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三个深刻把握中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2
【 作者简介 】马翠玲( 1 9 7 0 一 ) , 女, 甘肃敦煌人, 甘肃行政学院教授 , 研 究方向: 经济可持续发展 与循环经济。
l
第二 ,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于 2 0 0 5 年1 O 月通过 的《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 年规划纲要》 针对当时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的现况 , 首次提出 8 个约束性指标作 为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硬性规定 , 即发展循环经济 , 加快两型社会 的建设 , 经济发展与人 口、 资源 、 环境的协调发展 , 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 , 实现节约发展 、 清洁发展 、 安全发展 , 保护生态环境 , 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 推进可持续发 展等。 第三 , 2 0 0 6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 好” 字 当头的“ 又好又快” , 取代了过去的“ 又快又好 ” , 引导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多赢 , 突出强调要把效益和速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 虽 然只是“ 好” 与“ 快” 在顺序上的调整 , 却充分说 明, 党中央在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关系问题认识上的重大变化。 自 此, 实 现 国 民经济 又好 又快 发展 成 为后来 的经 济发 展方 式转 变 的终极 目标 。 第 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取代过去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 从“ 增长” 到“ 发 展” 的变化 , 彰显了科学发展要充分考虑人与人、 人与 自然 、 人与社会 的长远利害关系。同时, 在基本思路方面 , 首次提出 “ 三个转变” , 即在需求结构方面 ,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 出 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 投资 、 出口协 调拉动的转变 ; 在产业结构方面 ,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 、 第二 、 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 促进工 业 由大变强 ,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 在要素投人方面,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 动者 素质 提 高 、 管 理创 新转 变 , 这 为新 时期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指 明了重点 。 第五 ,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 性进展 , 提出了基本路径 , 即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把科技进步和创 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 ,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着力点 , 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 变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强 大 动力 。 ( 三) 转 变经 济发 展 方式 要突 出经 济结构 调 整这 个重 点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重点放在了经济结 构调整上 , 这是有理论和实践作为依据 的。从理论渊源和实践进程来分析 ,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方式是 由经 济结构主导下的 , 也就是说是 以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 存在着密切 的关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 , 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不断实现结构 的合理化 、 科学化 、 效益综 合化的经济发展是大趋势 ,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 , 就抓住 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重要 因素。调整经济结构涉 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协调 , 这种利益关系实质上又是社会财富剩余的重新分配问题。 在巩 固和扩大应对 国际 金融危机冲击 已经取得的成果中把握好调整经济结构的机遇是促进增长、 扩大 内需 , 特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可以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观察和分析。
经济结构包括收入分配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经济发展方式有外延型和内涵型、粗放型和集约型、内需为主型和外需为主型等。
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发展速度、机制、结构、质量和效益等。
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健全、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能得到很大改善,经济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因此,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有重大影响。
一、“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强调它的紧迫性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如何调整经济结构,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比单纯调整存量容易,但存量也不是就不能调整,如可以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进出口结构等。
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什么是“创新”,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是,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其中还包括市场和组织管理的创新。
靠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但技术创新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产业结构就很难升级。
所以,我省“十二五”时期,在抓好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在市场和组织管理的创新上下功夫,要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引导市场和组织管理的创新,即使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靠市场和组织管理创新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应抓好以下五个问题:1、要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
2009年,全省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4.3︰47.7︰38.0调整为12.6︰48.5︰37.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8.1%、50.1%、41.8%调整为2.7%、59.4%、37.9%,第三产业贡献率下降了3.9个百分点。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公正等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改革政策参考内容。
1. 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体系。
要全面了解各个行业、区域和社会群体的收入状况,确定收入差距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同时要加强研究分析,明确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2. 完善税收制度,促进收入再分配。
通过适当增加富人和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实现财富再分配。
同时,要加大对非法逃税和偷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税收公平。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要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和落实,提高底层劳动者的收入。
4. 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教育的机会差距。
同时,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5. 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
鼓励企业增加员工工资,提高技能培训水平,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
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6. 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维护劳动者权益。
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和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和违法用工行为的监管,减少劳动者收入空间的侵害。
7. 深化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土地收益。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途径,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8. 鼓励富人参与慈善捐赠,促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推动富人与社会贫困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和生活品质。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构严重失衡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 漫 , 其根源就在 于收
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由于收入分配结构 不合理 ,一方 面. 企业 在高利润的驱动下 , 必然导致投 资高 增长和 投 资 率攀升 。 另一方面 。 居民劳动收入在整个要素收入分 配 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 导致大 多数 居民收入水平低下 . 消费支付能力不足 。 这样 , 生产能力的过剩与国内消费
重 呈逐 年下 降趋 势 .而政 府收 入和 企业 收入 却 呈快
速 上升 趋势 二 是劳 动报 酬在 初次 分配 中 的比 重偏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重 要 因 素 当前 .我 国 已经进 入全面 建 成小 康社 会 的决 定 性阶段 . 党 的十八大 报 告明确 提 出 。 以科 学发 展为 主 题。 以加快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为 主线 。 是关 系 我 国发
6 0 %左 右 。显然 , 我 国 的这 两个 比 重明显 偏低 。
收入分配结构 不合理 , “ 两个比重” 偏低 , 已成为影
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的重要 因素 .不仅 导致社 会矛盾
激化 . 影响社 会和谐稳 定 , 而 且导致 内需不足 , 给 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带来重大挑战和 困难 。当前我国经济结
消 费 占G D P 的 比重低 于4 0 %. 而 发达 国家 却达  ̄ J t 7 0 %
通过 政府 减税 、 企 业让利 , 联 手推 进收 入 分配 关 系合
理化 。因此 。 必须 多管齐 下 , 多措 并举 。
第一 。 建 立最 低 工资标 准 的合 理 增长机 制 。 随着 经 济社 会 的发 展 。 应让 推动 经济发 展 的广 大 劳动 者 , 特 别是 底层 劳动 者分享 经 济发 展成 果 。 所以, 应 建立 最 低 工资 制度增 长机 制 .这 不仅能 保 障劳动 者 的权 益. 分 享经 济发 展 的成 果 , 而且 能调 动劳 动 者 的积极 性, 提 高生 产 率 , 形成 一种 良性 互动 。一是建 立工 资
收入分配调整、公共支出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迩 :1 8 0 8年 我 国进 出 口总额从 97 —2 0 3 5亿 元增至 1 9 2 . 元 ,其 中出 E 5 7 9 15亿 l
总额从 1 76 6 . 亿元 增至 8 0 97 2 2 . 亿元 , 增
括固定资 本形成率和 存货增加 率 ) 在波动 内容摘要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 制要 求长 效化 扩 大居 民消 费 ,以优 化 经
济增 长 的驱 动 结 构推 进 经 济发展 方 式 转
展 的重 要任务 之一 。 在消 费需求方 面 , 相
中呈上升趋 势 ( 图 1) 9 8年我 国的 见 :1 7
收 分 己整 公 支 转 入 酉 、 出 型 调 与济展 式 经发方转
■ 孟范昆 教授 刘东皇 2 1 (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南昌 30 2 302 2 、江苏技 术师范学院商学院 江苏常 州 23 0 ) 10 1
◆ 中 图分 类 号 :F 1 文献 标 识 码 :A 82
消 费率 为 4 . %,无论 是与发 达 国家还 61
是 与发 展 中 国家 比 ,我 国居民 消费 率都 是低 的。
需率 为 1 .% ,2 0 5 7 0 0年后外 需率迅速 上
升 ,到 2 0 0 4年 突破 3 % ,2 0 0 0 7年达 到
持 续 走低 和偏 低 的 消费 率及 居 民消
2 0 年降 至4 % 的改革开放 以来最低 09 8O
变。在政策取 向上,经济增长过程 中不 仅要 调 整 收入 分 配 ,提 升居 民 消 费的 能
力 和 缩 小居 民收 入 差距 。也 应推 进 公 共
供给侧改革财政政策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
供给侧改革财政政策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改革。
而财政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财政政策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具体作用。
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不同于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供给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导资源向供给侧倾斜。
通过加大对技术创新、研发、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政府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手段,刺激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
供给侧改革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资金扶持、贴息等手段,支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再次,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供给侧改革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而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是制约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财政政策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稳定,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
最后,财政政策在供给侧改革中还可以通过改进财政管理和监管体制,提高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
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需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服务,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项目评估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执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要求:(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具体分析:(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细化为: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措施: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统筹区域发展(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措施: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对策建议
01
02
03
04
05
深化改革,完 善市场经济…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增强市场 活力。
加强创新驱动 ,提升产业…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
扩大内需,促 进消费需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 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 覆盖面,提高居民消费信 心和消费能力。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
03
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的定义
• 经济结构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不同的产 业、部门、地区、企业以及人口组成的经济整体,包括产业 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
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01
VS
详细描述
发达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 结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 们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其次,他们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 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此外,他们还注 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和资源配置效率。
案例二
总结词
我国某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比重,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需求结构调整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为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选择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
在中国的开放历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选择。
下面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及其措施。
一、主要内容1.从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
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摆在了优先位置。
主要措施包括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
2.从依靠资源输入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依靠资源输入驱动的发展方式容易陷入资源约束和技术低端的困境,对于国家长远发展而言不可持续。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要不断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作用,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等。
3.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内外需协调发展的发展方式。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波动和风险。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提出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能力,培育内需市场。
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民众购买力,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体化提高,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4.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要将人民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主要措施包括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加大扶贫力度,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体化提高,增加居民收入等。
国务院批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全文)
原标题 [国务院批转收入分配改革意见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据新华社电近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现状非法收入问题突出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背景研究两年多公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国务院部署,2010年10月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在以往长时间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部门、专家学者和地方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意见。
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进行专题讨论。
举措要调节过高收入通知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通知指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王一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求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
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形势与政策多选100题
形势与政策50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1.胡锦涛在庆祝⾹港回归祖国10周年⼤会发表讲话指出,⾹港回归10年来,我们在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 ABCD )A.坚持全⾯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国两制"⽅针B.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C.坚持集中精⼒发展经济、改善民⽣D.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ABC )A.⽣产发展、⽣活宽裕B.乡风⽂明、村容整洁C.管理民主D.提⾼农民收⼊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标是( ABCD )A.促进经济发展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平衡4.社会公平是( ABCD )A.社会主义社会的核⼼价值观念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D.衡量社会全⾯进步的重要尺度5.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标,构建"两头⼩,中间⼤"的合理国民收⼊分配格局,其前提条件是( ABCD )A.理顺收⼊分配关系B.加⼤收⼊分配调节⼒度C.解决收⼊差距过⼤问题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我国扩⼤消费需求的措施是( ABCD )A.努⼒增加城乡居民收⼊B.稳定居民⽀出预期,扩⼤即期消费C.⼤⼒开拓农村消费市场D.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7.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模式的核⼼理念是"上海精神"它的内涵是( BCD )A.军事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B.互信、互利、平等、协商C.尊重多样⽂明D.谋求共同发展8.加强党的建设的两⼤历史性课题是( AB )A.提⾼党的领导⽔平和执政⽔平B.提⾼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C.提⾼党的依法治国意识D.培养优秀青年⼲部9.构成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 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0.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和主要内容。
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在于( ABCD )A.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C.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D.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形成良好的信⽤基础和市场秩序11.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出,进⼀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这⾥所说的重要⾏业和关键领域主要包括( 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业B.重⼤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业D.⽀柱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企业12.温家宝强调,社会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发达到⽐较发达,还需要⼀个很长的过程。
人民日报社论09年12月至10年3月
人民日报社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盲目追求速度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符合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国力量,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部环境剧变,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极为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曲折漫长,仍然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要准确把握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的政策
扩大内需的政策扩大内需的政策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竞争加剧,各国纷纷转变发展方式,将内需的扩大列为重要任务。
中国亦不例外,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民众收入水平。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消费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体分析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1.货币政策调节:中国政府通过适时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刺激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
2.财政政策调节:中国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拉动经济增长。
3.税收政策调节:中国政府采取降低企业税负、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措施,增加市场主体收入,同时调整消费税等税收方式,鼓励和引导消费升级。
二、消费拉动政策1.扩大消费者信心:为增加消费者信心,中国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稳定,推进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2.促进消费升级: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升级,例如对高端消费品减免或延长增值税抵扣期限,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
3.发展电子商务:中国政府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拓宽消费渠道。
三、促进产业升级1.技术创新支持:中国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效果,并将其置于产业升级的核心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2.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研发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3.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中国政府引导创新创业,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破解融资难题等方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四、改革开放1.深化国内市场开放:中国政府持续推进内地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内地市场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和外商投资。
2.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自由贸易,积极争取贸易伙伴,拓宽对外市场,为扩大内需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
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进行详细阐述。
二、政策目标1. 实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3.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4.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政策措施1. 加强税制改革。
(1)逐步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
(2)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超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率。
(3)加大对非法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1)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2)加强对高薪人群的监管,防止过度集中财富。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
3. 加强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1)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2)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
(3)推进住房保障政策,缓解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压力。
4. 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2)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益。
(3)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5.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1)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机制。
(2)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管,防止过度集中财富。
(3)完善国有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
四、政策效果1. 实现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和优化,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 缩小了城乡、区域、行业等方面的收入差距,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3. 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4. 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个突出的弱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速度型增长方式之下。
这种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结构、收入结构、人口结构,影响着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生活品质。
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就真正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
2、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3、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们要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
4、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
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1、要突出“一个重点、两个关键”一个重点:即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
山东干部学习平台 齐鲁先锋网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答案 78分(同名40982)
1、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正确错误2、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收入的高低呈同向变动。
正确错误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是政府降税,企业让利。
正确错误4、“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正确错误5、分配制度改革的第一层面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正确错误6、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正确错误7、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关。
正确错误8、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
正确错误9、“两个比重”下降会直接遏制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正确错误10、“两个比重”是指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正确错误11、十二五和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转方式。
正确错误12、再次分配是与国民收入的来源或创造相联系的分配层次。
正确错误13、转移性净收入占比过低,提高比重是当务之急。
正确错误14、再次分配格局决定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
正确错误15、“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
”这句话出自《马恩选集》。
正确错误16、再分配是各收入主体掌握的真实可用的最终可支配收入,能够最充分和准确地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正确错误17、要素结构调整,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正确错误18、努力实现“两个同步”,是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正确错误19、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大约是47.6%。
正确错误20、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重要补充形式。
正确错误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正确错误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错误23、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补充。
正确错误24、社会保险不包括医疗保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出来,这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推进市场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推进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转型。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收入分配政策调整
一、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及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增长较慢。
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向政府倾斜的状态。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拿走的比重大大高于老百姓,所以造成居民收入增长较慢。
其次,在企业分配中,普遍存在利润挤占工资的现象。
中国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
二是人们的收入增长较慢,收入差距过大,这些问题直接造成我国消费率过低,大多数老百姓无力进行消费。
如果居民消费不能持续增长,在外需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靠以粗放型为特征的投资来拉动经济,这又会造成产能过剩,无法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所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现行的收入分配问题至关重要。
二、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1.生产性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严重短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相对丰裕,因此,实行优惠政策,引进外资,鼓励加工贸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符合我国当时的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原理。
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增长,土地、劳动力、环境等要素的相对价格上升,资本的相对价格将逐渐下降。
正常情况下,要素比价变化将通过市场引导生产者逐步转变生产方式,自主地使用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土地,更为珍惜环境,节约资源,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演进。
但是,相对增长速度而言,我国的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换代则要缓慢得多。
以压低本国生产要素价格为代价引进外资虽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却付出了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不能转变的成本。
资源比价不合理,经济主体不可能根据资源的真实社会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这是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的生产性原因。
2.分配性原因
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收益和政府倾斜是加剧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的分配性原因。
在分配领域,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实现gdp 高速增长,以及财政收入较高增长,不计成本地招商引资,不惜动用行政手段扭曲要素比价,用各种手段直接间接地补贴投资,压低国内生产要素,使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的供给价格相对便宜,使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
政府出于引资需要,又常常抑制工资水平上升,导致劳动与资本力量对比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国有企业通过垄断价格侵占了部分居民收入,扩大了不同部门
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3.城市化原因
成本转嫁型的城市化,使农村居民更多地承担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本。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掣,但其代价是使农民工成为城市中新的低收入、低社会保障阶层,经济周期波动所导致的收入波动大部分由其承担,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农民工是城镇就业各主体中最缺乏制度保障的弱势群体,除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传统因素造成农村家庭收入波动之外,又增加了经济周期、工业景气等新的收入不稳定因素。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思考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根本在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要有整体战略和整体思维。
1.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必须坚持推进要素市场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均衡和有效制衡机制,如关于劳动报酬的劳资集体谈判、协商机制,限制地方政府利用低价转让工业用地、向农民低价征地而后高价拍卖商住用地的方式进行转移支付,对资本进行补贴的制度安排,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用市场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2.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推进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实行
减税让利,控制政府收入和政府储蓄增长过快的趋势。
缩小收入差距重点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公共消费保障。
财政应扩大对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创新的投入,与此同时,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具有较高劳动报酬比重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3.推进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基础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收入记录制度、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等。
明确收入分配的约束性指标,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型,并且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上制定相应的约束性指标。
4.实现政府职能转型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既有市场因素,又有政府因素。
政府应该承担“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职能。
政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两个途径:一是法律途径,例如,推进税法改革,尽快出台物业税、资源税等,可以有效调整收入分配;二是政策途径,例如实施“就业导向”政策,即政府鼓励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此有效扩大就业,进而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加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
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很难兼顾各方面利益,这也是多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年,无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是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国有企业收入改革等,都有很大争论,其根源在于,缺乏一个权威部门统筹协调。
可以考虑设立“全国收入分配
委员会”,强化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
参考文献:
[1]吕雅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收入分配政策选择[j].西
安社会科学,2009,(11):79-80.
[2]李文溥. 扩大消费关键在于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n].中国改革报,2009,(007).
[3]“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11.
[4]丁元竹.把地方公共消费与就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j]. 中国发展观察,2010,(5): 29.
[5]刘国旺.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进行收入分配改革[n].中国
财经报,2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