妈、我饮食计划:早餐:牛奶、鸡蛋、面包午餐:米饭、蔬菜、瘦肉晚餐:面条、蔬菜、瘦肉运动计划:爸爸:每天下班后散步半小时妈妈:每周三次瑜伽课我:每天放学后跳绳、跑步各10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综合活动《我长高了》-幼儿园综合教案
综合活动《我长高了》- 幼儿园综合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们了解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2.增强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意识,增强自我认知能力;3.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促进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4.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身高测量仪、秤;2.体格检查表;3.照相机,照相纸;4.《我长高了》的音乐伴奏等。
教学内容一、引入1.教师利用幼儿园周报、宝宝日记等资料,让幼儿们看到以前自己的照片,引导幼儿们回忆自己以前的样子;2.教师播放《我长高了》的音乐伴奏,引导幼儿们一起跳舞,体验长高的快乐。
二、发现身体的变化1.教师为幼儿们做身高、体重的测量并记录数据(可以让幼儿们互相测量),引导幼儿们认识身体的变化;2.教师利用体格检查表,让幼儿们看到并触摸自己的各种身体部位,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3.教师让幼儿们为自己的身体部位取名字,促进幼儿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
三、记录身体变化1.教师为每个幼儿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年的变化;2.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纸上画下自己和现在的身体形态,形成一份记录。
四、总结1.教室布置展览版面,展示幼儿们的作品;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观看自己和小伙伴的照片,回顾自己的成长,感受成长的喜悦;3.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增强幼儿园集体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开展,幼儿们了解了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加深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激发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幼儿们学会了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记录方法,加深了自己对成长的体验和感悟,培养了幼儿园集体意识和自信心。
教案我长高了
教案我长高了【篇一:《我长高了》教案1】《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肯于动手、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4、情感与态度: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教学重点: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并为此高兴。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的疼爱,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1、让学生收集反映自己长大的照片或物品等。
2、布置学生收集从小到大最开心的事和最自豪的事。
3、有关课件、小白桶、小布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由老师和大家上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你们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听儿歌《愉快的收获》。
(老师放录音,学生听。
)2、教师提问:发现同学们很喜欢儿歌,儿歌中农民伯伯的收获是什么?3、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的收获是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这些变化都告诉我们在慢慢地长大。
二、课中探究。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喜欢听儿歌,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编写一首儿歌?课前我让同学们从家里拿来了小时候的鞋子和衣服,还有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同学们拿来了吗?谁拿鞋子了,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师生交流,教师导出儿歌中的第一句:鞋子小了,脚长大了。
2、合作探究,体验生活。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小时候有趣的事情呢?(1)小时候的照片。
(2)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看照片,说一说小时候有趣的故事。
(2)教拿出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是谁。
(3)教师小结:我们的照片能告诉我们长大了,长高了。
我们的鞋子、裤子告诉我们长高了,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告诉:脚印一天天的长,我们长大了。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长度测量》中的第二节《我长高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使用直尺测量长度,通过测量活动了解自己的身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自己的身高。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测量长度,准确记录和比较数据。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身高测量仪、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比身高”的小游戏,让学生站在同一起点,比较谁的身高更高。
通过这个游戏,引出测量身高的主题。
2. 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直尺的使用(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认识厘米,并教给学生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测量身高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直尺和身高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明的身高是10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10厘米,请问小红比小明高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数据记录和比较(5分钟)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讨论谁最高、谁最矮,以及身高差。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2. 测量工具:直尺、身高测量仪3. 测量步骤:放平直尺、对齐身高、读数、记录4. 例题:小红比小明高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自己的直尺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测量身高的方法,但在数据记录和比较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3篇
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我长高了适用年龄:中班(3-4岁)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班级室内外合适的空间。
2. 纸、铅笔、尺子等绘画工具。
3. 关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或图书。
教学流程:课时一: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关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图片或图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问:“你们有长高过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2. 活动(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高的测量和记录活动,具体步骤如下:a) 在教室一侧的墙上画一条垂直的线,代表身高标尺。
b) 教室中央放置一个大纸张,学生一个一个站在标尺前,教师用尺子测量学生的身高,并记录在纸上。
c) 学生用纸和铅笔绘制自己站立的简单轮廓,并在下方写下自己的名字。
d) 在纸上继续记录学生的身高,形成一个持续的生长记录。
3. 讨论与反思(10分钟):学生就自己的身高变化及记录结果进行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中谁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身体变化的规律,并跟他们讨论可能影响身高增长的因素,如健康饮食、锻炼等。
课时二:1. 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活动(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作绘画活动,具体步骤如下: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5-6人。
b) 每组选出一位“模特”,其他组员负责站在标尺前测量模特的身高,并记录在纸上。
c) 所有组员共同绘制模特的身体轮廓,同时在纸上记录模特的名字和身高。
3. 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绘画作品,并简要介绍模特的身高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并给予肯定和赞赏。
4. 结束语和延伸活动(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并在家中推荐给父母一起参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案例_题型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案例_题型归纳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
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自由猜测,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小组活动: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
学生按每组4~6人,并且记录测量结果。
师: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生: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汇报测量结果。
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生:学生分析原因。
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同学的身高,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对,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叙述后再用课件展示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记录数据。
三、测量身高,渗透统计内容。
(1)、师: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逐步渗透统计初步知识,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能长多高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我长高了]
我能长多高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我长高了]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合作交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会增多,学生也会更多地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来进行学习。
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怎样进行合作式学习。
我们的学生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但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使他们自幼就不善于与同龄人合作。
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合作,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乃至适应未来高度合作化社会的重要一步。
在此,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课“我学会测量了”中的两次小组活动为例,谈谈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认识和实践。
本课改编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的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课堂实录】第一次小组活动是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和黑板长度。
学生按每组6~7人,分成8组。
3个组测量门的宽度、3个组测量窗户的宽度,2个组测量黑板的长度,并且记录测量结果,布置完任务后,学生都十分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希望马上开始动手。
教师提出: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一番后,汇报了计划。
有的组让每个人都量,于是他们讨论了顺序,即谁先量,谁后量;有的组指定了两三个学生,由他们专门负责测量和记录。
在随后的测量活动中,有的组行动有序,速度较快;有的组,几个学生争抢着做记录、做测量,出现了混乱;有的组,个别学生显得离群;有的组为测量结果不同发生了争执。
测量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立刻说了起来,情绪很激动。
学生首先反映出来的是组织问题,这可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
【课堂实录】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有的同学老是抢,搞得很乱。
”学生们纷纷附和。
教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说:每个组应该量之前就商量好谁先谁后。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大家应该按我们说好的做,不能抢。
这样才能量得快。
有的学生说:对,越抢越慢,应该排队,按顺序来做。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案名称:我长高了教学对象:大班幼儿(3-4岁)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身体长高是正常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海报展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高变化。
2. 可以用作测量的绳子或大型标尺。
教学活动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图片或海报,上面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高变化。
问幼儿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和其他幼儿的身高变化,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
活动1:身高测量游戏1. 提前准备一根绳子或大型标尺,告诉幼儿们今天要玩一个身高测量游戏。
2. 让每个幼儿轮流站在墙壁或白板旁边,将绳子或标尺放在他们头顶上并伸直。
3. 观察幼儿的身高并大声宣布,例如:“小明长高了!”4. 让幼儿用手指触摸头顶,感受自己长高的事实。
活动2:数学身高分组1. 将幼儿们分成两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领队。
2. 给每个组一个集合,里面有不同长度的纸条或绳子。
告诉他们每个纸条或绳子的长度代表一个幼儿的身高。
3. 要求幼儿按照纸条或绳子的长度,从小到大排列,并与领队一起验证排序的正确性。
4. 让幼儿观察不同纸条或绳子的长度,讨论如何按顺序排列。
活动3:我的身高绘画1. 给每个幼儿一张大纸和一支彩色笔或蜡笔。
2. 让幼儿们坐在地上,用笔在纸上画出他们的身高。
3. 鼓励幼儿们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部位的身体,如头部、手臂和腿。
4. 绘画完成后,让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总结:1. 与幼儿一起分享今天的数学活动,强调每个幼儿都在不断长高,并鼓励幼儿们感到自豪。
2.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拓展活动:1. 带幼儿们到操场或室外空间进行体能活动,并观察不同身高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 鼓励幼儿用绳子或大型标尺测量其他对象的身高,如玩具、家具等。
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发展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课件教案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健康美术课程,涉及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变化》第三节《我长高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身高,了解身高增长的原因,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身高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身高的概念,知道身高是身体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通过绘画展示自己的身高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身高的概念,学会表达自己的身高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展示身高变化,以及培养幼儿观察和创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高尺、画纸、画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比谁更高”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身高的差异。
邀请两名幼儿站在身高尺前,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身高。
2. 讲解身高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身高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身高增长的原因。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会长高?长高对我们的意义?3. 画身高(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画身高,并指导幼儿使用画笔、彩色笔。
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长高了多少”的游戏,巩固身高知识。
幼儿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在画纸上。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长高了》2. 内容:身高的定义身高增长的原因绘画身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身高,并写一段话描述身高变化。
2. 答案示例:我长高了,现在有100厘米了。
我很高兴,因为长高可以让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画身高,让幼儿了解了身高的概念,提高了观察和创造能力。
但部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多关注和指导。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身高的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以“我长高了”为主题,通过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对身高增长与时间的关系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分析,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高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表格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身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发学生对身高增长的关注和思考。
提出问题:“你们发现自己身高有变化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5.2 探究身高增长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身高测量,收集身高数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身高数据,探究身高增长规律。
5.3 数据分析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高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究过程和发现。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教案(5篇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道身高增长的原因,了解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2. 学会正确测量身高的方法,能够自主记录身高变化。
3. 培养幼儿关注自身生长发育的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身高增长的原因及正确测量身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身高尺、教学挂图、磁性教具。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一比谁更高”的游戏,引导幼儿关注身高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挂图和磁性教具,讲解身高增长的原因,介绍正确测量身高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身高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身高长得更快?”引导幼儿讨论,分享生活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我长高了”2. 内容:身高增长的原因正确测量身高的方法关注生长发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记录在表格中,并分享身高变化的原因。
答案示例:妈妈:160cm,原因:注意饮食均衡,保持愉快的心情。
2. 课后实践: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健康生活计划,包括运动、饮食、作息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身高测量实践中的表现,针对个别幼儿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身高调查,了解家族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分组讨论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游戏安全,避免幼儿在比高过程中发生摔倒等意外。
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发现身高差异的原因。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例题讲解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具,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身高增长的原因。
中班健康《我长高了》活动课教案
中班健康《我长高了》活动课教案中班健康《我长高了》活动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健康《我长高了》活动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健康《我长高了》活动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增进语文聆听能力。
活动准备宝贝学习单。
「你很快就会长高」绘本(三之三出版)、身高测量尺、体重计、身高纪录表、公分纸条。
活动过程1.事先向图书馆或家长蒐集「你很快就会长高」绘本。
2.取出绘本带领幼儿阅读,大纲如下:阿力个子很小,学校裡的同学都叫他「矮冬瓜。
」姊姊的同学喜欢拍拍他的头说:「海!小可爱。
」这使得他非常的不快乐,他好希望长高,长得像大树、长颈鹿、巨人一样的高,所以他到处寻找可以长高的方法。
妈妈教他补充蛋白质;爸爸要他多运动;姊姊说要多睡觉;老师则说要读很多书……,他一一尝试后,还是没有长高,他很不快乐。
后来,他去找高个子叔叔想办法,叔叔告诉阿力长太高遇到的麻烦:进门会撞到头、买不到合身的衣服……,叔叔告诉阿力:除了个子要长高,内心也要长大,最重要是要有一颗快乐的心,从此,阿力每天开心的过生活……。
3.与幼儿讨论:阿力為了让自己长高做了哪些努力?阿力的叔叔因為长得太高,遇到了哪些麻烦?你也希望自己能赶快长高吗?為什麼?4.请幼儿观察放在成长相簿展示区的造型相簿,说说看,和以前比自己有长高吗?请幼儿想想,除了用目测外,还有什麼办法知道自己是否有长高呢5.拿出身高测量尺,请幼儿观察上面的公分数,并进行测量身高的活动:(1)先公布幼儿学期初的身高,再发给幼儿以10公分和1公分為单位的公分纸条,如:身高83公分,则将8张10公分和3张1公分的公分纸条,贴在身高纪录表〔附〕中标示「学期初」的栏位中。
(2)请幼儿依序站在身高测量尺前,测量出现在的身高,依测量结果,将公分纸条贴在标示「现在」的栏位中。
美术教案《我长高了》
课题《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
2.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学习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蜡笔、镜子、量身高的尺课时安排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请三名学生上来量一量身高,大家一起比一比,入园时的身高线和现在的身高线之间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量身高师:怎么知道自己在长高呢?可以和什么比较?
二、学生观察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师:大家已经知道。
每个人都有头、身体、胳膊、腿,请互相看看,是怎样的?再看看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用小镜子照照自己的发型是怎样的?长相有什么特点?学生互相观察,自我观察。
三、交代要求,学生作画
1.请小朋友仔细想想、看看自己的模样,再把自己画下来,再想一想通过和什么比较,才知道自己长高了?要把对比的物体或人也画下来。
2.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特征,并帮助能力差的学生选择简单的物体与自己比身高。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案
例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
2、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自由猜测,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小组活动: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
学生按每组4~6人,并且记录测量结果。
师: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生: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汇报测量结果。
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生:学生分析原因。
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同学的身高,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对,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叙述后再用课件展示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记录数据。
三、测量身高,渗透统计内容。
(1)、师: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逐步渗透统计初步知识,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
识,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四、自由测量,深化发展。
师:你还想测量什么?
生:生自由发言。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
生: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巡视指导。
生: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测量,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通过对各种不同实物的测量,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
)
五、总结回顾,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