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诊断--5、抑郁障碍
异常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异常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心理上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
本文将对异常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病因学、分类与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异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异常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各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以及精神疾病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和精神病学。
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异常心理学的病因学异常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心理上出现异常状况的原因。
它涉及到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层面。
生物学因素包括个体的遗传、脑结构和化学物质等方面的影响;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特点、心理防御机制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压力、文化因素等。
3. 异常心理学的分类与诊断异常心理学将心理障碍按照一定的分类系统进行归类,以便于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广泛使用的分类系统包括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等。
这些分类系统将不同的心理障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
4. 异常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在异常心理学中,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减轻症状、改善心理功能,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
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需要药物干预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多种方法。
5. 异常心理学的预防与干预异常心理学强调对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干预。
预防措施包括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促进等,旨在提高人们的心理抵抗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干预措施包括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长期随访等,以帮助个体恢复健康或者减轻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
6. 异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心理障碍,异常心理学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观察、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
心理病理学知识点
心理病理学知识点心理病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医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心理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心理障碍分类、常见心理疾病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等。
一、心理障碍分类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和其他类型的精神病。
2.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障碍、躁狂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等。
3.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和强迫症等。
4. 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避免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5. 心身症障碍:包括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化障碍等。
6. 思维障碍:包括妄想、幻觉和思维内容异常等。
二、常见心理疾病1. 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持续的低落情绪、对事物丧失兴趣以及自我价值观的消失等症状。
常见的抑郁障碍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
2.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感和身体不适等。
常见的焦虑障碍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放松技巧。
3.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有情感不稳定、自我认同问题、恐怖的空虚感以及自我伤害行为等。
心理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4.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和情感减退等。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教育和社会支持。
5. 强迫症:强迫症患者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带来明显的焦虑和困扰。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三、心理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治疗的方法,通过对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改善心理症状。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一、概述精神障碍是一类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障碍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以及其分类和诊断过程。
二、常见的精神障碍2.1 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情感和心境的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或快乐感以及降低的能量水平。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几项标准: 1. 持续至少两周的抑郁情绪或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2. 存在至少五个以下症状:注意力和集中力不足、决策困难、自责或无用感、睡眠障碍等; 3. 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2.2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种与内心强烈忧虑和恐惧情绪相关的障碍。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诊断焦虑障碍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过度焦虑或恐惧; 2. 多种情况下都表现出不适当的焦虑反应; 3. 焦虑情绪明显干扰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2.3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波动剧烈的障碍。
其主要特征是周期性出现的情感极端,包括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
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 患者经历过至少一次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 2. 情感波动明显导致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3. 具有其他与躁狂和抑郁有关的症状,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过程3.1 临床访谈精神障碍的诊断通常以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为基础,而临床访谈是了解患者症状和病史的主要途径。
临床访谈的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症状; 2. 探究患者的家庭和个人历史; 3. 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认知功能; 4.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
3.2 量表评定心理量表是评估患者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心理量表包括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icd11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用于对各种健康状况和疾病进行诊断和编码。
在ICD-11中,心境障碍是一类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躁狂障碍等。
以下是ICD-11中心境障碍的一些诊断标准:
1.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抑郁障碍是一组以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疲劳、自责感、注意力减退等为特征的疾病。
ICD-11中的抑郁障碍包括以下亚型:- 单次抑郁障碍(Single Episode Depressive Disorder)
- 反复发作抑郁障碍(Recurrent Depressive Disorder)
2. 躁狂障碍(Bipolar Disorders):躁狂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它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两个极端情绪状态。
ICD-11中的躁狂障碍包括以下亚型:
- 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 躁狂抑郁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要进行心境障碍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参考ICD-11中的诊断标准来确定具体的诊断。
这些标准可以涉及情绪、兴趣、注意力、精力、自我价值感、睡眠、食欲、体重等多个方面的症状。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临床评估和病史采集,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情况,并确保进行准确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ICD-11作为一份国际分类系统,提供了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疗保健提供者进行。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可能患有心境障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全球双相情感障碍定义标准
全球双相情感障碍定义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情绪波动剧烈,包括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
全球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标准主要基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这两个诊断标准。
DSM-5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包括以下标准:
1. 至少一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2. 至少一次抑郁发作。
3. 在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期间,必须出现以下至少三种症状:情绪高涨、夸大、睡眠需求减少、活动增加、语速加快、思维奔逸、冲动行为、判断力受损。
4. 在抑郁发作期间,必须出现以下至少五种症状: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体重减轻或增加、睡眠障碍、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疲劳或乏力、自责或内疚感、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杀意念或行为。
5. 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更好地解释。
ICD-10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 DSM-5 类似,但在症状的数量和具体描述上略有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用于临床诊断的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心理评估等综合考虑。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异常心理学教学大纲
异常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人类心理健康问题和异常心理现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异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悉异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3. 培养学生的临床案例分析和诊断能力4. 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三、教学内容1. 异常心理学概述- 异常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异常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领域2. 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特点- 诊断心理障碍的标准和方法3. 心理障碍的病因和发展- 心理障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心理障碍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4. 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的综合治疗模式- 不同心理障碍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老师讲解异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2. 临床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医院或康复中心,深入了解心理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4. 小组讨论: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的情况2. 作业完成:按时完成作业和小组任务的质量和量化评估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异常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心理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个本学期心理学的论文六、教材参考1. 《异常心理学导论》- 罗纳德·J. 康洛夫斯基2. 《临床异常心理学》- 大卫·H. 巴拉斯和拉拉·J. 萨尔茨曼3. 《现代心理疗法》- 阿莉森·比克尔斯等著七、教学安排每周两节课,每节2小时,总共16周八、备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欢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报名。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努力提高对异常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抑郁障碍的识别与干预
SSRIs的药用特点
• 主要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升高而达到治疗目的
• 有效率均在60%-79%之间;一年复发率在13%-26%之
间
• 特点是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小,对心血管等脏器影响小,镇
静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好,服用方便
• 白天服药,常在早餐后服药;如出现倦睡、乏力可改在晚
TCAs
• 主要药理作用为突触前摄取抑制,使突触间隙NE和5HT含量升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治疗抑郁有效率达70% • 推荐剂量:
– 一般为50~250mg/d,剂量缓慢递增,分次服 – 减药宜慢,突然停药可能出现胆碱能活动过度,引 起失眠,焦虑,易激惹,胃肠道症状,抽动等症状
TCAs
H1
SRI
抑郁障碍已成为综合性医院的常见病
门诊患者中具有抑郁的 比例达到9-20% 住院患者中多达四分之一 到三分之一的患者伴发抑郁
抑郁9-20%
其它80% 多达四分之一 到三分之一
1. 季建林. 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7;24(41):14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比例
内科住院病人 外科住院病人 癌症住院病人 脑中风后 肝豆状核变性 心肌梗塞 帕金森氏病 糖尿病住院病人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病人 血液病住院病人
分裂症、更年期
• 3.心因性抑郁:反应性、人格障碍
抑郁障碍、抑郁状态、抑郁症区别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 • 心理学伴随症状
• 躯体伴随症状
临床表现(1)
• 核心症状(三低)
– 情绪低落
– 兴趣减退
– 精力不足
临床表现(2)
• 心理学伴随症状
– 焦虑 –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 精神病性症状、认知扭曲,一般与抑郁心境 相吻合 – 认知功能下降,联想困难或思考能力下降 – 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 精神运动性症状(激越或迟滞) – 自知力不完整
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起因、发展、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以及其他异常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异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
一、异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异常行为等。
异常心理学不仅仅是关注异常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更重要的是研究其起因和发展,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和预防。
二、异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异常心理学时,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其中,临床案例研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通过对个体的详细观察和分析,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
实验研究是另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因素对心理异常的影响,以获取科学的数据支持。
此外,调查问卷、心理测试和神经影像技术等也被广泛运用于异常心理学研究。
三、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在异常心理学中,心理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心理疾病按照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诊断心理疾病时,医生通常会依据心理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或国际疾病分类(ICD)等标准进行评估和诊断。
四、异常心理学的治疗与干预异常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异常心理现象,更为重要的是为治疗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药物来调整个体的神经递质平衡,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异常心理学的预防与促进心理健康除了治疗和干预,异常心理学还致力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预防心理疾病的策略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压力管理等,旨在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异常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异常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异常心理学研究的是与正常心理有明显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可能带来心理障碍或功能障碍。
异常心理学知识点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和研究方向。
下面是对异常心理学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一、常见心理障碍1.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症、社交焦虑障碍等。
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2. 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情绪低落、丧失兴趣、自卑无助等症状的心理障碍。
常见的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双相障碍等。
3.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常有强烈的妄想思维或无法克制的冲动行为,造成个体痛苦和功能障碍。
4. 食欲失调与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净化综合征等。
这些障碍涉及饮食失调和体形认知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5.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
患者的现实思维和情感体验严重受损。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和评估1. 临床诊断:异常心理学中,临床心理学师利用系统的评估工具、面谈、观察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
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结构化面谈和临床观察。
2. 量表与测试:为了评估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临床心理学师常用心理测评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以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确定治疗方案。
3. 病因与风险评估:对于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异常心理学研究还关注个体的病因及发病风险。
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多个因素。
三、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心理药物是常见的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之一。
例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症状。
2. 心理疗法:心理治疗是基于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面谈、认知重构、行为矫正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
心理学对抑郁症的研究
心理学对抑郁症的研究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备受关注。
心理学在抑郁症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探究其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一、抑郁症的原因研究抑郁症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多个因素。
首先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易感性有关。
其次是生理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的失衡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异常。
另外,心理因素也是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负性思维模式、社会压力等。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抑郁症的成因,为治疗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抑郁症的症状研究心理学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观察和调查,深入研究了其症状表现。
抑郁症患者常伴随着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卑、焦虑等情感问题。
他们的认知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身体方面,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疲劳等。
通过对抑郁症症状的深入研究,心理学家能更准确地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并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研究心理学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多种方法。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模式,以及调整行为模式,从而缓解抑郁症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心理学家在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现,结合多种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四、心理学对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除了治疗,心理学也注重于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学家通过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醒社会大众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促进人们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
此外,心理学研究还关注于干预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并提供帮助,以降低患者进一步发展成抑郁症的风险。
总结起来,心理学在抑郁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异常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与诊断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的学科领域,它深入探讨了人类在各种心理健康状况下的表现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慌障碍等,这些都是异常心理学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异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
基本概念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心理上的异常表现。
它涵盖了多种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精神病等。
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异常行为、异常情绪、异常思维等方面,旨在揭示这些异常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历史背景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医学界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仍相对模糊。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心理障碍对个体的影响,并开始系统地研究与诊断这些异常现象。
20世纪以来,异常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方法异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
临床观察是研究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情绪等表现来了解其心理状态。
实验研究则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来探讨心理异常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大众对于心理异常的认知和态度。
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在异常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恐慌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心理障碍会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能导致社会功能的丧失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因此,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心理障碍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结语通过对异常心理学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异常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更深刻的心理健康理解。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异常心理学领域的未知,为解决心理障碍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心理疾病是指在心理及行为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帮助患者尽早地进行有效治疗,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疾病的分类心理学中对心理疾病的分类是基于对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1. DSM分类法《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心理疾病分类系统,它将心理疾病分为18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疾病分类系统之一。
DSM分类法适用于对心理疾病的症状和病程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分类方式主要基于症状、持续时间和程度、病因等方面。
DSM-5是最新版本的诊断标准,发布于2013年,增加了多种心理疾病的诊断,如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2. ICD分类法《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全球范围内医学领域的疾病分类标准,它将心理疾病分为10类。
ICD分类法以疾病的症状、病程和病因为基础进行分类,重视对患者的生理/精神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与DSM分类法不同,ICD分类法也包括了一些疾病的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因素。
ICD-11是最新发布的版本,于2018年发布,相比ICD-10增加了一些心理疾病的分类并更新了诊断标准。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学家或其他训练有素的医师进行诊断。
他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家族遗传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诊断。
1. 临床面试法临床面试法是心理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病史、症状、心理表现等进行详细的面谈和观察,以确定患者的诊断结果。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有深入的心理学、医学甚至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以便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
抑郁症诊断与评估
抑郁症诊断与评估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准确的抑郁症诊断和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匡助医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抑郁症患者。
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 必备症状患者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个症状:a) 持续的、至少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心境;b) 对兴趣或者快乐感的丧失。
2. 附加症状患者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五个症状中的至少一个,这些症状需要在同一段时间内浮现,并且持续至少两周以上:a) 明显的体重减轻或者食欲下降;b) 失眠或者嗜睡;c) 躯体活动明显减少或者明显增加;d) 疲惫或者缺乏精力;e) 自责或者无意义感;f) 注意力或者集中力下降;g) 决策难点或者思维迟缓;h) 反复浮现死亡或者自杀的念头。
3. 排除其他原因抑郁症的症状不能是由药物或者其他物质使用引起的,也不能是由其他医学疾病导致的。
三、抑郁症的评估方法抑郁症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面谈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面谈,了解其症状的浮现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并详细问询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以及潜在的诱发因素等。
2. 抑郁症自评量表医生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抑郁症自评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等,匡助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3.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病态心理学测验(MMPI)、抑郁症状自评量表(CES-D)等,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
4. 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匡助排除其他医学疾病导致的抑郁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5. 专业意见和团队讨论对于复杂的病例,医生可以寻求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团队讨论,以确保抑郁症的准确诊断和评估。
四、结论抑郁症的诊断和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个人史、家族史以及其他医学因素。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心理疾病则是指人类在心理上存在的异常、不正常的状态。
心理疾病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准确地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心理疾病的分类心理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帮助心理学家、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
目前,心理疾病的分类主要依据心理症状、发病机制和病因进行分类。
根据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心理疾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1.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除了精神分裂症,还有其他一些精神病性障碍,如妄想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
2.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是指情绪过度或情绪低落的心理病症,常见的心境障碍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的悲伤和无助,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则会经历情绪的高峰和低谷。
3.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强迫症等,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害怕等症状。
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反复强迫性的想法和行为。
4. 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行为上违反社会规范,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
这种人格障碍常常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
5. 儿童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障碍包括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这些障碍常常在儿童发育时期出现,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为了能够准确地诊断心理疾病,心理学家和医生采用了一些诊断标准,以帮助确定疾病是否存在以及其严重程度。
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异常心理学中的常见心理障碍与治疗方法
异常心理学中的常见心理障碍与治疗方法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的学科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心理障碍在人们中间越来越常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抑郁障碍是心理学中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患者常常感到低落、无助、绝望以及丧失对生活的兴趣。
抑郁症的出现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化学物质的变化、环境压力等有关。
治疗抑郁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
二、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焦虑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感到强烈的不安、紧张和恐惧。
焦虑障碍的出现可能与家族遗传、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恐惧症(Phobia)和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等。
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抗焦虑训练(Anxiety Management Training)和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
药物治疗常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三、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人格障碍是指个体长期存在的刚性、固定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其表现方式常常导致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孤独型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和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等。
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心理障碍是指人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异常的情况,这些异常可能表现为情感、认知、行为或社交方面的问题。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心理障碍的分类方法、诊断标准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的维度,包括症状表现、原因、疾病机制等。
在国际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权威文献,旨在为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目前,DSM已经发行了五个版本,其中DSM-5是最新的版本,收录了247种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
DSM-5依据症状表现将心理障碍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症与相关障碍、创伤与应激相关障碍等。
每一种障碍都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种类、出现频率、持续时间、功能障碍等方面的要求。
国际疾病分类(ICD)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分类系统,用于分类和统计疾病和健康问题。
ICD与DSM有着相似的分类方式,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ICD-11分为10大类,其中10类是心理障碍。
与DSM-5相比,ICD-11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同时取消了“轴”(Axis)的分类方式。
二、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为了诊断心理障碍,医生需要根据DSM或ICD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症状、行为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在进行诊断之前,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身体或药物等原因导致的症状。
心理障碍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是否满足诊断标准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判断是否符合DSM或ICD 的诊断标准。
2.症状的持续时间症状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不同的障碍类型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3.症状是否影响生活功能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这也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心理咨询师异常心理学考点梳理
心理咨询师异常心理学考点梳理在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与实践中,异常心理学是一门重要且复杂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和处理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下面就来对异常心理学的一些重要考点进行梳理。
一、异常心理学的定义与范畴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还包括各种程度较轻但仍对个体生活产生显著影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异常心理现象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例如,出现幻觉、妄想等认知异常;过度的焦虑、抑郁等情感异常;意志减退、冲动控制障碍等意志异常;以及强迫行为、自伤行为等行为异常。
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时,通常会依据以下几个标准:1、统计学标准:根据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异常。
如果个体的心理特征偏离了大多数人的平均水平,就可能被视为异常。
但这种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心理特征虽然在统计上罕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态的。
2、社会规范标准: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法律和文化规范。
如果违反了社会普遍接受的规范,可能被认为存在心理异常。
然而,社会规范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可能会有所变化。
3、个人的主观痛苦:个体自身感受到强烈的内心痛苦,这种痛苦可能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功能。
但有些心理障碍患者可能由于缺乏自知力而不感到痛苦。
4、功能损害标准:观察个体的心理状态是否导致其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功能损害。
如果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体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功能,就更有可能被认定为异常。
三、常见的异常心理障碍1、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表现为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和焦虑,常常伴有身体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惊恐发作:突然发作的极度恐惧和不适感,伴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
恐惧症:对特定的物体、情境或活动产生强烈的、不合理的恐惧。
抑郁症残疾鉴定标准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的残疾分为三级,包括轻度、中度、重度,具体的程度与抑郁症的症状有关,但并不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
临床上认为,如果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或者是存在精神运动性改变,则评定为残疾。
1、轻度: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明显,基本可以评定为轻度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可以正常上班、上学,但是在工作、学习中,可能会受到轻度影响;
2、中度: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稍微较重,但是基本难以进行社会交往,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厌恶,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但是如果坚持上班、上学,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学习;
3、重度: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非常严重,基本无法进行社会交往,会出现精神运动性改变,如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可以出现自杀、自伤的想法,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需要长期卧床,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
临床上认为,如果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同时存在精神运动性改变,则评定为重度精神疾病。
所以如果发现患有抑郁症,则建议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尽量减少社会功能受到的影响,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概述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心理状态的工具,旨在帮助专业人士确定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
该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一系列症状和行为指标,用于诊断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二、诊断标准具体内容1.症状描述:对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临床医生进行诊断。
2.行为指标:制定了一系列行为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
这些指标包括情感反应、认知功能、人际关系等方面。
3.诊断标准分类:根据症状和行为指标的评估结果,将个体分为正常、疑似异常、异常三个等级。
三、诊断标准的应用1.临床诊断:医生可以使用该诊断标准对个体进行初步诊断,确定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
2.研究应用: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诊断标准对个体进行分类和研究,以深入探讨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可以使用该诊断标准对个体进行评估和治疗,帮助个体改善心理状态。
四、诊断标准的注意事项1.诊断标准不是绝对准确的,因为每个个体的症状和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诊断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对心理障碍认识的深入和研究的发展,诊断标准可能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3.对于一些复杂的心理障碍,可能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准确地诊断个体的心理状态。
五、诊断标准的适用范围该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主要适用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诊断心理障碍。
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心理治疗师和治疗过程中对个体的评估和治疗。
六、诊断标准的修订和完善随着对心理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修订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包括:增加新的心理障碍类型和症状描述;完善现有的症状描述和行为指标;提高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等。
七、总结和展望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是评估个体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中的心理疾病分类DSM的应用
心理学中的心理疾病分类DSM的应用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及其行为的科学,关注着人类各种心理现象的分类和解释。
其中,心理疾病作为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来说,了解和分类心理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作为心理疾病分类的权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DSM的全称是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最新版本是DSM-5。
该手册由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旨在标准化诊断心理疾病,提供客观的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
DSM的使用可以减少医生之间的主观判断差异,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临床实践的沟通和研究的推进。
DSM的应用广泛涉及各个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根据DSM的分类体系,心理疾病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在每个类别中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诊断标准。
例如,情绪障碍是DSM中的一个主要类别,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障碍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应的诊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DSM的应用不仅限于临床实践中,也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DSM提供的分类系统,确定研究对象的心理疾病分类,并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样,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更高,有助于形成更加科学和准确的结论。
当然,DSM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DSM过于依赖症状表现,忽视了心理疾病背后的潜在原因和病因,只是简单地对症状进行分类,忽略了心理疾病的复杂性。
另外,DSM的更新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改动都是改进,有时也因为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而引起争议。
因此,在使用和解读DSM时,必须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判断,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分类手册本身。
总的来说,DSM作为心理疾病分类的工具,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心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017)- 终生患病率为5-6%
美国(Blazer et al., 1994; Angst, 1999)
- 终生患病率17%,男性任一月发病率4%;女性6%
2019/6/24
19
流行病学情况
➢任何年龄可发病,但青春期起病概率明显较高 ➢美国:20多岁时高发期,晚年起病也常见 ➢通常2/5在起病3个月内开始康复;4/5在起病1年内 ➢ 15%的抑郁症病人会转为慢性(>2年) ➢ 慢性抑郁症状提高了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
2019/6/24
16
DSM-V抑郁症的排除标准
分裂情感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妄想障碍
其他特定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它精神病性 障碍
从无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除非是物质滥用,躯 体疾病的生理效应)
物质滥用
躯体疾病的生理效应
2019/6/24
17
思考:
抑郁与重大丧失的反应(悲痛反应)
经前期烦躁障碍
风险 因素
环境:生活中有压力 遗传:遗传因素接近50%
• 全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第五,预计2020年排第二位 • 近况:
➢全球约有4亿人患抑郁症 ➢英国约一半的妇女服用抗抑郁药 ➢我国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4%-8%,约5500万人,导
致自杀人数为80万人,远超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5 万人 ➢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2019/6/24
15
DSM-V对抑郁发作与抑郁症诊断标准
下列症状中,至少有5种至少持续2周,其中有1或2: 情绪低沉,心境抑郁(未成年人可能是易激惹) 对几乎所有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 体重或食欲明显地增加或减少(5%) 睡眠障碍:失眠、嗜睡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 疲倦乏力、缺乏精力 无价值感或过分的内疚,负罪感 注意力和思考力下降,犹豫不决 自杀念虑与自杀行为
的潜在可能性,降低了通过治疗完全缓解的可能性
2019/6/24
20
流行病学情况
➢ 易患性最高人群:
• 青年人; • 女性高发期15-19岁,男性高发期:25-29岁; • 抑郁症会出现在人生的任意时期,包括婴儿期(Burke, et
al, 1990)
➢ 性别差异解释:女性趋向于关注自己的抑郁情绪,男 性会试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糖心理 & KnowYourself
心理咨询师萌芽计划
异常心理诊断
主讲:李晓茹
第五讲 抑郁障碍
2019/6/24
2
分类
• 重性抑郁障碍 •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 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 • 经前期烦躁障碍 • 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 • 其他特定的未特定的抑郁障碍
2019/6/2心症状
1.抑郁心境: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且几乎每天 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 2.兴趣丧失,或缺乏乐趣;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2019/6/24
23
标准3: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负罪感; 3.反复出现想死或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4.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改变,激越或迟滞; 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体重变化
持续性抑郁障碍
风险 因素
气质:自尊心低 环境:有压力性事件 遗传:一级亲属里有重性抑郁障碍, 或是持续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
治疗
药物:SSRI、SNRI类药物 心理:CBT (认知行为疗法)
经前期烦躁障碍
核心 特征
月经来前一周变得抑郁、易激惹、焦虑
突然发生的心境转移、抑郁、焦虑、易 激惹、对通常的事情不感兴趣、难以聚 焦、食欲的改变、难以睡眠、感到要被 压垮、疲劳躯体疼痛等
➢ 文化差异:
• 12个月个体患病率存在7倍差异 • 性别比例,平均起病年龄,物质滥用可能性一致
2019/6/24
21
标准1:抑郁发作的一般标准
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无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 准的发作; 3.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 致
诊断标准:p80-83(DSM-V)
3
重性抑郁障碍
核心 特征
心境抑郁,或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以及有以下至少四项:食欲下降或增加、睡眠 问题、感到焦躁不安、能量比较低、觉得自己 没有价值、经常想到自杀、难以专注
症状持续2周及以上
重性抑郁障碍
风险 因素
气质:自尊心低下 遗传:一级亲属里患有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治疗
心理咨询:CBT(认知行为疗法)、 家庭治疗、人际关系疗法、团体疗法 药物治疗:SSRI、SNRI、多巴胺去甲 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 ECT(电休克治疗)
破坏性心境失调
核心 特征
儿童期疾病 与发育阶段不相匹配地发脾气,每 周三次,持续一年以上,必须是 10岁以前发病 至少在两种及以上环境中出现
破坏性心境失调
治疗
药物:SSRI及其他抗抑郁药 心理咨询:CBT、家庭咨询
持续性抑郁障碍
核心 特征
抑郁的心境,病程两年以上
有下列症状中至少两项:睡眠问题、 进食问题、能量不够、自尊心低、不 太容易专注、整天感觉没希望等
抑郁症状
悲痛反应
持续的抑郁心境、无力预 见幸福和快乐 抑郁情绪持久,不与特定 的想法或担忧相关 广泛的不快乐
自责或悲观的沉思
毫无价值感或自我憎恨
2019/6/24
空虚和失去的感受 不快乐随时间减弱,且程 波浪状,有特定想法 有正性情绪或幽默
思念逝者回忆逝者
通常保留了自尊
18
流行病学调查
美国(DSM-V) - 12个月患病率7% - 18-29岁个体比60岁以上个体高3倍 - 青少年早期发病群体中,女性比男性高1.5-3倍
2019/6/24
24
抑郁发作的亚型
根据严重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至少2条核心症状+附加症状2条;
2.中度:至少2条核心症状+3、4条附加症状;
2019/6/24
14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发作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 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 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症
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 曾经也被称为单相障碍(Unipolar 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