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 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 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的 不同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建立霸业;后者 是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 专政,实现统一。 2.内容不同:前者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后者主要是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 励农业、军功,建立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 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 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 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 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 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 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政治上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 度,建立和强化_封__建__专__制___统治。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 战争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 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法__家____学 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政治(1)新型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2)各国竞相改革变法3.军事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称霸战争的欲望是改革的直接动力)4.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指导思想)顺应了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5.内部环境秦国落后,要求变法以增强国力。

6.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及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7.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

二.内容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重用商鞅,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普遍推行县制。

3.军事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

4.司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实行连坐法;制定法律。

5.文化“翻诗书而明法令”。

6.风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秦国强盛,影响深远。

1.特点核心内容是奖励“农战”和实行“法治”;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持续时间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成功的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和秦国的国情(主要原因)变法措施全面彻底;时间充裕,实行十年,百姓接受;厉行法治,赏罚分明;重农抑商,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因此获得人民拥护;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追求建功立业等。

3.作用(1)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具体表现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制度、促进了秦国农业的生产。

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建设从此开始。

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的知识框架可能涉及不同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供您参考:
第二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3.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5. 全面依法治国
二、祖国统一大业
1. “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
2. 香港、澳门的回归与“一国两制”实践
3. 台湾问题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4. 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努力与展望
在这个框架下,您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填充和扩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23张PPT)
(上层建筑变化) 内容: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封邑制→俸禄制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
途径:推行变法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㈡表现: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3.军事上: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4.文化上: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什么样的 状况?这一时期的秦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㈠特征:
东周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前476 ) 战国(前475—前221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_大__动__荡_, _大__变__革_,_大__发_展__的重要时期(具体表现在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
主观原因(可能性): ①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
主贵族势力较弱;法家学说得到认同;民风 质朴,尚武。 ②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 大大削弱;中原士人追求建功立业,游说各 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③主观因素:秦孝公发愤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进行改革。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质农具和贵族使用的牛型酒容器
问题: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的哪一新气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气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 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 了新的阶级力量
材料二: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及壶上的水陆攻占纹饰
①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②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 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的意义 共36张PPT

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的意义  共36张PPT

三次试探后,商鞅方才对秦孝公讲解强国之术
教材23页学思之窗中的“帝王之道”和“称霸 之道”分别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学派?秦孝公为什 么只对“称霸之道”感兴趣?
帝王之道:王道——儒家思想;
称霸之道:霸道——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商鞅的才学和秦孝公重用商鞅是变法 成功的关键因素
商鞅变法有哪些阻力?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
BC11 C
夏商
朝朝
BC77 BC770 BC476 BC475 BC221 1
西

战秦


国朝
从分裂走向统一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
一、春秋战国社会新气象(大:动荡、变革、发展)
①经济 铁、牛(生产力)——私田增多;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力量
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制改革
(4)你认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以用那几个 字来概括?农战、法治、集权、抑思、易俗
三、变法的特点
①变法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 ②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 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③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 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 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看材料回答问 题。
官…(…材1官料)爵一奖之:"励迁斩军与一功斩首和首者之爵军功一功相级爵称,欲制也为(。官战""者场有为军赏五功罚十者制石,各之)以
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上刺字材)料或二劓:在(刑战2()斗割中严掉士肃鼻兵军子若纪)怕。死秦退军缩以,五要人受为黥伍刑,(一脸 人的逃护p亡卫2,部4:其 队提余 ,高四 如军人 果队都军战要官斗受死刑在力;战的各场举级上措军,,官护调都 卫整有 部一 队社定 要会数 受关量 惩 罚。系的一个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树立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 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二、工商业发展三、首席执政官梭伦第2 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颁布“解负令”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三、建立“四百人会议”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第3 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确立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 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第3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二、富国强兵的秦国三、变法的历史局限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 课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第2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二、设巧计迁都洛阳三、移风易俗第 3 课促进民族大融合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 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第2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二、富国之法三、强兵之法四、取士之法第3 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二、积贫局面的改变三、积弱局面的改善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 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二、宗教“异端”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第2 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九十五条论纲”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第3 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一、加尔文宗教改革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 课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埃及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第2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土地制度二、促进经济发展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第 3 课改革的后果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三、改革的意义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一、俄国的农奴制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三、新思潮的涌动四、克里米亚战争第2 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的酝酿二、“二一九法令”三、进步与局限第3 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政治的缓慢变革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 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德川幕府的统治二、黑船事件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第2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一、“尊王攘夷”二、倒幕运动的兴起三、戊辰战争第3 课明治维新一、废除旧体制二、发展新经济三、倡导“文明开化”四、建立新军队第4 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一、 1889 年日本宪法二、崛起为东方强国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 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2 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第3 课百日维新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二、百日维新第4 课戊戌政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二、百日维新的失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文化:1.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百家争鸣3.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臣民的认同。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不利条件: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历史机遇:1.长期遏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相对较弱。2.中原人士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3.秦孝公决心奋发图强,进行改革。




经济:1.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开垦了大量荒地,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2.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3.邯郸、临淄、宛、陶等成为商业中心。
军事:战争频繁,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诸侯混战。
政治:1.社会发展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2.世卿世禄,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3.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改革
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3.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时期
国别
主持者
内容
目的
性质



管仲
1.发展工农商业2.整顿和发展军备3.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奴隶主
阶级改革

初税亩



李悝
1.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2.稳定经济,平籴法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商鞅变法




姓名:
商鞅
身份:
政治改革家
法家代表人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经济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 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 等爵制(严禁私斗) 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政治
普遍推行县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司法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 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C.建立县制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 (5)商鞅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个人因素)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 界限;
(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 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
小结认识: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推动 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有时会付出沉重的 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28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28张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史记>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读一读,品一品
▪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 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 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 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 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 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材料二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有种种守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隶制度及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 那么:你觉得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呢?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会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 (共2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撰写历史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角度,如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影响等,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历史角色扮演:分组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模拟商鞅变法时期的人物,如商鞅、秦孝公、百姓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商鞅变法的利与弊。要求每组撰写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战国时期,秦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战国时期,秦国社会经济落后,战争频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难点:
(1)理解商鞅变法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讲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后强化演练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答案:C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答案:D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

所以选D项。

答案:D4.《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答案:B5.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答案:C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

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

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A.强化“世卿世禄制”B.限制贵族的权力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26张)ppt
(3)法家思想在秦国的传播,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为 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实际,改革手腕强硬。 (5)商鞅的个人才能
秦孝公、商鞅交谈图
法古无过,循
礼无邪。求贤令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 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 之分土。
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四、商鞅之死
1、作法自毙: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 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 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2、车裂之刑:
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 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 只是说明改革过程中充满残酷的斗争。商鞅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2.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 台上的 脸谱大 多是相 同的, 而有时 不尽相 同的脸 谱图案 ,都是 自由发 挥和再 创造的 结果。

3.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 华民族 文化的 重要组 成部分 ,只有 继承和 发展好 戏曲脸 谱艺术 ,它才 能拥有 更辉煌 灿烂的 未来。

4.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 中的长 处和优 点,又 有所发 展和创 新,超 越了文 学艺术 和绘画 艺术的 高度, 审美价 值提升 。
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 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 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体会:商鞅变法的效果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 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高中选修一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中选修一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部分:引言在高中历史课程中,选修一的第二单元是我们学习我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对高中选修一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探讨,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二部分: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在古代我国,夏、商、周三代是我国的初期历史时期。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其中夏朝建立了最早的我国王朝制度,商朝实行了世袭制度,而周朝推行了封建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看来,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的渐进性和奠基性,为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科举制度等政治改革,开创了我国封建政治的新纪元。

这些政治变革的影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也为后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开辟了新的道路,塑造了我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第三部分:经济发展3. 商业发展与货币经济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商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兴起在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朝的商业活动蓬勃发展,货币经济的形成推动了商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我看来,商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兴起,为我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4. 农业生产与农耕技术古代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生产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对农业生产和农耕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和发达。

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粮食,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我认为,古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古代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

第四部分:文化艺术5. 书法艺术与古代文化我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特色和精髓。

历史选修模块(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选修模块(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选修模块(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5、春秋时期,齐、鲁等国改革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B、国均收入增加C、私田增加D、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形成6、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A、存在决定意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7、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8、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9、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10、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11、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A、晋国B、魏国C、卫国D、秦国1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D、秦王赢政13、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15、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16、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17、(2001年全国文综)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18、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9、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源是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C、科学的发展,大量新思想的出现D、争霸战争的需要2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2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3富国强兵的秦国(历史作用)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大变革:①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直接原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②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直接原因: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③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2、大动荡:大国争霸,以求发展壮大.3、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①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②阶级基础: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③内在动力: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秦国为什么会选择变法?必然性: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军事:诸侯兼并争霸,战争频繁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建立强化封建专制制度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可能性:(1)秦孝公支持(2)国君权力集中,守旧势力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秦国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个人因素:热衷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影响:变法成为时代的潮流,统治者重视人才2、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客观上:(1)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2)秦孝公重用并大力支持。

主观上:(1)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2)商鞅有杰出才能,能取信于民,态度坚决,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或者(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4、商鞅变法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2)要取信于民,有社会基础;(3)应具有创新精神;(4)应具有斗争精神;5、商鞅变法小结指导思想:法家思想宗旨:富国强兵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特点:农战与法治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影响: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的必要性:时代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出现了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①政治: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a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代替世卿世禄;b以俸禄制取代封邑制;c以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①军事: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①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①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春秋时齐国管仲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3、改革的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①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4、改革的可能性:1、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并发布求贤令,吸引有志之士;2、商鞅投秦,主张变法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①废井田,开阡陌封疆”作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作用: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①统一度量衡作用:便于赋税征收,有利于经济交流,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作用: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①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加强了专制统治①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8张PPT)

2.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单元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
富国之法


商鞅变法


上层建筑的变化
强兵之法大Βιβλιοθήκη 各国的变法旧贵族的抵制
商鞅之死
练一练
1.“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等爵制,禁止私斗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兵

(1)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
2)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3)建立严密的户籍 制实行连坐法
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 加强了专制统治;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4)制定秦律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复
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
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影响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根本原因) ②秦孝公的去世(后盾失)(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封建制度
C、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22、认为商鞅变法是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
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5、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
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
告奸制度
26、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
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C.秦孝公的支持
D.人民大力拥护
16、秦国之所以已经成为富强之国,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
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
政治的发展
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B、各诸侯国为争霸
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
附关系减轻
20、商鞅变法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相地而衰
征”,
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霸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6、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
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
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
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
27、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2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错误是
A.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B.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早的改革运动
C.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
的矛盾
31、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3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
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
13、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改革
14、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5、“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二、非客观性试题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
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
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
丧社稷。
---------《汉
书.食货志》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8、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
A.轻罪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
C.国情依旧如旧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然存

19、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
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2) 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
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4、“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
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
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
材料二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
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
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
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
伍制
7、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
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

8、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
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
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
10、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
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引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D.商鞅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9、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
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3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3、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时期
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
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
时期
4、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周周清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班级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
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