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油画研究班”立足本土的现代性审美诉求
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
东亚画作,可能来 自日本或 中国。而用东亚元素入 画的最有代 表性的作品应该是莫奈晚年所 画的 《 睡莲池与 日本桥》 系列。 莫 奈不仅收藏 、钻研 日本的浮世绘,而且在 19 年其 5 80 0岁时在 吉维尼购置的地产中,亲自设计 了一座具有东方情调的 “ 水上 花 园” ,人工的池塘上建起 了日本式小桥 ,池塘 中种 了许 多睡 莲,池塘周 围则种了垂柳和其他 花卉。从此,睡莲池和 日本桥 成 为莫奈晚年画作中经常出现 的题材 / 形象。这些东方元素在
响 最 为 明显 。 当然 , 由于 印 象派 主要 是 法 国 的 绘 画 流派 ,从 严
仅有古希腊传统的影响,还有 以拜 占庭 为代表 的东 方艺 术 / 审
美文化的影响。 多古希腊的典籍也是从拜 占庭传入意大 利等 许
地 ,推 动 文 艺 复 兴 、 生 催 现 代 艺 术 的 。 了审 美 现 到
主义 ” 浪潮之 中形 成的。德 国学者 阿德里亚尼 ( 6 z A ra i G t d i n ) 就 明确指 出: “ 在一个由龚古尔兄弟推起的 日本 时尚的启迪下,
大 多 数 印 象 派 画 家 都 钻 研 过 东 亚 艺 术 。 ( 这 里 的 东 亚 艺 术 主 要 ”1
美现代性变成 了对世俗生活 中这种理性化统治 的批 判。 文化 在 哲学的层面上,审美现代性则意味着人 的感性生命 的展现 ,它
身份介入了西方 审美文化
历史 的发展演 变,催生 了 西方 的审美现代性,也成 为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一 个推动力 。如果说东 方元 素不是西方现代人的感性 生命反叛宗教统治 、工具
理 性 的主 导 力 量 , 至 少 也 是 这 种 反 叛 力 量 的 同 盟
军。
唐基老 爹* ( 画 ) 凡 ・ 油 高 《 米尔 》 ( 埃 油画 ) 莫 奈
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谋划新发展
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谋划新发展
西方油画是一种源于欧洲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与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有很大的区别。
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
不断加强和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油画也成为了一种受到国内艺术家追捧和研究的艺术形式。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谋划新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
题。
首先,要谋划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新发展,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
油画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是一种高妙的艺术形式,
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方式。
传统绘画注重的是表现画家对自然、人生、社会等主题
的独到见解和艺术处理,强调画家对画面的把握和表现力。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油画强调
的是对色彩和笔触的运用,更加注重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方式。
因此,在谋划新发展的过
程中,需要将两种绘画艺术形式的优点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点
又具有现代感的新的艺术形式。
总之,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谋划新发展,需要注重创新、融合和发挥其社
会功能和价值。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油画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实现两种绘画艺
术形式的优点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风格和多元文化元素的新型绘画艺术,为现代化
身份的中国艺术贡献力量。
油画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油画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作者:陈耀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8期摘要:油画作为外来画种,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存在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董希文认为:“(为了使油画)不永远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为了使它更加丰富起来,获得更多群众更深的喜爱,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①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艺术而言,地域的亦是民族的,而民族的亦是世界的。
所以说,对油画地域性的研究既是油画民族化的前提,也是对油画在中国立足的价值反思。
关键词:油画;地域性;价值反思“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代表一个地方空间、时间上的综合体;从狭义上来讲,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特征、地理特征和人们的生活面貌。
特定的地域孕育着特定的文化以及特定的审美情趣。
艺术的发生离不开它所处的地域,所以丹纳在《艺术哲学》里面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和环境必然完全相符,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由此可见,一件艺术作品的特征包括题材、表现手法以及绘画风格都和地域性密切相关。
比如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意大利当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性的自由,人们现在很难看到《蒙娜丽莎》。
地域性在风景油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于每个地域的文化、地理、气候等条件不同,呈现出来的自然风光也各不相同,如果将19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风景画拿出来做一下对比,我们将很容易地分辨出两者的差别。
可见,地域的不同使得油画创作呈现出的面貌也是大不相同的。
油画传入中国,在20世纪初被中国人所接受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画种之一。
而从油画一开始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西方绘画变成中国油画,一直存在“化”的问题。
首先,从题材上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各种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都是油画创作的题材,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及有关传说来进行创作的。
高中美术_西方现代派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方现代派绘画》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西方现代派绘画【授课】济南市历城区【教材分析】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即注重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
照相术发明之后,写实主义绘画的社会功能已部分地被摄影取代,绘画日益走上表现性的道路,由描绘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内在精神的追求。
以往的绘画以为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为主要目的,西方现代美术家开始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
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随着社会发展、思潮的演变,缓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现代美术的发端是从后印象派开始的。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最基本特点,是进一步将西方近代美术强调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的追求更加推向极端,其表现是全面背离写实、具象的西方美术传统,背离美术作品要有内容主题、以宗教和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传统,现代派美术以与传统美术全面的决裂,作为其“形式革命”的旗帜。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现代派美术既有积极的大胆创造的一面,又有“丑”、“荒诞”的走极端式游戏艺术价值的一面。
本课主要介绍西方现代派绘画流派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流派及其特征。
20世纪西方现代派美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是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它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艺术思潮的主要特点是,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提出本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欣赏——分析——体验——探究——延伸。
观察现代派中不同流派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中国当下美术作品及现代派其他美术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现代派绘画的新变化、新特点,并能对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浅谈中西方绘画审美差异
浅谈中西绘画审美与思维方式的关系班别:07美术(2)姓名:谢韵菲学号:3207010232选题意义: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而中西绘画不仅有一个形式上的区别(包括绘画形态、形式极其工具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审美视角区别。
由于中西文化发展的源头、过程、结果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中西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那么我们切忌把西方人的观念移植过来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反之,当然也切忌用中国画观念来否定西方绘画。
研究中西绘画审美差异可以让我们把绘画鉴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把经典作品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
在研究中、西绘画艺术差异的选题上,不少学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乃至毕生的精力去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向西方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西方,为全球一体化的思维格局作出了不朽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西方艺术思想的构成。
对我们了解外埠世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我们研究自己民族的审美理念和融入西方审美思想对我们的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
,作为一个艺术从事员来讲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我们必须做到“眼高手低”,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
研究状况:中西古代人都一“和谐”为美得最高理想。
西方人主要侧重的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属性,而中国人主要侧重的是神秘主体的心理体验方面。
中方思想家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超验品行,并常常将真种品性欲具有宗教色彩的“神”或“上帝”联系起来。
中国思想家们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经验功能,并常常将这种功能与具有人伦色彩的道德伦理联系起来。
亚里士多德从另一个角度把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改造成为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从而把西方追求“形式和谐”的审美理想与艺术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
这里所谓的“数”等形式特征,可以看出西方绘画审美注重“理性”,相反中方就注重“感性。
西画东渐
西画东渐作者:田欢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02期在我们正式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引用中国前辈油画家梁锡鸿在他的《中国洋画运动》中的一段叙述。
“西洋画渐入中国,虽是早在一千年前,而画家采用西洋画法,远在明万历年间,但是用西洋画材作西洋画的,并不甚早。
大约至今只五十年的历史。
那个时候,香港,上海及各大商埠,常有欧洲画家来中国游历,西洋画的印刷刊物逐渐输入。
由于好奇的心理,对西洋画便从鉴赏而习作起来。
”由上面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西洋画——油画,早在我国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油画作品了。
那么西洋画在中国这块不一样的土壤上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我们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的历史基础。
(文化内涵及历史基础)二、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的文化基础。
(明清时期的艺术及审美思维为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基础作用)三、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油画媒介材料的输入,西洋画师技法的输入等等)一、历史基础首先,中国位于整个亚洲地区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地位,都是显著的中坚力量。
在讨论中国西画东渐这个问题时,东亚的整体文化内涵和它的历史基础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当时亚洲东部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面积约117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多。
”并且“东亚”也是代指中华文明圈。
在这样一个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圈子里,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核心的地位,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大的,并且其思想的内聚力也很明显。
因为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地区多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要的思想基础。
其核心体现为“天人和一”的哲学理念,反映到艺术论中即表现为“中和”。
几千年来“中和”成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审美范畴。
儒、道、玄、佛等诸多学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或用什么方法去论证,“中和”观始终维系着中国人及东亚人的审美准则。
正是这样的内聚力量,在近代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亚国家反映出强烈的文化碰撞后的种种回应。
因此,在东亚发生的西学东渐历史现象,既有汉文化内聚力的普遍性,又有出于各自具体的国情而显现的不同的特殊效果。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西洋画与中国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创作理念、审美观念、技法表现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洋画和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联系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西洋画与中国画在审美观念上的现代化联系。
西洋画在20世纪初期经历了各种激烈的现代化运动,例如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这些运动在绘画表现方式、色彩运用、构图结构等方面极大地影响了西洋画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受到了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许多中国画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的绘画理论、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并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追求新的审美情趣。
中国画家徐悲鸿注重用写意画的技法来表现革命题材,将西方油画的透视效果、明暗对比等元素融入中国画中,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艺术风格。
西洋画与中国画在题材选择上的现代化联系。
传统上,西洋画注重对写实主义和历史题材的表现,而中国画则着重表现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两种绘画形式都开始涉猎到更广泛的题材,包括社会现实、人物肖像、抽象表现等。
西方艺术家开始注重对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等诸多题材进行表现,而中国画家也通过不同的题材进行创作,例如张大千的天人合一大幅山水画作《千里江山图》即是其中之一。
这种现代化的题材选择让西洋画与中国画更加贴近当代社会,并且促进了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变革和更新。
西洋画与中国画在技法与材料上的现代化联系。
西洋画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层出不穷,例如丙烯颜料、数码绘画、立体绘画等,这些新的技术和材料让西洋画在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中国画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法,例如采用水彩颜料、丙烯颜料等,甚至尝试与版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现代化中国画作品。
这种技法与材料上的现代化联系,使西洋画和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边界,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新中国时期欧洲来华油画展览研究
新中国时期欧洲来华油画展览研究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1期摘要:新中国时期,中外美术展览交流是我国文化外交政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我国美术界在现实主义美术审美标准的选择下,有计划地引进东欧、西欧各国的一系列油画展览,对本土油画艺术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中国;欧洲;油画展览;美术交流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欧美来华油画展览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949-2019)”(2020SJA1026)研究成果。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观摩名家原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揣摩,才能真正领会作品微妙的细节和深邃的意境,进而创作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特别是对于油画这种“舶来品”来说,具有丰富的色彩调和与层次感。
展览现场的实物观看与只观看纸质媒介的印刷图片差距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纸质媒介印刷质量不太高的年代,美术展览的重要性就更凸显出来了。
在新中国时期,欧洲的来华油画展览对我国本土油画的发展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新中国时期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来华油画展油画进入中国,作为“舶来品”,其主要来源渠道有三种:明清时期由欧洲传教士开始在宫廷范围传播;民国时期主要由赴日本和法国留学的青年画家引入国内;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油画家在国家文艺政策的倡导下大规模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油画。
苏联的素描和油画体系对我国美术界的影响很大,1954年举办的“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1957年举办的“18—19世纪俄罗斯造型艺术展览”、1957年举办的“苏联八位著名美术家美术作品展”、1958年举办的“1955—1957年苏联美术作品展”等,均体现了很高的油画专业水准。
苏联各类油画展览在中国各大城市进行巡回展出,对新中国当时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起到很大作用。
在苏联历次来华的油画展览中,精选的参展作品不少来自被誉为苏联现实主义风格楷模的代表画家列宾、苏里科夫、克拉姆斯柯依、谢洛夫、约干松、扎莫施金、列维坦、梅尔尼科夫、马克西莫夫等。
中国式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发展
中国式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发展中国式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发展当前,欧美文化、欧美思潮,甚至东方的日本艺术,在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下,已经渗透到中国内部,且产生了战略效应。
这就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甚至几千来所建立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民族文化中那些固有的审美观点与情趣也得到了挑战,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很多青年油画家开始舍本逐末,追求名与利,而背离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片面求新、奇,甚至于求怪。
当前油画艺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是背离传统,全盘西化,还是吸收传统中的民族精神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是当前中国油画界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中国式的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利玛窦在公元16世纪时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幅圣像画,但这只是史书上记载的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油画。
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借鉴,则是1830年以后,英国人钦奈瑞在广东开设了一画坊,亲自教授中国民间子弟学习油画。
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时,大量的西方油画传入到中国来,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对中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影响。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们一批爱国青年远赴西洋,东渡日本,向这些国家与地方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文化。
我国的早期的油画大师是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的,他们也积极去到西方学习油画,像: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
他们去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油画技术,对西方油画中的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许多流派进行吸收与借鉴,把西方的技术与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中西结合,起到了表率作用。
徐悲鸿于1919年赴法国、德国及比利时留学后,大胆引进了西方学院派,他继承欧洲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吸收与学习印象派在表现光和色的成就,融汇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长处,为油画的民族化另辟了蹊径。
他一生提倡写实主义,这样就为以后中国油画界里的写实主义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
浅谈中西方油画的共性与个性
与人性的生命信仰息息 相关。在 中国画家的色彩 观中 , 画中色 彩是画家对大 自然 的观察 体验而储存起来 的信息 , 然后经 过重 新组合加工而成 的一种意象性 的表现形式 。中西方在色彩的意 象化造型及运用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国画从重彩 、 淡彩, 发展到最后的水墨, 色彩 的使用上呈现为从绚 丽到“ 墨分五 彩” ( 焦、 浓、 重、 淡、 清) 、 “ 墨分六 彩” ( 黑 白、 干湿 、 浓淡 ) 的清淡 历 程。西方的油画则恰恰相 反 , 它是 由“ 素 描第一” 发展到 “ 色彩 第一” 。从本质上来讲 , 中国画的用色意味着画家主现晦感的变 法, 而 非对 客观 对 象 的 实 质 表 现 。这 种 色 彩 观 不 容 易 受 困 于 自 然界色彩 , 则更加专注于对笔墨情韵 的营造及对象精神气 质的 捕捉 , 这恰恰成就 了一个清淡 幽雅 的艺术境界 。西方 艺术更多 的是侧重于客观 , 而东方 多侧重 于主 观, 东方将 主客 观物 化为 当作最 高境 界。而西 方多 以人 为本 为最 高境界 , 西 画的透 视, 都以科学为依据。西 方的科学化和东方 的人文化在绘 画上 反 映 出 的差 异 是 非 常 明 显 的。 中国 人 崇 尚技 艺 , 在 技 艺 中 主 要 以完美 的精神境界为主。而 中国美学 、 哲学 、 民俗等多方面的文 化精神通过画家渗 入作 品中。这不仅需要画家对 中国文化进行 全面的理解 , 还 要对 油画从材 料 、 技 法语言 到 内在 意识都 有所
一
,
把握。 3 中西 方 油 画 的共 性
l 9世纪 7 0 、 8 0年代传统写实画法在绘 画中占据主导地位 。 二 十世 纪 中 叶 二 次 大 战 以后 , 传 统 教 学 的主 导 地 位 逐 渐 削 弱 。 五 四新 文 化运 动 以后 是对 西 方 油 画 的 直接 引 进 阶 段 , 以徐 悲 鸿 、 李铁夫 、 林风眠董希文 等为主要代表。当时的 中国画坛 风格 主 要分为写实加写意 , 或 者野兽派这两种 。仅仅少数作 品会 出现 平 面画的风格 。绘画基础 问题是 2 0世纪 5 0 、 6 o年代至 文革结 束前这 3 0年问 , 绘 画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1 9 5 0年建设 中央 美院至 1 9 5 3年创办绘 画系 , 其 主要课程 以素描和水彩 、 创作课 程 以年 画 和 连环 画为 主 , 然 而 其 油 画 专 业 并 未 涉 及 。直 到 1 9 5 7 年, 根 据 中苏 文 化协 定 , 在 文 化 部 委托 之 下 , 中央 美 院承 办 了 “ 马 克西 莫 夫 油 画训 练 班 ” 。届 时 , 油 画课 程 才 真正 走 进 中国美 术 类
26992663_20世纪初西洋画写生法教学在中国的传布——以上海美专的早期实践为中心
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总第185期QILU REALM OF ARTS (Journal of Shandong College of Arts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2.02.00620世纪初西洋画写生法教学在中国的传布———以上海美专的早期实践为中心林 卓(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0444)摘 要:20世纪初西风东渐,随着西方科学精神以及西画艺术的传入,中国教育界废止临画、倡导写生的呼声高涨。
在这股涌流中,各专门美术学校踊跃以写生法取代临画教学法,改造当时的图画教育,其中以上海美专最为典型,从初创时期对于写生法教学的引入试验,到西洋画科独立后对于写生法的全面实施,上海美专实现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转型。
本文通过考察上海美专早期办学中,将西画写生法引入教学实践的过程,思考写生法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美专;临画法;写生法;美术教育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22)02-0039-06收稿日期:2021-03-26作者简介:林卓,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美术、艺术理论。
项目来源: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近代上海老西门地区美术活动研究”(批准号:YB2020A01)。
回望历史,1912年以传播西洋画为始业的上海美专成立,倡导“闳约深美”办学理念的上海美专至今已百年历史有余。
上海美专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美术专门学校,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方式一系列的大胆举措,标志着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也体现了兼容并蓄、多元并存的海派之道。
1932年于佑任曾题字“新兴艺术之策源地”于上海美专,肯定了其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和美术教育上具有的开创性地位。
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上海美专一方面打破因袭的习惯,将“写生、写实、写自然”视为创造时代精神的先锋;另一方面,将西洋画的学理方法和材料配合东方的趣味,进行中国美术的改革,表示现代创作的精神。
罗中立油画的“本土性”与“当代化”探究
罗 中 立 作 为 当 代 现 实 主 义 油 画 的 代 表 人 物 之
中立 为主要 代表 进行 详细 阐述 。
一
,
在 经过 了大 巴 山农 村 1 O年 的生 活后 , 照相 写 用
实主义 手法 创作 了《 亲 》 成 功地 塑 造 了 一个 典 型 父 ,
生 动 、 实 厚 道 的 中 国 农 民 形 象 , 生 了强 烈 的 艺 术 朴 产
现 代主 义绘 画 。本文借 探讨 当代 艺术 家罗 中立 油 画 的“ 土性 ” 本 特征 来 反 映 中华 民族 的 民族 意 识 、 民族 精神、 民族 文化 , 画家在 当代 艺术 的道路 上不 脱离 而
V (.9, ) 1 NO. 8
A u . 0l g 2 1
罗 中 立 油 画 的“ 土 性 " “ 本 与 当代 化 ” 究 探
曾繁燕
( 南大 学 美术 学院 , 庆 西 重
摘
4 0 1) 0 7 5
要 :0世 纪 8 代 的绘 画 艺 术 语 言 和 表 现 形 式 在 中 国 的 当代 艺 术 家 努 力 下 得 到 了 空前 发 展 , 其 是 在 中 国 重 庆 , 至 西 部 地 2 O年 尤 ,
中图 分 类 号 :0 J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5 7 ( 0 1 0 —0 9 17 3 9 2 1 ) 8 0 2—0 3
2 世 纪 以来 的中 国艺术 取 得 了很 大 的 进展 , l 从 当代 中国艺 术 的发 展趋 势 来 看 , 部 分 中 国 艺术 家 大 也 津津 乐道 于艺 术 的所 谓 “ 当代 化 ” 并将 其作 为 自 , 己的创 作模 式发 展 , 以至 于现 在 中 国油 画 盲从 地 跟 随西方 的抽 象主 义 、 普 艺术 , 衷 于西 方 现 代 、 波 热 后
谈西洋油画的意境
情景交 融 、 虚实 相 生 的形 象及 其 诱 发 和 开拓 的审 美 想象空 间 。情调 的表 现 是 多 方 面 的 , 凡 是 有 感 情 的 都可 以称 之为情 调 , 不 管是 高兴 的 、 还 是 悲 伤 的 等 等 都可 以纳 入情调 之 中 , 还 有 重 要 的 一 点 就 是 审 美 想 象空 间 , 审美功 能 是一 切艺 术作 品 的重要特 征 , 但 不 是所有 艺术 作 品都 有 审美 想 象 空 间 , 没 有 想 象 空 间
第3 3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 F S HANGRAO NORMAL UNI VER S I TY
V0 1 . 3 3 . No. 2 Ap r . 2 0 1 3
谈 西 洋 油 画 的 意 境
丁 晓 青
给我 们 以丰 富 的想 象 与 思 考 , 而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画 面
一
、
意 境 的概 述
文 艺理 论大 家 童庆 炳先 生在 《 文艺 理论教 程 》 一
书中作 了如下 界 定 : 意 境 是 文 学 艺 术 作 品 通 过 形 象 描 写 表 现 出来 的 境 界 和 情 调 , 是 抒 情 作 品 中 呈 现 的
意境 是 虚实相 生 的结 果 , 它 的精 华 在 虚 的部 分 ,
西, 看不见 、 摸不着 , 有 时 只 可意 会 , 不可言传 , 但 它 又是实 实 在在 的存在 , 它源 于形 , 又 高于形 。 中外绘
画 的本 质 都 是 一 样 , 都 追求 画 面的 内涵深 刻 , 而 绝 不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摘要】西洋画与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了深厚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西洋画在中国画现代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了中国画的题材、技法和风格;而中国画也在西洋画现代化中汲取灵感,融入了西方的构图和色彩理念。
两种画种在当代艺术交流中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如何保持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创新,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彰显自己的独特性。
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丰富两者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的深度发展。
他们的现代化联系是多方面的,互相借鉴,共同推动艺术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西洋画、中国画、现代化、联系、影响、借鉴、互动、艺术交流、挑战、发展前景、合作、艺术表现形式1. 引言1.1 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历史渊源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两种不同艺术传统的起源。
西洋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随后通过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得以复兴和发展。
而中国画则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传统,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图案。
两种画种在历史上虽然发展轨迹不同,但却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
西洋画强调透视、光影和写实性,注重个体的表现和独立性;而中国画则注重意境、情感和写意性,追求整体的和谐和生动的笔墨表现。
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有所差异,但西洋画与中国画在审美追求和艺术观念上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例如对自然、人物和生活的表现都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表达的探索。
通过对西洋画与中国画历史渊源的比较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画种的发展轨迹和文化背景,为后续对两种画种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联系和互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西洋画与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西洋画与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机遇。
西洋画和中国画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转型和变革,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本土的传统特色。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西洋画与中国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西洋画与中国画也在逐渐接触和融合,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现代化的社会为西洋画与中国画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这使得西洋画家和中国画家有了更多的机会相互学习和合作。
一些西洋画家可以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和思维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创作风格。
同样,中国画家也可以通过学习西洋画的创作理念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这种交流和合作使得西洋画与中国画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现代艺术市场的需求对西洋画与中国画的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西洋画与中国画的现代化,可以使得艺术作品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趋向,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一些将西洋画与中国画元素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追捧。
这种现代化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使得艺术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还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内容上。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西洋画与中国画的现代化可以使得艺术家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一些西洋画家通过表现现代城市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来反映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文问题。
中国画家也可以通过表现当代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体现自己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现代化的艺术创作内容,使得西洋画与中国画在现代社会中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更深刻的社会影响。
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还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方法上。
现代化的社会要求艺术家具有创新精神和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
西洋画与中国画的现代化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观点。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一、中国画现代化的背景及意义1、中国画现代化的背景在清朝灭亡之后,中国结束了封建统治。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开始,中国历史终于迈向了近代。
20世纪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当时很多青年艺术家去海外游学,将西方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思潮带入中国,于是中国美术走向兼收并蓄、开放、自由和多元化的发展。
种种艺术流派的出现,让中国人从传统美学思想中走出来,中国美术也终于走进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2、中国画现代化的意义我们进入了全球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因此中国画的发展,也面临全球文化共同发展的问题。
西方化绝不是中国画发展的目的,我们在这个全球文化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中,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理念,那就是要以强化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为前提。
在当下的文化中,中国文化是绝对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中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我们需要在扎实了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本功的前提下,取西洋画技法之精华,从而丰富中国画。
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沟通延续少不了对传统的更新与创建,同样的,中国画现代化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所趋。
二、白雪石的山水画和蒋兆和的人物画1、白雪石的山水画白雪石原名白增锐,北京市人,1915年生,1950年前从事传统中国画的临摹与创作研究,1950年后开始注重写生,1955年为研究传统美术适应时代艺术之变革,开始研习西洋画的素描水彩等。
1973年至1980年间,白雪石先生先后三次奔赴广西桂林,沿着漓江两岸旅行写生,在此期间,白雪石先生创作了以漓江为题材的系列作品,构图严谨笔法轻快,画面纯净又空灵。
第一,师古人。
白雪石自幼习画,先前临摹古人的画作,早年师从花鸟画家赵梦朱,后又拜山水画家梁树年为师,掌握了深厚的绘画功底,遵循传统山水画的理念,这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师造化。
白雪石先生58岁时,赴广西桂林,沿漓江两岸徒步旅行写生。
漓江两岸风光迤逦气氛宁静。
这景色让他激动,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直抒胸臆的最好题材。
谈西洋油画的意境
谈西洋油画的意境
丁晓青
【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3)2
【摘要】通过对中外绘画的比较研究,认为意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利,在西洋油画艺术中同样存在意境美的追求.
【总页数】4页(P99-102)
【作者】丁晓青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东方美学影响下中国文人油画的意境追求——《戏剧人生》油画创作谈 [J], 王诗群
2.田园意境——谈翁凯旋油画风景写生 [J], 张锦
3.试谈柯罗风景油画意境之美 [J], 李军磊
4.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 [J], 林树中
5.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 [J], 林树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写意性——作品《意》的创作解析.pdf
当然在众多写意油画的代表人物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吴冠中。吴冠中的油 画成功的完成了中西艺术精华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其老师林风眠中西合璧的夙 愿,摆脱了再现自然理念的束缚,创作高度上达到了空前的自由。他的画面已经 深邃、情感饱满,中国画的许多精神在他的画面上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是极为 成功的写意性油画。吴冠中曾说“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我想,这无限的情 皆应是透过有限的点、线来传达。因此,吴冠中的艺术观应该是倾向于简洁但意 境深远。于是,我将吴冠中对于油画的理解应用到了我的作品《意》当中,我运 用极为简洁的笔阔,在大面积的稀油薄刷的基础上或用大笔挥洒、或用小笔勾挑, 有细腻,有积厚,用色上以简洁的纯色变化代替复杂的渐变,意在追求更为松动
3.1作品构图
在构图初期,我研究和查阅了许多中外画家对于山水风景的创作,这些作品 使我对于自己即将创作的作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万仞山”的苍劲豪迈正是我心中写意山水的体现。通过仔细观察大山大水的具体 细节特征后,我简单的描绘出几张素描,但草图始终表达不出心中所想,最终考 虑多次后决定在画布上一气呵成的完成一幅作品。
2.2写意性与西方油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油研班 ” 选择 了“ 中国式现实主义” 的创作思路 。作为推动上世纪 6 O年代油画教育教学发展 的骨干 ,
与“ 马训班” 的学员所不同的是 , 罗工柳有 “ 留苏” 生活 、 学习 的背景 , 他对于前 苏联 及欧洲油 画的理解是立
体 的, 通过留学 时临摹原作 的理性思考和回国之后 的实践摸索 , 如何在现实 主义框 架 内尽其所能地对油画 民族化的问题 , 出相对 多样 的回答 , 审美方 面完成现代性诉求 , 给 从 一个先“ 后 “ ” 学” 变 ③的思路逐渐成熟 。 对于“ ” 罗工柳认 为, 学 , 学习重点是学 习油 画的技法 , 明确提 出要有 策略地 向本 土艺术传 统学习 , 他 比如在 敦煌壁画临摹教学中 , 明确指出临摹应着重寻找艺术的规 律 , 传统绘画 引入油 画教 学主要应在艺术规 他 将 律上做文章 , 是为了吸收其精华去发展油 画 , 而不是 同时做 国画家。 对 于“ ” 罗工柳在 油画研究 班教 ④ 变 ,
. 束天 教 - 学拿 I
“ 西洋油画研究班" 立足本土 的现代性审 美诉 求
刘 卓
上世纪 6 O年代初 中苏关系恶化 , 苏联 撤走 了在华 各部 门的大部分专 家 , 国内需 迅速组 建 自己的专 家
队伍完成文化建设及现代化改造 的任务。在中央美 院, 拟继续聘请苏联 专家教学 的计划 , 只得改 为由国内
中国油画向苏联全 面学习的过程告 一段落 , 艺术家 的民族 自强意识逐渐 高涨 , 对于“ 相 马训班 ” 所处 “ 一边 倒” 的社会文化 氛围, 油画研究班面对 的则主要是如何独立 自主 、 自力更生的 民族化 要求 , 这也正 是文化现
收 稿 日期 : 0 0 O —1 2 1一 1 8
一
年 的改革开放 , 在这一特定 的历史 、 社会 和政 治语境下 , 立足于本土 的现代性话语居 于 了主导性地 位。 作 为“ 油研班” 的掌门人 , 罗工柳在他所 生活的“ 当下 ” 运用现代性 的思维方式考虑 中国油画创作的未来是 理 , 所 当然的事 。 新中 国成立后 , 在文化 、 艺术领域 , 中国面 临着西方 国家的渗透与抵制 。从上世纪 5 0年代后半期开始 ,
专家主持油画研究班 ( 简称 “ 油研班” 的教学 。 )
一
“ 研 班 ” 立 的历 史 缘 由及 文 化 背 景 油 成
新中 国成立伊始 ,苏 联成 为唯一 的选择 。为 我 在 学
提高油画创作水平与师资水平 , 政府 分别采取 了“ 出去 ” 请进来 ” 派 和“ 等措施 , 根据 中苏 双方文化协定 , 大 批苏联专家陆续来到 了中国, 其中 15 9 5至 15 9 7年成立 的为期两年半 的“ 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 ” 便是 当 , 时“ 请进来 ” 的产物 。 16 90年 , 国家文化部部署 了一整套发展 中国油 画 的方案 , 定 由王式廓 主持 , 决 计划学员 在 国内完成毕 业创作后再 出国考察 。恰逢中苏关 系破裂 , 王式廓又因病休养 , 文化部遂决定 由“ 派” 外 苏联列宾美 院归来
课 堂作业 , 到新疆等地室外写生训练 , 赴敦煌等地艺术考察等 , 最后深入生活进行毕业创作 , 等等。 二“ 油研班” 立足本 土的现代性诉 求
罗工柳主持 的“ 油研班” 继 “ 是 马训班 ” 之后 , 中国油 画又 一个重 要的发展 阶段 。“ 油研班 ” 教学实 的
践, 是在坚持解放 区革命艺术教育传 统的基础上 , 判地吸 收欧洲 古典 画派 特别是苏联 画派 的油 画技法 , 批 又力 图融合 中国绘画美学观念 的一次有益的学术性 实践 。如果说“ 马训班 ” 中国向苏联美 术创作方法与 是 管理体制 的一个学习过程 的话 , 那么 由罗工柳 主持的“ 油研班 ” 所倡导的创作思想及 艺术理念 的具体实践 , 则是立足于本土的审美现代性诉求 的具体表征。 “ 现代性” 是个较 为复杂 的问题 , 作为一种理论 “ 话语” “ , 现代性 ” 的产生大致有两 种不同的文化逻辑 , 种是立足于本土的现代性诉求 , 另一种是在 西方 的“ 冲击 ” 回应 ” 与“ 中形成 的。从 14 9 9年建 国到 17 98
作者简介:刘卓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讲师( 威海 2 4 0 ) 6 29 。 ① 刘骁纯 : 罗工柳 艺术对话录>, <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99年。 19
② 何桂彦 : 现代性 的焦虑与想象的西方) 雅 昌艺术网 , 0 ( , 2 9年 9月。 0
17 5
不久的罗工柳主持 “ 油研班” 的全部教学工作 。这个班是文化部委托 中央美院举 办的研究生性质 的干部训 练班 , 选拔 了全 国各地青年教师与画家共 1 9人 , 全部 由具 有一定专 业基础和创作 经验 的美 术 院校 的青年 教师及创作单位 的创作干部组成 , 先后在“ 油研班 ” 习 3年 多 , 学 进行 了极为严 格的基本功训 练 , 包括室 内
. 采天 缸 哲 社 科 版 - 学拿 I 学 会 学
代性的 自身逻辑导致 的结果 。
这一时期 , 文化现代性与社会 现代化 的抵牾冲突 , 即现代性 的矛盾还 未达到 白热化 的程 度 ; 主体 的心 态与体验延续了建国初构筑理想国的乌托邦色彩。以“ 革命现实主义 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 两结合 ” 的“ 原则 , 成为 了整 个文艺创作的指导方针 , 这种“ 中国式 的现实主义 ” ①消 除 了其产生 之时所具 有的批判性 , 而现实主义的去理想化随着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 , 也变为极 端的理想化 。而为了表达理想化 , 各种绘 画