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模拟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征是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5、感觉、知觉、表象是()的三种形式A、意识B、反映论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6、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一个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B、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A、运动的B、发展的C、实践的D、矛盾的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13、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A、庸俗进化论B、诡辩论C、激变论D、均衡论1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有形和无形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7、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医生诊病D、运动员训练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A、物质和意识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认识和实践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9、辩证的同一是A、不包含任何否定因素的同一B、不包含任何差别的同一C、事物与自身的完全等同D、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同一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本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16分)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唯理论B、经验论C、教条主义D、不可知论E、经验主义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识是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存转化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4、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地制宜,因地制宜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5、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有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A、它结束了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地位B、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C、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D、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具体规律E、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相互区别B、相互联结C、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8、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E、生产资料所有制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题 模拟题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二、多项选择题
18.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
A.感觉、知觉和表象 B.概念、判断和推理
C.假象和真相 D.幻觉和感知
13、从实践到认识与从认识到实践相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 )
A.前者更重要,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B.前者更重要,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3.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单选题1c 2b 3c 4a 13d 24d
多选题1bcd 4bd 5cd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1.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性
20.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21.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于 ( )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世界观是A 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 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C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D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A 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B 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C 哲学就是世界观D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的问题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问题D 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4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5 尼采哲学是A 经验论B 唯理论C 唯实论D 唯意志论【】6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A 唯物主义观点B 实践第一观点C 经验论的观点D 反映论的观点【】7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8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C 是否承认世界的矛盾性D 是否承认世界的存在性【】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 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11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唯心主义D 形而上学【】1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13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A 肯定和否定B 量变和质变C 运动和静止D 同一和斗争【】1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 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D 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1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A 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B 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C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16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 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 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C 前者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后者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D 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17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A 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B 必须事事直接经验C 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D 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18 相对真理是指A 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B 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C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D 暂时正确的真理【】19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 社会关系B 社会意识C 生产劳动D 地理环境【】20 我国实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其根本原因是为了A 减少人口的数量B 提高人口的素质C 控制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加D 使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保持最适当的比例【】21 决定一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 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B 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D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22 下列选项中的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23 下列选项中全面反映国家的政治职能的是A 为大众谋福利B 保卫世界和平C 镇压敌人反抗D 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敌人入侵【】24 国家的起源是A 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B 调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 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5 劳动资料包括A 生产资料的总和B 土地和人C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各种生产手段D 一切物质财富的总和【】26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人民内部矛盾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7 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A 在政治上的根本对立B 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C 在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D 社会分工不同【】28 社会基本矛盾是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 生产和需要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9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政治法律思想B 哲学和社会科学C 国家政权D 社会物质关系领域【】30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考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经济形态?A. 自由资本主义B. 封建主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阶级矛盾B. 人与自然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资本家的投资C. 工人的劳动D. 资本的自我增值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马克思如何定义阶级?答案:马克思定义阶级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程度来区分的。
阶级是社会经济结构中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社会集团。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自我矛盾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最终的崩溃。
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案例分析题1. 以某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为例,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断。
答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周期性现象,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金融危机通常表现为信用危机、流动性危机等,其本质是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由于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风险管理的失败,导致信用体系崩溃,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结束语:通过上述题库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马克思的理论不仅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理解当代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新版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A.指导思想B.统治阶级C.国家政权D.人们群众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3.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7.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8.社会意识DA.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高B.在经济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低C.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9.道德C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是永恒不变的C.具有历史性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10.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2.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A.具有客观可能性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具有客观必然性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13.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5.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A.经济利益B.指导思想C.政治地位D.阶级地位16.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费尔巴哈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2. 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5. 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6. 古代西方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果是:()。
A、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赫拉克立特认为或是万物本原
C、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基础
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指导性
B、实践性
C、先进性
D、时俱进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A、革命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9. 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C、物活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题
页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小题,共计18分)1、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终端;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5、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6、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4、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5、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用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4、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食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抽象劳动;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6、生产集中;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20分;只判断,不需说明理由)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理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理论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马克思理论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社会制度D. 生产方式2.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影响C. 单向决定D. 双向决定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A. 利润来源B. 工资分配C. 商品交换D. 资本积累4.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他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供需失衡B. 生产过剩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 阶级矛盾尖锐化5.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B. 社会形态更替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变革的必要条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观点。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A4. C5. B二、简答题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是: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理论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价值归因于劳动、土地和资本等多元因素的观点,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
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艺术等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三、论述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和货币不仅仅是交换的媒介,它们还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掩盖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
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将商品看作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实体,而忽视了商品价值实际上是由生产商品的人类劳动所创造的。
马克思模拟试题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
4.黑格尔曾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不畏困难勤奋努力
6、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主从关系
7、辩证否定观认为:()
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8、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执政党应:()
A.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B.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C.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辩证否定观认为:( )
A.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B.社会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C.社会交往是科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社会交往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活动
14.商品是:( )
A.一切物品B.一切有用的物品
C.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15.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4、所有唯心主义思想都是无价值的。
5、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都只是谋生的手段。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C《资本论》D《哥达纲领批判》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A根本理论特征 B 根本理论品质C鲜明政治立场 D 崇高社会理想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哲学B法国哲学C希腊古代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5、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6、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A质变和量变B联系和发展C对立和统一D肯定和否定7、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原因在于()A斗争性是稳定的,同一性是可变的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C斗争性是内容,同一性是形式D斗争性是无形的,同一性是有形的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0、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B 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 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1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12、联系是( )A不可知的B主观的C普遍的D无条件的13、认识的本质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4、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实践到认识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C从认识到实践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5、真理是()A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C标志主观和客观相违背的范畴D标志主观的范畴1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A与客观实际相符合B被权威所肯定C对人有用D被多数人所肯定17、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的错误是()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怀疑主义D不可知论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19、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历史人物D生产方式20、生产方式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劳动者和生产资料D劳动者和生产工具21、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领袖意志B反动历史人物C人民群众D杰出历史人物2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杰出历史人物D生产力24、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的直接动力是()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革命C阶级斗争D改革25、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能源系统B仓储系统C生产工具D运输系统26、生产关系反映的是()A思想关系B法律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2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2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29、一辆轿车比一台自行车价值大,是因为()A轿车速度快B轿车使用价值大C生产轿车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远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轿车安全、舒适30、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产品供不应求B生产的绝对过剩C固定资本更新D生产的相对过31、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A获取商品B获取剩余价值C获取价值D获取使用价值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资本的原始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3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4、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3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A利己主义B自由主义C资产阶级人性论D民主主义36、垄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时间是()A 18世纪中期B 19世纪中期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 19世纪末20世纪初37、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38、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A管理国家和社会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成为统治阶级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39、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A农民B全体人民群众C全体公民D无产阶级40、在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中,最关键的关系是()A领袖和政党B政党和阶级C领袖和群众D党和人民群众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C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D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E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具体劳动创造价值B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创造价值E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可这样表述()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B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有使用价值E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5、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圣西门B亚当.斯密C黑格尔 D 欧文E傅立叶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共2题,每题8分,共16分)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原模拟题(答案)
马原模拟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
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无产阶级D.农民阶级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思想资源,其中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还有()。
A.科学社会主义B.西方哲学C.古希腊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科学社会主义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C.唯心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D.唯心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唯第 2 页共 21 页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唯物主义D解放思想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劳动B.物质C.人脑D.自然界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 B.它是运动的C.它的物质性 D.它是普遍联系的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意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意分第 3 页共 21 页析矛盾的特殊性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B.发展C.联系和发展D.矛盾1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3.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
一、单选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了解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了解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了解D、事物了解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8、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C)。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C)。
A、暴力的产物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D)。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4. 国家所代表的利益是:(B)。
A、剥削阶级的利益B、统治阶级的利益C、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D、基本阶级的利益5.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国家B、军队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6. 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B)。
A、艺术B、道德C、宗教D、哲学7. 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分为:(B)。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D、群体意识于社会心理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9. 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C)。
A、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D、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间接的10. 生产方式是:(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D、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11. 经济基础是指:(D)。
A、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2. 上层建筑是指:(C)。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属于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区别的是:A. 物质是可以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而意识则只能通过精神生产的产品这一中介去感知B.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物质是从来就存在的C. 意识是能动的,而物质是受动的D. 物质既有看得见的一面,又有看不见的一面,而意识都是看不见的2、以下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还可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观念的世界B. 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借助物质手段,通过实践去实现观念形态的音乐、建筑、绘画等C.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帮助人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D. 意识的能动性是绝对的,能够决定一切事物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A. 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D. 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关系问题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B.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C.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 市场经济是万能的,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活动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物质利益是一切矛盾的根源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理论是()A、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B、人的能力的普遍提高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D、人的劳动的优化配置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B. 集中的私人生产资料所有制C.社会生产关系的平均分配D.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支配地位8、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发展表现为阶级的斗争,以下哪种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A. 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核心是物质条件与生产力的发展B. 每一阶段的历史发展受到本阶段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力的局限性所制约C. 社会分层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可预测D. 社会上是由各种不同的阶级和阶级的斗争结合而成的9、单项选择题:题目内容: (略)A. 正确答案解释与解析B. 错误选择项解释C. 错误选择项解释D. 错误选择项解释 10、单项选择题:题目内容: (略)A. 正确答案解释与解析B. 错误选择项解释C. 错误选择项解释D. 错误选择项解释11、下列列举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A、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天人合一D、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阐述了“历史性发展必然随着ididual奋斗的进步而前进”这一观点,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这种观点的核心?A、人类历史是客观规律支配的结果B、人的意识决定物质发展C、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类社会可以永无止境的繁荣昌盛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关于()A. 商品的生产过程B. 商品的价值形成C. 资本主义经济规律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4.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问题C.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问题D. 自由与必然的矛盾问题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试卷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试卷11、“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这表明()A、矛盾具有特殊性B、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决定作用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标准答案:D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标准答案:C3、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B、都是辩证法观点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标准答案:D4、矛盾的转化()A、是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B、是受同一性制约的C、是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D、是由低级向高级方面转化标准答案:B5、“人为自然立法”这是()的观点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标准答案:B6、客观真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A、辩证的统一B、完全一致的C、毫无联系的D、不完全一致的标准答案:A7、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标准答案:D8、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标准答案:B9、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标准答案:A10、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A、辩证法B、唯物论C、历史观D、二元论标准答案:A1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来实现C、对人的生存条件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标准答案:D12、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劳动群众的思想标准答案:C13、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模拟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模拟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题
页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小题,共计18分)1、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终端;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5、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6、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4、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5、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用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4、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食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抽象劳动;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6、生产集中;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20分;只判断,不需说明理由)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一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可以说是一切问题的一般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B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D解析:机械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
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
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5.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答案:A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4.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5. 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6.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7.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8. 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9. “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 )A.《哲学的贫困》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D.《卡尔·马克思》的发表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12.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弟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1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1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服务于全人类 B.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发表B.唯物史观的形成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私有制的消亡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E.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E.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E.古希腊文化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三、判断题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3.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两个最大发现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名词解释题1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研究劳动价值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3.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到40年代,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业和欧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5.无产阶级: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五、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上,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在适用,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第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第三,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意志。
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在于对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行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说法是错误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活力、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具有科学性,在一定意义上,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七、材料分析题(一)材料l: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2:一位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
”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正的斗争。
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
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
”材料3: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