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雷电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雷电颂》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7.雷电颂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睥nì雷tíng xī利 nüè待污huì忏.悔罪孽.驰骋.迸.射鞭挞.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睥睨:斜着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B.踌躇:犹豫的样子。
C.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D.拖泥带水:指掉到水里,弄脏了衣服。
3.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正确的词语,它们是( )。
……你们在这黑暗中( )着的,( )着的一切的一切…… A.吼叫闪耀 B.吼叫照耀C.咆哮闪耀 D.咆哮照耀4.揭示本文主旨的是哪一句?5.细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6.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何特点?(一)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雷雨前午后三点钟光景,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
突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条缝!不折不扣一条缝!像明晃晃的刀口在这幔上划过。
然而划过了,幔又合拢,跟没有划过的时候一样,透不进一丝儿风。
一会儿,长空一闪,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缝。
然而有什么用?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人的愤怒的吼声!猛可地闪光和吼声都没有了,还是一张密不通风的灰色的幔!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你会猜想这时候那幔外边的巨人在揩着汗,歇一口气;你断得定他还要进攻。
你焦躁地等着,等着那挑破灰色幔的大刀的一闪电光,那隆降降的怒吼声.可是你等着,等着,却等来了苍蝇。
它们从龌龊的地方飞出来,嗡嗡嗡的,绕着你,叮你的涂一层胶似的皮肤。
戴红顶子像个大员模样的金苍蝇刚从粪坑里吃饱了来,专拣你的鼻子尖上蹲。
也等采了蚊子。
哼哼哼地,像老和尚念经,或者老秀才读古文。
苍蝇给你传染病,蚊子却老是要喝你的血呢!你跳起来拿着蒲扇乱扑,可是赶走了这一边的,那一边又是一大群乘隙进攻。
你大声叫喊,它们只回答你个哼哼哼,嗡嗡嗡!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火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然而猛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
雷电颂 学生版
(1)在国家危难之时,《雷电颂》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你还知道那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出几句吧。
(2)读“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这句话,有人认为这句话表现了诗人想逃避现实,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在我国历史上,像屈原这样视祖国安危、人民祸福高于自己生命的英雄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二例吧!
我的收获:
第一句:“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第二句:“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
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2)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作者、人物介绍:
郭沫若:
屈原:
写作背景:
、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总结出来吧。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什么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大胆朗诵,完成以下练习。
(1)课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至少找出句子,要用老师教过的方法分析表达效果。)
(3)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归纳屈原的人物形象。
3、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象征手法)
初中课文雷电颂教案
初中课文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壮美和威严,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的尊重之情。
(2)通过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
2. 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徐志摩的其他诗作,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复习其诗歌特点和风格。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和情感。
2. 朗读背诵(1)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在课堂上背诵《雷电颂》,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文本分析(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雷霆”、“电火”、“狂风”等,并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首尾呼应、对仗工整等,并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背景介绍(1)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时代背景。
(2)让学生思考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谈谈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
(2)让学生思考现代科技对自然界的破坏,引导其关注环保问题。
李海燕语文教案(7雷电颂)
课题雷电颂课型课时2课时评价主备人集备时间组长审核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昨夜星辰》。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过《天上的街市》,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郭沫若的戏剧:《屈原》。
一说起屈原,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对他多少也有些了解。
下面请一个学生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2、展示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表现出的思想感情(2)欣赏文章的精彩段落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认为屈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怎样的?2、感情是怎样变化的?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层次。
4、赏析第一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屈原呼唤:;希望总结:在呼唤中表现屈原什么样的感情?5、赏析第二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屈原斥责:;因为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2、呼唤与歌颂怒斥和愤懑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诗人充满了强烈愤懑,不得不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
所以他热切地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炫目的“光明”。
7、雷电颂设计3节
7.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能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层次对课文进行分析。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
细心倾听
学生分组讨论
激趣导入
引入历史情境
了
解文学常识
正音,为朗读扫清障碍
朗读训练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小结
(3分钟)
作业布置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
引导法
归纳法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是成功的。笔者教过此文数次,每次皆感难度极大。鲁迅的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大(4000字左右),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学生。这样长且难的课文,多讲只会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绩,故笔者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检查预习
新授
(38分钟)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1、了解屈原及文章时代背景
7、雷电颂(八下导学卡)
留心课 本中的关键 语句
(三)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了解课外知 识,增加自 己的知识积 累
再次对修辞 加深理解
学习对文章 的 整 体 把 握,概括和 理解
(四)象征手法: 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指用某种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 义。由“象征物”和“象征义”两部分构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请说说下列形象的象征意义: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的群像 三、当堂练习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到的修辞方法。 (1)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 (2)你劈吧,劈吧,劈吧! ) (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 ) (4)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 ) ( ) 我的收获 建议或不足: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
课题 学习方法
雷电颂
作者
郭沫若
课时 学习内容
一课时
设 计 方法总结
课题
雷电颂
作者
郭沫若
课时 学习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课时
设 计 方法总结
学习方法
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学习目标】 : 见《同步学习》 预习内容 1、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 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 、 、 、 《高渐离》《南冠草》 、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 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 力劝楚怀王齐抗秦, 后来遭奸人陷害, 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 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 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 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 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 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 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识记词语。 、 (1)Pìnì( ) ( ) (2)雷 tínɡ( ) (3)nüè( )待 (4)污 huì( ) 。 3、写出下列加粗字字的拼音。 (1)忏( )悔 (2)驰骋( ) (3)迸( )射 (4)鞭挞( ) (5)犀( )利。 课堂活动 整体感知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 养成读书做 圈点勾画的 好习惯
7.雷电颂
写作背景及意图
•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是正是抗 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 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 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 《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 暗统治,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 用”的作用。
当时影响
•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 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 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 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 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郭沫若
•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 ,原名郭开贞, 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 若水──雅 河),四川乐山人。 •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 著名的 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 文学大师。“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 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 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 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 词》) • 代表作:诗集《女神》 • 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 离》《南冠草》
雷电颂
郭沫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词语
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拖泥带水 (pìnì ) (wū huì ) (xī lì ) (bènɡ shè) (bō nònɡ) (nǜe dài) (léi tinɡ)
(tuō nídài shuǐ)
屈原
•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 主要作品:《离骚》《九歌》。因看透了 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 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 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教育学习文章】鲁人版七年级语文 雷电颂学案
鲁人版七年级语文雷电颂学案7雷电颂教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理解、敬佩屈原学习目标、反复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学习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4、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艺海拾贝、请同学们从生平、代表作品、人生追求等方面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摘录在下面。
屈原:郭沫若2、历史剧《屈原》的创作背景怎样?将你搜集的资料辑录在下面吧。
3、戏剧知识积累:戏剧是的一种艺术。
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并列。
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和,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可分为、、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可分为、、、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和;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等。
二、初读标疑以下字音、词义是老师希望你一定掌握的,如果你还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吧。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伫立()睥睨()咆哮()波澜()污秽()犀利()劈开()稽首()虐待()驰骋()2、解释下列词语:睥睨:污秽:犀利: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祈祷:忏悔:罪孽:拖泥带水:3、我的发现和疑问三、复读感知温馨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本文是剧中人物独白,也是散文诗。
语言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
这是一篇很适合大声朗读的,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要反复诵读,相信你在诵读中一定能体味到的情感及屈原的性格。
另外了解作品背景也是把握本文的前提,同学们在学习本课前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反复诵读吧!、给每段标注序号,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总结出来吧。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7 雷电颂
自学指导二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 的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句子 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 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 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 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劈开,劈开!”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 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 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 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 射出光明了吗?”
驰骋(chí chěng) 虐(nüè)待
雷霆(tí ng)
徘徊(pái huái)
郢(yǐng )
词语解释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 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驰骋:(骑马)奔驰。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 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自学指导一
7.雷电颂
郭沫若
剧情背景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 魂”“被囚”“雷电颂”。《雷电颂》出现 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 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 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 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 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 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 独白——《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 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 力的一个音符。
1. 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
•
写到了风雷电,洞庭湖、 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 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 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 小岛,“土偶木梗”等景象。
《雷电颂》节选朗诵文本
领1: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合: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领2: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领12: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合: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领12: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领12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合:啊,电!你这宇宙是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雷电颂》节选朗诵文本
领12: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合: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领1: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领2: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砂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初二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课文原文
初二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课文原文初二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课文原文《雷电颂》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
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二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 雷电颂
7 * 雷电颂第一课时【课前回顾】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A、单调博识滋闰隐约B、美艳蓬勃弥漫连续C、真切忙禄升腾孤独D、温热壮键包藏旋转2、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含“雪”字的诗句。
,。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2、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结构内容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自主学习】一、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名平,字原。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楚辞”体的创造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做过三闾大夫,主张举贤任能,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国家。
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都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其中包括《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二、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及全剧梗概简介1、郭沫若: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等。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 雷电颂
5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 屈 原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 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 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 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 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 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 而死。
2019/2/23
6
2019/2/23
屈原的故事
20
徘 徊( pái huái )
2019/2/23
郢( yǐng )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播弄:摆布。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踌躇:犹豫。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向神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2019/2/23 2
郭沫若
2019/2/23 3
《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
2019/2/23
4
郭沫若 (1892~1978) :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 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郭开贞. 代表作:
2019/2/23
诗 集 《女神》 历史剧 《屈原》 《棠棣之花》 《虎符》 《高渐离》 《南冠草》
1、你读过文章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2、文章全部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什 么,指斥了什么? 3、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结合写作背景,想 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 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你读过文章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此文在形式上有什 么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是屈 原的内心独白。
2019/2/23 14
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 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 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雷电颂》雷电”的作用人教版“
《雷电颂》中“雷电”的作用摘要:《雷电颂》是伟大的历史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是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风雨雷电等都是常见自然现象,作者却为何以“雷电”为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简要阐释“雷电”的作用。
关键词:《雷电颂》雷电作用“雷电”是一种雷鸣与闪电交加的自然现象。
而除了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之外,还有狂风、暴雨,为什么作者却仅选择“雷电”为题呢?该剧写屈原的故事,“雷电”又与屈原有何关系呢?一、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风、雨、雷电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其有何不同呢?根据时节、强劲与否,风分多种,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之叹,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感;根据时节、大小等,雨分多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类,亦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之属;而雷电则有“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之令人生畏,有“雷电颁时令,阳和变岁寒”之变幻莫测,有“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之飞速,还有“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之地动山摇,等等。
由此可见,虽风雨因不同的标准而类繁,而雷电却相差无几,但有其独特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只承担着铺设背景、供主角演绎故事的任务,还兼着其他重要角色,正所谓“立象以尽意”。
自然现象何其繁复,而《雷电颂》中却以“雷电”为要,这是否与雷电之别于其他自然现象相关呢?下面笔者试从结构和意义上分析“雷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雷电”在文中的作用《雷电颂》这部作品屡次被选入中学课本,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吟咏传唱,是一部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并举的伟大作品。
在这部伟大作品中,“雷电”既是一独立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有其“与生俱来”的功能。
下面就从这两方面阐述笔者的观点。
(一)环境描写的补白环境描写几乎是所有文学作品都不能忽略的一部分,而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然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对环境描写有不同的偏重。
7、雷电颂
7、雷电颂郭沫若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3、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4、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郭沫若的一篇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已经对郭老的丰富想象力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再一次学习他的作品,以感受其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二、预习自学(一)掌握字词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踌躇:犹豫。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pâng)射眩(xuàn)目稽(qǐ)首摆弄:摆布。
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
虐(nüâ)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
比喻抨击。
咆哮(xiào) 波澜(lán) 雷霆:雷暴;霹雳。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niâ):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介绍《屈原》话剧在《屈原》一剧里作者始终把屈原这个人物放到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用不断激化的戏剧冲突,把人物一步步推上矛盾的顶峰,使人物性格在矛盾高潮时得到最鲜明、最强烈的展现。
五幕剧中矛盾冲突是直线上升的:第一幕:屈原家……;第二幕:后宫……;第三幕:屈原家……;第四幕:城外……;第五幕:尾声……。
《屈原》全剧就是这样通过矛盾的不断激化,塑造出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无私无畏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雷电颂》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雷电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郭沫若先生的文学才华,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雷电颂》这首诗的深层含义,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诗中的革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诗歌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关于郭沫若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然后引入课文《雷电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雷电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
心情感。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 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 , 把这黑暗的宇宙 , 阴惨的宇宙 , 爆炸了吧!爆炸了 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 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 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
重点 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前6个自然段。体会作品的雄伟气势和浓厚 的抒情意味。 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 一风俗习惯吗?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 世界。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雨、电,那他期盼的是 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郭沫若的《雷电颂》。
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
2.多样的修辞。 运用拟人兼呼告 ,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 ,使句式齐
整;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反复、排比手法的运用,充
分表达了感情 , 使文章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 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 ,把这黑暗的宇宙 ,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
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 动家,一生著述颇丰。1921年8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
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历史剧
《屈原》《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
1.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
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量,表 达了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1.丰富的象征。 丰富的象征使诗人将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深沉、凝练。例如, “风”“雷”“电”象征变革实现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
第二部分:发展。
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 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表现了他的忠贞
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 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 ,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 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 ,突出展现了婵娟 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人。
第二幕:写南后以排演屈原的《九歌》为名设计诬陷屈原“淫乱宫廷”,屈原被罢 官。
第三幕:写乡里为屈原招魂,屈原离家出走。
第四幕:写南后当众戏弄屈原,屈原怒斥张仪,被囚于东皇太一庙。 第五幕:第一场写子兰带宋玉探监 ,以救屈原为名要挟婵娟顺从 ,遭到婵娟的痛骂, 卫士激于义愤,救出婵娟,一同去营救屈原。课文的情节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 , 你就是我的生命 ,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 ,我这快要使我
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 ,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 追求。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
自由,摧残进步力量。作家们不得不改用隐晦曲折的形式暴露现实的黑暗 ,
抨击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在这种情况下兴起了创作历史剧的热潮。郭沫若 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与时代的
责任,从对历史的回顾中汲取斗争的力量。
1.朗读《雷电颂》,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一点评论。
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
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 ,迭遭放逐。至首 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2.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期间 ,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震惊中 外的“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法西斯统治 ,扼杀言论
5.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 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 ,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 冲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 ,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 屈原还不够,还必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的本性。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2.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
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白更增强了战斗力。
4.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 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5.总结本文中的人物形象。 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 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课文对风、对雷、对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 恶力量的顽强战斗精神。他虽然桎梏加身,但是仍然不屈不挠,凛然不可侵犯,充 分表现了他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
此外,《雷电颂》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白中屈原满怀 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 ,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 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 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劈开, 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 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
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 ,“土
偶木梗 ”实际上就是指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
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 , 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使他具有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雷电颂 郭沫若 风、雷、电 土偶木梗的群像 追求光明 憎恨黑暗
《雷电颂》是郭沫若所著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灵 独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诗,文章通过对风雷电的呼唤表达了主人公对光明的 渴望和对黑暗的憎恨。文中出现的一系列事物都有着象征意义,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毕竟是学生,有时他们会局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对于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的 理解可能是模糊的。所以我及时给予了有效的引导。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 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 ,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 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景象 ,在诗人心目中 ,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 的力量 ,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 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 ,“咆哮”“爆炸”“劈开 ”,这正是屈原在 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 ,也是对与黑暗 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爆炸了吧!”诗中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 , 如“你 , 东君 , 你是个什么东
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 ,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等等, 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文章更具有战斗力。
3.奇特的想象。 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诗人进行大胆的艺术构思 , 展开神奇的想象 ,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的手法,让屈原和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设想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 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五幕的大概情节如下: 第一幕:写南后派公子子兰请屈原入宫 ,屈原正在教导宋玉和婵娟要做一个正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